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从“蟋蟀之乡”到“电梯之都” 宁津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
走进山东省宁津县的希望小区,砖红色的老楼旁,银灰色的玻璃电梯井如竖琴般矗立。"自从装了电 梯,上下楼省劲儿多了。"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这部便利民生的电梯,正是地道的"宁津造"。 "把配件做精做细,当好行业的金牌配角,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宁津三立电梯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立 波表示,公司不仅为整梯制造企业提供补偿链生产线,还创新研发新型钢带绳头等产品。"多年来,宁 津的电梯零部件企业已从基础生产转向核心部件研发,占国内市场较大份额。" 宁津县副县长王玉娥介绍说,经过40多年发展,宁津电梯产业形成了"龙头牵引、协同适配、链条突 破"的产业集群,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宁津电梯"区域品牌落地,政府通 过组织参展、搭建平台,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共享品牌红利。 "为了让老楼装得起、用得久,政府还出面'打包票',为每部电梯补贴10万元(人民币,下同)。"宁津县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负责人张国磊称,宁津创新推出"电梯安全综合保险",利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 增值收益投保,解决电梯维修的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2024年,宁津电梯全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规上企业利润增长6.75%。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 表 ...
云南聚焦三大重点任务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云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计划 核心观点 - 云南省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计划2025-2027年通过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目标包括普及基础级、规模化先进级、突破卓越级及探索领航级智能工厂 [1][2] 基础级智能工厂推广 - 组织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鼓励企业制定建设提升计划并自评 [1] - 每年实施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支持企业集成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 [1] - 目标到2027年,50%以上完成自评企业达到基础级水平 [1] 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 - 围绕重点领域每年认定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进行业重点企业完成成熟度评估 [2] - 目标到2027年累计认定80个以上先进级智能工厂 [1][2] 卓越级与领航级智能工厂突破 - 支持先进级工厂向卓越级跃升,推动制造环节集成优化和AI技术融合应用 [2] - 鼓励卓越级工厂申报领航级,目标到2027年培育10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 [1][2]
热管理材料+机器人双向发力 锦富技术卡位科技领域核心赛道
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高端化升级与机器人的产业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两 大极具前景的科技赛道上,锦富技术(300128)(300128.SZ)依托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精准的产业卡 位,近期动作频频,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车规级石墨烯加热产品再获认可 7月21日,锦富技术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英硕生产的车载石墨烯加热垫产品 已应用于尊界车型,供货方式为苏州英硕直接向尊界车型座椅总成供应商供货。 公开资料显示,锦富技术早在2023年就开始布局高性能热管理材料领域。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 额7.38亿元,用于高性能石墨烯散热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此外,锦富技术2024年年报 显示,苏州英硕作为国内车规级石墨烯座椅加热技术的先行者,其产品已成功在上汽、吉利、比亚迪 (002594)、通用、小米等车企的核心平台量产应用,石墨烯座椅加热方案主要在中高端车型中应用。 本次成为华为系汽车座椅总成供应商,石墨烯加热产品的质量及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约为29.7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 增长至 ...
三项全球首例:福建附一应用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完成食管裂孔疝及复杂膈疝手术
医疗技术创新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应用国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标志着我国在智能微创外科技术领域取得全球领先突破 [1] - 手术团队仅在患者脐部开2.5厘米小切口,通过蛇形臂机器人完成毫米级精细操作,极大减少手术创伤 [2] - 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3天康复出院,体现新技术在恢复速度和疼痛控制方面的显著优势 [4] 手术技术突破 - 团队在三天内连续完成三项全球首创手术:复杂膈疝修补术、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胰颈部肿瘤切除术,展示技术全面性 [6] - 国产蛇形臂机器人具备单孔入路设计和高自由度仿生器械,特别适用于深部狭小空间的毫米级操作 [9] - 技术优势包括单一微小切口、极高操作精准度和极快术后恢复,适用于复杂疝修补、肥胖患者及儿童手术 [9] 行业影响 - 三项全球首创手术的连续完成标志着医院正式进入机器人微创疝外科的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 [8] -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复杂外科手术中的成功应用为医疗科技创新发展树立典范 [8] - 单孔蛇形臂机器人结合5G远程操作和AI智能规划,将推动外科手术向"超微创时代"升级 [9]
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 云南省急救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云平台和"120"急救专网,实现全省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缩短急救半径 [2] - 昆明主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从2020年的17分钟缩短至12分钟 [2] - 南京市急救中心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个统一",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等,提升急救效率 [3] - 南京市急救中心在下班高峰期拥堵路段通过联动122协调交警开道,仅用13分钟将患者安全送达转入医院 [3] 急救资源配置 - 昆明地区共有220辆救护车,覆盖近850万常住人口 [2] - 救护车和车上设备实行统一配置和发放,包括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肺复苏仪等 [8] - 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增配,如妇幼、儿童等特殊需求 [8] 长途医疗转运现状 - 跨省市长途医疗转运体系仍有待完善,很多省份的"120"救护车不提供跨省、跨市转运服务 [4] - 私营救护车缺少设备和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无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5] - 长途转运中患者病情变化和氧气不足是最常见问题,需提前规划最优路线并计算携带氧气量 [7] 长途转运服务探索 - 云南省急救中心安排车辆和医护人员陪同,32小时完成从云南到上海的转运 [6] - 南京市急救中心在普通监护型救护车基础上增加氧气瓶柜改造,加装2到4套氧气接口 [8] - 配备定位系统和车内监控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可随时掌握车辆行驶路线和患者状态 [8] 非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 非急救服务需求客观存在,包括转院专业护送、出院回家途中护送等 [6] - 现有资源难以满足非院前急救服务需求,车辆、人员资质及收费标准需进一步规范 [9] - 建议开通非院前急救转运专线,与"120"急救进行一体化管理 [9]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医疗长途转运制度化,明确医院职责和规范流程 [9] - 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将医疗转运服务纳入医保或发展相关商业保险 [9] - 建议建立城市间接力转运机制或跨区域供氧支持体系,推动氧气接口标准统一 [10] - 建议完善高值耗材和相关服务收费政策,保障急救工作可持续性 [10]
