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kid Glasses AR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解码)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21
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 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现有在读硕博研究生927人 校企导师1000余人[3] - 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允许以工程设计报告等实践成果替代学位论文进行答辩[4] - 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兼顾理论创新与企业实践需求[3] 盾构机技术发展现状 - "江海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 整机长约145米 总重量约5000吨 每日掘进12至14米[5] - 采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增加监测功能 提高隧道施工稳定度[5] - 研发团队配置升级版伸缩功能与监测系统 可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5] 盾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 - 中铁十四局配备穿江过海盾构班组 召开6次整机设计研讨会和11次专题会议提升系统性能[6] - 00后员工开始进入核心岗位 担任机长助理负责泥水环流界面控制[6] - 国内复杂地质条件提供大量实战机会 海量实践数据为技术升级奠定基础[7] 杭州灵伴科技AR技术研发 - AR眼镜产品重量仅49克 基于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搭载人工智能功能[8] - 产品已进入200余家博物馆和景区 在200多个行业场景完成验证[9] - 研发团队占员工比例达70% 活跃开发者生态突破万人[9] 未来产业发展环境 - 杭州市出台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强化智力要素保障和协同创新机制[9] - 跨界融合催生复合型人才 要求工程师同时掌握技术能力与行业场景知识[9] - 工程师需具备"技术+场景"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 如核电站AR检修需兼顾空间建模与安全规范[9]
在校园中培养,在项目中历练,在企业中成长 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解码)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05
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 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现有在读硕博研究生927人 校企导师1000余人 [1] - 校内导师调整课题研究方向 既符合学校理论创新要求 也满足企业实践需求 [2] - 校企联合将企业技术痛点转化为科研命题 缩短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落地周期 [2] - 学院建立多元化评价范式 专业学位申请人可用工程设计报告等实践成果形式进行学位答辩 [2] - 学院承担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者 人才培养枢纽创新者 学位评价改革先行者三种角色 [3] 盾构装备制造及施工技术发展 - 海太长江隧道使用自主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 整机长145米 总重量5000吨 [5] - 盾构机配置升级版伸缩功能与监测系统 采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提高隧道施工稳定度 [5] - 每日掘进进度达12至14米 [5] - 盾构班组形成梯队建设 00后已进入核心岗位 [6] - 国内复杂地质构型提供大量实战机会 海量实践数据为装备制造及施工工艺升级奠定基础 [6] 杭州灵伴科技AR技术研发与人才发展 - 公司研发AR眼镜重量仅49克 基于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投射虚拟界面 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导航购物翻译等功能 [7] - AR产品已进入200余家博物馆和景区 在能源教育医疗等200多个行业场景完成验证 [8] - 研发团队占员工比例达70% 活跃开发者生态突破万人 [8] - 跨界融合催生复合型人才 工程师需同时精通SLAM空间建模与行业专业知识如核电安全规范 [8] - 当地出台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强化智力要素保障 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机制 [8]
AR眼镜成消博会流量担当 背后是余杭全链条服务护航企业
每日商报· 2025-06-10 06:21
公司表现 - 灵伴科技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出Rokid Glasses AR眼镜和Rokid AR Lite空间计算套装两款产品,成为浙江精品展区的"流量担当" [1] - Rokid Glasses AR眼镜仅重49克,具备翻译、问答搜索、实时导航及支付等虚实融合功能 [1] - 公司创立于2014年,专注人工智能交互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1] 区域品牌建设 - 余杭区作为首批"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县",自2002年起实施品牌经济战略工程,通过质量、标准、品牌"三级跳"模式培育代表性企业 [1] - 全区构建"360全方位"服务模式,累计培养企业首席质量官660余位、标准化总师54位,470余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2] - 2024年发放区级标准及品牌资助超2000万元,直接支持企业发展 [2] 标准化成果 - 余杭牵头发布国际标准5项,参与国际标准32项,主导国家标准72项、行业标准80余项、浙江制造标准76项 [2] - 建立全周期服务模式,覆盖标准制定项目的立项指导、答辩模拟及制定参与环节 [2] -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产业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先进标准制修订 [2] 品牌资产积累 - 余杭现有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12家,政府质量奖企业61家,"品字标"企业107家 [3] - 区域计划深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聚焦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及质量提升三大维度 [3] - 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生态支持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