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爱尔发高品质天然虾青素,成为赤道几内亚驻华大使馆指定健康用品
公司里程碑事件 - 云南爱尔发虾青素系列产品成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标志着中国大健康产业出海的新里程碑 [1] - 公司产品力得到国际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虾青素行业的龙头地位 [1] 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83岁孙树侠院士作为公司代表出席活动,并被聘为赤道几内亚大使馆特邀健康顾问 [3] - 孙树侠专家工作站于2023年4月成立,推动团队与公司深入合作,优化虾青素提取工艺,显著提升提取率和纯度 [3] - 公司成功研发8mg虾青素凝胶糖果,采用微囊包埋技术解决氧化和稳定性问题,提高生物利用率 [4] 研发投入与科研平台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 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形成强大产学研网络 [7] - 拥有红球藻种质培育与虾青素制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雨生红球藻工程研究中心、侯保荣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 [7] 专利与行业标准 - 公司已研发128项专利,包括1项PCT国际专利,覆盖雨生红球藻养殖、虾青素提取与加工等环节 [9] - 参与制定《雨生红球藻粉》《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两项国家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 [9] 国际化布局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获得美国GMP、CNAS、FDA GRAS、欧盟Novel Food、清真HALAL、犹太洁食等多项国际认证 [11] - 销售网络覆盖美国、日本、欧洲等30余个国家 [12] - 在全球虾青素原料市场中,公司连续三年藻源虾青素平均产量占比约35.77% [12] - 从原料供应到终端产品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 [12]
光伏电站的稳健运营中枢:“三效一体”服务体系构建效率、成本与安全平衡点
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创新 - 公司构建"智能+自动化+人工"、"数字+系统+专业"、"总部+区域+站点"三效一体运营服务体系,解决传统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1] 智能+自动化+人工运维模式 - 通过NiOS系统实现自动化与视觉化实时监测,AI智能无人机定期巡检结合集控运维服务,快速捕捉异常并通知技术人员处理 [3] - 该模式实现全方位监控与精准响应,显著提升运维效率并降低成本 [3] 数字+系统+专业数据驱动 - NiOS系统数字化功能深度挖掘电站数据,专业人员实时监测发电效率、设备故障率、运维成本等关键指标 [4] - 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提升运维精准度,保障电站稳定运行 [4] 总部+区域+站点层级协同 - 总部统筹监控所有电站确保策略一致性,区域管理系统按地域特点定向管理,站点三维视觉系统实时维护现场运营 [5] - 层级化协同机制使运维工作高效有序,提升管理灵活性与针对性 [5]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三效一体体系推动光伏行业运维模式创新,提升整体效率与管理水平 [5] - 技术持续进步下,该体系有望成为行业主流趋势并扩大应用场景 [5]
安徽三年内将组建30个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 安徽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将开展"一群一策"产业诊断,每年遴选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强的集群,围绕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延伸、供应链韧性、市场供需匹配四大维度形成综合解决方案 [1] 科技创新支持 - 到2027年,安徽将组建3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为集群与高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依据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产出绩效给予支持 [1] - 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中心以及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基地,并争取国家"两重"资金支持 [1] 数字化转型 - 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优先在集群推广应用"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集群企业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1] - 推动集群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2] - 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实施轻量化"智改数转"项目,形成转型标杆 [2] 绿色转型升级 - 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按规定给予奖补 [2] - 支持县域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拓展县域分布式光伏多应用场景 [3] - 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零碳园区试点,加大对试点园区内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及国际碳足迹认证的支持 [3]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从多维度规范共享换电行业发展
行业监管政策 - 三部门联合发布《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规范共享换电业务建设、运营及监管标准 [1] - 明确换电柜电池仓数量不超过16个,新更换电池需符合《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1] - 禁止使用梯次利用电池,电池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 [1] - 要求蓄电池在机械冲击或极端条件下仍能保证安全,充电时需实时采集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 [1] 换电柜建设标准 - 换电柜选址需结合用户需求、市容景观等,优先选择室外空旷场地,不占用盲道或人行道 [2] - 鼓励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利用零星地块补充加密,与建筑物保持防火间距 [2] - 室内安装需满足防火分隔条件和消防设计要求,明确材料选型、充电接口规范及消防设施配备 [2] 运营管理要求 - 换电柜设备需符合《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 第1部分: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3] - 要求开发具备用户注册、扫码换电、在线支付等功能的软件,实时显示信息并支持故障上报 [3] - 需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监控、电池管理、订单统计及故障预警,优化站点布局和电池调配 [3] - 鼓励企业为换电柜购买商业保险,保护消费者权益 [3] 电池回收机制 - 企业需在省级行政区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蓄电池回收,做好来源去向登记和安全贮存 [3] - 要求规范移交至回收网点或综合利用企业,减少环境污染 [3] - 需定期评估蓄电池健康状态,及时淘汰老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 [3]
