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股份(00267)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股份2024年净利润582亿元,上市后年平均分红率达25.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22: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股份2024年业绩良好,各板块表现出色,市值上涨,公司将从多方面提升竞争力并深化改革以谋求更好发展 [2][3][6]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528.70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 [2]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36元,2024年全年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55元,全年派息率27.5%,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2] - 2024年金融板块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人民币526.49亿元,同比增长4.3% [3] - 2024年实业子公司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63.52亿元 [7] - 2024年科技投入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1%,科技投入强度达到3.34% [7] 金融板块表现 - 中信金控启动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生态圈,服务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1万家,覆盖率达96% [4] - 中信银行净息差变动好于市场,不良贷款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16% [4] - 中信证券境内股债承销规模、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资产管理规模保持国内领先,主要业绩指标稳定增长 [4] - 中信信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信托资产规模增长27%,新签约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 [4] - 中信保诚人寿新业务价值28.2亿元,新业务价值率42%,分别同比增长16%和上升10个百分点 [4] 提升金融竞争力举措 - 深度协同融合,释放综合金融价值,推出"股贷债保"联动服务模式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挥金控优势提升多领域服务质效 [3] - 加强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业务能力 [3] - 紧抓资本市场机遇,提升服务及资产配置能力 [3] - 聚集零售客群,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3] - 加强精益管理,持续提升运营效率 [3] 风险处置成果 - 从2022年以来协同化险资产总额近820亿元,盘活70多个风险项目 [4] - 2024年实现重组盘活项目金额239亿元、项目回现金额129亿元 [5] - 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相关业务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下降0.48、0.12个百分点,风险持续收敛 [5] 市值与分红情况 - 2024年内市值上涨27.5%,优于恒生指数(17.7%)和恒生综合企业行业指数(5.52%),近四年来市值累计提升超千亿港元 [6] - 上市十年来累计分红超1200亿港元,年平均分红率为25.3%,近三年股息率约7% [6] 未来发展规划 - 抓住政策利好,利用科技创新、消费复苏等机遇发展业务 [6] -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精益管理,重新审视顶层设计和业务结构,谋划"十五五"规划,投向重点业务及领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提升资本市场沟通质效,优化年报信息披露、加强沟通,收窄综合性折扣 [7] - 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以提升"走出去"竞争力和"引进来"吸引力作为国际化发展主线 [7]
中信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至582.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3-28 21:4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股份2024年经营业绩良好,规模、质量、效益整体稳健,推进金融“强核”、实业“星链”工程深化改革,各业务板块表现出色 [2][3]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达7528.70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达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 [2]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6元,2024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55元,全年派息率27.5%,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2] - 2024年市值上涨27.5%,优于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企业行业指数,近四年市值累计提升超千亿港元 [2] - 上市十年来累计分红超1200亿港元,年平均分红率为25.3%,近三年股息率约7% [2] 改革举措 - 2024年启动金融“强核”、实业“星链”两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 [2] 金融业务 - 以“强核”工程牵引,发挥金控公司统筹赋能作用,带动五大核心金融业态升级 [3] -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服务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超96% [3] - 金融科技水平提升,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12项,是获奖最多的金融企业 [3] - 2024年金融子公司整体表现良好,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亿元,同比增长4.3% [3] - 中信银行营收、净利润、拨备覆盖率三项指标正提升,中信证券主要财务指标和业务规模保持行业第一 [3] 实业业务 - 以“星链”工程为抓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3] - 前瞻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成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在管基金规模超3000亿元,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超1000家 [3] - 依托券商投研优势,前瞻研判具身智能等领域机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3] - 2024年实业子公司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3.52亿元 [4] - 中信农业定增隆平高科等工作有序推进,增强优势业务竞争力 [4] - 中信泰富特钢和南钢股份助力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4] - 中信戴卡“一体化压铸”实现市场突破,点亮非洲首座“灯塔工厂” [4]
超鸿社团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共创经济新辉煌
搜狐财经· 2025-03-28 18:05
