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利集团(00406)
icon
搜索文档
有利集团盘中最低价触及0.73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7-17 17:07
股价表现 - 截至7月17日收盘,有利集团(00406 HK)报0 76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3 8%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 73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资金流向方面,当日主力净流出2 19万港元 [1] 公司背景 - 有利集团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 - 子公司有利建筑成立于1958年,是建筑业内市场领导企业之一 [2] - 集团员工总数超过3000名,业务遍布中国、澳门、新加坡及阿联酋等地 [2] 业务布局 - 核心业务包括楼宇建筑、保养、装修、水喉及渠务工程、机电工程等 [2] - 旗下附属公司涵盖建筑材料生产销售、物业发展、酒店投资、资讯科技服务等领域 [2] - 通过明合有限公司(1982年成立)、有利华建材预制件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等子公司实现业务多元化 [2] 经营策略 - 采用灵活创新的管理模式,持续提升营运效率和竞争力 [2] - 各附属公司保持独立运营的同时实现协同合作,降低整体成本 [2]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探索新投资项目,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2]
有利集团(00406)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5 19: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96.23亿港元,2024年为78.12亿港元[3] - 本年度毛利为1.35亿港元,2024年为6.82亿港元[4] - 本年度亏损为1.01亿港元,2024年溢利为6580.1万港元[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22.57港仙,2024年每股盈利15.32港仙[6] - 2025年公司总收入96.23亿港元,较2024年的78.12亿港元增长23.19%[18][21] - 2025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333.1万港元,较2024年的8631.2万港元下降96.14%[21]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1.01亿港元,2024年为溢利6580.1万港元[21] - 2025年公司收入为9623007000港元,2024年为7811653000港元,其中约6363758000港元(2024年:3923403000港元)来自两名主要客户[22] - 2025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474609000港元,2024年为13221000港元[22] - 2025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为98884000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22.57港仙;2024年应占溢利净额为67093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5.32港仙[27] - 公司收入大幅上升至96.23亿港元,同比增长23%,建筑、建筑材料供应、机电安装分部收入分别增长26%、65%、7%[32] - 公司综合毛利由6.82亿港元下跌至1.35亿港元,主要归因于建筑分部[33] - 公司录得综合税后亏损1.01亿港元,主要源于建筑分部表现欠佳等[35] - 本年度分派总额为每股2.50港仙,低于2024年的5.00港仙[36] - 机电安装分部确认收入31.38亿港元,同比增加2.08亿港元或7%,新签合约35.37亿港元,手头合约价值达145.48亿港元,传统业务占新签合约约80%[41] - 建筑业务分部年销售额13.2亿港元,较去年增加65%,本年度新合约总额约20亿港元,手头合约水平达62亿港元,自2018年已交付超50000个MiC/立体预制模块,将再交付约70000个[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按性质划分的开支总额为10031371000港元,2024年为7660360000港元[23] - 2025年财务费用为55972000港元,2024年为56109000港元[24]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104509000港元,2024年为20511000港元[24] - 2025年已派付中期股息10951000港元,拟派付末期股息为零;2024年已派付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各10951000港元[26] - 公司营运开支总额轻微增加1200万港元至5.43亿港元[3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楼宇建筑、水喉渠务等,其他业务包括电脑软件开发等[11] - 2025年建筑业务收入7.24亿港元,较2024年的5.60亿港元增长29.11%[18][21] - 2025年机电安装业务收入2.25亿港元,较2024年的2.08亿港元增长8.17%[18][21] - 2025年建筑材料供应业务收入9658.6万港元,较2024年的8629.5万港元增长11.92%[18][21] - 2025年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收入2372.3万港元,较2024年的1246.6万港元增长90.30%[18][21] - 2025年酒店运营业务收入30万港元,较2024年的936万港元下降96.79%[18][21] - 公司主要从事楼宇建筑、机电安装等业务,其他业务包括软件开发及建筑设计服务但规模有限未独立呈报[17][19][20] - 建筑分部本年度获新合约133.44亿港元,年底手头合约金额达369.76亿港元创新高[38] - 机电安装分部确认收入31.38亿港元,同比增加2.08亿港元或7%,新签合约35.37亿港元,手头合约价值达145.48亿港元,传统业务占新签合约约80%[41] - 建筑业务分部年销售额13.2亿港元,较去年增加65%,本年度新合约总额约20亿港元,手头合约水平达62亿港元,自2018年已交付超50000个MiC/立体预制模块,将再交付约70000个[43]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地区收入为9241924000港元,非香港地区为381083000港元;2024年香港地区为7550333000港元,非香港地区为261320000港元[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等多项准则修订将于2025 - 2027年生效,公司评估预计不会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6] - 公司目标2025年收入及盈利能力较2024年提高[47] -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每年检讨两次内部监控制度[54][55] -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且充分,董事会将继续检讨及改进[5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深圳龙华住宅物业取得积极进展,本年度确认收益净额3.34亿元人民币[34] - 公司本年度获得新合约总金额达157.58亿港元,合约价值再创新高至482.07亿港元[35]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旅客达1220万人次,同比增加9%,旅发局预测全年入境旅客约4900万人次,较2024年增加10%,3月香港酒店出租率约89%[44] - 公司收到深圳厂房搬迁补偿的104套住宅单位,本年度确认收益净额人民币3.34亿元[45] - 公司升级自主研发的BEANiE系统,配备安全智能工地系统(4S),已在多个项目实施[39] - 