1688
搜索文档
AI时代,用户终于愿意为软件付费了?
新浪财经· 2025-11-04 14:04
行业涨价趋势概述 - 2024年以来国内软件行业出现普遍涨价潮,会员费用平均涨幅达20-30% [1] - AI技术的价值提升和成本增加是推动此轮涨价的双重动力 [1] - 用户付费意愿发生根本转变,从过去“能蹭就蹭”转变为愿意为AI功能买单 [1] 用户付费意愿转变 - 智联招聘2025年调研显示56.1%职场人愿意为AI服务付费,其中23.4%已完成AI工具付费行为 [2] - 24.1%的高管愿意为单个AI工具支付200元以上的单月费用 [2] - 用户接受涨价的核心原因是AI功能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如剪映AI数字人一天能拍10条口播,比雇真人演员成本更低 [6] 主要软件产品涨价详情 - 剪映推出SVIP年费499元,较原VIP年卡258元涨幅达93%,将智能抠像、数字人合成等AI功能归入高阶权益 [6][7][8] - 腾讯会议个人专业版从25元/月涨至88元/月,涨幅96%,新增AI小助手Pro功能 [7][10] - WPS AI会员国际版定价129.99美元/年(约930元),较原248元/年涨幅275% [7][10] - 1688诚信通AI版从6688元/年涨至9988元/年,涨幅50.9%,集成AI智能经营系统 [7][11] - 百度网盘超级会员从178元/年涨至188元/年,涨幅5.6% [7] AI功能的价值体现 - 腾讯会议AI助手能实时生成结构化纪要,让会议效率提升40% [17] - WPS AI的“表格智能分析”功能将3小时数据分析工作压缩至20分钟 [17] - 剪映的“AI字幕翻译”支持20种语言,“无限运镜”能自动扩展视频画面 [18] - AI技术将创意门槛降到零,使任何岗位用户都能上手创作 [19] 涨价背后的成本压力 - 剪映“数字人合成”功能每生成1分钟视频需调用服务器约3分钟,单条视频算力成本达2.45美元 [14] - DeepSeek输出tokens价格从每百万2元飙升至8元,涨幅300% [15] - 金山办公为支撑WPS AI的2951万月活用户,仅数据中心改造就投入数亿元 [16] - 剪映素材库中一首热门短视频BGM的年度版权费可达数十万元 [16] 涨价策略的市场效果 - 金山办公2025年H1营收26.57亿元,WPS 365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2.3% [20] - 腾讯2025年Q1增值服务收入达920亿元,同比增长17% [20] - 剪映SVIP推出半年后付费转化率达3.2%,付费用户规模超1600万,年卡收入达80亿元 [20] - 未跟进AI升级的老牌视频剪辑工具2025年付费用户流失40% [20] 行业商业模式变革 - AI技术终结了免费软件时代,推动行业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 [21][22] - 头部企业通过巨额AI投入建立竞争壁垒,如字节跳动为剪映投入数十亿AI研发费用 [22] - 市场竞争倒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涨价成为品质升级的必然结果 [22]
AI时代,中国人终于愿意为软件付费了
36氪· 2025-11-03 18:57
文章核心观点 - 自2024年起,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全行业软件会员涨价潮正在发生,国内软件会员费用平均涨幅达20-30% [2] - AI技术通过提升产品效率和创造新价值,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用户过去“能蹭就蹭”的软件付费观念,用户愿意为能真正提升效率的AI工具付费 [3][5][6] - 软件付费模式在中国市场正成为一门可持续的赚钱生意,标志着行业从免费流量思维转向健康的价值收费模式 [6][23][25] 软件涨价概况与用户态度转变 - 社交平台上用户对软件付费和会员涨价的吐槽增多,但与十年前“付费即卸载”的抵制潮不同,更多用户选择为AI功能买单 [1][3] - 