超鸿社团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蒋超凭借市场洞察力和果敢投资策略取得显著成绩,吸引中国中信集团关注并进入战略合作洽谈阶段 [1] - 组建了由行业专家、数据分析师和市场调研专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建立了全面高效的市场调研体系,覆盖宏观趋势到微观企业动态 [2] - 成功投资科技、医疗、消费等多个高成长性行业,通过资金投入和战略支持助力被投企业发展 [2] - 参与国内产业升级,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如智能制造基金),带动产业链发展和就业增长 [2] 中国中信集团概况 - 成立于1979年,2024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71位,连续16年入选该榜单 [4] - 综合金融板块通过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3] - 先进智造领域投资特种机器人、工业软件等,突破技术瓶颈 [3] - 新消费板块投资麦当劳(中国)、日上免税行等,打造消费品牌 [3] -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聚焦京津冀、粤港澳城市群,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3] 战略合作基础 - 超鸿社团的市场调研能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中信集团投资决策提供精准信息 [4][6] - 超鸿社团通过成功案例(如智能制造基金)证明其资源整合能力,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6] - 双方战略理念高度契合,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方向 [6] 合作进展与影响 - 超鸿高管团队专业接待中信考察团队,就业务成果、投资策略等展开深入探讨 [7] - 合作预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促进短期经济稳定和长期高质量发展 [8] - 通过技术创新和就业创造形成投资-消费良性循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8][9]
中信股份(00267)发布年度业绩,股东应占利润582.02亿元 同比增加1.06%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12:17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股份2024年度业绩良好,收入和利润均有增长,公司推进金融“强核”、锻造实业“星链”、强化科技引领、巩固国际化优势,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2][3][4][5] 业绩情况 - 集团净利息收入1483.73亿元,同比持平;收入总计7528.7亿元,同比增加10.58%;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582.02亿元,同比增加1.06%;基本每股收益2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6元 [1] 金融“强核”工程 - 金融资产占比超9成,贡献8成利润,实施金融“强核”工程,聚焦多业态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2] - 发挥全牌照优势推进“五篇大文章”,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达96% [2] - 推动综合金融场景落地,金融子公司表现良好,金融板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亿元,同比增长4.3% [2] 实业“星链”工程 - 实施实业“星链”工程,通过“焕星”“造星”“探星”行动推动产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 [3] - 实业子公司推动实业板块向好,产业韧性增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3.52亿元 [3] - 中信农业、中信泰富特钢等子公司业务有序推进,助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部分业务取得市场突破 [3] 科技引领 -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体系,启动“磐石”行动,打造“2 + 4 + N”创新平台集群 [4] - 加强自主研发,在多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创新应用场景 [4] 国际化优势巩固 - 境外业务遍及约16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部分海外业务合同额和订单增幅显著 [5] - 举办活动,发布服务品牌,打造联通世界“软实力”,促进中外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 [5]
中信股份(0026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2: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7528.70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达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3] - “十四五”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两位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稳中求进[3] - 公司2024年利息收入329,864百万元,2023年为338,914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净利息收入148,373百万元,2023年为148,519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9,093百万元,2023年为61,590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479,216百万元,2023年为417,580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收入总计752,870百万元,2023年为680,832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税前利润132,657百万元,2023年为123,287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净利润107,755百万元,2023年为105,274百万元[14] - 公司2024年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8,202百万元,2023年为57,594百万元[15] - 公司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00元,2023年为1.98元[15] - 公司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为1.97元,2023年为1.98元[15] - 2024年净利润为107,755百万元,2023年为105,274百万元[16] - 2024年其他综合收益为10,348百万元,2023年为3,088百万元[16] - 2024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18,103百万元,2023年为108,362百万元[16] - 2024年总资产为12,075,425百万元,2023年为11,330,920百万元[18] - 2024年总负债为10,652,411百万元,2023年为9,994,138百万元[19] - 2024年股东权益合计为1,423,014百万元,2023年为1,336,782百万元[19] - 2024年发放贷款及垫款为5,601,071百万元,2023年为5,380,140百万元[17] - 2024年金融资产投资为3,538,851百万元,2023年为3,356,367百万元[17] - 2024年吸收存款为5,847,939百万元,2023年为5,459,993百万元[19] - 2024年公司收入7528.70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8%,其他收入同比增长24.5%[101] - 2024年公司税前利润1326.57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1077.55亿元,同比增长2.4%[96] - 2024年公司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基本每股收益2.00元,同比增长1.1%[96] - 2024年公司每股股息0.550元,同比增长6.8%;派息率27.5%,较2023年上升1.5个百分点[96] - 2024年公司业务资本开支266.77亿元,同比下降33.3%[96]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120754.25亿元,同比增长6.6%;总负债106524.11亿元,同比增长6.6%[96] - 2024年末公司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7574.87亿元,同比增长7.7%[96] - 2024年公司其他经营费用1362.92亿元,同比增长7.8%[103] - 2024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614.10亿元,同比下降12.5%[104] - 2024年公司财务支出133.41亿元,同比增长9.6%;财务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长22.0%[105]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2075.4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4.505亿元,增长6.6%[108]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为56010.