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号盾构机
搜索文档
新媒体走进中联重科与铁建重工:长沙定义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标准
IPO早知道· 2025-11-16 21:28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通过智能化创新和全球布局,正从设备输出向标准输出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3] - 中联重科和铁建重工作为代表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效率、技术突破及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3] 中联重科的技术与效率 - 智能高机生产基地的82.3米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作业幅度35.9米,运动精度达毫米级 [3] - 生产车间通过智能排产与工业AI融合,实现每7.5分钟下线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起重机的效率 [3] - 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科云谷"连接全球18大类、600多品种、180万台套设备资产,构建超1万个工业模型 [3] 铁建重工的技术突破 - "江海号"盾构机以16.64米开挖直径刷新世界纪录,将用于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 [6] - 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掘进机控制系统,实现地质实时可视化、路线自主控制等L3级自动驾驶功能 [8] - 改变了全球盾构机市场被海外品牌垄断的格局 [6] 中联重科的标准化与全球化 - 累计主导、参与制修订58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国际标准 [10] - 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引入中国,成为首个获此资格的中国装备企业 [10][11] - 混凝土泵国际标准已实现全领域主导修订 [11] - 在全球有23个智慧产业园(已建成16个),产品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超50% [12]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213.13亿元,同比增长20.8% [12] 铁建重工的海外业务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181.43%,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30% [14] - 全系列产品进入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掘进机产品累计突破28个国家和地区 [15] - 顺利完成新加坡地铁跨岛线、土耳其巴巴卡亚引水隧道、意大利那不勒斯高铁等项目设备交付 [15] - 隧道掘进机新进入埃及、赞比亚和西班牙市场,特种专业装备新突破南非和吉尔吉斯斯坦市场 [15]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十四五”时期这些“大国重器”出圈了
央视网· 2025-10-26 08:50
大国重器项目与工程 - “江海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总长150米,重量超过5000吨,是为海太长江隧道项目定制的“钢铁巨龙”[1][3][5] - 海太长江隧道连接江苏省南通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是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5] - 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建成后过江通行时间将由1小时压缩到10分钟[5][7] - 项目采用“江海号”与“沧渊号”两台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同步掘进,“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1][1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江海号”装配了直径达8.6米的世界最大直径整体式主轴承,主轴承寿命按两万小时以上设计,富余系数提升至2倍以上[12][14] - 研制团队攻克超高水压(超过7.5bar)下换刀难题,创新研制成功常压换刀技术,为每把可更换刀具加装高压闸门[14][15] - 设备应用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超前地质预报、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高[16] - 盾构机在软土层掘进需严格控制地层扰动,沉降控制在毫米级,操作仅需两名技术人员[15] 行业发展与市场地位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产品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能力[20][22] - 行业应用场景从地铁、公路隧道向穿江越海通道、深层地下空间、能源通道等领域延伸,掘进方向涵盖水平、斜向、竖向甚至拐弯[22][23] - 国产盾构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赶超领跑,摆脱了过去对国外进口品牌的依赖[18][20] 研发方向与未来展望 - 研发依托过去上千台盾构机研发制造和施工作业的海量数据积累,正在研发最新的盾构机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25] - “十五五”时期盾构机将朝向更大开挖直径、更快掘进速度、更深掘进深度、更多应用场景发展,目标为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25]
更大直径、更快速度、更深地层!中国盾构机未来五年这样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6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十五五”时期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以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和“沧渊号”为例,展现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7][8] “江海号”盾构机技术规格与项目背景 - “江海号”由中铁十四局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联合打造,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重量超过5000吨,整机长度150米,内部高度超过5层楼 [1][2] - 该盾构机专为海太长江隧道项目定制,该项目连接江苏省南通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是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2] - 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建成后过江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 [2] “江海号”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 