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6
搜索文档
合资电车现在卖得怎么样?都是哪些人在买?
车fans· 2025-07-25 08:29
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现状 - 合资品牌开始采用新势力玩法推出产品和服务,部分领域表现更优 [1] - 行业从单一燃油车重心转向尝试新能源布局,但策略差异显著 [3][6][9][15][17] 一汽大众 - 新能源车型以ID4纯享版为主,月销约2台,厂家未施加库存压力 [3] - 客户群体为大众老车主(公务员/上班族),年龄偏大,年轻人极少 [3] - ID4纯享版7月优惠7000元(原价139900元),ID7优惠4万,ID6停售 [3] - 核心竞品为上汽大众ID4X及比亚迪/吉利,客户存在合资品牌偏好 [3] - 案例:客户因价格未达预期转购小鹏,反映需提升产品年轻化与价格透明度 [4] 东风日产 - 主销车型N7采用新势力式统一定价,赠送配置升级包与置换补贴 [6] - 客户年龄分布广,年轻用户通过线上了解,老车主注重性价比 [6] - 竞品对比集中于比亚迪(如海豹06),试驾转化效果显著 [6] - 案例:客户从比亚迪转向N7,因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功能体验提升 [6][7] 别克 - 微蓝6定位家用(10万+价位),E5吸引机关单位增购用户,GL8插混家庭需求上升 [9] - E5竞品为比亚迪宋,GL8插混竞品为比亚迪夏 [9] - 案例:客户选择GL8因商务口碑/空间/低油耗,智能化非核心需求 [9][10][11][12] - 产品线缺乏年轻化小车,新品牌计划待发布 [13] 广汽丰田 - 铂智3X(10.98-15.98万)为主力,4X(17.98-23.88万)滞销,价格管控严格 [15] - 客户为30-50岁本品牌保有用户,关注智驾/品控/安全性 [15] - 竞品包括比亚迪元/银河E5等,战败案例显示配置(如座椅按摩)为关键 [15] - 行业策略偏向稳扎稳打,优先转化油车管理模式 [15] 广汽本田 - P7(19.99万起)针对老客户推2万现金优惠+6000保险补贴,新客转化困难 [17] - 客户因品牌情感关注P7,但最终选择销量榜前列车型 [17] - 案例:年轻用户受外观吸引,但被朋友质疑智驾/车机后转购小鹏 [18] - 行业需通过爆款车型建立知名度,当前定价策略导致恶性循环 [18]
品牌效应与规模突围 联合动力:打造中国新汽车产业链新范式
全景网· 2025-07-14 16:09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脱胎于工控龙头汇川技术,完整参与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全过程,展现中国汽车产业链向核心技术输出模式的蜕变 [1] - 公司选择避开低端红利时代,不做A0级车,锚定大众MEB平台,体现了对国产技术的追求与信念 [3] - 在政策红利退坡、行业贝塔消失的阶段,公司务实深耕技术、布局产品,推进与产业上下游的技术协作,顺利度过调整期 [4][5]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1.06亿元,获得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主导参与超20项国家标准制定 [5] - 在高功率密度电驱技术上,功率覆盖至275kW以下,最高转速达30,000rpm,兼容400V/800V电压平台,是首家推出800V高压平台的企业 [6] - 通过自主设计组装IGBT/SiC功率模组生产线,实现工艺与设备精准契合,并坚持软件算法全自主化,支持国产控制芯片大规模应用 [6] 财务表现与市场份额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0.2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61.78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1.79亿元跃升至2024年盈利9.36亿元 [11] - 2024年公司电源系统和电驱系统的毛利率分别达到14.12%和17.2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8.26% [7] - 2024年公司电控产品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约10.7%,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电机产品份额约10.5%,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11] 客户合作与品牌信誉 - 公司客户名单包括理想、小米、小鹏、广汽、吉利、长城等国产车企,以及沃尔沃、捷豹路虎、保时捷等国际豪华品牌 [8][9] - 2024年理想汽车为公司贡献56.1亿元销售额,小米汽车贡献12.85亿元销售收入,凸显公司在头部新势力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8][9] - 公司与理想汽车的合作始于2016年,共同开发理想ONE的双电机双电控系统,建立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的技术合伙人关系 [8]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继承母公司工业自动化管理基因,将快速响应和精益运营刻入骨髓,通过模块化产品平台快速组合出定制化方案 [10] - 为多家车企供货形成远超单一车企自供的规模优势,使主机厂自研在成本核算上不划算 [12] - 公司提供的成熟解决方案能解决主机厂在800V和增程黄金赛道抢占先机的燃眉之急,这种能力构成其品牌价值 [9][10]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2014年政府决定加码新能源汽车,通过系列政策刺激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在5年时间里突破百万辆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拐入成长期后开启短暂跃进时代,上游出现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中游供应链公司向新能源渗透 [3] - 2022-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超1000辆的车型数量分别为518、714和794,主机厂产品矩阵丰富导致单款车型销量难以预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