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09.31亿元,增长4.1%,占总资产比重46.4%,较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10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司贷款2024年末为28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0.981亿元,增长7.3%[110] - 2024年末金融资产投资账面价值为35388.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4.84亿元,增长5.4%,占总资产比重29.3%,较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111] - 债券投资2024年末为2302.8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5.915亿元,增长8.8%[11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投资2024年末为102.6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2.238亿元,增长402.9%[113] - 2024年末吸收存款总额为5847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9.46亿元,上升7.1%,占总负债比重54.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114] - 公司定期存款2024年末为2066.8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0.994亿元,增长17.7%[115] - 个人活期存款2024年末为439.96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9.533亿元,增长29.2%[115] - 2024年末汇出及应解汇款为68.1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145亿元,增长258.4%[11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455.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97.96亿元,增长4.2%[116]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债务工具总额为人民币14971.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760.31亿元,增长22.6%[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普通股股东权益总额人民币757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43.09亿元[11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授权已订约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151.10亿元[119] - 2024年度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人民币0.36元,2023年为每股人民币0.335元;连同中期股息,2024年股息总额为每股人民币0.55元,2023年为每股人民币0.515元;2024年股息总额占溢利达人民币16,000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4,981百万元[162] 公司市值与股息情况 - 2024年公司市值年内上涨27.5%,优于恒生指数(17.7%)和恒生综合企业行业指数(5.52%),近四年市值累计提升超千亿港元[3]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6元,2024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55元,全年派息率达27.5%,较上年多派1.5个百分点[3] 各业务板块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金融在公司资产占比超9成,贡献8成利润,金融板块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26.49亿元,同比增长4.3%[4] - 实业板块实现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3.52亿元[5] - 公司呈列五个经营业务分部,分别是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业务[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对外收入为75.287亿人民币,报告分部收入为75.287亿人民币[23]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对外收入为27.9469亿人民币,先进智造为5.0793亿人民币,先进材料为32.5615亿人民币,新消费为4.9872亿人民币,新型城镇化业务为4.6987亿人民币[23] - 2024年公司税前利润为13.2657亿人民币,本期净利润为10.7755亿人民币[23]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税前利润为11.5805亿人民币,先进智造为2032万人民币,先进材料为1.5886亿人民币,新消费为858万人民币,新型城镇化业务为7238万人民币[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部资产为1207.5425亿人民币,分部负债为1065.2411亿人民币[23]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分部资产为1136.9787亿人民币,先进智造为6.3576亿人民币,先进材料为35.7614亿人民币,新消费为5.6193亿人民币,新型城镇化业务为34.3031亿人民币[23] - 2024年综合金融服务分部负债为1018.4323亿人民币,先进智造为4.2162亿人民币,先进材料为17.5802亿人民币,新消费为2.6067亿人民币,新型城镇化业务为14.0955亿人民币[23] - 2024年公司借款本金金额为24.4855亿人民币,已发行债务工具本金金额为149.0102亿人民币[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外收入为68.0832亿人民币,报告分部收入为68.0832亿人民币[24] - 2023年公司税前利润为12.3287亿人民币,本期净利润为10.5274亿人民币[24] - 2023年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运营管理的分部资产分别为1060.9132亿、6.0415亿、36.3781亿、5.6858亿、33.8424亿、4.5127亿人民币[24] - 2023年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运营管理的分部负债分别为950.3628亿、4.0137亿、18.7807亿、2.5452亿、14.081亿、22.2535亿人民币[24] - 2024年和2023年中国内地对外收入分别为63.9198亿和58.7536亿人民币,分部资产分别为1092.1472亿和1031.5696亿人民币[25] - 