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增加值创历史新高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表现 - 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1] -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1] - 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1] 重点领域投资与发展 - 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 [1] - 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 [1] - 京津冀汽车生态港顺义园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集成电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1] - 工业、信息软件业两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 [1] 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创新 - 在氢能通用航空、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新建一批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 [2] - 全国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基于自主指令集的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相继发布 [2] - 成功创建海淀、昌平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天工"机器人、小顽童N2机器人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冠亚军 [2] 产业转型与高端化发展 - 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4款车规级芯片批量应用 [2] - 小米YU7、理想MEGA改款、享界S9增程版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发布 [2] - 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增长16.7%和24.6% [2] - 上半年全市生产整车71.3万辆,同比增长24.8%,其中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 [2]
河南多举措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河南省上半年经济表现 - 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 7% 高于全国0 4个百分点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2% 高于全国2 2个百分点 [1] - 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125 3亿元 同比增长26 2% 高于全国23 3个百分点 [1] -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43 5万吨 同比增长23 9% 新开通9条国际货运航线 [1] - 中欧(亚)班列开行1522列 同比增长56 1% [1] 政策与消费驱动因素 - 省级发放3 5亿元文旅 住宿 餐饮等消费券 [2] - 汽车 家电 数码产品以旧换新申请额达126 4亿元 [2] - 智能手机 可穿戴智能设备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2 7% 95 3% 35 1% 28% [2] - 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 8% 实施分级包联政策 [2] 下半年重点举措 - 制定36条政策措施 聚焦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2] - 开展"缤纷夏日 乐享河南"暑期消费季活动 接续发放餐饮 文旅 住宿 零售等领域消费券 [3] - 拓展"一老一小" 体育文娱等消费新增长点 [3] - 深化"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 举办郑州-吉隆坡国际合作论坛 [3] - 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 搭建外贸优品内销平台 [3]
天津加强科创园区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天津恩特能源科技发布"刀锋"系列全碳化硅变流器,能量损耗降低50%、重量减轻2/3、功率密度提升6倍,显著提升储能电站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和复杂工况适应性水平 [1] - 公司负责人表示天开高教科创园的良好环境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赋能储能产业 [1] 科创园区与创新生态 - 天津以科创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8%,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位居世界前列 [1] - 天开园与9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56所高校、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2] - 天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023年突破2000亿元,增长超过10% [2] -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以知识产权股权作价入股企业,通过股权分红反哺学校科研工作 [2] 区域协同发展 -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移植北京中关村203项服务,入驻企业可享受"类中关村"式产业生态 [3] - 天津与京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同比增长超35% [3] - 天津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推进产学研用有机贯通 [3] 政府支持与政策导向 - 天津将推动天开园等科创园区发展,优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4]
