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AI glasses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2025 年二季度业绩回顾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电动汽车业务盈利成亮点;短期遇挫但新增长动力与催化剂可期;维持 “买入” 评级
2025-08-20 12:51
小米集团 (1810.HK) 2Q25 业绩分析与投资要点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 营收同比增长 +30% 至 1159.56 亿人民币,符合预期 [1]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 +75%,超出市场预期 7-13%,主要受益于 EV 业务首次实现盈利(毛利率 26.4%)[1] * 分业务表现: * AIoT 收入 +45% yoy(较 GSe/Visible Alpha 预期高 2%/8%) * 智能手机收入 -2% yoy(ASP 下降 5%) * 互联网服务收入 +10% yoy [1][50] 业务亮点与风险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市场份额 14.7%(排名第三),中国高端机(4-6k 价位段)份额提升 4.5-6.5pp [30] * 毛利率下降至 11.5%(yoy -0.7pp),受 DDR4 内存成本上升影响 [44] * 海外市场分化:欧洲/非洲份额提升,但印度份额下降 5.6pp [30][40] AIoT 业务 * 智能大家电收入创纪录(+66% yoy): * 空调出货 540 万台(+60%),冰箱 79 万台(+25%),洗衣机 60 万台(+45%)[53] * 平板电脑全球出货 310 万台(+42%),中国市场份额第三 [58] * 可穿戴设备收入 +51%,TWS 耳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65] EV 业务 * 2Q25 交付量 8.1 万辆,7 月单月交付超 3 万辆 [98] * 毛利率提升至 26.4%(qoq +3.3pp),经营亏损收窄至 3 亿人民币 [98] * 销售网络覆盖 97 个城市的 352 家门店 [98] * 计划 2027 年进入欧洲市场(品牌认知度 95%+)[98] 估值与预测 * 目标价下调至 65 港元(原 69 港元),基于: * 核心业务 21x 2026E EV/NOPAT * EV 业务 DCF 估值 870 亿美元 * 10% 控股公司折价 [18] * 2025-27E 营收 CAGR 26%,EPS CAGR 36% [127] * 关键风险:智能手机竞争加剧、EV 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129] 关键催化剂 * 小米 16 系列旗舰机 & HyperOS 3.0 发布(9 月底)[19] * EV 产能爬坡进展(北京工厂受阅兵影响)[19][100] * 双十一 GMV 表现 [19] * 新 EV 车型工信部备案(继 SU7/YU7 后)[19] 市场情绪与持仓 * 年初至今股价 +54%(跑赢恒生科技指数 +27%),但近 3 个月表现持平 [2][13]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近期小幅回落至 14-17% [125] * 全球 350 大 EM/亚洲基金中 128 家持有小米,平均配置仍低于基准 83bps [121][123]
XIAOMI(01810)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9 20: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收入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连续第五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4][22] - 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4][22]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连续第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4][22] - 研发费用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占比达46.2% [30][52]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18.3%,毛利率26.4% [28][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市场份额14.7% [23] - 中国市场份额第一,4000-6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5-6.5个百分点 [12] - 智能手机毛利率11.5%,中国高端机销售占比达27.6% [24] - 东南亚市场第一,欧洲、中东、拉美市场第二,非洲市场份额14.4% [7][8] AIoT业务 - AIoT收入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7%,毛利率22.5% [24][25]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冰箱出货量79万台,增长25%;洗衣机60万台,增长45% [25] - 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42.3%,增速全球前五厂商最快 [26] - 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TWS耳机全球第二 [26] 互联网服务 - 全球MAU达7.31亿,同比增长8.2%;中国MAU1.85亿,增长12.4% [27]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毛利率75.4% [27] - 海外互联网收入31亿元人民币,占比32.9% [28] 智能电动汽车 - 