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新置地(00299)
icon
搜索文档
宝新置地(0029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20:58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主席姚建辉先生在2023年度报告中指出,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为1,203,026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下降[6] - 公司2023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的税前亏损为891,936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改善[6] - 公司2023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的税后亏损为827,797千港元,较上一年有所减少[6] - 公司物业发展和投资板块持续深耕一线、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目前在四个中国城市拥有五个地产开发项目[22] 宏观经济环境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人民币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10] - 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1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约8.5%[13] - 2023年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營業收入达约人民幣1758億元,同比增长约63.2%[17] 公司财务状况 - 本年度集团录得的营业额约为1,203.0百万港元,较上年度下降约25.6%[54] - 本年度集团的销售成本约为1,425.9百万港元,较上年度下降约33.5%,导致毛损约为222.9百万港元[57] - 本年度集团的净损失约为827.8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净损失911.3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约为4,670.3百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6,481.1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约为1,593.4百万港元,负债比率约为2.1,较2022年底的946.0百万港元和1.9有所增加[74] 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措施 - 公司资本结构包括公司股东权益,包括已发行股本、储备和累计亏损[75] - 公司通过支付股息、发行新股和回购股份以及发行新债务来平衡整体资本结构[76] - 核数师对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未发表意见,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77] - 公司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过程中变现资产和偿还债务[84] 公司战略合作与发展 - 2023年6月28日,公司成功出售深圳賽奧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100%股權[39] - 2023年7月12日,公司成功出售美光資本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100%股權[40] - 2024年1月26日,公司与雲能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雲南能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雲能國際償還協議,以部分償還500百萬港元的公司債券[41]
宝新置地(0029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40
财务状况 - 本年度虧損为827,797千港元,较上一年度911,264千港元有所减少[1] - 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719,337千港元,较上一年度1,599,403千港元有所减少[2] - 非流动资产中,投资物业为1,358,260千港元,较上一年度3,492,852千港元有所减少[3] - 流动资产中,存货为4,722,974千港元,较上一年度8,086,954千港元有所减少[4] - 二零二三年度融资成本为389,73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607,262千港元有所下降[45] - 二零二三年度所得税抵免金额为64,13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150,519千港元有所减少[45] - 二零二三年度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403,89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2,132,796千港元有所下降[46] - 二零二三年度每股基本虧損为601,33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787,049千港元有所减少[48] - 二零二三年度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3,417,21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4,407,066千港元有所下降[50] - 二零二三年度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999,72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的4,022,677千港元有所下降[52] - 本集团于本年度录得净亏损约827.8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减少约83.9百万港元[109] 经营计划和措施 - 公司已接到一笔约249百万港元的违约借款提前到期通知书[13] - 公司存在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14] - 公司已制定计划和措施以改善财务状况,包括出售子公司股权和物业以抵消债务[15][16][18] - 公司与债券持有人签订协议,转让物业以抵消债务[20][21] - 公司将加快主要物业开发项目的预售,以提供资金[25] - 董事认为公司能够持续经营并提供足够的财务资源[26] - 若公司未能实现计划和措施,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并需要调整资产价值[27] - 公司将在必要时向资金提供者进一步提取未动用贷款融资,但缺少相关资金提供者的信息以评估其提供足够资金的可行性[65] - 无法判断董事使用持续经营会计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是否适当,因为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持计划和措施能够成功实施[66] - 贵集团未能实现计划和措施,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需要调整资产的账面值和进一步计提负债[67] 公司业务 - 公司物业发展与投资板块持续深耕一线、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总建筑面积累计约130万平方米[77] - 公司销售业绩受市场观望情绪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整体去化压力较大[78] - 公司积极进行资金管理和优化,加速債務管理方案的落实,降低債務成本,减轻償付压力[80] - 公司文体娱乐产业表现良好,碧海湾高尔夫、小牧童游乐园、KTV TYPET Party等项目營收增长明显[83] 公司财务报告 - 本集团各实体的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所有金额均约整至最接近的千位[29] - 本集团已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新订及修订,但对财务状况及披露资料未造成重大影响[3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的修订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3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的修订强调了重大程序在会计政策披露和判断方面的应用[34]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未能提供充足审计证据以发表意见[55] 公司资产及负债 - 公司已延长汕头市泰盛第二阶段出售的完成时间至2024年6月30日[127] - 公司暂停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东有资格出席2024年6月6日举行的股东週年大会并投票[134] - 公司已成立審核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審閱財務申報過程、風隨管理及內部監控制度[136]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並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業績[136] - 獨立核數師已同意核實2023年度初步業績公告中的數字[137] - 末期業績公告已刊發於公司網站及香港交易所網頁[138] - 公司的2023年報將於適當時間寄發予股東及在公司網站上可供取閱[139] - 公司執行董事包括姚建輝先生及夏凌捷女士,非執行董事包括湛玉珊女士,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何素英女士、鄧麗華博士及施法振先生[140] - 公告已以英文及中文印製,如有歧義以英文版本為準[140]