2024年和2023年港澳台对外收入分别为5.2069亿和4.4246亿人民币,分部资产分别为73.7429亿和63.8695亿人民币[25] - 2024年和2023年海外对外收入分别为6.1603亿和4.905亿人民币,分部资产分别为41.6524亿和37.6529亿人民币[25]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利息收入分别为32.9864亿和33.8914亿人民币,利息支出分别为18.1491亿和19.0395亿人民币,净利息收入分别为14.8373亿和14.8519亿人民币[29][30] - 2024年公司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所计提的利息收入为7.6亿人民币,2023年为7.15亿人民币[31] - 2024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5.9093亿元,2023年为6.159亿元[32] - 2024年销售收入为47.9216亿元,2023年为41.758亿元[33] - 2024年其他收入为6.6188亿元,2023年为5.3143亿元[33] - 2024年财务支出为1.3341亿元,2023年为1.2172亿元[34] - 2024年员工成本为9.1378亿元,2023年为8.5651亿元[35] - 2024年其他项目费用为3.6506亿元,2023年为3.1178亿元[36] - 2024年本年税项为2.9267亿元,2023年为1.6268亿元[37] - 2024年已派和建议股息共计2.6423亿元,2023年为2.6589亿元[40]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元,2023年为1.98元[42]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为1.97元,2023年为1.98元[42] - 发放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从2023年的5380.14亿元增至2024年的5601.07亿元,增幅约4.1%[43] - 金融资产投资总额从2023年的3356.37亿元增至2024年的3538.85亿元,增幅约5.4%[44] - 吸收存款从2023年的5459.99亿元增至2024年的5847.94亿元,增幅约7.1%[45] - 保证金存款从2023年的491.03亿元增至2024年的560.83亿元,增幅约14.2%[46] - 借款总额从2023年的235.77亿元增至2024年的245.57亿元,增幅约4.1%[48][51] - 已发行债务工具总额从2023年的1221.11亿元增至2024年的1497.14亿元,增幅约22.6%[52] - 企业贷款及垫款中一般贷款从2023年的2578.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766.42亿元,增幅约7.3
CITIC(00267) - 2024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6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529亿元 同比增长10.6% 其中对中信金控的全年并表贡献了部分增长 现有业务扩张贡献人民币144亿元 分别占8.5%和2.1% [6] - 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达到人民币582亿元 同比增长1.1% [6] - 每股盈利为11.8元 连续四年实现增长 表现优于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 [10][11] - 研发投入达到人民币252亿元 占总收入的3.34% [93] - 海外资产达到人民币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3.7% 占总资产的0.6% [11][73] - 海外收入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1.4个百分点至15.1% [11][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综合金融服务板块 - 金融板块收入达到人民币2,794.69亿元 利润为264.9亿元 [14] - 中信银行收入达到人民币2,132亿元 利润为686亿元 同比增长3.7%和2.3% [16] - 中信银行年化净息差下降1个基点至1.77% 不良贷款率1.16% 下降0.02个百分点 [16] - 中信证券收入达到人民币638亿元 利润为217亿元 同比增长6.2%和10.1% [17] - 中信信托收入达到人民币53.8亿元 利润为26.5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增长27%至2.6万亿元 [18][19] - 中信保诚人寿新业务价值达到8.2亿元 同比增长16% [21] 先进智造板块 - 收入达到人民币507.93亿元 利润为8.65亿美元 [22] - 中信戴卡铝车轮销售同比增长4% 铸件销售同比增长6.5% [23] - 中信重工增长显著 新生效订单超过人民币150亿元 同比增长28.7% [24] - 研发投入保持在总收入的7% [24] 先进材料板块 - 中信特钢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51亿元 同比下降4.2%和10.4% 但优于同行 [26] - 超高强度钢和不锈钢特钢产品同比增长23%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至4.21% [26] - 南钢股份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23亿元 同比下降14.8%和增长6.4% [27] - 核心先进钢铁材料销量261.49万吨 占总钢利润28% 销售毛利率增长1.14个百分点至17.17% [27] - 中信金属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22亿元 同比增长4.2%和8.8% [28] - 铜贸易规模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1%和63% 均创历史新高 [28] - 中信资源实现收入95亿港元 利润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4%和83.8% [28] 新消费板块 - 中信国际电讯澳门5G用户增长约51% 市场份额提升至53.3% [30] - 中信出版实现收入16.9亿元 同比下降1.7% 利润1.2亿元 同比增长2% [31] - 毛利率提升约4.09个百分点 [31] - 隆平高科巴西玉米种子市场份额超过21% 78个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 [32][33] - 长虹汽车销量约10万辆 同比增长1.1% [33] 新型城镇化板块 - 实现收入人民币469.87亿元 利润51.35亿元 同比增长8.3%和137.4% [34] - 房地产开发收入增长40%至约人民币147亿元 [34]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价值同比增长75%至人民币307亿元 [3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业务覆盖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 [72] - 海外资产和收入均超过公司整体增长率 分别为10.6%和6.6% [11] - 中信证券国际业务收入增长16% 在离岸中国债券承销排名第一 香港股权融资和中国公司全球并购排名第二 [18] - 南钢股份年出口量超过150万吨 增长25% [27] - 海外项目新签合同价值和新生效合同价值分别增长约2.5倍和1.8倍 [6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建立协调差异化发展框架 推进金融核心倡议 创建五大任务的CITIC模式 [7] - 实施"明星供应链"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 专注于高端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62] - 在传统行业进行明星转型 在全球建立三家灯塔工厂 [62][63] - 新兴产业实施明星创造活动 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的基金 投资孵化超过1,000家公司 [64] - 国际化是长期战略方向 提出"走出去找中信 来中国找中信"的双品牌战略 [74][75] - 深化国际协作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连接世界的桥梁 [67]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兴经济体 聚焦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78] - 建立"2+4+N"研发体系 建设数字技术和智能采矿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金融科技、生物育种、先进金融材料、轻量化材料四个领域 [9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受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和潜在风险等挑战 但长期支撑因素和基本趋势未变 [5] - 公司抓住宏观政策机遇 许多国际机构已改善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44] - 在金融领域抓住机遇 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收入需要同比下降 但中信证券收入增长6.2% 利润增长10% [45] - 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加快 公司与深度求索合作 聚焦算力升级和AI应用 [46] - 消费领域表现良好 抓住电影《哪吒第二》等机会 相关书籍销量达170万册 [48][49] - 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环境利率走低 [110] - 宏观经济层面 国家政府对产业链、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支持 [117] 其他重要信息 - 标普将中信有限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A-提升至A 稳定展望 创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13] - 公司推出股东回报三年计划 承诺稳步提高股息支付率 [9] - 2024年股息支付率达到27.5% 末期股息每股0.36元 全年股息每股0.55元 同比增长6.8% [9][10] - 累计向股东派息1,200亿港元 股息收益率7% [39] - 计划2024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27% 2025年不低于28% 2026年不低于30% [40] - 公司市值年内增长27.5% 过去四年累计增长124% [43] - 建立创新协作风险化解模式 持续压降风险 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 [15] - 2024年重组重整项目价值亿元 现金回流129亿元 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负债不良率下降 [66] - 风险化解模式已化解风险人民币820亿元 盘活近78个高风险房地产项目 交付6.6万套房屋 [8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的股息支付计划以及市值管理方面的举措 [37][38] -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每年派息两次 股息支付稳定增长 上市10年累计派息1,200亿港元 股息收益率7% [39] - 2024年发布2026年股东回报计划 2024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27% 2025年不低于28% 2026年不低于30% [40] - 董事会决定2024年股息支付率提高至27.5% 增加约1.5个百分点 全年股息每股0.55元 同比增长6.8% [41] - 未来将采取稳定可持续的股息政策 同时改善业务表现 增强股东回报 [41] - 市值方面 公司抓住宏观政策机遇 作为综合性企业能够抓住这些机会 [44] - 将继续深化改革 提高精细化管理 优化股权管理 主动化解房地产风险 [50] - 加强资本市场沟通机制 让投资者更好理解公司优势 [52][55] - 考虑到宏观环境和公司稳定业务及高股息支付率 相信市值有较大潜力 [56] 问题: 深化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果以及全球化战略面临的新挑战和风险 [57] - 公司随改革开放成长 在新起点上继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58] - 金融板块和金融成功跑赢市场 建立全球竞争力金融系统 [59] - 实施"明星供应链"项目 推动制造业转型 专注于高端、智能和绿色发展 [62] - 新兴产业实施明星创造活动 管理规模超3,000亿元基金 投资孵化超1,000家公司 [64] - 努力降低风险 管理房地产和地方负债风险 2024年重组重整项目价值亿元 现金回流129亿元 [66] - 深化国际协作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连接世界的桥梁 [67] - 国际化是传统优势 长期战略方向 45年来秉持改革开放理念 主动融入全球化 [71][72] - 海外业务覆盖超16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资产和收入均增长 [73] - 基于40年国际发展经验 聚焦发展路线和区域预测 支持机制 [74] - 区域选择上将港澳作为国际化重要中心 巩固金融优势和科技创新投资 [76]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和新兴经济体 聚焦小而美民生项目 [78] - 拓展发达经济体 深化与国际伙伴政策 扩大朋友圈 [80] - 支持机制方面 提供国际人才支持 区域协同平台 加强海外风险管理机制 [81] 问题: 产融协同和风险化解的进展以及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重要措施 [82] - 产融协同风险化解是独特产业创新模式 取得良好进展 [83] - 创新业务模式 金融子公司和产业子公司协同 隔离风险 盘活资产 [84][86] - 风险化解模式有效 2022年以来已化解风险人民币820亿元 盘活近78个高风险房地产项目 交付6.6万套房屋 [87] - 上海董家渡项目三次开盘三次售罄 106套房源售完 [88] - 深圳东晓桐项目历史遗留20年土地权属问题已动工建设 [89] - 深圳红树湾项目已售罄 收入达32亿元 [89] - 科技创新是公司特色 创新是DNA 近年收入增长扎实 创新是引擎之一 [92] - 2024年研发投入252亿元 占总收入3.34% 获得约1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累计有效专利超10,000项 [93][94] - 建立"2+4+N"研发体系 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个重点领域 多个区域级研发中心 [94] - 成果转化方面 充分利用集团应用场景 推进产业应用 [96] - 实施"AI+"行动和协同 不同业务协同落地大量科研项目 [97] - 建立人才链 实施"星海行动" 选拔10名首席科学家、15名高级专家和300名青年人才 [99] - 与深度求索合作 不同规模模型已接入系统 实现私有化部署 [100] - 赋能传统行业 如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南钢股份、中信金属资源等 [101] 问题: 稳定净息差的措施 [102][103] - 中信银行去年净息差1.77% 优于同业 近三年净息差下降28个基点 [103] - 意味着增加收入220亿元 优化ROE 1% 在低利率环境下保持资产效率非常重要 [104] - 原因一是目标明确 坚持稳定净息差目标 五年前已预测利率下降 提出稳定净息差目标 [105] - 通过深化价值管理理念 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比 有利于净息差 [105] - 原因二是策略得当 聚焦降低负债成本 优化结构 [107] - 负债成本率大幅降低 储蓄占比提高 公司储蓄占比52% 增长9个百分点 [108] - 个人储蓄增长3个百分点 比同业优4个百分点 [108] - 主动增加长期储蓄 特别是三年定期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部分 [108] - 三年定期存款成本平均略低约3.3% 但与三年前相比 成本比大型银行低14个基点 差距缩小24个基点 [109] - 资产方面聚焦安全 处理沉没风险 不追求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的收益 [109] - 贷款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 平均收益率4.24% 票据和贴现率1.9% [110] - 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环境利率走低 [110] - 央行量化货币基金政策也会促进利率下降 NPI下行趋势和政府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对行业也有影响 [111] - 贷款下行趋势压力较大 负债方面央行加强银行净息差 但负债成本降低不能抵消收益率下降 [111] - 近年稳定净息差已采取很多措施 建立定价管理方法和贷款管理机制 [112] - 去年储蓄成本逐渐降低 [112] - 未来采取更多措施稳定净息差 减少净息差降幅 做得比同业好 [113] - 资产方面扩大贷款比例 收缩低收益票据约1,000亿元 