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细分市场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概述 - 产后护理及修复指女性生产后身体恢复与保养,涵盖身体状况恢复及心理调节 [1][2]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13.6%),其中产后修复227亿元(+18.8%),产后护理448亿元(+11.2%) [1][8] - 服务类型分为月子中心(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和月嫂(居家灵活服务),两者价格与服务模式差异显著 [10][1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生育女性群体规模仍较大: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同比+52万人),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4] - 消费能力提升: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47元(2015年为1165元),2025Q1医疗保健消费占比达8.4% [6] - 健康观念升级:现代女性对产后身材恢复/心理健康/科学护理的投入意愿增强 [1][6] 细分市场现状 月子中心 - 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至2024年296亿元(CAGR 27.2%),渗透率持续提升 [1][12] - 价格分层明显:6万元以下大众型占比54%(主导),6-10万元中端占比23% [14] - 服务优势:配备专业团队/营养餐定制/产后形体修复/婴儿看护等 [12] 月嫂市场 - 2024年市场规模151亿元(同比+4.1%),受消费观念转变及工资上涨推动 [1][16] - 特点:依赖个人经验,价格低于月子中心但缺乏系统化培训 [10][1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6300家月子中心,前五企业份额仅3.7% [18] - 头部品牌包括圣贝拉(02508)、爱帝宫(00286)、喜之家等 [18] 未来趋势 - 规模扩容:2030年行业规模预计超2000亿元,下沉市场潜力显著 [20] - 规范化发展:监管政策与标准将细化,推动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21] - 服务升级:专业化培训/医疗设备完善,增值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23] - 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24]
2025年中国柑桔深加工‌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深加工规模持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柑桔深加工行业概述 - 柑桔深加工是以柑桔类水果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涵盖食品类(果汁、果酱)、化工提取类(香精油、果胶)、生物制品类(果酒、保健品)和副产品利用类(饲料、肥料)四大类 [1][2] - 中国2024年柑桔总产量达6791.49万吨,较上年增长5.56%,为深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1][6] - 行业农业产值从2018年1484.9亿元增至2024年233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8% [10] 产业链与区域分布 - 产业链上游依托广西、湖南等主产区千万亩果园,中游通过膜分离、酶解等技术提升附加值,下游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并出口欧美 [4] - 广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西五大主产区贡献全国87.6%产能,其中广西砂糖橘年产量680万吨占全国70%,沃柑320万吨占45% [8] - 形成"长江流域橙汁加工带"和"岭南特色柑橘加工区"两大集群,全国性与区域企业协同发展 [16]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柑桔深加工市场规模约140亿元,果汁类占比超40%为主导产品,NFC橙汁等高端产品成新引擎 [12] - 头部企业如汇源果汁、屈姑国际、农夫山泉占据主导,区域龙头如重庆派森百(NFC橙汁)、广西亿嘉农润(沃柑加工)差异化竞争 [14]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牌与服务综合竞争,高附加值产品如果汁浓缩物、医药级提取物成焦点 [14] 发展趋势 - 高附加值产品创新:NFC果汁、功能性饮品(果醋、酵素)及医药级提取物(果胶、橙皮苷)需求激增,重庆忠县NFC橙汁2025年产能预计达20万吨占全国高端市场40% [18][20] -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湖北40T/H精深加工生产线(投资4500万元)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果渣资源化目标2030年利用率从20%提至50% [20] - 区域集群化与国际化:地理标志品牌(如"三峡柑橘")和跨境电商(东南亚市场)增强竞争力,政策支持推动全产业链整合 [21]
创新药行业:正向循环贯通 产业拐点确立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07
投资逻辑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1] - 基本面边际变化持续支撑二级市场回暖 [2] - 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 [7] 盈利与创新成果 - 创新产品陆续商业化,头部创新药企业开启盈利周期 [3] - 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陆续读出,带动海外授权市场持续活跃,研发成果加速兑现 [4] 政策支持 - 支付政策落地元年:首个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支付政策变化开启有望持续推动创新药市场规模扩容 [5] - 全产业链支持政策持续深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落地新举措 [6] 投资建议 - 构建临床需求、技术平台、产品力三维选股框架,重点推荐两条投资主线 [8] - Pharma转型创新兑现:Pharma公司行业沉淀深厚,业绩韧性强劲,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建议关注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 [9] - Biotech持续成长,产品海外注册催化:看好研发平台和商业化得以验证,潜在产品海外注册落地的公司 [10]
