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睿雅
搜索文档
卖楼关厂裁员,日产这波自救能成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3:0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7.27%至148万辆 [1][4] - 2025财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6.69%至5.58万亿日元 [1][4] - 2025财年上半年净亏损2219.21亿日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23亿日元,出现由盈转亏的断崖式下跌 [1][4] - 2025财年上半年营业亏损277亿日元,去年同期为营业利润329亿日元 [4] - 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将出现2750亿日元营业亏损 [2][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万亿日元 [5][7] 区域市场销量 - 2025财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7.6%至27.9万辆 [1][4] - 2025财年上半年日本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5%至18.6万辆 [1][4] - 北美市场是唯一增长的市场,销量提升2%,但以利润为代价 [4] - 公司预测2025财年全球销量将同比下降2.9%至325万辆,中国、日本、北美市场预计分别下跌7.4%、3.4%、0.2% [2] 转型与重组措施 - 启动名为"Re: Nissan"的大规模重组计划,核心是优化成本 [7] - 计划到2027财年将全球生产基地从17家锐减至10家,产能压缩至250万辆 [7] - 计划在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 [7] - 出售日本横滨总部大楼,交易价格为970亿日元,预计为2025财年带来739亿日元特别利润 [8][9]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美国关税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了1497亿日元,公司称在无关税影响下可实现盈亏平衡 [2][4] - 供应链风险持续,因关键芯片供应中断导致追滨工厂与九州子公司实施减产 [10] - 在电动车领域技术滞后,纯电旗舰车型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已明显落后 [11] - e-POWER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因不能外接充电无法满足绿牌政策要求 [12] - 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 [15]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转型的关键,启动以"Glocal"为核心的战略转向 [13][14] - 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大幅下放至中国团队 [14] - 2025年第四季度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 [14] 行业竞争对比 - 2025财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至478.3万辆,并上调全年盈利预期至3.4万亿日元 [15] - 丰田在中国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逆势增长8.6%至约83.77万辆 [15] - 本田同期全球乘用车销量下滑5.6%至168万辆,但仍有4381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16] - 在日系车企三强中,公司与丰田、本田的差距正在拉大 [17]
日产卖楼关厂裁员,断臂求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2:17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7.27%至148万辆,中国和日本两大核心市场销量分别大幅下滑17.6%至27.9万辆和16.5%至18.6万辆 [1][9] - 半年营收同比下滑6.69%至5.58万亿日元,营业亏损277亿日元,净亏损高达2219.21亿日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23亿日元,这是公司五年来首次半年净亏损 [1][9] - 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业亏损将达2750亿日元,但公司强调若无美国关税影响(导致上半年营业利润减少1497亿日元),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5][9]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汽车业务部门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万亿日元,但净现金状况为负6600.8亿日元 [10][11] - 若按上半年净亏损2219.21亿日元的速度计算,现有现金储备理论上仅能支撑约2年半的运营 [11] 重组与成本削减措施 - 启动名为"Re: Nissan"的大规模重组计划,核心措施包括全球生产基地从17家锐减至10家,产能压缩至250万辆,并预留50万辆弹性提升空间 [11] - 计划在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18%涉及销售及管理岗位,17%来自研发体系 [11] - 出售日本横滨总部大楼,交易价格为970亿日元,预计为2025财年带来739亿日元的特别利润,公司将以"售后回租"形式继续使用该建筑 [12][13] 运营挑战与风险 - 供应链风险持续发酵,因荷兰安世半导体在华工厂产品受出口管制导致关键芯片供应中断,追滨工厂与九州子公司实施数百辆规模的减产,直接影响核心SUV车型Rogue的生产 [14] - 在电动车领域技术明显掉队,纯电旗舰车型艾睿雅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已落后于中国同行,e-POWER混动技术因不能外接充电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 [15] - 智能驾驶与车机系统版本低、功能单一,与华为、小鹏等公司的智驾系统相比全面落后 [15] 战略转向与市场定位 - 公司将中国市场视为"Re: Nissan"转型的关键,启动以"Glocal"为核心的战略转向,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大幅下放至中国团队 [16][17] - 2025年第四季度将推出三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东风日产N6、搭载鸿蒙座舱的全新天籁以及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17] - 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从2025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而同期丰田在华销量逆势增长8.6%至约83.77万辆,本田虽全球销量下滑但仍有4381亿日元营业利润 [18][19] 行业竞争格局 - 与日系竞争对手差距拉大,2025财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至478.3万辆,并上调全年盈利预期至3.4万亿日元,本田同期全球乘用车销量下滑5.6%至168万辆但保持盈利 [18][19][20]
日产卖楼关厂裁员,断臂求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2:07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下跌7.27%至148万辆,中国和日本两大核心市场销量分别暴跌17.6%和16.5% [1][6] - 半年营收同比下滑6.69%至5.58万亿日元,净亏损2219.21亿日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92.23亿日元,上演由盈转亏的断崖式下跌,为五年来首次半年净亏损 [1][6] - 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业亏损将达2750亿日元,全球销量预期同比下降2.9%至325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预计下跌7.4% [4][6] 重组与成本削减措施 - 启动名为"Re: Nissan"的大规模重组计划,核心是优化成本,措施包括裁员降本、整合工厂以及推动研发革新 [9] - 计划到2027财年将全球生产基地从17家锐减至10家,产能压缩至250万辆,并在全球裁员2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5% [9] - 为缓解资金压力,出售其日本横滨总部大楼,交易价格为970亿日元,预计为2025财年带来739亿日元特别利润,并采取售后回租形式 [10] 运营挑战与风险 - 美国关税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减少了1497亿日元,公司强调若无关税影响,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4][6] - 供应链风险持续发酵,因关键芯片供应中断,导致追滨工厂与九州子公司实施数百辆规模的减产,直接影响核心SUV车型Rogue的生产 [1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万亿日元,但以上半年净亏损速度计算,现金储备理论上仅能支撑约2年半 [7][9] 战略转向与市场竞争 - 公司将中国市场视为转型关键,启动以"Glocal"为核心的战略转向,将产品定义权与研发决策权大幅下放至中国团队 [13][14] - 在技术与战略上出现滞后,纯电车型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等方面已明显落后于中国同行,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 [13] - 与丰田、本田的差距正在拉大,丰田2025财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至478.3万辆,并上调全年盈利预期,而日产则陷入亏损 [15] 中国市场表现与前景 - 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3.4%下滑至9月的11.6%,显示整体份额持续萎缩 [14] - 公司正押注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新车型,如东风日产N7、N6、搭载鸿蒙座舱的全新天籁等,试图在中国市场找回节奏 [14] - 管理层重申了2026财年之前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转正的目标,但对实现该目标的信心正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 [4]
轩逸再夺冠,日产“苟着”看
钛媒体APP· 2025-10-24 19:46
日产轩逸车型表现 - 轩逸车型荣获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冠军并实现“五连冠” [1] - 2025年9月轩逸单月销量约3.33万台,占日产品牌当月总销量约5.51万台的60.47% [8] - 近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轩逸累计销量约32.59万台,占日产品牌同期总销量约57.93万台的56.26% [8] 日产品牌整体销量趋势 - 2025年1-9月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累计销量约41.86万台,同比下降9.4% [2] - 2024年全年销量约63.16万台,同比下降12.72%,为连续第七年销量下滑 [2][3] - 相比2018年历史峰值销量131.69万台,2024年销量63.12万台下降52.07% [3][4] 日系品牌对比 - 2024年本田年销量约89.88万台,较2020年峰值下降44.76% [4] - 2024年丰田年销量约177.60万台,较2021年峰值下降8.64% [4] - 日产是三大日系品牌中最早进入下行周期的,拐点出现在2018年 [4] 销售策略与价格 - 轩逸车型以大幅降价换取销量,在武汉地区最大降价幅度达41% [11] - 2026款1.6L省心版上市价11.39万元,直降4.53万元,降幅39.77% [11] - 2024款经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进入五万级市场 [11][12] 非核心车型困境 - 骐达车型在2025年4-9月月均销量不足300台,远低于2024年月均千余台 [10] - 劲客车型近半年累计销量仅108台,不及上年同期4122台的零头 [10] - 艾睿雅车型9月仅售出1台,近一年累计销量126台 [10] 新能源车型N7表现 - 日产首款纯电车型N7于2025年4月上市,8月销量达10148台,为当月合资纯电销量冠军 [14] - 上市半年累计销量达3.29万台 [14] - 9月销量回落至6410台,环比8月下降36.83% [14][15] 产能与未来展望 - 武汉云峰工厂因产能严重过剩已转让给岚图 [15] - N7车型目前交付周期缩短至“半个月可提车”,显示订单后劲不足 [15] - 日产计划推出N7同平台插混车型N6及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天籁车型 [15]
