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

搜索文档
North Carolina Amazon workers vote against unionizing
TechCrunch· 2025-02-16 06:15
文章核心观点 北卡罗来纳州加纳市亚马逊仓库工人投票反对工会化,结果待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认证,工人团体指责亚马逊违法施压,亚马逊否认,此前其他地区有工人投票支持工会化且相关结果有争议,同时亚马逊律师参与对NLRB结构的法律挑战 [1][2][3] 投票结果 - 北卡罗来纳州加纳市亚马逊仓库工人投票反对工会化,3276张选票中25.3%支持、74.7%反对,结果待NLRB认证 [1] 各方表态 - 工人团体CAUSE指责结果是因“亚马逊愿意违法”,称其非法恐吓证明公司害怕工人团结 [2] - 亚马逊发言人否认违法,称很高兴加纳团队能表达意见并选择与公司保持直接关系 [2] 其他地区情况 - 2022年史泰登岛亚马逊仓库工人投票支持工会化,今年费城亚马逊旗下全食超市员工也投票支持,该连锁超市要求NLRB搁置结果 [2] 法律挑战 - 亚马逊律师近期与SpaceX一起对NLRB的结构发起法律挑战 [3]
Uber sues DoorDash, alleging anti-competitive tactics
TechCrunch· 2025-02-15 09:35
文章核心观点 - 优步起诉达达,指控其通过胁迫餐厅签订独家协议来抑制竞争,达达称优步的诉讼毫无根据 [1][3] 诉讼相关情况 - 优步周五向加利福尼亚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竞争对手达达迫使餐厅只与自己合作 [1][2] - 优步称达达威胁餐厅,若不合作将面临数百万美元罚款,或在其应用上被移除或降级 [2] - 优步要求进行陪审团审判,未在投诉中明确赔偿金额,但称达达的反竞争行为使其损失数百万美元收入,并限制了Uber Direct的增长 [6] 业务竞争情况 - 达达和优步旗下的Uber Eats通过各自应用连接餐厅、消费者和零工经济工作者,二者还在2020年推出了白标配送服务Uber Direct和DoorDash Drive on - Demand进行竞争 [3][4] - 优步称达达处理了美国超90%大型企业餐厅的第一方配送业务,并使用反竞争手段赢得市场 [5] 各方态度 - 达达发言人表示优步的诉讼毫无价值,其主张毫无根据,是因为优步无法提供优质替代方案 [3] - 优步美洲配送业务负责人称超100万商家与Uber Eats合作,餐厅抱怨达达策略限制其自由,希望诉讼能制止这些不公平行为 [6]
Court filings show Meta paused efforts to license books for AI training
TechCrunch· 2025-02-15 07:35
文章核心观点 新的法庭文件证实Meta暂停与图书出版商就许可协议的讨论,以向其生成式AI模型提供训练数据,且原告律师最新修订的投诉指控Meta存在多项侵权行为 [1] 案件背景 - 案件Kadrey v. Meta Platforms是美国法院系统中多起AI公司与作者等知识产权持有者的诉讼之一,被告AI公司称使用版权内容训练是“合理使用”,原告版权持有者强烈反对 [2] Meta暂停图书许可工作原因 - 某些Meta员工认为为书籍谈判AI训练数据许可可能无法规模化 [3] - Meta与各出版商接触时,出版商参与度和兴趣很低,冷呼叫外联未得到很多反馈 [3] - 2023年4月初Meta在遇到“时间安排”和其他后勤挫折后,暂停了某些与AI相关的图书许可工作 [3] - 部分出版商尤其是小说出版商实际上没有Meta考虑许可的内容的权利,与作者沟通耗时久 [3][4] Meta其他许可工作情况 - Meta曾尝试从不同游戏引擎和游戏制造商处许可3D世界用于AI研究团队,但参与度低,最终决定自行构建解决方案 [5] 原告指控内容 - 原告律师多次修订投诉,最新投诉指控Meta将某些盗版书籍与可授权的版权书籍进行交叉引用,以确定是否与出版商达成许可协议 [5] - 投诉还指责Meta使用包含盗版电子书的“影子图书馆”来训练其多个AI模型,包括Llama系列“开放”模型,且可能通过BT下载获取这些图书馆,原告称BT下载是一种版权侵权形式 [6]
Meta's next big bet may be humanoid robotics
TechCrunch· 2025-02-15 03:16
文章核心观点 Meta在其Reality Labs硬件部门组建新团队研发可协助完成体力任务的机器人,旨在为机器人市场打造硬件基础 [1][3] 分组1:新团队情况 - Meta在Reality Labs硬件部门组建新团队负责开发人形机器人硬件,可能包括能做家务的硬件 [1] - 新团队由前无人驾驶汽车初创公司Cruise首席执行官Marc Whitten领导,还将开发机器人软件和人工智能 [2] 分组2:公司计划 - Meta计划至少初期不打造Meta品牌机器人,而是为机器人市场打造硬件基础,类似谷歌在智能手机领域用安卓操作系统取得的成就 [3] 分组3:合作情况 - Meta已与Unitree Robotics和Figure AI等机器人公司就可能的原型合作进行讨论 [4]
