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新观察|海洋经济:下一个10万亿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25-08-08 17:13
海洋经济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顶层设计 [1] - 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 新一轮政策红利加速聚集 [1] 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 - 浙江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将发电成本降低40% 实现大功率发电并网技术突破 [1] - 上海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2167亿元 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使用 [2] - 北京发布国内首款海洋大模型"瀚海智语" AI技术深度赋能海况预报 深海养殖等领域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拥有全球首艘自主航行科考船"珠海云"等多项全球首个项目 [4] 技术与产业突破 - 中国船舶工业高端订单暴涨571% LNG运输船 豪华邮轮国产化率突破60% [3] - 一季度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同比激增416% 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抢占制高点 [3]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三成 [6] - 广东近5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8% 累计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突破281项关键技术 [5] 区域经济布局 - 南部海洋经济圈以广东为核心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库 深海可燃冰开采等未来产业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以上海为引擎 聚焦船舶制造 航运服务 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3] - 北部海洋经济圈以山东为标杆 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38% 深水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近八成 [3] 科技创新驱动 - 中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 - 辽宁将海洋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18% 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 [8] - 深圳规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 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8] 产业转型案例 -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深远海养殖 [6] - 传统港口转型为无人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智慧港口 [6] - 海洋船舶通过LNG动力 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 [6]
(活力中国调研行)世界首座潮流能发电站的“中国方案”:从106元到1元的度电成本革命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3:33
核心观点 - 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以平台式+模块化技术路径和磁悬浮轴承等创新实现超95个月连续运行 累计发电量超810万千瓦时 度电成本从106元/千瓦时降至1元/千瓦时 成为全球领先的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1][2][3] 技术突破 - 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 通过可拆卸舱室解决巨型机组安装与抗腐蚀难题[1] - 仿生"水下风筝"阵列使涡轮叶片在1米/秒低流速下仍可发电 利用率提升40%[1] - 第四代机组使用磁悬浮轴承技术 无齿轮摩擦损耗 机组寿命延长至20年[1] - 基于61项中国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支撑技术迭代[2] 发电性能 - 连续并网运行超95个月 刷新世界纪录[1] - 累计发电量超810万千瓦时 等效减少3132吨标准煤使用和7811吨二氧化碳排放[1] - 并网合格率达100% 通过预测模型实现72小时发电量预测准确率92%[2] 成本控制 - 度电成本实现三级跳 从第一代106元/千瓦时降至第四代1元/千瓦时[2] - 预计通过东海黑潮开发和百兆级机组迭代 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3元/千瓦时[2] 行业地位 - 国际能源署列为"全球海洋能20大亮点工程"榜首项目[1] - 世界首个突破一周年连续运行的项目 国际首座获认证海洋潮流能发电站[3] - 中国成为继英美后第三个掌握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3] - 日本考察团即将来华调研 显示中国已形成产业规模[3] 电网整合 - 采用双回路专用电缆和低压柔性直流输电 实现电能"零损耗"传输[2] - 首创"风光潮微电网"将波动电能转化为稳定电流[2]
舟山:大海中建起全球首座潮流能发电站|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6:03
公司技术成就 - 公司运营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路径 实现兆瓦级大功率稳定并网发电[1] - 第四代1.6兆瓦机组已稳定运行3年多 设计使用寿命达20年 达到工业化级别[1] - 发电站为全球唯一持续并网送电超八周年的潮流能电站 超越国际能源署一周年并网标准[2] - 2022年部署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 系当时国际单机最大潮流能发电设备[2] - 2024年项目入选国际能源署全球海洋能源20大亮点工程 位列潮流能项目榜首[2] 度电成本进展 - 度电成本从第一代106元/千瓦时降至第四代1.1元/千瓦时 降幅达99%[3] - 预计再迭代1-2次后成本将低于0.3元/千瓦时 显著低于火电价格[3] 政策与行业地位 - 我国继美国 英国后第三个实现潮流能发电并入国家电网的国家[1] - 2021年国家碳达峰方案明确探索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2] - 2024年2月国家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提出实施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2] 项目发展历程 - 2016年首期机组并网 实现大功率发电 稳定发电 并入电网三大跨越[2] - 公司将在舟山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项目 扩大电站部署规模[3]
海洋经济:下一个10万亿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25-07-15 07:34
海洋经济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 [1] - 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政策红利加速聚集 [1]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浙江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将发电成本降低40%,技术达世界前列 [1] - 上海交付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216.7亿元 [2] - 北京发布国内首款海洋大模型"瀚海智语",AI技术广泛应用于海况预报、深海养殖等领域 [2] - 深远海养殖平台、深海探测装备等新兴装备推动经济活动向深远海域拓展 [2]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 高端船舶订单暴涨57.1%,LNG运输船和豪华邮轮国产化率突破60% [3] - 一季度新增风电装机同比激增41.6%,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抢占制高点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6] 区域海洋经济特色 - 南部海洋经济圈(广东)聚焦未来产业,如海洋生物基因库、深海可燃冰开采装备等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上海)围绕船舶制造、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3] - 北部海洋经济圈(山东)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38%,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近80% [3] 科技驱动与产业转型 - 广东连续7年投入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产业创新,突破281项关键技术,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8% [5] -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深远海养殖",渔获产值达3000万元/年 [4][6] - 传统港口转型为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智慧港口,船舶通过LNG动力、氢燃料电池实现绿色转型 [6] 科技短板与未来方向 - 深海探测、海底通信、高端海工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8] - 辽宁将海洋经济列为重点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18% [8] - 深圳规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依托11万家涉海企业构建创新网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