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W(00020) - 2022 H2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8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总营收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毛利润2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067%;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研发投入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亏损大幅收窄64%至61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亏损47亿元人民币 [6] - 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66.8%,略高于上半年的666%,但低于上一年的69.7%,主要因交付给客户的硬件产品比例略有增加 [44] - 2022年公司调整后净亏损受长期战略投资、贸易应收款减值准备增加等因素影响 [46] - 2022年公司现金转换周期较2021年恶化约8%,主要因贸易应收款天数增加,但通过更好地管理应付款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翻倍,部分抵消了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的增加 [48] - 2022年底公司净现金达119亿元人民币,包括结构性存款,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从上年末的8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99亿元人民币 [50][5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慧生活业务 - 2022年营收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收入贡献从9%提升至25%,产出和客户总数分别增长86%和23% [27][29] - AIGC能力赋能超200个应用,SenseMath在离线元宇宙的应用扩展至1500万平方米;数字人产品在客户POC中获满分,进入成熟阶段并成为市场领导者 [30][31] - 2022年配备公司SDK的新智能手机产量达4.5亿部,AI传感器交付6款,首款AI ISP芯片成功激活,功耗较同类产品降低50% [31][32][33] 智慧汽车业务 - 2022年营收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9%,收入贡献从4%提升至8% [34] - 2022年Sense Auto Cabin和Sense Auto Pilot产品适配交付27款车型,超50万辆车搭载相关技术量产,新增订单超800万辆 [35] - 公司完成行业首个超10款智能座舱产品的发布,L2+和L2++ ADAS解决方案量产,旗舰车型实现城际高速公路零接管自动驾驶 [36][37][38] 智慧商业业务 - 2022年营收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服务客户717家,同比下降22%,ARPU同比下降3.8% [38][39] - 2022年向行业客户开放产能,外部服务收入占该业务总收入的20%,SenseWorks今年预计收入大幅增加 [39] 智慧城市业务 - 2022年营收1.1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的29%,较2021年的46%有所下降 [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增长16%,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2%提升至17% [4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以SenseCore为核心平台,投资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研究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加速强大复杂AI模型的训练和迭代 [53] - 公司战略投资聚焦于研发能处理多类型数据、具备多任务通用泛化能力的大模型 [53] - 公司将与全球领先芯片制造商合作,推动AI硬件和芯片发展,提高计算能力、能源效率并降低延迟 [54] - 公司致力于推广AI技术,降低成本和门槛,促进开源和协作,强调伦理和公平问题,与各方共同制定政策和监管框架 [54][55] - 公司将通过SenseCore和大模型赋能不同业务板块,增强生态系统 [5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宏观环境充满挑战,但AI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在技术和业务上取得突破,长期投资将发挥重要作用 [5][45] - 预计智能商业和智慧城市业务将随宏观环境稳定而复苏,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车业务将继续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未来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43][46] - 公司对AI行业持乐观态度,将继续专注于长期战略投资,特别是研发 [4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于4月初举办产品发布会,届时将发布更多大模型产品 [5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看待ChatGPT引发的行业趋势,多模态大模型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模型即服务商业模式在中国如何落地,如何克服跨模态大模型开发中缺乏文本数据的问题,会考虑与哪些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 - 跨模态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明显趋势,能满足多模态数据处理需求,应用将更广泛,带来行业变革 [61][62][64] - 模型即服务可降低企业使用AI的门槛和成本,公司对此持乐观态度,SenseCore云原生服务提供模型库和相关工具,方便算法落地和商业化 [64] - 公司在训练超大规模视觉模型和积累多行业视觉数据方面有优势,结合计算能力和GPU积累,在多模态模型开发中处于有利地位 [66] 问题2: 美国限制高端GPU出口,公司GPU储备是否充足,国产GPU适配进展如何,今年AIDC计算能力规模规划怎样,需求情况如何,中长期AI即服务收入占比是否会进一步增加 - 公司提前采购GPU并适配国产芯片,减轻了芯片限制的负面影响,目前有5000FLOPs计算能力和近2.7万个GPU,可同时训练20个大模型 [71] - 公司观察到AI计算基础设施需求强劲,正有序扩大GPU计算能力,按合规规定进口优质GPU芯片 [72] - 国产芯片目前更适合非大规模训练和特定场景下降低推理成本,预计一年内国产替代会有更多进展 [73] - 公司对AI即服务业务持乐观态度,预计其收入占比将继续增长 [74] 问题3: 2022年智能城市和智能商业业务面临收款和收入确认压力,2023年情况如何改善,四个业务板块未来收入结构将如何变化 -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稳定,智能城市和智能商业业务有望在2023年恢复增长,SenseCore外部收入预计大幅增加,推动智能商业业务增长 [77][78] - 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1年的13%提升至2022年的约33%,公司预计到2025年这两个业务收入占比将超过50%,其他两个业务也将增长但占比略有下降 [80][81]
绿城中国(0390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8 14:30
财务表现 - 绿城中国2022年度營業收入總額为1272億元,同比增長27%[3]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淨利潤為89億元,同比增長16%[3]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核心規模淨利為64億元,同比增長11%[3] - 绿城中国2022年度美股分紅為0.5元,同比增長9%[3] - 绿城中国2022年度融資成本持續下探至4.4%[3] - 绿城中国2022年度短債佔比達到19%,歷史新低[3] - 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272亿元,几乎翻倍,复合增长率为39%[10] - 净利润22年实现8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2%,股东应战核心净利润为6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7%[10] - 公司总资产5350.77亿元,同比增长2.7%,总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为53%[13] - 公司净资产1114.13亿元,同比增加3.5%,净资产负债率为62.6%,同比增长10.6%[13] - 全年的利息成本有所下降,100大利益覆盖倍数为3.9倍[15] - 2022年发债总金额达200亿,境外融资成本合理,全年提前偿还6.3亿美金的银团及双边贷款[15] 业务拓展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新增貨值為1037億元,行業排名第八[4]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新增項目27個,總介面408萬方[4]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新增土地款為408億元,平均樓面價14620元每平方米[4] - 绿城中国2022年度新增轉化501億元,達到去年新增貨值的48%[5] - 绿城中国今年新增了4个项目,总货值为23亿,全年货值预计超过去年的1000多亿[24] - 公司2023年全口径可售货值3600亿元,其中字头部分的可售货值为2476亿元,一线一二线城市占比80%达到1993亿元[18] - 一线城市可售货源占17%,二线城市占63%,一二线城市加起来占80%,三四线城市占20%[18] 投资策略 - 绿城中国将继续在核心城市进行底仓式投资,同时在相对安全区域进行净准投资,以应对激烈的土地市场竞争[24] - 绿城中国计划今年的投资总获值将超过去年的1000多亿,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按步骤前进[25] - 公司将继续聚焦一二线城市,但会根据形势调整投资策略,保证品质并寻求更多利润[32] 分红政策 - 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政策保持稳定,分红金额持续增加,去年同比增长9%[35] - 公司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并努力提升分红水平,股息收益率已提升至5.9%[36] 公司发展战略 - 未来绿城中国将集中在高质去化精益管理补强能力和稳健发展上,提出了六抓一防的关键举措[16] - 公司通过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致力于提高权益变化和结构变化,以实现利润增长和分红增加[36] - 公司提出全品质、高质量和可持续的企业发展方针,强调提高权益、规模和利润[51]