调整债券投资结构 [113] - 负债方面加强交易银行发展 提高非定期储蓄比例 [114] 问题: 金融板块盈利能力的来源 [116]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金融业务面临调整和重组压力 但转型过程中也有新的增长机会 [117] - 国家政府对产业链、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支持 [117] - 公司全牌照优势 覆盖企业融资不同阶段需求 [117] - 未来聚焦五个方面提升金融竞争力 [118] - 深度协同整合 发挥金融价值 基于科技企业特点和多牌照优势 推出"股、贷、险、债"服务模式 [118] - 覆盖96%专精特新企业 加强银行、租赁、养老基金等服务 [118] - 聚焦金融科技、养老金融服务 将优势转化为护城河 [119] - 国际化战略方面 帮助中资企业出海 提供跨境融资和离岸融资服务 [120] - "走出去找中信 来中国找中信"双品牌战略 [120] - 加强资产配置能力 多种增长策略如国家九条、并购六条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运营能力 [121] - 抓住市场机遇 提高财富管理能力 关注零售客户 [122] - 提供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 利用全牌照优势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和定制化资产管理产品 [122] - 聚焦重点客户 管理风险 降低风险成本 利用AI技术赋能更精准营销 实现更智能风险管理和化解 [122] - 今年启动核心项目 利用金融优势和实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现全面综合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和股东回报 [122] 问题: 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水平以及风险释放是否已近尾声 [123][124] - 公司在业务扩张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化解 通过近年不懈努力 成功降低风险 稳定资产质量 [125] - 房地产方面落实政府政策 实现房地产领域发展 扩大白名单项目 [125] - 聚焦重点领域防风险 促进行业协同 化解风险 促进房地产资金发展 [125] - 行业集中度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 NPL比率下降约0.48个百分点 [126] - 2024年底房地产企业资产余额率较2024年更集中风险降低38% [126] -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 2024年采取措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有12万亿元组合政策 [126] - 业务主要集中江西至江山栋省份 下降16%明显 [126] - NPL不良资产集中在广州和内蒙古 [126] -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原则 主动聚焦白名单项目 [127] - 抓住机会支持化解低煤炭债务 管理资产 继续降低风险 在风险化解中寻找新机会 [127] 问题: 资产质量的看法和2025年的变化预期 [128][129] - 2024年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优于市场 三个指标 [129] - NPL比率连续六年下降 去年1.16% 下降0.02% 为前四年最好 [130] - 但个贷增长0.1% 信用卡NPL 0.51% 下降0.03% [131] - 不良债务1.84% [132] - 机构NPL比率连续六年下降 个贷有波动 [132] - 但信用卡不良贷款稳定 去年第四季度不良信用卡贷款不足18亿元 减少1.8亿元 [132] - 2025年展望压力来自零售 因个人收入和一些中小企业贷款现金流不稳定 [133] - 但各级政府推出消费促进活动 相信2025年零售前景积极 零售风险将低于去年 [133] - 房地产方面可见持续趋势和地方政府的促销政策促进房地产发展 [134] - 一线城市销售利润率转好 但三四线城市仍面临下行压力 [134] - 感觉部分企业现金流仍面临高压 [134] - 融资方面认为相当积极 因中央政府已出台政策 [134] - 将帮助许多地方政府偿还债务 [134] - 但需考虑平台退出风险 会有新风险 [135] - 一些机构退出重点平台 需考虑这部分风险 [136] - 资产质量方面 目前清楚基础部分资产质量 [136] - 将继续优化资产结构 特别是政府出台的有利政策 确保2025年资产质量仍优于市场 [136]
中信股份(0026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16:57
财务业绩 - 中信股份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21.13亿元,同比增长0.1%[9] - 中信股份收入为人民币3,776.47亿元,同比增长13%[4] - 中信股份税前利润为人民币717.47亿元,同比增长3.6%[4] - 中信股份每股股息为人民币0.19元,同比增长5.6%[4] - 中信股份业务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35.38亿元,同比增长91%[4] - 中信股份致力于提升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9元,分红金额人民币55.27亿元[11] - 中信金控完成信贷、股债承销等综合融资规模达人民币11.8万亿元[12] - 中信银行淨息差变动跑赢大市,营业净收入、非息净收入实现较好增长[12] - 中信证券境内股债承销金额人民币9,090亿元,位居行业首位[12] - 中信建投证券境内股债承销规模达人民币7,048亿元,位居行业第二[12] - 中信重工完成人民币8.28亿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12] - 中信戴卡克服成本上涨等不利影响,铝车轮、铝铸件产销量保持双位数增长,收入净利润同比"双增"[12] - 中信泰富特钢特钢产品产量和出口量稳居中国特钢行业首位[12] - 中信国际电信5G用户数同比翻番、渗透率接近9成[13] - 中信环境新签生效合同金额同比接近翻番[14] 资产负债情况 - 中信股份业务资产中金融业资产为10.71万亿元,非金融业资产为8,160亿元[7] - 总资产增加至人民币114,292.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9%[39] - 发放贷款及墊款淨額增加至人民幣54,742.56億元,增長1.7%[40] -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增加5.1%[41] - 金融資產投資賬面價值減少至人民幣33,335.92億元,下降0.7%[42] - 吸收存款總額增加至人民幣55,776.72億元,上升2.2%[45] - 已發行債務工具增加至人民幣1,431.737億元,增長17%[41] - 普通股股東權益總額增加至人民幣733.482億元,增長4.3%[41] 风险管理 - 中信股份通过使用合适的金融衍生工具等方式管理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金融产品交易对手风险、大宗商品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57][58][59] - 中信股份金融子公司遵循稳健的风险偏好原则,密切跟踪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业务结构变化,优化存款期限结构,调整贷款重定价周期,实现利息净收入和经济价值稳步增长[58] - 中信股份总部和非金融子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债务,会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情况和市场情况,灵活选择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融资方式,或运用利率掉期等工具调控利率风险[58] - 中信股份主要通过外汇敞口分析来衡量外汇风险,在合适的情况下将以外币为单位的资产与相同币种的对应负债匹配,或适当地运用远期合约及交叉货币掉期等工具来降低外汇风险[59] - 中信股份通过内部授信流程,审批和调整认可的金融机构交易对手名单和信用额度,并定期上报,以减低存放资金或金融工具收益无法回收的风险[59] - 中信股份为部分大宗商品业务订立长期供应合同,并适当使用普通期货或远期合约等工具进行对冲,以管理原材料供应短缺及价格波动的风险[59] - 中信股份积极监控权益类及其他投资的价格变动,并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以分散相关的投资风险[59] 人才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管培生、优秀中层和领军人才[67] - 