宝新置地(0029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7:2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12][14] 全国房地产行业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人民币58,550亿元,同比下降约7.9%[13][15]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约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6.6%[13][15]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约49,880万平方米,下降约24.3%[13][15]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约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13][15] 全国房地产行业现状 - 2023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企业在运营、融资和长期发展计划方面分化加剧[17] - 2023年上半年许多房地产企业清算和退市,对行业造成沉重打击[17]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缓筑底、慢复苏”,公司生产经营等多环节受阻[24][27] 公司地产项目情况 - 公司目前持有6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4个国内城市,总建筑面积超230万平方米[23][27] - 汕头潮阳项目四期9号楼住宅按时获预售资格,汕头时代湾项目完成交付,长沙项目相关住宅单元完成竣备交付[26][28] 公司文娱业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8.5%,公司文娱板块调整策略撬动人流量[19][21] - 2023年上半年小牧童游乐室接待约72000人次,创历史新高[32] - 2023年上半年新动能健身俱乐部吸引更多潜在客户,TYPET PARTY接待约15000人次[32] - 2023年上半年碧海湾高尔夫接待近20000名球手,VIP室和店铺租赁运营较稳定[32] - 2023年上半年小牧童游乐园入园客流累计约达7.2万人次,TYPET PARTY累计接待人次约1.5万人,碧海湾高尔夫累计接待人次近2万人[34] 公司发展战略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进以物业投资与发展为核心、文化娱乐休闲产业为保障的发展战略[18][20] 公司经营管理策略 - 公司加强现金流和资金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管控风险,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25][28] 公司商品贸易板块策略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商品贸易板块坚持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33] 公司股权出售情况 - 2023年3月22日公司完成汕头泰盛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的第一阶段出售,计划12个月内完成余下49%股权出让和交割;6月28日成功出售深圳赛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37][41] 集团财务关键指标变化(一)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约1.595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53295亿港元大幅减少约87.3%[44][4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损约5658.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8443亿港元下降56.0%,毛损率为35.5%,去年同期为10.2%[45][4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129.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086.5万港元减少约72.4%[4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行政开支约340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069.5万港元减少约43.8%[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约2807.5万港元,去年同期约8571.6万港元[4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财务成本约6585.4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722.7万港元[48] 集团财务关键指标变化(二)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129.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2.4%[50] - 行政开支约为340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3.8%[50]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为2807.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 - 融资成本约为6585.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 - 所得税抵免约为285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4%[52][58] - 净亏损约为2.170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58] - 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5880万港元,较去年底减少[54][59] - 借款总额约为48.07554亿港元,较去年底减少[55][59] - 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8.23996亿港元,较去年底增加[57][60]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较去年底降低[57][60] 集团财务关键指标变化(三) - 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59,59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3,295千港元[13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216,17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81,738千港元[130] - 2023年上半年毛损为56,58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8,443千港元[130]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79,7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89,090千港元[130]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抵免前亏损为245,63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6,317千港元[130]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217,0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0,210千港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 - 15.8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7.02亿港元[1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3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09亿港元[13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1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78亿港元[13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8.8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1.06亿港元[13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0.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1.60亿港元[13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8.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46亿港元[13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32亿港元[13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8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93亿港元[13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6.00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76亿港元[1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港仙,2022年同期为1.92港仙[132] - 2023年1月1日公司股本总额为31.92554亿港元,6月30日为27.8625亿港元[13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2.17065亿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3.9021亿港元[139][142] - 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为3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93.5万港元[139][142] - 2023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 - 301.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790.38万港元[139][14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1586.7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701.83万港元[139][14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510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7.9083亿港元[145]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 - 531.