研判2025!中国滨海旅游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头部旅游集团优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26
行业概述 - 滨海旅游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周边海域为空间载体,依托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展的休闲、观光、度假、娱乐、运动等旅游活动的总称,是海洋经济与旅游业交叉的重要领域 [2] - 滨海旅游可分为滨海观光旅游、滨海度假旅游、滨海休闲娱乐旅游、滨海运动旅游、滨海文化旅游、滨海生态旅游、滨海康养旅游、滨海邮轮旅游等类型,实际中常呈现"多功能复合"特征 [3] - 2024年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50%,GDP贡献率达1.20% [1][12] 市场政策 - 我国高度重视滨海旅游发展,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5] - 政策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 [7] - 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7]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以及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行业 [8] - 行业下游主要面向消费者,包括国内游客和境外游客,国内游客核心群体为家庭游客、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研学团队等 [8] - 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入境游客13190.2万人次,同比增长60.8% [10] 竞争格局 - 滨海旅游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海南、山东、上海、广东、江苏、辽宁、福建、浙江等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14] - 以华侨城A、融创中国、凯撒旅业等为代表的大型旅游集团凭借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布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6] - 2024年华侨城A旅游综合业务收入27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0.17% [18] 发展趋势 - 滨海旅游将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高端体验升级,提供更多高端定制服务如私人游艇租赁、专属海岛度假等 [22] - 邮轮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成为重要旅游产品之一 [22] - 各地深入挖掘当地滨海文化,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提升吸引力 [22]
2025年中国电锤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电锤需求量巨大,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26
电锤行业定义及分类 - 电锤是具有内装冲击机构,进行冲击带旋转作业的锤类工具,主要用于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 [2] - 按动力源可分为有线电锤和无绳电锤(充电式) [2] - 按功能可分为单功能电锤和多功能电锤 [2] - 按功率/用途可分为轻型电锤(500W以下)、中型电锤(500-1000W)和重型电锤(1000W以上) [2] - 按技术原理可分为气动电锤和电磁电锤 [2] - 按层级可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通用级 [2] - 按产品型号可分为交流轻型电锤、交流重型电锤、交流大电镐、交流小电镐、无绳锤镐(含锂电) [2] 电锤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电锤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1亿元增长至19.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1.4亿元 [4] - 2024年中国电锤产量从2019年的1348万台增长至1733万台,预计2025年将达到1885万台 [6] - 2024年行业产值从2019年的44.5亿元增长至63.1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70亿元 [6] - 电锤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木工等领域,工作原理依赖于内部传动机构带动钻头旋转并产生锤击运动 [4] 电锤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铜)、塑料与复合材料、电池材料、电机、冲击机构、电子元件、电源与充电系统等 [8] - 中游为电锤研发及生产制造 [8] - 下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终端应用于建筑工程、家装市场、工业维护、新能源基建等领域 [8] 电锤行业发展环境-相关政策 - 国家加大对电动工具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支持,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0] - 2021年财政部、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 [11] -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将电动工具行业列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 [11] - 