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核能科技(00611)发盈喜 预计中期纯利增加不少于15%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7:19
业绩预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中期纯利预计同比增长不少于15% [1] - 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预期增加 [2] 发电业务运营 - 运维电站合计117座 包括103座风光电站(运营规模2030MW)和14座储能电站(运营规模551MWh) [1] - 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112MW 风光发电量达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 [1] - 通过宝湾物流园区开发14个屋顶分散式光伏项目 全容量并网规模65MW [1] - 完成韶关定榕约24MW地面分散式光伏项目收购 [1] 储能业务发展 - 上半年开发与投运电站规模同比增长775% [1] - 云南临沧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投入运营 [1] - 中核临翔储能电站一期100MW/200MWh于2025年1月投运 二期100MW/200MWh于2025年5月28日全容并网 [1] - 储能项目通过容量租赁服务及峰谷价差电能量交易贡献收益增长 [1] 股东协同效应 - 在南山控股支持下推进与宝湾物流的业务协同 实现资源分享 [1] 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状况保持稳健 持续寻求投资机会 [2]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正面盈利预告
2025-08-06 17:08
业绩相关 - 2025年中期纯利较2024年同期预计增不少于15%[3][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预期增加[7] 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运维电站117座,风光2030MW、储能551MWh[6] - 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112MW[6] - 宝湾物流14个屋顶光伏项目并网65MW[6] -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4亿千瓦时,同比增22.4%[6] - 上半年储能开发与投运规模增775%[6] 项目收购 - 完成韶关定榕约24MW地面光伏项目收购[6] 其他 - 预计2025年8月下旬发中期业绩公告[8] - 执行董事6人、独立非执行董事3人[11]
中国核能科技(00611.HK):订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及施工建设协议
金融界· 2025-08-05 16:03
公司投资与合作协议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中核与远景能源订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 采购金额为人民币1.416亿元 [1] - 南京中核与河北靖峡订立施工建设协议 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336万元 [1] - 两项协议均为了开发济源储能电站 预计2025年8月30日或之前併网发电 [1] 项目开发与运营 - 济源储能电站建造完成后将由集团拥有及营运 [1] - 项目涉及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建设服务 [1]
中国核能科技(00611)附属订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及施工建设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0:17
公司动态 - 中国核能科技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中核与远景能源签订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采购金额为人民币1.416亿元 [1] - 南京中核与河北靖峡签订施工建设协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336万元,用于济源储能电站的安装及建设服务 [1] - 济源储能电站预计将于2025年8月30日或之前并网发电,建成后由集团拥有及营运 [1] 战略发展 - 公司持续在中国投资建造储能电站,此次投资符合集团绿色能源项目发展的战略目标 [1] - 济源储能电站项目有助于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同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1] 行业趋势 - 储能电站建设是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环保目标高度契合 [1] - 中国正积极推进"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储能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1]
中国核能科技附属订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及施工建设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8-04 20:17
公司动态 - 中国核能科技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中核与远景能源签订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采购金额为人民币1.416亿元 [1] - 南京中核与河北靖峡签订施工建设协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336万元,用于济源储能电站的安装及建设服务 [1] - 济源储能电站预计于2025年8月30日或之前并网发电,建成后由集团拥有及营运 [1] 战略发展 - 公司持续在中国投资建造储能电站,此次济源储能电站项目符合集团绿色能源项目发展的战略目标 [1] - 投资济源储能电站有助于推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及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1] -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同时支持环保目标和乡村振兴 [1]
中国核能科技(00611.HK)订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
格隆汇· 2025-08-04 20:12
公司动态 - 中国核能科技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中核与远景能源签订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采购金额为人民币1.42亿元 [1] - 南京中核与河北靖峡签订施工建设协议,合同金额为人民币6336万元,用于济源储能电站的安装及建设 [1] - 济源储能电站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容量为80MW/240MWh,预计2025年8月30日前并网发电 [1][1] 战略发展 - 济源储能电站建成后由集团拥有及营运,符合公司绿色能源项目发展的战略目标 [1] - 公司持续在中国投资建造储能电站,此次投资有助于推动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实现 [1] -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支持环保目标和乡村振兴 [1]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有关济源储能电站储能系统设备採购协议及施工建设协议之须予披露交易
2025-08-04 19:57
合同金额 - 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价为1.416亿元人民币[3][5][7] - 施工建设协议合同金额为6336万元人民币[3][5][16] - 安全文明施工费104.23万元[17] 支付条款 - 采购价分期支付,各阶段比例及时间明确[9][11] - 不含安全文明施工费合同,10%预付款,最高97%按进度及发票支付,3%质保金[17][19] - 安全文明施工费50%收到凭证后支付,50%审核完毕后支付[17] 时间节点 - 2025年9月30日前全部储能系统设备到项目现场[10] - 预计济源储能电站2025年8月30日或之前并网发电[3][5][10] 质保期 - 储能电池系统设备和PCS质保期60个月,其他设备24个月[13] 违约条款 - 河北靖峡项目经理相关违约情况及违约金规定[20] - 河北靖峡侵犯商业秘密支付不低于实际支付金额100%违约金[20] 公司信息 - 远景能源约99.99%股权由Envision Energy International Limited直接持有,张雷实益拥有超30%股权[26] - 集团从事新能源业务,含EPC及咨询等分部[23] - 南京中核为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从事EPC等服务[24] - 远景能源致力于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设备研发等[25] - 河北靖峡致力于建设工程施工及建筑劳务分包[27] 人员构成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李鸿卫等6人[3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许世清等3人[33] 交易性质 - 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协议和施工建设协议构成须披露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5%低于25%[4][29]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07
