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金融(00619)
搜索文档
南华金融(0061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19:26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42,830千港元,上一年度为36,799千港元[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6,799千港元,2023年为42,830千港元,同比下降14.08%[17]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15,128千港元,2023年为22,535千港元,同比下降32.87%[17] - 2024年佣金及经纪收入为10,354千港元,2023年为17,263千港元,同比下降39.90%[17] - 2024年手续费收入为2,334千港元,2023年为3,433千港元,同比下降31.95%[17] - 2024年来自应收贷款及贸易款项利息收入为5,167千港元,2023年为6,814千港元,同比下降24.17%[17] - 2024年来自银行及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为9,671千港元,2023年为6,372千港元,同比增长51.77%[17] - 2024年来自上市投资股息收入为139千港元,2023年为487千港元,同比下降71.46%[17] - 2024年总租金收入为6,800千港元,2023年为5,595千港元,同比增长21.54%[17]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680万港元,较2023年的4280万港元减少[56] 其他收入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其他收入为1,521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367千港元[2] 各类亏损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223,400千港元,上一年度为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账处理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净额为7,232千港元,上一年度为3,647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亏损为8,670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2,349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应收贷款及贸易款项减值为7,525千港元,上一年度为5,669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经营业务亏损为279,234千港元,上一年度为67,637千港元[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292,747千港元,2023年为82,374千港元[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292,747千港元,2023年为78,739千港元[3]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净额61,259千港元,2023年为2,309千港元[3] - 2024年本年度亏损295,056千港元,2023年为139,998千港元[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295,056千港元,2023年为138,898千港元[3]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97.9港仙,2023年为46.1港仙[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97.2港仙,2023年为26.1港仙[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292,747千港元,2023年为82,374千港元,亏损扩大255.39%[20] - 2024年买卖证券等合约净亏损106千港元,2023年溢利1,027千港元[17]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2.927亿港元,较2023年的7870万港元增加[56] - 2024年度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230万港元,较2023年的6130万港元减少[57] - 2024年度经纪佣金及有关费用收入轻微减少约4.9%至1080万港元,经营亏损减少约11.5%至1840万港元[60] - 2024年度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经营亏损为30万港元[61] - 2024年度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经营亏损增加约120.3%至660万港元[62] - 2024年媒体业务除税前亏损230万港元,2023年为5850万港元[65] - 2024年度投资物业重估公平值亏损2.234亿港元[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2.951亿港元[82] 所得税抵免相关 - 2024年所得税抵免3,635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之税项抵免总额为0千港元,2023年为 - 3,635千港元[25] 其他经营支出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其他经营支出为88,407千港元,上一年度为72,489千港元[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经营支出为72,489千港元,2023年为88,407千港元[21] - 2024年提供服务成本为4,044千港元,2023年为7,566千港元[21] - 2024年员工福利开支为32,966千港元,2023年为42,029千港元[21]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其他开支总额为7250万港元,较2023年的8840万港元减少[56] 融资成本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融资成本为14,737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3,513千港元[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为13,513千港元,2023年为14,737千港元[23] 资产相关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382,073千港元,较2023年的610,130千港元下降37.38%[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468,445千港元,较2023年的499,184千港元下降6.15%[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86亿港元,较2023年的5.094亿港元减少2.234亿港元[34][35][36] - 公司将账面价值2.86亿港元(2023年:5.094亿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以获取银行融资[36] - 报告期末,应收贷款按要求还款为4510万港元(2023年:4990.3万港元),3个月至1年还款为0(2023年:24.5万港元),总计4510万港元(2023年:5014.8万港元)[40] - 公司应收贸易款项来自证券及商品交易等业务,2024年总计4123万港元,减值742.5万港元后为3808.1万港元;2023年总计4999.8万港元,减值314.9万港元后为4257.3万港元[41] - 报告期末,应收贸易款项即期至90日为4056.2万港元(2023年:3743.5万港元),超过90日为64.6万港元(2023年:201.1万港元)[42] - 公司使用权资产主要是2023年1月13日收购公司获取的租赁林地使用权,到期日在2079年7月31日至2083年4月30日,为期70年[37] - 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账处理的金融资产指按市值列账主要于香港进行的上市股权投资[38] - 公司应收贷款年内主要来自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3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组合为3970万港元,2023年为4700万港元;2024年度市场投资公平值亏损为360万港元,2023年为720万港元[64] 负债相关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584,698千港元,较2023年的607,511千港元下降3.75%[6]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 116,253千港元,2023年为 - 108,327千港元[6]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65,820千港元,较2023年的501,803千港元下降47.03%[6]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189,636千港元,较2023年的280,344千港元下降32.36%[6] - 