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地商置(00535)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地产股集体走高,金辉控股(09993.HK)涨超50%,金地商置(00535.HK)涨近20%,融信中国(03301.HK)、富力地产(02777.HK)涨逾10%,融创中国(01918.HK)涨超8%。
快讯· 2025-04-25 10:11
港股地产股集体走高,金辉控股(09993.HK)涨超50%,金地商置(00535.HK)涨近20%,融信中国 (03301.HK)、富力地产(02777.HK)涨逾10%,融创中国(01918.HK)涨超8%。 ...
金地商置(0053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203.1亿元,较去年下降43%[1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收入为132亿元,股东应占亏损为45.7亿元[21] - 2024年收入从174.524亿元降至131.958亿元,主要因物业销售确认收入减少43.653亿元[38][40][4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从16.041亿元降至8.566亿元,主要因收购子公司评估收益及利息收入减少[41][44]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为6690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为3810万元[42][44] - 2024年财务成本从13.454亿元降至11.591亿元,减少1.863亿元[46] - 2024年对部分子公司物业存货进一步计提减值损失5.568亿元[47]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45.708亿元,2023年为溢利3.427亿元,溢利减少49.135亿元[54][5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0.2751元,2023年为每股基本盈利0.0206元[55][57] - 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由2023年的224.845亿元减至2024年的177.044亿元,减少因本年度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60][64] - 公司存款、银行及现金结余由2023年的51.613亿元下降24%至2024年的39.131亿元[61][65] - 债务净额由2023年的176.894亿元增至2024年的177.444亿元,债务净额比率由67%升至84%[67][68] - 其他损失包括收购附属公司重估亏损3.968亿元及出售金融资产亏损2.295亿元[49][52] - 2024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为21,657,499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22,850,660千元人民币[70][74] - 2024年12月31日港币贷款为182,3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2,288千元人民币;人民币贷款2024年为13,677,70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898,511千元人民币;美元贷款2024年为7,797,46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589,861千元人民币[74] - 2024年12月31日99%贷款按浮动利率计息,2023年为61%;其中63%浮动利率贷款按人民币记账,2023年为97%[75][76]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资产总额为18,533,7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273,109千元人民币,包括投资物业、发展中物业等[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结清的物业买家按揭担保为2,954,150,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4,313,704,000元人民币[79][80] - 报告期末,公司为合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最高担保总额美元80,533,000(相当于人民币573,945,000元)及人民币200,000,000元,2023年为美元125,956,000(相当于人民币892,110,000元)[82][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合营公司担保的融资已动用约721,746,000元人民币,2023年为753,271,000元人民币[82][83] - 2024年和2023年财务报表均未就担保计提拨备[82][8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1.96亿元,除税前亏损35.09亿元,年内亏损41.67亿元[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59.92亿元,负债总额为549.29亿元,权益总额为210.63亿元[84] - 2024年公司实现累计合约销售总额为203.07亿元,总合约销售面积约151.47万平方米,较2023年分别下跌43%及40%,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约13400元,较2023年下跌5%[89][9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商业物业及产业园租金收入从19.4亿元增至20.3亿元,同比增长4.6%[23] - 公司目前在内地运营16个商业项目和22个产业园,总建筑面积分别约为116万平方米和200万平方米[23] - 2024年租赁住房业务租金收入为2.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管理约6800间房间[24] - 2024年商用物业及产业园租金收入从19.4亿元增至20.3亿元,同比增长4.6%[26] - 2024年租赁住房业务租金收入为2.1亿元,截至2024年底运营约6800间客房[26] - 2024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降至118.984亿元,占总收入90%,2023年为162.637亿元,占比93%,业绩由盈转亏,减少39.573亿元[56][58] - 2024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增至12.975亿元,占总收入10%,2023年为11.886亿元,占比7%,业绩减少11.412亿元[59][63] - 2024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亏损总额23.783亿元,2023年为3.563亿元,亏损增加20.22亿元[53][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已开业投资物业建筑面积达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6%,租赁及相关服务含税收入约22.4亿元,同比增长3%[95][98] - 公司持有在运营的商办项目总建面约116万平方米,租赁及相关服务总收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约8%,深圳威新科技园1、2期出租率达91%,3期达81%[96][98] - 公司持有在运营的产业园总建面达200万平方米,租赁及相关服务总收入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稳定运营期的产业园项目平均出租率达93%[97][99] - 租赁住房业务本年度收入约2.1亿元,同比下降约10%[101][103] 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252万平方米[25] - 截至2024年底土地储备总建面约1252万平方米,约75%位于一二线城市[27][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共1252万平方米,33%位于一线城市,42%位于二线城市,25%位于三线及其他城市[87][91] - 2024年公司收购一个土地项目,规划总楼面面约5.4万平方米,支付应占总代价约3.54亿元,平均土地收购成本每平方米约6560元[88][92] 公司运营与荣誉 - 2024年公司按时交付超3万套优质住房,客户满意度超94%[17] - 2024年公司MSCI ESG评级由“BB”上调至“BBB”[29][33] - 金地威新产业三年蝉联克而瑞“全国产城发展商综合实力TOP3”,还获多项行业荣誉[97][99] - 上海松江生命科学园、苏州木渎智造园及天津西青智造园等项目荣获行业优秀产业园区奖项[97][99] - 租赁住房业务获克而瑞“中国住房租赁企业综合实力Top10”等荣誉[101][103] - 上海宝山南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预计2025年开业[101][103] - 集团拟建及在建投资物业将相继投入运营,带来稳定收益和现金流入[102][10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凌克65岁,自2012年11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105][108] - 黄俊灿54岁,自2012年11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集团主席[106][108] - 徐家俊46岁,分别自2012年10月及2013年1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07][109] - 韦传军56岁,自2012年10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111][114] - Loh Lian Huat 61岁,自2015年5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2][115] - 张斐贇39岁,自2015年5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3][116] - 许照中77岁,自2004年12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7][119] - 蒋尚义67岁,自2012年1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8][120] - 夏新平59岁,自2019年5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2][124] - 黄灏贤49岁,自2012年10月起任公司秘书[123][125]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在2024年财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C.1.6、C.5.1和F.2.2条外的所有强制披露要求和适用守则条文[127] - 