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搜索文档
小小油菜花何以“绽放”近百亿元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8
文章核心观点 - 罗平县通过发展“油菜花经济”形成集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于一体的立体产业网络 产值近百亿元 [1][2][3] 旅游产业 - 2025年油菜花花期罗平县接待游客135万人次 一季度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 [1] - 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花期民宿入住率达95% 一名游客住一周可带来约3000元收益 [2] - 示范园运营以来累计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 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 [2] - 2025年罗平马拉松赛事吸引1.5万名跑者 带动超过30万名游客到访 [6] - 金鸡村村民开设民宿花期8间房满客 仅民宿一项年收入约10万元 [2] 油菜籽加工产业 - 罗平县有6家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超10万吨油菜籽 [1] - 富锌农业公司自2023年投产以来 销售收入两年间实现翻番 [1] - 富锌农业引进现代化低温压榨设备 年加工菜籽3万吨 产油1万吨 [5] - 公司产品因品质优良不仅在云南省内畅销 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 [5] 蜂产品产业 - 罗平县每年春天吸引全国20多个省份养蜂人带来数万群蜜蜂 全县2000多户蜂农年产蜂蜜2000余吨 [2] - 蜂产业已形成从原蜜到加工品的完整产业链 2022年至今产值超过2.4亿元 [2] 产业规模与基础 - 罗平油菜种植面积从21世纪初约30万亩扩大到2025年超85万亩 [4][5] - 罗平冬无严寒 气候温和 降雨充沛 为冬油菜提供得天独厚生长条件 [1] -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 罗平县政府20多年前就锚定油菜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种植规模扩大 [4] - 政府提供土地 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升级技术设备 开发高端产品 [5] - 每年从播种到收割有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 [4] 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 - 罗平县联合科研机构攻关选育含油量更高 机收损失率更低的油菜品种 [8] - 通过引入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 开发高端菜油 调和油 礼品油丰富产品品类 [5] - 单纯卖菜籽利润薄 必须通过科技强链提升附加值 [5] 品牌打造与业态融合 - 自1998年以来连续举办20余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 延伸出摄影大展 花海马拉松等10余类子活动 [6] - 推动“罗平油菜花”从季节性景观转变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油菜花+”旅游品牌 [6] - 试点下层种油菜 上层栽桃花的立体套种模式 打造“空中看色块 地面赏细节”的新花田景观 [8] 未来发展规划 - 针对花海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 深挖民族文化 山水康养 避暑旅居等特色资源 [8] - 目标是从“一日看花”升级为“四季可游”的深度体验 通过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熨平旅游波峰波谷 [8] - 在大水井乡棠梨凹村改造建设特色民宿 通过苗绣体验 篝火晚会等项目吸引非花期游客 [9]
中国石化首套大型压缩机组VR仿真训练系统通过验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4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石化首套大型压缩机组全尺寸VR仿真训练系统通过验收 标志着茂名石化在智能实训领域取得新进展[1] - 系统聚焦乙烯装置核心机组 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构建1:1高精度模型 覆盖机组本体及上下游关键工艺设备[1] - 创新采用"VR沉浸式演练+电脑协同操作"双模式 支持单人自主训练与双人协同作业[1] 系统功能特点 - 集成压缩机组开停工、异常处置等全流程的1000余项标准化操作步骤 完整复现生产实际场景[1] - 自2024年12月试运行以来 已用于茂名石化化工分部开展10余批次培训[1] - 参训人员可在虚拟场景中反复模拟高难度操作 大幅降低培训的时间与安全成本[1] 行业应用价值 - 为炼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范式 解决传统培训中实操场景不足、培训效率低等痛点[1] - 大型压缩机组作为炼化装置的"心脏" 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大局[1] - 项目经验将为虚拟仿真技术在催化裂化、加氢装置等领域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1]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生物制造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4
行业技术进展 - 华东理工大学团队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自调控智能工程菌系统,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靶向定植 [1] - 全国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启动 [1] - 吉林化纤年产3.5万吨生物质人造丝项目一期2万吨生产线全面达产 [1] - 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快速进步,生物制造广泛渗透至医药、材料、农业等领域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开发新型抗肿瘤菌株DB1,能精准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干细胞长寿基因通路重编程,提高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 [2] - 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生物混动技术体系使聚羟基脂肪酸酯单位产量与碳源转化率在百吨级量产规模达文献报道最高水平 [2] - 东华大学团队成功制备生物基聚脲相变微胶囊,应用于纺织品制得具良好调温性能和水洗稳定性的调温织物 [2] - 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出纺织用高耐候纤维级聚乳酸切片,进入万吨级试生产阶段 [2] - 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水稻,创制出主要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品种,籽粒中辅酶Q10含量达5μg/g且不影响产量 [2] -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构建合成遗传线路,在大豆及棉花中合成褪黑素,使大豆新种质在保持正常产量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 [2] 政策与产业支持 - 生物制造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形成专业化中试能力建设平台体系,引领支撑生物制造产业化发展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鼓励智能技术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 [3] - 广东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 [4] - 湖南省印发措施支持常德市以合成生物制造为示范内容,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 - 海南省出台行动方案,提出组建海洋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培育标志性产品,谋划中试及重点产业链项目 [4] -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为生物制造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可突破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6.8% [5] 产业发展挑战与方向 - 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面临原料开发利用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步、工程化转化存在瓶颈、商业化进程较慢等问题 [6] - 需加快攻克生物制造原料可持续问题,多家上市企业正布局非粮原料开发与应用 [6] - 弈柯莱生物正攻关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以消除与民争粮矛盾并降低原料成本 [6] - 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性基础研究,瞄准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补齐发展短板 [6] - 需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技术许可、联合研发等方式加速商业化进程 [7] - 需促进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突破性技术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寻求更多产品实现生物制造路线的产业化 [7] - 生物制造蕴藏巨大经济增长潜力,并关乎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7]
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业务场景 美的智能工厂向智能体工厂进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6:58
智能工厂技术应用 - AI眼镜辅助工厂首检效率大幅提升 时间由15分钟缩减到30秒 平均提升效率80%以上 [1] - 具身机器人、机械臂、AMR、注塑机等智能终端在工厂大脑指挥下发挥作用 实现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1] - 人形机器人"美罗"应用于品质首检、DMS巡回会议、TPM巡检、EHS巡检等高频次任务 实现实时响应与全流程自主决策 [2] 机器人系统功能 - "美罗"执行首检送检任务时自主进行尺寸外观检测 质检数据实时同步至品质智能体生成工单闭环 [2]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数据空间感知实现复杂工业场景精准理解 巡检频次较人工提升100% [2][3] - 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与计划智能体协同 自动解析机型特征并匹配多种产品型号 提升混线生产精准度与效率 [3] 工厂大脑架构 - 工厂大脑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 通过A2A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 集成工业大模型增强决策能力 [4] - 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依托工厂大脑协同 具备端到端能力 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4] - 智能体工厂实现生产要素全域互联 智能终端被赋予感知、理解、决策及行动能力 [4][5] 战略规划与发展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160亿元 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约3.9% [7] - 未来将智能体覆盖场景进一步扩大 加入更多具身智能终端设备 推动工厂大脑持续进化 [7] - 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将快速复制到全球范围内其他工厂 目标覆盖100%场景实现自循环 [6][7]
成都高新区“进解优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6:30
民营经济发展数据 - 2025年1-6月成都高新区新设民营企业2.52万户 [1] - 同期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40.1亿元 [1] - 累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19亿元 惠及企业超1.25万家 [4] 企业服务机制 - 建立"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机制 [1] - 组建"4+1"共性问题解决专班 覆盖政策、市场、金融、人才等诉求 [1] - 上半年累计走访企业3584家 解决诉求超1000项 办结率97.97% [1] 应用场景建设 - 发布首批2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 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四大类 [2] - 推动8个应用场景落地 包括AI智慧诊疗、新川无人公交等 [2] - 构建超百项场景能力库 达成千台机器人采购协议 [2] 金融服务支持 - 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 走访60家企业 [2] - 累计新增预授信6亿元 新增授信5.67亿元 [2] - 实际发放贷款2.39亿元 [2] 政策服务创新 - 上线"政策申报日历" 开展"政策大讲堂"覆盖企业超4000家次 [2] - 创新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 采用"3+14"审查标准体系 [3] - 通过社保大数据比对自动发放补贴 企业最高获3万元用工补贴 [3] 企业培育成果 - 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612户 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1128户 [4]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2户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 [4] - 69家企业入选成都市"明日之星" 通威集团上榜世界500强 [4]
厦门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速建设厦门数据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6:30
