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抽水蓄能机组有了“超强新肺” 首台大型国产变速抽蓄机组励磁系统成功下线
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之一的肇庆浪江3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交流励磁系统通过工厂试验并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变速抽蓄机组进入工程应用新阶段 [1] - 新下线的交流励磁系统容量达到常规定速抽蓄机组的10倍以上,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1] - 交流励磁系统历时3年研制而成,是肇庆300兆瓦国产变速抽蓄机组生产流程的最后攻关任务 [1] 技术优势 - 变速抽蓄机组可通过改变约7%的转速实现近50%范围的抽水、发电功率调节,比传统定速机组更高效、稳定 [2] - 变速抽蓄机组采用交流励磁技术实现"动态变化",输出电流和电压分别达到定速抽蓄机组的3倍和10倍 [2] - 交流励磁系统采用全新的"器件串联+支路并联"技术路线,攻克了输出电压电流、调节频率等技术难题 [2] 行业应用 - 我国将300兆瓦级、400兆瓦级国产变速抽蓄机组成套设备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 [3] - 南网储能公司以肇庆浪江、惠州中洞两个在建抽蓄工程为依托,推进不同容量等级的国产变速机组工程应用 [3] - 肇庆浪江和惠州中洞两个首台(套)机组预计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产发电 [3] 技术原理 - 抽水蓄能机组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在用电低谷时抽水蓄能,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 [1] - 机组励磁系统根据负荷调节需要维持电压稳定,相当于维持正常呼吸的"肺部" [1] - 定速抽蓄机组采用"静态固定"的直流励磁技术,而变速机组需要"动态变化"的交流励磁技术 [2]
北京再添2店!兰湘子21店领跑首都湘菜圈,区域渗透率突破新高
公司动态 - 2025年7月在北京新开2家门店(东直门东方银座与海淀新辰里学清路),使北京门店总数增至21家 [1][2] - 新开门店选址于东城区成熟商圈和高校聚集区,交通便捷且客流密集,试营业期间客流与翻台率表现平稳 [2][5] - 北京21家门店覆盖东城、朝阳、海淀、丰台、大兴、通州等多个主要行政区,进驻银泰in88、富力广场等地标性商圈 [2][6] - 公司全国门店总数超过400家,覆盖16个省份、90余座城市,北京是强化品牌影响力的战略支点 [8][10] 市场地位 - 公司以21家门店成为北京门店数量最多的湘菜品牌,区域渗透率、商圈覆盖广度和运营密度均处行业前列 [1][6] - 北京湘菜市场呈现品牌多、密度低的特点,主要竞争对手如费大厨、潇湘阁等门店规模仍为个位数 [6] - 公司在北京市场仅用一年多时间实现21店布局,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同行 [6] 经营策略 - 门店布局以便捷交通、成熟商圈和稳定人流为主要考量,优先进入人流量大、消费频率高的区域 [5] - 主打湘菜小炒品类定位清晰,采用25分钟上齐的高效出餐模式,人均60元左右的价格带契合年轻群体 [8] - 具备灵活的商圈适配能力,能顺利落地不同类型的商场与社区 [8] 行业特征 - 北京是全国餐饮连锁品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湘菜因口味浓郁、菜品下饭深受白领及年轻群体欢迎 [6] - 湘菜消费需求集中于口味重、出餐快、性价比高的就餐场景 [6] - 当前北京湘菜市场仍处于分散发展阶段,品牌多但覆盖区域相对集中 [6] 发展规划 - 未来将持续拓展北京及周边核心市场,以首都为支点深化全国化布局 [10] - 目标为湘菜品类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10]
宜品娟姗奶粉:重新定义儿童学生奶粉新标杆
产品发布与合作 - 宜品乳业发布6款100%娟姗奶源的儿童成长奶粉和学生奶粉,覆盖3岁+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 [3][6] - 新品包括长高高娟姗儿童营养奶粉、臻优A2β-酪蛋白DHA儿童成长奶粉等6大系列 [6] - 公司与叶义言医疗签约合作,基于TW-C骨龄中心技术提供儿童成长跟踪服务 [10][11] 产品特点与技术 - 娟姗牛现存栏量仅占全球奶牛1%,中国占比1.7%,乳品具有高蛋白、高乳脂、富矿物质特点 [6] - 产品配方包含初乳碱性蛋白CBP、赖氨酸、水解蛋黄粉等骨骼成长支持成分 [8] - 添加3重活性益生菌+3重益生元+优量乳铁蛋白等内护群营养 [8] - 包含磷脂酰丝氨酸、DHA+ARA、SA等脑视营养支持成分 [8] 战略布局 - 新品完善了儿童学生奶粉产品线,拓展高端娟姗产品领域 [3] - 合作叶义言医疗实现临床数据与营养配方双向验证 [10] - 标志着"助力5000万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启动 [11] 行业背景 - 娟姗牛血统纯正,18世纪起受英国政府保护,乳汁专供皇室 [6] - 叶义言医疗拥有40年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经验,覆盖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全周期 [10]
“孩本位”时代母婴营销新解:构建三层心智矩阵,穿越周期
行业趋势与消费行为 - Z世代父母育儿理念转向"精养"模式,注重陪伴与共同成长,推动需求从单一功能向多元价值升级[1][4] - 新世代父母呈现"育儿育己"特征,追求自我价值与生活品质提升,催生育儿消费市场深度细分[4] - 抖音母婴行业将人群细分为12类,基于消费偏好/内容偏好/育儿理念三维度构建精准营销坐标[4] 品牌营销策略升级 - 2025年母婴品牌需通过精品情感内容/多维创作者矩阵/转化提效建立用户深度信任,形成品牌价值与业绩正循环[1] - 针对"养娃精算师"类人群采取三阶段策略:建立专业信任→深化场景连接→强化价值共鸣[7] - 面对多元人群需构建分层营销策略,以品牌心智为核心,场景与商品心智为支撑实现用户心智渗透[10] 内容营销体系 - 精品内容需围绕归属认同/治愈解压/自我重塑三大情感维度,结合非遗/体育/短剧等趋势触达差异诉求[13] - 抖音母婴亲子垂类万粉创作者投稿量同比增长10%,跨界创作者数量增长15%,成为品牌心智共建关键力量[14] - 平台提供AI工具辅助内容生产与趋势洞察,整合跨端流量池实现人群资产破圈增长[13] 全域经营模型 - 提出「1x2xN」全域策略:1个核心营销主题IP化→2大转化阵地(线上货架+线下门店)→N渠道联动放大影响力[17][19] - 线上通过短视频橱窗/直播间/商城承接流量,线下整合区域营销事件实现O2O闭环转化[19] - 全域经销体系需深度联动,复用资源扩大声量同时拉新促活,推动可持续增长[19] 平台能力支持 - 巨量引擎上新特色人群标签,升级营销能力助力品牌精准触达细分人群[20] - 将持续提供多元化营销支持,帮助生态伙伴在抖音获取增量并夯实增长基础[20]
利用率仅三成,“沉睡”的算力如何激活