公司将AI整合至现有节能解决方案及产品,在大型项目持续提高MiMEP使用,焊接机器人技术促进其发展[42] - 公司在南沙开设新公司发展IoT相关业务,一年内完成1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以及1项商标注册申请[42] - 集团旗下酒店装修接近完工,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重新开业,有望借希尔顿声誉及香港旅游业复苏吸引旅客[44] - 公司过去两年投标考虑价格波动风险建立利润缓冲,私人物业市场低迷使分包商降价提高利润率[39] - 公司持续发展数字化建筑及AI应用推动建筑效率及质量改善[40] - 政府承诺未来十年建造440,000个房屋单位推动公共建设行业发展[46]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57] - 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未区分外,公司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规定[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情况[59] - 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由审核委员会审阅[60] - 集团核数师已核对全年业绩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一致[61]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61] - 公告全文可在指定网站查阅[62] - 公司给予客户履约保证总额约为11.91亿港元,高于2024年的7.66亿港元[31] - 公司涉及合营企业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开支约为2603.6万元人民币,与2024年持平[31] - 截至3月31日,手头合约达482.07亿港元[48] - 公司采用创新技术,拥有预制装配和MiC技术及区块链多功能平台BEANiE[48] - 楼宇建筑等未完成合约2025年3月31日合约价值为482.07亿港元,2024年为407.88亿港元,期间接获157.58亿港元,完成83.39亿港元[52]
有利集团盘中最低价触及0.82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12 16:59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2日收盘,有利集团(00406 HK)报0 82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3 53%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 82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资金流向方面,当日主力流入0 000万港元,流出1 640万港元,净流出1 64万港元 [1] 公司背景 - 有利集团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 - 子公司有利建筑成立于1958年,是建筑业内具市场领导地位及经验丰富的建筑公司之一 [2] - 集团业务包括楼宇建筑、保养、装修、水喉及渠务工程、机电工程、建筑材料及组件的生产和销售、物业发展、酒店及物业投资、资讯科技方案及服务等 [2] - 集团在全球拥有逾三千名员工 [2] 业务发展 - 集团于1982年成立明合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有利华建材预制件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纬衡科技有限公司 [2] - 九十年代开拓海外市场,在中国、澳门、新加坡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扩展策略性业务 [2] - 旗下附属公司专注主要业务及管理文化,同时与集团其他姊妹公司紧密合作,提升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 [2] - 集团作风灵活创新,持续改善营运效率及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优质商品及专业服务 [2] - 积极发掘更多可行性的投资项目,使业务更加多元化 [2]
新琪安上市首日涨超21%;曹操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07:08
新琪安集团上市表现 - 食品添加剂生产商新琪安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跳涨60%,收盘上涨21 43%,每股定价18 9港元,共发行1058 54万股股份[1] - 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等代糖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可口可乐、雀巢等[1] - 上市首日的强劲表现凸显了市场对食品添加剂行业,尤其是代糖产品的积极预期[1] 曹操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 -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吉利集团孵化,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之一[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6 31亿元、106 68亿元和146 57亿元,分别亏损20 07亿元、19 81亿元、12 46亿元[2] - 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尽管仍面临亏损挑战,上市有望为其带来更多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2] 圣贝拉通过港交所聆讯 - 月子中心运营商圣贝拉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亚洲及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 72亿元、5 6亿元、7 9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0 45亿元、0 21亿元、0 42亿元[3] - 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净利润的逐步改善,表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3] 有利集团财务预期 - 有利集团预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净亏损约1亿港元至1 3亿港元,同比由盈转亏[4] - 亏损主要因公营房屋建筑项目的合约价格负向调整,导致合约价值减少并对集团建筑业务的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4] - 香港物业市场下调导致集团商业投资物业的未变现重估亏损[4] 港股行情 - 恒生指数最新点数24162 87,6月10日涨跌幅-0 08%[5] - 恒生科技指数最新点数5392 19,6月10日涨跌幅-0 76%[5] - 国企指数最新点数8767 36,6月10日涨跌幅-0 15%[5]
有利集团(004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2 16:41