太谷玛钢破“标”腾飞 山西精准帮扶撬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行业转型与标准升级 - 山西太谷晋峰铸造有限公司采用新团体标准后,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8%,海外订单量同比增长30% [1] - 太谷玛钢占据全国玛钢管件2/3市场份额、电力金具4/5市场份额,但中小企业普遍依赖代工,自主品牌溢价能力薄弱 [1] -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推动中机(山西)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定向帮扶,2023年玛钢产品抽检合格率同比提升12% [2] 政策支持与企业梯队建设 -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分类培育企业梯队:大型企业抢占高端市场,中型企业拓展细分领域,小微企业稳订单保产能 [2] - 对5家获"山西精品"申报资格企业给予技术认证帮扶 [2] - 太谷区申请制定球墨铸铁管路连接件团体标准,填补国家标准空白 [2] 标准制定与品牌建设 - 2024年4月30日《螺纹式球墨铸铁管路连接件》团体标准发布实施,5月21日被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采信为质量监督抽查依据标准 [2] - 团体标准明确22项关键技术指标(如抗拉强度、密封性),推动企业生产线升级,废品率下降 [3] - 发布"太谷铸造"区域公用品牌LOGO,推动120件商标国际注册,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8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 [3]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 - 太谷区玛钢铸造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件,发明授权22件,实用新型授权221件,外观设计授权10件 [3] - 主导制定电力金具绿色铸造等3项行业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 [3] 区域推广与模式复制 - 山西省提炼"三链融合"模式(标准链、品牌链、生态链),向清徐老陈醋、定襄法兰等专业镇推广 [4] - 清徐老陈醋依托BRCGS认证打开欧美市场,定襄法兰设备联网率达75% [4] - 太谷玛钢转型成为山西特色专业镇建设样板,从代工依赖转向标准输出 [4]
金融领域三大积极变化 助力广东经济稳中向好
广东经济金融运行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领域支撑主要体现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总体贷款增速 [1] - 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29.2%(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2399亿元、企业债融资1252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上半年增加2787亿元(同比多增14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22.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7.8%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城中村专项借款发放1697亿元,带动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相关行业贷款增加4840亿元 [2] - 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7.0%),受"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牵引 [2] - 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7.3%),科技创新债券发行207.5亿元,包括东莞银行15亿元专项金融债 [3] 科技金融创新 - 推出"益企共赢计划""股贷担保租""认股权+贷款"三大服务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3] - 研发阶段创新"科技人才贷""科技研发贷""前期贷",转化阶段落地全国首笔"技术入股贷"、广东首笔"中试贷" [4] - 生产阶段推广"创新积分贷"(江门肇庆授信1200亿元)、"评级贷"(东莞90家企业获贷1.9亿元) [4][5]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贷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18.4%),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7.35亿元 [5] - 转型金融贷款发放33.6亿元(39笔),覆盖水泥、钢铁等高碳行业,推出"工业低碳转型贷""降碳贷"等产品 [5][7] - 系统化推进转型金融标准应用,包括国际国内互认标准、广东团体标准等 [7] 存款与融资结构 - 6月末住户及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同比+8.8%(比各项存款增速高3.2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增加5297亿元 [3] - 存款活期化趋势显现,反映利率调整政策效应促进消费投资 [3] - 债券融资占比提升因优质企业和基建项目偏好低成本融资 [2]
上半年内蒙古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 完成年度目标的68.4%
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通过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城镇新增就业 1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8.4%,调查失业率同比环比均下降,全区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据了解,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中,内蒙古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出台降低 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援企稳岗政策,释放政策红利20.9亿元,发放创业和助企贷款 9.6亿元。放宽应届高校毕业生认定条件,加快释放政策性岗位资源,让毕业生选择更早、机会更多; 建立重大项目等岗位归集发布机制,累计发布岗位68.9万个。实施区内"东工西用"等举措,实现农牧民 转移就业259万人。征集政策性岗位计划6.1万个,已招收3.3万人;新增紧缺急需本科专业19个,撤销与 产业契合度不高、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20个。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30.3万人次。上线运行"就业内 蒙古"求职招聘平台,推动人岗智能匹配。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将招聘会办到商圈、夜市等人流密集 场所,分行业、分领域开展招聘活动1827场。 接下来,内蒙古将出台落实国家就业增量政策的配套举措,细化实化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提高稳岗返还 比例等支持措施。围绕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