美妆直播合规建设迎国家级智库赋能 8+minutes全链路追溯系统成行业样板
行业趋势与数字化转型 - 化妆品行业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积极拥抱监管 [1] - 行业聚焦"新消费·新电商"主题 探讨直播电商环境下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保护 监管创新等热点议题 [1] - 行业专家分享"化妆品行业的市场监管与规范"主题 为合规经营提供新思路 [1] 企业合规实践 - 广州如霜化妆品有限公司分享"新消费趋势下8+MINUTES的产品合规策略" 阐述如何构建产品合规体系 [1] - 公司成立专家智库团 首批核心成员包括中国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专家 旨在提升合规运营与高质量发展 [2] - 公司旗下8+minutes品牌数字化追溯系统建设与"全国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验标识应用仪式"理念一致 增强消费者信任 [2] 行业交流平台建设 - 研讨会为化妆品行业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提供趋势把握 合规建设 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思路与经验 [2] - 行业在新消费与新电商浪潮下将以更规范 创新的姿态迎接发展机遇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数千万元信然CNG天然气压缩机 减压撬 储气瓶组 装车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上海信然压缩机为大连柴油机提供超高压大型CNG天然气压缩机、减压撬、储气瓶组等成套设备,用于天然气发动机测试 [1] - CNG天然气压缩机工作压力为250公斤,单台尺寸11.5m*3.4m*3.85m,重量25吨 [1] - CNG天然气减压撬尺寸3.4m*2.4m*3.1m,重量1.8吨 [1] - CNG天然气储气瓶组(单组)尺寸5.1m*2.9m*2.73m,重量12.25吨 [2] 研发与专利 - 公司年均研发投入超2500万元,累计获得60余项专利技术(含22项发明专利) [2] - 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称号 [2]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入围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国家管网CNG压缩机供应商的生产厂家 [2] - 产品出口至美国、俄罗斯、沙特等国家,合作企业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沙特阿美等国际能源巨头 [3] 发展战略 - 公司定位为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计划加大研发力度并承接国家重点大型项目 [3] - 公司将持续拓展国际合作,覆盖更多国际市场 [3]
邢继:带领“华龙一号”崛起的总设计师
如今,邢继将目光投向更远:"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科普,让公众不再将核电与风险挂钩,而是视 为高效清洁能源的典范。" 为应对福岛事故后国际安全标准升级,"华龙一号"采用五层纵深防御体系,涵盖事故预防、堆芯保护、 放射性包容等全链条。其中,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尤为关键。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团队从零起步,通 过18次工况试验验证系统可靠性,首次实现事故后72小时无需人工干预的安全保障。在"双层安全壳"方 案争议中,邢继力排众议,以"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推动设计落地。面对首堆建设压力,他带领团队创 造"设计变更1.5天处理周期"的纪录,用"白加黑"的奉献精神攻克千项难题,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从大亚湾的"星星之火"到华龙一号的"攻坚者",中国核电人用四十年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中国 核电不断发展的背后,是"严慎细实"的作风与"自立自强"的信念。作为中核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学 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带领团队不断深耕,用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为中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 方阵写下生动注脚。 "华龙一号"的诞生,是中国核电人三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邢继参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 时,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让他深刻 ...
北芯生命摘得第十四届财经峰会“2025杰出医疗科技创新奖”,创新动能领跑产业变革
近日,在上海圆满落幕的 CFS 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 2025 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上,汇聚了来自政界、商界、学 界的精英,共同探讨全球经济新变局下的发展路径。在此次峰会上,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北芯")凭借在智能化心血管精准介入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科技实力与创新突破,脱颖而出,荣获"2025杰出医 疗科技创新奖"。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北芯连续六年在财经峰会中揽获殊荣。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业界对北芯 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肯定了其在推动中国高性能创新医疗(002173)器械产业形成全球竞争力、助力经济韧 性建设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过去一年,北芯以"技术破壁者"的姿态,在心血管精准介入领域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 品,进一步丰富了其智能化心血管精准介入解决方案,为中国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发挥全球影响,迈向世界级医疗科技企业 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正持续攀升——从全球产业链的参与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在这一历史性 跃迁中,北芯的成长轨迹堪称典范:这家企业用十年时间,用多项硬核创新重新定义了"中国智造"的含金量,其 发展路径恰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从"跟跑 ...
汽车行业创新,长城汽车百亿研发彰显民族品牌硬实力
自主研发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2024年达104亿元,占销售额的5.2% [1] - 工程师团队规模达2.3万人,平均每4名员工中有1名工程师 [1] - 环境风洞实验室总投入近100亿元,具备2000余项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的试验能力,可模拟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以及最高每小时250千米的风速 [1] 产业链整合 - 从依赖外部采购到构建自主供应链,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2] - 2018年推动零部件公司独立运营,成功进入宝马等国际企业供应链 [2] - 构建了相互辅助、资源循环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2] 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 - 打造端到端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智能体系、九州超算中心,支撑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2] - 自研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覆盖从城区到乡村、从行车到泊车的全场景应用 [2] - 2024年营收达2021.95亿元,2024年上半年销量近57万辆 [2] 民族品牌发展 - 通过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和全价值链创新体系,推动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 [3] - 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系统实现全链条创新,印证了"做强做大民族品牌"的逻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