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1-8月中国硫酸(折100%)产量为7498.2万吨 累计增长7.1%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11:22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硫酸(折100%)产量为973万吨,同比增长8.8% [1] - 2025年1-8月中国硫酸(折100%)累计产量为7498.2万吨,累计增长7.1% [1] 相关上市企业 - 硫酸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包括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巨化股份、中金黄金、铜陵有色、龙佰集团、云天化、浙江龙盛、川发龙蟒 [1] 相关研究报告 - 相关报告为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硫酸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1]
2025年1-8月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为21.2万台(套) 累计下降18.6%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11:22
上市企业:龙净环保(600388),清新环境(002573),菲达环保(600526),雪浪环境(300385),中电环 保(300172),永清环保(30018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为2.8万台(套),同比下降4.1%;2025 年1-8月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累计产量为21.2万台(套),累计下降18.6%。 2020-2025年1-8月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统计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 告》 ...
2025年1-8月中国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产量为122万台 累计下降10.9%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11:22
2025年8月及1-8月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产量为14.5万台,同比下降10.5% [1] - 2025年1-8月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累计产量为122万台,累计下降10.9% [1] 数据来源与统计范围 - 统计数据涵盖2020年至2025年1-8月的产量情况 [2]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并由智研咨询整理 [2]
2025年中国NFC果汁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销售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强者恒强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36
行业概述 - NFC果汁为“非浓缩还原果汁”,采用新鲜水果直接榨汁、杀菌后灌装,最大程度保留水果原有营养成分、天然风味和色泽 [2] - 按杀菌工艺可分为常温NFC果汁和低温NFC果汁,常温产品无需冷藏但可能轻微损失部分热敏性营养,低温产品需全程0-4℃冷藏,更接近鲜榨果汁的口感和营养 [4]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NFC果汁零售量达1.14亿升,同比增长12.14%,零售额达63.20亿元,同比增长13.73%,零售均价为55.64元/升,同比增长1.41% [1][11] - 行业增长驱动力源于国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者对新鲜、营养、无添加剂饮品需求增加 [1][11] 发展历程 - 2013年零度果坊率先入局,将NFC果汁带入大众视野,随后资本和品牌争相进入 [6] - 2015年汇源推出“鲜榨坊”系列,2016年农夫山泉17.5°NFC果汁强势入场,行业快速发展 [6] - 2020年疫情推动线上业务发展,并提升健康关注度,行业转向品质竞争与供应链强化 [6]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水果供应商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生产加工环节,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7] - 2024年中国水果总产量达33965.81万吨,同比增长3.73%,其中苹果产量5128.51万吨,柑桔产量6791.49万吨,为行业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9] - 下游消费者以女性为主(占比超58%),18-35岁年轻群体是主力(占比72%),超过65%的消费者将无添加作为首要选择标准 [10][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趋势,龙头饮料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主导市场,新式茶饮崛起和价格下探导致多数品牌线下渠道利润微薄,线下终端基本被龙头垄断 [12] - 农夫山泉作为行业代表企业之一,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256.2亿元,毛利润154.6亿元,毛利率达60.3% [14] - 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定位“100%纯果汁品牌”,致力于成为纯果蔬汁品类领导者 [15] 未来趋势 - 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需求将推动更多混合果汁产品出现,包括水果与蔬菜混合 [15] - 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益生菌、胶原蛋白等功能性NFC果汁市场份额将扩大 [11][15] - 便携式包装和小规格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以满足快节奏生活方式 [15]
研判2025!中国光遗传学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从跟跑到领跑跨越,未来仍需突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29
