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luely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00后AI明星初创Cluely CEO谈传播:初创公司死于无人发现
搜狐财经· 2025-11-16 00:51
创业哲学核心 - 创业公司的核心策略是“传播大于产品”,将病毒式传播视为获得初始用户和关注度的首要任务 [4][5][6] - 成功的营销需要结合两种类型:Funnel顶端的营销(让人知道“我们是谁”)和Funnel底部的营销(让人“立刻下载或购买”)[14][15] - 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失败的主要原因并非产品不好,而是“没人发现它们”,因此应将重心放在分发与传播上 [26] 营销策略与方法 - 在社交媒体时代,要被看见就必须“与众不同”,通过制造争议性和病毒式内容来吸引注意力 [10][11] - 营销内容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特性:Twitter(X)依赖标题和文字,视频第一帧至关重要;而Instagram和TikTok则更注重视频本身是否足够吸睛,标题反而不重要 [37][38] - 有效的传播需要持续产出大量内容,而非仅依靠单条爆款,内容量是维持热度的关键 [34] 产品开发与用户反馈 - 公司采用“先发布、再补产品”的策略,通过早期发布一个“几乎不能用”的产品吸引初始用户,让真实用户帮助发现和定义最有价值的使用场景 [23][24] - 产品上线后留存率提高了3倍,但未透露具体基线数值 [21] - 真实用户反馈促使产品方向从宽泛的AI助手收敛到聚焦于“专业会议场景” [24][25][26] 行业对比与案例分析 - OpenAI被视为成功实施类似传播策略的案例,通过Sam Altman发布关于AGI的模糊预告来制造恐慌和引发媒体传播 [32] - 与OpenAI相比,Anthropic在制造争议和内容产出量方面“还远远不够”,导致其月活用户数存在明显差距 [33][34] - 在极端情况下,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如Mr. Beast)本身就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传播分发的红利是巨大的机会 [27] 公司现状与未来规划 - 公司增长“超出了预期”,但拒绝公开具体的营收和用户数据,以避免被竞争对手分析和攻击 [16][19] - 未来战略规划取决于AI模型的发展路径:如果模型性能停滞,公司将专注于成为最好的AI会议记录工具;如果模型性能爆发(如GPT-7级别),则定位为未来智能工作界面的先驱 [41][42] - 营销运营已实现体系化,可以将具体的营销渠道运营工作交给团队,从而让创始人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产品打磨上 [26][28]
深度|00后AI明星初创Cluely CEO谈传播:初创公司死于无人发现
Z Potentials· 2025-11-15 22:26
创业哲学核心观点 - 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传播和分发能力,而非单纯依赖产品,“传播大于产品” [5][8] - 普通创业者最应优先学习的是如何让人看到自己,而非听信亿万富翁“专注产品就行”的建议 [8][49] - 初创公司失败的主因往往是“没人发现”,而非“产品不好” [29] 创业起点与意识觉醒 - 早期B2B项目因缺乏病毒传播性而失败,促使创始人转向思考如何制造“最炸裂的LinkedIn帖子” [6] - Interview Coder项目通过一条帖子获得约一百万浏览量,验证了病毒式传播的可行性 [6][7] - 从五岁起就开始研究“如何获得注意力”,天生擅长创造差异化内容吸引眼球 [9] 创业营销策略 - 社交媒体环境已极端化,要脱颖而出必须“与众不同”,内容需要越来越疯狂 [14] - 营销分为两类:Funnel顶端的品牌认知营销与Funnel底部的转化营销,两者需结合但存在冲突 [18][19] - 成功的营销需要预见他人引用转发内容时的反应,“愤怒的声音”最响亮但非唯一有效方式 [45] - 线上声誉观念已过时,世界正朝着极端、真实、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7] 公司运营与产品发展 - 公司增长速度超出预期,但并非“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 [20][22] - 产品留存率自上线以来提高了3倍,但未透露具体基线数值 [24][25] - 采用“先上线、后补产品”策略,早期产品几乎无法使用,通过真实用户反馈发现核心应用场景为专业会议 [26][27][28] - 现已能将营销渠道运营工作交给团队,创始人可更专注于产品 [29] 不同平台的传播逻辑 - Twitter(X)是文字和标题驱动的平台,标题和视频第一帧至关重要,用户平均滑动速度快 [41] - Instagram和TikTok是视频驱动平台,用户有约3秒停留时间,标题不重要,视频的吸睛程度是关键 [42] - 平台对应不同“意识层级”:TikTok/Instagram用户处于低意识状态,易被情绪触发;Twitter用户意识层级更高,更适合B2B或复杂产品 [43] 行业案例与竞争对手分析 - OpenAI通过Sam Altman发布模糊的AGI预告制造恐慌和流量,是“用愿景卖产品”的玩法 [35][36] - Anthropic虽也制造争议,但内容产出量远不够大,月活用户数与OpenAI差距明显 [37][38] - 真正的内容制造机如Andrew Tate、Donald Trump,其成功关键在于远超他人的内容产出量和差异化策略 [38][40] 未来战略与行业展望 - 公司战略取决于AI模型发展:若模型性能停滞,则聚焦成为最好的AI会议记录工具;若模型爆发(如GPT-7级),则定位为未来智能工作界面的先驱 [47][48] - 在AI工具领域,AI会议记录是少数能让用户“确实感受到价值”的高潜力应用品类 [47] - 成功者的“专注产品”故事存在幸存者偏差,大量失败案例的教训是应更早重视营销 [49]
用 AI 自动化客户研究全流程,连续拿了 3 轮近 1 亿美金
投资实习所· 2025-11-03 13:40
AI语音交互界面的发展 - AI语音正在改变多个行业并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型交互界面[1] - 通过语音AI和硬件载体打造新交互界面是某些公司的长期愿景[4] 模型技术进展 - Cartesia公司完成1亿美元融资并推出实时对话模型Sonic-3[1] - Sonic-3模型延迟为90ms,端到端延迟190ms,支持42种语言[2] - 该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相比Transformer能更自然地记住对话主题和氛围[3] - 目前有数千家企业每月使用Sonic进行数百万次对话,包括ServiceNow、Cresta和Decagon等[3] 应用场景拓展 - AI客服和AI笔记应用快速渗透市场,显示强劲需求[3] - Cluely转型为AI笔记应用,在通话过程中提供实时会议智能而非会后总结[4] - 通过与AI聊天进行招聘的新方式已扩展到其他行业,如客户研究[5][6] - 某客户研究AI产品通过聊天对话让企业在几小时内完成数百至上千次深度用户访谈[6][7] - 该产品还将传统需要大量人工处理的工作自动化[7] 资本市场动态 - Cartesia获得来自KP、Index、Lightspeed和英伟达等机构的1亿美元融资[1] - Genspark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年经常性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9] - Cluely公司获得a16z的1500万美元融资[3] - 某AI招聘公司种子轮融资2000万美元[9] - 某客户研究AI产品连续完成3轮融资,总额近1亿美元[6]
一个22岁AI创业者的暴论:消费类App成功只有三要素,帮人赚钱、找对象、图一乐
36氪· 2025-10-13 10:14
Social Wizard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Kelechi Onyeama在2024年2月因家庭矛盾被赶出家门后,于无家可归的一周内开发出Social Wizard应用并迅速获得第一笔2000美元收入[2] - 该应用在两个月后月收入达到2.5万美元,一年后年收入突破150万美元[2] - 应用定价从最初的6.99美元/周涨至9.99美元/周,用户未流失且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大幅提升[4] Social Wizard产品与市场策略 - 产品核心功能为AI撩妹助手,用户上传与女生的聊天截图,AI可生成个性化回复建议,最受欢迎功能为根据Instagram故事图片内容生成开场白的“故事回复”[2][4] - 公司瞄准社交焦虑这一被忽视的巨大市场,解决男性社交困难的核心痛点[4] - 产品定位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作为创意灵感与头脑风暴伙伴,数据显示用户平均生成10个不同回复建议才会复制其中一个使用[4] 消费类应用成功三要素理论 - 理论核心为成功的消费类应用至少需满足三大人类需求之一:帮人赚更多钱、找到爱情或获得乐趣[1][5] - 该理论通过多个案例验证,包括帮助程序员面试作弊的Cluely应用(满足“赚钱”需求)以及AI算命应用(满足“图一乐”的情感需求)[7][9][11][13] AI玄学应用市场表现 - 