本年度,公司应付贸易款项来自证券等交易及媒体业务,1至3个月为2472.4万港元(2023年:3864.7万港元),超过3个月为106.7万港元(2023年:495万港元),总计2579.1万港元(2023年:4359.7万港元)[43][44] - 2024年应偿还银行贷款及透支总计223,716千港元,2023年为249,353千港元;其他应偿还借款2024年为1,671千港元,2023年为90,145千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主要股东及公司其他董事共授出1.4568亿港元无抵押计息贷款,2023年为8980万港元;豁免1.4408亿港元后,未偿还贷款为160万港元[47] - 2020年公司向全惠发行本金总额5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换股价每股0.22港元,可转换最多2.27272727亿股[48][49] - 2020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延至2026年6月30日,于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被分类为非流动负债[50] - 2023年公司以发行面值8984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完成收购事项,年利率1%,换股价每股0.32港元,可转换最多2.8075亿股[51][52] - 2024年可换股债券公平值计量(第3级)为132,442千港元,2023年为120,093千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净额为1.163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0万港元,计息及其他借款总额为2.254亿港元,其中1.874亿港元分类为流动负债[82] 权益相关 - 2024年资产净值76,184千港元,较2023年的221,459千港元下降65.61%[6] - 2024年公司股本为1,085,474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6] - 2024年储备为 - 1,009,290千港元,较2023年的 - 864,015千港元减少16.81%[6] - 2024年权益总值76,184千港元,较2023年的221,459千港元下降65.61%[6]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均为3.0127707亿股,金额均为10.85474亿港元[55] 其他全面收益(亏损)相关 - 2024年其他全面收益(亏损)为5,701千港元,2023年为 - 658千港元[4] 全面亏损总额相关 - 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89,355千港元,2023年为140,656千港元[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2.95056亿港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4598.6万港元[10]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媒体为315.1万港元,2023年媒体和珠宝总计为682万港元[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2.951亿港元,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4600万港元[82] 关联方贷款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涉及关联方之贷款共5588万港元已提取[10] 银行融资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后,集团金额为1.45亿港元的循环银行融资已获续期[11] 董事贷款融资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一名董事向集团提供5000万港元无抵押不计息贷款融资,另一名董事提供5000万港元无抵押计息融资[16] 可换股债券相关 - 公司可换股债券持有人确认不会在2026年1月及6月到期前要求赎回或转换债券,集团将积极讨论延后期或续期[16] 核数师意见相关 - 核数师对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报告并无保留意见[9] 会计政策相关 - 集团已首次采纳修订后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会计政策无重大变动[14][15] 持续经营假设相关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合适[12] - 若集团无法持续经营,可能需对资产账面价值等作出调整,影响未在综合财务报表中反映[13] 业务出售相关 - 2024年公司停止出版及发行《Marie Claire》及《JESSICA》杂志[27] - 2024年与JESSICA有关的相关资产以320,000港元出售给JK Ventures Limited[27] - 2024年公司以1港元向独立第三方出售ZYC目标公司全部股本[27] - 2024年6月,公司以1港元向Four Sea Travel出售Capital目标公司全部股本[28] - 2023年11月,
南华金融(0061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7,695千港元,较2023年的20,939千港元下降15.5%[1] - 该期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本期亏损为43,475千港元,2023年为32,484千港元[1] - 已终止经营业务本期亏损净额为4,312千港元,较2023年的13,154千港元有所收窄[1] - 本期亏损为47,787千港元,2023年为45,638千港元[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本期为15.86港仙,持续经营业务为14.43港仙;2023年分别为14.70港仙和10.78港仙[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47787千港元,其他全面亏损90千港元,全面亏损总额47877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产生净亏损约47787000港元,2023年为45638000港元[12]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4778.7万港元,2023年为4427.5万港元[3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4347.5万港元,2023年为3248.4万港元[3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1770万港元,较2023年的2090万港元减少[5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4350万港元,2023年为3250万港元[53] - 2024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合计为430万港元,2023年为1320万港元[53]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98,20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10,130千港元下降1.95%[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485,02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9,184千港元下降2.84%[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609,14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07,511千港元上升0.27%[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00,490千港元,较2023年的280,344千港元上升7.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73,582千港元,较2023年的221,459千港元下降21.62%[6] - 2024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1085474千港元,累计亏损为1019555千港元,权益总额为221459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股本不变,累计亏损为1067342千港元,权益总额为173582千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综合储备借方结余为911892000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797546000港元[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24129000港元[12]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94亿港元减少940万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为4828.7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14.8万港元有所减少[3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为3674.