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的Robotaxi

搜索文档
自动驾驶:万亿赛道的终极博弈,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格隆汇APP· 2025-09-16 17:21
自动驾驶行业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正经历从辅助驾驶向完全无人化跨越的关键拐点 是未来十年改写人类出行逻辑的核心力量 有望重塑万亿级市场格局 [2]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 2024年车企加速落地城市NOA和Robotaxi试点 2025年可能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关键年 [15][18] - 技术路线分为纯视觉派(特斯拉为代表)与多传感器融合派(Waymo/华为为代表) 两者均在快速进化 核心在于AI大模型在决策规划的突破 [5][6] 技术路线分析 - 纯视觉路线依靠摄像头模拟人类视觉 搭配AI算法实现感知决策 优势在于低成本摄像头和超千万辆运营车队带来的海量数据反哺 但暴雨大雾等场景感知精度受限 [5] - 多传感器融合路线通过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协同工作提供安全冗余 早期激光雷达成本达数十万元 现已降至千元级 为量产铺平道路 [6] - 特斯拉FSD V12实现端到端决策 直接输出驾驶指令 融合派普及BEV+Transformer架构 行业印证"感知硬件的尽头是算法"判断 [6] 自动驾驶生态层级 - 感知层由摄像头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构成矩阵 国内禾赛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舜宇光学 欧菲光占据车规级高像素镜头重要份额 [7] - 决策层依赖芯片算力与算法规划 英伟达DRIVE Orin提供2000TOPS算力成L4首选 地平线征程5 黑芝麻智能A1000填补国产算力空白 [8] - BEV+Transformer架构让车辆能预判交通参与者轨迹 使决策更贴近人类直觉 [9] - 执行层通过线控底盘和电子转向将决策转化为动作 博世 大陆及国内德赛西威实现线控底盘量产 [10] - 支持层依托5G与V2X实现车辆实时联网 云计算支撑数据存储与算法训练 仿真平台大幅降低路测成本 Waymo仿真测试里程超数十亿英里 是实际路测数十倍 [11]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2023年起城市NOA快速落地 标志着自动驾驶从简单高速场景迈向复杂城市环境 [4] - 目前量产车型多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 L4/L5真正无人驾驶仍局限于特定场景 如Waymo在旧金山的全无人出租车和封闭园区物流车 [5] - L4级大规模落地面临技术可靠性 法规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三重考验 [5] - 政策层面各国对L3/L4级上路标准和事故责任认定仍在探索 德国允许L3级上路 中国北京上海开放Robotaxi测试但需跨区域法规协同 [12] - 伦理安全层面需解决算法选择 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防御等问题 [12]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整车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特斯拉 Waymo及传统车企自动驾驶部门位于产业链前端 潜在回报高但风险最大 [16] - 关键技术供应商包括芯片(英伟达 高通 地平线)和传感器(禾赛 速腾聚创 Luminar)提供核心组件 商业模式较稳定 [16] - 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涵盖高精地图(百度地图 四维图新) 仿真测试(腾讯 ANSYS)和云平台(阿里云 AWS)盈利模式更清晰 [16] - 应用与运营服务商包括Robotaxi运营 自动驾驶物流和智慧交通 聚焦特定场景商业化 [16] - 投资需关注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路径清晰的公司 短期看L2+/L3普及带来的硬件机会 中期看特定场景L4商业化突破 长期关注完全自动驾驶生态成熟 [16]
特斯拉Robotaxi正式接客:30元低价试水,安全员严密监督
观察者网· 2025-06-25 15:22
特斯拉Robotaxi运营启动 - 公司Robotaxi服务于6月2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运营[1] - 首批运营车队由35辆Model Y组成,服务区域限于奥斯汀南部小范围,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晚12点[3] - 服务采用统一收费4.2美元/单(约合人民币30元),目前仅通过邀请制向20名媒体和网红开放[3][9] 运营安全措施 - 每辆车配备人类安全员,云端设有实时监控室由工程师全程监督[9][11][15] - 禁止搭载18岁以下乘客,乘客需在后排屏幕点击"开始行程"按钮启动服务[9][12] - 车辆具备主动避让应急车辆功能,如让行救护车[21] 用户体验与技术表现 - 乘客可通过App调节空调、座椅,后排屏幕提供流媒体内容[12][14] - 多数体验者给予正面评价,认为行驶平稳流畅[16][19] - 出现个别导航失误案例,如路口错误选择直行路线[23]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势 - 采用纯视觉方案,仅配置9颗摄像头,单车FSD成本236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26][28] - 相比Waymo方案(单车超10万美元/71.8万人民币)具有显著成本优势[24][26] - 硬件与量产车基本一致,利于技术大规模普及[28] 监管环境与扩张计划 - 得州新法案要求9月1日起自动驾驶运营需州政府许可[28][29] - 加州仅获测试许可证,禁止无人驾驶商业运营[29] - 计划未来数月投入1000辆Robotaxi,扩展至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29] 行业专家观点 - 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下可能存在感知局限[28] - 专家指出公司尚未证明系统在所有条件下的可靠性[28] - 监管许可存在被撤回风险,尤其在加州和得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