美国公司Cosmic Vibrations开发的Moonly应用结合占星、塔罗牌与心理学,据称拥有850万用户并创造1200万美元收入[9] - 韩国HelloBot与FORCETELLER等AI算命应用在2024年上半年合计创收约47亿韩元(约340万美元)[11] - 有深圳创业团队自述其出海AI命理应用在海外市场实现月流水百万美元级别,商业模式包括9.9元基础解读至999元私人服务等多层级收费[13] AI时代商业逻辑变革 - 顶级风投a16z指出AI时代传统商业壁垒(如技术领先、网络效应、品牌忠诚度)已失效,因基础模型通过API开放,小团队可快速构建功能相似应用[15][17] - 新竞争优势在于“动量”,即快速发布产品、获得牵引力并占据心智份额的速度,成功案例如Social Wizard由一人打造出年收入150万美元应用[17] - 新时代分发技巧包括将黑客马拉松作为公共表演、举办极端社交实验(如破吉尼斯纪录)、以及“构建即营销”通过公开增长数据引发隐性竞争[18][19] AI时代创业启示 - 需在“赚钱、找对象、图一乐”三个维度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如Social Wizard赋予社交恐惧症患者“超能力”,AI玄学应用提供现代人所需的确定感[20] - 技术门槛消失后,创始人对人性的洞察、营销时机把握及挑战传统的勇气变得更为关键[20] - 应敢于选择真实存在但难以启齿的需求(如社交困难、作弊、算命),这些领域因传统公司不愿涉足而存在巨大市场空间且用户付费意愿强[20]
消费类App成功三要素:帮人赚钱、找对象、图一乐
虎嗅· 2025-10-11 17:40
消费类App成功三要素理论 - 消费类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满足三个核心人类需求:帮人赚钱、帮人找对象、帮人图一乐 [2][9] - 该理论由一位22岁的创业者提出,并正被越来越多的案例验证为真理 [2][7] Social Wizard案例分析 - Social Wizard是一款AI撩妹助手,核心功能是用户上传聊天截图后,AI会生成个性化的回复建议,最受欢迎的是针对Instagram故事的“故事回复”功能 [4] - 该应用由一位尼日利亚留学生开发,其从无家可归到实现年收入150万美元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1][3][4] - 应用定价从最初的6.99美元/周涨至9.99美元/周,用户并未流失,生命周期价值反而大幅提升 [6] - 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社交焦虑这一巨大痛点,并利用GPT-4 Vision的技术领先窗口期,提供的是创意灵感而非标准答案 [6] 其他验证案例 - Cluely应用帮助程序员在技术面试中作弊,尽管存在争议,但因帮助用户“赚钱”而获得了530万美元融资 [9][10] - AI玄学应用赛道爆发,例如美国公司Cosmic Vibrations的应用Moonly结合占星与心理学,据称拥有850万用户并创造1200万美元收入 [11][12] - 韩国AI算命应用HelloBot与FORCETELLER在2024年上半年合计创收约47亿韩元(约340万美元) [13] - 有深圳创业团队自述其出海的AI命理应用在海外市场实现了月流水百万美元级别 [15] AI时代的新商业逻辑 - 顶级风投a16z指出,在消费AI领域,传统商业壁垒(如技术领先、网络效应、品牌忠诚度、规模效应)已失效,因为基础模型通过API开放,技术优势短暂,用户迁移成本低 [17][18][19][20] - 在AI时代,真正的竞争优势是“动量”,即速度:快速发布产品、获得用户牵引力并占据心智份额的能力 [21][22] - 新的分发技巧包括将黑客马拉松重新定义为公共表演、进行极端的社交实验、以及采用“构建即营销”的策略,通过公开分享增长数据来吸引用户和引发关注 [24] 成功要素总结 - 在AI时代,满足“三要素”需要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例如让社交恐惧症患者获得“超能力”,或为现代人提供对抗不确定性的情绪价值 [25] - 技术门槛降低后,创始人对人性的洞察、营销时机的把握以及挑战传统的勇气变得更为重要 [25] - 应敢于选择那些真实存在但难以启齿的需求(如社交困难、作弊、算命),这些领域传统公司不愿涉足,用户付费意愿却往往很强 [25]
00后辍学生打造“作弊神器”,被停学却获千万投资
虎嗅APP· 2025-09-30 20:51