Meta confirms ‘Project Waterworth,' a global subsea cable project spanning 50,000km
TechCrunch· 2025-02-15 01:59
文章核心观点 Meta确认名为Project Waterworth的超100亿美元海底电缆项目细节 该项目将连接五大洲 助力其服务运营及AI服务全球推广 且获美印合作相关支持 [1][2][3] 项目概况 - 项目名为Project Waterworth 全长5万公里 建成后将成世界最长海底电缆项目 [2] - 网络将连接五大洲 登陆点包括美国 巴西 印度 南非等关键地区 [3] - 项目投资超100亿美元 为期多年 [1][9] 项目建设原因 - 让公司对自身服务运营有更多控制权 [1] - 印度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增长 且公司看重印度市场机会及网络在全球推广AI服务中的作用 [3][8]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美印合作承诺共同开发海底技术且印度将参与项目部分融资 [5][6] 项目技术亮点 - 采用24对光纤电缆及首创路由架构 最大化铺设深海电缆 并采用新掩埋技术减少高风险区域故障 [4] 项目应用场景 - 可实现数字通信 视频体验和在线交易等应用 助力全球AI创新 [9] 行业情况 - Meta是16个现有网络的部分所有者 此项目将是其首个全资拥有的海底电缆项目 [10] - Google参与约33条不同线路 部分为其独资 亚马逊和微软是海底电缆部分所有者或容量购买者 [11]
Arm is launching its own chip this year with Meta as a customer
TechCrunch· 2025-02-14 05:33
文章核心观点 公有半导体公司Arm在获得知名企业客户后今年将开始自行制造芯片[1] 分组1 - 公司动态 - Arm主要由软银持有,在Meta签约成为客户后将开始自行制造芯片[1] - 首款内部研发的Arm芯片最早将于今年夏天推出[2] - Arm通常将芯片蓝图授权给苹果和英伟达等公司,此次自行制造芯片是战略显著转变[2] 分组2 - 产品信息 - 芯片预计是用于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的CPU,可针对不同客户定制[1] - Arm将外包芯片生产[1] 分组3 - 潜在影响 - 自行制造芯片会使Arm一些现有客户变成竞争对手[2]
Seagate acquires Intevac, which makes equipment for hard disk drives, for $119M
TechCrunch· 2025-02-14 01:47
文章核心观点 - 希捷宣布以1.19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硬盘设备生产商英特维 [1] 收购交易情况 - 希捷将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英特维,先收购至少超50%以上一股已发行和流通股,再进行“第二步”合并收购剩余股份 [1] - 英特维董事会和大股东一致批准交易,预计在3月底或4月初完成,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 [2] 英特维公司情况 - 英特维1991年从科技公司瓦里安分拆成立,制造薄膜沉积系统,1995年上市,业务拓展至中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2] - 英特维产品支持硬盘磁盘介质生产和现有硬盘系统升级,其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可提高硬盘“可写性”和存储密度 [3] - 截至周四英特维市值约9117万美元,2024财年第三季度营收2850万美元,同比增长59%,净亏损217万美元 [6] - 英特维去年底探索“战略选择”并进行重组,预计增强盈利能力,其中一个选择似乎是退出公开市场 [6] 行业情况 - 希捷、西部数据和东芝等公司因全球存储需求增长,都在研发基于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的硬盘 [4][5] - 基于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的硬盘相比现有固态技术有成本优势,对公共云供应商有吸引力 [5] 希捷收购历史 - 此次是希捷自2017年收购闪存和固态硬盘供应商铠侠以来的首次重大收购 [7] - 希捷46年历史中共进行11次收购,总额约180亿美元 [7]