股本与股份情况 - 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截至2025年7月底为5亿港元,较上月无增减[1] - 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截至2025年7月底为50亿股,较上月无增减[1] - 公司股份面值为0.1港元[1] - 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截至2025年7月底为18.52036942亿股,较上月无增减[2] - 公司库存股份数目截至2025年7月底为0,较上月无增减[2]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截至2025年7月底为18.52036942亿股,较上月无增减[2]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1
全球及中国新能源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36GW[12]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光伏装机量整体走高[12] - 风电项目建设成本持续下降[12] - 储能需求因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而增大[1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为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8%[13][15] - 风电光伏投资规模为1.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投资规模的46%[13][15] - 风电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规模提前六年达成2030年规划目标[16] - 中国绿电交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但跨区域交易仍具挑战性[16] - 2024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9.8GW,同比增长6%,其中陆上风电75.8GW,海上风电4GW[68][70]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521GW,同比增长18%,陆上风电480GW,海上风电41GW[68][70] - 2024年中国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平均利用率95.9%[68][70] - 2024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78GW,同比增长28%,其中集中式160GW,分布式118GW[6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光伏装机达886GW,同比增长45%,集中式511GW,分布式375GW[66] - 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利用率达96.8%[66]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8GW,同比增长28%,集中式光伏160GW,分布式光伏118GW[69]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达886GW,同比增长45%,集中式光伏511GW,分布式光伏375GW[69] - 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利用率96.8%[69] - 陆上风机价格从2020年4元/W降至2024年1.2元/W,海上风机含塔筒价格约3.3元/W,不含塔筒约2.8元/W[71][72]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3.76GW,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73][75] - 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2h储能系统价格从1.6元/Wh降至0.5元/Wh[73][74][75] - 当前HJT组件效率达25.2%,BC组件效率27.09%,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28.2%,新型叠层结构电池效率预计达43%[67] - 组件价格从2023年底1元/W降至当前约0.6元/W[67] 国家政策与行业规划 - 中国政策目标实现乡村风电装机容量2,000GW[18][20]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提升至约55%,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达到1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升至约18.9%[48] - 国家能源局2024年将重点跟踪分布式光伏的备案、并网、交易和结算等环节,优化并网流程提升效率[40][42]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47][49] - 国家发改委要求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绿证交易电量纳入省级节能考核指标核算[43][45] - 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或租赁方式配置新型储能,合理确定储能规模以提升消纳水平[44][46] -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新能源基地需配套储能建设,支撑高比例外送和多能互补发展[44][46] - 2024年将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动分布式风光开发[48] - 国家能源局2024年推动储能设施及充电桩并网,促进"沙戈荒"风光基地接入[40][42] - 2024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比达到1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50] -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为20%左右,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51][55] - 部分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放宽至不低于90%[52][56] - 2025年6月起新能源上网电价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建立"多退少补"差价结算机制[64][65] - 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启用[53][57] - 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预计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3亿千瓦[175][177] - 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75][177] - 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预计达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60%[175][177] - 2025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预计达到200GW左右[180][182] - 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并网规模预计达到69.6GW/177.2GWh,能量规模增速为59%[181][183]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新增风光并网容量840MW,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22][24] - 公司实现储能电站并网307MWh,包括云南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和深圳14.9MW/59.8MWh工商业储能电站[22][24] - 公司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项目4个,在建项目8个[21][24] - 