二季度交付81302辆,7月单月交付超3万辆 [17][29] - 累计交付超30万辆,ASP 253662元 [29][58] - U7系列预售18小时超24万辆 [1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智能手机激活量第一,全渠道品牌势能排名第二 [7][12] - 欧洲市场智能手机份额第二,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7][18] - 东南亚市场智能手机份额第一,家电业务在东南亚增长潜力大 [7][101] - 海外互联网收入占比提升至32.9%,ARPU约4美元 [28][6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技术硬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生态模式转型四大战略 [20]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自研3纳米芯片已应用于三款终端产品 [11][12] - 人车家生态战略深化,AI眼镜等创新产品获98%好评率 [13][26] - 不参与价格战,通过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15][83] - 计划每年提升中国市场份额1个百分点,目标进入2亿台俱乐部 [9][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成熟期,整体市场增长有限,但公司增速远超行业 [8][80] - 大家电行业价格战激烈,但公司实现量价齐升 [14][99] - AI将带来巨大机遇,终端侧AI是未来趋势 [71][72] - 电动汽车业务目标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61][62] - 海外渠道建设加速,计划每年新增1000家门店 [40][41] 其他重要信息 - 连续七年入选财富500强,排名提升100位至297位 [19] - 公益捐赠550万元用于灾害救助 [32] - 创新联合基金已支持141个团队,资助超2.1亿元 [33] - 工厂光伏发电节约690万度电,减碳4160吨 [3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摩根士丹利:AIoT业务及智能手机毛利率 - AIoT国内外市场均表现良好,海外渠道扩张将带来更大增长 [37][41] - 智能手机毛利率短期受内存涨价影响,Q4新品发布后有望回升 [42][44] 高盛:AIoT毛利率及研发投入方向 - AIoT毛利率环比下降主要受618促销影响,长期趋势向好 [49][56] - 研发重点在芯片、AI、操作系统及产品线技术,将持续加大投入 [52][54] 瑞银:电动汽车毛利率及互联网业务 - EV毛利率提升得益于高端化策略和平台标准化,目标下半年单季盈利 [58][61] - 海外互联网增长来自本地化运营和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64][66] 花旗:智能手机市场及EV海外拓展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计零增长,公司目标出货1.75亿台 [80][81] - EV欧洲拓展将复制中国模式,品牌认知度建设是重点 [77][90] 其他问题 - 机器人领域布局多年,商业化闭环仍需时间 [94][95] - 空调业务ASP提升200日元,不追求短期排名 [98][99] - AI人才战略聚焦基础算力和核心技术 [103][104]
XIAOMI(01810)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9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连续第五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6][24] - 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6][24]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连续第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6][24] - 研发费用达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数量创纪录达到22,641人,占总员工数的46.2% [31][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39.3% [25]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市场份额14.7%,连续20个季度保持全球前三 [25] - 中国内地市场4000-5000元和6000元以上价格段市场份额分别提升4.5和6.5个百分点至24.7%和15.4% [13] - 智能手机毛利率11.5%,中国内地高端机销售占比达27.6%,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26] AIoT业务 - AIoT收入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7%,毛利率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26][27] - 智能大家电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2% [27]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 [27]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 [27]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27] - 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2.3%,增速居全球前五厂商之首 [28] - 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中国内地第二;TWS全球出货量第二,中国内地第一 [28] 互联网服务 - 全球MAU达7.31亿,同比增长8.2%,中国内地MAU达1.85亿,同比增长12.4% [29]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毛利率75.4% [29] - 海外互联网收入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总收入32.9% [30] 智能电动汽车及AI新业务 - 收入213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1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206亿元人民币 [30] - 毛利率26.4%,季度交付量81,302辆,ASP 253,662元 [30]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交付超30万辆 [31] - 新业务经营亏损持续收窄,本季度亏损3亿元人民币 [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 东南亚第一、欧洲第二、中东和拉美第二、非洲市场份额14.4%(同比+2.7个百分点) [9][10] - 中国内地市场: - 智能手机激活量排名第一 [9] - 4000-6000元价格段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13] - 大家电业务量价齐升,空调ASP同比提升约200元 [97][9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技术硬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生态模式转型四大战略重点 [22] - 智能手机领域: - 持续投入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目标每年在中国市场提升1个百分点份额 [11]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自研3纳米旗舰处理器已应用于三款终端产品 [7][12] - 智能电动汽车: -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6分22秒圈速记录 [19] - U7系列发布18小时内预订量超24万辆 [19]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21] - AI领域: - 推出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 VL7B [12] - 发布行业首款AI眼镜,JD平台好评率98% [15][28] - 25%研发投入用于AI基础计算能力建设 [10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成熟期,整体市场增长乏力,但公司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80] - 大家电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但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逆势增长 [15][16] - 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认为通过用户需求驱动的创新可将红海市场转化为蓝海 [16][17] - 电动汽车业务目标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 [62] - 公司连续七年入选《财富》500强,排名提升100位至第297名 [21] 其他重要信息 - ESG方面: - 上半年办公场所使用绿电72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0% [33] - 电动汽车工厂光伏发电累计节能690万千瓦时,减碳4160吨 [33] - 向中国华北洪灾捐赠500万元现金和价值35万元物资 [33] - 创新基金累计资助2.1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内地141个研究团队 [3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AIoT业务表现及新零售影响 [36][42] - AIoT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均表现良好,中国增长更快主要因线下渠道扩张 - 计划明年在海外开设1000家新零售店以提升渠道效率 智能手机毛利率趋势 [37][45] - Q2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内存价格上涨和产品结构影响 - 预计Q4随着新品发布毛利率将回升 - 长期将通过高端化战略应对成本压力 AIoT毛利率波动原因 [48][51] - Q2环比下降主要受618促销影响 - 大家电业务全年目标保持不变 研发投入方向 [49][53] - 研发投入集中在芯片、AIOS、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等核心技术 - 辅助驾驶技术取得突破,计算效率提升显著 电动汽车毛利率展望 [58][61] - 当前26.4%的毛利率得益于高ASP和平台标准化 - 长期毛利率取决于订单规模,目标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海外互联网业务增长 [64][67] - 通过本地化运营提升ARPU,目前约4美元 - 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合作 AI发展战略 [68][74] - 布局大模型和SaaS层,应用涵盖汽车座舱、AI眼镜等 - 未来终端侧AI将是主要趋势 智能手机市场展望 [75][82] - 预计全年全球市场基本持平 - 公司目标出货量1.75亿台,同比增长5-6% 电动汽车海外拓展 [77][86]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 将复制中国成功模式,目前品牌认知度调研显示积极信号 机器人业务机会 [93][95] - 已布局4-5年,看好工业机器人应用 - 商业化闭环仍需时间 大家电业务策略 [93][100] - 空调业务规模领先但仍有增长空间 - 不参与价格战,专注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AI人才战略 [101][103] - 25%研发投入用于AI基础能力建设 - 已建立强大人才团队支撑创新发展
