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U7
icon
搜索文档
难以撼动的Model Y,持续失血的特斯拉
创业邦· 2025-09-17 18:18
以下文章来源于汽车公社 ,作者崔力文 汽车公社 . 速度 深度 态度 来源丨 汽车公社(ID:iAUTO2010) 作者丨崔立文 编辑丨 何增荣 图源丨Midjourney "人人都想杀死Model Y,可结果呢?" 最近,拿到了8月零售数据,凭借39,413辆的输出,Model Y成功拿下了中国车市单车型亚军。文章 开篇的一句话,成为了我发自内心地感叹。 自从实现国产化以来,这辆中型纯电SUV可谓遭遇了自主品牌一轮又一轮的围攻。但纵使身处竞争激 烈的泥潭之中,仍能屹立不倒。 上月,主攻大六座市场的Model Y L突袭入场,结合目前的反馈来看,虽然在综合体验上,并不如类 似理想i8、乐道L90般的对手,但就是可以获得终端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收割到足够繁多的订单。 说实话,不佩服不行。 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肯定得益于比较均衡的产品力。譬如,即便仍使用着400V的平台, Model Y的综合能耗与续航表现仍是同级别绝对佼佼者。相比之下,占据更大比重的则是品牌。很多 选择下单这辆中型纯电SUV的用户,完全冲着"特斯拉"的金字招牌。 而这恰恰也是其目前最为依仗的护城河。不过,理性客观地讲,虽然这道屏障令人羡慕 ...
FT中文网精选:德国汽车正在模仿“中国速度”
日经中文网· 2025-09-15 10:56
编者荐语: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 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 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以下文章来源于FT中文网 ,作者张冬方 有如此困惑的可能还有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经理人们:为什么中国汽车品牌在开发新产品并将 其推向市场上的速度能将德国汽车远远甩在后面?姑且不提提势头正猛的车企如比亚迪和小 鹏汽车,就连半路出家的小米在发生严重事故的背景下推出的新款YU7,也受到了市场的疯 狂追捧,这让德国车企们就更无法理解了。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由FT中文网提供)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 缺的商业财经资讯、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过去在德国,一款新车的研发和上市往往需要五六年时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 在"中国速度"面前经受了极大的压力。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冬方 前一段时间,在谈到德国某段高速施工话题时,有位德国人问我连发三问:"中国速度"到底 是如何产生的?为什 ...
自动驾驶愿景难解“近渴” 马斯克预警“艰难季度”特斯拉(TSLA.US)万亿市值摇摇欲坠?
智通财经· 2025-09-05 15:10
(原标题:自动驾驶愿景难解"近渴" 马斯克预警"艰难季度"特斯拉(TSLA.US)万亿市值摇摇欲坠?)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特斯拉(TSLA.US)正陷入销售低迷,其电动汽车交付量预计将连续第二年下降。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警告称,随着美国 购车激励政策的结束,公司未来可能面临"几个艰难的季度"。 马斯克本人对特斯拉的困境负有责任。他两极分化的政治立场疏远了主要市场的汽车买家,即便在他退出华盛顿事务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决 裂后,消费者仍未回流展厅。 但特斯拉的问题远比过去几个月的消费者抵制更为深层次。虽然这家汽车制造商为其最受欢迎的Model Y进行了改款,但尚未推出一款价格更实 惠的全新车型来重振其产品线。 一款更便宜的车型预计将于今年晚些上市,但可能并非全新车型——马斯克称其将类似于Model Y。如此有限的产品选择使特斯拉容易受到竞争 对手的冲击,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对手。 特斯拉约1万亿美元的市值表明投资者仍持乐观态度。他们赋予该公司的价值越来越根植于马斯克对充满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愿景, 而非当下由人类驾驶的电动汽车。 特斯拉节节败退 马斯克坚持对特斯拉产品线采取"少即是多"的策略。多年来 ...
