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512激光雷达

搜索文档
中国企业全球抢滩:Robotaxi订单纷至,商业化落地加速
新京报· 2025-09-19 11:33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海外扩张 - 禾赛科技获得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超过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1] - 均胜电子新获两家头部主机厂汽车智能化项目 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1] - Momenta与Uber签约 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测试 [1] 头部企业跨国合作进展 - Momenta已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 [2] - 轻舟智航与高通达成深度合作 2026年实现智驾方案全球交付并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 [2] - 百度将在Uber平台投放"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 2025年晚些时候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投放 [2] - 文远知行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约 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 [2] - 小马智行2023年5月在迪拜落地Robotaxi车队 2026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2] 资本策略转型 - 哈啰出行Robotaxi业务完成超过30亿元战略融资 核心投资方包括蚂蚁集团 [3] - 蚂蚁集团将在身份认证技术上解决乘客与Robotaxi的交互信任问题 [3] - 均胜电子表示将把中国领先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向海外市场拓展 [3] 技术优势形成原因 - 中国复杂道路环境训练出的算法具备优秀问题处理能力 [4] - Momenta的"数据飞轮"算法通过40多万辆量产车回收海量极端案例持续优化模型 [4] - 无图端到端方案相比高精地图具有全球化扩展优势 避免高昂采集制作维护成本 [4][5] - 国际车企开始转向无图或轻地图技术路线 中国公司在此领域走在前列 [5] 成本降低与商业化进展 - 2026年成为L4级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关键时间点 [6] - Robotaxi制造成本过去五年下降80% [6] - 禾赛科技AT512激光雷达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 [6]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 其中车载计算单元成本降80% 激光雷达成本降68% [6] 资本市场态度转变 - 投资关注点从技术可行性转向商业化时间表与现金流预期 [7] - 行业可能迎来并购整合潮 仿真软件、传感器公司、高精度定位服务商成为资本关注对象 [7] - 科技公司与出行平台结合盈利速度可能快于传统车企 Uber等平台欠缺自动驾驶系统而科技公司需借助平台实现商业闭环 [7]
中国企业全球抢滩:Robotaxi订单纷至 商业化落地加速
新京报· 2025-09-19 11:31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正不断吹响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 禾赛科技9月15日宣布与美国一家头部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简称"Robotaxi")公司签订了价值超 过4000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均胜电子也于9月15日宣布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 项目定点,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9月8日,Momenta宣布与全球 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签约,双方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测试。 从早年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技术输出,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改变全球智能驾驶的竞争格局。他们不再 仅仅是国际巨头身后的追随者,而是凭借技术方案、成本控制和数据规模,成为跨国合作中不可或缺的 一环。 出海进程加速,头部企业频获跨国大单 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在慕尼黑开展L4级自动驾驶测试,将有机会展示Momenta以AI驱动的 Robotaxi技术如何变革城市出行方式。Momenta已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 度合作。 9月8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宣布与高通达成深度合作,2026年实现智驾方案全球交付,在德 ...
激光雷达龙头回港!禾赛科技完成2025年中概股最大IPO,双赛道布局开启全球化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02
上市表现与市场认可 - 公司于9月16日在港交所以代码"02525"挂牌上市 开盘后股价两分钟内涨幅突破10% 一度达每股244港元 市值超360亿港元[1] - 此次回港上市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回港"最大规模IPO" 标志着公司完成"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战略布局[7] - 港股发行获得超168倍超额认购 吸引高瓴、泰康人寿等亚洲顶级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 上市首日涨幅近13%[16]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 - 通过自研芯片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第四代ASIC芯片平台将激光雷达BOM成本降低40% 成功将高性能激光雷达带入"千元机时代"[8] - AT512激光雷达物料成本降至约300美元 性能达800线分辨率和400米探测距离 创行业性价比新纪录[8] - 全球率先实现激光雷达七大核心芯片100%自研 涵盖激光器、探测器、驱动等关键部件 截至2025年6月全球授权专利及申请累计超1900项[14] 财务与交付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激光雷达交付量达35.21万台 同比增长306.9% 环比增长79.2%[8] - 其中ADAS领域交付25.4万台 机器人领域交付9.8万台 双双创下历史新高[8]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4% 毛利率提升至35.2% 较去年同期增长12.4个百分点[10] - 单季度实现净利润4410万元 继2024年后再度实现上市后单季度盈利[10]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5年1~7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量达62.15万颗 同比增长287.3% 超2024年全年总量[8] -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6亿美元增至2029年17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0.2%[8] - 预计到2030年高阶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8.1% 公司作为全球L4激光雷达市占率61%的龙头企业将直接受益[17]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已获得来自24家主机厂超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 核心客户包括欧洲顶级主机厂、理想、小米、比亚迪等头部车企[9] - 在机器人领域已成为头部Robotaxi企业首选 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有九家选择公司作为主激光雷达供应商[9] - 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达33% 机器人业务成为增长迅猛的"第二曲线"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达9.8万台同比增长692%[14] 产能与制造能力 - 自建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年产能规划达200万台 自动化率超90% 产品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8.5%[14] - 此次回港上市募资约41.6亿港元 其中约35%的募资用作生产能力投资[16] - 预计2025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超20万台 有望占据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过半份额[17] 战略布局与资金用途 - 港股上市募资约41.6亿港元 其中约50%用作研发投资 约5%用作业务发展 约10%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6] - 双重主要上市有助于吸引更具长期视角及产业协同的投资者 实现更均衡的股东结构并增强资产安全性[16][17] - 新一代ETX雷达已获得国际车企定点 2026年量产后将直接受益于L3级渗透率提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