2021年全国人大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11] - 2022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11] - 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11] - 202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GB4343.1-2024》 [11] 电锤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国外品牌与国内本土龙头及中小厂商之间的竞争 [12] - 博世、喜利得等国际品牌占据工业级电锤高端市场份额 [12] - 国内主要厂商包括浙江德硕科技、江苏东成机电、浙江恒友机电、金华市聚杰电器、锐奇控股、康平科技、巨星科技、宝时得科技等 [12] 代表企业 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营高等级、高效能专业电动工具研发、生产和销售 [15] - 主要产品包括电钻、电动扳手、电锤、电镐、角向磨光机等 [15] - 2024年电动工具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33亿元,占总营收的98.99% [1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产品包括手工具、电动工具及工业工具类 [17] - 2024年研发投入3.66亿元,设计新产品1937项 [17] - 创新研发了20V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 [17] - 2024年电动工具实现营业收入14.38亿元,占总营收的9.72% [17] 电锤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向智能化、多样化与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9] -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电锤需求量巨大 [19]
研判2025!中国液压马达行业产业链、进出口情况及重点企业分析:进口高端化凸显产业升级需求,出口量价齐升折射技术突破与市场多元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19
行业概述 - 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关键执行元件,功能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冶金等领域 [2] - 按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液压马达两大类 [2] - 工程机械是液压马达最大下游应用领域,用于挖掘机行走/回转装置等 [7] 行业发展历程 - 1952-1978萌芽阶段:从仿制苏联产品起步,技术落后国际20年 [4] - 1979-2000快速发展阶段:引进力士乐等国外技术,合资企业推动技术升级 [4] - 2000至今成熟转型阶段:恒立液压等通过自主研发突破高压液压阀等核心技术 [5] 行业现状 - 2025年1-5月进口量10.44万台(+2.09%),金额6.29亿元(+11.84%),反映高端产品需求增长 [11] - 同期出口量92.99万台(+12.76%),金额8.10亿元(+9.20%),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拉动 [11] - 日本占进口额36.62%(+42.61%),德国占8.91%(-27.86%),显示高端进口依赖 [13] - 俄罗斯占出口额14.60%(-7.57%),美国占13.18%(-3.79%),传统市场面临挑战 [1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钢材、铸件、密封件等原材料 [7] - 中游:液压马达制造 [7] - 下游:工程机械(挖掘机产量14.06万台+13.44%)等工业领域 [9] 重点企业经营 - 恒立液压:2025Q1营收24.22亿元(+2.56%),净利润6.18亿元(+2.61%) [17] - 艾迪精密:2024年液压泵/马达产量20.42万台(+21.17%),销量19.93万台(+33.70%) [19] - 国际巨头垄断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在中端市场突破 [15] 发展趋势 - 高端化智能化:新材料减重20%+,智能液压马达响应速度提升40% [21] - 绿色制造:能效标准推动系统能效提升30%,生物基液压油减碳40% [22] - 全球化布局:一带一路国家本地化配套率超60% [2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超低温阀门行业政策、产业链、供需规模、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规模将达87.23亿元,NG生产及储运领域52.98亿元,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19
内容概要:超低温阀门作为一种关键设备,在超低温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内LNG 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超低温工业阀门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国内超低温工业阀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市 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巨大市场需求吸引下,越来越多企业在超低温阀门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了整体 生产能力的提升。2024年,我国超低温阀门产量15.03万套,需求量25.06万套,市场规模增长至78.69亿 元,其中,LNG生产及储运领域48.09亿元,化工及空分领域19.33亿元,氢能及其他领域11.27亿元;预 计2025年,我国超低温阀门产量将达到16.91万套,需求量将达到27.52万套,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7.23 亿元,其中,LNG生产及储运领域52.98亿元,化工及空分领域21.59亿元,氢能及其他领域12.66亿元。 上市企业:纽威股份(603699)、方正阀门(920082)、川仪股份(603100) 相关企业:湖北泰和、沪东阀门、瑟维斯、核工阀门、方苏盐阀门、吴忠仪表、思达德阀门、百图阀 门、富瑞阀门、奇众阀门、天津祥嘉 关键词:超低温阀门行业政策、超低温阀门产业链、超低温阀门生产能力、超低温阀门市场规模、超低 ...
