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控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兆丰股份:公司电控产品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新浪财经· 2025-10-21 19:08
兆丰股份(300695.SZ)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与纽鼐机器人(杭州)有限公司于2025 年10 月16日签 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在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开展多 方位合作。公司大力推进电控相关业务的拓展与深化,公司电控产品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
联合动力(301656)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提示性公告
2025-09-23 20:48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2025年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简称联合动力,代码301656[1]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8,857.491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2.00%,发行后总股本240,479.0910万股[3][4] - 发行价格12.48元/股,对应2024年扣非后摊薄市盈率32.87倍,低于可比公司48.32倍,高于行业29.08倍[5][6][7] 研发情况 - 公司取得98项发明专利及407项实用新型专利,报告期研发投入超21亿元,研发团队超1800人,硕士及以上超50%[7] 市场份额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电控产品份额约10.7%,电机产品份额约10.5%,驱动总成产品份额约6.3%,车载充电机产品份额约4.5%[9] 合作情况 - 国内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车企中有8家与公司深度合作[10] 员工情况 - 公司员工超8000人,30岁及以下占比52.9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6.41%,研发人员占比22.30%[10] 营收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接近80%[9] 公司愿景 - 公司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11]
臻驱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二期交割
搜狐财经· 2025-09-11 10:1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二期交割 E轮总融资额超6亿元 [1] - E轮领投方国投创新和国投招商再度加码 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广州产投、浦东创投参与投资 老股东华泰宝利投资旗下华淳保信基金追加投资 [1] 资金用途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速新一代功率模块、功率砖及电控产品的量产落地 [3] - 推动海外客户项目的交付 进一步完善国内业务布局和全球市场拓展 [3] 公司业务与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高性能国产功率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驱动解决方案 [3] -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 在广西柳州、浙江平湖、安徽芜湖、重庆、上海临港、浙江杭州及德国亚琛设有子公司 [3] 技术合作与产品开发 - 今年7月通过与舍弗勒合作获得德国某知名车企混动车型量产项目定点 成为首家获得该主机厂国际主流平台定点的中国纯本土企业 [3] - 8月与日本罗姆半导体共建联合实验室投入运营 完成多款碳化硅模块迭代开发 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3] 市场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多家国际顶级整车厂和Tier1供应商达成深度合作 [3] - 实现模块产品出口和高质量稳定供货 [3]
兆丰股份(300695) - 300695兆丰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31
2025-08-31 18:3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亿元,同比增长5.88% [2] - 归母净利润7107万元,同比增长7.18% [2] - 毛利率28.34%,净利率21.2%,同比均上升 [2] 业务结构 - 主机配套业务营收占比35% [10] - 主机业务2025年增长约40% [10] 技术研发 - 累计开发轴承产品近5500余种型号 [5] - 持有有效专利100余项 [4] - 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及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7] 产能布局 - 推进年产3000万只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精密锻车件智能工厂项目 [4] - 人形机器人丝杠产能100万套,已完成多型号设计并开展测试 [8] 新业务进展 - 电控产品实现小批量供货 [6] - 介入工程机械电控板块,与头部新能源车厂推进合作 [9] - 布局无人物流车、人形机器人充放电模块产品 [9] 战略方向 - 推行"由机向电、电牵引机"发展战略 [6] - 通过"产业投资+业务合作"模式拓展产业链 [3] - 应用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及5G技术构建数字工厂 [7]
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已成型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8:44
公司业务发展 - 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已成型 [1] - 电控产品当前市占率约10% [1] - 未来目标将市占率提升至20% [1]
重大项目不断推进 稳外资政策加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14
外资项目进展 - 尼得科青岛产业园正式投产 可实现年产1800万台电机和2000万台电控产品 该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尼得科株式会社与青岛上合控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 [2] - 魏德曼(武汉)绝缘材料生产项目开工 总投资9100万美元 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3万吨高性能绝缘材料 年产值约3亿元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适时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研究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6] 外资企业投资情况 - 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7%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 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4] 外资投资趋势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2013-2023年增长达86.5% [4] - 外资企业正从"在中国销售""在中国制造"迈向"与中国共创"的新阶段 [4] - 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6] 政策支持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 研究制定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 [5] - 便利创新药加快上市 优化药品带量采购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推出多项具体措施吸引外资 [5]
重大项目不断推进稳外资政策加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外资项目进展 - 尼得科青岛产业园正式投产 该项目由日本尼得科株式会社与青岛上合控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 年产1800万台电机和2000万台电控产品 [1] - 魏德曼(武汉)绝缘材料生产项目开工 总投资9100万美元 预计2027年投产后年产1.3万吨高性能绝缘材料 年产值约3亿元 [2] - 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7% "十四五"期间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 比"十三五"增加2.5万家 [2] 外资投资结构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2] - 2013-2023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增长达86.5% 投资合作由市场导向型延伸至创新驱动型 [3] 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时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研究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4]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 研究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3] -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4]