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063.68万港元[14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 - 1.5775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 - 9.02682亿港元[145] - 2023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扣除所出售现金)为 - 34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5] - 2023年上半年借款所得款项为5.6546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06568亿港元[145]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796.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1822万港元[147] - 2023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841.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139.3万港元[147] - 2023年汇率变动影响为 - 164.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716.6万港元[147]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88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9033.9万港元[147] 集团借款与现金结余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48.07554亿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为43.6794亿港元[162][1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仅约为5880万港元[162][164] 公司经营地点与业务范围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要营业地点自2023年8月10日变更为香港九龙广东道30号新港中心1座10楼1002室[149][152] - 公司及附属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经营高尔夫练习场等多项业务[150][152] 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151][153] - 公司于2023年采用与业务相关且自2023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9][170][173] - 编制2023年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时,管理层应用会计政策所作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主要来源与2022年年报相似[171][174] 公司资金压力应对措施 - 董事编制涵盖报告期末起12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并采取措施减轻资金压力改善财务状况[164][165][166] 金融资产与负债公平值计量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金融资产经常性公平值计量中,第一级为1593千港元,第三级为2941267千港元,总计2942860千港元;金融负债经常性公平值计量中,第三级为40627千港元[18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金融资产经常性公平值计量中,第一级为1253千港元,第三级为3492852千港元,总计3494105千港元[186] - 2023年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1月1日投资物业为3492852千港元,6月30日为1457669千港元;1月1日金融资产总计3492852千港元,6月30日为2941267千港元;6月30日金融负债为 - 40627千港元[187] - 2023年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添置投资物业33429千港元,金融资产1508730千港元,总计1542159千港元;出售附属公司使投资物业减少2100992千港元[187] - 2023年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于损益确认的收益或亏损总额中,投资物业为 - 28075千港元,金融资产为16670千港元,总计 - 11405千港元[187] - 2023年按第三级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汇兑差额使投资物业增加60455千港元,金融资产减少41802千港元,总计增加18653千港元;金融负债增加1144千港元[187] - 2022年1月1日投资物业资产总值为3368750千港元,12月31日为3492852千港元[190] - 2022年投资物业在损益确认的收益或亏损总额为 - 142305千港元[190] - 2022年投资物业添置金额为81912千港元[190] - 2022年自在建投资物业转拨至已建投资物业金额为 - 575100千港元[190] - 2022年转拨自第二级金额为1065324千港元[190] - 2022年汇兑差额为 - 305729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在建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457669千港元,每平方米价格范围约7533 - 39196港元[196]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为1483598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输入数据上升1%时公平值增加[196]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负债公平值为 - 40627千港元,无风险利率输入数据上升2.23%时公平值减少,预期波动率输入数据上升43.45%时公平值增加[196] - 2022年12月31日在建投资物业公平值为3492852千港元,每平方米价格范围约6512 - 60500港元[199]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认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妥善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无偏离情况[76][81] - 董事会负责维持集团内部监控系统,授权管理层实行并进行年度审阅[7
宝新置地(0029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06:26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59,59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3,29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87.27%[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79,7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89,090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53.79%[2]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45,63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6,317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40.99%[3] - 2023年上半年本期间亏损为217,0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0,210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44.37%[3]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158,67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70,183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72.17%[3]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4港仙,2022年同期为1.92港仙,亏损幅度收窄约35.42%[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为1.59592亿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4563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2.53295亿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16317亿港元[24][25]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2856.6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2610.7万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亏损为1.3551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09402亿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均为1.09202亿股[27] - 集团本期营业额约1.5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533亿港元大幅减少约87.3%[68] - 集团本期毛损约5658.3万港元,去年同期约1.284亿港元,下降56.0%;本期毛损率为35.5%,去年同期为10.2%[69] - 集团本期销售及分销开支约1129.