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错

搜索文档
对话量旋科技项金根:黄仁勋预测太保守,10年后将实现百万物理比特的容错量子计算机
钛媒体APP· 2025-07-21 19:01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量旋科技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建信股权、梁溪科技城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及星空投资、华强资本等机构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扩张及科研团队扩充 [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40余国200多所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未来聚焦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 [2] - 公司成立至今完成五轮融资,历史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深圳高新投等 [7] - 当前核磁量子和超导量子业务收入占比各50%,主要满足教育、科研场景需求 [7] 技术路线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超导和核磁量子计算路线,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机、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及量子计算云平台 [6] - 2023年发布自研超导芯片"少微",具备高Qi值、长比特寿命等特点,并实现中国首枚超导芯片出口中东 [7] - 超导量子产品线包括整机"大熊座"、芯片"少微"及测控系统,销售模式含直销和经销商 [8] - 超导量子计算路线优势:比特扩展性强、产业投入规模大、可复用传统半导体产业链 [10][11] - 计划2025年推出百比特级超导量子计算机,目标实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NISQ) [11]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营收超10亿美元,2035年量子科技总规模近1000亿美元,2040年达1980亿美元 [5] - 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实现指数级算力增长,在AI算力领域潜力显著 [5] - 超导量子计算是目前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路线,IBM等巨头重点布局 [9][10] - 行业预计2029年实现数千量子比特、0.999保真度的通用量子计算机,2035年实现百万级逻辑量子比特容错计算机 [11] 研发进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自研超导芯片加工周期仅5天(对比公共平台需2个月),加速技术迭代 [18] - 研发重点:提升量子比特数量与保真度,同步优化测控系统与全产业链工程能力 [11][17] - 未来聚焦三方向:技术升级(硬件及云平台)、应用场景拓展(金融/生物医药/AI)、全球化市场布局 [12] - AI对量子计算有双向促进作用:优化量子控制算法,未来量子算力反哺AI需求 [24][25] 行业技术挑战与竞争 - 量子纠错是关键技术瓶颈,谷歌实验已验证理论可行性,预计5-6年内实现实用化 [20][21] - 容错量子计算机需10年以上研发,涉及逻辑量子比特互联操作 [21] - 量子计算云平台当前仅解决"有无"问题,尚未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 [22] - 公司对标IBM等国际企业,目标实现自主可控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25]
IBM全新芯片设计与架构
半导体芯闻· 2025-07-01 17:54
量子计算架构突破 - IBM公布新型量子计算架构,大幅减少纠错所需量子比特数量,目标2029年前向客户开放名为"Starling"的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 [4] - 传统表面码纠错方法需约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构成1个逻辑量子比特,而新qLDPC码方案仅需约十分之一数量 [4][5] - 新架构通过"非局域"相互作用实现远距离量子比特耦合,效率显著高于仅依赖相邻单元通信的表面码 [7] 技术路线图 - 2025年推出"Loon"处理器,配备远距离量子比特耦合器 [7] - 2026年推出"Kookaburra"处理器,首次集成逻辑处理单元和量子存储器 [7] - 2027年连接两个模块打造"Cockatoo"设备 [7] - 2028年建成200逻辑量子比特的Starling系统,支持1亿次量子操作 [7][8] - 最终目标为代号"Blue Jay"的2000逻辑量子比特机器 [8] 技术参数进展 - 新架构可能需数百个物理量子比特构建10个逻辑量子比特 [7] - 孤立测试设备中平均相干时间提升至2毫秒 [9] - Heron芯片相干时间从150微秒提升至250微秒 [9] - 整体门操作错误率需降低一个数量级才能实现新架构 [8] 行业影响 - Gartner分析师认为新架构实现200逻辑量子比特将推动量子计算机进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 [8] - 模块化方案面临工程复杂性挑战,实现时间可能比预期更长 [8] - 组件数量因物理量子比特需求减少而大幅降低,降低非量子处理器开销 [10]