公司概况与融资历程 - 公司Cluely是一家AI驱动的桌面助手初创公司,由21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Roy Lee联合创立[21] - 公司在成立不到三个月时获得硅谷知名风投a16z的A轮融资,年经常性收入在一周内从350万美元翻倍至700万美元[4] - 2025年3月,创始人Roy Lee在社交平台X发布关于开发面试作弊工具被学校停学的帖子,该帖子病毒式传播并吸引风投关注,一个月内为公司筹集530万美元种子资金[4][25] - 两个月后,a16z领投1500万美元A轮融资,使公司总融资额超过2000万美元,估值达到约1.2亿美元[5] 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 - 产品定位为“看不见的第二大脑”,是一款AI原生会议软件,能在虚拟互动场景(如求职面试、销售电话、在线考试)提供实时且无法被检测的支持[8][9] - 核心价值主张围绕“隐形”和“无法被检测”,口号为“思考是你做得最慢的事,不如让AI来代劳”[8] - 产品通过悬浮窗形式静置于电脑屏幕上方,可同时获取屏幕内容和麦克风音频,进行语义理解后以隐蔽方式显示答案或建议[9][10] - 功能分为三类:实时记录、事后总结和即时答案,支持在会议进行中提供AI生成的回答,并能结合屏幕资料和历史对话进行上下文理解[10][12] - 产品采用底层图形渲染技术,在共享屏幕、会议录像或其他参与者视角下不可见,可绕过大多数在线监考软件检测[10][11] - 产品几乎支持所有常见通讯软件,包括Zoom、Slack、Webex、Microsoft Teams等,并通过音频捕获等通用技术适配非列表平台(如Google Meet)[13][14] 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 应用场景覆盖求职面试、工作会议、销售客服记录、学业作业、日常交际甚至社交约会,创始人Roy Lee曾使用该产品成功获得亚马逊实习offer[15] - 用户画像集中于需要快速获取知识的群体,如应届毕业生、程序员、销售代表等[19] - 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基础版每天提供15次AI回答,专业版Pro订阅每月收费约20美元且不限次数使用[19]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文化 - 联合创始人兼CEO Roy Lee为21岁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生,具备技术能力且深谙社交媒体营销逻辑,自称是“在TikTok上长大”的创始人[22] - 公司起源於2024年初开发的“Interview Coder”AI工具,Roy Lee因公开演示该工具导致工作offer被撤销并被学校停学一年,后将此经历转化为创业契机[23][24] - 公司团队共16名全职员工,多为大学辍学生,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办公环境融合科技兄弟会文化,强调“Work Hard, Play Hard”[29] - 创始人Roy Lee认为成功源于承担风险,并宣称“作弊”概念在AI时代已演变,使用AI辅助思考如同使用计算器一样正常[29]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 - 竞争对手分为“道德派”(如Otter.ai、Fireflies.ai)和“复刻者”(如Leetcode Wizard、Interview Solver)[33][35] - “道德派”竞争者强调透明与团队协作,核心功能为公开记录和转录会议,与Cluely的“作弊”定位形成对比[33][34] - 公司核心差异化优势并非技术,而是以“作弊”为卖点的品牌定位和病毒式分发能力,a16z合伙人指出此能力是核心护城河[36][37] - 市场出现反作弊工具(如Validia公司的“Truely”),声称可检测Cluely在后台运行并发出警报[36]
00后辍学生打造“作弊神器”,被停学却获千万投资
虎嗅· 2025-09-30 15:47
公司概况与融资进展 - 公司Cluely由21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Roy Lee联合创立,其因开发AI面试作弊工具被学校停学,并将此事件转化为营销契机,引发广泛关注[3][18][22] - 公司在成立不到三个月内获得硅谷知名风投a16z领投的A轮融资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530万美元,总融资额超过2000万美元,估值达约1.2亿美元[2][4] - 公司年经常性收入在一周内从350万美元翻倍至700万美元,展现出极快的商业化速度[2] 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 - 产品定位为AI驱动的桌面助手,核心价值主张是“隐形”和“无法被检测”,旨在成为用户在虚拟互动场景中的“第二大脑”[5][7][8] - 产品通过悬浮窗形式静置屏幕,同时获取电脑屏幕内容和麦克风音频,提供实时记录、事后总结和即时答案三大功能,支持Zoom、Slack、Teams等主流通讯平台[7][8][11][12] - 