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257.3万港元减少[4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2852.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59.7万港元减少[4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3.6135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9498亿港元增加[4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借款总额为1.146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80万港元增加[43]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中,按公平值列账及在其他全面收益账处理之债务投资为3550千港元,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账处理之金融资产为43695千港元,总计47245千港元[50]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124928千港元[5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组合为437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00万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1.7%,2023年12月31日为64.8%;现金结余为462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00万港元,减少11.1%[62] 公司现金流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8485千港元,2023年为所得28772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603千港元,2023年为所用263千港元[9][1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0237千港元,2023年为所用42296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减少净额为7645千港元,2023年为13787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44635千港元,2023年为39076千港元[10] 公司各业务线收入及成本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为769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425亿港元;其他来源收入为1.000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9514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佣金及经纪收入中,提供服务收入为517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733万港元;手续费收入为98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276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买卖证券等合约亏损净额为528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净额为1178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应收贷款及贸易款项利息收入为246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907万港元;来自银行及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为474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058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总租金收入为330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313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提供服务成本为221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969万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68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91万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利息支出为138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684万港元[2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为1.689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27亿港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媒体业务收入506.6万港元,总计收入506.6万港元;2023年同期媒体业务收入1218.3万港元,珠宝业务收入947.6万港元,总计收入2165.9万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每日成交额为110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55亿港元略有下降[55] - 2024年集团经纪佣金收入减少约23.0%至470万港元,2023年为610万港元[55] - 2024年经纪分部经营亏损轻微减少至1040万港元,2023年为1070万港元[55] - 2024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收入增加约20.3%至710万港元,2023年为590万港元[56] - 2024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经营溢利为30万港元,2023年亏损280万港元[56] - 2024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220万港元,较2023年的530万港元减少58.2%[57] - 2024年企业咨询及包销业务财务咨询及首次公开招股前保荐服务收入为120万港元,2023年为30万港元[58] - 2024年市场投资公平值亏损150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20万港元;变现亏损净额110万港元,2023年为收益90万港元[60] - 2024年媒体业务确认收入510万港元,2023年为122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430万港元,2023年为920万港元[61] - 2024年租金收入总额增至330万港元,2023年为230万港元;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平值重估为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94亿港元,期间重估公平值亏损940万港元[61] - 2024年Genius Year集团无确认收入,2023年也无[61] 已终止经营业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本期亏损431.2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315.4万港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20.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6.4万港元[3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3港仙,2023年为3.92港仙[32] 公司股权及股东权益相关 - 2024年6月30日,吴鸿生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88,937,607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9.52%[67] - 2024年6月30日,张赛娥女士持有公司普通股13,598,311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4.51%[67] - 2024年6月30日,吴旭洋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2,198,00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4.05%[67] - 2024年6月30日,吴先生持有公司相关股份508,022,727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68.62%[68] - 2024年6月30日,吴旭茉女士持有公司相关股份3,012,77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00%[68] - 2024年6月30日,吴旭洋先生持有公司相关股份6,025,54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00%[68] - 