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chCrunch
icon
搜索文档
The backlash against Duolingo going ‘AI-first' didn't even matter
TechCrunch· 2025-08-07 23:32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季度收入超出预期,股价因此上涨近30% [1] - 公司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10亿美元,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 [3] - 用户增长率为40%,处于公司预期的40-45%区间下限 [3] AI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成为“AI优先”企业,逐步减少合同工使用 [2] - 通过生成式AI新增148门语言课程,课程总数翻倍 [2] - CEO表示若无AI技术,内容扩展需数十年时间 [3] 用户反馈与舆论管理 - 部分用户认为AI功能降低应用体验,但财务数据表现强劲 [3] - 公司因AI相关言论遭遇社交媒体负面舆论,后调整内容策略以改善舆情 [4] - TikTok上仍存在针对公司AI策略的批评,但公司通过互动回应强调团队贡献 [4]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 CEO限制团队招聘,除非工作无法进一步自动化 [2] - 公司认为财务表现(而非舆论)是最终关键指标 [4]
Figma's IPO success is ‘a little bit of a meme stock,' says Sapphire Ventures' Jai Das
TechCrunch· 2025-08-07 00:20
Figma的IPO表现 - Figma在Adobe收购失败后保持独立并成功上市,但IPO后表现复杂[1] - IPO认购超额40倍,股价曾飙升至125美元,最终稳定在90美元附近[2] - 股价受现金流和盈利影响,但更多由市场情绪和讨论驱动[2] 2025年创业公司退出趋势 - AI领域并购以人才收购为主而非产品收购,如谷歌27亿美元收购CharacterAI团队[3] - 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采取类似策略,优先获取人才而非技术[3] 其他新兴领域机会 - 国防科技、太空科技和加密基础设施等领域展现出早期潜力[5]
Google's AI coding agent Jules is now out of beta
TechCrunch· 2025-08-07 00:00
Korevec noted that Jules' packaging and pricing are based on "real usage" insights gathered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months. "The 60-task cap helped us study how developers use Jules and gave us the information we needed to design the new packaging," she said. "The 15/day is designed to give people a sense of whether Jules will work for them on real project tasks." Google on Wednesday launched its AI coding agent, Jules, out of beta, just over two months after its public preview debut in May. Powered by Gemi ...
Google says hackers stole its customers' data in a breach of its Salesforce database
TechCrunch· 2025-08-06 20:05
ShinyHunters is known for targeting big companies and their cloud-based databases. Google has confirmed that some customers' information has been stolen in a recent breach of one of its databases. In a blog post late on Tuesday, Google's Threat Intelligence Group said one of its Salesforce database systems, used to store contact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notes for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was breached by a hacking group popularly known as ShinyHunters, formally designated as UNC6040. "The data retrieved b ...
Jury rules Meta violated California privacy laws by collecting menstrual health data from Flo
TechCrunch· 2025-08-05 20:01
隐私诉讼案件 - 加州陪审团裁定Meta违反州用户隐私法 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经期追踪应用Flo的私人月经健康数据并用于广告追踪 [1] - 原告指控Flo和Meta通过应用非法收集用户经期日期和生育目标等健康数据 违反《加州隐私侵犯法》 诉讼涉及数百万Flo用户 [2] - 2021年发起的诉讼同时起诉Google及广告分析公司AppFlyers和Flurry Google已于7月达成和解 Flo本月早些时候也达成和解 [2] 案件影响与回应 - 原告律师强调判决传递保护数字健康数据的明确信号 要求科技巨头对利用敏感健康信息牟利的行为负责 [3] - Meta坚决否认指控 称从未窃听Flo用户数据 强调开发者条款禁止传输健康信息 正探索所有法律选项 [4] 公司融资动态 - Flo去年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 由General Atlantic领投 估值超10亿美元 [6] 行业活动预告 - TechCrunch Disrupt 2025吸引Netflix、ElevenLabs等科技风投巨头参与 提供初创企业成长洞察 早鸟票最高节省675美元 [4][5]
