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2机器狗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宇树、银河通用问答:未来10年机器人如何改变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6:20
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计算机和IT产业过去三四十年主要影响"信息空间",规模约5万亿美元,而全球产业总量超过100万亿美元,更大的价值在于触达物理世界的"原子"领域(如交通、制造、物流、医疗)[1] -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机器具备"物理智能"能力,计算机力量将进入100万亿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场,机器人是实现这一跃迁的桥梁[1]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在中国,拥有无可匹敌的电子制造能力和大规模制造业基础[2] -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每三年产值乘10,头部企业从1000台增长到10万台,单价几十万元可达1000亿元产值,超过工业机械臂总产值[4] - 未来10年机器人市场可能超越当前所有工业机器人量,再往后10年可能超越汽车手机市场的万亿规模[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推动机器人发展和物理AI落地需要构建三类计算机:嵌入机器人本体的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如DGX、HGX系统)、仿真计算机[2] - 合成数据是推动具身智能快速落地的关键,真实世界数据仅占训练数据的1%,其余99%为合成数据[3] - 人形机器人设计本质由若干关节电机串联而成,未来通用AI成熟后硬件要求会越来越低,制造人形机器人可能像组装电脑一样简单[3] - 仿真平台(如Isaac Sim)可优化机器人运动与操控能力,Isaac Lab系统实现快速策略迭代[2] - 灵巧手研发是重点,已开发约20自由度的灵巧手,目标让机器人执行日常任务而非展示性动作,未来1-2年实现自然交互[3] 企业合作与产品进展 - 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与英伟达合作,银河通用G1 Premium人形机器人首批搭载NVIDIA Jetson Thor,在工业码垛、拆垛等场景表现优异[2] - 宇树科技新型人形机器人R1部署英伟达全栈机器人技术,通过仿真平台优化能力[2] - 宇树科技去年推出9.9万元人形机器人,今年新版本售价约3.9万元,支持外观定制,预计年底前完成量产[3] - 宇树科技发布A2机器狗,自重37千克,持续负载30千克,空载续航20公里[3] - 银河通用与英伟达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项目,从轮式形态转向纯双足设计,基于OpenWBT_Isaac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与遥控控制[3] 商业化路径与展望 - 机器人规模化部署需要顶层算力与仿真能力构建技术底座、成本可控且可量产的硬件工程、合成数据驱动的大规模训练体系[4] - AI与机器人技术将像电力与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高度[4] - 通用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数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的革命性产品,核心要素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具身智能模型[3]
黄仁勋像押注OpenAI一样押注中国机器人,英伟达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了他
量子位· 2025-08-11 16:32
中国 首批 Jetson Thor芯片 送到了 银河通用 手里,在机器人世界大会展示无人售货场景机器人的丝滑漂移、规划能力也明显提升,惊艳全 场。 背后的Jetson Thor的性能提升也令人印象深刻:计算能力是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接近10倍;每瓦性能提升3.5倍;I/O吞吐量提升10 倍,满足高带宽感知需求。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黄仁勋正在像押注OpenAI一样在中国押注未来的具身智能巨头。 英伟达给刚创办的OpenAI送超算这个事已经被大家津津乐道,现在他们正在把这个经验 复用到机器人领域 。 两位创始人风格迥异。 王兴兴语速飞快,连英伟达副总裁耳机里的AI翻译都跟不上他的节奏。谈起人形机器人落地,他的观点直接而犀利:"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问题 还是模型不够泛化,硬件在过去一两年已经足够用了。" 作为北大副教授的王鹤则像在讲课,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他给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每三 年产值乘10。 两家公司做的事风格也大有不同,宇树科技主打足式机器人,走"运动优先"的路线;而银河通用依托仿真合成数据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轻工 ...
事关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罕见同框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07:56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物理AI将连接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打开100万亿美元规模的物理产业市场[4] - 人形机器人产值预计每三年增长10倍,10年内市场规模将超越工业机械臂(当前1000亿元),20年内或达万亿级[14][29] - 中国具备发展优势:全球近50%AI人才集中、电子制造能力领先、大规模测试场景丰富[4][3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英伟达提出三类关键计算机: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仿真计算机[5]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R1售价降至3.9万元,支持定制并计划年底量产;A2机器狗负载30kg续航20km[6] - 银河通用G1 Premium搭载Jetson Thor,工业场景搬运速度接近人类水平[5][18] 仿真与数据驱动 - 合成数据占比达99%,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6][28] - 仿真技术可解决高危场景训练难题(如自动驾驶避让儿童),但需提升速度与成本效益[8][20] - 英伟达通过AI加速仿真(Cosmos项目)、环境数字化、物理参数生成三路径缩小Sim2Real差距[21][22][23] 商业化挑战与路径 - 硬件成本非主要障碍,核心瓶颈在于具身智能模型的泛用性与实用性不足[11][12] - 工业场景优先落地:搬运/码垛技术接近商用,分拣效率仍需突破[18][19] - 家用领域受限于伦理安全要求,普及周期更长[17] 企业战略与合作 - 英伟达Jetson Thor提升神经网络计算能力与传感器数据处理带宽,专为复杂机器人任务优化[15][33] - 宇树科技探索视频生成模型作为世界模型,谷歌成果验证该方向潜力[24][25] - 银河通用聚焦抓取/移动/放置三大能力,目标识别技术依赖合成数据驱动[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