吴丽琼女士总权益596,960,334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98.14%[75] - Parkfield Holdings Limited总权益44,623,68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4.81%[75] - Fung Shing Group Limited总权益23,526,03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7.81%[75] - 全惠投资有限公司总权益227,272,727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75.44%,经配发及发行换股股份扩大后约占43.00%[75][78] - Thousand China Investments Limited总权益280,750,00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93.19%,经配发及发行换股股份扩大后约占48.24%[75][7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01,277,070股[7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301,277,070股[80] 公司股份计划相关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由2015年6月10日起15年内有效,剩余年期约6年[81][89] - 公司将以不多于20,000,000港元购买股份用于股份奖励计划[81] - 截至报告日,公司已向一名选定雇员授出8,000股南华集团控股股份,49,992,000股可供授予[83] - 股份奖励计划接纳股份时无需支付金额,每股购买价由董事会授出时厘定[87][88] - 2022年8月11日起生效的2022年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91] - 根据2022年购股权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权涉及股份最多不超2022年批准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0%,即30,127,707股[92] - 2022年9月29日公司根据2022年购股计划共授出18,076,620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约6.0%[92] - 该期间根据2022年购股计划可进一步授出购股权总数为12,051,087份,占已发行股本约4.0%[92] - 2024年期间根据2022年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除以2024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0%[9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董事及其联系人、雇员等总计尚未行使购股权18,076,620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0%[95][98] - 若因授出购股权发行股份在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以上,进一步授出须获公司股东在股东大会另行批准[92] - 授予董事、主要行政人员等相关人士购股权须由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93] - 向主要股东等授出购股权满足特定条件时,董事会进一步授出须获独立股东在股东大会批准[93] 公司人员及
南华金融(0061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9:17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7,69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0,939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务亏损37,097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5,175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43,866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32,484千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亏损47,787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45,638千港元[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17,695千港元,2023年为20,939千港元[1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43,866千港元,2023年为32,484千港元[12] - 2024年期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1770万港元,2023年为2090万港元;综合亏损为4350万港元,2023年为3250万港元[41] 每股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5.86港仙,2023年同期为14.70港仙[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31.2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3港仙[24]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179.1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92港仙[24]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778.7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根据此计算[24]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427.5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根据此计算[24]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的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301277070股[24]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4347.5万港元(2023年经重列:3248.4万港元),已发行加权平均数目301277070股(2023年:301277070股)[25] 其他全面亏损与全面亏损总额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亏损为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52千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47,87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190千港元[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98,2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10,130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485,02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9,184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609,14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7,511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51,08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5,390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124,9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0,093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300,4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0,344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73,58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1,459千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重新估值为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5.094亿港元),按公平值调整之净亏损940万港元[26] - 报告期末,应收贷款按要求偿还为4805万港元(2023年:4990.3万港元),三个月至一年为23.7万港元(2023年:24.5万港元),总计4828.7万港元(2023年:5014.8万港元)[29] - 