因业务安排,罗联华和张飞云未能参加2024年4月19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128] - 公司一年仅召开两次定期董事会会议审核和批准年度及中期业绩,不认为有必要召开季度会议[129] - 因业务安排,董事会主席黄俊灿未能参加2024年4月19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130] - 公司在2024年度采纳及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管守则的强制披露要求及适用守则条文,惟C.1.6、C.5.1及F.2.2除外[131] - 因事先安排业务承诺,Loh Lian Huat先生、张斐赟女士未出席2024年4月19日股东大会,董事长黄俊灿先生也未出席该次大会[131][133] - 年内仅举行两次董事会常规会议以审阅及批准公司年度及中期业绩,公司认为无需每季举行会议[132] - 全体董事于年内一直遵守标准守则所规定之标准,标准守则亦应用于公司其他指定高级管理人员[136][138] - 公司制定完善培训体系,涵盖各级员工,课程内容包括企业文化[137][139]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0][142] - 公司细则规定每年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数)轮流退任,每位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145] - 任何填补董事会临时空缺或新增的董事任职至下一次股东大会,届时可获重选[145] - 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董事会技能和经验组合平衡,有利于公司治理[146] - 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有重要角色,与执行董事有相同受信责任及行事责任[144][147]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7][160] - 9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占董事会的11%[157][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2454名雇员中,男性雇员及女性雇员比例分别为59%及41%[166][171] - 公司规定每届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存在同时出任多于6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职务的问题[149][153] - 对于在任超过9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连任建议会说明其仍具独立性并膺选连任的原因[149][153] - 董事会已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认为其仍保持独立[150][153] - 公司会定期提醒独立非执行董事,若情况变化影响独立性需尽快通知公司及联交所[150][153] - 提名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定期审核及评估董事会组成,必要时根据多元化政策推荐新董事[152][154] - 董事会负责确保集团领导连续性、制定业务策略、提供资源、完善内控及合规经营[167] - 董事会负责确保集团领导延续性、制定业务策略、管理资金资源、完善财务和风险管理等[172] - 董事每月获公司表现、状况及行业前景更新资料[173] - 年内董事会已审阅集团企业管治多方面情况及本企业管治报告[176][179][180] - 新获委任董事会收到全面入职资料并参加法律培训[178][181] - 公司鼓励董事及高管报读专业发展课程和讲座[183][187] - 全体董事年内均已接受所需董事培训/培训材料[184][187] - 金地集团单一最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持有其约29.8%权益[185][188] - 除披露外,董事会成员间无其他重大关系[186][189] - 董事长为黄俊灿,CEO为徐家俊,两职位分离以有效分工[192] - 公司安排董监高责任险并每年审核续保[194] - 董事会主席为黄俊灿先生,行政总裁为徐家俊先生[196]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人员安排责任保险,范围按年度基准审阅及续期[197] - 年内董事会举行2次会议[198] - 执行董事凌克、黄俊灿、徐家俊、韦传军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次数为0/1[199] - 非执行董事Loh Lian Huat、张斐赟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次数为0/1[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许照中、蒋尚义、夏新平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次数为1/1[199] - 全体董事就定期董事会会议获不少于14日通知期,非定期获合理通知期[199][200] - 公司秘书会在董事会会议日期前向董事会发出董事会文件[199][200] - 涉及重大利益冲突事宜以现场董事会会议处理,有利益冲突成员须弃权[199][200] - 董事可亲身或通过电子通讯方式参会[199][200] 市场预期 - 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4 - 6%,房地产市场轻微复苏[30][34] 公司风险应对 - 公司认为人民币兑港币及美元汇率适度变动,外汇风险可接受,会不时检讨及监察货币风险并适时对冲
金地商置(0053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20:0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195,83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7,452,374千元人民币下降24%[3][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427,24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612,905千元人民币下降33%[3][6]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56,62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604,120千元人民币下降47%[3][6] - 2024年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业绩亏损2,378,30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亏损的356,313千元人民币扩大567%[3] - 2024年公司除税后亏损4,167,2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溢利832,752千元人民币,变动幅度为600%[3][6]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4,570,75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溢利342,718千元人民币,变动幅度为1,434%[3][6]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0.2751元人民币,2023年为盈利0.0206元人民币,变动幅度为1,435%[3][6] - 2024年公司存款、银行及现金结余(包括受限制资金)为3,913,09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161,269千元人民币下降24%[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75,991,94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1,098,407千元人民币下降17%[3] - 2024年公司资产净额为21,062,66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348,402千元人民币下降20%[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1,348,063千元,2023年为39,845,699千元,同比下降21.33%[12]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068,829千元,2023年为6,475,691千元,同比下降52.61%[1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44,643,878千元,2023年为51,252,708千元,同比下降12.89%[12]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3,581,218千元,2023年为24,904,306千元,同比下降5.31%[1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21,062,660千元,2023年为26,348,402千元,同比下降19.91%[12] - 2024年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174.524亿元降至131.958亿元,主要因物业销售确认收入减少43.653亿元[59]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16.041亿元降至8.566亿元,主要因上年度有收购附属公司评估收益5.404亿元及本年度利息收入减少2.326亿元[59] - 2024年直接经营开支从2023年的14.799亿元微降至14.709亿元,人工费用减少1.399亿元,但销售费用增加抵消大部分节省[60] - 2024年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13.454亿元降至11.591亿元,减少1.863亿元,因人民币借款利率下调及向集团公司借款金额减少[60] - 2024年公司对附属公司物业存货计提减值5.568亿元,去年为4.076亿元;对合营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减值1.653亿元,去年为2.507亿元;对小额贷款业务应收贷款计提减值1.401亿元,去年为0.3亿元[60][61] - 2024年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亏损总额为23.783亿元,2023年为3.563亿元,亏损增加20.22亿元[63]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45.708亿元,2023年为溢利3.427亿元,溢利减少49.135亿元[63] - 