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搜索文档
年内最大车企IPO或将登陆港交所 香港IPO市场表现持续火热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29
9月7日晚间,港交所官网发布公告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正式通过港交所聆 讯,意味着奇瑞的港股上市计划基本确定,或将成为港交所年内最大车企IPO项目。 香港IPO市场表现持续火热,今年前8个月,59家企业在香港上市,IPO集资金额为1345亿港元,集资额 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奇瑞已经通过聆讯 港交所发布的文件显示,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计划募集15亿至20亿美元(约 117亿至156亿港元),预计本月中下旬在港挂牌上市。中金公司(601995)、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 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文件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拓展海外 市场、提升生产设施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等,助力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加速发展。 今年2月28日,奇瑞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但因在港交所递表满6个月未获聆讯而失效。8月27 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关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 通知书》,这意味着奇瑞赴港上市与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事宜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确认,其港股上 市进程迈出重要一步。8 ...
融资租赁企业探索多元化资本结构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07
时隔7年,第一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金租")再次迎来增 资。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金融监管局公开信息,工银金租增资150亿元,由180亿元变更为330亿 元,这使其注册资本一跃升至行业首位。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不仅是工银金租,为了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 模、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今年7月以来,中信金租、华夏金租、前海兴邦金租也先后大 手笔增资,以支撑公司持续稳健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具体来看,前海兴邦金租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0亿元,中信金租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100亿元,华 夏金租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130亿元。 除金融租赁公司之外,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今年也将增资提上了日程,全行业为拓宽市场、加速转型"铺 路"。 据中国外资租赁委员会统计,2025年至今,已有20家融资租赁企业完成了增资或已获批拟增资,增资总 金额达351.45亿元。其中,5家金融租赁公司的增资总额为260.48亿元,占比74.12%;15家融资租赁公 司增资总额为90.97亿元,占比25.88%。 从增资金额来看,单笔增资超过10亿元的公司不在少 ...
上市险企团险渠道潜力凸显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07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N+2'多元渠道模式升级,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能。在个险渠道、银保渠道 之外,重点推进团政渠道建设。"中国太保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报显示,上半年,太保寿险团政 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28.9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职域营销实现新保期交保费6.11亿元,同比增长 21.8%。这主要是由于太保寿险团政渠道坚持"扬长优短,长短融合"的经营策略。比如,职域营销业务 聚焦重点行业和区域,依托集团资源协同优势,扩大优质项目供给,通过培育专业职域队伍,丰富职域 转化场景,实现企业客户综合价值开发。 团险渠道正在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从上市险企中报来看,上半年,团险渠道业务品质和客户黏性 持续改善,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团险渠道实现总保费144.37亿元,其中短期险为131.62亿元。值得关注的 是,团险渠道短期险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效益有效提升。对此,中国人寿称,团险渠道始终坚持以效 益为中心,聚焦专业经营,加强精细管控,优化转型传统业务,推进短期业务实现稳步发展。 新华保险团体渠道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1.77 亿元,同 ...
上市险企个险渠道提质增效成主旋律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07
近日,上市险企半年报陆续公布。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个险渠道处于承压 状态,相比银保渠道保费增长动辄两位数的增幅,个险渠道稍显平缓,部分险企甚至出现了收缩。整体 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经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太保寿 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个险渠道合计实现保费收入9628.14亿元,同比增长1.01%。 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报行合一"、个险营销体制改革,个险渠道处于 深度转型阶段,而增速放缓也是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必经之路。 尽管增速放缓,个险渠道仍然是上市险企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上半年,五家公司总保费收入超七 成来自个险渠道。因此,上市险企个险渠道发展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规模增长但增速放缓新单保费承压 "人员规模虽然在缩减,但个险渠道提质增效十分明显。"有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究 其原因,上市险企积极进行营销体制改革,通过数字化赋能、增优培优等策略,提升个险渠道的人均产 能和新业务价值。 例如,太保寿险通过优化队伍布局,加强体系化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推动个险渠道高质量发 展。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 ...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07
近日,上市险企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五家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保费规模与业务价值同步实现大 幅提升。这意味着,在严格落实"报行合一"两年后,银保渠道的活力被重新点燃。 银保渠道上半年规模与价值同步提升 上半年,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共计实现保费收入2549.97亿元,同比增长46.9%。具体而 言,中国人寿为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人保寿险为531.04亿元,同比增长24.1%;新华保险为 461.6亿元,同比增长65.1%;太保寿险为416.6亿元,同比增长82.6%;中国平安(平安寿险、平安养老 险和平安健康险经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为415.97亿元,同比增长37.5%。 银保渠道对五家公司总保费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由去年同期的14.2%提升至19.3%。尤为值得关 注的是,在带动保费收入增长的同时,银保渠道也是拉动五家公司业务价值增长的重要引擎,各项核心 指标全面提升。 比如,在衡量保险公司价值、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业务指标——新业务价值上,上半 年,人保寿险保费收入近六成来自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高达71.7%;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 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 ...