外资加速落子中国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热土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7
外资项目进展与投资规模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总投资100亿美元 一期采用绿色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减少50%和温室气体减排35% 投产后规模化生产高附加值化工原料[1] - 尼得科青岛产业园建设75条先进生产线和8500平方米研发中心 年产1800万台电机和2000万片电控产品[3] - 诺和诺德投资40亿元建设无菌制剂扩建项目 追加投资8亿元扩建天津质量检测实验室[4] - 阿法拉伐过去五年新建5家工厂 新增投资达15亿元人民币 2024年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13] 高技术产业外资使用情况 -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6] - 高技术制造业带动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引资结构持续优化[4] 利润再投资案例 - 福沃克集团增资5亿元扩建底盘悬挂系统生产基地 完成第四次在华增资 年销售额从2亿元增至10亿元[8][9] - 阿法拉伐2022-2024年连续三年利润再投资 2024年内计划再度投资新建产线和智能化升级[11][13] - 外资企业将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 利润回报表现优异 通过再投资增强产品与供应链竞争力[13][15] 外商投资重点领域 - 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股权投资重点 德腾基金设立中德双边基金聚焦先进制造 研发创新和绿色低碳领域[15] -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快速增加对华投资 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 医疗健康及绿色经济与ESG投资[19][20] - 外资关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高精尖设备进口和低碳减排产业[17] 外资政策支持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提出电信 医疗 金融领域开放措施[22] - 稳外资行动方案取消外商投资公司境内贷款限制 鼓励设立投资性公司 便利并购投资操作[23] - 通过开放平台放宽准入和跨境便利 持续优化外资股权投资政策体系[25]
品牌效应与规模突围 联合动力:打造中国新汽车产业链新范式
全景网· 2025-07-14 16:09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脱胎于工控龙头汇川技术,完整参与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全过程,展现中国汽车产业链向核心技术输出模式的蜕变 [1] - 公司选择避开低端红利时代,不做A0级车,锚定大众MEB平台,体现了对国产技术的追求与信念 [3] - 在政策红利退坡、行业贝塔消失的阶段,公司务实深耕技术、布局产品,推进与产业上下游的技术协作,顺利度过调整期 [4][5]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1.06亿元,获得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主导参与超20项国家标准制定 [5] - 在高功率密度电驱技术上,功率覆盖至275kW以下,最高转速达30,000rpm,兼容400V/800V电压平台,是首家推出800V高压平台的企业 [6] - 通过自主设计组装IGBT/SiC功率模组生产线,实现工艺与设备精准契合,并坚持软件算法全自主化,支持国产控制芯片大规模应用 [6] 财务表现与市场份额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0.2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61.78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1.79亿元跃升至2024年盈利9.36亿元 [11] - 2024年公司电源系统和电驱系统的毛利率分别达到14.12%和17.2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毛利率8.26% [7] - 2024年公司电控产品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约10.7%,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电机产品份额约10.5%,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11] 客户合作与品牌信誉 - 公司客户名单包括理想、小米、小鹏、广汽、吉利、长城等国产车企,以及沃尔沃、捷豹路虎、保时捷等国际豪华品牌 [8][9] - 2024年理想汽车为公司贡献56.1亿元销售额,小米汽车贡献12.85亿元销售收入,凸显公司在头部新势力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8][9] - 公司与理想汽车的合作始于2016年,共同开发理想ONE的双电机双电控系统,建立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的技术合伙人关系 [8]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继承母公司工业自动化管理基因,将快速响应和精益运营刻入骨髓,通过模块化产品平台快速组合出定制化方案 [10] - 为多家车企供货形成远超单一车企自供的规模优势,使主机厂自研在成本核算上不划算 [12] - 公司提供的成熟解决方案能解决主机厂在800V和增程黄金赛道抢占先机的燃眉之急,这种能力构成其品牌价值 [9][10]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2014年政府决定加码新能源汽车,通过系列政策刺激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在5年时间里突破百万辆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拐入成长期后开启短暂跃进时代,上游出现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中游供应链公司向新能源渗透 [3] - 2022-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超1000辆的车型数量分别为518、714和794,主机厂产品矩阵丰富导致单款车型销量难以预期 [12]
解密“新质”潍柴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18
公司动态 - 2025年3月潍柴烟台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 [2] - 2025年6月首台甲醇矿用挖掘机动力交付新疆客户 [2][13] - 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4][7] 数智化转型 - 智能工厂实现每90秒下线一台高端发动机 关键工序全自动化 装配自动化率达80% [7] - 工业机器人密度从4年前的390台/万名工人提升至4倍水平 [7] - 构建"业务场景+人工智能"融合模式 成立200人AI技术沙龙矩阵 [8] - 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实现AI应用高效开发和敏捷交付 [8] - 2024年研制出全球首款热效率53%柴油机 [9] - 设备综合效率达82% 万元产值能耗年降8% 库存周转率提升40% [10] 新能源布局 - 新能源商用车2024年销量53.2万辆(+28.9%) 2025年1-5月销量28.33万辆(+55.37%) [11] - 电池产品覆盖2-1000千瓦时 电机覆盖60-600千瓦 电控覆盖100-550千瓦 [12] - 2025年3月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期投产 [12] - 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达54.16% 市场份额行业领先 [13] - 甲醇燃料矿用挖掘机动力实现商业化交付 [13] 产业链协同 - 带动3000余家供应商升级 200家完成智能化改造 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超75% [16] - 潍坊动力装备集群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 [17] - 构建"核心部件自主+生态伙伴协同"模式 形成100余款电池和30余款电机产品矩阵 [16] -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 [16] 战略方向 - 2025年确立新能源 数智化 后市场为三大战略方向 [5] - 形成动力系统 商用车 农业装备等6大业务板块 [14] - 年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