公司整体收入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4.33441亿港元,2023年为35.24655亿港元[4][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443344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24655千港元[42] - 上半年公司收入上升26%至44.33亿港元,2023年为35.25亿港元[89] 公司毛利与溢利情况 - 本期毛利从3.03454亿港元增至3.20946亿港元[5][9] - 本期溢利为2315.3万港元,2023年为3800.7万港元[6][9][1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5.62港仙,2023年为8.74港仙[7][9] - 2024年经营溢利为73,600千港元,较2023年的77,846千港元下降约5.45%[23] - 综合毛利为3.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0万港元或6%,整体毛利率由9%下降至7%[90] - 期内综合除税前净溢利为35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900万港元[90]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5.62港仙和8.74港仙[63] 公司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为15.4122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5.05164亿港元[8]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83044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5.27445亿港元[13]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46.76841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1.9867亿港元[13]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67887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61217亿港元[15]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41.5583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7.63332亿港元[16] - 2024年9月30日,总负债为47.23726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2.24549亿港元[1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536,15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501,566千港元增长约2.29%[18] - 2024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投资物业账面净值分别为1,268,692千港元和227,880千港元[66]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分别为476,355千港元和474,385千港元[69]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收账项净额分别为1,147,680千港元和869,238千港元[74] - 2024年9月30日,手头合约价值约为374.26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07.88亿港元[92] - 2024年9月30日,银行贷款一年内为19.13836亿港元,一年后但两年内为2.36亿港元,两年后但五年内为2.94亿港元[77] - 2024年9月30日,应付供应商及分包承建商款项即期为5.35127亿港元[78] - 2024年9月30日,公司给予客户履约保证总额约为7.79324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66422亿港元[81] - 2024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8.0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06亿港元减少;借贷总额为24.44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2.92亿港元增加[9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1,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一年后到期之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金额为5.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42亿港元增加[96] - 2024年9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度为56.05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8.25亿港元增加;已动用额度为31.1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8.87亿港元增加[97] 公司现金流情况 - 2024年业务所耗用现金净额为(107,637)千港元,较2023年的(337,100)千港元减少约68.07%[23] - 2024年投资活动所耗用现金净额为(62,311)千港元,较2023年的(20,659)千港元增长约201.61%[25] - 2024年融资活动所产生现金净额为77,310千港元,较2023年的225,908千港元减少约65.77%[25] - 2024年期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69,227千港元,较2023年的557,410千港元增长约37.99%[25]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76,355千港元,较2023年的392,777千港元增长约21.28%[25] - 2024年定期存款为292,872千港元,较2023年的164,633千港元增长约77.89%[25]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4年建筑收入为3430681千港元,2023年为2548130千港元;机电安装收入2024年为945200千港元,2023年为914263千港元[42] - 2024年建筑材料供应收入为39061千港元,2023年为48746千港元;物业投资及发展收入2024年为10878千港元,2023年为1278千港元[42] - 2024年酒店运营收入为0千港元,2023年为936千港元;其他收入2024年为7621千港元,2023年为11302千港元[42] - 建筑分部收入34.31亿港元,同比增长35%;机电分部收入13.04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建筑材料供应业务收入增长9%至4.36亿港元[89] 公司其他收支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15032千港元,2023年为10323千港元;其他亏损净额2024年为 - 9028千港元,2023年为 - 1337千港元[50]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8259千港元,2023年为5110千港元;来自分包承建商的利息收入2024年为332千港元,2023年为488千港元[50] - 2024年短期租赁相关开支为90013千港元,2023年为46840千港元,其中土地及楼宇开支2024年为1831千港元,2023年为1791千港元[54] - 2024年其他设备短期租赁开支为88182千港元,2023年为45049千港元[54] - 2024年摊销其他无形资产为528千港元,与2023年相同;应收账项亏损拨备变动2024年为 - 2891千港元,2023年为486千港元[55] - 2024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以及其他营运开支总额为4365845千港元,2023年为3455795千港元[55] - 2024年和2023年建筑成本分别为3,207,425千港元和2,425,789千港元[56] - 2024年和2023年所产生总借贷成本分别为69,984千港元和38,658千港元[58]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2,339千港元和11,166千港元[60] - 2024年和2023年应付股息均为10,951千港元[62] - 营运开支总额增加1800万港元至2.53亿港元,2023年为2.35亿港元[90] 