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

搜索文档
大模型路线之争:中国爱开源 美国爱闭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欧思岐北京报道 两种道路孰优孰劣呢? 行业人士分析,美国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有限开源(如openai的o4 mini小模型),中国头部企业也测 试闭源API,反映技术路线可能交叉。未来,开源与闭源可能会长期共存,用基础模型开源去抢占标 准,加上用垂直领域闭源模型,或许会是一种长期模式。 为何中、美技术路线有如此的差异呢?我们和行业人士交流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技术发展阶段看,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像是正在奋力追赶的选手。开源就像大家一起拉 车,能让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作为后发者,开源可快速吸引社区开发者参与迭代,弥补单点技术不足。 大家一起研究、改进,这样能加速技术进步。 第二点,市场需求上,中国企业更倾向将大模型与具体行业(比如金融、政务、制造)结合,开源可降 低客户接入门槛,加速落地。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生态系统的构建中来。 但是美国企业倾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闭源模型的开发,维护壁垒,追求高利润。如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通过闭源模型(GPT-4、Claude)直接提供API服务,形成订阅制盈利模式。闭源更能维护技术 护城河,延缓竞争对手追赶, ...
AI浪潮下,VC/PE如何抢抓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03 18:35
2024年AI产业投资概况 - 2024年中国AI产业领域投资活跃,全年共有投资案例1156起,披露总投资金额近850亿元 [2] - 受AI大模型、AI芯片、智能驾驶等领域大额投资带动,除第二季度外其他三个季度AI领域披露投资金额均超过200亿元 [2] - 投资轮次偏向早期,A轮及之前案例占比接近七成,A轮、B轮平均投资金额均过亿元 [2] - 北京是投资最活跃地区,案例数326起、金额362.6亿元,前五大地区(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合计占比案例数84.3%、金额87.8% [2] 重点细分领域与投资趋势 - AI+医疗、智能驾驶、AI基础设施等七大细分领域合计案例数占比78.4%,其中AI大模型领域投资金额260亿元占比超30% [3] - 五大行业趋势:1) AI产业基金密集落地 2) 大模型降本开源催生拐点 3) 国产算力+大模型闭环生态形成 4) 多模态大模型推动场景革新 5) AI内容生成引发伦理治理需求 [3] - 智能驾驶、AI芯片、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金额占比显著 [3] 创新资产价值与开源机遇 - 中国AI创新资产价值重估不足,部分GPU/半导体企业估值仍停留在2021年水平,如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企业收入增速将显著提升 [4] - 全球前十大开源模型有9个来自中国公司,中国在开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处于从使用者向贡献者转变的黄金窗口期 [4] - 通过开源、技术授权和海外合资实现技术全球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4] 投资策略与赛道布局 - 小规模投入可能撬动超额回报,建议采用分散投资策略构建反脆弱性组合 [5] - 光速光合采用"重注头部"策略,例如对禾赛科技的多轮投资使其成为激光雷达全球第一 [5][6] - 联想创投重点关注全栈人工智能,特别是下一代GPU/NPU芯片架构,以及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的融合 [6] - 需建立软件付费的商业模式正循环,推动AI与应用的深度结合 [6]
促开放协作与跨界融合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21:15
开源技术前沿进展 - 2025CCF中国开源大会在上海开幕,聚焦开源大模型、开源具身智能等关键方向,学术界与产业界专家进行深度交流 [1] - 多位AI与系统软件领域资深专家分享前瞻性观点,涉及大模型、开源硬件与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方向 [3] - 清华大学郑纬民团队研发并开源高效推理系统Mooncake与KTransformers,展示系统研究对智能时代工作负载的支撑作用 [3] - 北京大学鄂维南指出AI正经历从"模型中心"向"数据中心"的范式转变,强调构建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3] 开源生态建设 - CCF泛在操作系统开放社区成立,由北京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聚焦技术研究、开源孵化、标准研制等 [4] - 全球计算联盟(GCC)开源社区战略布局启动,CCF-木兰科创开源孵化器发布,华佗开源项目捐赠仪式举行 [3] - Omni-Infer云际开源共创计划正式启动,推动开源生态发展 [3]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表示开源是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学应成为创新源头 [4] - 上海交大与华为建立"四共"合作新范式,为鸿蒙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基础 [5] - 上海交大在国内率先成立开源鸿蒙技术俱乐部,将开源鸿蒙融入课程体系培养领军人才 [5]