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086.5万港元减少约72.4%;行政开支约340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069.5万港元减少约43.8%[70] - 集团本期融资成本约6585.4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722.7万港元,增加主要因资本化利息开支减少及偿还外部借款[72] - 集团本期所得税抵免约285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610.7万港元轻微增加约9.4%[73] - 集团本期亏损净额约2.171亿港元,去年同期约3.902亿港元,亏损净额减少因物业销售、金融资产减值及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74] 集团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1,457,66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92,852千港元,下降约58.2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5,083,7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086,954千港元,下降约37.1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056,83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160,357千港元,下降约25.5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86,25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92,554千港元,下降约12.7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48.07554亿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43.6794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仅约5880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投资物业开支约3342.9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5580.1万港元;公平值亏损约2807.5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8571.6万港元[2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出售若干投资物业约21.0099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461.65万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约6.11893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作银行贷款抵押品,2022年12月31日约为22.60017亿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在建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账面价值分别约21.04418亿港元及13.98603亿港元已抵押作银行借贷抵押品,2022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44.09654亿港元及12.98471亿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40.2097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07066亿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为14.83598亿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30.0356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22677亿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法定股本为4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546万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58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8841.5万港元;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约1.61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4.413亿港元[7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48.0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64.81亿港元[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18.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9.46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2022年12月31日约为1.9[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271名,2022年12月31日为361名[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关在建物业等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承担约为20.2618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72.64575亿港元[86] 房地产及物业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及物业投资营业额为1.42273亿港元,分部业绩亏损9709.8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额为7.43918亿港元,分部业绩亏损2.48051亿港元[24][25] 存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9519.4万港元,存货撇减为1.2098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11.28701亿港元,存货撇减为2.53037亿港元[26] 集团经营分部及市场相关信息 - 集团拥有房地产及物业投资、大宗交易、建造、其他等多个经营分部,营业额主要来自中国[21] - 全国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约5.855万亿元,同比下降约7.9%[51] - 全国上半年施工面积约79.154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约6.6%[51] - 全国上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约4.988亿平方米,下降约24.3%;销售面积约5.951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51]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8.5%[54] - 集团持有6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4个国内城市,总建筑面积超230万平米[55] 集团业务运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小牧童游乐园入园客流累计约达7.2万人次[62] - 2023年上半年TYPET PARTY累计接待人次约1.5万人[62] - 2023年上半年碧海湾高尔夫累计接待人次近2万人[62] 集团股权出售相关信息 - 2022年10月,公司有条件出售汕头泰盛51%总股权,代价约13.31亿港元;后续12个月内出售剩余49%股权,代价约11.29亿元[42] - 第一阶段出售代价用于偿还宝新金融集团贷款本金及利息约13.15亿港元,余额现金结算[43] - 第一阶段现金代价余额用于偿还深圳宝新约3.45亿元有抵押银行借款应计利息[45] - 出售汕头泰盛已终止确认资产净值24.46567亿港元,出售亏损1.82083亿港元,总代价7.86113亿港元[47] - 2023年6月,公司出售深圳赛奥100%股权,现金代价约1.1万港元[48] - 出售深圳赛奥已终止确认资产净值1.54392亿港元,出售收益6254万港元[49] - 2023年3月22日,公司完成汕头市泰盛第一阶段出售51%股权的工作,并计划12个月内完成余下49%股权的出让和交割[64] - 2023年6月28日,公司成功出售深圳赛奥100%股权[64] 集团财务政策及股息相关信息 - 董事已编制涵盖集团自报告期末起计十二个月期间的现金流量预测,并制定计划及措施减轻流动资金压力及改善财务状况[14] - 集团于2023年开始的会计年度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7][18] - 编制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时,管理层应用会计政策作出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与2022年年报相若[19] - 集团授予大宗交易客户平均信贷期为10日,授予买卖家居用品及建筑材料客户平均信贷期为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35] - 有关大宗交易的贸易应付款项信贷期介乎10至360日,有关提供房地产及物业投资的贸易应付款项信贷期介乎7至30日,有关买卖家居用品及建筑材料的贸易应付款项信贷期为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38] - 股本削减使每股已发行合并股份面值由2.50港元减至0.05港元,产生进账约2.67546亿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41] - 公司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支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为零[87] 集团公司治理相关信息 - 全体董事确认在整个期间内已遵守标准守则及行为守则规定标准[88] - 公司认为在整个期间已妥善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守则条文,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偏离[90] - 董事会全面负责维持集团良好有效的内部监控系统,授权管理层实行并进行年度审阅[91] - 本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2] - 审核委员会由施法振先生、何素英女士及邓丽华博士三人组成[9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批准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94]
宝新置地(0029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8-04 20:55