报告期末,应收贸易款项即期至90日为3471.1万港元(2023年:4056.2万港元),超过90日为203.3万港元(2023年:201.1万港元),总计3674.4万港元(2023年:4257.3万港元)[30] - 报告期末,应付贸易款项一至三个月为2460.5万港元(2023年:3864.7万港元),超过三个月为392.3万港元(2023年:495万港元),总计2852.8万港元(2023年:4359.7万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应偿还银行贷款及透支一年内或按要求为2.10064亿港元(2023年:2.03835亿港元),第二年为780万港元(2023年:911.8万港元),第三至五年为2860万港元(2023年:3640万港元),总计2.46464亿港元(2023年:2.49353亿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偿还借款一年内或按要求为21万港元(2023年:27.3万港元),第二年为2418万港元(2023年:2367.2万港元),第三至五年为9050万港元(2023年:6620万港元),总计1.1489亿港元(2023年:9014.5万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3.61354亿港元(2023年:3.39498亿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借款主要为来自主要股东及董事的无抵押贷款,总额为1.146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80万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计47,245千港元,其中第1级43,695千港元,第2级3,550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124,928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计50,616千港元,其中第1级46,996千港元,第2级3,620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120,093千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1.7%,2023年12月31日为64.8%[5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结余为462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00万港元,减少11.1%[51] 已终止经营业务情况 - 公司于2024年4月起停止出版发行《Marie Claire》及《JESSICA》杂志,6月以32万港元出售JESSICA目标资产,以1港元出售Capital目标公司全部股本[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5066千港元,其他收入为1435千港元,本期亏损为4312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21659千港元,其他收入为764千港元,本期亏损为13154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207千港元,现金流出净额为 - 207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399千港元,现金流出净额为 - 764千港元[23] - 2024年期间,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合计为430万港元,2023年为1320万港元[41] 业务线收入与成本情况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7,693千港元,2023年为11,425千港元[13] - 2024年买卖证券等合约净亏损528千港元,2023年溢利1,178千港元[14] - 2024年来自应收贷款等利息收入2,463千港元,2023年为3,907千港元[14] - 2024年提供服务成本为2,219千港元,2023年为3,969千港元[17] - 2024年员工福利开支为16,891千港元,2023年为20,427千港元[1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6,769千港元,2023年为7,309千港元[18] - 2024年经纪业务收入4,682千港元,2023年为6,081千港元[12] - 2024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收入7,055千港元,2023年为5,863千港元[12] - 2024年期间,集团经纪佣金收入减少约23.0%至470万港元,2023年为610万港元[43] - 2024年期间,经纪分部的经营亏损轻微减少至1040万港元,2023年为1070万港元[43] - 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收入增加约20.3%至710万港元,经营溢利为30万港元,2023年亏损280万港元[44] -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220万港元,较2023年的530万港元减少58.2%,经营亏损为340万港元,2023年亏损140万港元[45] - 企业咨询及包销业务财务咨询及首次公开招股前保荐服务收入为120万港元,2023年为30万港元[46] - 买卖及投资组合于2024年6月30日为437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70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为150万港元,2023年收益20万港元,变现亏损净额110万港元,2023年收益90万港元[47] - 媒体业务收入为510万港元,2023年为122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为430万港元,2023年为920万港元,自2024年4月起停止出版发行部分杂志,6月以1港元出售相关公司全部股本[48]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总额增加至330万港元,2023年为23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平值重估为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94亿港元,录得重估公平值亏损940万港元[49]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0年公司向全惠发行本金总额为5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换股价为每股0.22港元,可转换最多2.27272727亿股[34] - 2022年5月16日,公司与全惠将2020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日由2023年6月30日延长3年至2026年6月30日[34] - 2023年公司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代价为发行面值8984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35] - 2023年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1%计息,换股价为每股0.32港元,可转换最多2.8075亿股[36] - 2024年6月30日,2020年和2023年可换股债券均分类为非流动负债[35][36] - 2024年6月30日(未经审核)可换股债券期初为1.20093亿港元,期末为1.2492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经审核)期初为5000万港元,期末为1.20093亿港元[36] 市场与行业情况 - 2024年6月零售销售较去年同期下跌9.7%[42] - 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每日成交额为110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55亿港元略有下降[43] 人员与股息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65人,2023年6月30日为158人[55] - 2024年期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合共为1850万港元,2023年为2670万港元[55]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4年期间之中期股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亦无[58] 证券交易与企业管治情况 - 2024年期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9] - Sears先生及蓝先生自2024年6月27日公司股东大会结束后,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李远瑜女士自2024年股东大会结束后,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60] - 2024年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但部分董事未出席2024年股东大会[61]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2024年董事一直遵守相关规定[62]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3] - 集团2024年未经审核综合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符合会计准则及规定[63]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2024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可在上述网站查阅[63]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吴鸿生先生、谢燕女士、张赛娥女士、董先生、吴旭茉女士、李女士[64] 财务报表准则采纳情况 - 编制2024年中期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公司经营决策情况 - 集团按业务类别划分进行分部管理,识别可报告分部[11] - 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满足未来十二个月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9