Tesla is stalling in China just as its rivals pick up speed
Business Insider· 2025-09-03 19:02
特斯拉在华销售表现 - 特斯拉中国8月销量83,200辆 同比下降4% [1] - 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面临销售压力 [1] 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竞争态势 - 蔚来、零跑、小鹏8月销量均创历史纪录 [2] - 吉利汽车8月销量近150,000辆 同比增长38% [2]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超100家企业参与角逐 [2] 新产品定位与市场反应 - 小鹏G7 SUV定价27,320美元 蔚来L90六座版定价36,940美元 均低于Model Y [3] - 小米SU7发布24小时内获得超240,000份预订单 [3][8] - 小米8月销量超30,000辆 产能提升应对需求 [8] 产品策略调整 - 特斯拉产品线老化问题影响销售 [9] - 特斯拉推出Model Y六座加长版应对竞争 [9] 行业整体动态 - 比亚迪8月销量持平 今年有望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销售商 [9]
新势力8月交付量分析:零跑卫冕榜首 小鹏、蔚来创新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3 13:45
行业整体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态势 政策推动与技术革新双重作用 [1] - 新势力品牌通过差异化路径改写市场规则 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1] - 9月将有多款重磅新车发布 各车企开启年度销量目标冲刺 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 格局或迎来新变数 [19] 零跑汽车 - 8月交付量达57066辆 同比增长超88% 再创历史新高 [3] - 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辆 为全年58万-65万辆销量目标奠定基础 [3] - 全新个性战略新品零跑Lafa5将于9月8日亮相慕尼黑车展 定位个性两厢车型 瞄准年轻市场 [3] 鸿蒙智行 - 8月交付新车44579辆 全系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5] - 车辆成交均价38万元 反映高端市场竞争力 [5] - 依托华为技术赋能及合作伙伴资源 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多款重磅新车(尚界H5、问界M8纯电版等)将发布 有望10月冲击累计交付百万辆里程碑 [5] 小鹏汽车 - 8月交付新车37709辆 刷新单月纪录 同比增长169% 环比增长3% [7] - MONA M03每月交付量稳定在万辆以上 G7累计交付超万辆 全新P7上市7分钟大定超万辆创品牌纪录 [7] - 扩大与大众汽车集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 第二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7.3% 现金储备达475.7亿元 凸显智能化+全球化战略协同效应 [7] 蔚来公司 - 8月交付新车31305辆 同比增长55.2% 创历史新高 [9] - 蔚来品牌交付10525辆 乐道品牌交付16434辆 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4346辆 反映多品牌战略阶段性成果 [9] - 乐道L90爆发式增长 首次超越蔚来主品牌成为公司销量核心驱动力 [9] 小米汽车 - 8月新车交付量持续超30000辆 连续两个月保持该水平 稳居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 [11] - SU7系列交付趋于稳定成为销量主力 门店扩张加速 8月新增8家 全国105城覆盖370家 [11] - 9月计划新增32家门店 覆盖14座城市 进一步渗透下沉市场 [11] 理想汽车 - 8月交付新车28529辆 跌出3万辆俱乐部 [13] - 销量滑坡暴露纯电转型缓慢与增程市场饱和双重困境 增程+纯电双线战略需加速落地 [13] 极氪品牌 - 8月销量17626辆 7X、009等车型在细分市场有较强竞争力 [15] - 极氪9X在成都车展开启预售 1小时后订单达42667辆 预售价47.99万-56.99万元 [15] 岚图汽车 - 8月交付量达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连续6个月交付破万并实现七连涨 创历史新高 [15] - 梦想家新款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 FREE+和知音凭借华为鸿蒙座舱、乾崑智驾等配置及高性价比形成竞争力 [15] 阿维塔 - 8月销量10565辆 同比增长185% 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 [17] - 阿维塔07达成7万辆下线里程碑 预计9月升级智能驾驶与座舱系统 阿维塔06上市不到4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 [17] - 新增Ultra增程版标配宁德时代5C大电池 搭载华为乾崑ADS4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通过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超快充优势扩大用户覆盖 [17] 智己汽车 - 8月交付6108辆 相较于头部阵营仍面临挑战 [19] - 新一代LS6预售订单小订突破5万辆 将成为品牌新增长级 [19] - 通过增程+纯电双动力布局、高性价比定价及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以缩小与头部品牌差距 [19]
千亿研发迎来收获期,小米的价值重估才刚开始
新浪科技· 2025-08-22 10:27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5]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5] - 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134.2% [5] - 营收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 连续五个季度增速超30% [5] - 经调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元 [1][5] 智能手机业务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达27.6% 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5] - 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24.7% 稳居国内第一 [5] - 5000-6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15.4% 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5] - 海外市场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占比过半 [5] - 