溢利保证相关安排 - 担保方保证目标公司3年内向深圳宝新实业有限公司派付不少于2亿元分红[2] - 深圳锦汕及谢先生以共持目标公司49%股权为基准,对溢利保证负责[3] 项目预期情况 - 2018年4月订立协议时,预期目标土地物业开发项目3年内完成[5] 未履行溢利保证原因 - 因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目标公司业务运营严重中断,未履行溢利保证[6] - 目标公司财务业绩受监管政策、房市低迷等不可预见因素不利影响[8] 财务业绩及分红情况 - 目标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产生溢利,各方同意不派分红并延长保证期[9] - 公司在2021及2022年综合财务报表内无该投资直接减值亏损记录[9] 对溢利保证的看法 - 公司认为深圳宝新实业有限公司不宜执行溢利保证,因不可抗力等因素[10] - 公司认为就履行溢利保证的修订及更可行时间表达成一致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最佳利益[13] 公司目标 - 公司旨在与交易对手保持友好关系,保障投资回报[12] 溢利保证监督情况 - 集团各业务单位当地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溢利保证履行情况,定期审查财务业绩并评估能否履行[14] 公司风险管理监督 - 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持续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15] 未披露原因 - 公司在2021年及2022年年报中未披露溢利保证未获履行是因相关人员疏忽[16] 纠正控制措施 - 公司实施纠正控制措施,如当地管理人员更频密更新风险登记册以防止遗漏再次发生[17] 培训加强措施 - 公司指示香港法律顾问在董事培训课程中加强相关课题涵盖范围[18]
宝新置地(0029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8:25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营收为1,617,467千港元,较2021年的5,504,341千港元大幅下降[6]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061,783千港元,而2021年为盈利223,798千港元[6]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亏损为911,264千港元,2021年为盈利220,257千港元[6] - 2022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度亏损为0千港元,2021年为盈利84,452千港元[6] - 2022年公司年度总亏损为911,264千港元,2021年为盈利304,709千港元[6] - 2022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720.73港仙,2021年为盈利320.62港仙[6] - 2022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亏损为720.73港仙,2021年为盈利239.7港仙[6] - 2022年总资产为16,684,537千港元,较2021年减少17.2%[7] - 2022年总负债为13,491,983千港元,较2021年减少12.1%[7] - 2022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1,675,868千港元,较2021年减少43.3%[7] - 本年度公司录得营业额约16.175亿港元,较上年度约55.043亿港元减少约70.6%,主要由于大宗交易交易量下跌约33.608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约85.1%[51][52] - 物业销售收入为968.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3.1%[53] - 销售成本为2,142.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59.1%[54] - 毛损为525.1百万港元,同比减少795.4百万港元,毛损率为32.5%[54] - 存货账面值撇减至可变现净值约700.1百万港元[55] - 贸易商品销售收入为587.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85.1%,毛利率为0.2%[58] - 销售开支为53.1百万港元,同比减少46.7%[59] - 行政开支为119.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5.7%[59]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为223.0百万港元[63] - 融资成本为185.9百万港元,同比增加48.7%[65] - 净亏损为911.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216.0百万港元[67] 公司运营 - 2022年公司进行股本重组,涉及股份合併、股本削减及股份拆细,于2022年7月12日完成[6] - 2022年公司主要股份过戶登記處为Suntera (Cayman) Limited[4] - 2022年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4] - 2022年公司聚焦主业和核心城市,积极化解债务风险和流动性困境[22] - 2022年公司努力提升工程进度,确保楼盘交付质量,加速销售款及其他应收款回笼[22] - 公司在国内拥有八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深圳、长春、长沙、渭南、汕头、云浮等六个不同城市,总建筑面累计超过280万平米[23][24] - 2022年,行业下行压力持续、融资渠道受阻、市场观望情绪及销售低迷等因素导致公司经营现金流紧绌,外部债务偿还、供应商付款、预售目标完成等多方工作领域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25] - 为化解流动性困难,公司主动进行债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寻求债务再融资,加快存量项目处置,以减轻偿付压力[26] - 2022年,公司通过积极与债权人、金融机构、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制定尊重各方持份者权益的整决方案,尽最大努力保护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各自利益[26] - 2022年,公司顶住资金压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销售,实现了多地项目的开盘销售与按期交付,兑现对客户作出的承诺[27][28] - 2022年,疫情多发频发对消费市场恢复扰动影响较大,导致公司文体产业板块的整体盈利水平下滑、盈利增速放缓[30][31] - 2022年,碧海湾高尔夫完成全年全包房租赁,整体营收和人流量基本与上年持平[33] - 2022年,小牧童游乐园整体营收不及预期,深圳罗湖店于二零二二年八月才正式开业,目前仍处于运营初期,盈利能力尚不稳定[33] - 2022年,新动能健身会坚持“用户导向”,把经营重心放在服务提质升级上,从而大大促进用户复购、提升自身收入[33] - 2022年,公司搭建有色金属大宗交易平台,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工业用原材料)之供应,通过差异化经营,改善业务灵活度和周转率,基本实现业绩止跌回稳[36] - 公司于2022年10月3日与宝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282)订立框架协议,出售汕头市泰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其中第一阶段出售已完成,出售公司总股权及实际缴足注册资本的51%[39][40] 行业环境 - 2022年中国GDP为121.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 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58亿平方米,销售额为13.5万亿元人民币,均为近六年最低[11] - 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0%,为近十年首次下滑[11] - 2022年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产值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16] - 2022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超过34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6%[18] - 展望2023年,房地产行业将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核心目标在于全面落实保交楼,逐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底部修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1][42] - 公司将增强战略弹性和灵敏度,在销售端提高去化、加快减少库存、持续提升回款率,聚焦于改善整体财务状况、提升财务安全边际,同时顺应新科技和新消费发展趋势,不断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力、服务力以及运营力[44][45][46] - 应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升级,体验式新业态必须不断缩短更新周期、创新活动内容,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从而提升娱乐项目的消费溢价和用户的消费动力[47][48]
宝新置地(0029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06:4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为16.17467亿港元,较2021年的55.04341亿港元下降70.62%[1] - 2022年毛损为5.25127亿港元,2021年毛利为2.70268亿港元[1] - 2022年经营亏损为8.75881亿港元,2021年经营溢利为3.48834亿港元[1]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61783亿港元,2021年溢利为2.23798亿港元[2] - 2022年本年度亏损为9.11264亿港元,2021年溢利为3.04709亿港元[2]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亏损为15.99403亿港元,2021年为4.50585亿港元[2] - 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为35.78153亿港元,较2021年末的42.05012亿港元下降14.91%[4] - 2022年末流动负债为121.60357亿港元,较2021年末的119.032亿港元增长2.16%[4] - 2022年末资产净值为31.92554亿港元,较2021年末的47.91957亿港元下降33.37%[5] - 2022年公司产生亏损约9.11亿港元,借款总额约为64.81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馀仅约为0.88亿港元[10]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营业额为1617467千港元,2021年为5504341千港元[32][33][34] - 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61783千港元,2021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08250千港元[32][33] - 