主要技术挑战包括超长距离掘进(9315米)对主轴承可靠性的极高要求,以及最大埋深75米、水压超过7.5bar(相当于指甲盖面积承受7.5公斤压力)下的高压换刀难题 [3][4] - 针对主轴承,研制团队选用了直径8.6米的世界最大直径整体式主轴承,设计寿命超过2万小时,富余系数提升至2倍以上,远超工程实际需求 [3] - 针对高压换刀,团队攻关两年多,借鉴深海钻井平台技术,创新研制成功常压换刀技术,为每把刀具加装高压闸门 [5] - 设备装配精度以“丝级”计算(一丝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并需在软土层掘进时将沉降控制在毫米级 [3][5] “江海号”与“沧渊号”的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 - “江海号”创新应用了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是一台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智能盾构机 [5] - 设备配备成千上万个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汇聚至主控制室和地面控制平台 [5] - 负责左线隧道的“沧渊号”由中交天和研制,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了约20多项新技术 [5][6] 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历程与全球地位 - 经过二十年自主创新,国产盾构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赶超,目前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十四五”时期,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直径14米及以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深化的特点 [7] - 应用场景从地铁、公路隧道向穿江越海通道、深层地下空间、能源通道等领域延伸,掘进方向也从水平向斜向、竖向甚至拐弯掘进发展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未来将朝着更大的开挖直径、更快的掘进速度、更深的掘进深度、更多的应用场景持续发力 [8] - 技术研发方向包括基于海量数据积累的盾构机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目标是使设备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在技术领域持续实现世界领跑 [8]
焦点访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十四五”时期这些“大国重器”出圈了
央视网· 2025-10-25 21:40
项目核心参数 - “江海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整机长150米,重量超过5000吨,高度超过5层楼 [1][3][5] - “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 [18] - 海太长江隧道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是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过江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压缩到10分钟 [5][7] 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 “江海号”装备了直径达8.6米的世界最大直径整体式主轴承,主轴承寿命设计超过2万小时,富余系数提升至2倍以上 [12][14] - 团队创新研制常压换刀技术,以应对隧道最大埋深75米、水压超过7.5bar的超高压环境 [14][15] - 设备装配精度以“丝级”计算,一丝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6,工程要求地层沉降控制在毫米级 [12][15] 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 - “江海号”应用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超前地质预报、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是一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盾构机 [16] - 设备装配成千上万个传感器,海量数据实时汇聚至主控制室和地面控制平台,操作如此精密的庞然大物仅需两名技术人员 [15][16] 行业地位与发展历程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 - 国产盾构机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在“十四五”期间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形成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能力 [18][20] - 行业应用场景从地铁、公路隧道向穿江越海通道、深层地下空间、能源通道等领域延伸,掘进方向涵盖水平、斜向、竖向甚至拐弯掘进 [22][23]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时期,中国盾构机将朝着更大开挖直径、更快掘进速度、更深掘进深度、更多应用场景持续发力 [25] - 行业将基于过去上千台盾构机的海量数据积累,研发最新的盾构机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25]
走近大国工程丨“蛟龙”穿江探访在建的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0 08:38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海太长江隧道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过江通道,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6] - 隧道连接南通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全长11.185公里,盾构段长9.315公里 [8] -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南通与苏南、上海“1小时经济圈”高效互通,过江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压缩至10分钟 [6][7] 技术挑战与装备创新 - 项目面临“长、大、高、深”四大挑战:超长隧道(11.185公里)、超大断面直径(超过16米)、超高水压(最高7.5巴)、深厚覆土(最大埋深41米)[8] - 专为项目量身打造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和“沧渊号”,最大开挖直径均超过16.6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7][8] - “江海号”总长145米,总重约5000吨,装配了直径达8.6米的主轴承,为目前全世界盾构机领域最大直径的整体式主轴承 [8][9] 智能化施工与效率提升 - “江海号”整机由数万个零部件构成,装配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实时感知各系统运行状态 [11] - 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控制平台和南京总部智慧管控中心,可实现智能计算、预警提醒和参数优化 [12] - 创新应用主轴承全状态实时监控、超前地质预报、管片智能拼装机器人等几十项新技术 [12][13] - “江海号”已顺利掘进超过2200米,正以平均每天16米的速度向前推进 [10]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实践 - 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供电系统,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400万千瓦时 [14] - 清洁能源系统可节约标煤9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14] - 着力打造我国首条“零碳隧道”,在隧道全寿命周期实现近零碳排放 [14] - 施工泥浆经分离后,废水循环利用,渣土“变废为宝”作为路基原料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15] 行业影响与工程意义 - 项目体现了中国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是“中国名片”的又一亮丽展现 [17] -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闪耀科技创新的光芒,技术创新大大提升了建设效率 [17] - 项目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行业提供了“低碳”甚至“零碳”工程的示范 [17]
湖南“十四五”成绩单亮眼,“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渐成生动现实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9:38
经济总量 - 2023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过5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5.32万亿元,预计今年增长5.5%左右,五年增量预计超过1.2万亿元 [4] - 2021年湖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4年为1.14万美元,按人民币计价五年增幅预计超过30% [4] 发展质量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5倍,创新综合实力由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9位 [5] -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75万家,较2020年增长1倍多 [5] - 前四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7%,规模工业利润年均增长超过8% [5] - 预计“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0万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64.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6%以上 [5] 社会效益 - “十四五”以来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跑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2024年收入水平为37679元,居中部第1 [6] - 从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累计超过350万人,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6100余家 [6] 先进制造业 - 工业领域千亿级企业新增1家达到4家,百亿级企业新增24家达到53家,形成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5、中部第1 [7] - 北斗产业全国市场份额由过去不到3%增长到10.6%,世界工程机械企业50强中有5家在湖南 [7] - 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就有9台为“湖南造”,电力机车、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居第1,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5 [7] 科技创新 -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成型,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总数和在全国占比“双提升” [8] - 长沙研发机构月均新增75家,是2023年之前的3倍,“4+4科创工程”取得重大创新成果100余项 [8] - 在芯片、航空、脑机接口、装备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 [8] - “文化+科技”型企业突破4000家 [8] 改革开放 -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省级前10、位列中西部第1 [9] - 对非贸易规模保持中西部第1,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35个国家和地区 [9] - 低空领域取得12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 [9] 区域发展与城镇化 - 长沙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县域经济体量超500亿元的县市达12个,较2020年增加4个 [10] - “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1缩小至2024年的2.31 [10] 基础设施与民生 - “十四五”期间建成张吉怀、常益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提升到8000公里以上,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有高速” [11] - 2024年末已建成托位27.23万个,是“十三五”末的3.75倍 [11] - 建成101所芙蓉学校和100所“徐特立项目”学校,分别增加优质义务教育学位14.6万个和普通高中学位6.6万个 [11]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较2020年增长1岁以上 [11] 生态文明与能源 - 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达98.6%,居中部第1、全国前列,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6.7% [12] - “十四五”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1918万亩,洞庭湖江豚数量增长近50%,麋鹿数量增加到300余头 [12] -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3%,可再生能源跃升为全省第一大能源,84%以上的大宗工业固废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12] - 全省电力装机超过8700万千瓦,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 [13]
长沙工程机械军团闪耀北京,高端绿色智造成焦点