公司完成西藏扎布耶40MW槽式光热项目,利润可观[22][24] - 公司2024年新增并网装机规模达973MW,创历年新高[93] - 公司2024年在运电站85座,风光总运营规模达1919MW,储能电站307MWh[93] - 公司2024年风光发电量17.9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12.67亿千瓦时,风电5.27亿千瓦时[93] - 公司2024年承接新能源EPC项目17个,合同金额约8.09亿元人民币[85] - 储能业务开发和储备规模超过50MWh[101] - 赤湾光储示范项目储能规模14.88MW/59.60MWh,光伏装机规模189KW,储能年充放电量约2,000万KWh,光伏年发电量19万度[101] - 邯郸美的制冷储能项目规模7.5MW/22.362MWh,为河北省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103][106] - 邯郸美的厨电储能项目规模5MW/13.416MWh[103][106] - 临翔一期储能项目规模100MW/200MWh,首年充电5,334万KWh,放电4,675万KWh[104][106] - 2024年与24位新能源行业承租人签署25个融资租赁合同[11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129.5563亿元,同比下降16.9%,归母净利润11.4136亿元,同比增长15.6%[81] - 公司2024年收益同比下降16.9%至人民币129.556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55.9437亿元[84] - 公司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同比上升15.6%至人民币1.1413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9873.4万元[84] - EPC及咨询业务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9.5%至人民币5.1722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0.25041亿元[85] - 公司2024年发电业务收益同比增长48.8%至人民币7.5623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08084亿元[98] - 公司2024年发电业务分部利润同比增长28%至人民币3.4990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73366亿元[98] - 融资租赁业务2024年外部客户分部收益为22,104,000元,同比下降16%[107][110] - 应收贷款总额从2023年的113,348,000元降至2024年的10,558,000元,降幅102,790,000元[112] - 新能源行业应收贷款从2023年的100,000,000元降至2024年0元[112] - 物业管理行业应收贷款为10,558,000元,占2024年应收贷款总额的100%[1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总额为10,5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13,348千元人民币下降102,790千元人民币(下降90.7%)[113][114] - 2024年华南地区应收贷款占比100%(10,558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华中地区占比12%(13,348千元人民币)[113] - 2024年1年内到期的应收贷款占比34%(3,62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2%(103,700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114] - 2024年1至2年到期的应收贷款占比37%(3,89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700千元人民币)显著增加[114] - 2024年2至5年到期的应收贷款占比29%(3,0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5,94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14] - 公司2024年营收为129.55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9%[184][185][186] - 公司2024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14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184][185]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6.16分,2023年为5.33分[184][185]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收入下降49.5%至517,228,000元,占总收入39.9%(2023年为1,025,041,000元,占65.7%)[188][191] - 发电分部收入增长48.8%至756,231,000元,占总收入58.4%(2023年为508,084,000元,占32.6%)[188][189][191] - 融资分部收入下降16.0%至22,104,000元,占总收入1.7%(2023年为26,312,000元,占1.7%)[188][190][191] - 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长12.9%至119,901,000元(2023年为106,157,000元)[192][195] - 公司纯利率提升至9.3%(2023年为6.8%)[193][19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15.6%至114,136,000元(2023年为98,734,000元)[193][195] - 全年发电量达17.94亿KWh[189][191] - 员工成本下降14.8%至63,206,000元(2023年为74,161,000元)[198] - 折旧费用增长65.6%至345,659,000元(2023年为208,791,000元)[199] - 其他运营费用下降23.5%至28,865,000元(2023年为37,745,000元)[200]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公司主动调整战略发展和投资方向以应对行业变化[17]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合作开发、收购等方式获取优质项目资源,聚焦华东、西南、华南、西北区域[30][32] - 公司2025年将积极拓展储能、风电、光热等EPC业务,补充投资发展[33] - 公司将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设,加强项目巡察监督考核力度[34][37] - 公司计划提升电站智慧集控中心运营效率,拓展江苏/云南/广东等地绿电交易业务[37] - 公司财务系统完成SAP转换,统一集团财务核算系统[23][25] - 公司运营维护系统与私有云系统对接,实现运维数据全面实时备份[23][25] - 公司2024年安全目标达成,各项目质量合格率100%[27][31]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再次入选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90] 融资租赁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模式包括融资租赁直租、售后回租和有追索权保理,融资租赁贷款期限通常为3至10年[116][122][124] - 应收融资租赁款以光伏电站、售电所得款项及承租人缴足的注册资本作为抵押[122][124] - 目标客户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文体科技等行业的大规模、资产密集型机构客户[121][123] - 公司通过现有客户推荐、市场推广及集团自有项目获取客户[121][123] - 公司实施严格的客户信贷风险评估流程,包括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和商业信誉等方面的评估[126][127][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中最大客户占比20%(2023年:27%),前五大客户占比53%(2023年:67%)[144] - 集团融资分部的信贷风险100%集中在中国地区(2023年:100%)[144] - 2024年度集团未录得应收贷款及融资租赁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2023年:无)和核销(2023年:无)[143] - 核建融资租赁要求至少三家金融机构对拟议融资安排提供初步意向[131][133] - 贷款逾期时公司通常给予不超过三个月的缓冲期,之后启动催收或法律程序[142] - 公司每半年要求债务人提供财务报表,并每年进行现场检查以监控经营状况[137] - 若交易触发港交所上市规则披露要求,融资租赁及保理业务需经董事会额外审批[13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子公司CNI(南京)已获得ISO14001和GB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46]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核(南京)取得了ISO14001和GB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49] - 