共探交通安全新路径,第十九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1 15:37
行业转型趋势 - 汽车产业处于电动化 智能化 低碳化 国际化转型关键时期 新能源 智能驾驶 车联网等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3] - 涉及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事故容易演变成敏感事件 近五年辅助驾驶渗透率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事故起数年均增长36.2% [9] - 比亚迪 特斯拉 问界 小米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死亡事故引发较大社会关注度和舆论风暴 [9] 技术发展与应用 - 日产为旗下车型艾睿雅加装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实地测试 在苏州车路协同测试中通过分析路侧数据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 [5] - "车辆与基础设施协调"(Vehicle-to-Infrastructure)技术有助于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对行人安全性 [5] - GIDAS项目每年调查约2000起事故 建立通用数据库 数据可用于设计开发评估优化安全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 [7] 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汽中心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鄂尔多斯交警支队达成战略合作 签署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合作协议 [3] - 三方将在技术交流 数据共享 课题研究 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共同推进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专业化科学化与精细化 [3] - 中汽数据作为第三方平台提供事故数据真实性验证及组合驾驶辅助事故自动化判责服务 [9] - 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提供司法鉴定服务 具有重特大交通事故应对方案 [9] 国际经验借鉴 - 德国GIDAS项目是联邦公路研究所与汽车技术研究协会的合作项目 自1999年7月至今持续进行交通事故深度研究 [7] - GIDAS数据可用于立法机构制定新的数据驱动法规 消费者评级机构制定试验规程和策略 以及医疗 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 [7] 行业活动与交流 - 论坛汇聚政府部门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及行业企业专家学者 围绕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事故深度调查 智慧交通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1][4] - 搭建技术交流 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平台 推动政府监管 企业研发 科研创新及第三方服务的深度融合 [12]
日产百亿汽车工厂7.23亿卖身岚图?东风汽车:严重失实
新京报· 2025-08-05 00:04
岚图汽车收购地块 - 岚图汽车计划以7.23亿元收购东风集团股份位于武汉的地块 面积120 35万平方米 土地单价40 06万元/亩 [1] - 该地块为东风日产武汉云峰工厂所在地 年产能15万辆 可扩展至30万辆 兼容燃油车 混合动力 纯电动等多种车型生产 [1] - 武汉云峰工厂2022年5月投产 此前生产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艾睿雅 2024年6月起为岚图汽车代工 [1] - 岚图汽车全新纯电家用SUV知音在云峰工厂生产 2024年9月首批岚图知音在该工厂下线 [1] 东风汽车回应传闻 - 东风汽车澄清"岚图吞日产百亿工厂"等传闻为不实消息 7 23亿元仅为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 [2] - 部分自媒体将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曲解为工厂整体资产价值 东风汽车称其严重失实 [2]
7.23亿元!岚图汽车拿下云峰工厂,欲扩大产能冲刺20万辆年销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8:05
资产收购与产能布局 - 武汉经开区117M1地块东风云峰汽车工厂完成转让,新所有权归属岚图汽车,土地面积120.3万平方米,转让金额7.23亿元人民币 [1] - 该工厂原为东风日产武汉工厂,2019年建设,2022年5月投产,项目投资百亿元,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生产能力,年产能15万辆,可扩展至30万辆 [1] - 岚图汽车启动第二工厂云峰工厂,将第一工厂岚图黄金工厂产能优先给到FREE+,云峰工厂已生产岚图知音和FREE+ [2][5] 产能与销量情况 - 岚图黄金工厂年设计产能15万辆,单日产能稳定超过600辆,采取双班生产机制 [4] - 岚图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约5.61万辆,同比增长85%,完成全年20万辆销量目标的28% [4] - 岚图FREE+上市以来订单超两万辆,7月第四周销量位列同品类SUV前三,岚图梦想家在7月前四周累计销量6420辆,成为MPV市场周销量冠军 [5] 战略合作与产品规划 - 岚图汽车"全面拥抱华为",与华为乾崑联手打造岚图FREE+,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售价21.99万~27.99万元 [5] - 岚图FREE+是公司冲击高端SUV市场前三与实现20万辆年销目标的战略产品 [5] - 公司注册资本由30.85亿元增至36.71亿元,增加5.86亿元,增幅19%,股东结构发生变化,新增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6] 工厂历史与现状 - 云峰工厂曾作为日产在华扩充产能的重要基地,因东风日产全新奇骏和纯电动车型艾睿雅销量低迷出现产能过剩 [1] - 岚图汽车为提升云峰工厂产能利用率,已在该厂生产岚图知音和FREE+ [2]
合资电车现在卖得怎么样?都是哪些人在买?
