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搜索文档
政策推动 科创债发行规模与发行主体持续扩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6 08:37
发行规模与主体 - 今年以来已有47家银行机构成功发行科创债,共计发行52只,发行规模达2615亿元 [1] - 地方中小银行发行数量占比超六成,在52只银行科创债中,农商行发行25只,城商行发行8只,合计33只,成为发行主力军 [1] - 国有大行合计发行规模1150亿元,在全部银行发行规模中占比超四成,共有10只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不低于100亿元 [2] 政策背景与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长期限债券以匹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需求 [1] - 科创债被纳入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质效评估,发行走上"绿色通道"和"高速公路",发行效率高且市场认可度高 [2] 发行利率与成本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科创债利率多集中于1.65%至1.78%之间,其中五大国有银行3年期利率均为1.65% [2] - 邮储银行科创债发行利率相对较高,3年期利率为1.8%,5年期利率为1.82% [2] - 科创债发行利率显著低于同期限普通金融债,为银行提供了稳定、长期且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2] 资金用途与投向 - 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发放科技贷款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2] - 资金将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 [2] 市场影响与意义 - 中小银行发行科创债能降低自身融资成本,更能把长期资金引入基层创新一线,形成小银行支撑大科技的良好局面 [1] - 科创债增强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意愿和能力 [2]
以“智”取胜 快速“出圈” 中国割草机器人圈粉欧美中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4 10:23
行业整体表现 - 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出货量达1535.2万台,同比增长33% [1] - 割草机器人出货234.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27.2%,成为增速最快品类 [1] - 智能割草机器人海外销售成为拉动国内企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1] 技术发展与创新 - 中国企业通过激光雷达、RTK定位、AI算法等技术解决传统埋线式割草机器人痛点 [2] - 卫星定位(RTK)与环境感知(3D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成为主流方案,实现厘米级定位与路径规划 [2] - 九号公司、石头科技、科沃斯等企业2024年割草机器人合计销量超30万台,同比增速均超200% [2] - 九号公司成为全球首个拥有17万个家庭用户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 [2] - 石头科技RockMow Z1搭载自研环境感知系统和双摄像头避障功能 [2] - 科沃斯GOAT系列以视觉感知为核心持续迭代产品 [2] 市场渠道与定位 - 石头科技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2000万家庭用户和300余家线下门店 [3] - 科沃斯、追觅等企业依托扫地机积累的渠道体系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3] - 安克借助消费电子领域分销网络迅速切入割草品类 [3] - 中国产品已在欧美市场站稳高端定位,产品价格超过欧美同类企业 [3] 市场潜力与规模 - 2024年全球智能割草机器人销量约为38.35万台,市场规模达61亿元 [4] - 智能割草机器人在全球草坪修剪机械市场渗透率不到2% [4] - 潜在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7%,潜在市场总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 [4] - 全球约有2.5亿块庭院,家庭平均每月需修剪草坪2~3次 [4] - 全球现有2.5亿个私人花园,美国占1亿个,欧洲占8000余万个,两地合计占全球总量72% [5] - 割草机应用场景从传统政府与商业领域延伸至私人花园家用场景 [5]
“大国重器”到“绿智转型”,装备制造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4 07:35
在塔里木盆地腹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打出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82米的铁搭载着6000马力 钻井绞车,900吨提升系统可以吊起两列动车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钻井作业全流程自动化……自主 研发的技术利器是精密运转的工业心脏,支撑着中国石油与地球深部的对话。 将时间指针拨回20年前,当时中国石油已有35家装备制造企业。但隶属于各油气田和炼化企业的装备制 造部门,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规模不大、产品单一等问题,一度陷入亏损困境。 近年来,中国石油一批"大国重器"相继亮相。"一键式"自动化钻机让钻井作业时效和安全水平显著提 升,更让我国成为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钢管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引领我国由钢管制 造大国走向钢管制造强国。2024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务国际和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占比达 61.6%,较2020年接近翻一番,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用户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 装备生产厂区绿意环绕,新能源项目"风光"无限,绿色装备纷纷"上岗",节能产品效能持续提升。"光 伏供能+24小时储能"的供电模式,替代了柴油发电抽采石油,实现了边远井的绿色低碳高效生产,推 动油田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绿 ...