行业概述 - 光遗传学是一种结合光学与遗传学手段的生物技术,通过在靶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光敏离子通道、泵或酶,利用光来控制细胞的活动 [2] - 基本原理是将光敏蛋白基因插入目标神经元,使这些神经元对光产生反应,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调节细胞膜上带电离子的流动,从而实现对神经元活动的精确操控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光遗传学行业历经2004-2010年早期探索与技术奠基、2011-2020年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探索、2021年至今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加速三大阶段 [4] - 逐步形成从基础工具开发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例如2016年全球首例视网膜治疗成功,2023年REDMAP红光/远红光调控系统及CRISPR-光遗传融合技术取得突破 [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敏蛋白、基因递送系统、原材料、硬件系统及辅助技术等 [7] - 产业链中游为光遗传学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与制造环节 [7]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神经科学、交叉学科、眼科疾病、神经内科、心脏疾病、代谢疾病及肿瘤光控免疫疗法等领域 [7]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光遗传学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2.76亿元,同比增长9.10% [1][11] - 国内科研团队在光敏蛋白开发、基因递送系统研究及光学设备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市场扩展奠定基础 [1][11] 技术进步与突破 - 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研发的REDMAP光开关通过红光/远红光调控细胞活动,实现无延时响应,为应用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工具 [1][14] - 2025年中国研究团队在《Biomaterials》上发表研究,首次将上转换光遗传学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利用上转换纳米颗粒将近红外光转化为蓝光,显著改善小鼠运动功能 [9] 临床应用与疾病治疗 - 光遗传学技术为解析帕金森病复杂的神经环路机制提供了时空分辨率达毫秒级的独特工具,揭示了基底节环路失衡是运动症状的核心机制 [9] - 在眼科疾病治疗方面,苏州星明优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光遗传学疗法管线UGX06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积极效果,其核心管线UGX202采用自研AAV载体搭载宽光谱高敏感光敏蛋白,重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视觉通路 [13] 主要企业动态 - 苏州星明优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焦眼科创新性基因疗法,2025年与英国AviadoBio达成4.13亿美元海外授权协议,推动“通用型”基因疗法全球转化 [13] - 苏州格罗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光遗传学系统设备研发,提供光源、光纤组件及多通道电生理记录系统,通光效率≥80%,并推动设备国产化替代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技术突破驱动临床转化加速,AI与纳米材料融合成为新趋势,AI辅助设计高特异性光敏蛋白,纳米材料提升光穿透效率,结合CRISPR/Cas9实现光控基因编辑 [14] - 光遗传学正突破神经科学边界,向肿瘤治疗、代谢疾病、心理健康等领域延伸,例如光控CAR-T细胞通过局部光照激活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17] - 国家政策与资本强力支撑行业,2024年创新药审评审批时限缩短至6个月,医保目录纳入周期压缩至1年以内,私募股权投资推动企业产能扩张 [16]
2025年全球与中国航运保险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市场现状及发展展望研判:全球航运保险保费稳步增长,中国市场发展空间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16
内容概要:航运保险,是为运输过程中被保标的因遭受风险造成经济损失而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产品, 是航运业的保障、补偿和风险管理机制之一,也是护航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金融工具。21世纪以来,随 着全球化持续推进,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对全球保费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在货运保险方面。全 球海运保险保费收入不断增长。2024年全球海运保险保费收入创历史新高,达399.2亿美元。从区域格 局来看,欧洲仍占据最大份额,但其整体占比正在下降。2024年期间,欧洲仍以47.0%的保费份额保持 领先;亚洲/太平洋地区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欧洲市场的差距,2024年占比29.8%。拉丁美洲(占比 10.2%)、北美(占比7.8%)维持原有市场格局。从险种来看,货物保险继续主导全球海运保险保费, 2024年达到226.4亿美元,占比56.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其海运保险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蓬勃 发展的态势。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中国船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船舶价值的提升,还得益于全球再保险市 场的长期景气周期。自2017年以来,全球再保险市场的活跃和健康发展为中国海运保险市场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2024年全国船货险保费357.66亿元,其 ...