Foxconn sells former GM factory to mystery buyer after failing to make EVs
TechCrunch· 2025-08-05 02:43
富士康电动汽车业务受挫 - 富士康出售持有3年的前通用汽车工厂 因未能实现大规模电动汽车生产目标[1] - 这是富士康第二次未能兑现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承诺 此前威斯康星州LCD工厂项目也严重未达预期[1] 交易细节 - 买方为12天前在特拉华州新成立的"Crescent Dune LLC" 富士康拒绝透露更多买家信息[2] - 交易总额3.75亿美元 其中土地厂房8800万美元 子公司机械设备2.87亿美元[2] 业务转型 - 公司声称将继续为洛兹敦工厂客户提供制造服务 但据报将转向AI服务器生产[3] - 2021年以2.3亿美元收购该工厂时 曾宣称要打造"北美最重要电动汽车制造研发中心"[4] 合作方接连破产 - 三家计划入驻工厂的电动车企相继破产:Lordstown Motors(2023年6月)、IndiEV(2023年10月)、Fisker(2024年6月)[4][7] - 与Lordstown Motors爆发激烈纠纷 被指控"恶意切断资金供应"[7] 其他业务现状 - 与Monarch Tractor合作仅生产数百台电动拖拉机 后续计划不明[8] - 在亚洲自主开发电动车的同时 美国主要开展代工制造业务[4]
Rivian sues to sell its EVs directly in Ohio
TechCrunch· 2025-08-05 01:25
诉讼背景 - 公司向俄亥俄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该州允许其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电动汽车[1][2] - 诉讼对象为俄亥俄州机动车辆管理局注册官 指控该州禁令损害消费者利益[2] 业务现状 - 公司目前已在美国2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开展直销业务 但俄亥俄州消费者需通过外州渠道购车并运回本州服务中心[2][4] - 特斯拉自2013年起获准在俄亥俄州直销 但2014年州立法通过后新制造商被禁止获得经销商许可证[4][5] 法律主张 - 公司指控俄亥俄州禁令"极端不合理" 认为其减少竞争 限制消费者选择并增加成本[3] - 公司指出该禁令源于俄亥俄州汽车经销商协会(OADA)的强力游说 属于违宪且过时的保护主义政策[5] 历史案例 - 2021年公司与Lucid Motors在伊利诺伊州获得经销商许可证 当地经销商协会诉讼阻挠未果[8] - Lucid Motors2022年在德克萨斯州就直销禁令提起诉讼 今年初败诉但已提起上诉[9]
Lyft and China's Baidu look to bring robotaxis to Europe next year
TechCrunch· 2025-08-04 22:55
核心合作与战略布局 - 美国网约车公司Lyft与百度Apollo Go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于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部署搭载Apollo Go自动驾驶系统的RT6车型开展机器人出租车服务[1][2] - Lyft采用混合网络模式 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驾驶员服务结合 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出行选择[2] - 公司通过收购德国多模式出行应用FREENOW进入欧洲市场 交易金额达1.97亿美元现金 突破原有仅限美国和加拿大的运营范围[2][3] 市场扩张与竞争态势 - Lyft历史业务聚焦北美市场 而竞争对手Uber已实现全球化扩张并涉足外卖配送等多领域[2] - 两大网约车平台均终止自研自动驾驶项目 转向与百度等技术成熟企业建立合作联盟[3] - Uber已与超过18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覆盖网约车、物流配送和货运等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今年新增合作包括May Mobility、大众汽车以及中国自动驾驶企业Momenta、WeRide和百度[4] 技术合作与产业投资 - Uber近期向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ro投资数亿美元 旨在推出高端机器人出租车服务[4] - Lyft与奥地利制造商Benteler集团达成合作 计划2026年底在其网络中部署自动驾驶接驳车[5] - 公司宣布今年将在亚特兰大网络中接入May Mobility的自动驾驶车辆[5]
Google removes over 50 DEI groups from a list of groups it helps fund
TechCrunch· 2025-08-04 22:52
谷歌调整DEI相关支持名单 - 公司从其2024年美国政府事务及公共政策团队支持的团体名单中移除了58个DEI组织名称 包括Latino Leadership Alliance和ACLU of Illinois等 [1] - 被移除的团体使命声明中包含"种族"和"女性"等词汇 这些术语曾被特朗普政府要求联邦机构减少使用 [3] 公司政策连续性变化 - 公司2023年宣布取消多元化招聘目标 并从资助网站删除" underrepresented"群体相关表述 [3] - 公司责任AI网页删除"多样性"和"公平"表述 年度10-K文件中也移除DEI相关内容 [3] 外部环境关联性 - 政策调整发生在特朗普政府表态将针对公开支持DEI的企业之后 但无法确认公司是否仍在秘密支持这些团体 [2]
Spotify raises subscription prices
TechCrunch· 2025-08-04 21:43
订阅价格调整 - 公司宣布将在中东、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多个市场提高Premium订阅价格,月费从10,99欧元涨至11,99欧元 [1] - 此次调价将在未来一个月内通过邮件通知受影响的用户 [1] - 去年公司已在美国市场实施类似调价,从10,99美元涨至11,99美元,这是过去一年内的第二次涨价 [2]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此次调价紧随公司上周未达预期的财报发布后,财报导致股价单日下跌11% [3] - CEO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对现状不满,但重申对公司战略目标的信心 [3] - 涨价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