智联招聘2025年调研显示,56.1%的职场人愿意为AI服务付费,其中23.4%已完成AI工具付费行为,24.1%的高管愿意为单个AI工具支付200元以上的单月费用 [3] - 用户付费态度的转变源于AI功能带来的实际效率提升,例如剪映用户虽吐槽涨价,但仍续费,因AI数字人一天能拍10条口播,比雇真人演员成本更低 [5] 主要软件类别涨价详情 协同办公软件 - **腾讯会议**:个人专业版会员费从25元/月涨至88元/月(涨幅96%),年费从288元涨至988元,权益升级包括参会人数提升至100人、不限时会议、100GB云录制及AI小助手Pro [8][13] - **钉钉**:365会员从19元/月涨至39元/月(涨幅105%),集成AI搜索、个人AI助理等功能 [8] - **飞书**:构建标准版(50元/人/月)、专业版(80元/人/月)、旗舰版(120元/人/月)的付费梯度,提供AI字幕、多语言实时翻译等专业功能 [8][13] 视频剪辑软件 - **剪映**:推出SVIP新等级,年费为499元,而原VIP年卡为258元,涨幅达93%,并将“智能抠像”、“数字人合成”、“4K导出”等核心AI功能划归SVIP权益 [5][8][9] - **Movavi Video Editor**:针对国内用户推出促销价69元/月的订阅制,核心卖点为一键式AI工具,如AI自动字幕生成 [10] 其他软件 - **WPS**:AI会员国际版定价129.99美元/年(约930元人民币),相比原国内版248元/年的价格,涨幅达275% [8][12] - **1688**:诚信通会员年费从6688元涨至9988元(涨幅50.9%),原因是推出集成AI智能经营系统的“诚信通AI版” [8][13] - **百度网盘**:超级会员年费从178元(促销价)涨至188元(新客)/197元(老客),涨幅5.6%,基础会员权益升级并新增部分AI功能 [8] AI成为涨价核心驱动力与行业影响 - AI功能集成成为软件涨价的“核心筹码”,甚至催生AI功能独立付费的行业新规则 [7][14] - 腾讯会议的AI功能月活跃用户达1500万,同比增长一倍,其AI会议纪要、实时翻译等功能正酝酿收费升级 [14] - 工具类软件(如协同办公、视频剪辑)集成AI功能后涨价更易被用户接受,而视频平台类APP的AI功能对付费驱动力较弱,用户更关注内容质量 [14][15] 涨价背后的成本与价值逻辑 - **算力成本激增**:生成式AI普及导致软件企业陷入算力烧钱大战,例如剪映的“数字人合成”功能,每生成1分钟视频需调用服务器约3分钟,单条视频算力成本约2.45美元,日活用户生成100万条视频的单日算力成本超240万美元 [15] - **模型与基础设施成本**:DeepSeek大模型在2025年2月结束优惠期,输出tokens价格从每百万2元飙升至8元,涨幅300%;金山办公为支撑WPS AI的2951万月活用户,仅数据中心改造就投入数亿元 [16][18] - **AI创造效率价值**:腾讯会议的AI助手能让会议效率提升40%;WPS AI的“表格智能分析”功能可将3小时的数据分析工作压缩至20分钟,这种效率提升是用户接受涨价的根本原因 [19][22] 涨价策略的市场验证与行业变革 - **企业营收增长**:金山办公2025年H1营收26.57亿元,其中WPS 365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2.3%;腾讯2025年Q1增值服务收入达920亿元,同比增长17%,办公协作类服务涨价贡献可观收入 [22] - **付费用户转化**:剪映SVIP推出半年后付费转化率达3.2%,按抖音5亿创作者基数估算,付费用户超1600万,年卡收入达80亿元,远超原VIP体系 [22] - **行业竞争格局**:未跟进AI升级的软件面临生存困境,例如某老牌视频剪辑工具因未接入AI功能,2025年付费用户流失40%,被迫降价 [22] - AI技术终结了中国软件的免费时代,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头部企业通过巨额AI投入建立壁垒,倒逼全行业进入健康发展新阶段 [23][24][25]
港股异动 | 汇通达网络(09878)再涨超10% AI+SaaS模式深耕下沉市场 公司S2B...
