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n处理器
搜索文档
 量子信息落地加速,政策有望持续支持
 格隆汇· 2025-10-22 08:5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量子比特工程化实现的突破,为量子信息技术的商业化投资指明了经过验证的工程化方向,行业商业化竞赛有望进入新加速阶段 [1] - 国内量子科技在科研和产业化应用上保持世界领先,以"祖冲之三号"为代表,国盾量子等企业在核心硬件和场景落地取得关键进展,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产业化提速 [1][4] - 全球量子竞赛加速,量子计算、通信、测量商业化均有进展,国内"十五五"规划预计将量子科技定位升级,政策支持有望加大,专项研发资金规模预计不低于300亿元 [1][5][6]   量子计算领域进展 - 海外路线分化:谷歌Willow处理器拥有105个量子比特并证明量子纠错能力指数级增长,IBM的Loon处理器纠错码技术比特开销降低90%,IonQ在特定应用展现商业优势,英伟达投资了Quantinuum和PsiQuantum [2] - 国内科研领先:中科大"祖冲之三号"拥有目前超导体系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求解随机线路采样任务速度比最快超算快10^15倍 [4] - 产业化进展:国盾量子作为唯一企业参与研发"祖冲之三号",2025年9月中标6000万计算订单 [4]   量子通信领域进展 - 海外商业化加速:IDQ与Turkcell完成全球首次陆地洲际QKD传输,东芝在商用光纤上实现相干量子通信且无需低温冷却,法国推出首个商用量子安全网络服务 [2] - 国内网络建设:中国电信全球首发QKD与PQC分布式密码体系,"天衍"云平台接入504比特及新增28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中国移动发布"四层五融入"量子通信技术体系以降低成本并已部分商用 [4]   量子测量领域进展 - 海外进展:博世展示量子传感磁力计原型机,Infleqtion获1亿美元C轮融资并与SAIC合作将原子钟、惯性传感等技术应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 [3] - 国内突破:国盾量子主导研发的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实现量产,在探测效率和噪声控制等关键指标刷新世界纪录 [4]   核心硬件与设备突破 - 国盾量子于2024年推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稀释制冷机 [4] - 国盾量子研发的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宣布实现量产 [4]   政策与产业环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量子科技"定义为需培育的"未来产业",工信部将其纳入"揭榜挂帅"重点领域,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50% [5] - "十五五"规划预计将量子科技首次以独立章节纳入,定位从"强化基础研究"升级为"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并重",专项研发资金规模预计不低于300亿元,重点投向量子计算整机、量子通信网络等工程化项目 [5][6] - 第二代量子体系重大研究计划将"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的纠缠制备、量子模拟与纠错"设为核心集成项目,同时资助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等前沿方向 [5][6]
 IBM全新芯片设计与架构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量子计算架构突破 - IBM公布新型量子计算架构,大幅减少纠错所需量子比特数量,目标2029年前向客户开放名为"Starling"的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 [4] - 传统表面码纠错方法需约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构成1个逻辑量子比特,而新qLDPC码方案仅需约十分之一数量 [4][5] - 新架构通过"非局域"相互作用实现远距离量子比特耦合,效率显著高于仅依赖相邻单元通信的表面码 [7]   技术路线图 - 2025年推出"Loon"处理器,配备远距离量子比特耦合器 [7] - 2026年推出"Kookaburra"处理器,首次集成逻辑处理单元和量子存储器 [7] - 2027年连接两个模块打造"Cockatoo"设备 [7] - 2028年建成200逻辑量子比特的Starling系统,支持1亿次量子操作 [7][8] - 最终目标为代号"Blue Jay"的2000逻辑量子比特机器 [8]   技术参数进展 - 新架构可能需数百个物理量子比特构建10个逻辑量子比特 [7] - 孤立测试设备中平均相干时间提升至2毫秒 [9] - Heron芯片相干时间从150微秒提升至250微秒 [9] - 整体门操作错误率需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能实现新架构 [8]   行业影响 - Gartner分析师认为新架构实现200逻辑量子比特将推动量子计算机进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 [8] - 模块化方案面临工程复杂性挑战,实现时间可能比预期更长 [8] - 组件数量因物理量子比特需求减少而大幅降低,降低非量子处理器开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