摩根士丹利:亚太地区智能眼镜中的芯片 新 Oakley Meta 和小米人工智能眼镜的半导体内容分析
摩根· 2025-07-02 23: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6][6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推出的AI眼镜产品如Oakley Meta HSTN和小米眼镜可能进一步推动智能眼镜半导体需求增长 [1][6] - 鉴于Ray - Ban Meta眼镜的成功,对AI眼镜的未来更加乐观,AI眼镜的诸多功能尤其是AI LLM交互提供了潜在成功的要素 [2] - 随着AI眼镜产品不断推出,眼镜场景有望成为AI LLMs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推动其半导体供应链的盈利增长 [23] 各部分总结 近期AI眼镜产品发布及技术规格 - 更多科技公司涉足AI眼镜领域,苹果计划在2026年底推出首款AI眼镜,2025年已开发众多原型;近期还有Rayneo X3 Pro、Rokid眼镜等产品推出,通过嵌入微投影仪可将AI响应可视化 [8] 小米AI眼镜特点 - 采用双芯片设计,结合高通AR1和 Bestechnic的BES2700,平衡图像处理和电源效率,电池续航8.6小时 - 配备1200万像素索尼IMX681 CIS,支持2K视频录制 - 搭载小米自研AI模型,支持图像识别、实时翻译、支付宝集成、小米汽车语音控制等功能 [12] Oakley Meta HSTN新特性 - 价格从399美元起,7月11日开始接受预购 - 支持3K超高清视频录制 - 典型使用场景下电池续航8小时,待机长达19小时,充电20分钟可达50%电量 - 具备IPX4级防水 [13] 中国IC设计公司的本地化机会 - 高通的AR1仍是高端AI眼镜的领先SoC,但中国IC设计公司正在挑战现状,Bestechnic的BES2800嵌入NPU用于边缘AI,全志科技的RISC - V芯片(V821/V881)通过避免ARM授权降低成本超30%,因SoC占物料清单成本约40%,成本优化或使AI眼镜更具价格优势 [20] 大中华区半导体股票影响 - 高通在AI眼镜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内置ISP使相机功能无缝衔接,随着SoC成本优化,AI眼镜可能更实惠 - 联发科因在耳机SoC的前沿设计,维持“增持”评级;OmniVision和Himax可能是关键受益者;系统级封装有望成为提高智能眼镜半导体组件密度的关键技术,可能使环球晶圆受益 [5][23] AI/AR眼镜关键投资论点和预测 - 预计2024 - 2028年AI眼镜SoC总可寻址市场(TAM)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 - 预计2028年AI眼镜中CIS的TAM将增长至2.73亿美元 - 预计2028年AR设备中LCOS的TAM将达到1.53亿美元 [33][27][35] AI眼镜催化剂日历 - 2025年6月下旬Rokid眼镜开始交付客户 - 2025年7月华为举办产品发布会 - 2025年7月11日Oakley Meta开始接受预购 [42]
高盛:小米 AI 眼镜发布;关联供应链分析;2025 - 2026 年新机型管线吸引消费者关注
高盛· 2025-06-30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对AI/AR眼镜行业持积极态度,看好其发展前景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科技体验的需求正从智能手机扩展到AI/AR眼镜,该行业因新产品推出、价格亲民、应用场景增加和AI功能集成而日益受欢迎 [1] - 小米发布AI眼镜能激发消费者兴趣,推动供应链发展,预计2025 - 2026年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亚马逊和苹果等也将推出新产品 [2] - 预计2024 - 2030年中国AI/AR眼镜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56%,到2030年市场规模达10亿美元,销量达700万副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AI眼镜情况 - 小米AI眼镜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2K视频录制10分钟和视频流,重40克,电池续航8.6小时,搭载骁龙AR1芯片、电致变色镜片和多种AI功能,价格在280 - 419美元之间 [8] 市场预测 - 预计2024 - 2030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为56%,2025年出货量达89.4万副,2030年达700万副;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40% [3][12] 产业链相关公司 - 关键公司包括威尔半导(LCOS、CIS)、领益科技(精密零件、结构件)、瑞声科技(声学)、大立光(镜头)、鸿海/立讯精密/华勤(ODM)、联想/苹果/小米(AR/AI眼镜)、TDK(电池和传感器)、台光电子(CCL)、臻鼎科技(PCB)、台积电(代工)、联发科/瑞昱(SoC)、联咏/全新光电(EPI晶圆)等 [4] 产品规格与规划 - 展示了Ray - Ban Meta、Rokid、魅族、INMO、Rayneo、Xreal、联想、小米等品牌近期AI/AR智能眼镜的规格,包括发布时间、类别、价格、摄像头、显示屏、处理器、重量、尺寸、电池续航和AI功能等 [9] - 列出了Xreal、Rokid、Meta、字节跳动、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等即将推出的AR/AI眼镜产品信息 [11] 生态系统和股票建议 - 展示了AI/AR眼镜供应链中关键科技公司的2025年预期收入、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评级、主要产品和风险敞口等信息,涉及眼镜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显示屏厂商、ODM厂商、半导体厂商、软件厂商和PCB厂商等 [18]