2024年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从2023年的224.845亿元降至177.044亿元,主要因本年度股东应占亏损45.708亿元[66] - 2024年公司存款、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3年的51.613亿元下降24%至39.131亿元,主要用于支付物业开发成本、国内税项及偿还集团公司贷款[68] - 2024年12月31日贷款总额为216.57499亿元,较2023年的228.5066亿元有所下降[70][72] - 2024年12月31日99%贷款按浮动利率计息,高于2023年的61%;其中63%浮动利率贷款按人民币记账,低于2023年的97%[73]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总额为185.33706亿元,高于2023年的182.73109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尚未结清的物业按揭担保为29.5415亿元,低于2023年的43.13704亿元[75] - 2024年12月31日为合营公司融资提供最高担保总额为美元8053.3万(折合人民币5.73945亿元)及人民币2亿元,低于2023年[7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销售及物业管理费等收入总计131.96亿元,2023年为174.52亿元,同比下降24.38%[24][26][28] - 2024年除税前亏损35.09亿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17.85亿元[24][26]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3.58亿元,2023年为4.95亿元,同比下降27.74%[24][26][28] - 2024年财务费用总额14.77亿元,2023年为17.10亿元,同比下降13.63%[30] -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净额4.04亿元,2023年为3.26亿元,同比上升23.92%[24][26][31] - 2024年物业存货减值5.57亿元,2023年为4.08亿元,同比上升36.31%[24][26] - 2024年资产总额75.99亿元,2023年为91.10亿元,同比下降16.59%[24][26] - 2024年负债总额54.93亿元,2023年为64.75亿元,同比下降15.17%[24][26] - 2024年资本开支5717.35万元,2023年为6207.52万元,同比下降7.90%[24][26]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6685.5万元,2023年为亏损6.11亿元,亏损幅度收窄89.07%[24][26] - 2024年物业销售成本为10,230,952千元,2023年为13,295,508千元[33] - 2024年中国内地税项支出658,247千元,2023年为952,282千元[3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105,947千元,2023年为65,711千元[42] - 2024年一个月内应收贸易账款41,935千元,2023年为29,627千元[43]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4,826,246千元,2023年为5,830,528千元[44] - 2024年一个月内应付贸易账款3,574,109千元,2023年为3,888,362千元[44] - 2024年物业存货减值556,824千元,2023年为407,558千元[33] - 自收购后,佳创集团2024年为公司带来收入1.8798亿元,综合亏损1.74574亿元[50] - 自收购后,威磐2023年为公司带来收入56.54046亿元,综合溢利6.49484亿元[50] - 自收购后,威景2023年未为公司带来收入,综合溢利亏损159.9万元[51] - 2024年累计合约销售总额为203.07亿元,销售面积约151.47万平方米,较2023年分别下跌43%及40%,销售均价下跌5%[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已开业投资物业建筑面积达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6%,租赁及相关服务含税收入约22.4亿元,同比增长3%[80] - 2024年集团运营的商办项目总建面约116万平方米,收入约12亿元,同比增长约8%;产业园总建面达200万平方米,收入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82] - 租赁住房业务本年度收入约2.1亿元,同比下降约10%[83] 公司业务结构及客户地区分布 - 公司有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分别为物业发展分部、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企业费用及其他分部[20][23] - 公司逾90%(2023年:逾9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客户,逾90%(2023年:逾90%)的资产位于中国大陆[21] - 本年度及上年度内,各业务分部间无交易,无单一外部客户交易收益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21][22] 公司财务相关修订情况 - 公司重新评估2023年及2024年1月1日负债条款,流动或非流动负债分类无改变,相关修订对财务状况及业绩无影响[18] - 公司无供应商融资安排,相关修订对财务报表无影响[18] 公司股权收购与出售情况 - 公司以8115万元收购佳创20%权益,完成后持有其97.03%权益,原持有股权公允值净负债3.96795亿元转为收购对价一部分[46] - 公司完成对威磐收购后持有其86.93%权益,原持有股权公允值净资产10.34355亿元转为收购对价一部分[46] - 公司完成对威景收购后持有其42%权益,原持有股权公允值净资产10.31026亿元转为收购对价一部分[47] - 2024年佳创集团可识别(负债)/资产额公允值为 -3.25307亿元,2023年威磐为10.83975亿元,威景为11.13516亿元[49] - 公司以1元现金收购新惟集团100%权益,2023年以8400万元收购奥汇51%权益[52] - 2024年新惟集团资产净值为1.7193亿元,2023年奥汇为3.31661亿元[54] - 公司上年度以1.566亿元出售威恒100%权益[56] - 2023年出售威恒资产净值为160,384千元,出售亏损3,784千元,总代价156,600千元,出售附属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净额为154,755千元[57] 公司土地储备与项目收购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合共1252万平方米,33%位于一线城市,42%位于二线城市,25%位于三线及其他城市[77] - 2024年收购一个土地项目,规划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支付代价约3.54亿元,平均成本每平方米约6560元[78]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2023年拟派末期股息17,112千元,2024年不建议派发[4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为每股0.00103元人民币(0.00114港元)[95] 公司人员与股份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约2500名,2023年为2700名[88] - 公司2013年5月15日采纳的购股计划于2023年5月15日届满,年内无购股行使,未行使的均失效[91] - 年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未在联交所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2] 公司其他相关情况 - 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 - 6%,房地产市场轻微复苏[84] - 公司在2024年遵守上市规则部分企业管治守则,未遵守C.1.6、C.5.1及F.2.2条文[86] - 公司将在2025年6月20 - 25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过户手续需在6月19日下午4时30分前完成[96] - 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出,2024年年报及通告将适时寄发并可在网站查阅[98] - 截至公布日期,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613,686,827股,2023年为16,612,678,608股[37][40]
2024房企观察︱金地商置2025开年 “动刀”:组织架构深度调整,能否扭转业绩连续下滑颓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1-14 14:1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初金地商置进行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运营效率;公司近年销售业绩下滑、拿地放缓、财务有压力,2025年将聚焦保障财务稳定和现金流安全,挖掘轻资产领域机会谋求发展 [1][2][8] 组织架构调整 - 集团总部撤销运营中心,运营职能划入商业开发集团运营管理部,信息职能划入集团人力行政中心,资管组划入集团投资管理中心,商业开发集团运营管理部更名商业开发集团运营管控部 [2] - 区域层面,华东区域浙江公司、东部区域跨海公司、淮海公司、华北区域淄博公司调整为事业部,华北区域长沙事业部调整为长沙片区,投资拓展部调整为投资拓展组,华北区域撤销鲁东事业部 [2] - 公司下属部分项目由区域本部直管,山西事业部、河北事业部调整为山西片区、河北片区 [2] 销售业绩情况 - 2024年累计实现合约销售总额203.07亿元,同比下降42.92%;累计销售总面积约151.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4% [2] - 2018 - 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销售额约490亿元、637亿元、752亿元、784.54亿元、618亿元、355.78亿元和203.07亿元,销售业绩已连续三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6] 土地储备与拿地情况 - 2021 - 2023年公司分别获土地40宗、5宗和2宗,土地储备由2327万平方米缩减到1607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土地储备累计1469万平方米,较上一年减少约8.6% [4] - 2024年12月20日,公司旗下武汉广泽以底价3.54亿元摘得汉阳区一地块,这是公司去年首次在公开市场拿地 [4] 财务状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2.87亿元,同比增长41%;毛利约5.57亿元,同比下降7%;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1.7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2.20亿元,同比下降18%;资产总额为859亿元,同比下降6%;资产净值为232亿元,同比下降12% [7] - 银行借贷总额为109亿元,债务净额为169.9亿元,短期与长期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09亿元 [8] 业务分部情况 - 2024年公司物业发展收入为26.33亿元,溢利20.17亿元;物业投资及管理收入为6.53亿元,溢利为3.52亿元,亏损主要归咎于若干附属公司、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物业减值亏损等 [8] 资产出售情况 - 2024年7月31日,公司宣布出售位于上海的四处产业园项目,预计净回款约5亿元 [8] - 2024年12月4日,公司披露相关交易,包括北京金地委托公司或其附属公司管理北京金地广场日常运营等 [8] 2025年公司策略 - 2025年公司运营策略首要重点是保障财务稳定和现金流安全,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通过采用更灵活的定价管理策略、应用多种工具加速销售回款保障现金流 [8] - 公司将利用自身多元化业务协同优势,在轻资产代建、代运营方面发力,挖掘更多市场机会和自身潜能,谋求更稳健、长远的发展 [8]