AI 投资浪潮来袭 如何在变革中抢抓投资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11:41
AI产业投资概况 - 2024年中国AI产业领域投资活跃,全年共有投资案例1156起,披露总投资金额近850亿元 [2] - AI大模型、AI芯片、智能驾驶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带动大额投资,除第二季度外,其他三个季度披露投资金额均超过200亿元 [2] - 投资轮次偏向早期,A轮及A轮之前的投资案例数占比接近七成,A轮、B轮平均投资金额均过亿元 [2] 投资地域分布 - 北京是2024年AI产业投资案例数及金额最高的地区,分别为326起和362.6亿元 [2] - 按投资案例数排名,北京之后依次是上海、深圳、江苏和浙江,前五大地区合计投资案例975起(占比84.3%),合计金额744.3亿元(占比87.8%) [2] 细分领域投资动态 - AI+医疗、智能驾驶、AI基础设施、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AI芯片、AI+工业等细分领域合计案例数占比78.4% [3] - AI大模型领域投资金额约260亿元,占比超过30%,智能驾驶、AI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投资金额占比也较大 [3] AI产业发展五大趋势 - AI产业基金密集落地,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码 [3] - AI迈向通用智能时代,大模型降本开源催生AI拐点机遇 [3] - AI算力规模高速增长,推动"国产算力+大模型"闭环生态 [3] - 多模态大模型崛起,助力AIAgent能力提升与场景革新 [3] - AI内容生成变革,伦理治理、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3] 中国AI创新资产价值重估 -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产在一级市场的价值重估尚未充分体现,部分企业估值仍停留在2021年水平 [4] - 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企业明年收入增速将非常快,快速满足中国算力需求 [4] - 英伟达股价涨了十几倍,寒武纪市值从300多亿元涨到2000多亿元,显示相关创新资产价值重估潜力 [4] 开源生态与全球化发展 - 全球前十大开源模型有9个来自中国公司,1个来自华人,中国在开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4] - 通过开源、技术授权和海外合资落地,将中国技术融入全球自主可控体系是未来重要方向 [4] - 中国正处于开源的黄金窗口期,科技创业者和企业正从开源使用者向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 [4] AI产业投资策略 - 小规模投入有望撬动可观回报,企业可能突破关键节点创造超额回报,诞生"超级赢家" [5] - 私募股权机构应坚持分散投资策略,构建反脆弱性投资组合,容忍一定失败比例 [5] - 光速光合采用在好企业中下重注的策略,例如对禾赛科技的多轮投资使其成为全球激光雷达第一名 [6] 重点投资方向与商业模式 - 联想创投重点关注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新范式,包括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6] - 未来两三年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是全栈人工智能,特别是下一代GPU、NPU加速芯片的全新架构 [6] -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正循环,算力是基础设施,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软件生态环境 [6]
拆箱开源版Coze:Agent核心三件套大公开,48小时揽下9K Star
量子位· 2025-07-28 11:25