新浪财经· 2025-09-29 12:44
股价表现 - 汇通达网络股价上涨9.84%至16.97港元 成交额4900.32万港元 [1] 行业动态 - 阿里巴巴1688平台推出全球首个跨境电商AI智能体"遨虾" 实现B2B全流程智能经营 [1] - S2B2C产业赋能模式获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加码 成为黄金风口 [1] 公司业务模式 - 采用S2B2C双向赋能模式 通过"反向+短链+数字化"智慧供应链与"AI+SaaS"双轮驱动 [2] - 构建覆盖全国21个省、超25万家B端会员店客户的平台网络 [1] - 形成轻资产、高价值、强现金流的产业赋能平台样本 [1] 市场前景 - 20万亿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进程加速 [2] - S2B2C生态将成为稀缺的基础设施 [2]
汇通达网络再涨超10% AI+SaaS模式深耕下沉市场 公司S2B2C生态将成为稀缺基础设施
智通财经· 2025-09-29 12:35
股价表现 - 汇通达网络股价上涨9.84%至16.97港元 成交额达4900.32万港元 [1] 行业技术动态 - 阿里巴巴1688平台推出全球首个跨境电商AI智能体"遨虾" 实现B2B全流程智能经营 [1] - AI技术覆盖B2B交易全流程 推动"AI to B"时代发展 [1] 公司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S2B2C产业赋能模式 通过"反向+短链+数字化"智慧供应链与"AI+SaaS"双轮驱动 [2] - 构建覆盖全国21个省的超25万家B端会员店客户平台网络 [1] - 模式具备轻资产、高价值、强现金流特征 成为行业稀缺基础设施 [1][2] 市场机遇 - 20万亿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进程加速 [2] - S2B2C产业赋能模式获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加码 处于黄金发展风口 [1]
港股异动 | 汇通达网络(09878)再涨超10% AI+SaaS模式深耕下沉市场 公司S2B2C生态将成为稀缺基础设施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2:32
股价表现 - 汇通达网络股价上涨9.84%至16.97港元 成交额达4900.32万港元 [1] 行业动态 - 阿里巴巴1688平台推出全球首个跨境电商AI智能体"遨虾" 实现B2B全流程智能经营 [1] - S2B2C产业赋能模式获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加码 成为黄金风口 [1] 商业模式优势 - 公司采用S2B2C双向赋能模式 通过"反向+短链+数字化"智慧供应链与"AI+SaaS"双轮驱动 [2] - 模式实现从工厂到门店全链路增效 构建轻资产、高价值、强现金流产业平台 [1] 市场地位 - 公司覆盖全国21个省 超25万家B端会员店客户 [1] - 所建S2B2C生态成为20万亿下沉市场稀缺基础设施 [2] 技术布局 - 公司十余年前前瞻布局S2B2C模式 现形成平台网络优势 [1] - 行业进入"AI to B"时代 买家和卖家可通过AI完成智能经营 [1]
从1688到AI养鱼,小镇渔民开启技术狂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0:2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水产养殖行业全链条升级 从线上交易平台拓展至智能养殖系统 显著提升行业效率与效益 [1][2][3][4] 业务发展历程 - 2004年搭建多个水产行业网站(中国鱼类鱼苗信息网、中国水产连线、南方水产信息网) 解决鱼苗销路问题并推广地区种苗和成鱼 [1] - 开发全雄黄颡鱼、翡翠草鱼等独家水产新品种 通过线上销售占领细分市场 单靠母鱼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2] - 2016年推出"中国水产连线"APP 将数据系统从PC端迁移至移动端 近十年累计采集超700万农业从业者数据 覆盖水产/畜禽/农作物等多领域 [3] - 2020年升级为"当当鱼"数据交互平台 集成养殖托管、实时行情、产品预售等功能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3] 技术应用与成效 - 研发"当当鱼"智能机器人设备 通过手机实现科学养殖、自动管理和精准投喂 系统根据池塘水深/面积/存鱼量/水质等数据智能决策 [3] - 智能系统融入人工养殖经验(如缺氧预警与增氧机联动) 将经验转化为AI决策规则 [4] - 系统已推广至超6000户养殖户 平均每户增产约20% 每年共节省养殖成本约100万元 [4] - 公司鱼塘年产出达6000万尾鱼苗和30-40万斤成鱼 [3] 行业影响 - 通过1688电商模式构建线上批发市场 早期解决水产销售渠道问题 [1] - 建立水产信息管理系统 与2000多家涉农企业合作 为养殖户提供市场动态分析和养殖策略制定支持 [2] - 实现"产销管"全链条数字化 验证"技术降本、数字增收"在水产行业的可行性 [4]