量子算力跨越临界点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 量子信息技术行业,细分领域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量子计算 - **原理与优势**:利用量子比特叠加和纠缠特性实现并行计算,理论上特定算法可指数级加速,解决经典计算机难处理的复杂问题,如优化、模拟等;信息基本单位量子比特可处于 0 和 1 间状态,多个比特系统能表达 2^n 种状态,每增加一个比特表达能力翻倍,带来巨大应用潜力 [1][5] - **技术路线**:常见实现技术有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镊技术、光子偏振状态表示、半导体和拓扑结构;超导门保真度高、相干时间长,被谷歌、IBM 等采用;离子阱门保真度更高但扩展有困难;中性原子光镊技术对环境要求低但部分操作时间长;英特尔希望用半导体技术制备比特;微软押注拓扑结构但进展小 [1][6] - **发展现状**:产业处于早期,超导技术较成熟,各主要技术路线均有真机;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重要企业联合探索用量子计算解决计算难题;目前主要应用于教育和科研市场,该市场呈上升趋势 [1][16][21] - **关键问题**:环境噪声影响物理量子,实现逻辑量子纠错困难;上游产业链浅,稀释制冷剂国外禁运,需研发替代品;测控系统设备需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需设计芯片及 EDA 软件进行版图设计和模拟;软件算法方面需开发操作系统、编程框架等支持硬件使用 [1][17] - **未来预期**:2025 - 2030 年,专用型量子计算机将进入使用阶段,特定领域应用逐步实现,通用型量子计算机将发挥一定作用,但全面应用可能要到 2030 年后 [23] 量子通信 - **主要方向**: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非对称加密概念,用光量子形式解决密钥安全分发问题,传递加密密钥,实际信息仍通过经典通道传递;量子隐形传态利用纠缠粒子特性传递量子态;量子直接通信将经典信息编码到光等载体上传递,已有几百公里长距离传输实验成果;还有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和抗量子密码学 [9][10] - **发展现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优先用于政务、大银行、军事国防等特殊场景,未来五年应用将增多;抗抵赖密码标准推进迅速,但存在理论与实际不符问题;直接通信研究难度较小,有望取得更多进展;隐形传态仍处实验室阶段 [24][25][26] - **优势**:理论协议层面比经典协议安全性更高,信息不可克隆、复制,传递信息无法被窃取,但现有技术仍依赖经典通信信道,无超光速信息传递 [15] 量子精密测量 - **应用情况**:涉及原子钟、传感器等测量产品,应用落地较快,产品为专门目的设计,在军事和科研领域有应用,通过微观系统变化获取宏观数据 [2][4][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量子概念**:“量子”指能量以离散单位发射和吸收的形式,衍生出量子力学,研究微观世界需用量子力学原理 [3] - **量子纠错突破**:谷歌 Sycamore 量子计算机在量子纠错方面取得突破,证明逻辑量子计算机可行性,带动相关股票上涨 [4][54] - **量子比特与算力关系**:量子比特数是影响量子计算机性能的核心因素,数量增加算力指数增加,如 20 个量子比特计算机可用经典计算机模拟,50 个则几乎不可能 [39] - **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与成本**:超导技术路线下,不同规模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差异明显,20 个和 50 个比特规模价格约相差一倍,百比特规模价格差异更大;成本主要包括吸热制冷剂、芯片、测控系统和低温线缆,吸热制冷剂尤其昂贵 [40][41] - **经典计算与量子计算比较**:两者不能完全替代,经典计算机在四则运算上更快,量子计算机适合解决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复杂问题,如新材料研究等 [36] - **量子计算系统代际变化**:代际变化无严格过程,基于功能和技术突破,如第六代商业级量子计算系统量子比特数量增加,对制冷剂需求跳跃式增长 [48] - **国内招标情况**:国内量子计算、通信或测量领域招标标的规模大,多为千万级别,个别达亿元级别,每次招投标单位数量不多 [49] - **经典与量子随机数区别**:经典计算机生成伪随机数可破解,分布可能有规律;量子随机数由物理机制产生,安全性更高,无分布规律问题 [50] - **海外企业资金支持**:海外谷歌主要靠自有资金投入,IBM、IQE 和欧洲 IQM 等获政府项目资金支持 [51] - **超导技术材料**:涉及微纳加工中的铝膜及其他合金材料,高温超导与低温超导使用不同材料 [52] - **英伟达 GPU 与量子计算**:英伟达强调 GPU 在模拟量子计算中的重要性,当前阶段许多问题需借助 GPU 模拟,经典与量子结合是重要方向 [55] - **专用与通用量子计算机**:专用量子计算机专门解决优化问题,通用量子计算机能处理各种类型问题,未来五年专用设备可能率先在优化场景取得突破 [57] - **未来受益领域**:未来几年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受益于专用或通用型进展,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58]
解决最大瓶颈,IBM要在2029年打造“最强量子计算机”?
