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评审
搜索文档
广州创新评标定标机制 探索破解招投标“三角难题”
广州日报· 2025-09-24 09:5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通知》,通过创新评标定标机制,旨在破解工程质量、经济、廉洁的“三角难题”,实现工程招投标领域的“三全其美” [2] 评标办法分级分类管理 - 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小项目降低评审门槛,设置技术合格线后通过价格竞争确定中标人,使中小企业能与大企业公平竞争 [5] - 对于大型或技术复杂项目,则采用择优与竞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选取履约能力强的企业,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5][6] - 该方法兼顾公平与效率,规模小及技术通用的项目在技术能力合格前提下强化价格竞争,大型及技术复杂项目则优先保证质量再进行价格竞争 [6] 优化投标报价竞争机制 - 采用多种方式增加评审规则的随机性,以降低围标串标的合谋优势,解决因经济标竞争不充分导致的“精准控标”问题 [6] - 招标人可自主编制“成本警示价”,对低于此价格的投标要求书面说明合理性并提供证明材料,防止异常低价恶性竞争 [7] - 异常低价的认定需经双重程序,评标委员会不得直接否决,需评估证明材料并可能启动澄清程序,最终认定不合理方可否决投标 [7] 加强实际施工单位评审 - 将工程管理团队、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团队、主要材料及设备品牌等对工程质量影响大的因素纳入评审范围,加大对企业履约能力的审查 [8] - 通过“管住人、管住单位、管住材料”这三个与履约密切相关的方面,优选实力强的企业,并对标后实际投入是否与投标承诺相符进行全程监督 [9] - 此举有助于打击非法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使竞争更加公平 [10] 提升评标专家公正性 - 推广“暗标”评审、分散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以摒除人为干扰,预防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串通,确保专家独立评审 [11] - 2025年采用“暗标”评审方式的项目共计625个,实现评标专家“盲评”打分,杜绝“人情分” [12] - 实行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制,要求评审意见和中标候选人名单在报告中如实记录,发生评审错误需承担相应责任,破除“评完即免责”的乱象 [12] 引入AI辅助评审 - 建设招标文件合规检测系统,自动筛查限制性条款,进行合规性自动判别 自2024年11月上线以来,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施工类项目检测2186个,核查检测点27万次,检测准确率达95%,单项目审核效率提升60%以上 [15] - 在规模小、技术通用的工程项目中探索依据AI辅助评审结果确定中标人 基于“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研发的辅助评标智能体,使客观分评审用时仅需十几分钟,评审效率大幅提高 [16] - 该系统在水利水务施工类项目试行中,实现商务标、技术标智能化辅助评审准确率达95%,评审效率提升近40% [16] 市场主体反馈 - 改革使市场报价趋于理性,透明的价格竞争环境能将技术优势合理转化为价格竞争力,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8] - 加强对实际施工单位的评审减少了不规范企业的恶性竞争,凸显了自有团队管理和直接管控能力的优势 [10] - 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招标环境减少了“内定”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激励其更积极地参与投标 [19] 专家观点 - 改革体现了精准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思路 精准化体现在对项目分类并引入合理报价竞争机制;智能化体现在推行AI辅助评审以科学筛选中标人;透明化体现在将履约内容纳入评审及推广专家终身负责制等措施 [20]
“机器管招投标”助推清廉自贸港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8-05 09:23
系统实施成效 - 系统处理3473家企业投标 基础数据核验与量化打分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80%以上 [3] - 过去人工核对100多家企业信用记录需3天 现系统1个多小时可分析核准3000多家企业信息 [3] - 截至今年7月28日 全省完成交易项目1606个 招标金额1358.16亿元 中标金额1298.74亿元 节约资金59.42亿元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开标、文件解密、唱标、异议解答全环节不见面办理 [3] - 系统可对投标企业信用评价、报价分析等关键指标进行自动化评分并生成风险预警 [3] - 计划升级AI辅助评审、区块链存证等技术以提升评审精准度与透明度 [3] 运营模式与协同 - 保亭项目云端评标时长1小时 依托全省一盘棋协作完成系统对接与应急演练 [5][6] - 通过机器管招投标与监督一张网平台数据互通 违规线索可实时推送至监管部门启动查处 [6] - 今年上半年完成省内异地评标项目291宗 实现专家跨市县云端联动全流程在线评审 [6] 制度创新与区域合作 - 2022年6月启动制度创新 2023年9月1日在住建、交通、水务领域施工项目全面推行 [4] - 已出台20余份制度文件明确技术规范、专家调度等全省统一标准 [6] - 当前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25宗 与湖南、福建等地深化合作力争年内实现跨省评标常态化 [7] 成本优化与服务提升 - 7月23日起全面取消新代理项目的招标代理服务费 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800万元 [7] - 通过不见面开标等模式打破本地专家数量少、熟人圈干扰的困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