“鱼塘AI”里的母爱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55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004年搭建中国鱼类鱼苗信息网、中国水产连线、南方水产信息网等多个水产行业网站 推广地区种苗和成鱼[1] - 开发全雄黄颡鱼、翡翠草鱼、珍珠草鱼、金草鱼等多个水产新品种 通过线上销售独家鱼苗实现年收入数十万元[2] - 约十年前启动农业从业者数据采集计划 与全国2000多个重点涉农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水产信息管理系统[2] - 2016年建立中国水产连线APP 将系统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 近十年采集超700万个农业从业者数据[3] - 2020年推出当当鱼水产数据交互应用平台 集成养殖托管、实时行情、产品预售、电商指导等功能[4] - 研发当当鱼智能机器人设备 实现手机端科学养殖、自动管理、精准投喂和智能监控[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智能系统根据预先录入的水深、面积、存鱼量、水质等池塘信息进行智能决策 实现投料、用药、增氧、水泵等设备自动化全托管[4] - 将养殖经验转化为智能决策规则 并与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相结合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4] - 智能系统已推广至超6000名养殖户 平均每户增产约20% 每年共减少养殖成本约100万元[5] 产能与市场规模 - 鱼塘每年产出6000万尾鱼苗 30至40万斤成鱼[4] - 线上批发市场模式解决鱼苗销路问题 并通过平台额外创收[1] - 农业大数据采集涵盖水产、猪、牛、水稻、玉米、蔬菜及鸡鸭、羊、葡萄、茶叶、菌菇、花卉等多个领域[3] 行业数字化进程 - 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数字技术演进全面应用于养殖业[1] - 线上交易逐步拓展至全产业链服务 智慧养鱼领域持续深入探索[4] - 技术打通水产养殖产销管全链条 实现技术降本和数字增收的可行路径[5]
淘宝闪购 5 万家闪电仓追平美团?即时零售闪电仓争夺战才刚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9-04 14:11
核心观点 - 美团与阿里巴巴在2025年二季度均宣布闪电仓规模突破5万家 但存在统计时间节点、扩张速度及合作模式差异 反映即时零售行业进入模式复制爆发期 竞争焦点从规模转向供应链控制与生态协同 [2][3][17][18][19] 闪电仓规模与扩张速度 - 美团闪电仓数量从2024年10月的3万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万家 8个月内新增2万家 月均扩张速度约2500家 按此节奏2027年实现10万家目标几无悬念 [2] - 阿里巴巴宣布截至2025年8月底闪电仓规模超5万家 订单量同比增长360% 但淘宝闪购业务上线仅4个月 推测在更短时间窗口实现高速追赶 [2][3] - 行业闪电仓总量约5-6万家 最初均由美团赋能成长 阿里巴巴实际数量未超美团 [5] 竞争策略与生态协同 - 阿里巴巴采用品牌术语复制策略 直接沿用"闪购""闪电仓"等美团建立的名称 降低用户认知与商家迁移成本 [4] - 阿里巴巴通过1688生态供应链优势 快速导入原有电商资源 25%商品供给来自阿里系供应链 缩短冷启动周期 [2][5][11] - 美团通过流量扶持、返点激励和低佣金策略与头部品牌深度合作 构成核心供给壁垒 而阿里巴巴以低门槛接入吸引中小品牌及长尾供应商 [7][8] - 饿了么因订单规模有限逐步整合进淘宝闪购框架 未能形成美团级别的品牌凝聚力 [8] 供应链依赖与成本结构 - 美团闪电仓商品来源高度依赖外部供应链 开设新仓总投资约90万元 其中首批货品采购占70万元 其中50万元(超70%)来自1688和拼多多渠道线上采购 [10][11] - 阿里巴巴通过1688成为美团平台上商家的实质货品供应链 掌握供应链优势 [11] - 天猫超市计划从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 并引入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13] 行业趋势与竞争焦点 - 闪电仓模式验证完成 行业进入复制爆发期 竞争壁垒转向服务质量、配送效率与用户心智 [18] - 供应链控制成为终局竞争关键 未来焦点向后端迁移 需整合供应链并降低跨平台依赖 [19][20] - 平台竞争边界模糊 供应链共用使对手成为共生态一部分 需构建独特可控且成本效益高的供应链体系 [15][16]
阿里巴巴调整架构 业务缩编为四大类别