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 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支持企业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技术实践 [1] - 推进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鼓励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训练、验证、测试、语料等数据集 [1] 数据产业规划布局 - 培育多元数据经营主体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设立数据业务独立经营主体 [1] - 培育产业创新企业 支持数据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创新联合体 [1] 企业数据治理与流通 - 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 鼓励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并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 [2] - 推进企业数据资产登记 培育规范化数据交易市场 [2] - 发展专业化数据服务生态 培育和引进综合型或专业型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 [2] 数据应用创新 - 扩大数据资源供给 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并推动企业数据价值释放 [2] - 激发数据应用创新活力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 产业支持体系 - 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 [2] - 强化产业金融支持 [2]
中坚力量”,增长强劲!中国汽车产业从“学习者”变身“参与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6:07
展会概况与参展规模 - 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于9月8日开幕 9月9日至14日向公众开放 该展会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1] - 参展商总数748家 其中中国企业116家 较2023年70家增长66% 数量创新高[1] - 中国企业展示内容覆盖新能源整车 三电系统 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全产业链领域[1] 中国品牌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纯电动车型销量份额达9.9%[2] - 中国品牌在整个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7月达到5.3%[2] - 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海外出口销量超2万台 7月在欧洲订单突破4000台[2] 产业合作与本土化布局 - 广汽集团与斯泰兰蒂斯集团建立深度合作模式[2] - 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与合资合作实现从直接贸易出口向"走进去"战略转型[3] - 比亚迪 奇瑞 零跑 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欧洲建立工厂或开展深度合作[3]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升级 - 中国电池企业在慕尼黑车展展示锂电池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大圆柱电池等尖端技术[3] - 部分企业已完成在欧洲的本土化产能布局[3] - 汽车产业从单一产品贸易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出海"模式[3]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 - 中欧汽车产业关系从"竞合"转向"共融"[2] -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绿色化智能化变革中从学习者转变为参与者[2] - 本土化 多元化 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成为欧盟市场发展关键词[3]
中国多地推出水运旅游航线 成游客出行新选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5:55
行业趋势 - 全国水上旅客发送量预计超6694万人次 日均109.7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日均增长6.1%[2] - 乘船游览产品矩阵呈现多元化趋势 涵盖城市观光游、夜间休闲游、内河体验游及海岛度假游等类型[2] - 游船业态兼具观光性与体验性 精准匹配游客对个性化及深度游的消费需求[2] 区域发展动态 - 武汉东湖风景区推出"凌波追光日出专线" 提供水上观日特色服务[1] - 武汉夜游船规模增至11艘 形成"一船一特色"夜航IP集群 吸引年轻及外地客群[1] - 湖北宜昌打造"两坝一峡"客运航线 覆盖三峡大坝、葛洲坝及西陵峡核心景观[1] - 浙江推出"泛舟浙里"品牌 包含13条精品路线 串联文化、城市与自然景观[1] - 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重启 采用"水上微度假"模式带动沿线古镇文旅消费升级[1] - 广西河池宜州区开通乡间圩客渡船 衔接刘三姐故里景区 提供民俗文化体验[2] 市场反馈 - 武汉"长江荣耀"号夜游项目受游客青睐 被视为"换个角度看城市"的亲水体验方式[1] - 游客为东湖日出专线凌晨4点抵达码头 追求完整日出拍摄体验[1]
中国主导污泥臭气处理国际标准获ISO立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5:53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主导的污泥臭气治理国际标准ISO/NP25967获ISO批准立项 成为全球首个污泥资源化处置臭气治理国际技术规范[1] - 标准涵盖臭气收集系统设计 生物除臭技术规范和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建立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技术分级标准[1] - 项目汇聚中国 奥地利 芬兰等全球11个国家专家力量 预计2027年完成起草并进入国际评审阶段[2] 市场需求背景 - 全球市政污泥年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 处理过程产生含硫化氢 氨气等有毒有害成分的臭气[1] - 臭气不仅污染环境 还存在易燃易爆风险 严重威胁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1] - 有效控制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臭气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 行业影响 - 标准将为全球污泥处理行业提供系统科学的建设运营依据[1] - 推动臭气治理技术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协同进步[1] - 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2]
黑龙江逊克县:鹅产业全链条贯通 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5:46
产业全链条贯通 - 黑龙江省逊克县朗德鹅产业实现从种源培育到市场流通的全链条闭环构建 [1][2] - 产业仅用4个月时间即完成从首批雏鹅破壳到鹅肥肝基地建成及首批鲜肝产出的全过程 [2] 生产规模与能力 - 朗德鹅肥肝生产基地满负荷运转后月屠宰能力达到4万只 [2] - 全县朗德鹅养殖量有望突破30万只,覆盖9个乡镇 [1] - 首批优质鲜肝规格为1-1.5千克,生产流程高效规范 [1] 产品与加工体系 - 核心产品为各类鹅肝,并同步推出卤鹅、熏鹅翅、鹅掌、鹅肠、鹅胗、鹅心、鹅头、鹅肉酱等即食加工产品 [2] - 对朗德鹅油进行精炼分提,产出鹅金油和鹅白油,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2] 经济效益与产业模式 - 深加工形成产业链闭环后,单只朗德鹅综合收益将突破300元,较传统养殖模式增收近200元 [2] - 产业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使产业收益直接惠及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1] 产业发展意义 - 鹅产业全链条贯通为逊克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产业动能 [1] - 产业成果使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县域乡村振兴打造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