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源
icon
搜索文档
“六小龙乌镇对话” 他们如何思考AI和未来
新华社· 2025-11-08 02:21
开源共创模式 - DeepSeek自创立之初就走开源路线,以追求实现AGI为目标,通过开源获得社区开发者有意义的反馈,推动自身发展,相信技术开源会带来更好的合作和共享[1] - 群核科技在2021年开源了空间数据集,获得业界认可,为之后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发展打开了新空间[1] - 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机器人大模型的开源算法,全球顶尖实验室和高校共同在平台上开发,推动行业发展[2] 行业发展基础 - 过去十多年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用户和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3] - 国内对创业公司支持有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让创业者有机会发挥热情和价值[3] - 云深处科技在2018年前后通过测试解决机器狗橡胶垫磨损、发热等问题,逐步调整以适配应用场景,今年发布了目标为替代人、帮助人的人形机器人[5] 具身智能挑战 - 具身智能发展面临数据采集和标准制定瓶颈,机器人自主移动、数据采集、算力使用对初创公司是难题[6] - 相比大语言模型有充足的互联网数据,机器人数据规模仍远远不足,业界在摄像头安装位置等基础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6] - 具身智能的模型结构、数据采集量、训练方法以及如何筛选有效数据进行强化学习,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6] 技术边界突破 - 脑机接口技术已能帮助肢体残疾人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并可恢复自然步态行走[6]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用,业界探索帮助盲人看见,未来数字化不仅是让机器更智能,更是对人类本身关怀的提升[7] - 脑机接口技术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尽管仍面临数据解析难度大、系统稳定性要求高等挑战[7] 技术发展与风险 - AI革命一方面赋能个人,如有博主能用AI完成作词、作曲、视频制作等原本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9] - 需警惕技术发展可能导致的科技优势过度集中风险[9] - 短期看人机协同可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用AI解决更复杂问题、创造更大价值;中长期某些工种会被AI替代,科技公司应扮演好守护者角色[9]
越开放,越活跃,越发展(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06
开源协作模式 - 开源是一种开放式的协作创新范式 能推动创新突破地域与学科边界 催生创造性乃至颠覆性成果 [1][2] - 开源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推动开发者与产业深度联动 加速新技术成熟落地 同时推动资源与成果共享 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2] - 人工智能时代 全世界优秀工程师可参与大模型等技术开发 为技术快速迭代提供强劲动力 [1] 开放实践案例 - 实践趋势是从代码开源转向更深层次的资源开放与发展开放 以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多元开放的创新生态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将工具链全体系开源开放 吸引全球数千名开发者参与共建 [2] - 张江科学城打造"没有围墙"的研发生态 集聚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本地高校 成为业务创新策源地 [2]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开放运行以来 服务500多家科研单位 支撑超过2500个研究团队 累计10万余人次用户开展实验研究 [2] 区域协同与开放政策 - 长三角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协同 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跨区域融通 加快创新要素开放共享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放总价值超过610亿元的28个大科学装置和5.1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 