智算中心建设现状 - 西部某城2022年开工的智算中心上架率不足50%,已上架服务器实际利用率不足30%,年运营成本超3000万元[1] - 全国已投运智算中心近150个,在建和规划项目近400个,平均算力使用率仅30%[2] - 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32%(90EFLOPS)[3] 供需矛盾与低质量扩张 - 2023年中国智能算力需求123.6EFLOPS,供给仅57.9EFLOPS,缺口超50%[3] - 三四线城市中小智算中心整体利用率不足30%,部分因盲目建设导致闲置[4] - 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如昆明按投资15%补贴、安徽对400P以上项目补贴)加速低效建设[4] - 社会资本主导的智算中心存在芯片配置单一、机架功率密度不足15千瓦等问题,无法满足大模型训练需求[6] 算力需求结构变化 - 推理模型(如DeepSeek R1)推动算力需求碎片化,中小企业需求占比提升[7][8] - 训练阶段需16位浮点精度+千卡规模,推理阶段可接受更低精度+小型化设备[7] - 杭州算力小镇整合1700家企业,70%为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匹配降低算力成本[8][9] 资源优化与政策支持 - 全国已发布10余个算力调度平台,宁夏东数西算平台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11] - 工信部计划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2028年实现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11] - 湖南对改造升级智算中心给予10%补贴(最高2000万元),宁夏发放4000万元/年算力券[12] -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通过算力券使平均使用率达80%,峰值接近100%[13]
标准化种植 品牌化营销 山西晋城全力推动陵川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 中药材产业覆盖陵川县11个乡镇和80%以上行政村,从业人口突破6万人,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1] - 中药材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省内外具有标志性特色产业影响力[1] - 种植面积达8.5万公顷,年产量突破1.66万吨,规模效益持续释放[2] 标准化建设 - 出台《陵川县野生连翘抚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两项省级地方标准[1] - 制定连翘、党参、黄芩、柴胡、紫苏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对全产业链实施严格监管[1] - 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公司的连翘基地获国家认证为"三无一全"基地品种[1] 品牌化建设 - "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翘、党参、连翘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 - "陵川连翘"获得晋城市唯一"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2] - 乡土人家公司的"丹韵"连翘红茶在2023文旅康养城市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金奖[2] 产业转型与拓展 - 推动中药材从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转型,种植区域由东部山区向中西部丘陵区拓展[2] - 开展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基地建设、野生抚育、高标准温室育苗基地等项目[2] 市场推广平台 - 连续举办7届"太行连翘节",成功打造连翘产业大会并永久落户陵川县[2] - 构建集宣传展示、交流合作于一体的优质载体,助力产业对接大市场[2]
山东蔬菜瓜果上半年出口值达到804.7亿元,增长3.5%
农产品出口表现 - 上半年山东农产品出口值达804.7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增速0.5个百分点 [1] - 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7.6%,占全国农产品出口值22.7% [1] - 蔬菜及食用菌出口206.8亿元,水产品出口175.9亿元,干鲜瓜果及坚果出口50.3亿元 [1] - 肉类、酒及饮料出口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 - 干大蒜出口单价达每千克24.3元,显著高于鲜蒜9元单价 [1] - 宠物食品、苹果汁、辣椒粉、植物蛋白等特色产品提升出口附加值 [1] 出口市场格局 - 产品出口至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 [2] - 出口规模超50亿元的贸易伙伴达41个,同比增加5个 [2] - 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传统市场展现强大韧性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推动"万企出海,鲁贸全球"行动成效显著 [2] - 海关将加强企业信用培育,助力更多农食企业获得"AEO企业"认证 [2] - 完备产业生态和持续拓展的外贸"朋友圈"为发展提供支撑 [2] - 海关深化"智关强国"行动,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2]
黑龙江绥化:筑牢粮食“压舱石” 现代农业绘新篇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 - 绥化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推进"三大"建设、"四个农业"晋级和"五化"目标实现 加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1] - 2024年粮食总产量24115亿斤 比2020年增长1952亿斤 位居全省前列 每百斤中国粮食中有绥化优质粮172斤 [2] - 生猪出栏62764万头占全省2675% 肉蛋奶产量1668万吨 水产品产量208万吨 果蔬年产量244万吨 多项指标全省第一 [3] 粮食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 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 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集成"五良"融合措施提升单产 [3] - 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实施龙江和牛 大鹅 民猪特色项目 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3] - 设施农业和露地种植双轮驱动 