证券时报· 2025-08-25 02:42
业务结构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结构从"1+6+N"正式收缩为四大业务类别 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1]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包含电商板块(淘宝 天猫 闲鱼 飞猪旅行) 即时零售板块(淘宝闪购 饿了么) 批发板块(1688业务) [2] - 所有其他类别业务包括钉钉 夸克 高德地图 菜鸟 优酷 大麦娱乐 盒马 阿里健康 橙狮体育等非核心业务 [3] 架构整合历程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于2024年11月21日正式建立 整合淘宝天猫集团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及1688 闲鱼等电商资源形成国内外全产业链覆盖的超级业务单元 [2] - 2024年6月公司将饿了么 飞猪合并入电商事业群 8月初淘宝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 打通饿了么 飞猪等阿里系资源覆盖吃喝玩乐 衣食住行生活场景 [2] - 本次调整拆分原有本地生活集团业务 将饿了么归入电商集团 高德 菜鸟 虎鲸文娱集团的优酷和大麦娱乐均被划分至所有其他业务类别 [4] 战略聚焦方向 - 公司明确未来三至五年核心战略方向为"电商"与"云+AI" 强调AI技术将成为所有业务核心驱动力 [5] - 2024年以来公司退出高鑫零售 银泰百货等资产 剥离非核心业务 将资源倾注于最具增长潜力的电商与云智能核心领域 [4] - 公司正从互联网公司向AI驱动科技公司转型 未来三到五年AI将成为所有业务核心竞争力 [5]
阿里巴巴再次调整集团业务!从六大集团缩编为四大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8-24 16:13
业务结构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架构从"1+6+N"正式收缩为四大业务类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 [1][3] - 原有的本地生活集团业务被拆分 饿了么归入阿里中国电商集团 高德划分至所有其他类别 菜鸟集团和虎鲸文娱集团的优酷、大麦娱乐也被划分至所有其他业务 [6] - 此次调整宣告"1+6+N"架构成为历史 该架构于2023年3月28日启动 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6] 中国电商业务整合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包含电商板块(淘宝、天猫、闲鱼、飞猪旅行)、即时零售板块(淘宝闪购、饿了么)以及批发板块(1688业务) [5] - 该集团于2024年11月21日正式建立 整合了此前拆分的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资源 形成国内外全产业链覆盖的电商超级业务单元 [5] - 2024年6月公司将饿了么、飞猪合并入电商事业群 8月初淘宝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 打通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资源 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 [5] 战略聚焦与业务优化 - 公司全面聚焦"电商、云+AI"两大核心业务 明确未来三至五年的核心战略方向 [7][8][9] - 2024年以来退出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 剥离非核心业务 将资源倾注于最具增长潜力的电商与云智能领域 [8][9] - 公司加大对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速推动AI技术创新和落地千行百业 同时虎鲸文娱、高德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9] 技术驱动与转型 - AI技术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公司正处在从"互联网公司"向"AI驱动科技公司"转型的关键阶段 [8][9] - 公司将全面推动AI技术与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融合 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边界 探索新的用户入口 增强市场竞争力 [8] - 公司特别强调闲鱼、夸克、高德、钉钉和1688等创新业务将通过AI技术实现新的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