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o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落地潮,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聚焦落地,持续征集报名中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5 17:00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实验室探索走向场景应用的关键机遇期,从样机时代迈向规模部署时代 [1] - 产业呈现出技术突破落地、商业化加速、生态协同深化的鲜明特征,形成资本、技术与场景共振的发展新格局 [1] - 2025年全球工业人形机器人订单量突破万台,优必选、智元等企业均斩获亿元级订单 [3] 工业场景应用 - 工业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试验田,重点场景包括上下料与转移搬运、汽车制造分拣配料、3C制造物料质检以及船舶制造打磨抛光 [2] - 优必选Walker S2在发动机装配车间完成螺丝拧紧与焊接作业,智元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实现从零部件分拣到质检的全流程参与 [2] - 美的集团在湖北荆州的多场景智能体工厂实现了各类机器人的常态化应用 [2] 商业服务场景应用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商业场景中标项目达八十余个,合同金额超3.3亿元,覆盖零售、餐饮、医疗等多个领域 [5] - 餐饮与零售成为商业化最快的细分领域,银河通用G1机器人实现咖啡制作全流程自动化,擎朗智能XMAN-R1实现餐厅点单配餐送餐闭环服务 [5] - 租赁模式成为破解成本难题的解决之道,2025年国内服务机器人租赁市场规模突破20亿元 [7] 家庭场景应用 - 家庭场景主要围绕老年陪护与康养辅助、日常家务劳作及教育娱乐陪伴等方向展开探索 [8] - 宇树科技推出消费级机器人实现家庭安防与儿童陪伴双功能,腾讯RoboticsX实验室轮足类人机器人可协助拿取物体并调整高度 [8] - Figure AI的家用机器人实现零预训练执行新任务,在厨房场景中能自主识别陌生食材并分类存储 [8] 产业生态与赛事活动 - 海淀区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264家,其中人形机器人企业24家,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 [12] - 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设置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场景应用赛和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三个赛道 [12] - 大赛重点聚焦家庭服务、商用服务、工业制造等应用场景,旨在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 [12]
美的打造首个智能体工厂,人形机器人打工忙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7 20:33
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在湖北荆州建成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 通过人形机器人、AMR、AI眼镜等智能化设备与多智能体人工智能系统协同 实现生产全流程自主化运营 核心效率提升80%以上 关键防错率达100% 问题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 [1][2][3] - 工厂采用Miro人形机器人执行搬运、消防巡检等任务 其采用轮足式设计与七自由度仿生臂 以500克自重实现5公斤抓取能力 同时通过81台AMR物流机器人实现无人化物流调度 [5][6][8]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实现全程无人化实验室巡检 每30分钟完成一次全面检查 频率为人工两倍且准确率更高 [10] - 2024年人工智能应用节省超300万小时人工工时 2023年利润同比增长14.3%至385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2510亿元(同比+15.6%) 净利润260亿元(同比+25%) [12] - 计划将荆州工厂模式推广至全球超100家工厂 但需等待人形机器人等技术进一步成熟 未来三年投入超500亿元研发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 布局工业、商业、家庭三大场景 [12][13] 智能工厂技术架构 - 多智能体人工智能系统(工厂大脑)协调机器人、传感器与设备网络 调控全厂动作与决策流程 [2] - 核心工序效率提升80%以上 关键工序防错率100% 问题响应从数小时缩短至数秒 [3] - 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包括库卡协作机器人打螺丝、玉兔-AI巡检机器人实验室上岗等 [5] 人形机器人技术细节 - Miro人形机器人采用轮足式底盘与七自由度仿生臂 保持60%负重比的同时降低能耗 [6] - 腕部六维力控传感器实时调节抓握力度与姿态 实现动态平衡与5公斤抓取能力(自重500克) [6] - 可执行9公斤洗衣机桶搬运、消防安全巡检、设备状态检查等多任务 [6] 物流与巡检自动化 - 81台AMR物流机器人实现注塑物流全流程无人化 具备避障、阵形变换、货架搬运及路标监护功能 [8]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自动操作洗衣机面板切换实验任务 每30分钟完成一次全面巡检(频率为人工两倍) [10] 财务与战略规划 - 2023年利润385亿元(同比+14.3%) 2024年上半年营收2510亿元(同比+15.6%) 净利润260亿元(同比+25%) [12] - 依托1800个岗位每日产生30亿条工业实时数据 为工厂大脑提供持续数据支持 [12] - 未来三年投入超500亿元研发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 布局"类人形""全人形""超人形"三大技术平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