网龙(00777)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8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11.8%,其中教育业务收入增长34%,但游戏业务收入下降5.8% [3] - 公司2022年非GAAP利润下降10.8%,营业利润下降12.7%,但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非GAAP利润仅下降2.2% [3][4]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4.2%,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水平 [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教育业务 - 教育业务收入大幅增长34%,但毛利率下降7.6%,主要受到关税和汇率因素的影响 [4][5] - 调整后的教育业务毛利率为29.2%,较2021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推出新产品Active Panel 9导致单位成本上升,以及需要清理库存的低价产品F1007 [4] - 教育业务亏损收窄27%,达到2.99亿美元,成本管控取得成效 [4][5] 游戏业务 - 游戏业务收入下降5.8%,但下降幅度低于整体市场下降10% [6] - 公司持续加大游戏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加16.7%,为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5]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有所下降,体现了成本管控能力 [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市场游戏收入增长6.5%,占比提升至15.7%,体现了海外市场的良好发展 [6] - PC端游戏DAU增长16.4%,显示用户结构和付费情况有所改善 [6] - 移动端游戏收入基本持平,下降仅0.2%,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6][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教育业务 - 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与Merlin Mind达成独家分销协议,将AI助手技术整合到教育硬件产品中 [13][14][15] - 未来将推出AI集成面板,利用公司1.9百万教室的安装基础和275名销售人员加快AI技术在教育市场的渗透 [14][15] - 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产品,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15][16] 游戏业务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未来游戏产品线的发展储备力量 [5] - 公司计划在2023-2024年推出多款新游戏,包括海外市场的DBS和Crescent等新作 [22][23] - 公司将围绕旗舰IP"梦幻西游"进行产品线规划,包括经典版、品质升级版和开放世界版等不同定位的产品 [8][9][10] - 公司将加强IP联动运营,提升用户粘性和变现能力 [8][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公司面临诸多宏观挑战,包括欧洲地缘政治冲突、汇率波动、疫情影响等,但整体业绩表现仍较为出色 [1][2] - 公司对2023年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将继续应对各种挑战,并通过拥抱新技术、优化产品线等方式推动业务发展 [16][17][30] -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和布局,以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16][17][30]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关于公司的Merlin Minds AI技术,是自主研发还是基于现有平台,未来还有哪些应用计划? [18] **Vin Riera回答** Merlin Minds的AI技术是其自主研发,专注于教育场景应用。公司未来将继续与Merlin Minds合作,并计划推出AI集成面板,利用现有渠道和安装基础加快AI技术在教育市场的渗透 [18][19]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是否考虑分拆教育业务? [26] **Simon Leung回答** 对于教育业务分拆的计划,公司暂时不予置评,请投资者保持关注 [26]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的股东回报政策是否会有调整,是否会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29] **Ben Yam回答** 公司未来将继续保持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相结合的股东回报政策,具体比例会根据当年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既能给予股东合理回报,又能为公司未来发展保留足够资金 [29]
YEAHKA(09923) - 2022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3-27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营收达人民币40.0003亿元,较2021年的5.9003亿元同比增长11.8%,主要得益于一站式支付服务和店内电商服务的快速增长 [22] - 毛利润同比增长26.6%,从2021年的8.1亿元增至2022年的13.0001亿元,一站式支付服务毛利润占比51.6%,增至5.32亿元,同比增长40.3% [22][23] - 毛利率从26.6%扩大到30.2%,一站式支付服务毛利率从16.7%提升至19.3%,店内电商服务毛利率从45.9%大幅提升至67.3% [23] - 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2.4亿元增加12.4%至2022年的2.707亿元,主要因系统升级和产品开发投入增加 [23] - 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73%,从2021年的1.23亿元增至2022年的2.3亿元,下半年达近1.44亿元,较上半年增长106%,主要因店内电商净亏损大幅减少 [23][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支付业务 - 活跃支付商户数量增至810万家,日交易量超5000万笔,均创历史新高 [13] - 