金地商置(0053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7 14:45
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23.327亿元增至32.869亿元,增加9.542亿元,主要因物业销售的收入确认增加[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7.656亿元降至本期的3.543亿元,主要因上一期间收购附属公司产生评估收益及本期顾问服务收入减少[8]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26.33亿元,占总收入80%,业绩亏损20.174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7.235亿元[12][14] - 2024年上半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6.538亿元,占总收入20%,业绩溢利3.52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910万元[13][15]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2.87亿元,2023年同期为23.33亿元[5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5.57亿元,2023年同期为5.99亿元[53]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与客户合约收入总额为32.87亿元,2023年同期为23.33亿元[130]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为26.22亿元,2023年同期为16.36亿元[130] - 2024年上半年物业管理费收入收自第三方为1.59亿元,2023年同期为1.38亿元[130]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总额收自第三方为4.73亿元,2023年同期为4.56亿元[13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3.54亿元,2023年同期为7.66亿元[134] 成本与费用 - 2024年上半年直接经营开支和行政开支分别从2023年同期的7.278亿元和0.548亿元降至6.278亿元和0.39亿元,主要因节省人手使工资费用降低及经营费用减少[8] - 财务成本从2023年同期的6.849亿元降至本期的6.131亿元,因银行借款和关联方贷款减少,本期借款利息费用(扣除资本化利息)减少0.6亿元[9] - 财务费用从2023年6月30日止相应期的6.849亿元降至本期的6.131亿元,贷款利息支出下降6000万元[11]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6.13亿元,2023年同期为6.85亿元[63] - 2024年上半年产生财务费用总额为7.42亿元,2023年同期为8.68亿元[136] - 2024年上半年银行贷款利息为2.44亿元,2023年同期为2.95亿元[13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利息为4.66亿元,2023年同期为5.05亿元[13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成本为24.46254亿元,2023年同期为14.8371亿元[14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期内支出为1.29002亿元,2023年同期为0.92623亿元[14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扣除资本化金额后)为1920.8万元,2023年同期为3010万元[143] - 2024年上半年收租投资物业所产生开支(包括维修及保养)为5775.4万元,2023年同期为2742.4万元[143]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3.72771亿元,2023年同期为4.24772亿元[143] 减值损失 - 因内地房地产市场不利变化,公司对部分附属公司物业存货计提2.794亿元减值损失,对合营企业应收款项计提2.124亿元减值损失[9] - 公司于本期对附属公司物业存货计提减值拨备2.794亿元,对应收合营公司款项计提减值拨备2.124亿元[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存货减值2.79亿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减值[63]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净额2.82亿元,2023年同期为0.42亿元[63] - 2024年上半年计提应收账款减值为2.82亿元,2023年同期为0.42亿元[139] - 2024年上半年应收合营公司款项计提减值为2.12亿元[139] - 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净额为2.81719亿元,2023年同期为0.41933亿元[143] - 2024年其他应收款减值亏损净额为20,006千元,应收贷款已确认减值亏损为49,338千元[169][170] 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业绩从2023年同期盈利5.068亿元变为亏损13.627亿元,减少18.695亿元,主要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对部分物业存货计提减值损失[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录得总亏损13.627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695亿元[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应占合营公司盈亏为1,185,575千元,应占联营公司盈亏为193,813千元[114]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应占合营公司盈亏为 - 453,727千元,应占联营公司盈亏为961千元[122] 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1.791亿元,而2023年同期盈利5.625亿元,减少27.416亿元[10]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和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1312元,而2023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0339元和0.0338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21.79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7.416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1312元[11]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2.98亿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6.26亿元[5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1.52亿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6.07亿元[53]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亏损为0.1312元,2023年同期为0.0339元[53]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亏损为1.45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为5.01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收益为0.13亿元,2023年同期为1.05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亏损为0.89亿元,2023年同期为2.00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为22.41亿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4.07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全面亏损为22.56亿元,2023年同期为3.64亿元[5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22.98亿元,2023年同期溢利6.26亿元[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1.79099亿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5.62484亿元[153] 资产与负债 - 股东权益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4.845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127亿元,减少22.718亿元[16]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3年12月31日的51.613亿元减少9.408亿元或18%至2024年6月30日的42.205亿元[17] - 2024年上半年安排银行贷款4.315亿元,截至6月30日银行贷款总额为10.9074亿元,年利率3.10% - 6.56%[17] - 