2022年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为222953千港元,2021年投资物业的公平值收益为70713千港元[32][33]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亏损)净额为81455千港元,2021年为18246千港元[32][33][35]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85902千港元,2021年为140643千港元[32][33][36] - 2022年所得税抵免为150519千港元,2021年所得税开支为3541千港元[36]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为109202千股,2021年为104366千股[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约911百万港元,借款总额约为6481百万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为5568百万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仅约为88百万港元[46] - 本年度集团营业额约1617.5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约5504.3百万港元减少约70.6%[80]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为2142.6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约5234.1百万港元减少59.1%,毛损约为525.1百万港元,毛损率为32.5%,上年度为毛利约270.3百万港元,毛利率为4.9%[82] - 本年度销售开支约为53.1百万港元,较2021年约99.6百万港元减幅约为46.7%,行政开支约119.0百万港元,较2021年约141.1百万港元减少约15.7%或约22.1百万港元[84] - 本年度存货价值撇销约700.1百万港元,2021年约164.0百万港元[85] - 本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净值变动产生的亏损约为223.0百万港元,2021年为公平值净值变动产生的收益约70.7百万港元[86] - 本年度融资成本约为185.9百万港元,较上年度约125.0百万港元增加约48.7%[88] - 本年度产生约150.5百万港元的所得税抵免,上年度确认约3.5百万港元的所得税开支[89] - 本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911.3百万港元,上年度收益净额约304.7百万港元[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物业销售营业额为968345千港元,2021年为1446556千港元[34] - 2022年大宗交易营业额为587394千港元,2021年为3948164千港元[32][33][34] - 2022年已出售存货账面价值为1432728千港元,2021年为5059496千港元[37] - 2022年存货撇减为700068千港元,2021年为163998千港元[37]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38832千港元,2021年为77179千港元[40]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4407066千港元,2021年为5116986千港元[40]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529794千港元,2021年为2940351千港元[42]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4022677千港元,2021年为4039754千港元[42] - 本年度物业销售营业额约为968.3百万港元,同比减少约33.1%[81] - 本年度有色金属产品毛利率录得约0.2%的历史新高,上年度同期为0.17%,但营业额由上年度的约3948.2百万港元下降至约587.4百万港元[83] 借款违约情况 - 2022财年违约银行借款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567百万港元[13] - 2023财年违约银行借款本金约384百万港元,其他借款约220百万港元,应付利息约83百万港元[14] - 2022年12月31日,全部本金总额约3295百万港元的即期借款中,包括银行借款约1567百万港元等,另加应付利息约326百万港元已到期及须按要求偿还[47] - 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收到银行还款通知,要求偿还违约银行借款中未偿还本金总额约1567百万港元,另加应付利息[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未按预定还款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全部本金总额约604百万港元,含银行借款约384百万港元及其他借款约220百万港元,另加应付利息约83百万港元已到期须偿还[50] - 2023财年违约银行借款中,本金总额约318百万港元的银行借款,2022年12月31日分别有约66百万港元及约252百万港元分类为即期和非即期借款部分,后因未按时还款在报告期末后到期须偿还[50] 资产出售情况 - 第一阶段出售汕头泰盛51%总股权,代价约1293百万港元,于2023年3月22日完成[16][17] - 第二阶段将出售汕头泰盛剩余49%总股权,代价约1242百万港元[18] - 2022年10月公司与宝新金融订立框架协议出售汕头泰盛科技股权,第一阶段出售51%股权于2023年3月完成[74] - 2023年3月22日完成出售汕头市泰盛科技有限公司第一阶段销售股权(占总股权及实际缴足注册资本51%)[104] 贷款融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未动用贷款融资约3186百万港元[21] - 2022年12月31日后,集团获新贷款融资约2222百万港元,已提取约84百万港元[21] 会计准则影响 - 2022年1月1日生效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5]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或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集团拟生效日应用[26] - 公司正评估新订会计准则及修订本影响,预期不会有重大影响[28] 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集团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22] - 集团状况显示存在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或不能在日常业务中变现资产及解除负债[51] - 公司董事编制现金流量预测,假设计划及措施如期实施,集团能够持续经营,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52] - 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是否适当很大程度取决于计划及措施能否如期成功实施[53] - 因缺少资金提供者资料,无法评估其按现金流量预测提供足够资金的财务可行性[54] - 因工作范围受限且无替代审核程序,无法判断董事使用持续经营会计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是否适当[55] - 若集团未能实现计划及措施,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须对资产和负债作出调整,该等调整影响未在综合财务报表中反映[56] - 对集团采用持续经营基准编制2021年及2022年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对2022年与2021年数字的可比性亦不发表意见[57] 公司业务战略与发展情况 - 2022年集团保持战略定力,通过聚焦主业、化解债务风险、提升工程进度等多举措保障正常经营生产[63] - 公司物业投资与发展板块在国内拥有8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6个城市,总建筑面积超280万平方米[64] - 2022年公司经营现金流紧张局面未改善,外部债务偿还等工作面临挑战加剧[65] - 公司通过债务管理、优化结构、再融资和处置存量项目化解流动性困难[66] - 公司推进项目建设和销售,多个项目销售和工程进展良好[67] - 公司旗下文体娱乐产业包括传统和新业态项目,2022年整体盈利水平下滑、增速放缓[68][69] - 2022年碧海湾高尔夫营收和人流量与上年持平,小牧童乐园营收不及预期[70] - 公司搭建有色金属大宗交易平台,2022年基本实现业绩止跌回稳[71][72] - 2023年房地产政策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市场量价逐步回归[75] - 2023年公司将增强战略弹性,提高销售去化和回款率,提升产品和服务力[76] 资产抵押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440万港元(2021年约510万港元)、存货约508110万港元(2021年约756420万港元)、投资物业约226000万港元(2021年约189280万港元)已抵押[96] - 2022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约3920万港元(2021年4700万港元)、持作出售物业约2890万港元(2021年3210万港元)已抵押[96] - 2022年12月31日,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约44130万港元(2021年约38190万港元)已抵押给银行[96] 公司人员与开支承担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36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413名)[9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关在建物业等已订约但未拨备的开支承担约为726460万港元(2021年约784910万港元)[100] 股权与股息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已授出及仍未行使的购股权的相关股份数目为零(2021年:无)[102]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2021年:无)[103]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情况 - 为决定股东出席2023年度股东大会及投票资格,公司将于2023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110] 业绩审核与公告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批准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业绩[113] - 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初步业绩公告内数字已获公司核数师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114] - 末期业绩公告在公司网站(www.hk0299.com)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页(www.hkexnews.hk)上刊载[115] - 公司2022年报将在适当时间寄发予股东并在上述网站可供取阅[116] 公司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姚建辉先生及夏凌捷女士,非执行董事为湛玉珊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何素英女士、邓丽华博士及王振邦先生[116] 公告语言情况 - 公告以英文及中文印制,如有歧义以英文版本为准[117]
