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PU AI 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第45周计算机行业周报:关注太空算力产业投资机遇-20251110
长江证券· 2025-11-10 23: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7]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是关注“太空算力”这一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认为其有望成为解决AI发展能源瓶颈的重要方向,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1][2][6] 上周市场复盘 - 上周上证综指整体上涨1.08%,周五报收3997.56点 [4][12] - 计算机板块整体下跌2.59%,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2位,两市成交额占比为7.47% [2][4][12] - 板块内并购重组标的活跃,涨幅前五的股票为:中新赛克(+11.12%)、天迈科技(+10.39%)、品茗科技(+9.11%)、海联讯(+7.01%)、实达集团(+6.16%) [14][15] - 上周涨幅居前的概念包括液冷(淳中科技 +37.80%)、容灾备份(英方软件 +27.06%)、商业航天(航天智装 +25.45%)等 [15] 上周行业关键事件总结 Quantinuum推出通用商用量子计算机Helios - 11月5日,Quantinuum宣布推出通用商用量子计算机Helios,旨在加速企业采用并实现混合量子经典计算 [9][17] - Helios具有98个完全连接的物理量子比特,单量子比特门保真度为99.9975%,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为99.921%,具备市场已发布系统中的最高保真度 [20] - 该计算机可提供48个逻辑错误纠正量子比特,其物理量子比特与逻辑量子比特的比值达到最优的2:1 [20] - Quantinuum计划在2027年交付拥有192个物理量子比特的第四代计算机Sol,并在2029年推出拥有数千个物理量子比特的Apollo计算机 [23] 北京打造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11月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7年率先完成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 [9][24][25] - 北京将建设数据要素“一区三中心”,即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25] - 截至报告期,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已汇聚数据超8200亿条,累计共享数据超2.9万亿条,提供数据服务55亿次;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额实现同比增长109% [26] - 全国范围内,已建成25个城市节点和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节点,截至9月底全国高质量数据集总体量超500PB,日均Token消耗量已突破40万亿 [28] 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 Thinking模型 - 11月6日,月之暗面正式发布Kimi K2 Thinking模型,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1T,激活参数量32B,上下文长度256K [9][31] - 该模型在HLE测试中以44.9%的成绩取得SOTA,在BrowseComp测试中以60.2%的成绩成为新的SOTA模型 [31] - 模型支持原生INT4量化,使得生成速度提升约2倍,并对国产加速计算芯片更友好 [34] - 模型代码和权重已在Hugging Face开放下载 [34] 重点推荐方向:太空算力 - 谷歌于11月4日启动“太阳捕手”计划,探索发射搭载自研TPU AI芯片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构建计算互联网络 [6][37] - 能源成为AI发展瓶颈,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 [42] - 除谷歌外,海外厂商如Starcloud(联合英伟达发射搭载H100 GPU的卫星)、SpaceX、亚马逊等均在布局太空算力 [43] - 国内企业国星宇航已发起“星算”计划,计划发射2800颗计算卫星搭建总算力达每秒10万P的天基算力网,并于今年5月成功发射首批12颗卫星 [48][49] - 报告建议关注三大投资方向:卫星制造商及发射服务提供商、耐空间环境的算力硬件供应商、太空算力运营商 [2][6][52]
谷歌启动“太阳捕手”计划,关注太空算力产业进展
长江证券· 2025-11-10 08: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丨维持 [7] 报告核心观点 - 谷歌启动"太阳捕手"计划,探索发射搭载自研TPU AI芯片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构建可扩展的计算互联网络,以充分利用空间太阳能 [2][4] - 能源成为AI发展的重要瓶颈,太空算力凭借其特有优势成为中美布局的重要方向,有望成为未来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9] - 建议关注卫星制造商及发射服务提供商、耐空间环境的算力硬件供应商、太空算力运营商三大方向 [2][9] 事件描述 - 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谷歌正式启动Project Suncatcher"太阳捕手"计划 [2][4] - 计划探索发射搭载自研TPU AI芯片的人造卫星,构建太空可扩展计算互联网络 [2][4] - 目标是充分利用远多于地球表面的空间太阳能 [2][4] 行业背景与驱动力 -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电力需求大幅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增长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 [9] - 人工智能是推动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 [9] - 太空算力可省去地面数据中心30%的冷却能耗,且太阳能可免费供应,有望突破能源瓶颈 [9] 海外厂商布局 - 除谷歌外,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联合英伟达于11月2日发射搭载H100 GPU的Starcloud-1卫星,计划在太空构建大型数据中心 [9] - 马斯克表示SpaceX将扩大Starlink V3卫星规模,着手在太空建设数据中心应对AI算力不足 [9] - 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表示未来10至20年将在太空建造吉瓦级数据中心 [9] 国内产业进展 - 国星宇航发起"星算"计划,计划发射2800颗计算卫星搭建总算力达每秒10万P的天基算力网 [9] - 今年5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批12颗计算卫星并成功入轨,成为全球首个成功组网并投入运行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9] - 10月13日"星算计划"02组星座及单星算力突破10P的"天秤-10"卫星发布,标志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部署阶段突破 [9] 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卫星制造商以及发射服务提供商 [2][9] - 耐空间环境的算力硬件供应商 [2][9] - 太空算力运营商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