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增长极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并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 [1] - 体育产业被定位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需调动市场力量提升经营主体活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 体育产业近5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和冰雪经济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1] 消费潜力与产业联动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形成巨大体育消费潜力 需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和创新模式转化潜在需求 [2] - 体育产业具有强大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 [1][2] 体育制造业发展现状 - 体育用品制造业年产值规模达1.47万亿元 占体育产业总规模40% 生产企业超6.3万家 [3] - 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和康复训练的15大类产品体系 冰雪装备实现全场景覆盖 [3] - 2024年体育用品出口额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城市足球篮球联赛带动经济增量 赛事经济能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和健身休闲等业态 [4] - 马拉松赛事显著拓宽跑步类鞋服市场规模 国货潮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4] - 区域合作办赛成为新趋势 长三角体育产业规模1.5万亿元占全国超40% [5] 区域发展格局 - 京津冀发挥冬奥会长尾效应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5] - 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契机推动三地通关便利化和体育湾区建设 [5] - 体育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显著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重要载体空间 [4][5]
冷链物流运行稳中有升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态势 - 行业呈现稳需求、扩规模、调结构的整体运行态势 [1] - 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总需求量达1.92亿吨 同比增长4.35% [1] - 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企业总收入达2799.4亿元 同比增长3.84% [1]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 生鲜农产品进入消费旺季带动食品冷链物流逆势增长且韧性增强 [1] - 生鲜电商和连锁餐饮快速发展推动城市配送需求旺盛 [1] - 轻型冷藏车销量增长迅速 [1] 冷藏车市场表现 - 冷藏车总销量达29474辆 同比增长18.19% [1] - 新能源冷藏车销量达10548辆 同比增长119.61% [1] -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达35.8% 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 [1] 新能源冷藏车发展驱动因素 - 国家及地方资金补贴政策支持推动渗透率创新高 [1] - 多地路权开放政策形成重要驱动 [1] - 新能源冷藏车平均成本较传统燃油车低5%-10% [1]
低效用地如何高效盘活?记者调研看各地如何“腾笼换鸟”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15.97% [1] - 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320.18万亩并实施再开发170.47万亩 [1] 浙江杭州衙前镇案例 - 镇域开发边界内已建成面积达98%且工业用地占比63% [2] - 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提升改造将容积率从0.8提高到2.5 [3] - 项漾小微产业园总建筑面积从2万平方米增至7万平方米且年租金收入预计超1000万元 [3] -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使村集体年增收130余万元 [2] 福建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案例 - 改造107亩旧工业厂房并新规划400多亩产业园 [4] - 招引3个纺织辅料项目、33个成衣制造项目和14个电商销售项目 [5] - 圆通速递规划170亩福建总部 [5] - 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近30% [5] - 园区预计全年完成税收3650万元以上 [5] 湖北武汉向阳村案例 - 村集体投资教育产业园使资产增加12.6亿元 [6] - 项目利用110亩商业服务业用地 [6] - 建成后将容纳约2000名学生 [6] 其他地区实践 - 河北唐山运河唐人街改造为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3] - 四川泸州盘活棚改闲置土地建成5个停车场和4处微公园 [7]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我国外贸优势凸显
在这些区域内,多元业态汇集形成了促进外贸增长的"强力引擎"。王军指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新兴 业态的培育平台。他举例,近年来,检测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交割等新业态,在特殊区域蓬勃兴起,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深度融合,价值链、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 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是跨国产业的承接平台,吸引了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制造业巨头入 驻,也带动了国内投资,辐射周边经济,促进了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比如,重庆市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 域,以六大国际知名品牌为龙头,配套2300多家本地上下游企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 基地,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 外贸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海关总署连续多年 牵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从简化通关流程、优化监管模式、强化互联互通、深化制度创 新、细化惠企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口岸营商环境。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联合20多个国家部委,每年都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参与的 城市已经扩大到全国17个省份25个城市,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108项,着力营造更加 ...