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市占率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 [5]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收入同比增长44.7%创历史新高 [6]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 [6]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 同比增速超60% [6]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 同比增速超25% [6]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 同比增速超45% [6]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汽车收入206亿元 同比暴增230.3% [6] - 汽车毛利率达到26.4% 超越特斯拉和理想 [6] - 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增长至17.8% [9] - YU7车型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8小时锁单24万台 [6] - 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 有望下半年实现盈利 [9]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第二季度研发投入78亿元 同比增长41.2% [11]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020亿元 [11] - 预计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13] - 自主研发3nm旗舰芯片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科技企业 [11] -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成为开源模型第一 [11] 战略布局与增长前景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 [5][7] - 大家电业务在国内市场还有数倍成长空间 [13] - 汽车业务计划2027年出海欧洲市场 [15] - 手机业务目标三到五年进入2亿台出货量俱乐部 [6] - 武汉大家电工厂将于今年投产 实现更多品类自研自产 [13]
小米集团-W(01810):2025H1业绩点评:汽车毛利率再创新高,手机高端化持续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8-21 21: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Q2营收1159.6亿元同比+30.5%环比+4.2% 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75.4% 毛利率22.5%同比+1.8pct 业绩超市场预期 [8] - 汽车业务毛利率26.4%创历史新高 环比+3.2pct 目标2025年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 [8] - 手机全球市占率14.7%维持第三 高端手机销量占比27.6%同比+5.5pct [8] - IoT业务中空冰洗出货量同比增速超60%/25%/45%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66.2% [8] 财务表现 - 2025Q2汽车营收212.6亿元环比+14.4% 分部亏损收窄至3亿元 [8] - 2025Q2电动汽车交付量81302辆同比+197.7% ASP同比+10.9%至253,662元 [8] - 2025Q2手机营收455.2亿元同比-2.1% 出货量42.4百万台同比+0.6% ASP同比-2.7%至1073元 [8] - 2025Q2 IoT营收387.1亿元同比-2.1% 毛利率22.5%同比+2.8pct [8] 业务进展 - 汽车销售门店覆盖92个城市达335家 SU7系列推送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 [8] - 发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 AI眼镜提供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 [8] - 手机线下渠道市占率12.2%同比+1.8pct 中国市场4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显著提升 [8] - 新零售店总数1.7万家 境外新零售门店约200家 [8]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396/534/659亿元 同比增速67.40%/34.73%/23.57% [1][8] - 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32/24/19倍 [1][8] - 预测2025/2026/2027年营收4918.29/6284.47/7267.20亿元 同比增速34.41%/27.78%/15.64% [1][9]
小米EV业务年内或盈利,入局仅1年
日经中文网· 2025-08-21 16:00
小米电动汽车业务进展 - 公司预计2025年内实现电动汽车业务盈利 进入市场仅1年多时间即有望盈利 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4] - 2025年4-6月电动汽车业务营业亏损3亿元 过去三年累计投资约300亿元[4] - 毛利率达26.4% 较之前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超过比亚迪汽车业务22%的毛利率水平[5] - 利用后发优势整合中国成熟供应链 实现成本优化和快速量产[2][5] 产品市场表现 - SU7轿车起售价21.59万元 上市后持续热销[6] - YU7 SUV起售价25.35万元 开启预订18小时内支付定金订单超24万辆[6] - 当前月交付能力3万辆 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6] - SU7交付周期34-41周 YU7交付周期41-58周 存在严重产能瓶颈[6] 运营挑战与风险 - 出现销售纠纷 北京和河南发生强制提前支付货款事件 引发消费者争议[6] - 产能不足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至竞争对手[6] - 零跑科技和小鹏汽车等竞争对手正在复制小米模式 行业竞争加剧[6]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4-6月整体营收1159亿元 同比增长30%[4] - 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增长2.3倍[4] - 连续5个季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均创历史新高[4] 智能手机业务状况 - 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7] - 智能手机整体营收下降2% 平均单价1073元下降近3%[9] - 将2025年出货目标下调500万部至1.75亿部[9] - 高端机型小米15系列占比提升 但东南亚和非洲低价市场占比增加[7][9]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IoT业务营收增长45%创历史新高[7] - 空调出货540万台增长60% 洗衣机出货60万台增长45%[7] - 受益于酷暑天气和政府家电补贴政策[7] 宏观环境影响 - 中国政府家电补贴政策对业绩推动作用显著[7] - 中国房地产不景气导致内需长期低迷[9]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低价位产品受到冲击[9] - 公司需建立不依赖补贴的经营体系[9]