形成紧密联动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 [3]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重要政策方向 进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 [4] 开放的经济影响 - 开放协作能吸引全球创新人才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2] -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认为中国开放使其获得更大发展 持续投资中国、深耕本地人才和制定长期战略有助于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 [3] - 开放带来进步 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作为将开拓出更光明的前景 [3]
对话蚂蚁 AWorld 庄晨熠:Workflow 不是“伪智能体”,而是 Agent 的里程碑
AI科技大本营· 2025-10-28 14:41
文章核心观点 - AI行业当前陷入追求榜单分数的"应试狂热",真正的智能体技术必须超越考试逻辑,走向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实干" [2][7] - 智能体赛道存在泡沫,许多产品仅是传统工作流自动化的"套壳",但Workflow是智能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而非终点 [3][10] - 群体智能被视为一条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其与基础大模型训练是螺旋上升的相辅相成关系,而非替代 [16][18][20] - 真正的智能体具备动态适应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核心标志是能够自主"绕路"应对意外情况,而非僵化执行预设流程 [23][24] - 开源是推动AI技术发展和建立行业生态的关键力量,代码背后的认知共享比代码本身更具价值 [32][33][35] 智能体技术与Workflow的关系 - 行业存在对智能体的质疑,认为其仅是Workflow自动化脚本的包装,即"智能体洗白",导致用户体验后迅速流失 [3] - 大模型的出现是分水岭,用基于概率的语义理解替代了过去难以维护的、僵化的手写规则图 [9] - Workflow被视为智能体发展前期的成熟技术阶段和必经的里程碑,但智能体终将超越Workflow [10] - 根本性转变在于从遵循固定标准作业程序的过程导向,演进为以最终结果好坏为评判标准的结果导向 [13] - 真智能体的标志是动态适应能力,例如在工具调用失败后能自主寻找替代方案(如自己写代码),而非像Workflow那样流程中断 [23][24] 群体智能与模型发展的战略路径 - 面对大模型军备竞赛的资源消耗,群体智能提供了一种"弯道超车"的非对称战略思路 [16] - 群体智能的核心是构建协同框架,使多个相对较小的智能体像专家团队一样合作,完成复杂任务 [17] - 群体智能与基础大模型训练是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关系:群体智能系统作为"数据工厂"产生的高质量数据可反哺基础模型,增强其推理能力;更强的基础模型又能提升群体智能中单个智能体的能力 [18][19][20] - 通用智能体与基础模型的边界相对模糊,智能体团队的核心价值在于完成技术到商业价值的"最后一公里",包括必要的模型后训练(post-train)和工程落地 [21][22] 智能体与真实世界的交互演进 - 智能体影响真实世界的三种介质包括:通过自然语言与人交互、通过API交互、以及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交互 [25] - API方式当前最主流但脆弱,依赖提供方且难以泛化;GUI方式模拟人类自然操作,泛化性和扩展性潜力最高,但实现难度也最大 [25][26][27] - 行业需要建立智能体间的通信与协作标准协议(如MCP、A2A),其最终形态可能由大公司推动或因其好用而形成稳定生态 [28] 开源策略与行业生态建设 - 开源是应对AI技术快速迭代、保持领先的关键方法论,其力量体现在集体智慧能加速AI发展,迅速缩小与闭源模型的差距 [32][33] - 开源项目超越代码本身,其核心价值在于共享背后的技术认知和设计哲学,接受检验并激发共创,是极佳的技术"名片" [35][37] - 智能体技术的硬性标准是"自己做出来的智能体自己能用",强调实际应用价值而非空谈 [38] 智能体技术的未来方向 - 未来智能体的关键挑战是完成"长程任务",即像独立个体一样7x24小时运行,处理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的复杂任务,这将引出超长上下文管理、记忆等核心技术难题 [39] - 公司对智能体的未来规划聚焦于两点:一是让智能体在多种环境(如GAIA、IMO)中学习并沉淀经验至模型;二是将智能体作为开放的技术产品,让社区优先享受到技术红利 [40]