公司股份与股息情况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1,000,000,000股[75]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438,053,600股[75] - 2024年11月27日,董事局议决就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为普通股每股2.50港仙,与2023年持平[104]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聘用雇员人数约4100人,较2024年3月31日的3900人增加;香港、澳门及新加坡雇员人数约3200人,较2024年3月31日的3000人增加;中国内地雇员人数约900人,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98]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09] 公司治理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连同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核数、内部监控及财务报告事宜,包括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1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常规[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守则规定[114]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由黄业强先生同时兼任[114]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作为操守准则[1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遵守标准守则规定[115] 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为有利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中期报告[117] - 报告发布时间为2024年11月27日[117] 董事持股情况 - 董事黄业强先生持有公司2.67642599亿股股份,占比61.10%[106] 股东登记手续相关 - 公司将在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在2024年12月17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105] 政策相关 - 香港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承诺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较2005年的水平减少26%至36%[101]
有利集团(0040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7 19:1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4.33441亿港元,2023年为35.24655亿港元[3][5] - 本期毛利从3.03454亿港元增至3.20946亿港元[3][5] - 本期溢利为2315.3万港元,2023年为3800.7万港元[3][5][7]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5.62港仙,2023年为8.74港仙[3][5]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之资产净值为15.4122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5.05164亿港元[3] - 2024年9月30日,期内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4554.4万港元,2023年为 - 1608.3万港元[10][12]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內溢利为24,619千港元[19] - 2024年9月30日保留溢利为1,046,433千港元[19] - 2024年9月30日总权益为1,536,159千港元[19]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分别为5366880千港元和4501647千港元,外部收入分别为4433441千港元和3524655千港元[35][37]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分别为49173千港元和35492千港元,期内溢利分别为38007千港元和23153千港元[34][3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分别为15032千港元和10323千港元,其他亏损净额分别为 - 9028千港元和 - 1337千港元[40][41]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以及其他营运开支总额分别为4365845千港元和3455795千港元[43]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分别为34185千港元和23851千港元[45] - 2024年和2023年香港利得税适用税率均为8.25%及16.5%,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2339千港元和11166千港元[46][47]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应付末期股息均为10951千港元,宣派中期股息均为10951千港元[49]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5.62港仙和8.74港仙[50] - 2024年和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分别为8259千港元和5110千港元[40] - 2024年和2023年建筑成本分别为3207425千港元和2425789千港元[43] - 上半年公司收入上升26%至44.33亿港元,建筑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5%至34.31亿港元,机电分部收入13.04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若,建筑材料供应业务收入增长9%至4.36亿港元[59] - 综合毛利为3.2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0万港元或6%,整体毛利率由9%下降至7%[60] - 营运开支总额增加1800万港元至2.53亿港元,期内综合除税前净溢利为35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900万港元[60] 公司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67887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61217亿港元[17]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41.5583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37.63332亿港元[17] - 2024年9月30日,总负债为47.23726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2.24549亿港元[17] 公司股本及相关数据 - 2023年4月1日股本为87,611千港元,2024年9月30日仍为87,611千港元[19]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材料供应收入为39,061,000港元,2023年为48,746,000港元[30] - 2024年其他收入为7,038,000港元,2023年为9,944,000港元[30] - 2024年其他来源收入为1,928,000港元,2023年为2,214,000港元[30] - 