长沙晚报· 2025-09-25 23:34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于9月23日至26日举办 主题为"高端绿色 智慧未来" 设有两大特色展区 四大主题展馆和十三个特色专区 [1] - 三一集团 铁建重工 中联重科等企业参展 展示高端装备制造实力与创新成果 [1] 三一集团展品与技术 - 展出16款电动化智能化设备 包括12台电智化主机 1台道依茨静音发电机组 2款配件及充填成套设备沙盘模型 [1] - SY245E电动挖掘机支持4500次满充满放 通过多工况3000小时试验验证 [3] - "砼行"电动搅拌车搭载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专用电池 具有损耗小 衰减慢 低温性能好 充电快四大突破 [3] - 公司已系统性具备装备电动化 能源清洁化 运营智能化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 [3] 铁建重工展品与技术 - 展示隧道施工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 [3] - 展出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 滚刀式岩石掘进机等创新产品 [3] - 通过视频《地心快递:"钢铁脊梁号"深地漫游》展示数字化产品体验 [5] -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施工装备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5] 中联重科展品与技术 - 以"绿色·智造·共建美丽世界"为主题 展出四大品类10款产品 [5] - ZT160HEV混合动力矿用宽体自卸车额定载重100吨 搭载自研ZM-i混联混动系统 创下载重最大 能效最优 制动最稳三项行业之最 [7] - ZE1050G混合动力矿用挖掘机采用新一代电液混动系统架构 搭载智能能量管理系统与高效智能热管理系统 [7] - 公司以创新科技推动行业向高效 绿色 智能化方向升级 [7] 行业发展趋势 - 展会全面展示工程机械产业在高端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1] - 电动化 智能化设备成为行业创新焦点 多家企业展示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 [1][3][5][7] - 企业注重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建设 推动施工装备与运营模式创新 [3][5][7]
海门区:红色引擎驱动大交通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9-22 22:55
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机穿越新通海沙围堤 正式进入长江水域段掘进核心攻坚期 该隧道为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1] - 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完成最后一榀700余吨预制箱梁架设[1] 项目管理模式 - 创新推行项目建设 施工 监理 劳务 监管“五方进入”党建模式 将党组织建在重点项目上[1] - 坚持组织同步建立 人员同步配备 制度同步制定 工作同步推进的“四同步”原则[1] - 常态化开展“党旗飘扬在工地”系列活动 “项目课堂”累计覆盖党员500余人次[1] 党员先锋作用 - 设立78个“党员安全先锋岗” 覆盖安全巡检 风险源监督等关键岗位[2] - 组建45个“攻坚党小组”和“党员责任区” 攻克连续梁施工等技术难点[2] - 北沿江高铁项目党员骨干确保重大工程节点按期完成率达到100%[2] 服务保障效能 - 实施“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 组建机关与项目党员共建对子 全程跟踪项目堵点难点[3] - 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共建对子1个月内完成红线范围内近94%的房屋搬迁签约[3] - 海太长江隧道海门段党员专班3个月内高效取得临时用地批复及先行用地用林批复[3] - 依托项目指挥部开展“健康体检进工地”等暖心活动80余次[3] 项目战略意义 - 党建力量转化为交通建设动能 服务于南通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3] - 工程建设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
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正式进入长江水域掘进施工阶段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22:43
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于9月2日完成陆域段施工转入长江水域段 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进入核心施工阶段[1] - 盾构机掘进里程已超1500米 目前以日均12米至16米速度向苏州太仓方向推进 剩余独头掘进任务约8公里[1] - 项目团队在8月对盾构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重点检测维修刀盘、刀具等关键部件 并邀请专家组进行状态验收以确保入江施工标准[1] 技术保障 - 项目团队强化盾构机性能以应对长距离、高水压、大埋深挑战 显著提升高水压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2] - 通过"数字盾构"与"盾构智慧管控中心"系统对掘进参数、注浆质量、油脂状态等关键指标实行全天候监控 建立自动预警机制[2] - 智能化管控体系实现海量数据实时分析与自主决策 精准指导施工参数调整以保障安全高效掘进[2]
8月A股新开户数同比增长165% 瑞银预期:美联储本月将开启 “四连降”
搜狐财经· 2025-09-03 08:19
工程建设 -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右线开启穿江施工 使用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3] 股市表现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8700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50亿元 [3] - 创业板指领跌2.85% 沪指跌0.45% 深成指跌2.14% [3] - 全市场超4000家个股下跌 银行、贵金属、机器人、石油板块涨幅居前 [3] 软件行业 - 前7个月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 同比增长12.3% [5] - 软件业利润总额10890亿元 同比增长12.4% [5] 证券市场 - 2025年8月A股新开户265万户 环比增长35% 同比大增165% [5] - 265万户新开户数高于2024年10个月份的开户水平 [5] 新能源汽车 - 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30万辆 同比增长24% 环比增长10% [5] - 1-8月累计批发893万辆 同比增长34% [5] 货币政策 - 瑞银预计美联储将从9月起连续降息四次 总计降息100个基点 [5]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690% 创1998年以来27年新高 [5] - 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791% 创3个月高点 [5] 汽车产业 - 印度税务委员会提议对价格高于46000美元的豪华电动车大幅上调消费税 [5] - 特斯拉印度市场推出后仅获约600份订单 低于公司预期 [6] - 特斯拉计划2024年向印度运送350至500辆汽车 [6] 企业动态 - 宇树科技预计2025年10-12月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6] - 佳兆业集团境外债务重组预计9月底生效 将实现削债规模约86亿美元 [6] - 佳兆业债务期限平均展期5年 2027年底前无刚性还本压力 [6] 金融合作 - 南京浦口生态环境局与南京银行签署南京市首个"生态贷"战略合作协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