债务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6.894亿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69.9亿元,减少6.994亿元[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偿还贷款总额为2.121050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85066亿元有所下降[2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58%的贷款按浮动利率计息(2023年12月31日为61%),其中99%的浮动利率贷款以人民币记账(2023年12月31日为97%)[23][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抵押资产总额为1.812680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73109亿元略有下降[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结清的物业买家按揭担保为33.2326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13704亿元减少[28][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为合营公司提供的最高担保额为9150万美元(相当于6.5210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5956亿美元(相当于8.9211亿元人民币)降低[29][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2,618,24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777,017千元有所下降[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43,285,79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321,390千元有所下降[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9,154,67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845,699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4,131,11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475,691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46,749,36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1,252,708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3,541,62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904,306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207,74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348,402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505,164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储备为18,707,51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979,353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995,06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63,885千元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263.48402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232.07742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38.63885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29.95063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合计权益为224.84517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202.12679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保留溢利为171.7673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151.49292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以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储备为8407万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8407万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其他储备为69.118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52.3346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合并储备为 - 13.2041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 - 13.2041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汇兑变动储备为 - 85.5649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 - 93.2209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已发行股本为15.05164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15.05164亿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1月1日,溢价账为8417.9万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8417.9万元人民币[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7,112,948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4,407,392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计总额为22,705,556千元人民币[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保留溢利为17,576,411千元人民币[60] - 以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储备为8,407千元人民币[60] - 其他储备为642,479千元人民币[60] - 合并储备为 - 132,041千元人民币[60] - 股份酬金储备为3,505千元人民币[60] - 汇兑变动储备为 -
金地商置(0053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9:13
财务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32.87亿元,同比增加41%[4] - 毛利为人民币5.57亿元,同比下降7%[4] - 应佔合营公司及聯營公司業績虧損人民幣13.63億元[4] - 本公司持有人應佔虧損為人民幣21.79億元[4]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人民幣0.1312元[10] - 現金及銀行結餘(包括受限制現金)為人民幣42.20億元,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18%[4] - 資產淨值為人民幣232.08億元,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12%[4] 资产减值 - 收回合營公司款項減值損失約人民幣17.5億元[5] - 物業存貨減值人民幣2.79億元[8] - 應收賬款減值人民幣2.82億元[8]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物業存货减值损失2.79亿元[34]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应收账款减值损失2.40亿元[34] 分部业绩 - 本集团按产品及服务基准划分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企业费用及其他[28] - 物业发展分部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26.33亿元,分部业绩亏损20.17亿元[33]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6.54亿元,分部业绩利润3.52亿元[33] - 分部资产合计为873.72亿元人民币[36] - 分部负债合计为554.38亿元人民币[36] 收入及成本 - 物业销售收入为26.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60.4%[37] - 物业管理费收入为160.