中国独角兽开源M2比肩硅谷技术,成本仅8%
环球网资讯· 2025-10-28 14:39
模型发布与核心性能 - 中国AI公司MiniMax于2025年10月27日正式发布并开源新一代文本大模型MiniMax-M2 [1] - 该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总参数为2300亿,激活参数为100亿,是一款轻量级模型 [1][13] - 在行业测评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上,M2模型总分冲入全球前五,在开源模型中排名第一,超越了谷歌的Gemini 2.5 Pro和Anthropic的Claude 4.1等模型 [1][15] 技术能力与基准测试表现 - 模型专为编码和智能体任务深度优化,具备强大的端到端开发能力,能够处理多代码文件并执行完整的“编码-运行-调试”循环 [20][21] - 在Xbench-DeepSearch基准测试中,M2的深度搜索能力位列全球前二,仅次于GPT-5 [21] - 在字节推出的金融搜索基准FinSearchComp-global上,M2同样位列全球前二,仅次于Grok-4 [21] - 在Reddit社区分享的基准测试中,M2获得了58.3%的分数 [8][19] 成本效率与市场反响 - M2的API服务定价为每百万Token输入0.3美元,输出1.2美元,综合成本不到Claude 4.5 Sonnet的8% [1][6][22] - 在OpenRouter平台上线不到两天,模型调用量已跻身全球前10 [22] - 海外开发者如CoreViewHQ联合创始人兼CTO Ivan Fioravant测试后评价模型表现出色,甚至优于Claude 4.1 Opus [8][10] 行业影响与算法创新 - M2的发布被视为中国AI实验室在开源领域领先地位的延续,继DeepSeek、阿里巴巴、Z AI和Moonshot AI之后 [1][6] - Meta在其最新的强化学习论文《The Art of Scal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ompute for LLMs》中,大规模验证并采用了MiniMax原创的CISPO损失函数和FP32 Head技术 [26] - 论文指出MiniMax的CISPO算法在效率上显著高于现有的DAPO算法,并将MiniMax列为推动大规模强化学习ScaleRL突破的关键 [26]
一个人干掉一个团队,他用“AI工作流”撑起千万美元营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28
公司概况与创始人 - 公司为WaveSpeedAI,创始人为27岁的成泽毅 [1] - 创始人工作强度极高,从早上9点或10点持续到深夜12点,每周工作6到7天 [3][10] - 创始人认为当前工作模式部分源于AI基础设施尚不成熟,需亲力亲为,但憧憬未来与AI协同的“指挥官”式工作模式 [3] 公司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团队规模为十来名员工,其中运营人员占比较多 [12] - 公司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000万美金,人均产出效率约为100万美金 [12] - 公司不采用重资产模式,从创立至今未自购GPU [20] 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 核心竞争力在于差异化竞争,即使使用相同模型也能通过API灵活性、稳定性和丰富产品品类实现差异化 [17][18] - 产品定位为面向开发者的底层API服务,与直接面向创作者的平台形成差异,帮助客户节省开发人员费用 [19] - 通过精细打磨的API、全天候响应的Discord社群和深度客户研究来获取用户信任,目标是让客户“不需要再懂技术” [5] 技术架构与工作流程 - 采用Monorepo单一代码仓库架构,便于AI介入和代码检索,提升协作与自动化效率 [4][14] - 内部利用低代码平台构建标准化工作流,让非核心开发人员也能有效参与 [14] - 创始人强调“品味”的重要性,即建立高质量的内部代码仓库和标准操作程序,使AI编程工具能基于高质量范例工作 [22] 市场获取与客户服务 - 早期通过SEO和在知名开源项目仓库中加入官网链接,为网站带来约一半初始流量 [15] - 提供7x24小时的硬核客户响应,为所有规模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用户流失率极低 [15][16] - 主动研究客户产品并帮助优化,具备极强的客户意识 [1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AI提高了工作标准,要求代码需具备可被AI学习、继承和扩展的品质,促使工程师向“全能型”发展 [4] - 在AI时代,真正的壁垒未必是融资额或模型能力,而是用系统赋能客户、用客户验证方向的能力 [7] - 公司长期目标是在全球开发者中建立心智领先,当开发者进行AI开发时能首先想到WaveSpeedAI [6][23] - 未来计划基于现有能力推出更多垂直领域产品,如数字人,并与客户共同成长 [23]
月之暗面能扳回一局吗?