2024年建筑业务收入为3,430,681千港元,2023年为2,548,130千港元[31] - 2024年机电安装业务收入为945,200千港元,2023年为914,263千港元[31] 公司合约及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9月30日手頭合约价值约为374.26亿港元,3月31日为407.88亿港元,上半年获得新合约金额为17.8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17.95亿港元[61]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11.4768亿港元,3月31日为8.69238亿港元[53] - 2024年9月30日应付供应商及分包承建商之款项为6.02393亿港元,3月31日为6.05358亿港元[54] - 2024年9月30日公司给予客户履约保证总额约为7.79324亿港元,3月31日为7.66422亿港元[56]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涉及合营企业已订约但未产生之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2603.6万元,涉及厂房及设备为零,3月31日分别为人民币2603.6万元和9000港元[56] 公司资金及融资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8.08亿港元,借贷总额为24.44亿港元,3月31日分别为9.06亿港元和22.92亿港元[64] - 2024年9月30日公司银行融资总额度为56.05亿港元,已动用31.18亿港元,3月31日分别为38.25亿港元和28.87亿港元[65] 公司人员数据变化 - 2024年9月30日集团雇员约4100人,较3月31日的3900人增加[67] - 香港、澳门及新加坡雇员约3200人,较3月31日的3000人增加;中国内地雇员约900人,与3月31日持平[67] 地区政策相关 - 香港力争2030年将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26%至36%[69] 股息宣派及登记相关 - 2024年11月27日,董事会决定就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为普通股每股2.50港仙,与2023年持平[71] - 公司将在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72] 公司股权结构 - 董事黄业强持有公司267,642,599股股份,占比61.10%[73]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情况[77] 公司财务审核相关 - 审核委员会已连同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财务事宜[78]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常规,但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由黄业强兼任[80][81] - 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董事确认遵守相关标准[82]
有利集团(0040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5 17:45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收入为7,812,000,000港元,按年增长17%[16] - 本集团的綜合毛利按年大升130,000,000港元,或24%,整体毛利率由去年的8.3%提高至今年的8.7%[17] - 本集团的營運開支總額由461,000,000港元增加至531,000,000港元,按年增加15%[18] - 本集团的綜合除稅前淨溢利为86,000,000港元,按年增加19,000,000港元或28%[19] - 本集团今年成功取得創紀錄的手頭合約及新訂單,手頭合約达到40,788,000,000港元,按年增加81%,新合约为20,281,000,000港元,按年增加211%[20] - 樓宇建築、屋宇翻新及維修分部收入增加超过5,000,000,000港元,同比增长27%[24] - 本集团的MiC技术带来了豐碩的成果,獲授四個公屋項目,總額達17,000,000,000港元,按年增长336%[24] - 公司機電安裝分部收入为29.31亿港元,新增订单为40.75亿港元,内地高端商业项目领域备受青睐[32] - 公司工厂业务迎来强劲反弹,收入达8.01亿港元,推出越来越多MiC方法建设的公共房屋项目[35] - 公司工厂取得创纪录的30.54亿港元新订单,为MiC市场需求扩大进行扩建[36] - 公司在MiC建筑法领域积极发展,成立香港组装合成建筑厂商会,推动行业标准和创新技术[38] - 公司酒店业受到旅游业复苏影响,入住率和房价均有所提高,政府推出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42] - 酒店翻新后将以"Motto by Hilton"品牌经营,注入现代设计和智慧酒店概念[43] - 香港建筑市场展望积极,每年约有3,000亿港元的建筑量推动[48] -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现金及银行结余为906,000,000港元,借贷总额增至2,292,000,000港元[53] - 公司认为财务状况理想健康,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54] 技术创新 - BEANiE是香港首个支持建筑信息模拟技术的区块链多功能平台[29] - BEANiE已应用于公司的每个主要建筑项目,并不断发展扩大覆盖范围[30] - 公司在智能建筑解决方案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结合MiC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项目绩效[31] - 公司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推出智能风机盘管等环保产品,AI驱动的物联网应用潜力巨大[33]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局已採納上市规则附录C1所載守則的原則及常規,致力提高企业管治常規之透明度[148] - 公司已委任四名合资格人士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以确保董事局决策的独立性[1] - 董事局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公司整体发展策略、业绩及财务表现等事宜[2] - 董事局认为具有专业经验、技能及知识的董事对实现公司长期业务策略至关重要[3] - 提名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定提名政策和提名候选人的程序[174][175] - 提名委员会推荐候选人时考虑品格、经验、专业资格、独立性、贡献时间等标准,并有权决定提名合适的人选[177]
有利集团(0040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4 17:36