2025年中国CPI膜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受益于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CPI膜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15
行业概述 - CPI薄膜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双向拉伸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备化学稳定性好、耐热性佳、阻燃性好、不易破碎、延展性好等优势 [1][2] - 按单体种类可分为脂环型、含氟型,以及大体积侧基或平面扭曲结构型,不同类型在透明性、热稳定性和力学强度上各有差异 [1][3] - 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如PMDA、ODA)、中游加工制造及下游应用(如折叠手机、新能源、航空航天)三个环节 [1][8] 市场需求 - 2024年中国CPI薄膜需求量接近400万平方米,增长得益于电子、航空航天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5] - 折叠屏手机是主要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916.7万台,同比增长30.8%,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498.4万台,同比增长12.6% [8] - 在光伏领域,CPI薄膜可作为太阳能电池基板材料,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19年1.29亿千瓦增长至2024年6.85亿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39.7% [10] 竞争格局 - 行业技术壁垒高,生产厂商较少,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已实现量产的企业包括韩国可隆、日本住友化学、SKI等 [1][5] - 中国厂商起步较晚,主要企业包括瑞华泰、长阳科技、中天电子等,国产化替代市场潜力巨大 [1][5] - 在折叠屏手机盖板领域,CPI膜与UTG存在竞争,UTG良率较低且实现稳定量产厂家较少,短期来看两者共存格局将持续 [9] 技术发展 - 生产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流延-双向拉伸法、流延法、双轴定向法等,其中流延-双向拉伸法生产的薄膜具有拉伸强度高、耐高低温性好等优势 [8] - 未来性能提升方向包括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有机/无机杂化改性等技术,提高薄膜的透明度、柔韧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10] - 降低生产成本是重要发展方向,需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加强原材料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11] 融资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CPI膜企业获得融资,例如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完成5990万元定向增发,无锡顺铉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中科玖源完成B++轮融资 [7] - 一系列融资完成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及产业落地能力的认可,为我国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 [7] 未来趋势 - 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展,在5G通信领域有望成为基站天线、射频器件等理想材料,在物联网领域可用于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 [12] - 在医疗、环保等领域也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 [12]
趋势研判!2026年中国循环泵‌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传统需求稳新兴需求拓,液冷循环泵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15
行业整体概况 - 中国泵行业处于结构分化与质量升级并行阶段,呈现高端增长、低端承压特征,2024年市场规模2360亿元,预计2025年升至2480亿元 [1][10] - 循环泵作为细分市场表现稳健,2024年规模约313亿元,占整个泵业市场比重超13%,预计2025年突破330亿元,年均增速约8% [1][11] - 下游需求结构形成工业、建筑与市政三足鼎立格局,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为60%、27%和13% [1][12][13] 新兴应用领域:数据中心液冷 - 液冷服务器市场高速成长,2024年行业规模达168亿元,同比增长4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41亿元 [1][13]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成为提升散热能力关键路径,带动CDU液冷循环泵需求激增,CDU中液冷循环泵单价约为6000-8000美元 [13] - 液冷循环泵价值量约占整个液冷市场38.06%,是核心成本构成,预计2025年中国CDU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亿元 [13] 产品与技术趋势 - 行业技术向高效节能与智能化演进,磁悬浮轴承、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推动产品能效提升与功能集成 [3][15] - 产品正向智能化、节能化快速转型,智能变频泵、高效节能泵及耐腐蚀特种泵等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8][10] - 针对特殊场景的材料创新持续突破,耐腐蚀合金、碳化硅密封等技术拓展了在化工、新能源等严苛领域的应用边界 [15]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国内领军企业中流砥柱、专业化企业细分市场深耕的竞争格局 [14] - 以格兰富、威乐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凭借尖端技术主导高端市场,本土龙头通过技术突破在工业、民用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14] -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头部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综合模式转型,缺乏核心能力的中小企业面临出清压力 [14][16]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能效与环保政策为循环泵在传统领域的节能改造与需求替代提供持续动力,如《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等 [6] -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针对性文件为循环泵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场景的应用开辟广阔空间 [6] - 绿色采购标准与能效推广目录的实施,进一步打通了高端节能产品的市场落地通道 [17] 未来增长动力 - 工业节能改造、市政基建等传统需求稳健,数据中心液冷、新能源配套等新兴场景开辟新增长赛道 [1][17]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海外市场拓展,本土企业加速渗透东南亚、中东等基建需求旺盛地区 [17] - 全行业正加速从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14]