2025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制造工艺、产业链、发展现状、代表品牌及未来前景: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扩展,碳纤维布市场规模超7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12
碳纤维布行业概述 - 碳纤维布是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化、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加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器材等领域[1] - 2024年中国碳纤维布市场规模约77.13亿元,呈现快速扩张态势[1] - 碳纤维布按原材料可分为PAN基、黏胶基、沥青基;按规格分为1K、3K、6K、12K、24K等;按织造方式分为机织、针织、编织、预浸布和无纺布[4] 碳纤维布产业链 - 上游包括碳纤维、树脂基体材料等原材料,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达17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8%[10] - 中游为碳纤维布生产制造,工艺包括机织和手织[6]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运动器材、工业、建筑、消防等[8]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 - 碳纤维布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于飞机、卫星和航天器制造,能显著减轻重量并提升燃油经济性[11] - 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市场规模约1.47亿元,随着C919商业化运营和空间站建设推进,需求将进一步释放[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如TORAY东丽、Hexcel赫氏、SGL西格里等占据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如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等快速崛起[16] - 光威复材2024年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14.52亿元,中复神鹰碳纤维营业收入15.43亿元[18][20] 行业发展趋势 - 轻量化:开发超薄型碳纤维布(如0.1mm级产品)并应用智能铺层技术[22] - 高性能化:突破T1000级及以上产品量产技术,开发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和自修复树脂[23] - 多功能化:集成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等功能,开发智能碳纤维布和特种功能产品[25] - 低成本化:优化原丝生产工艺,推广48K以上大丝束碳纤维,发展回收再利用技术[26]
研判2025!中国隐形眼镜护理液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未来前景展望:消费者对眼部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隐形眼镜护理液规模达55.2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12
行业概况 - 隐形眼镜护理液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清洁、消毒、储存、冲洗、湿润及除蛋白等功能,分为消毒护理产品和抑菌护理产品,以及单一型和多功能型 [3][4] - 中国隐形眼镜护理液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27% [1][15] - 隐形眼镜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5%,预计2025年达221.3亿元 [13] 行业发展历程 - 早期护理液分为消毒液、清洗液和舒适液三种,使用不便,20世纪90年代起多功能护理液出现,集清洗、消毒和舒适功能于一体 [6] - 21世纪后行业爆发式增长,本土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低敏配方、无防腐剂等创新产品相继问世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氯化钠、防腐剂、牛磺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清洁剂和整合剂发挥核心作用 [8]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隐形眼镜的日常护理,包括清洗、消毒和除蛋白等功能 [8] - 防腐剂是重要成分,2024年全球防腐剂行业规模约为80.06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3.33亿美元 [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分为国际巨头(强生、博士伦、库博、爱尔康、雅培)、台湾厂商(海昌、海俪恩、晶硕等)、日韩企业(实瞳、GEO等)以及本土品牌(卫康、康视达等) [17][18][20] - 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是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市占率连续多年位于行业前列,主要产品包括水感觉3.0和英雄联盟联名款护理液 [21] - 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是首批进入隐形眼镜市场的企业之一,主要护理产品包括沁泉护理液、X-Blue隐形眼镜护理液等 [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新型抗菌材料和生物相容性成分应用,智能检测技术和纳米技术有望提升产品性能 [29] - 个性化产品成为趋势,针对不同材质镜片和特殊人群的温和配方护理液需求增长 [30][31] - 绿色环保成为关注点,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和无害化防腐剂使用可能成为行业标准 [32] - 多功能护理液需求增长,未来产品可能进一步整合清洁、消毒、保湿等多种功能 [33]
研判2025!中国小龙虾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小龙虾加工集中在湖北、湖南等传统小龙虾主产省,未来精深加工产品将加速破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06
小龙虾产业概况 - 加工环节是小龙虾产业增值的关键环节,以加工流通带动养殖生产和餐饮消费的体系初步形成 [1] - 2024年全国小龙虾年加工量138.37万吨(占产量40.1%),同比下降1.3%,主因产能扩张超需求导致库存压力 [1][15] - 小龙虾加工产品主要包括冻品(速冻整虾/虾仁/虾尾)、预制菜和休闲食品,深加工品占比仍低 [2] 养殖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3050万亩(+3.4%)、产量344.76万吨(+9.1%),占淡水养殖总产量9.76% [5] - 稻虾种养为主导模式(2600万亩,占比85.2%),池塘养殖次之(320万亩,10.5%) [7] - 湖北/安徽/湖南为三大主产区,合计贡献全国75.2%产量,其中湖北143.73万吨(41.7%) [9] - 监利县(18.24万吨)、洪湖市(16.5万吨)、潜江市(15.72万吨)为全国产量前三县市 [11] 加工行业格局 -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五省加工量占全国95.4%,湖北独占67.9%(93.96万吨) [17] - 湖北拥有168家加工企业(109家规模以上),已形成育种-养殖-加工-出口全产业链 [17] - 2024年小龙虾收购价降至5.5-6.5元/斤(2022年为11-13元/斤),加工企业成本压力缓解 [19] - 线下渠道占比96.7%,但线上销售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9.33% [21] 政策与趋势 - 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如湖北2021-2025规划、九江2024-2026方案),重点支持精深加工与技术创新 [13][15] - 未来发展方向:1)拓展甲壳素/虾青素等医用/生物农药产品;2)智能化加工设备普及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