每股盈利情况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5.32港仙,2023年为11.33港仙[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15.32港仙(2023年:11.33港仙)[120] - 公司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为6709.3万港元,2023年为4963.6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5.32港仙,2023年为11.33港仙[169] 溢利与收入总额情况 - 2024年年内溢利65,801千港元,2023年为47,972千港元;2024年年内全面收入总额19,465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5,172千港元[3] - 综合除税前净溢利为8600万港元,按年增加1900万港元或28%[48] - 本年度溢利从4797.2万港元增至6580.1万港元[113][120] 借贷与权益负债情况 - 2024年长期借贷441,500千港元,2023年为449,200千港元;2024年总权益及负债5,726,115千港元,2023年为4,850,659千港元[5] - 短期银行贷款为15.06261亿港元(对比去年8.80394亿港元)[2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度为38.25亿港元(2023年:37.06亿港元),其中28.87亿港元(2023年:17.61亿港元)已动用[96] - 2024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9.06亿港元,2023年为7.43亿港元;借贷总额增至22.92亿港元,2023年为13.67亿港元[190]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1,2023年为1.2;一年后到期的银行借贷及其他贷款为4.42亿港元,2023年为4.49亿港元[190]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4年建筑收入5,604,081千港元,2023年为4,413,759千港元;2024年机电安装收入2,079,920千港元,2023年为2,139,573千港元[11] - 2024年总销售9,868,323千港元,分部间销售2,056,670千港元,外部销售7,811,653千港元;2023年总销售7,584,900千港元,分部间销售898,939千港元[13][14] - 某分部收入近50亿港元,同比增长27%[5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来自客户合约的建筑材料供应收入为8629.5万港元(2023年:8771.5万港元)、物业销售收入为980万港元(2023年:零)、其他收入为2571.9万港元(2023年:3328万港元),其他来源收入为360.2万港元(2023年:442.1万港元)[131] - 本年度集团收入为78.11653亿港元(2023年:66.85961亿港元)[113][120] - 收入约39.23403亿港元(2023年:33.82983亿港元)来自两名(2023年:三名)各自占总收入10%或以上的主要客户[161] - 公司2024年产生的收入为78.12亿港元,按年增加17%,建筑及建筑材料供应分部分别取得32%及115%增长[174] - 机电分部收入为29.3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3.15亿港元或12%,获40.75亿港元新订单,手头合约价值推高至134.02亿港元,中国获授新合约总额为5.44亿港元[182] 非流动资产情况 - 2024年香港非流动资产1,021,331千港元,非香港为490,715千港元;2023年香港为819,600千港元,非香港为547,267千港元[15]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17312.6万港元,投资物业为26393.4万港元,其他无形资产为511.8万港元,商誉等也有相应数据;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9527.9万港元、17010万港元、617.4万港元等[150] 成本情况 - 2024年建筑成本5,379,103千港元,2023年为4,880,804千港元;2024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1,368,175千港元,2023年为1,169,133千港元[17] - 2024年短期银行贷款利息60,263千港元,2023年为24,355千港元;2024年长期银行贷款利息40,568千港元,2023年为14,454千港元[19] - 公司营运开支总额由4.61亿港元增加至5.31亿港元,按年增加15%,员工总数按年增长9%[145] - 公司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以及其他营运开支总额2024年为76.6036亿港元,2023年为65.94865亿港元[165] 股息情况 - 2024年已派付中期股息10,951千港元,拟派付末期股息10,951千港元;2023年已派付中期股息和拟派付末期股息均为10,951千港元[21] - 董事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今年分派总额为每股5.00港仙[49] - 股东需在2024年9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过户文件以收取建议末期股息[83] - 2024年9月23日至9月25日,公司将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获派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建议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的股东身份[177] 合营企业情况 - 公司就洛阳合营企业投资计提减值拨备1000万港元,内地三家合营企业经营亏损约1200万港元[48] - 公司决定就合营企业的实缴投资作出全额拨备,因其受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自开业以来无法获得可持续业务订单[185] 订单与合约情况 - 公司获授四个公屋项目,总额达170亿港元,按年增长336%[52] - 机电安装业务取得30.54亿港元新订单创纪录,年末手头合约总值约43.91亿港元[57]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手头合约达407.88亿港元,按年增加81%,取得新合约202.81亿港元,按年增加211%,建筑、机电安装及建筑材料供应分部按年分别录得336%、42%及238%增长[175] - 公司给予客户履约保证总额约为7.66422亿港元,2023年为4.48057亿港元[172] - 2024年3月31日,楼宇建筑、屋宇翻新及维修合约金额为305.5亿港元,2023年为142.7亿港元[192] - 2024年3月31日,机电安装合约金额为134.02亿港元,2023年为112.66亿港元[192] - 2024年3月31日,建筑材料供应合约金额为43.91亿港元,2023年为19.31亿港元[192]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合约总额为407.88亿港元,2023年为225.59亿港元[192] 物业项目情况 - 公司位于深圳龙华的项目有10,000平方米住宅物业工程已竣工,预计四季度出售[60] - 公司在十个月内完成荔湾街市重建,是全港首个采用MiC及MiMEP的桥底街市重建项目[85] - 翻新后酒店将以“Motto by Hilton”品牌经营,实施了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等应用程序支持智慧酒店可持续发展[92] - 公司目前正在兴建超25000个房屋单位,涉及超60000个MiC/立体预制构件单位,房屋协会的洪水桥项目已接近竣工,施工周期仅四天,节省75%工地人力、100%重复模具使用率、80%的MiC及预制比例[179] 技术应用情况 - AI驱动的最新版本iFCUTM可平均节省50%以上能源[88] - 广州酒店项目的IoT远程监控楼宇管理系统较传统BMS节省40%以上初始实施成本及2.5个月时间[88] 工厂情况 - 机电安装工厂年产能能生产超57000个MiC模组[57] - 工厂营业额为801,000,000港元,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89] 行业与商会情况 - 业界于2024年初成立了香港组装合成建筑厂商会,公司副主席黄天祥博士工程师获委任为商会会长[90] - 预计到2027年,建筑行业将短缺40000名工人、6500名专业人员及8500名技术人员及工地监督人员,出现15 - 20%的人力短缺[145] - 香港建筑市场有公共及私人界别每年约3000亿港元建筑量推动[188] 企业管理情况 - 管理层委聘信永方略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企业风险评估,并更新企业风险登记册及提交评估报告[99]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106]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常规[193] - 管理层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及管理公司主要风险[194] 其他财务指标情况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具潜在摊薄影响之已发行股份,每股摊薄盈利等于每股基本盈利[22] - 