业务表现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度市场投资所得公平值亏损为7,2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80.2%[16] - 媒体分部二零二三年度收入下降至25,000,000港元,减少13.9%;经营亏损为20,200,000港元[17] - 物业投资方面,二零二三年度租金收入总额增加至5,6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1.7%[19] - 南京南华宝庆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二零二三年度收入减少至11,200,000港元,亏损净额为2,700,000港元[20] - 本集团完成收购Genius Year集团,未录得二零二三年度收入[21]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度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4.8%,较二零二二年增加10.5%[23] - 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度员工总数为146人,较二零二二年减少35人;员工成本约为51,100,000港元[28] 市场展望 - 展望二零二四年,市场情绪逐步改善,但仍存在不明朗因素,包括中国大陆经济复苏步伐和地缘政治挑战[30] 战略规划 - 财富管理分部仍是本集团业务增长的关键战略领域,推出全新品牌并持续寻求主要业务伙伴支持[31] - 公司将继续精简业务,以轻资本业务为核心,提高业绩,实现股东满意的回报[36] 环保和员工关怀 - 公司致力于创建环保型企业,通过节约用电和推广电子月结单服务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7] - 公司重视员工个人发展,通过不同的鼓励措施表彰和回报员工对公司增长和发展的贡献[39] 股权激励计划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无购股权根据二零二二年购股权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90] - 公司于二零一五年六月十日採納一項股份獎勵計劃,自二零一五年六月十日起计十五(15)年内有效及生效,将以不多于20,000,000港元的款项从市场上购买公司及/或在联交所主板或GEM上市的其他股份[92] - 自採納股份獎勵計劃日期起及直至年报日期,公司已向選定僱員授出合共8,000股南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年报日期时,49,992,000股南華集團控股股份可供授予選定僱員[94] 股东情况 -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吳鴻生先生实益擁有人普通股数量为11,609,264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29.52%[111] -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吳麗琼女士实益權益为596,960,334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98.14%[118]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9:33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相关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67,785千港元,2022年为47,875千港元[2]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客户合约收入4.749亿港元,2022年为5.0345亿港元[19] - 2023年其他来源收入2.0295亿港元,2022年亏损2470万港元[19]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6.7785亿港元,2022年为4.7875亿港元[19] - 2023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678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41.6%[63] - 2023年源自外部客户的综合收入为67,785千港元,2022年为47,875千港元[25] 其他收入相关 - 2023年其他收入为2,433千港元,2022年为8,010千港元[2] 投资物业相关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16,800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5.094亿港元,与2022年持平,公平值调整净亏损1680万港元[4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将账面价值5.094亿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以获取银行融资[41] - 2023年物业租金收入总额增加至560万港元,2022年为460万港元,2023年末投资物业公平值重估为5.094亿港元[76] 融资资产公平值亏损净额相关 - 2023年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账处理融资资产公平值亏损净额为7,232千港元,2022年为36,391千港元[2] 可换股债券相关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公平值亏损为8,670千港元,2022年为收益1,273千港元[2] - 2020年公司向全惠发行本金总额为50,00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换股价为每股0.22港元,可转换最多227,272,727股[53][54] - 2020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日由2023年6月30日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54] - 2023年公司以发行面值为89,840,00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完成收购事项[56] - 2023年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1%计息,换股价为每股0.32港元,可转换最多280,750,000股[57] - 2023年及2022年可换股债券公平值计量分别为120,093千港元及50,000千港元[62] 资产减值相关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为39,943千港元,2022年为8,875千港元[2] - 2023年商誉减值为36,020千港元,2022年为8,875千港元[29] 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相关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140,893千港元,2022年为153,966千港元[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140,893千港元,2022年为153,966千港元[25] 所得税抵免相关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3,635千港元,2022年为3,752千港元[3] - 2023年当期其他地区支出为0千港元,2022年为16千港元;2023年递延税项为(3,635)千港元,2022年为(3,768)千港元;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税项抵免总额为(3,635)千港元,2022年为(3,752)千港元[33] 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相关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为137,258千港元,2022年为150,214千港元[3] 