小米集团-W(01810):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汽车业务量价齐升经营亏损继续收窄
银河证券· 2025-08-21 15:49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4]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业收入2272.49亿元,同比+38.2%,净利润(NON-GAAP)215.06亿元,同比+69.8%,经营利润265.62亿元,同比+177.5% [3] - 2025年Q2营业收入1159.56亿元,同比+30.5%,环比+4.2%,净利润(NON-GAAP)108.31亿元,同比+75.4%,环比+1.5% [3] 汽车业务 - Q2汽车业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233.9%,环比+14.4%,创历史新高 [3] - Q2交付新车8.13万辆,环比+7.2%,单车均价环比+6.8%至26.2万元 [3] - Q2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6.4%,同比+11.0pct,环比+3.2pct,亏损收窄至3亿元 [3] - 新品YU7上市18小时锁单超24万台,定价高于SU7,有望带动单车均价与盈利能力提升 [3]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依托95%以上的品牌认知度拓展海外 [3] 智能手机业务 - Q2智能手机收入455.2亿元,同比-2.1%,环比-10.1%,主要受境外ASP下降影响 [3] - Q2中国大陆手机出货量+3.6%,全球出货量+0.6%至4240万部 [3] - 东南亚市占率+1.6pct至18.9%,欧洲市占率+3.4pct至23.4%,中东/拉美市占率18.7%/19.6%,非洲市占率+2.7pct至14.4% [3] - Q2智能手机毛利率同比-0.6pct至11.5% [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Q2收入387.1亿元,同比+44.7%,环比+19.7% [3]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66.2%,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60%,平板出货量同比+42.3% [3] - Q2毛利率同比+2.8pct至22.5% [3] 研发投入 - 2025年H1研发费用144.8亿元,同比+35.8%,研发费用率6.4% [3] - Q2研发费用77.6亿元,同比+41.2%,研发费用率6.7% [3] - 研发人员达22641人,创历史新高,重点投入AI芯片、大模型、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77.35亿元、6303.60亿元、7245.73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417.17亿元、557.10亿元、667.90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0元、2.14元、2.57元,对应PE为32.78倍、24.55倍、20.48倍 [4]
小米集团-W(01810):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汽车业务量价齐升,经营亏损继续收窄
银河证券· 2025-08-21 11:38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4]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业收入2272.49亿元,同比+38.2%,净利润(NON-GAAP)215.06亿元,同比+69.8% [3] - 2025年Q2营业收入1159.56亿元,同比+30.5%,净利润(NON-GAAP)108.31亿元,同比+75.4%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77.35亿元、6303.60亿元、7245.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17.17亿元、557.10亿元、667.90亿元 [4] 汽车业务 - 2025年Q2汽车业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233.9%,环比+14.4% [3] - Q2交付新车8.13万辆,环比+7.2%,单车均价环比+6.8%至26.2万元 [3] -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6.4%,同比+11.0pct,环比+3.2pct,亏损收窄至3亿元 [3] - 新品YU7上市18小时锁单超24万台,定价高于SU7,有望带动单车均价与盈利能力提升 [3] - 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依托95%以上的品牌认知度拓展全球市场 [3]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年Q2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2亿元,同比-2.1%,环比-10.1% [3] - Q2手机出货总量同比增长0.6%至4240万部,中国大陆出货量+3.6% [3] - 东南亚市占率+1.6pct至18.9%,欧洲市占率+3.4pct至23.4% [3]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同比-0.6pct至11.5% [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 2025年Q2收入387.1亿元,同比+44.7%,环比+19.7% [3]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66.2%,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60% [3] - IoT业务毛利率同比+2.8pct至22.5% [3] 研发投入 - 2025年H1研发费用144.8亿元,同比+35.8%,研发费用率6.4% [3] - Q2研发费用77.6亿元,同比+41.2%,研发费用率6.7% [3] - 研发人员达22641人,创历史新高,重点推进AI芯片、大模型、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研发 [3]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4977.35亿元,净利润417.17亿元,EPS 1.60元,PE 32.78倍 [4][6] - 2026E营业收入6303.60亿元,净利润557.10亿元,EPS 2.14元,PE 24.55倍 [4][6] - 2027E营业收入7245.73亿元,净利润667.90亿元,EPS 2.57元,PE 20.48倍 [4][6] - 2025E毛利率21.50%,销售净利率8.38%,ROE 18.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