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搜索文档
需求萎缩规模停滞 LOF基金如何重获生机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02:28
LOF与ETF发展现状对比 - LOF当前规模回落至6000余亿元,而ETF规模已达4.1万亿元,是LOF的90余倍 [2][4] - LOF数量增长近乎"断流",2022年以来新成立LOF寥寥无几,清盘数量超过30只,ETF数量则逼近1200只 [2][4] - LOF平均日成交额不到1300万元,部分产品日成交额不足1000元,ETF平均日成交额为1.26亿元 [4] LOF发展困境原因 - 申赎机制低效,现金申赎按未知价成交,跨市场转托管需两个交易日,套利机会易流失 [4] - 做市商体系落后,主交易商被动报价且库存管理难度大,易出现折溢价问题 [5] - 信息披露滞后,仅逐季披露前十大持仓,完整持仓需等待中报年报 [4] - 流动性匮乏,少量资金即可导致价格暴涨暴跌,如2.28万元成交额使价格大涨7% [3] - 主动管理业绩不振,规模从9600亿元高点跌至6500亿元以下 [6] LOF与ETF机制差异 - ETF采用实物申赎机制,实时用一篮子股票兑换份额,价格透明且即时成交 [4] - ETF每日公布申购赎回清单,持仓动态快速可查 [4] - ETF做市商持续提供买卖报价,可通过实物申赎快速调整库存 [5] LOF改革方向 - 探索做市商分层激励机制,优化申赎机制与交易效率 [7] - 开发"透明化主动管理"模式,定期披露持仓并接受第三方审计 [6] - 推动行业资源向"真正创造阿尔法"的产品倾斜 [7] - 借鉴ETF交易机制,缩小效率差距,契合投资者交易需求 [7]
2025年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20:02
大中华区ETF市场全景图 - 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是亚太地区(除日本外)ETF市场增长的绝对主力,贡献该地区71%的增长份额 2024年该地区ETF资产规模激增31%达到1.7万亿美元,创纪录资金流入3,470亿美元 [2] - 71%的大中华区投资者在过去五年增加ETF配置,其中20%增幅超25% 99%受访者计划未来12个月进一步增配,香港(54%)和台湾(47%)近半数投资者计划增幅超10% [2] - 台湾市场自2022年底以来资产增长超17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ETF市场之一 超过1,400万散户投资者持有ETF,平均每两人中有一个ETF账户 [2] 区域市场特色 - 台湾散户主导市场,60%投资者视人工智能为2025年主导趋势,40%计划购买加密货币ETF 37%投资者计划增配股票类主动ETF [3] - 香港作为创新前沿,34%投资者计划购买固定收益ETF 26%将税务效率视为选择ETF最重要因素(高于大中华区平均16%) [3] - 中国内地74%投资者计划未来12个月ETF增幅不超10% 跨境需求旺盛,34%青睐缓冲型ETF,20%关注ESG产品 [3] 产品趋势与投资者偏好 - 29%大中华区投资者计划投资缓冲型ETF(中国内地达34%) 26%计划布局加密货币ETF,台湾(40%)和香港(23%)意愿领先 [4] - 100%受访者计划增配主动型ETF,香港和台湾各有40%投资者计划增幅超25% 主要动机为获取机构级策略(33%)和税务优势(21%) [4] - 固定收益ETF是第二大受欢迎策略(27%),香港需求达34% 偏好美国投资级公司债(14%)和结构性产品(14%) [5] 市场推动力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ETF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跨境投资 与其他市场(新加坡、英国、沙特阿拉伯)探讨类似安排 [6] - 27%公司使用AI辅助投资决策,35%用于市场研究(香港达49%) 32%依赖AI策略的外部管理 [6] - 76%配置机构计划增加合作ETF发行人数量 85%要求最低AUM 5,000万美元 发行人需通过市场教育(41%)、有竞争力定价(26%)和深度研究(16%)脱颖而出 [6]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配置 - 69%投资者将ETF列为未来12个月新增配置前三大选择,高于共同基金(56%)和独立管理账户(51%) [27] - 35%投资者增配ETF以实现长期组合增长(香港34%、台湾43%) 32%用于战术性优异表现(中国内地34%更青睐行业产品) [29] - 29%投资者从其他ETF重新配置资金(中国内地40%、香港26%) 台湾23%从主动型共同基金转向ETF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