环球时报· 2025-06-12 06:33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IBM科学家宣布已解决量子计算最大瓶颈"量子纠错"问题,计划2029年推出首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Starling",性能将比现有量子计算机强2万倍[1] - 量子比特脆弱易受环境干扰产生"退相干"效应,传统容错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量子纠错,因量子力学"不可克隆"原理限制[1] - 公司采用将多个物理量子比特编码为可靠"逻辑量子比特"的方案,"Starling"将使用200个逻辑量子比特(由约1万个物理量子比特组成),2033年计划推出"Blue Jay"使用2000个逻辑量子比特[2] 量子纠错技术创新 - IBM发明新型LDPC纠错码,降低逻辑量子比特所需物理量子比特比例,大幅减少系统扩展成本[2] - 理论显示增加物理量子比特可提升逻辑量子比特可靠性,但实际运行中物理量子比特错误率会累积,新方法有效解决该矛盾[2] - 公司量子操作副总裁表示量子纠错的"科学问题已经解决",性能提升现仅为工程挑战[2] 量子计算机发展路径 - 当前量子计算机仅能使用几百个量子比特,局限于解决定制测试问题[3] - IBM规划未来量子计算机将使用几亿个量子比特以实现普及化应用[3] - 公司需同步开发匹配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新算法和程序以释放其潜力[3]
IBM,要造最强量子计算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1 09:39
IBM量子计算机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9年前建造世界首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IBM Quantum Starling,计算能力达现有量子计算机的20,000倍[2] - 该计算机将部署于纽约州波基普西数据中心,采用量子纠错技术解决不稳定性问题[2] - 量子副总裁Jay Gambetta强调已攻克科学难题,纠错技术被纳入详细路线图[2] 量子计算技术竞争格局 - 微软、谷歌、D-Wave、Quantinuum及IonQ等公司均在竞相开发实用量子计算机[2] - 亚马逊推出Ocelot芯片可将量子误差降低90%,谷歌开发Willow芯片聚焦纠错技术[2] - IBM与初创公司SEEQC合作,整合控制硬件并研发集成量子处理器(QPU)[4] 量子计算技术原理与挑战 - 量子比特(qubit)可同时存在"0"和"1"状态,比传统二进制计算更高效,但易受环境"噪声"干扰导致错误[3] - 容错技术需通过qLDPC码减少错误,并利用传统计算实时纠错[4] -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量子基准测试计划评估商用化潜力[4] 商业化与行业影响 - 公司发布详细计划以激发开发者创建量子算法,强调投资回报是企业核心关注点[5] - Gartner分析师指出商业化价值尚不明确,纠错系统发布时间表未公开[5] - IDC认为IBM的全面计划凸显量子计算发展速度,技术落地性已获验证[6]
亚马逊,也要搞量子芯片
半导体芯闻· 2025-03-04 18:59
量子计算行业动态 - 量子计算处理器领域近期进展显著 谷歌 微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过去三个月推出多款采用不同方法的量子计算芯片 竞相实现量子效用 [1] -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加入竞争 推出Ocelot量子计算芯片 该芯片代表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 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1] AWS量子计算中心 - AWS量子计算中心由加州理工学院开发 采用新颖量子纠错方法 [2] - 该中心成立于2019年 2021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设立新设施 目标构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 [4] - 项目汇集亚马逊 加州理工学院及其他学术机构专家 营造协作环境加速量子技术发展 [4] 量子计算技术挑战 - 主要障碍在于扩大量子比特数量同时保持稳定性和保真度 量子纠错对可靠性至关重要 [6] - 当前量子纠错方法需要大量量子比特 导致成本过高 [6] - 量子比特对环境噪声极为敏感 易丢失信息并产生错误 [4] Ocelot芯片技术突破 - 采用从头整合纠错的架构设计 量子纠错被作为首要要求 [8] - 使用"猫量子比特"技术 可抑制特定错误形式 减少纠错资源需求 [9] - 结合微芯片上其他纠错组件 目标将纠错成本比当前方法降低90% [9] - 扩展至成熟量子计算机仅需标准方法十分之一的资源 [9] Ocelot芯片架构细节 - 原型由两个1cm²硅微芯片组成 表面含超导材料层构成量子电路元件 [12] - 包含14个核心组件:5个数据量子比特 5个缓冲电路和4个错误检测量子比特 [12] - 数据量子比特采用钽超导材料薄膜制成的振荡器 [12] 行业竞争格局 - 谷歌发布Willow芯片 含105个量子比特 实现纠错突破 计算速度远超超级计算机 [12] - 微软推出Majorana 1芯片 采用拓扑量子比特架构 抗干扰能力更强 已部署8个量子比特并计划扩展至百万级 [12] - 主要企业采取差异化路径:谷歌侧重量子比特数量 亚马逊和微软优先纠错与稳定性 [13]
亚马逊入局量子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2-28 11:08
量子计算芯片Ocelot发布 - AWS发布首款量子计算芯片Ocelot,采用"cat qubit"架构,纠错成本降低90% [1][2] - 该芯片使用超导钽薄膜制成的高质量振荡器,通过稳定时序电信号防止相移错误 [2][9] - Ocelot是小型原型芯片,由两块1平方厘米的硅微芯片组成,包含14个核心组件 [9] cat qubit技术原理 - cat qubit以薛定谔猫思想实验命名,利用量子叠加态编码信息 [11][12] - 通过增加振荡器光子数量,使位翻转错误发生率呈指数级减小 [12] - 结合传统QEC代码技术,使用5个cat qubits创建逻辑量子比特 [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微软上周发布Majorana 1量子芯片,谷歌去年12月推出Willow芯片 [7] - 三家公司均专注于纠错方案,微软采用拓扑量子比特,谷歌突破纠错阈值 [7] - 巴黎公司Alice and Bob也在研究cat qubit技术并发布路线图 [14] 技术优势与挑战 - 传统纠错方法需数千物理量子位,cat qubit方法仅需十分之一资源 [8] - 实验显示位翻转时间接近1秒,比传统超导量子比特长1000倍 [13] - 主要挑战包括降低逻辑错误率9个数量级,实现多逻辑量子位门 [15][16] 应用前景 - 量子计算可加速药物发现、新材料开发和投资策略预测 [4] - 需结合量子纠错技术,逻辑量子比特需冗余编码在物理量子比特中 [16] - 级联玻色子码被认为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有力范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