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制冷机
搜索文档
合肥高新区着力打造世界量子产业高地
中国青年报· 2025-11-18 19:08
国仪量子 展厅。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几乎同时,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稀释制冷机也获得国际订单,将批量出 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些成果展现了中国量子科技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即将在合肥举行,值 此之际,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传来好消息,自主研发的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 波谱仪EPR300成功交付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标志着合肥高新区量子产业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 在量子计算方面,本源量子研制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自2024年上线以来,已为全球 163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完成超69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这些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合肥高新区构建的"国家实验室+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中电信量子集 团董事长吕品表示:"按照老路子可能10多年才能落地的成果,现在3~5年就成了!" 量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幺正量子创始人韩永建深有体会:"高新区的1800万元 投资和市创投的1200万元资金,帮我们跨过了死亡谷"。 合肥通过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并将风险容忍度分别提高至40%、 ...
公司问答丨国盾量子:公司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 主要技术路线聚焦在超导领域
格隆汇APP· 2025-11-17 16:51
公司量子计算业务定位 - 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定位为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提供商[1] - 主要技术路线聚焦在超导领域[1] - 通过自研和与前沿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1] 量子计算产品与服务 - 公司向市场提供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组件及整机[1] - 配套提供量子计算技术服务[1] - 产品已交付下游科研和产业客户[1] 量子芯片研发模式 - 公司量子计算芯片来自与中国科大等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1]
国盾量子(688027.SH):在量子计算领域,公司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11-17 16:0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量子计算芯片业务模式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 [1] - 在量子计算领域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 [1] - 主要技术路线聚焦在超导领域 [1] - 通过自研和与前沿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1] 产品与服务 - 向市场提供的核心组件及整机产品包括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 [1] - 配套服务包括量子计算技术服务 [1] - 产品已交付下游科研和产业客户 [1]
中信建投通信2026年投资策略展望:算力为先,关注新技术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08:16
AI产业革命与投资策略 - 世界正处于AI产业革命中 其影响深远 类比工业革命 不能简单对比近几年的云计算或新能源 [1] - 需要以更长期的视角和更高的视野去观察AI产业 [1] - 对AI带动的算力需求以及应用非常乐观 [1] 看好的AI相关板块 - 重点关注板块包括光模块 光器件 光芯片 交换机 液冷 IDC 端侧AI等 [1] 传统通信产业链与6G - 传统通信产业链受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下降影响 市场预期不高 [1] - 6G关键技术研发已开启 叠加运营商加码AI 值得关注 [1] 量子科技领域 - 中美均高度重视量子科技 [1] - 美股相关公司大幅上涨 [1] - 建议重点关注稀释制冷机 低温同轴线缆等环节 [1]
中信建投:对AI带动算力需求及应用非常乐观 重点关注稀释制冷机、低温同轴线缆等环节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10:58
AI产业革命与算力需求 - 当前世界正处于类比工业革命的AI产业革命中,影响深远,需以长期视角观察[1] - 对AI带动的算力需求以及应用非常乐观,包括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交换机、液冷、IDC、端侧AI等板块[1] - 国家“十五五”规划明确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1] 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与6G发展 - 2024年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开始下降,网络类投资在2023年已开始下降,预计会持续到6G商用[2] - 6G无线接口及核心网架构的技术研究已于2025年6月启动,R21版本时间线最迟将于2026年6月确定[2] - 考虑到电信运营商加码AI算力投资,总体资本开支有可能在2027年或之后企稳回升[2] 量子科技发展 - 中美均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美国限制其个人与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发量子技术[3] - 英伟达发布NVQLink用于将GPU与量子处理器相连接[3] - 建议重点关注量子计算产业进展,特别是稀释制冷机、低温同轴线缆等环节[3] 重点推荐公司 - 将中际旭创、新易盛、源杰科技、天孚通信、英维克、锐捷网络、中兴通讯、润泽科技、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列为2026年十大重点推荐[4]
我国建成国际先进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
人民日报· 2025-11-11 09:33