2022年GPV同比增长超5%至2.2万亿元,其中应用程序端GPV同比增长21%,占比从2021年的约61%升至约70% [14] - 支付收入增长超21%,2022年超27.5亿元 [14] - 整体费率从2021年的10.7个基点提高到2022年的12.3个基点 [15] 店内电商业务 - 2022年GMV增长超7倍至33亿元,收入增长139% [17] - 下半年净亏损大幅收窄至5190万元,较上半年减少67.4% [17] - 毛利率从上半年的57%提升至下半年的75% [19] 商户解决方案业务 - SaaS模块毛利率在2022年下半年从82%提升至88% [100] - 2021年ARPU逐渐降至约150元,2022年下半年维持在该水平 [10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2月支付GPV同比分别增长9.8%和34.1%,预计全年GPV在2.7 - 2.9万亿元之间 [16] - 一线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支付业务从疫情中显著恢复,零售和餐饮行业增长良好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支付业务继续多元化渠道策略,与115家银行拓展联合商户收单服务,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升级客户策略,拓展海外市场 [6][16] - 店内电商业务优化线下BD组织结构、运营和技术,采用自营和合作模式,降低BD成本,扩大地理覆盖范围,与合作伙伴打造商户服务网络 [8] - 商户解决方案业务扩大商户基础,提供标准化直观产品,减少折扣费率政策,提升商户粘性和付费意愿 [9] 行业竞争 - 支付行业监管加强,部分牌照被吊销,市场趋于整合,公司凭借领先地位和多元化渠道策略有望提升费率和市场份额 [95][96] - 店内电商市场竞争复杂,更多参与者进入,公司通过自营和合作模式形成商户服务网络,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32][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三大业务板块仍健康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复苏,2023年业务将在运营和财务方面进一步增长 [4][5] - 支付业务受益于线下消费复苏,预计全年GPV增长,费率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增强 [16][57] - 店内电商业务接近盈亏平衡,未来将强调盈利能力,利用技术和生态系统优势与各方合作 [17][19] - 商户解决方案业务有望在2023年反弹,随着商户恢复经营,公司将增加商户数量,提升粘性和付费意愿 [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ESG评级中表现出色,在S&P Global ESG评级中获48分,在Hanse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dex中获A - 评级 [20] - 公司三年前建立AI实验室,在AIGC技术应用方面有三项成果,包括在店内电商业务中创建短视频内容、运营团队生成文章描述、客服中心试点应用 [48][49][5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分享线下消费复苏趋势,3月与2月相比情况,以及2023年支付毛利率情况;店内业务在抖音生态中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展望,以及如何平衡增长与盈利 [27] - 一线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支付业务显著恢复,零售和餐饮行业增长良好;3月支付业务恢复趋势与1 - 2月相似;预计全年支付GPV在2.7 - 2.9万亿元之间;下半年支付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因提高费率给予渠道网络短期激励,随着规模扩大,激励将减少,毛利率将更稳定 [28][29] - 店内电商竞争格局复杂,公司采用自营和合作模式形成商户服务网络,预计2023年市场份额将增加;目前业务接近盈亏平衡,有信心实现盈利 [32][39] 问题2: 请分享AIGC在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如何 monetize;支付业务2023年竞争格局 [45][46] - AIGC应用包括在店内电商业务中创建短视频内容、运营团队生成文章描述、客服中心试点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如创建短视频内容效率提高30%,运营团队人力需求从超100人减至10 - 15人 [49][50] - 支付业务2021年采取激进市场策略扩大规模,2022年利用领先地位提高费率;2023年GPV增长,费率逐步提高,给予渠道网络的激励将逐步减少,盈利能力增强 [55][57] 问题3: 公司与抖音的配送服务是否有协同效应 [59] - 公司对抖音配送服务持积极态度,认为是自然延伸;2022年SaaS模块已提供集成配送解决方案,可与抖音在配送方面实现协同,通过商户资源和内容推广其配送服务 [60][61] 问题4: 请分享店内业务1 - 3月GMV情况及全年展望;数字人民币的进展和未来 monetization 模式 [64][65] - 未提供1 - 3月店内业务GMV月度数据,公司采用合作模式控制成本,接近盈亏平衡,将在后续提供全年数据;与商业银行密切合作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行业暂无明确 monetization 机会,公司凭借商户基础和技术基础设施有望率先实现 monetization [67][68][71] 问题5: 2023年店内电商业务是否会与更多在线平台合作,对 monetization 率有何影响 [73] - 目前与抖音、微信小程序、快手等平台合作,未来将拓展合作;随着合作平台增加,take rate将更稳定,有机会提高,规模扩大将带来更多规模经济效应,monetization 将逐步提升 [74][75][76] 问题6: 2023年支付GPV预计在2.7 - 2.9万亿元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增长预期;考虑抖音和美团竞争,对店内电商业务 take rate 和利润的影响 [78] - 