集团综合毛利按年升130,000,000港元,升幅24%,整体毛利率从8.3%提高至8.7%[80] - 公司将于2024年8月26日至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82] - 于2024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之资产净值为15.05164亿港元(2023年:15.06309亿港元),相当于每股3.44港元(2023年:3.44港元)[120] - 香港利得税本年度拨备2.0317亿港元(对比去年1.3637亿港元)[41] - 2024年应收账项净额为869,238千港元,2023年为702,764千港元[76]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开支约为9,000港元(2023年:717,000港元)及人民币26,036,000元(2023年:人民币26,036,000元)[78] - 2024年公司权益中股本为8761.1万港元,其他储备为38478.8万港元,保留溢利为103276.5万港元,总权益为150156.6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761.1万港元、43112.4万港元、98757.4万港元、150400.3万港元[125] - 2024年公司应收账项、应收保固金、亏损拨备分别为49347.5万港元、42280.8万港元、4704.5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6619.5万港元、38348.1万港元、4691.2万港元[141] - 2024年应付供应商及分包承建商款项中即期为55323.8万港元,1 - 30日、31 - 90日、91 - 180日、180日以上分别为3916.4万港元、917.6万港元、160.1万港元、217.9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3994.8万港元、3442.5万港元、406.7万港元、132.5万港元、327万港元[142] - 2024年预提费用、应付保固金、已收按金及其他负债中应付保固金、其他按金、应付非控制性权益款项、租赁负债、其他分别为33479.8万港元、2082.4万港元、1578.5万港元、1303.5万港元、31031.7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34811.7万港元、2022.7万港元、1578.5万港元、1451.2万港元、48014.2万港元[142]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422454.9万港元,2023年为334665.6万港元[151] - 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税税率为8.25%,超过200万港元的税率为16.5%,与2023年相同[167] 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聘用雇员约3900人,2023年为3600人;香港、澳门及新加坡雇员约3000人,2023年为2800人;中国内地雇员约900人,2023年为800人[191]
有利集团(0040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2 16:38
财务表现 - 本集团于本期间录得收入35.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3%[3] - 本期间毛利增至3.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7%[3] - 本期间溢利增至3,800.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8%[3]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8.74港仙,较去年同期增加70.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权益变动表[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现金流量表[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为10,32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9%[2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借贷成本为38,65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8.1%[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为629,80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8%[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所得税开支为11,16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9%[33] - 集团于2023年9月30日宣派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每股基本盈利为8.74港仙,较上年同期增加70.7%[35] 资产负债情况 -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之資產淨值為14.80億港元,相當於每股3.38港元[4]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6.01億港元[7]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應收賬項淨額為8.5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3%[7]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合約資產為15.4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4%[7] - 本集團於本期間的短期銀行貸款及長期借貸為14.36億港元[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01,12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19.0%[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应收账款净额为[40] - 集团借贷总额为16.30亿港元,较上年度末增加19.3%[56] - 集团流动比率为1.3,较上年度末有所改善[56] - 集团一年后到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为6.93亿港元,较上年度末增加54.3%[56] - 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度为37.62亿港元,已动用21.15亿港元[57] 业务表现 - 本集团主要从事楼宇建筑、水喉渠务、屋宇翻新、维修及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建筑材料供应、物业投资及发展以及酒店营运等业务[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总收入为45.02亿港元[23] - 建筑分部收入为25.48亿港元,机电安装分部收入为9.14亿港元[23] - 建筑材料供应分部收入为4.87亿港元,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收入为1.28亿港元[23] - 酒店营运分部收入为936万港元,其他分部收入为1.13亿港元[23] - 建筑分部业绩为4.31亿港元,机电安装分部业绩为1.06亿港元[26] - 建筑材料供应分部业绩为2.79亿港元,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业绩为-3,234万港元[26] - 酒店营运分部业绩为-4,237万港元,其他分部业绩为-8,672万港元[26] - 上半年收入为3,52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3%[49] - 