Honda's $60B merger with Nissan falls apart
TechCrunch· 2025-02-13 23:52
文章核心观点 - 本田与日产600亿美元的大型合并计划取消 部分原因是日产“骄傲且对自身困境警觉不足” [1] 合并计划相关情况 - 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去年透露正考虑合作方式 并于12月正式宣布合并谈判 [3] - 合并的总体目标是更好地在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中生存 [3] - 若合并成功 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3] - 两家公司还考虑将三菱纳入合并 三菱目前与日产及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有战略联盟 [3] 合并取消原因 - 报道暗示双方关系不佳 发展也与本田突然修改合并条款并提议日产成为其子公司有关 [2] 后续动态 - 台湾电子巨头富士康近期涉足电动汽车领域 称合并取消后可能有兴趣购买日产股份 [2]
CyberArk snaps up Zilla Security for up to $175M
TechCrunch· 2025-02-13 21:26
文章核心观点 身份安全公司CyberArk以高达1.75亿美元收购身份治理和管理平台Zilla Security,旨在借助云原生工具和AI提升产品竞争力 [1][3] 分组1:公司基本信息 - CyberArk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波士顿,专注访问管理,尤其是特权访问安全 [1] - Zilla成立于2019年,同样位于波士顿,是身份和访问管理领域的云原生公司 [2] 分组2:收购目的 - CyberArk希望用“专为云打造”的工具增强产品,以AI为核心,便于混合和多云环境集成 [3] 分组3:财务表现 - CyberArk于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过去一年股价飙升41%,市值超180亿美元 [4] - 今日早些时候公布Q4财报,营收增长41%,订阅收入增长62%,年度经常性收入超10亿美元 [4]
Apple's app tracking privacy framework could fall foul of German antitrust rules
TechCrunch· 2025-02-13 20:36
文章核心观点 德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调查苹果应用隐私框架 怀疑其未平等对待第三方应用开发者 存在自我优待行为 [1][2] 调查情况 - 德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自2022年起调查苹果应用隐私框架 周四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1] - 苹果自2023年4月起在德国受特殊滥用控制 禁止自我优待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也有相关禁止规定 [2] 调查相关问题 - 调查的应用隐私问题与苹果应用跟踪透明度框架有关 涉及苹果对第三方和自身跟踪权限请求的不同处理 [3] - 监管机构认为该框架严格要求仅适用于第三方应用提供商 苹果自身不受限 且苹果和第三方应用的同意对话框有很大差异 [4] - 框架有三方面引发竞争担忧 一是苹果对跟踪的定义及规则不涵盖自身跨生态系统使用用户数据用于广告的行为 二是第三方应用在框架下可能显示多达四个连续同意对话框 苹果应用最多显示两个 且苹果应用弹窗不提及自身对用户数据的处理 三是iOS上跟踪同意对话框设计对苹果和第三方应用不平等 苹果对话框鼓励用户同意 第三方对话框引导用户拒绝 [5][6] 各方观点 - 监管机构主席称苹果数字生态系统使其能广泛获取广告相关用户数据 应用跟踪透明度框架使竞争应用发布者更难获取相关数据 [7] - 苹果称应用跟踪透明度让用户对隐私有更多控制 提示对所有开发者一致 获全球消费者、隐私倡导者和数据保护机构支持 公司将与监管机构建设性沟通确保用户对数据有透明度和控制权 [7][8] 其他情况 - 开发者常抱怨苹果对自身和第三方应用服务有双重标准 苹果应用商店运营也受欧盟委员会初步违规调查 [9] - 苹果对监管机构的指定提出上诉 结果待2025年3月18日法院判决 在此期间监管权力适用于苹果 凸显苹果等科技巨头在欧洲面临多方面重大竞争干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