2025年中国半导体废气处理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谱、运行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国产替代与智能化转型加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09
行业定义与功能 - 半导体废气处理设备是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的关键环保装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生产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确保排放合规[1][2] - 设备核心功能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性气体(如HF、Cl₂)、金属颗粒物等有害物质[2] 设备分类与技术 - 设备类型多样,包括活性炭吸附、催化氧化、热氧化、生物滤池、冷凝吸收及洗涤塔等,可针对性处理各类废气[1][3] - 按废气类型主要分为四类:酸性/碱性废气采用湿式洗涤塔处理,有机溶剂废气(VOCs)多使用吸附或燃烧技术且效率可达90%以上,毒性废气需先预处理再深度净化,一般排气可直接排放[3] - 毒性废气处理流程最复杂、成本最高,有机废气处理强调销毁效率,酸碱废气处理注重化学中和稳定性[3] 政策环境 - 行业获国家政策密集支持,形成从宏观指导到精准施策的完整框架,如《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为行业提供清晰升级路径与广阔市场空间[1][4]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聚焦高精度零部件与子系统供应,如轴承、传感器、真空泵等,技术壁垒高且部分依赖进口,但国内企业在中低端领域已实现突破[4] - 中游为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核心企业包括盛剑环境、京仪装备等,国产替代加速推进[4] - 下游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全流程及光伏等泛半导体领域,随着国内12英寸晶圆厂扩产及环保法规趋严,设备需求持续增长[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13028亿元,较2020年的8848亿元增长47.2%,年复合增长率达10.5%,显著高于全球同期5.2%的增速[5]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废气处理洗涤器市场规模约13.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4.6亿美元[6] - 2024年中国半导体废气处理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4.26亿元,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亿元[6]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国际巨头与本土领先企业差异化竞争格局,爱德华兹真空、荏原及GST等跨国企业主导高端市场[6] - 以盛剑环境、京仪装备、仕净科技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依托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及持续技术创新,在中端市场稳步拓展并逐步向高端领域渗透[6] - 行业竞争焦点正从单一设备价格转向以等离子体协同催化、AI智能运维为代表的技术突破,以及向"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转型[6] 重点企业分析 - 京仪装备 - 京仪装备是半导体工艺废气处理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2024年其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销量达696台,同比大幅增长74.4%[7] - 为适应市场竞争及促进技术普及,设备均价调整至46.5万元/台,同比下降14.2%,加速了行业进口替代进程[7] - 公司已形成五大技术体系,产品对多种特征污染物的处理效率超过99%,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向多技术融合方向发展,等离子体、膜分离、光催化氧化等技术应用广泛,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研发重点[9] - 政策端环保法规趋严与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浪潮形成双重驱动,本土企业加速高端替代,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10] - 智能制造与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设备向"智能型""低碳型"升级,借助物联网与AI算法实现实时监测、动态调控及故障预警[11] - 碳捕捉与资源化回收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新方向,兼顾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行业从污染治理向绿色制造全链条延伸[11]
2025年8月山东五星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11177辆和11594辆 产销率为103.73%
产业信息网· 2025-10-23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五星车辆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8月摩托车产销量实现显著同比增长,产量为11177辆同比增长22.77%,销量为11594辆同比增长20.43%,产销率达103.73% [1] 行业相关公司 - 新闻提及多家摩托车及自行车行业上市公司,包括钱江摩托、信隆健康、征和工业、久祺股份、林海股份、上海凤凰、中路股份、力帆科技、春风动力、爱玛科技、隆鑫通用、永安行、新日股份、绿通科技、涛涛车业、华洋赛车 [1] 数据来源与参考报告 - 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摩托车)产销快讯 [1] - 相关报告引用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