支付GPV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与银行的联合商户收单服务,可获取银行现有商户资源;与SaaS软件提供商合作,通过API连接渗透中大型客户 [79][80][81] - 抖音和美团业务模式不同,公司采用开放平台策略,竞争对业务影响不大,monetization 率和盈利能力可控 [83][84] 问题7: 请提供2023年应用程序端和传统支付的增长率细分情况;店内电商业务下半年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及2023年预期 [86][87] - 应用程序端支付增长快于传统支付,2023年趋势类似,公司核心关注二维码支付 [88][89] - 下半年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会计政策变化,抖音佣金不再计入成本;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可降低KOL佣金;2023年毛利率将趋于稳定 [90][92][93] 问题8: 如何看待支付业务未来竞争格局,市场是否会继续整合;请分享海外发展情况和策略;如何看待商户解决方案业务的整体增长目标和策略,尤其是SaaS业务的商户数量和ARPU增长情况 [94] - 支付行业监管加强,市场趋于整合,公司凭借领先地位和多元化渠道策略有望提升费率和市场份额;海外业务从支付开始,已在美、新加坡、中国香港获得牌照,开展跨境支付和本地收单业务 [95][96][98] - 商户解决方案SaaS业务为轻资产模式,毛利率提升,已完成标准化产品开发;未来将把支付客户转化为商户解决方案客户,通过提供更多模块提高ARPU [100][102][103]
复星旅游文化(01992)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7 10:00
分组1 - 公司在2022年整体营业额达到145亿人民币,同比大增85% [2][3] - 公司经调整EBITDA从2.21亿增长到23.45亿,归属股东权益利润从亏损27.19亿收窄至亏损5.45亿 [3][6] - 公司旗下科阿迈业绩增长明显,收入和EBITDA均实现大幅增长 [3] - 三亚亚特兰蒂斯在正常经营3个月内贡献了6亿收入,全年8.6亿收入 [3] 分组2 - 公司在泰昌和丽江两个重资产项目上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降低负债率 [6] - 公司在轻资产运营和资产出售方面取得进展,2022年通过出售资产获得8.46亿现金回流 [5] - 公司获得多项ESG评级认证,成为大中华区域酒店和旅游行业唯一获得MSCI 3A评级的企业 [4][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Lydia提问** - 对于2023年Climate业务的发展预期如何,特别是随着中国游客回归 [45] - 对于Climate的房价涨幅是否还有进一步空间 [45] **Jiazhen Zhao回答** - Climate在2023年一二月份业绩创历史新高,全年预定量同比增20-30%,显示出强劲复苏态势 [46][47] - Climate房价去年已提升20%以上,未来仍有持续提升空间,主要得益于产品力提升和通胀传导 [50] 问题2 **Li Ming提问** - 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业务布局和调整重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57] **Jiazhen Zhao回答** - 公司在国内布局城市度假酒店、冰雪度假等新产品线,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58][59][60] - 公司将加快在海外特别是亚太地区的Climate布局,同时在欧非等新兴市场也有较大空间 [62][63] 问题3 **Cecilia提问** - 公司在打造旅游目的地时是否会考虑融入更多演艺活动IP [64] - 公司如何培养和引进全球化人才 [67] **Lei Chen回答** - 公司将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演艺活动IP,并与场景深度融合 [66] - 公司有完善的全球人才培养机制,包括高绩效员工的全球轮岗,以及从外部引进新鲜血液 [67]
海伦司(0986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7 10:00
公司业务 - 公司拥有749家门店,覆盖全国168个城市[1] - 公司自研的社交小程序海呆碰注册量超过120万,每天新增注册量约1万[2] - 公司研发了多款饮料化的社交分享型酒饮,销量前10名的产品包括百香果大渣、老兵棍、吨吨桶牛气冲天等[3] - 公司在人力层面进行了精简,总部人数从400多人减少到200多人[6] 公司策略 - 公司优化了库存管理,致力于提高资金周转率和降低现金占用[7] - 公司在产品方面持续优化,定期复盘并淘汰尾部产品[7] - 公司努力打造更好的氛围和服务质量,加强信息系统和组织能力的支持[7] - 公司在组织能力建设上提倡反馈文化,加强跨部门协同,对骨干伙伴进行股权激励[8] 产品销售 - 第三方九云毛利上涨,自有九云毛利下降,主要因为22年开始的赠送活动转向自有酒瘾[10] - 第三方酒瘾毛利回升,采购单价下降,体现了供应链溢价能力[10] - 自有酒瘾毛利下降原因包括疫情期间大力度赠送和产品价格调整[11] - 自有酒瘾销量下降,因为公司在产品推行上更多精力放在小吃上,而非饮料化酒瘾[12] 公司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整合海外供应链引入新口味,提升客户喜爱度[13] - 公司将调整赠送活动策略,更多关注长期效果和社交玩法创新[13] - 公司将重点放在品牌活动上,提高客户体验和吸引新老客户[14] - 公司今年计划新开大约200家门店,其中50%在新城市,50%在现有市场[30] 加盟模式 - 公司转型特许经营合作模式,通过共创共享共担风险的方式走得更长远[38] - 加盟商主要分为一线伙伴内创和外部合作商,今年主要面向外部合作商[49] - 公司加盟模式会逐步完善,重要更新会定期沟通[50] - 公司业绩展望会根据加盟模式的逐步完善而调整[50]