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5.5%[37] - 财務費用為6.13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10.5%[38] - 應收賬款減值損失為2.82億元人民幣[39][40] - 物業銷售成本為24.46億元人民幣[41] - 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0.72億元人民幣[41] - 中國大陸企業所得稅費用為1.29億元人民幣[44] - 中國大陸土地增值稅費用為-1.42億元人民幣[44] 同比变化 - 收入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332,700,000元增加至人民幣3,286,900,000元,增加人民幣954,200,000元[56]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幣765,600,000元減少至人民幣354,300,000元,主要是去年同期包括收購附屬公司產生的評估收益人民幣292,700,000元[57] - 直接經營開支及行政開支分別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幣727,800,000元和人民幣54,800,000元減少至人民幣627,800,000元和人民幣39,000,000元,主要是持續節省人工成本[58] - 財務費用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幣684,900,000元下降至人民幣613,100,000元,主要是銀行貸款和關聯方貸款減少[59] - 對附屬公司和合營公司物業存貨計提減值撥備共人民幣491,800,000元[60] - 應佔合營及聯營公司業績由去年同期的總溢利人民幣506,800,000元轉為總虧損人民幣1,362,700,000元[61] - 本公司持有人應佔虧損為人民幣2,179,100,000元,而去年同期為溢利人民幣562,500,000元[62]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人民幣0.1312元,而去年同期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分別為人民幣0.0339元和人民幣0.0338元[63] 物业发展及投资 - 物業發展分部收入增加至人民幣2,633,000,000元,但分部業績虧損人民幣2,017,400,000元[64] - 物業投資及管理分部收入增加至人民幣653,800,000元,分部業績溢利人民幣352,200,000元[65] - 股東權益總額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2,484,500,000元減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0,212,700,000元[66]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於國內的土地儲備合共1,469萬平方米,總建面較2023年12月底減少約8.6%[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實現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人民幣97.98億元,總合約銷售面積約74.71萬平方米,較2023年同期下跌51.6%及43.1%[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本集團(含聯營及合營企業)於國內持有已開業投資物業(包括轉租物業)之總建面約316.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7%[83] - 本集團(含聯營及合營企業)持有在營運的商辦項目總建面約107萬平方米,期內錄得租賃及相關服務總收入約人民幣6.06億元,同比增長8.3%[84] - 本集團(含聯營及合營企業)持有在營運的產業園總建面約185萬平方米,期內錄得租賃及相關服務總收入約人民幣3.99億元[85] - 租賃住房業務在期內錄得收入約人民幣1.16億元,同比增長3.5%[86] - 在建的上海寶山南大租賃住房項目目前進展順利,為租賃住房重資產投資樹立了典範,促進租賃住房業務的長遠發展[86] - 本集團持有之擬建及在建投資物業將相繼投入運營,為本集團帶來穩定租金收入及現金流[87] 市场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新住宅銷售收入下降25%,地方政府推出多種刺激措施以促進房地產銷售[88] - 2024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現緩慢但逐漸
金地商置(0053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21 17:07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实现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355.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10] - 公司2023年底总收入为人民币174.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43亿元[10][11] - 公司2023年度直接经营开支和行政开支分别为1,479.8百万人民币和127.6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减少了159.5百万人民币和72.8百万人民币[37] - 公司2023年度财务费用为1,345.4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增加了228.9百万人民币[38] - 公司2023年度对某些子公司的房地产存货进行了407.6百万人民币的减值准备[39] 公司资产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910.98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647.50亿元人民币[67] - 公司净债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7,689.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人民币172.6亿元[52] - 公司存款、银行及现金余额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下降至人民币5,161.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5%[49] - 公司安排了若干银行贷款合共人民币10,266.8亿元,其中有抵押长期银行贷款[51]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净债务比率为67%,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有所增加[53] 公司发展 - 公司2023年物业销售总额为355.78亿元人民币,销售面积约252.2万平方米[73] - 公司2023年持有的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3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77] - 公司2023年租赁住房业务录得约2.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同比增长5%[86] - 公司2023年共收购两个土地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91万平方米[71] - 公司2023年土地储备总面积为1607万平方米,其中27%位于一线城市,56%位于二线城市[6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5]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推动和促进公司各级别的理想文化[146] - 公司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治理职责,包括制定和审查公司的企业治理政策和实践[149] - 公司董事会已为董事和高管安排适当和充足的责任保险[167] - 公司设立了三个董事委员会,分别是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73]
金地商置(0053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2 22:21
财务数据整体情况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74.52亿元,较2022年的103.02亿元增长69%[2] - 2023年毛利为36.13亿元,较2022年的23.37亿元增长55%[2] - 2023年除税后溢利为8.33亿元,较2022年的23.67亿元下降65%[2]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43亿元,较2022年的23.24亿元下降85%[2]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206元,较2022年的0.14元下降85%[2] - 2023年存款、银行及现金结余为51.61亿元,较2022年的68.47亿元下降25%[2] - 2023年资产总额为910.98亿元,较2022年的860.34亿元增长6%[2] - 2023年资产净额为263.48亿元,较2022年的270.22亿元下降2%[2]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39,845,699千元,流动资产净值为6,475,691千元,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51,252,708千元[8]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4,904,306千元,资产净值为26,348,402千元,权益总额为26,348,402千元[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营收为17452374千元,除税前溢利为1785034千元[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91098407千元,负债总额为64750005千元[18] - 2022年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企业费用及其他的分部收入分别为8907147千元、1128646千元、266699千元,总额10302492千元[19]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3488168千元[19] - 2022年资产总额为86034492千元,负债总额为59012850千元[19] - 2022年资本开支为796745千元[19] - 2022年应占合营公司盈亏为 - 1602725千元,应占联营公司盈亏为 - 556951千元[19] - 2023年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302,500,000元增至17,452,400,000元,主要因物业销售确认收入增加7,356,600,000元[48]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的1,122,600,000元增至1,604,100,000元,主要因收购附属公司评估收益增加300,000,000元,利息和顾问服务收入共增235,500,000元[48]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值收益为611,400,000元,低于2022年的1,437,000,000元;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2023年损失900,000元,2022年收益40,800,000元[48] - 2023年直接经营开支和行政开支分别从2022年的1,639,300,000元、200,400,000元减至1,479,800,000元、127,600,000元,因人员工资减少和费用支出控制[48] - 2023年财务费用从2022年的1,116,500,000元升至1,345,400,000元,增加228,900,000元,因投资物业融资额增加和港元及美元银行借款利率上升[48] - 2023年物业存货减值损失4.076亿元,2022年为5.981亿元;2023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3.259亿元,2022年为0.544亿元[49] - 