产品强调其“完全不可被察觉”的特性,采用底层图形渲染技术,在共享屏幕或会议录像中不可见,甚至声称可绕过在线监考软件检测[8][9] 商业模式与用户增长 - 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基础版每天提供15次AI回答,专业版Pro订阅费每月约20美元,可不限次数使用[17] - 用户画像多元,主要集中于年轻知识工作者和求职者,如应届毕业生、程序员、销售代表,应用场景覆盖求职面试、销售电话、在线考试、会议乃至社交约会[14][17] - 增长策略高度依赖病毒式营销,创始人通过社交平台公开“丑闻”吸引流量,并计划招聘50名增长实习生每日发布TikTok视频,目标浏览量达10亿次[22][23][25]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 - 竞争对手分为“道德派”(如Otter.ai、Fireflies.ai)和“复刻者”(如Leetcode Wizard、Interview Solver),前者强调透明与协作,后者专注隐秘辅助[26][27][30][31] - 公司核心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以“作弊”为卖点的品牌定位,这种争议性策略构建了独特的品牌护城河,带来大量免费媒体曝光,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32][33] - a16z合伙人指出,公司的病毒式分发能力是其核心护城河,而非单纯的技术优势[34] 创始人团队与文化 - 创始人Roy Lee具备技术背景与营销天赋,自称深谙TikTok等社交平台传播逻辑,团队多为大学辍学生,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营造“科技兄弟会”文化[17][18][24] - 创始人世界观崇尚风险承担,认为AI工具的使用是Z世代本能,并立志加速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团队工作与生活高度融合,办公室氛围类似内容创作工作室[24][25]
Z Product|从“作弊”出发,00后如何用一款静默AI助手击穿个人与企业市场?
Z Potentials· 2025-08-16 11:09
公司概览 - 公司由两位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的学生创立 总部位于纽约 成立于2025年初[3][4] - 公司定位为嵌入式AI桌面助手 通过静默弹出方式提供实时总结与建议 降低认知干扰[4] - 创始团队提出"伴随式AI"理念 重新设计人机共处方式 而非简单聊天工具[4] 产品与技术 - 核心功能包括实时捕捉屏幕内容 语音输入和用户操作轨迹 动态生成个性化摘要与建议[8][14] - 底层架构融合实时语音识别 上下文建模 意图分析和本地知识库等多个工程系统[14] - 提供三个版本:Free版支持基础会议总结和屏幕识别 Pro版提升响应速度与调用能力 Enterprise版支持团队协作和系统集成[15] 商业化进展 - 企业版推出后一周内年化经常性收入从300万美元跃升至700万美元 增长133%[5] - 签下年合同价值达250万美元的大型上市客户 覆盖销售 客服 教育和创意行业[5] - 累计融资达2000万美元 投资方包括a16z Susa Ventures和Abstract Ventures等顶级机构[6][42] 核心应用场景 - 会议场景:适配Zoom Google Meet等主流平台 实时生成结构化总结和待办事项[9] - 销售场景:实时分析客户意图与语气 推荐产品信息并自动生成跟进邮件[11] - 屏幕交互场景:在网页浏览和文档处理时动态生成段落建议和行业参考资料[14] 创始团队背景 - CEO Roy Lee曾开发Interview Coder项目 36天实现百万美元ARR 具备算法嵌入复杂系统的经验[19][22] - COO Neel Shanmugam拥有生物信息和AI产品背景 曾在医疗健康公司积累B2B产品验证经验[28][36] - 团队擅长将AI能力抽象为用户体验系统 通过社交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6][19] 市场竞争与挑战 - 开源竞品Glass快速崛起 GitHub项目数日内获800多个star 形成"开源+免费"的竞争压力[7] - 需持续投入产品稳定性 企业功能深度和服务能力以抵御被复制风险[7][44] - 公司差异化优势在于构建即时 嵌入式且可协作的工作体验 而非依赖底层模型[7][17] 未来发展策略 - 融资资金将投入第三方工具集成(如Notion Figma Salesforce) 团队扩建和企业市场拓展[44] - 强调通过系统级工程设计让AI成为并行执行者 而非被动工具[17] - 需在安全性 可控性和服务响应上建立壁垒以应对结构性威胁[44]
Cluely硅谷爆火的另一面:功能被狂喷,增长渠道成谜?