XIAOMI CORP(1810.HK):REMARKABLE 289 000 CONFIRMED ORDERS IN ONE HOUR
格隆汇· 2025-06-29 10:08
产品发布 - 小米于6月26日发布备受期待的YU7 SUV 新车 该车型在一小时内获得接近30万订单 远超市场预期 且定价符合预期 [1] - 除YU7外 小米还发布了包括MIX Flip2折叠手机和小米AI眼镜在内的十余款新产品 [1] - MIX Flip2作为最新紧凑型折叠旗舰手机 在设计 性能 续航和影像系统方面全面升级 起售价5999元 预计将成为2025年紧凑折叠手机市场的焦点 [2] - 小米AI眼镜作为类似Meta-Rayban但规格更优的产品 在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 单色电致变色版本在发布半小时内售罄 [1] 市场表现 - YU7 SUV的惊人订单量将进一步提升盈利预期并支持估值倍数扩张 投资者对YU7利润率及后续第三 第四款车型信心增强 [1] - YU7的市场狂热及订单溢出效应将利好理想汽车即将推出的i系列BEV车型 以及小米供应链中的独家激光雷达供应商等企业 [1] - 现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工厂及潜在第三工厂合计预计在2026年支持不超过100万辆交付量 若无外部产能贡献 [1] 业务展望 - 凭借无可匹敌的电动汽车上升趋势 智能手机和IoT产品的顺利推进 以及在AI AR眼镜和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小米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3] - 目标价75 25港元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 传统业务采用21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电动汽车业务采用4倍2026年预期市销率 [3] 竞争环境 - 小米AI眼镜在中国市场面临有限竞争 因其生态系统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1] - 国内OEM厂商竞争是潜在风险因素之一 [2]
麦格理:小米-YU7 热销如潮
2025-06-27 10:0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Technology Hardware & Equipment(科技硬件与设备)[6] - 公司:Xiaomi(小米)[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方面 - **YU7车型**:6月26日正式推出首款SUV YU7,预售一小时内订单达28.9万,远超预期,而SU7在24小时内订单为8.8万;成功原因一是对核心电动汽车技术的投资,二是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定价与预期相符,标准车型起售价25.35万元,YU7 Pro为27.99万元,YU7 Max为32.99万元,比可比特斯拉车型低1 - 3万元,还赠送价值最高6.6万元的免费选装;中国纯电动SUV市场相对容易获取份额,因Model Y与第二名存在6倍的销量差距;首批小批量YU7 Max预计1 - 5周交付,多数预订单8月开始交付,初始等待时间可能达20 - 30周;有9种颜色可选,标准车型续航835km,优于特斯拉Model Y的593km,15分钟快充可行驶620km,也优于Model Y的275km;升级舒适配置,如零重力前排座椅、智能悬挂系统等;具备智能交互功能,如车外激活小爱同学打开前备箱等;还有软风空调、降噪玻璃等亮点[11] - **小米AI眼镜**:整体功能与市场领先的Ray - Ban Meta非常相似,有一些升级和差异,价格在1999 - 2999元,与Ray - Ban Meta(299 - 379美元)相符,体现公司高端化战略[4] 投资方面 - **评级与目标**:维持“跑赢大盘”评级,小米是亚洲重点买入标的;预计有吸引力的价格区间和强劲的YU7预订单数量将推动股价上涨;2025年6月26日价格为56.90港元,12个月目标价为69.32港元,12个月总股东回报率为21.8%,波动率指数为中等,本地市值14762.36亿港元,美元市值1880.56亿美元,自由流通股占比80%,30天平均成交额10.545亿美元[5][6] - **财务数据**:从2024A到2027E,营收从3659亿元增长到742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5.0%、35.6%、28.0%、17.0%;EBIT从215亿元增长到77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3.4%、93.2%、52.1%、21.9%等多项财务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分析师信息**:分析师为Cherry Ma,联系方式为852 3922 5800,邮箱为cherry.ma@macquarie.com,所属机构为Macquarie Capital Limited [12] - **推荐比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季度,Macquarie对不同地区的推荐比例,如亚洲“跑赢大盘”比例为65.86%等 [13] - **公司特定披露**:Macquarie Capital的多家子公司为小米证券做市 [14] - **推荐历史**:从2022年8月22日到2025年6月,对小米的推荐评级及目标价的历史记录 [16][18] - **敏感性分析**:客户可通过https://www.macquarieinsights.com/contacts 申请访问模型,对作者关于相关公司的假设和推荐进行更深入分析 [19] - **各类免责声明**:包括一般免责声明、MSCI免责声明、特定国家免责声明等,涉及研究报告的使用限制、利益冲突管理、信息准确性等多方面内容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