开源Agent开发平台 - 扣子近期开源两款子产品:扣子开发平台(Coze Studio)和扣子罗盘(Coze Loop),加上此前开源的Eino框架,形成覆盖Agent开发、评测、运维全链路的开源解决方案 [1][2][6] - 两个开源项目在周末内获得9K Star关注,其中Coze Studio揽获7.3k Star,Coze Loop获得2k Star [2][14][23] - 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允许商业使用且修改代码后可闭源,仅需保留原始版权声明 [7][57] 技术架构与功能 - Coze Studio提供低代码可视化开发平台,包含工作流引擎和插件系统,支持拖拽式构建AI工作流和集成第三方API [12][16][18] - Coze Loop专注Prompt开发与评测,提供可视化Playground对比不同模型输出,并具备全链路观测和异常记录功能 [25][26][28][30] - Eino框架采用Go语言开发,提供统一组件抽象、四种编排方式和流处理能力,已在GitHub获得5.3k Star [32][33][36][38] 行业影响与应用场景 - 开源降低Agent开发门槛,使中小团队和创业者能快速构建智能助理、对话机器人等应用 [41][43] - 适合垂直行业场景如法律、医疗、金融,可快速接入自有知识库和业务规则实现定制化Agent [43] - 推动企业内部自动化流程如工单处理、知识问答,提升运营效率 [43] 生态战略与趋势 - Agent能力正以"每7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提升,但用户体验不稳定和开发门槛高仍是普及阻力 [46][47] - 开源通过标准化和网络效应激发全球共创,推动Agent从技术到生态的全链条跃迁 [53] - 扣子将开发平台、评测工具和框架三大核心模块开源,构建完整的Agent基础设施 [56]
扣子开源全家桶,Apache 2.0加持,AI Agent又一次卷到起飞
机器之心· 2025-07-28 10:47
核心观点 - 新一代AI Agent开发平台扣子(Coze)宣布开源两款核心产品:零代码开发平台(Coze Studio)和调试工具扣子罗盘(Coze Loop),加上此前已开源的应用开发框架Eino,四大核心产品已有其三完成开源 [4][5] - 开源的两个核心产品在GitHub上Star数量迅速攀升至9.5K,成为智能体开发领域最受关注的开源项目之一 [7] - 公司选择在2025年AI Agent爆发前夕全线开源,采用高度开放的Apache 2.0协议,旨在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6][44] 开源产品与技术特点 Coze Studio - 真正意义上的无代码开发平台,用户无需编程基础,通过拖拽方式1-2小时即可构建实用的AI应用 [10][11] - 提供最丰富的插件市场,支持知识库、数据库等组件,极大拓展智能体能力边界 [12] - 技术栈采用Golang(后端)和React + TypeScript(前端),基于微服务和DDD架构,确保高并发下的稳定性 [19][20][21] - 支持多平台发布(飞书、抖音、微信等),提供API和SDK便于业务系统集成 [14] Coze Loop - 面向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调试工具,覆盖开发-评测-观测-优化四大阶段 [28] - 提供Prompt IDE + Git + AB测试三合一功能,支持全链路Trace观测和性能量化 [30][32][33] - 开源功能包括提示调试、评测体系、Trace观测等商业级能力,支持多语言SDK二次开发 [34][36] Eino框架 - 支持OpenAI等主流LLM接入,模型切换灵活,扩展性强 [37] - 与商业版完全兼容,可通过Docker一键部署,降低使用门槛 [38]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开源时机选择在2025年AI Agent爆发前夕,旨在抢占行业标准制定权 [6][55] - 采用Apache 2.0协议,允许闭源商用,消除开发者合规顾虑,加速生态建设 [45][46] - 对标Android开源策略,通过技术放权吸引开发者共建生态,目标成为智能体时代的"操作系统" [47][52] - 开源完整工具链将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直接挑战Dify、n8n等现有平台 [58][59] 开发者价值 - 零门槛获取商业级能力,尤其利好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 [48] - 支持私有化部署,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 [50] - 提供经过大规模验证的核心模块,开发者可快速构建差异化应用 [41][42]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参展的众多AI应用企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发展模式,为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00:19
中国互联网大会AI展区观察 - 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 展区展出大量AI落地科技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AI应用企业选择开源发展模式[1] - 开源与闭源代表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 体现发展模式与利益分配的差异[2] 机器人设备企业 - 某机电企业展示双足机器人 通过电机控制实现动态平衡 未嵌入视觉识别功能 主要面向学校和二次开发者提供全开放接口[3][5] - 该企业电机技术被波士顿动力等厂商采购 定位为人形机器人技术支持商 机器人外壳采用3D打印 每个关节配备独立电机[5] - 二次开发者可集成语音交互 AI算法 激光雷达等功能 案例显示北职大团队曾改造该机型参加亦庄半程马拉松[5] 小米开源生态 - 小米展出Vela操作系统 专为智能手表 家居设备设计的嵌入式系统 已全部开源代码[5][6] - 开源策略旨在加速研发效率 促进生态繁荣 实现更多终端与小米设备互联互通[6] - 同步展示AIoT实训箱教学系统 对合作院校开源教学平台代码 用于模拟安防系统搭建教学[9] 数字人技术应用 - 展区出现基于DeepSeek开源代码的全息数字人 使用者可免费调用IP进行全国推广 主要成本来自算力公司训练费用[9] - 参观者建议开放训练权限以定制更符合需求的数字人形象[9]