公司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国际化人才梯队[69] - 公司推动人才交流任职,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70] - 公司持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71] 其他风险 - 中信股份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影响[60] - 中信股份的运营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系统不可靠、各类经营困难等,可能会对相关业务造成损害和损失[61] - 随着交易主体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中信股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信用风险,需要保持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和商业合作对象的信用状况[62] - 公司面临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工程建设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公司的激烈竞争[63] - 公司可能受到地震、台风、恐怖主义等自然灾害和事件的影响,从而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63] - 公司可能受到地方、国家及国际法规变化的影响,导致额外运营成本增加和投资回报受到影响[64] 债券发行情况 - 公司发行了多种货币的债券,包括港币和美元,总面值约为人民币 110 亿元[170,171,172,173,174,175] - 公司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总面值约为人民币 22.8 亿元,年利率在 3.16%-4.71%之间[174,175] - 公司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面值约为 45 亿美元,年利率在 2.45%-5.07%之间[170,171,172] - 公司发行的港币债券总面值约为 42 亿港币,年利率为 4.35%[170,171] - 公司债
中信股份(0026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2:00
财务业绩 - 中信股份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0.1%[1] - 中信集团2024年上半年收入377,647百万元,同比增长13.1%[10,11] - 中信集团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56,749百万元,同比下降1.3%[10,11] - 中信集团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1.10元人民币,稀释每股收益1.09元人民币[11] - 中信集团2024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33,674百万元,同比增加1.5%[10] - 本期淨利潤為人民幣567.49億元[12]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77,647百万元[24] - 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幣32,113百万元[24] - 2024年上半年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290.31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下降15.8%[32] - 2024年上半年金融業的交易淨收益為48.17億人民幣,而2023年同期為淨損失98.83億人民幣[35] - 2024年上半年工資和獎金支出為294.91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增加2.4%[38]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稅前利潤為149.98億人民幣,較2023年同期增加27.3%[40] - 2024年中期建議派發每股人民幣0.19元的股息[4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1.10元,稀釋每股收益為人民幣1.09元[44]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1,429,264百万元[24],其中对联营企业的投资为人民幣110,560百万元[24],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为人民幣56,006百万元[24]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幣10,024,187百万元[24],其中借款为人民幣254,149百万元[24],已发行债务工具为人民幣1,424,715百万元[24] - 本集团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为5.4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8%[45] - 本集团以攤餘成本計量的发放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为5.0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5.2%[45] - 本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发放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为4,1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27.6%[45] - 本集团金融资产投资总额为3.33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0.7%[46] - 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为5.58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2%[49] - 中信股份合併債務為人民幣1,678,864百萬元[102] - 中信銀行債務為人民幣1,167,607百萬元[102] - 中信股份債務對股東權益的比率為119%[103] 业务板块情况 - 中信集团主要从事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业务[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板块的收入分别为1,397.63亿元、254.61亿元、1,668.10亿元、242.21亿元和213.61亿元[85] - 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板块的净利润分别为499.80亿元、9.69亿元、83.78亿元、2.60亿元和30.15亿元[87] - 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板块的总资产分别为10,708,104亿元、60,592亿元、362,583亿元、55,796亿元和337,469亿元[8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为741.36亿元、290.31亿元、2,410.35亿元和334.45亿元[9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板块的业务资本开支分别为41.18亿元、6.07亿元、63.01亿元、4.54亿元和20.58亿元[91] 风险管理 - 中信股份通过使用合适的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金融产品交易对手风险等[106][109][110] - 中信股份致力於建立全面、統一的庫務風險管理體系[107] - 中信股份的信用評級為標準普爾A-/穩定和穆迪A3/穩定[105] - 中信股份的流動性管理要求涉及定期對未來三年現金流的預測[104] - 中信股份的利率風險主要來自重定價風險和基準風險[108] - 中信股份的外匯風險主要來自非自身的功能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負債缺口[109] - 中信股份通過內部授信流程管理金融產品交易對手風險[110] - 中信股份的部分业务涉及大宗商品的生产、采购和贸易,需承受铁矿石、原油、天然气及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风险[111] - 中信股份持有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分类为衍生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投资的权益类及其他投资,包括若干上市公司股票,为控制该等投资所产生的价格风险,集团积极监控价格变动,并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以分散相关的投资风险[112] 其他 - 标普将中信股份主体信用评级由BBB+(展望正面)调升至A-(展望稳定),达到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1] - 中信集团在"世界500强"排名位居第71位,较上年提升29位[1] - 中信集团加强科技创新,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建设创新平台,推进智能制造等项目[6,7] - 中信集团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多个