2023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亏损3.563亿元,2022年为溢利21.597亿元,减少25.16亿元[49]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3.427亿元,2022年为23.239亿元;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0.0206元,2022年为0.14元,减少85%[49] - 2023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162.637亿元,占总收入93%,2022年为89.071亿元,占比86%;2023年该分部溢利10.536亿元,2022年为23.14亿元,减少12.604亿元[50] - 2023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11.886亿元,占总收入7%,2022年为11.286亿元,占比11%;2023年该分部溢利20.765亿元,2022年为21.535亿元,减少0.77亿元[51] - 2023年股东应占权益总额224.845亿元,2022年为224.428亿元[52] - 2023年存款、银行及现金结余51.613亿元,较2022年的68.472亿元下降25%[52] - 2023年安排银行贷款102.668亿元,偿还贷款61.243亿元,年末贷款总额114.527亿元,年利率3.15% - 7.36%;2023年债务净额176.894亿元,较2022年增加1.726亿元,债务净额比率由65%升至67%[53]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使公司需就租赁相关交易之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11] - 会计政策变更对综合财务状况表影响:2023年12月31日资产、非流动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资产净值、保留溢利、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权益、权益总额均增加52,871千元[12][13][14] - 会计政策变更对综合损益表影响:2023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5,084千元[15] -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3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0003元;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8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0008元[16] - 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5084元,上年度为13276元[16]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之修订对2023年及2022年其他全面收益无影响,且该修订不会对集团产生影响[16] - 编制2023年财报采用的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与2022年一致,仅首次采纳2023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47] 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有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企业费用及其他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17] - 公司逾90%(2022年:逾9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客户,逾90%(2022年:逾90%)的资产位于中国大陆[17] - 本年度及上年度内,各业务分部间无交易,无单一外部客户交易收益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17] - 本年度可呈报分部组成变化,上年度相应分部项目信息已重述[17] - 除税前进调整盈亏计量与集团除税前溢利一致,但部分收入和费用不计算在内[17] 具体业务财务数据 - 2023年来自与客户间合约之物业销售收入为16263730千元,较2022年的8907147千元增长[20]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49544千元,高于2022年的32311千元[20] - 2023年财务费用总额为1710273千元,2022年为1415804千元[21] - 2023年计提应收贷款及其他应收账款减值净额为75204千元,2022年为54351千元[22] - 2023年计提应收合营公司款项减值为250652千元,2022年无此项减值[22] - 2023年物业销售成本为13,295,508千元,2022年为7,419,576千元[23] - 2023年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本年度支出903,276千元,过往年度(超额)╱不足拨备为(191,925)千元;2022年分别为360,273千元和3,494千元[26] - 2023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42,718千元,2022年为2,323,906千元[29] - 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612,678,608股,2022年为16,600,544,443股[27] - 2023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0103元,金额为17,112千元;2022年每股人民币0.007元,金额为116,268千元[30]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为65,711千元,2022年为40,256千元[32] - 2023年一个月内应收贸易账款为29,627千元,一至三个月为21,616千元,三个月以上为14,468千元;2022年分别为23,459千元、13,052千元和3,745千元[33]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5,830,528千元,2022年为4,479,705千元[34] - 2023年一个月内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888,362千元,一至三个月为553,897千元,三个月以上为1,388,269千元;2022年分别为2,359,438千元、648,211千元和1,472,056千元[35] 收购与出售情况 - 2023年3月公司完成对威磐86.93%权益收购,6月完成对威景42%权益收购;上年完成对威发控制,对金悦72%权益收购[36] - 2023年公司以8400万元现金收购奥汇51%权益;上年以798.9万元现金收购瀚想50%权益[41] - 威磐按金及其他应收款公允值及总额为1.23138亿元,威景为3.30834亿元,威发集团为5.11191亿元,金悦为2737万元[38] - 威磐收购后为集团2023年收入带来56.54046亿元,综合溢利带来6.49484亿元[39] - 威景收购后为集团2023年无收入贡献,综合溢利亏损159.9万元[40] - 威发集团收购后为集团2022年收入带来18.64901亿元,综合溢利带来3.44935亿元[40] - 金悦收购后为集团2022年收入带来1.06591亿元,综合溢利亏损1534.6万元[40] - 若威磐合并于年初进行,集团2023年收入为174.52374亿元,综合溢利为8.30826亿元[39] - 若威景合并于年初进行,集团2023年收入为174.52374亿元,综合溢利为8.42403亿元[40] - 若威发集团合并于上年初进行,集团上年度收入为103.02492亿元,综合溢利为23.41529亿元;若金悦合并于上年初进行,集团上年度收入为104.78489亿元,综合溢利为24.40412亿元[40] - 2023年收购奥滙、瀚想,资产净值分别为331,661千元、67,989千元,总代价分别为84,000千元、7,989千元,均以现金支付[42] - 2023年出售威恒100%权益,现金代价为156,600千元;2022年出售85 Cleaveland、Philomena 20%权益,现金代价分别为25,311千元、23,784千元[44][45] - 2023年收购奥滙、瀚想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净流出分别为70,798千元、7,912千元;2022年金拓、鴻迪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净流入分别为245,214千元、221,249千元[43] - 2023年出售威恒、2022年出售85 Cleaveland和Philomena,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流入净额分别为154,755千元、20,567千元、23,138千元[46] 贷款与担保情况 - 2023年61%贷款按浮动利率计息(2022年为66%),其中97%浮动利率贷款按人民币记账(2022年为82%)[57] - 2023年抵押资产总额182.73109亿元,2022年为16.6568亿元[5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结清的物业买家按揭贷款担保为43.13704亿元,较2022年的41.9948亿元有所增加;为合营公司融资提供的最高担保总额为1.259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9211亿元),较2022年的1.5237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6124亿元)减少[59] 土地储备与项目收购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合共1607万平方米,其中27%位于一线城市,56%位于二线城市,17%位于三线及其他城市[60] - 2023年,公司在中国收购两个土地项目,应占规划总面积约10.91万平方米,支付应占代价约5.08亿元,平均土地收购成本每平方米约4700元[61] 销售与租赁情况 - 2023年,公司实现累计
金地商置(0053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6:55