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工信部对“开源”作出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7-25 10:52
开源技术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开源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力推动技术突破和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1] - 工信部将加快推进开源体系建设,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加速开源项目孵化[1] - 北京市将优化开源公共服务,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打造国际影响力标杆项目[3] 全球开源生态发展 - 2024年全球开源贡献总量首次突破7亿次,美国、印度、中国合计贡献近2亿次[4] - 北京、上海活跃开源项目均超过50万个,深圳、杭州均超过20万个[4] - 核心城市连续三年有超过20%的开源项目活跃一年以上,持续性与美欧相当[4] 开源行业应用情况 - 金融、通信、能源等关键行业代码库中开源代码平均占比高达77%[4] - 大会发布150余个开源项目应用案例,覆盖电力、通信、医疗等10余个关键行业[4] - 开源技术在促进产业升级、行业创新方面展现强大动力[4] 开源生态建设举措 -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系统梳理国内外开源项目数据[3] - 北京将建立开源贡献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开源合规培训,支持优秀项目"走出去"[3] - 工信部鼓励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实现开源产品价值科学量化[1]
中国信通院:超一半金融企业积极规划内部开源的协作机制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18:04
开源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 金融行业超过58%的企业正在规划内部开源协作机制以促进技术团队间的深度协作与共享并加速智能化和平台化转型 [1] - 中国信通院已推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数十家金融企业完成开源治理评估认证形成可复制的跨领域标准化实践 [1] - 金融开源社区已有50多家金融企业共同搭建技术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1] 开源大模型在金融业的普及 - DeepSeek系列开源大模型在金融企业应用占比达100% [1] - 通义千问系列开源大模型在金融企业应用占比超过70% [1] - 开源大模型成为推动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1] 金融行业开源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平安人寿、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信通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代表共同发布金融行业开源体系建设路线图研究报告 [2] - 金融开源创新发展能力评估试点同步启动 [2]
报告:2024年中国开源操作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23:44
开源操作系统发展 - 五大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开源鸿蒙、开源欧拉、openKylin、OpenAnolis和OpenCloudOS)在2024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显著生态发展 [1] - 国内厂商加快自主开源操作系统的技术优化、产品推广与生态布局,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明显提速 [1] - 开源鸿蒙已有70多家共建单位,395家生态伙伴加入,汇聚超过8100名代码贡献者 [1] 开源AI领域进展 -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代表中国企业在开源AI领域的重要突破 [2] - 深度求索公司以极致的效率优化震动全球AI产业格局 [2] 全球开源贡献情况 - 2024年全球开源贡献总量首次突破7亿次,美国、印度和中国位居前三,合计贡献2亿次 [2] - 中国活跃开源开发者数量全球领先,2024年达到227.29万人,印度以198.50万人位居第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