建築業務收入為2,548,000,000港元,較去年增加36%[50] - 機電安裝分部銷售額增長8%,連續第四年增長[50] - 工廠銷售額大幅增長,達到二零二二年上半年的三倍[50] - 手頭合約價值增至33,906,0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升50%[54] - 獲得三個公屋建築項目,總價值達9,640,000,000港元,同比增加151%[54] - 機電安裝分部取得價值2,137,000,000港元的新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9%[54] - 在中國內地的機電安裝業務獲得569,000,000港元的新合約,創下新高[54] 其他 - 本公司於1991年6月25日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3] - 本集团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15] - 本集团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一致[16] - 本集团采纳了若干新的会计准则和修订,但对本集团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7]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6.01亿港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9.1%[56] - 集团员工人数约3,700人,较上年度末增加2.8%[58][59] - 集团在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的员工约2,800人,在中国内地的员工约900人[59] - 集团将通过数字化和尖端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使用焊接机器人和钻孔机器人提高生产率[61] - 集团对未来业务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有信心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回报[62] - 集团董事长黄业强先生持有公司61.10%的股权[66]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企業管治守則的原則及常規[74] - 除守則條文第C.2.1條外,公司於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一直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守則之規定[75] - 公司並無區分主席與行政總裁之職位,由黃業强先生同時
有利集团(0040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7 17:50
财务数据 - 本期间收入为3,524,65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2]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约为8.74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70.7%[2] - 期内溢利为38,00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1%[5] - 简明綜合中期财务数据以千港元呈列,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12] - 本期财务数据按照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未经审计,采用历史成本法[13][14] - 公司已采纳多项新准则和修订,不会对会计政策、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6]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修订和解释包括负债分类、售后租赁中的租赁负债等,将于2024年生效[17]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机电安装、建材供应、物业投资、酒店经营等,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3,524,655千港元[18] - 主要经营决策者为执行董事,经营分部包括建筑、机电安装、建材供应、物业投资、酒店经营等[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各分部的总销售额为4,501,647千港元,未分配收入为12,250千港元[20] - 二零二三年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利息收入达到5,11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40.1%[21] - 建筑成本为2,425,78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3.8%[22] - 公司短期银行贷款利息达到21,62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410.3%[23] - 上半年收入为3,52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3%[35] - 綜合毛利为303,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2,000,000港元或21%[35] - 營運開支總額增加9%至235,000,000港元,主要由運輸成本及薪金所導致[37] - 本集團錄得綜合除稅前溢利淨額為49,000,000港元,同比增加20,000,000港元[38] - 手頭合約價值增至33,906,000,000港元,较三月三十一日上升50%[39] - 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为601,000,000港元,较三月三十一日减少142,000,000港元[40] - 銀行融資總額度为3,762,000,000港元,已动用2,115,000,000港元[41] 公司业务 - 本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樓宇建築、水喉渠務、屋宇翻新、維修及裝修工程、機電安裝、建築材料供應、物業投資及發展以及酒店營運[10]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机电安装、建材供应、物业投资、酒店经营等,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为3,524,655千港元[18] - 未来五年公屋供應总量将达172,000套,公共工程将有强劲及稳健增长[43] 公司治理 - 公司将于2023年12月20日至2023年12月22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47] - 黄业强先生持有公司61.10%的股份[48] - 黄业强先生是All Fin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和Billion Goal Holdings Limited的董事[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获授予或行使股份或债券的权利[50] - 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安排导致董事和最高行政人员持有股份或债券[51] - 公司主要股东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份的情况未知[53] - 公司未进行股份的回购、出售或赎回[54]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未經審核的中期業績[55] - 公司已採納企業管治守則,透明度提高,為股東爭取最佳回報[56] - 公司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守則之規定,但主席与行政總裁职位未分开[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