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竣工意义 - 实验室及产研平台正式竣工投入运行,填补国内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空白[1] - 标志量子放射性计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电离辐射计量领域和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 - 为计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核心 - 量子计量如同超高精度"光纤激光尺",通过观测微观粒子量子态变化实现精准测量[1] - 技术凭借超高灵敏度与精准度引领计量领域技术革新[1] - 低温量子磁量热计是电离辐射计量领域的前沿突破方向[1] 实验室技术突破与创新 - 是国内首个基于磁量热原理实现低能γ射线单光子脉冲探测的创新平台[1] - 将γ射线分辨率提升至百电子伏特量级,显著增强关键核素分析能力[1] - 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传统技术实现较大提升[1] - 团队自主研发出量子磁量热传感器芯片等部件,实现国内磁量热原理信号探测零的突破[1] 实验室先进设备与研究基础 - 配备国际先进稀释制冷机,空载最低温度可达10毫开尔文,接近绝对零度[2] - 极低温下量子效应更明显,搭配全流程测试设备可实施极低温量子微量热器件测试[2] - 为量子磁量热计量技术研究奠定坚实基础[2]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 团队将持续开展多像素磁量热技术、量子成像技术等研究,实现精密传感测量[2] - 目标是在辐射计量领域建立量子计量标准体系[2] - 为核能、医学物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等奠定可靠基础[2]
电网设备三季度业绩分化明显 出海逻辑仍强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11:28
电网设备行业三季度业绩 - 电网设备板块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化明显,非特高压主网、特高压主网、配电、电表板块增速分别为38.2%、5.2%、-23.6%、-28.4% [1] - 非特高压主网板块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因出海保持高景气及网内主网建设需求持续较强 [1] - 配电板块企业出海收入及订单保持高速增长,但国内业务受集采降价及新能源、工业需求增速减弱拖累较大 [1] - 特高压板块收入同比稳定,主要受国内市场交付节奏较慢影响 [1] - 电表企业业绩不佳,主因前期价格大幅下滑订单交付致盈利承压,以及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1] - 以变压器为代表的一次设备出海逻辑强势,主网及配网订单和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 - 展望后续,高电压等级电网设备的紧缺更具备持续性 [1] 全球电解铝供需格局 - 未来三年全球电解铝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该平衡建立在中国电解铝满产超产及海外新增产能如期释放基础上,供应稍有问题便会供不应求 [2] - 当高价格-高利润-新供应的传导链条受制于供应时,铝价具备易涨难跌的基础 [2] - 欧美AI投资竞赛遭遇缺电瓶颈,对欧美超过400万吨的存量供应构成挤出威胁,一旦触发铝价或加速向上 [2] 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趋势 - 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3] - 全球科技巨头不断突破量子比特规模与纠错精度,中国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实现多点超越 [3] - 预计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在2024至2035年由50亿美元增长至80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5% [3]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硬件环节或将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3]
券商晨会精华 | 量子计算正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09:00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震荡走强,沪指放量涨0.97%重回4000点,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1.8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0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829亿元 [1] - 磷化工、半导体、CPO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影视院线、旅游及酒店等板块跌幅居前 [1] 铝行业 - 未来三年全球电解铝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平衡建立在中国满产超产及海外新增产能如期释放的基础上,供应易出问题导致供不应求 [1] - 高价格—高利润—新供应的传导链条受制于供应时,价格具备易涨难跌的基础 [1] - 欧美AI投资竞赛遭遇缺电瓶颈,对超过400万吨的存量供应构成挤出威胁,可能触发铝价加速向上 [1] 电网设备行业 - 电网设备三季度业绩分化明显,非特高压主网、特高压主网、配电、电表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2%、5.2%、-23.6%、-28.4% [2] - 非特高压主网板块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因出海保持高景气及网内主网建设需求强劲,24年输变电设备中标金额765.5亿元同比增长8.2%,25年1-5批达786.75亿元同比增长19.5% [2] - 配电企业出海收入及订单保持高增,但国内受网内集采降价及网外新能源、工业需求增速减弱影响,国内收入占比高的企业拖累较大 [2] - 特高压板块收入同比稳定,主因国内市场交付节奏较慢 [2] - 电表企业业绩不佳,因前期价格大幅下滑订单交付致盈利承压,且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2] 量子计算行业 - 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2] - 全球科技巨头不断突破量子比特规模与纠错精度,中国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实现多点超越 [2] - 预计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5% [2]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硬件环节或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2]
中金 | 量子科技(一):量子计算,计算新纪元
