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豪鹏科技20251103
2025-11-03 23:4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9.43亿元,同比增长16%[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26%[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65%[2][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8亿元,同比增长177%[2][3] * 负债率从72.41%下降至59.67%[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6.9%,同比提升3.84个百分点[3] * 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高效运营以及战略性地选择高毛利率项目[23] 核心业务进展与战略 AI端侧业务 * 战略转型高附加值AI端侧业务取得成效,与全球AI头部客户展开前沿合作[2][3] * 在AI眼镜领域,公司是联合定义下一代产品的AI端侧能源方案商,采用干可碟片方案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成功交付,预计2026年大规模交付[2][5] * 预计2026年AI眼镜市场出货量成倍增长,公司在单个客户中市场份额目标为20%-30%,甚至60%-70%[4][17] * 在服务机器人能源模组领域,已完成多种场景认证及批量导入,人形机器人项目进展超预期[2][5] * 预计三年内AI相关产品(包括AI PC AI手机 AI穿戴设备等)将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达到5-6成[15] 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实现盈利,前三季度同比增速185%[2][6] * 海外客户贡献占比超过七成[2][6] * 在手订单交付已规划至2026年第一季度[2][6] * 未来将针对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推出差异化产品,并聚焦算力中心等细分赛道[2][6] * 主要聚焦海外市场,国内大储能市场因客户权利大、价格要求严格而不太适合公司当前模式[12] 新兴领域与产品 * 计划在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推出高附加值产品,预计明年第三季度开始出货[4][8] * 现有产线挖潜增长约40%[4][8] * 新兴领域产品研发周期约6-8个月[4][8] * 在BBU(备用电源)领域持续批量交货,2025年收入预计达千万亿级别,2026年业务增长预计翻倍,出货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13][14] 技术实力与创新 * 固液态解决方案已在高端备用电源领域规模化商用,并向高端穿戴类客户送样测试,全固态体系中试线建设进展顺利[5] * 纯硅负极电池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到1,350瓦时每升,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电池提升至少50%[5] * 通过前端材料体系和化学平台体系的搭建,确保产品在高温浮沉环境中的长循环可靠性[11] * 公司自2003年专注于海外高端市场,通过产品质量和交付准时性(SQDC)建立长期信任关系,构成核心竞争优势[22] 风险应对与运营管理 * 面对钴酸锂价格上涨,公司通过定价调整、产品升级和价值溢价等方式应对[2][7] * 定价传导过程预计2026年初开始体现,今年第四季度有滞后效应,但整体年度影响有限[7] * 公司重点关注增速换挡和质量攀升,优化订单结构,不陷入价格竞争[2][7] * 原材料库存管理基于客户明确订单进行战略储备,不依赖赌材料价格升降[21] * 公司正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并与其他优秀公司联合,以满足新兴应用领域对设计能力的需求[16] 行业展望与公司预期 * 预期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需求,AI技术驱动的新兴应用场景将带来更多机会[24] * 公司对2026年收入和盈利能力持乐观态度,计划实现销售收入双位数增长,同时大幅提升盈利能力[18][20] * 公司已进入销售增速换挡阶段,致力于实现双位数销售增长及高比例盈利修复[20]
天合光能(688599):2025年三季报点评:Q3亏损环比收窄,看好公司储能业务成长性
民生证券· 2025-11-03 17:29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亏损环比收窄,归母净利润为-12.83亿元,较上一季度改善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70亿元,同比下降20.87%,归母净利润为-42.01亿元 [1] - 报告看好公司储能业务的成长性,认为其有望为公司中长期业绩提供支撑 [2][3] - 公司为光伏一体化头部企业,基于10月31日收盘价,预测2026-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3倍和14倍 [3] 盈利能力与费用管控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49%和-6.83%,环比分别提升0.04和2.63个百分点 [1] - 费用管控能力良好,25Q3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5%、3.74%、1.96%,环比分别下降0.04、0.48、0.6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环比上升1.54个百分点至2.52% [1]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至尊N型TOPCon组件以720W量产交付功率持续领跑行业效率榜单 [2] - 基于i-TOPCon Ultra技术,公司大版型组件量产功率有望突破740W,产品效率行业领跑 [2] 储能业务进展 - 公司储能业务在2025年9月以来连续获得多个GWh级别订单 [2] - 2025年储能业务海外订单占比已达60%,预计2026年仍将维持超过50%的高增长态势 [2]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8.45亿元、930.11亿元、1080.59亿元 [3][4]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1亿元、19.17亿元、30.76亿元 [3][4]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8.09%提升至2027年的15.39% [9][10]
广州发展拟中期分红约3.5亿元,证券事务代表姜云出任董秘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1:49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79.65亿元 同比增长5.4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9亿元 同比增长36.05% [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6.21亿元 同比增长11.42% [5]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亿元 同比增长19.06% [5]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49亿元 同比增长27.14% [5]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6170元/股 同比增长35.90% [5]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6% 同比增加1.86个百分点 [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4亿元 同比下降43.12% [4][5]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1-9月合并口径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89.1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70% [6] - 2025年1-9月上网电量(含光伏发电售电量)181.5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5% [6] - 2025年1-9月天然气供气量44.94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1.83% [6] - 2025年1-9月煤炭销售量3596万吨 同比增加16.35% [6] 新能源与储能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 累计投产新型储能项目196MW/345MWh 总装机规模同比增长830% [6] - 在建储能项目总规模350MW/800MWh [6] - 全国规模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江苏惠然储能项目首批33.3MW/100MWh电站实现试运行 [7] - 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调频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佛山高明208MW/416MWh储能电站将于近期投运 [7] - 珠江天然气电厂黑启动储能项目(24MW/48MWh+1MW/10min)将于近期投运 [7]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公司拟中期分红约3.5亿元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1元(含税) 占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16.24% [1][7] - 聘任原证券事务代表姜云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1][7] - 聘任徐子露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证券事务代表 [7] - 控股股东广州产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自2025年1月3日至2025年7月2日合计增持公司股份约205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59% [3] - 截至2025年7月2日 广州产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股份占比58.50% [3]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 煤炭贸易业务受煤价下行影响 利润同比减少 [6] - 参股企业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6] - 基于审慎性原则 公司于2025年半年度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6] - 上述因素共同导致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同比下降 [6]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 [3] - 是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 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 [3] - 金融业务主要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实现产融结合 [3] - 主要通过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并积极推进REITs申报发行工作 [3]
安克创新储能业务冲刺60亿元年收入,逼近正浩创新
新浪财经· 2025-10-27 09:20
公司业绩与目标 - 安克创新内部预计2025年储能业务全年营收将冲刺60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1]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为247.1亿元,其中储能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大增184% [1] - 若2025年储能收入目标达成,其规模将逼近竞争对手正浩创新,后者2024年收入近80亿元 [1] 业务战略与产品线 - 储能业务被公司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1] - 储能业务统称为“中大充”,涵盖便携储能、阳台光储和固定家储三条产品线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以充电宝和充电配件起家 [1] 管理层激励 - 公司充电与储能事业部负责人熊康曾在内部提到,若2025年“中大充”收入突破60亿元,将自掏腰包请管理团队去冰岛看极光 [1]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24 07: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42.52% [7]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28.05% [7]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56.13% [7]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94.01% [7]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2,405 MWh,同比增长142.44% [7]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1,078 MWh,同比增长156.06% [7] - 钠离子电池业务实现销售超过100 MWh [7] - 共享换电电池业务实现销售超过400 MWh [7] 销量增长驱动因素 - 国际家庭储能传统市场持续复苏,新兴市场业务持续开拓 [7] - 国内外工商业储能业务取得突破性增长 [7] - 钠离子电池和共享换电电池等新业务实现增长 [7] 控股股东增持情况 - 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22日增持公司75万股,占总股本0.31%,增持金额2,675.97万元 [8] - 控股股东计划自2025年4月22日起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高于10,000万元 [8] - 截至报告期末,控股股东累计增持94.86万股,持股比例增至25.05% [9] 资产减值准备 - 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520.83万元 [13] - 其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807.49万元 [14]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13.34万元 [15] -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影响数为2,520.83万元 [16]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21] - 监事会认为季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实际情况 [22] - 监事会同意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事项 [26]
曼恩斯特:公司储能业务订单相对充足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3 18:4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储能业务已构建多层次产品矩阵,以集中式储能为核心业务,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产品为主力业务 [1] - 公司在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评估、BMS管理技术及智能化电站运营运维等方面已积累多项核心技术 [1] - 公司拥有多条PACK自动化生产线 [1] 公司经营状况与展望 - 目前储能业务订单相对充足 [1] - 随着行业持续发展以及公司订单有序交付,未来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将有望改善 [1]
宁德时代第三季度财报出炉 净利增长超四成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54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0%,归母净利润为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累计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 [2] - 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过3600亿元,为研发投入和全球产能建设提供保障 [2] 储能业务发展 - 第三季度公司总出货量约为180GWh,其中储能业务占比约为20%,动力电池业务占比约为80% [2] - 储能业务被视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处于大规模扩建阶段,山东济宁基地到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预计将超过100GWh [2] - 全球能源转型和AI数据中心需求爆发推动公司储能业务成为增长最快板块,储能系统销售比例提升对净利润有正面帮助 [3]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91.3GWh,同比增长34.9%,公司在此期间装车量达254.5GWh,同比增长31.9%,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6.8% [6] - 公司在国内市场与长安、吉利、赛力斯等车企深化合作,在海外市场为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供应电池 [6] - 公司产品覆盖高端和中低端车型,并积极开拓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出口业务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 [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50.68亿元,同比增长15.26% [2] - 公司推出麒麟电池、NP3.0技术、神行Pro电池等新产品,NP3.0技术和神行Pro电池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 [4] - 公司的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为钠新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安全基础 [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强劲 [1] - 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国内外车企订单猛增 [6] - 政策层面推动储能市场化盈利模式成熟,海外市场如美国、欧洲的储能装机量大幅提升,中东、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大型储能项目相继落地 [3]