德信服务集团(02215)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5 08: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年度收入为人民币9.59亿元,同比增长约10.1% [1][2][3][4] - 毛利润达到人民币2.71亿元,毛利率为28.3% [4] - 净利润金额约人民币1.25亿元,净利率13% [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达人民币6.09亿元,同比增加20.2% [4]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人民币1.89亿元,同比增长4.5% [4]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6亿元,同比减少12.3%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签约面积48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 [2] - 债管面积达到3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 [2] - 第三方面积占比持续攀升,达到64.8% [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利润是根本、市场是手段、服务是产品、品质是口碑"的战略指引 [5][6] - 提出四大战略:提升基础服务、聚焦核心市场、聚焦核心利润、精进管理 [5][6] - 深耕长三角布局全国中心城市,发挥市场化竞争优势 [2][5][6][8] - 多元业态布局,注重非住宅物业发展,打造高端服务品牌 [2][3][5] - 聚焦服务品质提升,获得多个优秀物业管理项目称号 [3][5] -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获得多项行业荣誉 [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3年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但公司看好行业发展价值 [5][8] - 公司将继续提升服务品质,追求优质优价,塑造优势品牌 [8] - 物业管理行业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将持续规模增长和提升盈利能力 [8][10][11] - 社区增值、城市服务等新增长点将为公司发展增添活力 [8] - 公司将通过调机制、加强市场拓展、品质提升等措施保持稳健增长 [10][1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的战略是怎么样的 [7][8] **胡一平回答** 公司将继续提升服务品质,追求优质优价,塑造优势品牌,实现规模增长的提升增效 [8]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如何在行业环境变化中保持稳健增长 [10][11] **唐君杰回答** 公司调机制建平台、加强市场拓展、持续品质提升等措施保持稳健增长 [10][11]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德信Space商办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12][13][14] **陈欣回答** 德信Space专注高端商办服务,在专业化管理、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特色优势 [12][13][14]
小米集团(0181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4 20:30
公司业绩 - 小米集团2022年第四季度总收入达到了人民币2800亿元[3] -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同比下滑了12%到12亿台以下[3] - 中国大陆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了14%到3亿台以下[3] - 小米集团2022年总收入中经调整的净利润达到了人民币85亿元[3] - 小米集团在2022年保持了非常强的韧性,面对内外挑战[3] 产品和市场 - 公司产品理念调整包括参数领先、企业优先、软硬件深度协同、高端产品达到无短板[3] - 2022年下半年,小米连续发布了三代的高端产品,好评率都达到了98%以上[4] - 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稳居第三名,市场占有率大约在13%[6] - 小米在欧洲市场稳居前三,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1%,在西班牙稳居第一,意大利排名第二,法国和德国排名第三[6] IoT和生活消费产品 - 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79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收入的28%[10] - 小米的IoT平台与连接的设备数达到5.9亿个,同比增长35.8%[11] - 小米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达到1240万台,全球排名前五[11]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智能手機毛利率為9%,超過了最近五年平均毛利率8.6%[13] - 公司的IoT的毛利率去年是14.4%,同比提升了1.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14] - 公司的互聯網服務毛利率為71.8%,保持健康水平[14] - 公司的研發費用2022年達到了160億,同比提升了5%[14] 市场策略和展望 - 公司持续推进降粉增效,提高运营效率,强调稳健经营和提升风控能力[18] - 全球战略市场选择了20多个国家,将会有重点投入[50] - 公司最近成立了经委会和监理委员会,以及对未来降本增效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52]
美团(0369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4 19:00