“一滴油”到“一片材料”,石油炼化智慧蝶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4 07:35
公司转型升级战略 - 公司加大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 [1] - 公司坚持"五有、五化、五调整"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 [1] - 公司进行贯穿整个石油产业链的提质增效革命,关停低效装置、压减高耗产能、重构原油资源池 [1] 智能化与效率提升 - 在广东石化智能炼厂,人工智能模型实时调控2000多个参数,使能耗降低12%,相当于每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 [1] - 吉林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采用自主开发的乙烯2.0技术,双烯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能耗下降25% [2] - 公司的智能解决方案已进入中东、中亚市场,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 [3] 绿色低碳发展 - 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二期乙烷制乙烯项目利用伴生天然气,配套光伏走廊年发绿电7亿度,使乙烯碳足迹比传统工艺下降35% [2] - 项目将过去只能燃烧处理的每天3亿方伴生天然气,通过深冷分离、乙烷回收等工艺转化为高价值产品 [2] 产品结构优化与高端化 - 2024年公司化工产品商品量达4438万吨,较2020年增长32%,炼油特色产品产量达1622万吨,较2020年增长40% [3] - 航空煤油和炼油特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0.3%和5.8%,特色油品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3] - 广西石化钦州基地重构2000万吨/年炼厂,砍掉500万吨燃料型路线,新增百万吨芳烃和烯烃,与下游产业链协同,使产品价值放大近十倍 [2]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 - 吉林石化乙烯装置产出高端茂金属聚乙烯、锂电池隔膜料等高端产品 [2] - 独山子石化国内首套气相法聚乙烯工艺POE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为光伏胶膜、汽车轻量化提供解决方案 [2] - 大庆石化成功试用31项新型生产助剂,以国产氟弹性体替代进口助剂生产长链支化茂金属聚乙烯150吨,实现复合助剂中国产化替代 [3]
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3 10:16
项目进展 - 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中的焦化液化气脱硫醇装置已开工建设,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1] - 该装置是项目启动建设的首套装置,设计加工能力为7.5万吨/年 [1]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是中国石化与山东省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 [1] - 项目规划建设常减压、高端碳材料、乙烯及下游配套等装置,对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1] - 首套装置的建设将为后续装置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1] 项目建设管理 -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合理制订施工计划,优化各方资源配置 [1] - 公司将推动项目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示范工程 [1]
产业增绿能源向新生态共赢 “十四五”我国绿色转型发展成效卓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3 09:25
能源结构转型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当前用电量中绿电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2] - 单位GDP能耗在四年内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 - 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例如甘肃的河西“绿氢走廊”项目,预计到“十五五”中期,特高压外送通道每年可输送1600亿千瓦时绿电 [3] 循环经济体系 - 工业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每年有近3亿吨钢材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4]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覆盖全环节,2024年全国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80万吨,回收率超过95% [4] -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例如甘肃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170余个,完成投资近500亿元 [4] 绿色消费生态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24年末达到3140万辆,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2025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5.2% [7] - 绿色智能产品消费旺盛,2024年有7000多万台(件)产品进入大众生活,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 [7] - 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国闲置商品日均交易额突破10亿元,日均发布量达400万件,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7] 政策与制度支持 - 地方政策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如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回收利用率达43% [6] - 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例如广东深圳通过制定指引鼓励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5]
结构性矛盾与竞争压力日益凸显 苯酚产业何以解“内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3 08:38
反倾销政策保护 - 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实施期限为5年 [1] - 反倾销政策有助于缓解外部低价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为我国苯酚产业赢得政策保护窗口 [1] - 自2019年实施反倾销以来 苯酚进口依存度已从28.5%下降至2024年的16.8% [3] 行业产能与竞争格局 - 我国苯酚产能持续增长 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3.65% 近五年增速为16.01% [1] - 2023年7套新建装置与1套扩建装置集中投产 推动年度产能增长率飙升至51% [1] - 2025年苯酚总产能预计将突破735万吨 供应增速显著高于需求 市场转向供过于求格局 [1] - 行业内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剧 酚酮行业呈现一体化、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态势 [1] 市场价格与盈利状况 - 供过于求导致苯酚价格体系脆弱性增强 产品价格与原料纯苯的联动性显著提升 [2] - 今年以来苯酚现货价格一度跌破6500元/吨 创近两年新低 [2] - 传统消费旺季"金九"期间 苯酚价格仅较8月上涨217元/吨 同比跌幅近2000元/吨 [2] - 上半年苯酚平均开工率仅为72% 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 自第二季度起多数生产企业陷入持续亏损 [2] 原料成本与产业链利润 - 原料纯苯因下游苯乙烯、己内酰胺等装置持续扩能 供应缺口预期扩大 价格将保持相对坚挺 [2] - 纯苯产业链利润可能更多向上游集中 进一步挤压苯酚等下游产品的盈利空间 [2] 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 - 政策保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结构性问题 行业需经历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 中长期发展过程可能伴随部分中小产能退出、行业兼并重组推进 [3] - 企业需向高附加值、差异化、精细化产品方向转型 通过产能优化、技术升级与市场出清提升竞争力 [3] - 目标是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战略转变 在反倾销保护期结束后具备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能力 [3]