放大寒地黑土 富硒 绿色优势 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3]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 构建"5+8"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玉米 水稻 大豆 肉类 乳品5大重点产业集群 [4] - 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6045亿元 比2020年增长4423% 加工转化率813%全省第一 [4] - 玉米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收近300亿元较2020年翻倍 加工能力超110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4] 现代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7% 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十四五"选育推广502个优良品种 [5] -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892% 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0个县区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 [6] -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超90%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 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203万亩 [6] 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 制修订48项农业地方标准 鲜食玉米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命名标准 [6] - 构建"8+9+20"农业品牌格局 "寒地黑土"品牌价值100235亿元 [7] - "绥化鲜食玉米"品牌价值4063亿元 "海伦大豆"5117亿元 "庆安大米"14549亿元 [7]
创新赋能 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大有进境
物流效率提升 - 108台重庆造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仅用4小时完成卸船作业并实现零车损[1] - 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新模式使重庆工厂到上海海港物流时间压缩近10天[1] 内外贸一体化平台建设 -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构建三位一体高水平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枢纽平台 集聚华为 长安等300余家龙头企业和3000余个商品品类[2] - 平台形成场馆运营 平台服务 大宗贸易三大核心板块 大宗贸易围绕铜杆 铝锭等有色金属及大豆 玉米等农产品开展高效贸易分拨[2] - 平台促成奉节眼镜出口伊朗 硅锰合金矿石出口缅甸等超20笔贸易项目 实现贸易额近8亿元[2] 国际经贸合作 - 秀山县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邀请菲律宾 泰国等RCEP成员国参与 现场签约20个项目累计投资14 8亿元 年贸易值达28 5亿元[3] - 秀山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成为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3] 企业服务创新 - 渝中区成立全市首家摩配领域行业协会 组织10余家企业赴哈萨克斯坦参展并签约350万美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渝中区摩托车零配件出口额达2784万元 同比增长60 2% 预计全年外贸出口额超2亿元[4] - 璧山区建成民营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璧商荟 吸引2700家企业入驻 其中外贸企业825家 交易额达2 7亿元[4] 政策支持体系 - 璧山区首创区级外贸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 实现海关 税务等多部门协同解决企业诉求[5] - 重庆实施6+5行动计划 推动标准衔接 数字联通等六大工程提升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6]
河南开封综保区:“四区叠加”赋能企业“买卖全球”
开封综保区外贸表现 - 开封综保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76.3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领跑河南 [1] - 区内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和保税仓实现全球商品集结分拨,形成高效外贸生态 [1] - 豫免国际保税仓库上半年进出口额超1.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亿~5亿元进出口贸易额 [3] 千草堂中医药出海战略 - 公司上半年外贸订单量突破3200单,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占比达78% [2] - 投资6000万元建设中药材检测中心,与河南大学共建产学研平台强化品质管控 [2] - 采用双线市场策略:线下通过本地化团队参与海外展会,线上筹备海外电商直营平台 [2] 政策支持与创新服务 - 开封综保区为河南唯一"四区叠加"开放平台,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政策联动优势 [4] - 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通关效率提升措施使企业货物周转效率提升40% [4][5] - 创新"外综服+跨境电商"进口押汇模式,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企业资金占压问题 [4] 未来发展规划 - 下半年目标为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推动综保区进入全国B类序列 [6] - 将依托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辐射许昌、周口等地,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6] - 计划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度,强化开放平台的高质量发展示范效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