宝新置地(0029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16:40
公司发展战略与应对措施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以房地产投资开发为核心、文化娱乐休闲产业为保障稳步推进发展战略[16]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提升产品适销性,加强精细化管理[16] - 公司持续改善现金流管理,与债权人沟通以制定债务解决方案,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16] - 公司将制定配套举措向新发展模式过渡,聚焦项目建设和风险控制[32] - 公司将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打造以高质量、个性化体验为重点的产品交付标准[32] 地产项目情况 - 公司有8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6个国内城市,总建筑面积超280万平方米[17][19] - 长春宝新财富中心、长沙项目及渭南项目均如期开盘销售,签约认筹客户增多,市场反应理想[22][25] 文化娱乐业务数据 - 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约1037元,下降约7.4% [18] - 小牧童游乐园深圳西丽环球汇店2022年上半年入园客流达45761人次,并于7月在深圳宝能中心环球汇运营新店[24][26] - 碧海湾高尔夫2022年上半年累计接待高尔夫打位人次达19478人,创近三年同期历史新高[24][26] 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营收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28][33] 宏观经济与市场趋势 - 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整体企稳回升态势,投资需求预计将恢复[30] - 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恢复适度正增长,新住房市场将呈上升趋势[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期营业额约1253.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188.5百万港元大幅减少约60.7%[38][42] - 公司本期毛损约为128.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毛利约为88.0百万港元,下降245.9%,本期毛损率为10.2%,去年同期毛利率为2.8%[39][42] - 公司本期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40.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1.7百万港元减少约1.9%,行政开支约为60.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6.3百万港元减少约8.4%[40][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为85.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公平值增值约75.9百万港元[44][50] - 公司本期融资成本约为27.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约为120.4百万港元,下降主要由于资本化利息开支及偿还外部借款[45][50] - 公司本期所得税抵免约为26.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所得税开支约为23.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9.0%[46][50] - 公司本期亏损净额约390.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净额约84.1百万港元,亏损净额增加有多方面原因[47][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90.3百万港元,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约为456.0百万港元[48][5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约为7224.0百万港元,其中约1850.6百万港元及约5373.4百万港元分别以港元及人民币列值[49][51] - 公司借款包括银行及其他贷款约6567.5百万港元、公司债券约656.5百万港元,应付票据为零[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资产约为41435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0421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2021年12月31日约为1.5[54][59] - 本期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投资物业总支出约为6130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27240万港元[55][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510万港元;存货约为46709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56420万港元;投资物业约为11459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89280万港元,均已抵押[56][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约为451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700万港元;持作出售物业为31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210万港元,已抵押作逾期银行借款抵押品[57][61] - 集团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为456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8190万港元,已抵押获取相关贷款及保证金[58][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中银行及其他贷款约为65675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32490万港元;公司债券约为6565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68000万港元;应付票据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6260万港元[5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427名全职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413名[63][6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为零港元[66][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关在建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承担约为71478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784910万港元[67][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12.53295亿港元,较2021年的31.88545亿港元下降60.69%[12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3.8909亿港元,而2021年同期经营溢利为9137.8万港元[12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4.16317亿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900.6万港元[12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期亏损为3.902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5295.3万港元[12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期亏损为3.902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8406.1万港元[1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8.6067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2.05012亿港元下降8.19%[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47.6510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9.45307亿港元下降7.39%[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06.2157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9.032亿港元下降10.77%[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37.824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4.55162亿港元增长9.47%[1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42.2177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91957亿港元下降11.90%[133] - 2022年1月1日经审核股本为273,006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416,858千港元,股本总额为4,791,957千港元[136] - 2022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亏损为390,210千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209,402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亏损180,808千港元[136]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为 - 935千港元[136]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 - 179,038千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 - 120,334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 - 58,704千港元[136]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570,183千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 - 330,671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 - 239,512千港元[136] - 2022年6月30日未经审核股本为273,006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416,858千港元,股本总额为4,221,774千港元[136] - 2021年1月1日经审核股本为227,50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189,824千港元,股本总额为4,077,356千港元[139] - 2021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亏损为84,061千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87,589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收益3,528千港元[139] - 2021年上半年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为594千港元[139] - 2021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71,773千港元,其中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22,729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49,044千港元[139]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90,830千港元,2021年为1,274,836千港元[142] - 2022年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106,368千港元,2021年为373,328千港元[142] - 2022年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902,682千港元,2021年为771,844千港元[142]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18,220千港元,2021年增加净额为129,664千港元[145] - 2022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1,393千港元,2021年为735,501千港元[145] - 2022年汇率变动影响为67,166千港元,2021年为5,190千港元[145] - 2022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0,339千港元,2021年为870,355千港元[1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约为72.24亿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为41.12亿港元[1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9亿港元[16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72.24亿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为41.12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馀仅约为1.9亿港元[162] 现金流改善措施 - 集团正就可重续借款与资金提供者磋商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之后以改善现金流[16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拥有多项未动用贷款融资,董事认为能按需提供充足资金[163] - 集团将在现金流量预测期间加快主要物业开发项目预售[163] 财务报表重列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比较资料已重列[166][168] - 重列不影响2021年12月31日的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167][169]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先前报告营业额为31.94019亿港元,经重列后为31.88545亿港元[172]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先前报告销售成本为31.06254亿港元,经重列后为31.00509亿港元[172]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先前报告经营溢利为7.9325亿港元,经重列后为9.1378亿港元[172]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先前报告除所得税前亏损为6.0114亿港元,经重列后为2.9006亿港元[172] 2021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本期亏损为31108千港元,本期亏损为84061千港元[175] - 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69608千港元,本期全面开支总额为14453千港元[17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87589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31108千港元[178]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本期亏损为3528千港元[178] - 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中,本公司拥有人为67025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52572千港元[178] - 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方面,持续经营业务为0.88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为0.31港元[178] 财务准则与报表编制 - 2022年公司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79][180][185] - 编制2022年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时,管理层运用判断及估计与2021年年报相似[181][186] - 除特殊情况外,2022年公司金融资产及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平值相若[182][187] 金融资产公平值计量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平值计量中金融资产总计3735443千港元,其中第一级为3760千港元,第二级为597643千港元,第三级为3134040千港元[1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市股本证券按经常性公平值计量的一级金额为4,694千港元[19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国物业按经常性公平值计量的二级金额为694,452千港元[19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国物业
宝新置地(0029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7:39
http://www.hk0299.com 2021 Annual Report 年報 CONTENTS 目錄 寶新置地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報 1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2 Five-Year Financial Summary 五年財務概要 5 Chairman's Statement 主席報告 6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12 Directors and Key Personnel Profiles 董事及主要人員簡介 23 Report of the Directors 董事會報告 27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企業管治報告 45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65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獨立核數師報告 129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綜合損 ...
宝新置地(0029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16:31
INTERIM REPORT 中期報告 2021 http://www.hk0299.com CONTENTS 目錄 | Corporate Information | 2 | | --- | --- | | 公司資料 |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5 | |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 | | Report on Review of Condensed Consolidated Interim Financial Statements | 17 | | 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審閱報告 |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 | |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19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 21 | | 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 | |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Chan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