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S
搜索文档
全球再裁3万人,奔驰被逼到悬崖边上
钛媒体APP· 2025-10-27 09:54
裁员与成本削减计划 - 计划至2027年通过裁员、外包等方式削减30000个岗位,以每年节省50亿欧元(约413亿元人民币)开支 [1][5] - 为加速裁员实施“加速离职”计划,签字当天离职可多拿3个月赔偿,部分员工最高可获“N+11”顶格赔偿,资深管理人员最高补偿达50万欧元(约413万元人民币)[2][3] - 在激励政策下已有4000人主动离职,普通员工也有人拿到10万欧元(约83万元人民币)补偿 [3] - 此次是四年内第三轮裁员,2019年首轮裁员10000人,2023年再削数千岗位 [4][5] 电动化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节省的50亿欧元成本将投入36款新车型研发,其中17款为电动汽车 [1][5] - 公司战略从2019年“油改电”过渡路线转向“Electric-only”全面电动路线,全力研发纯电动原生平台 [9][10] - 2022年成为纯电车型放量元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67%,同年研发支出高达85亿欧元(约合每天烧掉1.8亿元人民币)[18] - 2021年将卡车业务拆分独立上市,使资本和管理层注意力100%聚焦高端豪华捍卫与电动化转型 [14] 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公司第三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2%,中国区销量锐减27% [6] - 首款纯电车型EQC因“油改电”先天不足导致口碑崩塌销量惨淡,后续旗舰电动车型EQS因设计争议和创新不足被特斯拉Model S远甩 [8][18] - 因应纯电市场增速放缓和插电混动受青睐,战略从“全面电动”回调为“多线并行”,推迟电动车销量占比50%目标从2025年至2030年,并加大下一代燃油车平台投入 [18][19] - 公司意识到转型是全面革命,需用燃油车高利润反哺电动化投入,当前议题从“如何进攻”变为“如何活下去” [18][20]
奔驰在华遭遇“滑铁卢”,三季度销量暴跌27%,电动化转型承压
犀牛财经· 2025-10-10 14:12
公司业绩表现 - 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第三季度在华交付量同比暴跌27%,创下自2016年以来最差的季度表现 [2] - 销量下滑拖累全球业绩,其全球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12% [2] - 美国市场第三季度交付量因关税不确定性下滑17% [2] 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小米等中国本土电动车品牌凭借功能丰富且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蚕食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2] - 宝马和保时捷同样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走弱、价格竞争加剧和利润被侵蚀的困境 [3] - 宝马因中国市场持续低迷及经销商补贴支出增加,下调了全年利润预期 [3] 产品与战略 - 梅赛德斯-奔驰中低价位电动CLA车型本季度推动其电动车销量环比增长22% [2] - 公司高端电动旗舰EQS与EQE市场表现不佳,暴露出在定价策略和市场需求匹配上的风险 [2] - 首席执行官凯勒纽斯推动的更高端电动化路线受到业界质疑 [2] 行业趋势 - 中国高端汽车需求持续疲软 [2] - 中国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浪潮中经历深刻重塑,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逐渐褪色 [3]
Honda pulls the plug on large electric SUV as driver demand for battery powered cars plummets
New York Post· 2025-07-10 01:28
本田电动车战略调整 - 公司暂停大型电动SUV开发计划 因美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1][2][4] - 决策受特朗普取消7500美元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直接影响 [2][4] - 研发预算削减约480亿美元(7万亿日元) [4] 美国政策影响 - 电动车补贴政策变动被特朗普称为"大型美丽法案" 遭特斯拉CEO马斯克强烈反对 [4][7] 大型电动车市场现状 - 行业数据显示七座电动车销售乏力 起亚EV9在澳洲年销量仅165辆 不及燃油版索兰托同期5165辆的销量 [8][11] - 传统车企电动车与燃油车销售比悬殊 奔驰S级与EQS销量比为25:1 大众Tiguan系列与ID系列销量比达10:1 [11] 行业动态 - 多家车企推迟电动化计划 法拉利暂停电动SUV项目 兰博基尼延迟基于保时捷卡宴的电动车型 奥迪延长燃油车期限 奔驰增加V8车型应对市场需求 [12] - 本田六个月前曾寻求与日产合并 反映战略调整频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