中核(南京)制定了《项目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为现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147][149]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违反任何有关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废水及土地排放、有害及无害废物产生的法律法规[148][150] - 公司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核(南京)获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颁发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2][154] - 公司制定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明确管理架构、方针、目标及流程[156][161] - 公司获得GB/T45001-2020/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59][163] - 公司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定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160][163] -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办法》,规范供应商的招标聘选、日常管理及年度评价[165][168]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任何与员工、客户及供应商相关的重大影响事件[166][168] - 报告期内公司未涉及任何与贿赂、勒索、欺诈和洗钱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167][168]
中国核能科技(0061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1:1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29556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59437千元人民币下降16.9%[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1990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6157千元人民币增长12.9%[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6.16分人民币,较2023年的5.33分人民币增长15.6%[3]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032347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364716千元人民币下降0.4%[3] - 2024年资产净额为171121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607540千元人民币增长6.4%[3] - 2024年毛利为46558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8427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640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0684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413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8734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2672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157778千元人民币[10]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71121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07540千元人民币[10]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295563千元,2023年为1559437千元,同比下降16.92%[23][24] - 2024年年度溢利为119901千元,2023年为106157千元,同比增长12.95%[23][24]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0323470千元,2023年为10364716千元,同比下降0.40%[23][24] - 2024年负债总额为8612255千元,2023年为8757176千元,同比下降1.65%[23][24]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1273459千元,2023年为1533125千元,同比下降16.94%[25] - 2024年报告期初计入合约负债的已确认收益为46307千元,2023年为411823千元,同比下降88.76%[26] - 2024年分配予剩余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额为304638千元,2023年为1972872千元,同比下降84.56%[30] - 2024年其他收入及盈利总额为13522千元,2023年为32376千元,同比下降58.23%[31] - 2024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247940千元,2023年为1972385千元,同比下降36.73%[23][24] - 2024年总销售成本为829,983千元,2023年为1,171,010千元[32] - 2024年财务成本总额为228,137千元,2023年为208,162千元;借贷成本资本化年利率2024年为2.48%,2023年为2.94%[3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44,157千元,2023年为34,527千元;中国附属公司税率2024年和2023年均为25%,一间附属公司2023 - 2025年所得税率减免15%[34][3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64,058千元,2023年为140,684千元[37]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盈利为114,136千元,2023年为98,734千元[41] - 2024年融资租赁合同最低租赁付款总额为344,628千元,2023年为349,676千元;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净额2024年为266,356千元,2023年为246,471千元[43] - 2024年应收贷款总额为1.0558亿元,2023年为11.3348亿元,2024年按固定年利率7%计息,2023年为6% - 8%[46] - 2024年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总计9.19159亿元,2023年为8.88423亿元[47] - 2024年应收贸易账项及票据账面净值为14.35704亿元,2023年为13.77003亿元[49] - 以发票日期及扣除亏损拨备前计算,2024年末应收贸易账项及票据总计14.68715亿元,2023年为14.06999亿元[50] - 2024年应收贸易账项及票据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3301.1万元,2023年为2999.6万元[51] - 2024年提供EPC服务及整体建设合约工程合约资产为218786千元,较2023年的263187千元减少[55] - 2024年确认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7000元,2023年为531000元[55] - 2024年合约资产预期信贷损失率为0.15%,2023年为0.16%[58] - 2024年应付贸易账项及票据总计891201千元,2023年为1382572千元[59] - 2024年服务产生的合约负债为183918千元,2023年为213355千元[61] - 2024年因年内确认收益导致合约负债减少46307千元,2023年减少493336千元[61]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总计144484千元,2023年为98153千元[63] - 2024年提供EPC服务及整体建设服务提前收款导致合约负债增加16870千元,2023年增加167940千元[61] - 2023年12月31日的合约负债46307000元于2024年均被确认为收益[62] - 2024年公司收益降至12.96亿元,同比下降约16.9%;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1.14亿元,同比上升约15.6%;每股基本盈利6.16分,涨幅约15.6%[78] - 2024年公司溢利为1.20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2.9%,纯利率增加至9.3%[100] - 