中金点睛· 2025-11-07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正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硬件环节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2]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5037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77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5% [2][31] - 经典计算面临算力瓶颈、量子隧穿效应和散热问题三大限制,而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特性,在求解复杂问题上具有指数级算力优势 [5][11] - 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发展迅速,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并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上实现多点超越 [2][18] 行业概况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的叠加、纠缠和干涉三大原理,使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实现并行计算及最优解筛选 [7][8][9] - 相较于经典计算机的二进制架构,量子计算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实现量子态操控的关键机制,基于可逆逻辑门的运算方式显著降低能耗与散热需求 [11][12] - 在涉及海量变量与高度耦合关系的复杂问题(如分子模拟、金融组合优化)上,量子计算能大幅缩短求解时间,而经典计算机仍更适合日常线性任务 [14] 技术路线与发展进程 - 全球量子计算硬件存在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探索,超导路线以10888项有效授权专利领先,产业化进展最为稳健 [15][16] - 超导量子凭借高保真度、易扩展性及成熟制程工艺保持领先;离子阱保真度高但可扩展性差;中性原子可扩展性强但保真度有待提升 [15][16] - 全球量子计算经过数十年探索,正从理论研究迈向商业化阶段,量子比特数量已进入“百—千比特”阶段,中国自2003年成立研究小组后发展迅速 [18][31] 政策格局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量子信息技术上升至国家战略,美国通过《国家量子倡议重新授权法案》将2025-2029财年拨款从18亿美元上调至27亿美元(增长50%) [26] - 欧盟、英国、德国等持续推出量子旗舰计划与投资,如德国《量子技术行动计划》提供约30亿欧元,英国政府投入超1亿英镑建立新量子研究中心 [27] - 中国政策重心从早期技术研发转向产业生态建设与商业化落地,“十五五”规划建议将量子科技列为未来产业首位,推动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27][29] 市场空间与产业链 - 2024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达5037亿美元,北美、欧洲、中国规模占比分别为298%、288%、252%,北美领跑全球 [31][32] - 量子计算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器件与基础设施、中游整机制造与软件算法、下游行业应用服务,上游的稀释制冷机和测控系统是关键环节 [43][44] - 上游市场规模增长迅猛,预计2035年测控系统市场达9962亿美元,稀释制冷机市场2024年规模为354亿美元 [46][52] 上游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 - 稀释制冷机为超导量子芯片提供持续、稳定的毫开尔文级极低温环境,是量子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不可替代关键装备,技术壁垒高 [49][52] - 2024年10mK级稀释制冷机全球市场规模354亿美元,欧洲、北美、中国市场规模分别约147亿、115亿、058亿美元 [52][54] - 美国出口管制迫使中国稀释制冷机进口降至“零进口”,加速国产替代,量羲技术市占约308%领跑,国内产品性能已对标海外 [56][58] 上游核心设备:测控系统 - 测控系统是实现量子比特控制、测量和纠错的核心设备,可类比于经典计算机的CPU,包括控制、测量和实时反馈与纠错三大功能 [59][60] - 全球市场由德国罗德施瓦茨和美国是德科技主导,预计2030/2035年市场规模达2174/9962亿美元,中国已实现从实验室定制到工程化量产的跨越 [62][64] 下游应用与公司布局 - 量子计算应用探索聚焦量子模拟、量子组合优化、量子线性代数三大方向,在金融、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预计落地时间为5-10年 [64][65] - 麦肯锡预计2035年下游应用总规模有望达20267亿美元,其中金融服务领域潜在价值最高,达4000-6000亿美元 [65][67] - 海外科技巨头积极布局:谷歌Willow芯片(105比特)实现错误率指数级降低;微软推出全球首创的8比特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 1;IBM推出133比特的Heron处理器及模块化量子系统 [70][71][72] - 国内进展显著:中科院成功构建105比特“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其“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速度比最快超算快15个数量级 [74][75]
中金:量子计算正处商业落地关键拐点 核心设备厂商将迎战略机遇期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16:12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00亿美元以上,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5% [1] - 量子计算行业正从科研突破转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硬件环节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1] - 产业链各环节同步突破、协同效应增强,行业发展势能强劲 [3] 技术优势与驱动因素 - 经典计算面临算力瓶颈、量子隧穿效应和散热问题三大限制,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实现可编码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能高效求解经典计算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1]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量子信息技术列入国家战略,美国通过《国家量子倡议法案》将2025-29财年拨款上调27亿美元,中国自“十三五”以来持续将量子科技纳入重点专项,“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其列为未来产业布局首位,政策导向由科研突破转向工程化与商业化应用 [2] 产业链机遇与落地场景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 [1] - 上游关键设备如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游整机与软件算法生态逐步完善 [3] - 下游应用将在金融(组合优化)、生物制药(分子模拟)及工程材料(材料设计)等高复杂度领域率先落地 [1][3] 相关公司 - 建议关注西部超导(688122SH)、鼎阳科技(688118SH) [4] - 产业链其他相关标的包括禾信仪器(688622SH)、国盾量子(688027SH)、中泰股份(300435SZ)、富士达(920640BJ)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