虎嗅APP· 2025-10-28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月之暗面(月暗)正面临关键的战略转型期,其核心产品Kimi的月活跃用户(MAU)出现显著下滑,公司通过融资、产品路线调整和开源策略寻求突破,但坚持通用大模型和To C商业化路径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6][8][17][19][22][30] 融资与估值动态 - 月之暗面据传即将完成新一轮数亿美元融资,潜在投资方可能包括a16Z,但赴美IPO的传闻被指不实 [5] - 目前大模型“六小龙”中估值最高的是智谱AI(400亿人民币),其次是MiniMax(300亿人民币),若月暗此轮融资落地,其估值可能超越MiniMax并逼近智谱 [6] - 融资动向表明资本仍愿意相信月之暗面的叙事,但公司需证明其商业化能力 [7] 产品与战略调整 - Kimi的MAU从去年有望破亿跌至目前约2700万,远低于豆包(约2.5亿)和DeepSeek(约1.7亿),且被夸克反超,自然流量增长未形成闭环 [10][12] - 公司停止大规模投流,将战略重点转向Coding和Agent方向,试图让AI超越搜索和问答功能 [13] - 2025年9月上线OK Computer Agent,并推出分层订阅付费计划(49元/月、99元/月、199元/月),针对深度研究和编码等高价值场景 [15] - 公司将“深度研究”、“OK Computer”等能力打包为服务包,旨在筛选愿意为稳定、高效工作流付费的专业用户 [15][16] 开源策略与成本挑战 - 月暗在2025年开源Kimi K2及智能体、编码工作流组件,试图通过开源换取开发者生态和市场份额,但开源不会直接解决流量分发弱势 [18][26] - 开源策略需承担高昂的算力与服务调用成本,而用户使用强度不足难以支撑成本扩张 [30] - 公司需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付费之间找到平衡,未来半年是关键窗口期,需应对DeepSeek R2发布等行业变量 [30] 坚持基座模型与To C路径 - 月暗坚持训练通用基座模型,认为这是维持长上下文、并发研究、Agent编排等核心体验稳定性的基础,也是掌握定价权的关键 [20] - 与其他公司转向垂直领域或To B/To G模式不同,月暗坚持基座模型+Chatbot的To C路径,但面临短期收入弹性差、与DeepSeek等对手在通用市场高度竞争的压力 [21][22] - 公司最新发布的K2模型获得好评,但流量入口弱势和成本压力仍是核心挑战 [25][28]
开源对机器人的价值,远超想象丨唐文斌深度对谈抱抱脸联创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0-21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机器人研究面临“仿真到现实”的巨大鸿沟,许多模型在模拟器中表现完美但在现实世界中彻底失灵[2] - Dexmal与Hugging Face联合推出RoboChallengeai平台,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可复现的真实世界机器人评测基准[6][45] - 开源是推动物理智能/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重要性在机器人领域甚至超过在大语言模型中的作用[10][19][26] 行业痛点与挑战 - 机器人领域缺乏统一、开放且可复现的基准系统来公平比较不同方法、策略和模型[44] - 大多数现有基准仍基于仿真环境,由于“仿真到现实”差距,无法真实反映模型在现实中的表现[42][50] - 机器人评测面临硬件访问限制、环境变量控制、模型部署等多重技术难题[36][52][53] RoboChallengeai平台解决方案 - 平台首次实现全球研究者在物理环境中远程测试模型,通过独创的Remote Robot技术,用户仅通过API即可控制真实机器人[8][53] - 采用模型留在用户本地的部署方式,用户通过HTTP API访问平台摄像头和机器人进行远程测试,无需上传模型[53] - 以Table 30作为起点基准测试,提供30个任务,每个任务约1000个episodes的微调数据供开发者使用[53][61][62] 开源在具身智能中的作用 - AI领域几乎所有重大突破都基于开源,transformer架构及其演化都是全球开源社区协作的产物[10][11][12] - 开源使模型能够被应用到不同类型机器人上,实现“共同大脑”驱动各种机器人的新局面[22][23] - 本地化运行的嵌入式模型几乎都是开源模型,开源与硬件开发自然结合成为机器人领域演化关键动力[25][26] 平台发展愿景与规划 - 平台遵循完全开放策略,提供免费评测服务,任何人都可提交模型并获得排名[78][79] - 未来将扩展评测维度至多任务、长时任务、交互任务等更复杂场景[81] - 三到五年内,具身智能研究将向执行更长时间任务发展,基准测试随之演化[82] 公司背景与行业动态 - Dexmal成立仅20天即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九坤创投和启明创投[83][84] - 团队核心成员拥有超过十年AI原生产品与落地经验,在仓储场景已交付超过一万辆AMR/AGV[85] - 公司专注于将大模型和AI技术引入机器人领域,探索具身智能新赛道[86]
开源对机器人的价值,远超大模型时代的想象丨唐文斌深度对谈抱抱脸创始人
量子位· 2025-10-20 09:16
henry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很多模型在模拟器里完美运行,但一到现实就彻底失灵。" 在最新一次线上对谈中,Dexmal联合创始人 唐文斌 与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 Thomas Wolf 指出了当前机器人研究的最大痛点。 唐文斌是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原力灵机(Dexmal)CEO、清华大学"姚班"出身、首届"Yao Award"金牌得主。 针对当前痛点,他和团队联合Hugging Face推出了 RoboChallenge.ai ——一个 开放、统一、可复现的真实世界机器人评测平台。 RoboChallenge.ai首次让全球研究者在物理环境中远程测试模型,通过独创的 Remote Robot ,模型可留在本地,用户仅通过API就可以控 制真实机器人。 在这场对谈中,唐文斌和Thomas探讨了: 这是全球协作的产物,包括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的团队。我认为,这正是推动重大进步的方式。 我也期待机器人领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通过保持一个活跃的开源社区,我们能让更多团队理解当前的技术前沿,共同头脑风暴新的发展方 向。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 Q:Hugging F ...