交强险稳中承压
金融时报· 2025-09-10 10:54
从经营结果看,受维修成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上涨及新能源车占比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2024 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52.7亿元,分摊投资收益46.2亿元,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11亿元,行业 整体实现了稳健经营。 积极探索便民路径创新服务涌现 "过去一年来,保险业持续深化警保合作,构建'保险+交通'协同服务新生态,简化交通事故理赔处 理流程,从'多头跑'变为'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让车主少跑腿、少等待。"保险行业交强险工作组向《金 融时报》记者介绍。 9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24年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的公告》。数据 显示,在过去一年,交强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更好地 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 承保机动车3.72亿辆整体经营稳健 据了解,2024年会计年度结束后,人保财险等62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出具了经会计师事务 所审计的交强险专题财务报告。金融监管总局依法对保险公司交强险业务相关报告进行了审核。 经审计的各保险公司交强险汇总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保险公司共承保机动 车3.72亿辆,交强险保 ...
保险如何以“软实力”护航“硬科技”?
金融时报· 2025-09-10 10:54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 示范条款(以下简称"示范条款")及配套的承保理赔服务指引(以下简称"服务指引")。这是保险业贯 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保险发展,切实服务国家制造强国 战略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以高端装备、新材料为代表的"硬科技"创新,凭借高技术壁垒引领产业升级,但同 时也面临试错成本高、前期投入大、风险不确定性强的发展痛点,亟须一套开放包容的风险分担机制为 创新"托底"。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 6000亿元。保险业通过发展科技保险产品,不仅有效地为科技企业分散风险,避免财务资金出现重大损 失,而且通过风险减量管理服务,降低企业发生各类风险损失的可能,为创新之路铺设"减速带"、安 装"稳定器"。 尽管科技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在产品设计、政策协同和专业人才等方面,也确 实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推动科技保险与"硬科技"深度融合,还需从向内深耕、练好内功、向外拓展三 个维度破局。 向内深耕,以产品创新回应科技创新需求。科 ...
外卖骑手猝死, “既往症”拒赔争议何解?
金融时报· 2025-09-10 10:54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外卖骑手作为城市的"摆渡人",风里来雨里去,为大 众的生活提供便利。然而,这一群体却因高强度工作,面临着较高的健康风险,与之相关的保险赔付纠 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2年6月1日,黄某入职广西一家公司,负责货物配送工作。同年10月13日,公司为黄某投保雇主 责任保险。次日,黄某在配送途中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小脑及脑干出血导致猝死。事故发生后,黄某 家属向保险公司报案并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以黄某的死亡不属于意外事故,是由既往症(高血压、脑 溢血)引发猝死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无奈之下,黄某家属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保险 赔偿金80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提出,保险公司存在三大核心问题。一是未对保险合同中的格式免责条款尽到明确提 示说明义务;二是合同对"既往症"定义模糊,无具体认定标准;三是无法举证证明黄某投保前已知晓或 患有涉案"既往症"。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80万元赔偿金,否定了"既往症"拒赔的合理性。 除了像黄某这样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专职骑手,还有一部分新业态人群是时间灵活、自主接单的 众包骑手。熊某生前就是某外卖平台的一名"兼职"众包骑手,外卖平 ...
AI成色更浓 上市险企加码数字金融
金融时报· 2025-09-10 10:54
据了解,中国平安拥有的数据库包括金融库、医疗库、经营库等,沉淀了30万亿字节数据,这是 AI创造价值的核心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科技,中国平安持续拓展 场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赋能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多元场景应用 数超650个,其赋能效果已渗透到业务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比如,在防范风险方面,上半年,平安产险 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64.4亿元。 "中国人寿于2009年做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的决定,即将科技的重心由技术上升到数 据。"中国人寿副总裁阮琦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只是这样一个跃升,但是意义巨大。" 基于对数据的深刻理解,中国人寿数字化转型正从两个层面协同推进。一是转方式,二是转模式。 其中,"转方式"是用数字移动技术赋能线下队伍,并改变其销售和服务模式,这一举措的核心目的,是 在没有对原有业务模式做根本改变的前提下,稳住规模的基本盘。"转模式"则是基于全新的数字化生 态,从根本上重塑业务模式,布局中国人寿的"第二增长曲线"。 据阮琦透露,"转模式"已初见成效。新模式产生的保费收入已经远超中国人寿年初为互联网渠道设 定的全年 ...
让“救命钱”不再等待
金融时报· 2025-09-10 10:54
发生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但事故责任尚未明确,"救命钱"由谁支付?从报案到抢救,在这生 死时速的紧要关头,救治速度能否再快一些? 在2019年以前,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财政部门、交管部门、医院等多方漫长斡旋。"那时,交通 事故医疗救助资金的申请周期平均在45天到60天。"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交警大队交警李仁智对《金融 时报》记者说。 如今,"先救人"已成为毋庸置疑的统一答案。 "基金管理人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搭建起高效的沟通桥梁。"王卉说,交通事故发生后,交 警出具《抢救费垫付通知书》,基金管理人立即向医院预担保抢救费用,确保医疗机构能毫无后顾之忧 地开展急救。抢救结束后,基金管理人再向医院支付相关费用。这一做法有效化解了事故责任未明确前 无人支付抢救费的社会矛盾。 刘爱珍的经历并非特例。如今,在山西,无论交通事故伤员是谁、事故原因为何、肇事者有无偿还 能力,山西省救助基金都会在第一时间启动急救绿色通道,由基金管理人全额担保7天的抢救费用,一 切只为"先救人"。 唤醒沉睡的救助基金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项依法筹集、用于垫付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