车fans· 2025-07-25 08:29
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现状 - 合资品牌开始采用新势力玩法推出产品和服务,部分领域表现更优 [1] - 行业从单一燃油车重心转向尝试新能源布局,但策略差异显著 [3][6][9][15][17] 一汽大众 - 新能源车型以ID4纯享版为主,月销约2台,厂家未施加库存压力 [3] - 客户群体为大众老车主(公务员/上班族),年龄偏大,年轻人极少 [3] - ID4纯享版7月优惠7000元(原价139900元),ID7优惠4万,ID6停售 [3] - 核心竞品为上汽大众ID4X及比亚迪/吉利,客户存在合资品牌偏好 [3] - 案例:客户因价格未达预期转购小鹏,反映需提升产品年轻化与价格透明度 [4] 东风日产 - 主销车型N7采用新势力式统一定价,赠送配置升级包与置换补贴 [6] - 客户年龄分布广,年轻用户通过线上了解,老车主注重性价比 [6] - 竞品对比集中于比亚迪(如海豹06),试驾转化效果显著 [6] - 案例:客户从比亚迪转向N7,因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功能体验提升 [6][7] 别克 - 微蓝6定位家用(10万+价位),E5吸引机关单位增购用户,GL8插混家庭需求上升 [9] - E5竞品为比亚迪宋,GL8插混竞品为比亚迪夏 [9] - 案例:客户选择GL8因商务口碑/空间/低油耗,智能化非核心需求 [9][10][11][12] - 产品线缺乏年轻化小车,新品牌计划待发布 [13] 广汽丰田 - 铂智3X(10.98-15.98万)为主力,4X(17.98-23.88万)滞销,价格管控严格 [15] - 客户为30-50岁本品牌保有用户,关注智驾/品控/安全性 [15] - 竞品包括比亚迪元/银河E5等,战败案例显示配置(如座椅按摩)为关键 [15] - 行业策略偏向稳扎稳打,优先转化油车管理模式 [15] 广汽本田 - P7(19.99万起)针对老客户推2万现金优惠+6000保险补贴,新客转化困难 [17] - 客户因品牌情感关注P7,但最终选择销量榜前列车型 [17] - 案例:年轻用户受外观吸引,但被朋友质疑智驾/车机后转购小鹏 [18] - 行业需通过爆款车型建立知名度,当前定价策略导致恶性循环 [18]
重拾燃油时代荣耀,奇骏·荣誉、逍客·荣誉携手再攀性价比高峰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21:49
新车上市与定价策略 - 东风日产推出奇骏·荣誉两款车型 限时诚意价分别为11 98万元和12 58万元 逍客·荣誉国补价8 98万元起 双车联手再探价格下线 [1] - 奇骏·荣誉将价格压低至11 98万—12 58万元区间 同时全面升级车辆配置 放大性价比优势 [1][2] 产品升级与智能化突破 - 奇骏·荣誉搭载Nissan Connect超智联2 0+系统 支持56项交互功能 覆盖六大类用车场景 服务超300万用户 [2] - 配备12 3英寸6核极速高清中控屏 167PPI像素密度 1920*720分辨率 提升显示效果 [2] - 新增深蓝配色内饰 大面积采用高级柔软皮革包覆 搭载双区自动空调及后排出风口 强化舒适性 [2] 空间设计与安全性能 - 奇骏·荣誉车身尺寸4675mm×1820mm×1722mm 轴距2706mm 后备厢容积700L 支持灵活组合 [3] - 采用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 匹配亚洲人体态 高贴合度设计缓解长途驾驶疲劳 [3] - 近半车身使用高强度钢材 配备多通道ZONE BODY区域车身结构 搭载NISSAN i-SAFETY系统含8项主动安全功能 [3] - AVM全景式智能监控影像通过四摄像头实现360度零盲区监控 车速0-20KM/H时自动激活 [3] 市场定位与战略方向 - 公司在电动化转型中推出艾睿雅、N7等新品 但同步强化经典燃油产品线 奇骏国产化以来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1] - 轩逸为A级市场领军者 奇骏与逍客是SUV领域扛旗者 本次焕新旨在巩固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