物业发展业务 - 物业发展分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的收入为人民币1,636,000,000元,占总收入的70%[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内,公司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635953人民币千元,利润为706070人民币千元[144] - 公司使用增量借款利率来计量租赁负债,以反映公司在类似经济环境下借入资金所需的利率[138] - 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537,436人民币[145]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与客户合同的总收入为1,787,428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51,475人民币[147] 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的收入增加至人民币615,800,000元,占总收入的26%[17] - 公司持有的产业园总建面达172万平方米,租赁及相关服务总收入约为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49] - 产业园业务再次荣登行业前三,包括成都成华创新园、广州黄埔科创园和上海达泰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50] - 租赁住房业务收入约为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公司在上海宝山南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方面树立了典范[51] - 公司持有的擬建及在建投资物业将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入[53] 小额贷款业务 - 小额贷款分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的收入减少至人民币81,000,000元,占总收入的4%[2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33.2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7.3%[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60.7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46.3%[69] - 公司投资物业价值变动为24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9] - 公司总资产净值为271.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总权益为779,493,220,000'BMR元[73] - 利润留存为161,840,710,000'BMR元[73] - 未分配利润为704,800,000'BMR元[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625,770人民币千元[75] - 公司财报显示,待出售物业减少了1,483,749人民币千元,发展中物业增加了1,975,589人民币千元[75]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539,310人民币千元,现金净额为-515,190人民币千元[75] 会计准则影响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修訂对公司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无影响,但预计会影响公司年度綜合財務報表的会计政策披露[88] - 香港會計準則第1號修订要求披露重大会计政策信息,而不是重要会计政策,公司已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该修订[89] - 香港會計準則第8號修订澄清了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别,公司已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该修订[91] - 香港會計準則第12號修订窄化了与单一交易所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遞延稅項的初始确认例外范围,公司已应用该修订[94] - 公司已将租赁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的遞延稅項资产和遞延稅項负债应用于2022年1月1日之后的租赁,对中期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产生影响[95] - 公司已应用修订后的香港會計準則第12號于2022年1月1日之后的租赁,对中期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产生影响[97] - 公司租赁相关的遞延稅項资产和遞延稅項负债已在财务狀況表中互相抵消[99] 其他 - 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提到,集团不向客户提供信贷期限,严格控制未收款项,以降低信贷风险[160] - 公司在中国市场创下了iPhone销售收入纪录,达到了967.7亿美元[110]
金地商置(0053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9:40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金地商置集团收入为23.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 - 毛利为5.9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46%[1] - 本公司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339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4.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1] - 资产总额为1007.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1]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会计政策披露要求变更[11]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澄清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别[1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影响单一交易所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递延税项[13]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后,确认与租赁相关的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14] -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显示资产和权益的变化[15] - 中期简明综合损益表显示合营公司损益和税项计入情况[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对国际税务改革的影响[17] - 公司财务费用总额为867,596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39.9%[24] - 公司已资本化利息为182,712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21.0%[24] - 公司存款、银行及现金余额减少至3,899,400,000元,主要用于支付物业开发成本和贷款偿还[62] - 公司安排了10,029,200,000元的银行贷款,用于偿还现有贷款和集团公司贷款[63] - 公司的債務淨額为17,090,900,000元,債務淨額比率由65%减少至63%[64] 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经营物业发展、投资、管理和小额贷款业务[18][19]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投资部门收入为2,332,71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7.2%[20]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发展及管理部门业绩为1,244,646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23.2%[20]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产达到100,769,937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16.3%[20]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物业销售、租金收入、物业管理费等收入总额为2,332,71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7.2%[23] - 本集团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销售成本为1,483,71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787,552千元增长[25] - 本集团在2023年6月并未计提香港利得税的撥備[26] - 本集团持有威磐86.93%的权益,持有威景42%的权益[36] - 本集团在2023年6月与两家合營公司夥伴签订协议,获得对威景的控制权[37] - 威磐收购的可识别净资产公允值为1,083,975人民币千元,威景为1,113,516人民币千元[38][39] - 威磐收购后未带来任何收入,导致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溢利为1,928,000元的亏损[40]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增加至2,332,710,000元,主要因物业销售收入增加所致[41][51] 风险管理 - 公司正承受外汇风险,将不时监控并在适当时候对冲货币风险[66] - 公司已抵押资产以获得银行贷款,抵押总额为17,101,395元[68] 公司治理 - 董事酬金根据董事职责、公司薪酬政策和整体业绩确定[89] - 審核委員會由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負責審閱會計原則、審計、內部監控及財務報告事宜[90] - 本集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已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閱[91] - 董事會持續監管及完善風险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以保障公司資產及股東利益[92] - 內部審核部門審查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程序的有效性,並向審核委員會提供調查結果[93] - 內部監控應與公司經營規模、業務範圍、競爭力及風險水平相適應,並隨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94] - 2023年中期報告將於適當時候寄發予公司股東,並在香港交易所網站和公司網站刊載[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