每股亏损相关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本年度亏损为46.1港仙,2022年为50.2港仙[3]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138,898,000港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277,070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为151,122,000港元和301,277,070股[37]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根据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137,258,000港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1,277,070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为150,214,000港元和301,277,070股[37] 非流动资产总值相关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610,130千港元,2022年为565,28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93%[7] 流动资产总值相关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499,184千港元,2022年为702,25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8.92%[7] 流动负债总额相关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607,511千港元,2022年为777,28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1.84%[9] 流动负债净额相关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 108,327千港元,2022年为 - 75,035千港元,亏损扩大约44.37%[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08327亿港元,2022年为7503.5万港元[13]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相关 - 2023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501,803千港元,2022年为490,24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36%[9] 非流动负债总额相关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280,344千港元,2022年为155,79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0.08%[9] 资产净值相关 - 2023年资产净值221,459千港元,2022年为334,45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3.79%[9] 公司股本相关 - 2023年公司股本为1,085,474千港元,与2022年持平[9] - 2023年及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均为301,277,070股,金额均为1,085,474千港元[60] 储备相关 - 2023年储备为 - 864,015千港元,2022年为 - 752,774千港元,亏损扩大约14.78%[9] 权益总值相关 - 2023年权益总值221,459千港元,2022年为334,452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3.79%[9] 集团净亏损相关 - 2023年度集团产生净亏损1.39998亿港元,2022年为1.51659亿港元[13] 董事融资相关 - 两名董事授予总额1.5亿港元的无抵押计息融资,2023年12月31日提款总额为8980万港元[18] 各业务线收入相关 - 2023年佣金及经纪收入1.7263亿港元,2022年为1.8554亿港元[19] - 2023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收入2.4955亿港元,2022年为2.8994亿港元[19] - 2023年来自应收贷款及贸易款项的利息收入6814万港元,2022年为9183万港元[19] - 2023年来自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6372万港元,2022年为1687万港元[19] - 2023年度经纪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减少约19.6%至1140万港元,经营亏损增加约13.0%至2080万港元[68] - 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2023年收入增加至1290万港元,经营亏损为630万港元[69] -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2023年收入为1100万港元,增幅为37.1%,经营亏损减少约50.2%至300万港元[70] - 企业咨询及包销业务2023年财务咨询服务产生收入为140万港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72] - 2023年媒体分部收入为2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900万港元下降13.9%,经营亏损为2020万港元(不含减值)[75] - 2023年珠宝业务收入减少至1120万港元,2022年为2050万港元,亏损净额为270万港元[77] 成本相关 - 2023年提供服务成本为7,566千港元,2022年为6,709千港元[27] - 2023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成本为31,080千港元,2022年为26,783千港元[27]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021千港元,2022年为1,844千港元[27]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214千港元,2022年为1,130千港元[27]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016千港元,2022年为1,592千港元[27] - 2023年银行贷款、透支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4,926千港元,2022年为11,190千港元[30] - 2023年租赁负债利息为27千港元,2022年为41千港元[30] 已终止经营业务相关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11,211千港元,2022年为20,489千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出售存货成本为(9,591)千港元,2022年为(15,546)千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其他经营支出为(4,454)千港元,2022年为(5,771)千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融资成本为(110)千港元,2022年为(617)千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度亏损为(2,740)千港元,2022年为(1,445)千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376千港元,2022年为4,047千港元;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690)千港元,2022年为(3,738)千港元[36]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1,640)千港元,2022年为(908)千港元[36] - 2023年度已终止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270万港元,2022年为140万港元[64] 应收款项相关 - 2023年末应收贷款按要求还款为4990.3万港元,较2022年的8962.2万港元减少;3个月以上及1年之内为24.5万港元,较2022年的33万港元减少[46]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为4999.8万港元,较2022年的4691万港元增加,减值后为4257.3万港元,较2022年的3990.1万港元增加[46]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即期至90日为4056.2万港元,超过90日为201.1万港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3787.8万港元和202.3万港元[47] 应付贸易款项相关 - 2023年应付贸易款项1 - 3个月为3864.7万港元,超过3个月为495万港元,总计4359.7万港元;2022年为4723.7万港元[49] - 媒体服务及珠宝业务债权人授出信贷期为0 - 90日,应付贸易款项免息[50] 计息借款相关 - 2023年及2022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分别为339,498千港元及399,777千港元[51] 市场相关 - 2022年及2023年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量分别同比减少25.1%及15.9%[68] - 2023年度募集的股本资金总额较去年减少40.7%[68] - 