“数量缺”与“对不上” 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亟需破局
核心观点 - 云+AI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产业数字化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 传统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 需要构建跨高校企业行业的人才培养协同生态来破解脱节问题 [1][2][3] 人才供需矛盾 - 人才结构质量和岗位胜任能力不匹配 根源在于传统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跟不上按月迭代的AI技术 [2] - 高校AI教学侧重基础研究 发展步伐滞后于产业迭代 导致学生难以满足企业能用会用的要求 [2] - 传统行业看不懂AI价值 AI厂商与传统行业存在语言体系隔阂 出现鸡同鸭讲现象 [2]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需打破学科壁垒 让AI课程成为所有工程专业必修语言 培养各行业工科人才使用AI解决本领域问题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已构建覆盖23个重点产业450余个岗位的评价体系 并发布大模型岗位标准 [3] - 推行翻译官机制 通过联合龙头企业前置测评 让培养的人才企业拿来就能用 [3] 行业实践方案 - 煤炭行业通过筛选有经验从业人员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定制培训目标任务 专攻行业关键场景AI应用逻辑 [3] - 认证体系需形成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标准 考核内容 实践检验 反馈更新的闭环 提升人才与产业适配度 [3] - 让懂业务的人懂技术比让懂技术的人懂业务更高效 每个行业都需要培养自己的技术懂行人 [3]
1-7月四川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4.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超七成
重点项目投资总体进展 - 1-7月四川省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4.7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3.8% [1] - 克服高温汛期不利因素影响 通过强化施工组织调度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 [1] 分领域投资完成情况 - 基础设施领域280个项目完成投资2446.9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0.3% [1] - 产业领域445个项目完成投资3101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6.9% 为各领域最高 [1] - 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61个项目完成投资211.6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4.1% [1] - 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24个项目完成投资85.3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2.5% [1] 项目批次建设进展 - 532个续建项目包括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 G5京昆高速扩容 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等 完成投资4788.4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8.8% [1] - 215个新项目包括北方化工能源化工园区建设 迪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万达开集中储配煤基地等按计划开工建设 [1]
内蒙古上半年完成防沙治沙1550余万亩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
记者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和污染防治攻坚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 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一岭介绍,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区,内蒙古坚决扛起防 沙治沙重任。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551.6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7.6%。巴丹吉林、腾格 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实现合龙,"绿进沙退"态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开复工建设穿沙 公路1700公里,带动治沙243万亩。 草原保护方面,《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已于7月1日起施行,严格落实3.8亿亩禁牧和5.9亿 亩草畜平衡目标。通过无人机巡查、集中整治等措施,全区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水体治理也在持续推进。呼伦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乌梁素海、岱海水域生态状况保持稳定。水 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今年为内蒙古增加5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指标,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了有 力保障。 在矿山修复方面,自治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3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以来已完成97.86平方公里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各地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招商引资战略与成果 - 内江市以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年为主题 通过三个紧盯策略推动产业生态构建 包括重点产业抓链条招引 应用场景抓资源招引 重点平台抓活动招引[2] - 内江市形成95份产业报告 梳理1000余户重点招商引资目标企业 引入页岩气+产业项目3个 装备+产业项目19个 甜味+产业项目20个 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3个[2] - 内江市包装策划近100个投资机会清单项目 举办52场投资促进活动 获取150余条投资信息 签约12个项目[3] 产业链招商与项目落地 - 宜宾市深化市县一体联动招商机制 运用产业链招商 基金招商 场景招商等新打法 提升项目能级[4] - 宜宾市发布73个投资清单项目 开展多地投资推介会 签约252个项目 已开工项目153个 协议总投资894.4亿元 已竣工项目110个 协议投资额439.5亿元[4] 招商引资目标与活动 - 广安市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新兴产业 促进党政一把手每月外出招商 加强市县两级驻外招商力量 目标下半年引进4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 - 广安市紧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和10条重点产业链 重点跟进20亿 50亿元以上重大在谈项目 目标下半年引进16个10亿元以上项目[6] - 广安市筹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 举办特色投资推介会 协同市级部门扩大影响力[6]
山东曹县:一条裙子带动的百亿产业链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1至4月曹县汉服销售额达39.31亿元 同比增长16.2% [1] - 2024年曹县汉服产业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占全国市场近50% [6] - 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 从业者近10万人 [6] 产品与供应链 - 产品涵盖4000余款汉服 包括古典马面裙及新中式服装 [1] - 仿妆花工艺马面裙提花布料产能受限 单台机器日产量仅70-100米(约30条裙) [2] - 2024年春节布料价格从每米23元飙升至35.6元 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2]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为近1000家汉服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 [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10天 [3] -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原创设计 促成小单快返和私人定制模式 [3] - 企业引入智能化手段 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建共享工作室 [3] 市场推广与渠道拓展 - 在近10家景区建立汉服展示中心 覆盖展示销售租赁妆造全体系 [4] - 曹州牡丹园景区1个月实现税收4万余元 完成线下销售从无税到有税转变 [5] - 与希音TEMU等跨境平台合作 拓展至韩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 [6] 消费体验与文化活动 - 打造曹城夜街沉浸式消费地标 客流量显著增长 [4] - 举办三届汉服文化节 包含走秀讲座等主题活动 [5] - 开发仿螺钿仿点翠等传统工艺 强化文化属性 [5] 企业案例 - 织云华服公司面临订单爆仓 5家工厂仍无法满足面料需求 [2] - 再创汉服基地公司与景区妆造店合作 结合地域文化定制产品 [5] - 极智有爱汉服基地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精美面料融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