深度|收入8个月翻4倍,自动化神器n8n创始人:AI要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要么是公司的终结
Z Potentials· 2025-10-14 10:51
Z Highli ghts 本文编译自红杉资本 2025 年 8 月 26 日的访谈,由红杉资本合伙人 Pat Grady 和 George Robson 共同主持,对话嘉宾为 n8n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an Oberhauser 。 n8n 是自动化领域增长最引人注目的公司之一。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 n8n 如何从一个工作流自动化工具,转型为 AI 驱动应用的编排层。 从工作流到AI编排 Pat Gra dy :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n8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n Oberhauser。n8n是自动化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故事之一,在经历了六年的稳健发展 后,其收入在八个月内增长了四倍。Jan,你好,欢迎你的到来,感谢你加入我们。我们已经合作很长时间了,我想可以追溯到2020年,也就是n8n的早期 阶段。所以我们很感谢你能来和我们分享一些观点。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我们取消了潜在客户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组织的采纳率 ,我们全力投入社区,确保尽可能多的人使用n8n。当然,这也是那种 你做了决定、做出改变,但事情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你实际上需要对此抱有极大的信任,并且必须加倍努力和耐心等待。因为事情需要一 ...
野田哲夫:AI大模型开闭源路线之争是伪命题,关键是……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08
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 - AI时代中美开闭源路线竞争日趋激烈,以DeepSeek和Qwen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创造新生态并引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1] - 开源与闭源并非完全对立,两种开发风格将长期并存并在竞争中推动产品进步,例如微软因Linux等操作系统竞争而延长对旧版本软件的支持时间[6][7][9] - 生成式AI算法应以开源方式推进,避免过度依赖如ChatGPT的闭源黑箱模型,开源AI可提供竞争和选择以保护用户利益[11][12] 开源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日本岛根县松江市通过开源语言Ruby成功推动地区IT产业发展,使当地公司即使远离东京也能凭借技术能力直接承接大型项目[9][10] - 开源生态有助于留住和培养地方人才,松江市通过完善的软件社区和产业吸引人才在本地学习成长,缓解工程师向东京过度集中的问题[10] - 地区保护主义政策可能抑制技术创新,岛根县通过公共财政指定采用Ruby建设政务系统的政策导致本地公司缺乏提升技术能力的动力[14] 开源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 开源的核心特征在于超越企业组织边界的社区共同开发,这种模式有利于生态持续建设和技术传承[3] - Ruby对日本开源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以Ruby为起点日本参与其他语言及数据库领域开源的人才越来越多[5] - 开源本质是跨国协作,未来生成式AI等软件可通过开源社区推进跨国合作,教育对培养理解开源理念的工程师至关重要[13] AI发展对编程行业的影响 - AI可能实现自然语言实时编程提高效率,但可能导致程序员群体两极分化和人类认知能力衰退[15][17] - 编程教育至关重要,未来仍需要大量能将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开源开发[15] - 需对软件工程师进行适当教育培训,以应对生成式AI普及后可能出现的人才短缺问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