5年暴增30倍 我国新型储能何以高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3 08:36
行业宏观发展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产业从小范围科研示范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 - 截至今年7月,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668万千瓦/2.26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30倍,稳居世界第一 [2] - 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约为2.3小时,2024年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较2023年提升300小时 [2] - “十四五”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对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做出总体部署,今年实施的《能源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其功能与定位 [2] -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 技术创新与成本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取得多项突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5万次,1175Ah大容量储能电芯实现量产 [4] - 大电芯技术向500Ah升级,系统成本大幅降低,单舱储能容量突破9MWh [4] - 半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技术不断升级,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4] - 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10余种技术路线,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4] - 近3年间,新型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了约八成 [5]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 [4]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时期新型储能将进入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行业需进入全面市场化新阶段 [6] -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坚守安全底线,构建从材料选择到实证测试的多级安全体系 [6] - 需要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建立先进的可靠性评价体系及寿命预测模型 [6] -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鼓励创新 [6] - 未来需重点聚焦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高性能等技术需求,推动多种储能方式协同发展 [7]
稳扎稳打 中国车企深耕新兴市场本地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1 08:49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概况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27.82万辆,同比增长52.6%,占整车出口总量的46.2% [1] - 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4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整车出口总额的49.3% [1] - 出口市场覆盖欧洲、中东、拉美、东盟等地区,其中阿联酋、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增速较高,出口量分别为13.70万辆、6.29万辆和5.61万辆 [1] 企业海外市场拓展举措 - 比亚迪于8月27日正式进入阿根廷市场,首批发售车型包括元UP、宋PRO DM-i和海鸥 [1] - 比亚迪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推出元PLUS和海豚两款车型 [1] - 小鹏汽车与巴林汽车集团Ebrahim K Kanoo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巴林市场,并引入G6、G9、X9等车型 [1][2] 新兴市场战略布局 - 比亚迪计划在阿根廷推出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并同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利益相关方构建战略合作 [2] - 比亚迪已进入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本地化销售和品牌推广参与当地绿色转型 [2] - 小鹏汽车与巴林集团的合作标志着其"出海2.0"战略在中东地区实现纵深突破 [2]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涉及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博弈与产业竞争升级 [3] - 墨西哥总统公布关税改革提案,针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税率最高达50% [3] - 头部车企正加快海外本地化生产步伐,对海外经营和品牌塑造的理解日益深刻 [3]
浙江开展标准稳链提升行动 部署人工智能等17个领域标准化工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10-10 13:05
行动计划与目标 - 浙江省发布《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制修订关键核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400项以上 [1] - 行动计划围绕未来产业布局、新兴领域培育等部署人工智能等17个领域标准化工作 [1] - 重点谋划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标准制定组织、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等3项政策举措 [1] 具体举措与产业对接 - 活动开展技术委员会对接,签署大宗商品储运、电工电子产品环境保护、宠物用品等领域标准化合作备忘录4项 [2] - 22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与35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沟通,现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4项 [2] - 行动将深入实施标准稳链项目,强化“链主”企业带头作用,加快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向标准转化 [1] 地方成果与基础 - 温州市已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33项、行业标准394项、“浙江制造”标准464项 [2] - 温州市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0个、省级项目164个,发布“对标达标”方案391个 [2] -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发展试点省份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