虎嗅· 2025-07-10 14:29
公司概况 - Cluely是一款能绕过录制软件检测、在屏幕上显示面试答案的AI辅助工具,定位为"Cheat on everything"(在一切事情上作弊)[1][2][20] - 创始人Roy Lee原为哥伦比亚大学大二学生,因开发该工具通过亚马逊、Meta等公司面试后被举报作弊退学,随后与同学Neel Shanmugam共同创立公司[2][3][4] - 公司近期获得a16z领投的150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1.2亿美元,曾拒绝马斯克10亿美元收购要约[11] 产品与技术 - 核心功能包括实时回复建议、信息总结及隐藏式显示,但实际测试显示存在反应延迟、音频故障等问题[9][13][16] - 产品形态为本地客户端,依赖官网下载,无App或其他分销渠道[38] - 竞品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开发了反Cluely工具Truely,可检测通话对象是否为真人[18] 市场营销策略 - 创始人主张摒弃传统广告投放和SEO,强调通过争议性短视频内容实现病毒传播[6][7] - 具体措施包括开设1万个TikTok矩阵账号,但实际账号粉丝数多在几十至几百区间[49][50] - 营销效果存疑:官网日访问量峰值15万(a16z投资官宣次日),此前日均仅5万,主要流量来源为Twitter(占60%)而非宣称的Instagram/TikTok[39][40][48] 行业反响与争议 - 投资机构a16z看好其"造势突围"策略,但YC CEO Garry Tan等业内人士公开抵制[8][21][22] - 用户反馈两极分化:Reddit上大量咨询使用场景的帖子与功能吐槽并存,主流科技公司疑似封杀该工具[50][52][53] - 舆论批评集中于产品实际效果与道德争议,a16z专访视频获4万浏览但差评率达90%以上[28][29][30][34] 运营数据 - 官网访问量地理分布显示30%流量来自印度,与主攻美国市场的定位存在偏差[43] - 对比竞品ZeroGPT(日均50万访问量),Cluely流量规模显著落后[39] - 主要流量入口为设计类网站land-book,社交媒体导流效果未达预期[46][48]
刚刚,为对抗哥大退学生开发的AI作弊器,哥大学生造了个AI照妖镜
机器之心· 2025-07-09 12:23
Cluely AI工具 - Cluely是一款AI桌面助手,能够以透明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监听和录制会议内容,代替用户接受采访或参加会议 [1] - 该工具由Roy Lee和Neel Shanmugam共同创办的创业公司开发,被称为"人生作弊器" [1] - Roy Lee宣称该工具"杀死了9个行业",相关宣传推文获得超过293万查看次数 [2] Truely反作弊工具 -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Antonio Li和Patrick Shen开发了反Cluely工具Truely,用于检测通话对方是否为真人 [4] - Truely通过检测对方设备上的进程标识符(PID)来识别Cluely进程,发现后会发送警报信号 [7] - 工具核心功能包括实时进程监控、自动加入Zoom会议、发送聊天警报等 [9] - 使用Truely需要对方安装特定应用,过程较为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 [8] 市场反应 - Truely获得积极反馈,有用户称赞开发者"坚守正直" [10] - 有评论建议该工具在工作场所和学校有广泛应用前景 [11] - 开发者表示这只是一个小项目,未来发展方向尚不确定 [11] 法律争议 - Cluely向安全研究者Jack Cable发出DMCA申请,要求删除其公布的逆向工程提示词 [14] - Jack Cable批评Cluely对研究者发出法律威胁,希望公司能更开放 [15] - 相关提示词在GitHub上仍有备份可供研究 [17] 行业影响 - Cluely的成功引发市场关注,催生反制工具Truely的出现 [3] - 两款工具分别代表了AI应用的创新和监管需求 [4][7] - 该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会议和通讯领域的应用潜力及引发的伦理争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