2024年员工成本为6320.6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14.8%[102] - 2024年折旧为3.46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65.6%[103]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为2886.5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23.5%[10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16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6.3%;所得税开支为4415.7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27.9%[105][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103.2347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0.4%[10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为86.12255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7%[10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6.73197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6.2%[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1871亿元,其中约0.79%为港币、95.44%为人民币及3.77%为美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70.27693亿元,年利率介乎1.5%至7.0%[11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4.31,资产负债比率为0.83,较去年减少1%[111][1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存款为1.00894亿元,用于取得一般银行融资[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开支为15.89657亿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对发电厂建设的资本承担为9.64591亿元[115] - 公司2024年收益为12.96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6.9%[97][98] - 公司2024年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4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5.6%[97][1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有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分别为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发电、融资分部[19][22] - 2024年12月31日,位于香港的物业、厂房及设备金额为人民币15,016,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16,537,000元(经重述)[21] - 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益2024年为人民币225,139,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379,368,000元(经重述)[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第一大客户外,无其他客户收益占公司收益10%以上,2023年有2名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客户[21] - 2024年电力销售收益为756231千元,2023年为508084千元,同比增长48.84%[25] - 2024年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对外部客户销售降至5.17亿元,同比下降约49.5%;承接新能源EPC项目17个、电站运维合同4个,合同金额约8.09亿元[79] - 2024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规模达973MW,创历年之最;在运维电站合计85座,风光总运营规模达1919MW,储能电站307MWh,风光全年发电量17.94亿千瓦时[82] - 2024年公司通过绿电交易增收约360万元,交易绿证约71万张,创收约105万元[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分部收益同比增长约48.8%,达7.56231亿元,分部利润增加约28%至3.49908亿元,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增加973MW [84] - 储能开发和储备规模超50MWh [85] - 2024年赤湾光储示范项目储能规模14.88MW/59.60MWh,光伏装机规模189kW,储能年充放电量约2000万KWh,光伏年发电量19万度 [86] - 邯郸美的制冷7.5MW/22.362MWh、邯郸美的厨电5MW/13.416MWh储能项目分别于10月中旬和11月竣工投用 [86] - 临翔一期100MW/200MWh储能项目首年充电5334万千瓦时、放电4675万千瓦时 [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融资租赁业务对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2210.4万元,同比下降约16% [88] - 2024年度与24位新能源行业承租人签署25个融资租赁合约,2023年为21位承租人签署23个合约 [90] - 2024年度与1位客户签署1个贷款合约,2023年为11位客户签署11个合约 [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总额为1.0558亿元,较2023年减少1.0279亿元 [92][93] - 2024年EPC及咨询及整体建设分部收益为5.17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49.5%[98] - 2024年发电分部收益为7.56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48.8%,全年发电量17.94亿KWh[98][99] - 2024年融资分部收益为2210.4万元,较2023年减少约16.0%[98][99]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事项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涵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12] - 公司采用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相关修订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5][16][17] - 公司变更综合财务报表呈列货币,由港币变为人民币[18] - 公司重新评估负债条款及条件,负债流动或非流动分类维持不变[16] - 因实施修订,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提供供应商融资安排额外披露[16] - 附属公司业绩自取得控制权当日起合并账目,直至控制权终止[12]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及董事会批核[122] 行业政策相关 - 到2024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1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68] -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69] - 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69] - 2024年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70] - 2025年6月1日起,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73] 公司资质及研发相关 - 2024年公司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由三级升至二级,新能源及风力发电等设计资质有效期延展至2029年[81] - 2024年公司开设3项研发新课题,申请专利1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81] - 2024年公司再次入选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获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支持[81] 公司运营及安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