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
搜索文档
 广州创新评标定标机制 探索破解招投标“三角难题”
 广州日报· 2025-09-24 09:5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通知》,通过创新评标定标机制,旨在破解工程质量、经济、廉洁的“三角难题”,实现工程招投标领域的“三全其美” [2]   评标办法分级分类管理 - 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小项目降低评审门槛,设置技术合格线后通过价格竞争确定中标人,使中小企业能与大企业公平竞争 [5] - 对于大型或技术复杂项目,则采用择优与竞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选取履约能力强的企业,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5][6] - 该方法兼顾公平与效率,规模小及技术通用的项目在技术能力合格前提下强化价格竞争,大型及技术复杂项目则优先保证质量再进行价格竞争 [6]   优化投标报价竞争机制 - 采用多种方式增加评审规则的随机性,以降低围标串标的合谋优势,解决因经济标竞争不充分导致的“精准控标”问题 [6] - 招标人可自主编制“成本警示价”,对低于此价格的投标要求书面说明合理性并提供证明材料,防止异常低价恶性竞争 [7] - 异常低价的认定需经双重程序,评标委员会不得直接否决,需评估证明材料并可能启动澄清程序,最终认定不合理方可否决投标 [7]   加强实际施工单位评审 - 将工程管理团队、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团队、主要材料及设备品牌等对工程质量影响大的因素纳入评审范围,加大对企业履约能力的审查 [8] - 通过“管住人、管住单位、管住材料”这三个与履约密切相关的方面,优选实力强的企业,并对标后实际投入是否与投标承诺相符进行全程监督 [9] - 此举有助于打击非法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使竞争更加公平 [10]   提升评标专家公正性 - 推广“暗标”评审、分散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以摒除人为干扰,预防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串通,确保专家独立评审 [11] - 2025年采用“暗标”评审方式的项目共计625个,实现评标专家“盲评”打分,杜绝“人情分” [12] - 实行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制,要求评审意见和中标候选人名单在报告中如实记录,发生评审错误需承担相应责任,破除“评完即免责”的乱象 [12]   引入AI辅助评审 - 建设招标文件合规检测系统,自动筛查限制性条款,进行合规性自动判别 自2024年11月上线以来,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施工类项目检测2186个,核查检测点27万次,检测准确率达95%,单项目审核效率提升60%以上 [15] - 在规模小、技术通用的工程项目中探索依据AI辅助评审结果确定中标人 基于“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研发的辅助评标智能体,使客观分评审用时仅需十几分钟,评审效率大幅提高 [16] - 该系统在水利水务施工类项目试行中,实现商务标、技术标智能化辅助评审准确率达95%,评审效率提升近40% [16]   市场主体反馈 - 改革使市场报价趋于理性,透明的价格竞争环境能将技术优势合理转化为价格竞争力,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8] - 加强对实际施工单位的评审减少了不规范企业的恶性竞争,凸显了自有团队管理和直接管控能力的优势 [10] - 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招标环境减少了“内定”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激励其更积极地参与投标 [19]   专家观点 - 改革体现了精准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思路 精准化体现在对项目分类并引入合理报价竞争机制;智能化体现在推行AI辅助评审以科学筛选中标人;透明化体现在将履约内容纳入评审及推广专家终身负责制等措施 [20]
 广州首批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含新能源、新型储能等
 广州日报· 2025-08-08 08:49
 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 广州首批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式发布,涉及15家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涵盖制造、能源环保、交通、城市治理、旅游休闲5大类别 [1][2] - 应用场景覆盖汽车、生物制药与健康、食品、环卫、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文旅、珠宝首饰、交通出行、供排水等行业领域 [2] - 广州国资国企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签约 [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与建设 - 广州改组组建广州数科集团,打造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链主企业 [3] - 推动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全市统一的算力资源统筹平台 [3] - 加快打造南、北两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包括越秀iPARK粤港智谷和总投资80亿元的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 [3]   资本支持与标杆项目 - 广州国资基金群投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寒武纪、网思科技、云从科技等重点项目 [3] - 广汽集团深化"AI+"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4] - 广州交易集团发布国内公共资源要素交易领域首个垂域大模型"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 [4]   供需对接与合作 - 6家市属国企代表介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及预期目标 [2] - 组织供需对接会,搭建场景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深度融合的对接平台 [2] - 广州国资委期望与各企业持续深化AI领域产业共建、科技攻关、场景应用等方面合作 [2]
 广州首批暨市属国企首批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式发布
 广州日报· 2025-08-07 10:26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 - 广州首批发布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涉及15家市属国企 涵盖制造 能源环保 交通 城市治理 旅游休闲5大类别[1][2] - 应用场景覆盖汽车 生物制药与健康 食品 环卫 新能源与新型储能 文旅 珠宝首饰 交通出行 供排水等多个行业领域[2]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广州国资国企与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签署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协议[2] - 广汽集团 广州发展集团 广州水投集团 广州工控集团 岭南集团 广州公交集团6家国企现场发布AI应用需求及预期目标[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能力路演 搭建场景需求与技术企业深度对接平台[2]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改组组建广州数科集团作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链主企业[3] - 推动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及全市统一算力资源统筹平台[3] - 大力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入表 组建运营省级广州数据交易所[3]   产业载体建设 - 加快打造南北两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越秀iPARK粤港智谷和粤港云谷[3] - 在天河区推动总投资80亿元的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建设 定位为全国领先的AI产业总部基地和技术转化中心[3]   资本投入与项目培育 - 通过国有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投资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 寒武纪 网思科技 云从科技等重点AI项目[3] - 印发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建成一批AI赋能应用场景[4]   典型应用案例 - 广汽集团深化"AI+"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应用[4] - 广州交易集团发布国内公共资源要素交易领域首个垂域大模型"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