公司业绩 - 2022财年总收入同比增长22.8%至2200亿元人民币[2] - 2022年年度交易用户达到6.78亿,人均交易次数同比增长[2]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1.4%,达到601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总成本收入比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达到71.8%[10] - 公司调整后的EBITDA和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0亿元人民币和8.291亿元美元[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现金头寸保持强劲,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国库投资总额达到1120亿元人民币[11] 用户数据 - 2022年年度交易用户达到6.78亿,人均交易次数同比增长[2] - Meituan InstaShopping的年度交易用户同比增长近30%[4] - 适应不同消费场景,如世界杯期间推出促销活动,订单量增长40%[3] - 为30万家中小餐厅商户提供优惠佣金率,免费提供外卖管家服务[3] 未来展望 - 公司的新业务在2022年持续稳步增长,年度收入同比增长39.3%,运营效率显著提高[7] - 公司对2023年食品配送订单增长有信心,认为需求将恢复到正常增长速度[20] - 公司对2023年本地服务业务的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20] - 公司即时购物业务的年同比增长率在2月份超过30%,预计3月份将进一步增长[2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不断优化营销活动,吸引高质量消费者和高频用户[3] - 公司成功培养了消费者购买药品的习惯,提供24小时发烧咨询服务[4] - 公司的新业务领域的营收同比增长33.4%,但运营亏损和运营利润率均有所改善[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稳定就业并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5] - 公司扩大了招聘规模,通过跨区域订单派发和为快递员提供额外补贴来稳定配送能力[5] - 公司在竞争环境中强调本地服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强调位置和即时性对于第三方送餐业务的高进入壁垒[16]
中信银行(0099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24 09:30
公司业绩 - 2022年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621亿,较上年增加65亿,增幅11.61%[2] - 营业净收入2114亿,较上年增长68亿,增长3.34%[3] - ROE为10.8%,较上年提升了0.7%[3] - ROA为0.76%,较上年提升了0.04%[3] - 预计2022年分红金额为161亿,每10股分红3.29元,较上一年增长了8.9%[3] - A股和H股的股息率分别达到7%和11%,较上年分别提升了0.9%和1.1%[3] - 非息收入的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实现非息净收入607.5亿,较上年增长7.2%[4] - 非息收入的占比达到28.7%,占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4] 资产规模和品牌价值 - 2022年,我行资产总额8.55万亿,较上年末增加了5047亿,增幅6.3%[5] - 在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行排名第21位,品牌价值128亿美元[6] - 财富管理的规模达到4.11万亿,较上年末增加4500亿,增长12.3%[7] - 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8万亿,较上年末增加1738亿,增长12.4%[7] 零售业务和科技投入 - 公司零售信贷规模2.1万亿,零售管理资产超过3.9万亿,增量创历史新高[8] - 货币市场的交易量超过了28万亿,核心交易商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同业家平台全年线上业务交易量突破万亿大关,较上一年增加超过了4000亿,增幅超60%[10] - 全年科技投入87.5亿,增长16.1%,占营收比例首次突破4%[11] 公司发展战略 - 2023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聚焦高质量发展[12] - 公司将提升经营能力,释放新零售势能,做大零售业务价值贡献,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组织和业务转型,提振金融市场的业务效能[13] - 公司将强化管理能力,推进体系机制改革,巩固提升风险管理基本面,强化科技与数字化的赋能[13] 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 - 公司进入了健体期,夯实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向稳[24] - 公司构建扎实的推进各项业务的核心能力[24] - 公司风控体系经历了1.0版、2.0版和3.0版的演变[23] 信贷业务和客户群体 - 对公贷款增长和零售贷款增长在同业中表现良好[43] - 公司客群建设持续深入,对公客户总量超百万,较上年末增加了11万户,基础客户是25.3万户,有效客户14万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3.8%和13%[10] - 手机银行越活客户1515万户,较上年提升8.8%。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07亿张,交易量达2.79万亿[10] 绿色金融和ESG - 全面提升ESG的表现,通过低碳转型和优化ESG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64] - 不断扩展绿色客户群体,持续创新和丰富绿色产品和服务[65] - 广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绿色发展的联盟[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