每天净赚约1.8亿元,宁德时代三季报出炉: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增速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5:09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每日净赚约1.8亿元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6.6亿元,同比增长19.6% [1]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72.91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与股权投资 [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77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主要得益于H股IPO募集资金到账 [1]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896,082,131千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3.91% [2] 储能业务 - 第三季度公司出货量约180GWh,储能占比20%,动力电池占比80% [4] - 储能业务产能利用率饱和,交付受制于产能,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得到缓解 [4] - 公司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等多地基地大幅扩产,仅山东济宁基地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预计超100GWh [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46.4GWh,同比增长115.2%;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32.03GWh,同比增长118.4% [4] - 国家政策推动储能通过调峰、调频等服务实现盈利,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5] - 政策出台后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公司正加速产能扩张以改善出货情况 [5]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今年发布了麒麟电池、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等新产品和技术 [6] - 钠新电池已成功通过新国标认证,正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 [6] - 商用动力电池出货快速增长,占总出货比例接近20% [8] - 公司正在打造重卡换电生态,加速重卡电动化 [8] - 产品覆盖牵引车、矿卡、物流车等多场景,配套换电站运营规模居行业前列 [8] 商用车市场 - 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增速明显,带来较大业务增量 [8] - 今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11.3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80% [8] -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到了经济性拐点,基础设施可支撑新能源重卡大规模商用,今年是新能源重卡元年 [8] -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可能超60% [8] - 公司下一步将联合整车厂、能源运营商完善换电标准与网络布局,目标在干线运输、港口等高能耗场景实现快速渗透 [8] 股价表现 - 截至10月20日收盘,公司A股上涨2.33%,报366.5元/股 [3] - 公司H股上涨1.25%,报528港元/股 [3]
宁德时代日赚超2亿,超1300人接入业绩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1:10
宁德时代日赚超2亿,超1300人接入业绩会 21记者 21世纪 记者丨费心懿 编辑丨刘雪莹 第三季度,"宁王"日均揽金超2亿元。 2025年10月20日,锂电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0750.HK)发布2025年三季报。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扣非净利润436.19亿元,增长35.56%。 单看第三季度,营收1041.85亿元增长12.90%,净利润185.49亿元增长41.21%,利润增速是营收增速的三倍多,相当于每天揽金超2亿元。 在国内,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海外方面,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并持续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 在被问及匈牙利工厂进展的问题时,管理层称,该工厂建成后有望较之于德国工厂降本20%,但由于海外市场风险,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不能太过于乐观,欧洲环境复杂,我们首先要把事情 此外,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被密集问及。管理层透露,公司报告期内整体储能出货量占比20%。储能系统出货有所提升,增速快于动力电池增速。 其还直 ...
超1300人接入宁德时代业绩会!管理层称需求火爆,受制于交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07:40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1041.85亿元,同比增长12.90%,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利润增速是营收增速的三倍多,相当于日均揽金超2亿元 [1][2]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归母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0%,扣非净利润436.19亿元,增长35.56% [2] - 公司现金储备充裕,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资本结构因H股IPO得到强化,资本公积增长33.92% [2] 运营与订单状况 - 存货同比增长34.05%至802.1亿元,主要系业务规模增加所致 [2] - 合同负债由年初的278.3亿元大幅增长46.14%至406.8亿元,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2] - 财务费用同比减亏142.41%,得益于汇兑收益及利息净收入增加,投资收益增长67.46%,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收窄38.69% [2] 全球产能扩张 - 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以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国内基地包括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均有大幅扩产 [3] - 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并持续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首条产线预计2025年底建成,西班牙工厂即将启动筹建,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3] - 匈牙利工厂建成后有望较德国工厂降本20%,但管理层对海外市场风险持谨慎态度 [3] 储能业务发展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储能出货量占比达20%,储能系统出货增速快于动力电池增速 [3] - 当前储能出货受制于交付,产能利用率饱和,预计产能将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得到缓解 [3][4] - 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100GWh,包括587Ah电芯产能,该产品被管理层判断为"阶段性的甜蜜点",深受客户青睐 [4] - 管理层看好未来数据中心对储能的需求前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