中信股份(0026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6:45
中信股份财务表现 - 2023年度中信股份收入为663,43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6%[4] - 2023年度中信股份税前利润为127,292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3.1%[4] - 2023年度中信股份净利润为105,82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0.5%[4] - 2023年度中信股份每股收益为2.23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4] - 2023年度中信股份總資產为10,542,04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7.5%[4] - 中信股份二零二三年全年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75.94亿元,同比增长5.4%[7] 中信金控财务表现 - 中信金控二零二三年实现营业收入2,720亿元,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1%和9%[26] - 中信金控年末总资产首次突破十万亿大关,达1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6] - 中信金控不良类资产较年初下降25.6亿元至784.1亿元,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至1.15%[26] - 中信金融子公司财富管理规模达到23.1万亿元,年增幅5.2%[28] - 资产管理规模突破7.5万亿元,年增幅6.7%[28] - 綜合融資规模近13.8万亿元,年增幅8.1%[28] 中信银行财务表现 - 中信银行2023年收入为205,570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2.6%[32] - 中信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7,01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7.9%[32] - 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9,052,484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5.9%[32] - 中信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为10.80%[32] - 中信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同比下降2.6%[33] - 公司银行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为91557百万元,占比44.5%[34] 中信信托业务 - 中信信托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2] - 信託资产的资金运用按行业分布,基础产业占比14%,房地产占比15%,工商企业占比50%[43] - 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新增備案慈善信托三单,追加認購一单,实收信托规模新增1.12億元[44] - 中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规模为7502.87亿元,淨資本为279亿元,淨資本充足率为207%[45] - TOF金融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四次获得《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联合评选的「誠信託•佳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奖」[46] 中信保险业务 - 中信保诚人寿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50] - 2023年人寿保险收入为31,582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4] - 中信保诚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达到31,582百万人民币[53] - 中信保诚人寿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业务发展质量有效提升[55] - 中信保诚人寿销售渠道包括银行保险、其他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7]
中信股份(0026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2:05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75.94亿元,同比增长5.4%[1] - 公司全年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515元,全年派息率为26%[2] - 公司2023年度销售收入为417,580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的401,842百万人民币有所增长[8] - 公司2023年度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7,594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的64,931百万人民币有所下降[9] - 公司202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1.98人民币元,较2022年度的2.23人民币元有所下降[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度总资产为11,330,920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7.53%[11] - 公司的总负债为9,994,138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7.39%[12] - 公司的股东权益合计为1,336,782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8.33%[12] - 公司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798百万人民币,较上年下降114%[114] - 公司2023年度业务资本开支为40,000百万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2%[114]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业务[14] - 公司呈列五个经营业务分部,分别是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业务[2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金融服務分部的对外收入为人民幣268,048百万元,占总收入的39.4%[1]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先進智造分部的净利息收入为人民幣150,583百万元,占总收入的55.7%[1]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新消费分部的销售商品收入为人民幣266,087百万元,占总收入的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