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侧能源方案
搜索文档
豪鹏科技20251103
2025-11-03 23:4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43亿元,同比增长16%[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26%[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65%[2][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8亿元,同比增长177%[2][3] * 负债率从72.41%下降至59.67%[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6.9%,同比提升3.84个百分点[3] * 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高效运营以及战略性地选择高毛利率项目[23] 核心业务进展与战略 AI端侧业务 * 战略转型高附加值AI端侧业务取得成效,与全球AI头部客户展开前沿合作[2][3] * 在AI眼镜领域,公司是联合定义下一代产品的AI端侧能源方案商,采用干可碟片方案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成功交付,预计2026年大规模交付[2][5] * 预计2026年AI眼镜市场出货量成倍增长,公司在单个客户中市场份额目标为20%-30%,甚至60%-70%[4][17] * 在服务机器人能源模组领域,已完成多种场景认证及批量导入,人形机器人项目进展超预期[2][5] * 预计三年内AI相关产品(包括AI PC AI手机 AI穿戴设备等)将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达到5-6成[15] 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实现盈利,前三季度同比增速185%[2][6] * 海外客户贡献占比超过七成[2][6] * 在手订单交付已规划至2026年第一季度[2][6] * 未来将针对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推出差异化产品,并聚焦算力中心等细分赛道[2][6] * 主要聚焦海外市场,国内大储能市场因客户权利大、价格要求严格而不太适合公司当前模式[12] 新兴领域与产品 * 计划在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推出高附加值产品,预计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出货[4][8] * 现有产线挖潜增长约40%[4][8] * 新兴领域产品研发周期约6-8个月[4][8] * 在BBU(备用电源)领域持续批量交货,2025年收入预计达千万亿级别,2026年业务增长预计翻倍,出货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13][14] 技术实力与创新 * 固液态解决方案已在高端备用电源领域规模化商用,并向高端穿戴类客户送样测试,全固态体系中试线建设进展顺利[5] * 纯硅负极电池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到1,350瓦时每升,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电池提升至少50%[5] * 通过前端材料体系和化学平台体系的搭建,确保产品在高温浮沉环境中的长循环可靠性[11] * 公司自2003年专注于海外高端市场,通过产品质量和交付准时性(SQDC)建立长期信任关系,构成核心竞争优势[22] 风险应对与运营管理 * 面对钴酸锂价格上涨,公司通过定价调整、产品升级和价值溢价等方式应对[2][7] * 定价传导过程预计2026年初开始体现,今年第四季度有滞后效应,但整体年度影响有限[7] * 公司重点关注增速换挡和质量攀升,优化订单结构,不陷入价格竞争[2][7] * 原材料库存管理基于客户明确订单进行战略储备,不依赖赌材料价格升降[21] * 公司正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并与其他优秀公司联合,以满足新兴应用领域对设计能力的需求[16] 行业展望与公司预期 * 预期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需求,AI技术驱动的新兴应用场景将带来更多机会[24] * 公司对2026年收入和盈利能力持乐观态度,计划实现销售收入双位数增长,同时大幅提升盈利能力[18][20] * 公司已进入销售增速换挡阶段,致力于实现双位数销售增长及高比例盈利修复[20]
豪鹏科技(001283) - 2025年11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3 23:32
经营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质量为王”,盈利质量实现渐进式修复 [2] - 2026年基于新技术的量产项目储备及出货量可期,订单能见度提升 [3] - 随着高端AI产品占比提升及惠州马安、潼湖工业园规模化效应释放,整体盈利水平将进一步修复提升 [3] - 储能业务已实现盈利,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聚焦AI端侧能源方案主航道,新兴产品矩阵已成型,量产节奏明确 [3] - 在固态、高硅、钢壳、钠电等前瞻和创新技术上持续投入,以保障技术溢价和利润空间 [4] - 固液态电池已实现量产交付,100%纯硅负极电池实验室样品获得优异测试表现 [12] - 公司定位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算力中心等细分赛道,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7] 市场拓展与客户合作 - 参与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机构达106家,投资者130位 [2] - 公司与多家全球头部AI端侧科技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3] - 在AI眼镜领域,公司已深度嵌入某北美知名穿戴品牌客户供应链,并积极拓展更多品牌客户 [9] - 在AI玩具领域,公司积极匹配传统玩具巨头AI化转型需求,并服务于新兴AI硬件创业公司 [10] - 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服务器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BBU)领域实现批量出货 [7]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构建以惠州马安基地、惠州潼湖基地为研发制造中枢,越南海防基地为国际化跳板的“双核”产能布局 [4] - 面对钴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采取短期定价调整、中期产品升维、长期技术溢价的三重举措 [5] - 价格传导具有结构性且存在滞后性,三季度财报尚未体现提价效果,后续客户议价工作已陆续展开 [5] - 通过潼湖工业园的集约化生产和智能化改造,以及越南生产基地的运营,提升效率并优化成本 [12] 竞争优势 - 公司与全球头部品牌客户建立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余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基于对SQDC(安全、质量、交付、成本)理念的坚守 [10] - 公司凭借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能够与客户共同定义产品规格,从电芯供应商升维为AI端侧能源解决方案商 [12] - 公司的竞争力是集长期信誉、技术前瞻性和运营韧性于一体的动态发展系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