恒生指数收市价从2022年12月30日的19781点下跌至2023年12月29日的17047点,整体下跌13.8%[68] 股息相关 - 公司决定不派发2023年度中期及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65]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91] 集团投资组合相关 - 集团投资组合从2022年12月31日的1.223亿港元减少至2023年12月31日的4700万港元[73] - 2023年度市场投资公平值亏损为720万港元,2022年为3640万港元[73] 资本负债比率相关 - 2023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4.8%,2022年为54.3%[80] 现金结余相关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结余为5200万港元,较2022年的5290万港元减少1.7%[80] 抵押相关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及若干证券和投资组合已抵押给银行换取融资[82] 或然负债及重大事项相关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83][84] 雇员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31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331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929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416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1761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亏损456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375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3122亿港元,2022年为1.4929亿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4.1634亿港元,2022年为7.1761亿港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310万港元,2022年为1490万港元;综合亏损为4160万港元,2022年为7180万港元[63] - 2023年期间,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开支总额为6660万港元,2022年为6340万港元[63] 每股亏损情况 - 2023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70港仙,2022年为23.96港仙[3] - 2023年和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0.88港仙和0.13港仙[3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金额按公司权益持有人该期间应占亏损4427.5万港元及已发行加权平均数3.0127707亿股普通股计算,2022年应占亏损为7218.2万港元[35]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金额按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期内亏损4163.4万港元及已发行加权平均数3.0127707亿股普通股计算,2022年为7177.7万港元[35] 全面亏损总额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461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615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44,77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亏损1,418千港元,权益总额亏损46,190千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期全面亏损总额为78,37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亏损243千港元,权益总额亏损78,615千港元[1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0903千港元,2022年底为565281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558304千港元,2022年底为702251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645061千港元,2022年底为777286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 - 86757千港元,2022年底为 - 75035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564146千港元,2022年底为490246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5,884千港元,2022年为155,794千港元;资产净值为288,262千港元,2022年为334,452千港元[8]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其流动资产约86,757,000港元[15] - 报告期末,应收贷款按要求偿还为8041.9万港元,2022年为8962.2万港元;三个月至一年为19.7万港元,2022年为3.3万港元[41] - 报告期末,应收贸易款项即期至90日为3753.3万港元,2022年为3787.8万港元;超过90日为267.4万港元,2022年为202.3万港元[43] - 报告期末,应付贸易款项一至三个月为3507万港元,2022年为4723.7万港元;超过三个月为691.2万港元,2022年无此项[45]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方面,2023年6月30日总计为3.5878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777亿港元[47] - 银行贷款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为2.51159亿港元,2022年为3.20222亿港元;第二年为1295.2万港元,2022年为954.9万港元;第三至五年为3640万港元,2022年为131.1万港元[47] - 其他借款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为26.5万港元,2022年为219.5万港元;第二年为5801万港元,2022年为2380万港元;第三至五年2023年无此项,2022年为4270万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借款总额为57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650万港元有所下降[48]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8,772千港元,2022年为21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63千港元,2022年所得净额为1,167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2,296千港元,2022年为39,505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3,787千港元,2022年为38,121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076千港元,2022年为31,121千港元[12]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除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外,集团超99%(2022年:99%)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来自香港经营业务[21] - 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100%来自香港经营业务[22] - 2023年上半年佣金及经纪收入为9733万港元,2022年为7608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提供服务收入为416万港元,2022年为221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手续费收入为1276万港元,2022年为978万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媒体服务收入为1.2183亿港元,2022年为1.2862亿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来源收入为9514万港元,2022年亏损6740万港元[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客户合约收入总额为2.1669亿港元,其中香港地区资产及企业咨询、经纪、财富管理、媒体服务及包销、其他业务分别为653.6万港元、205万港元、1286.2万港元、0、22.1万港元[27][28] - 2023年期间,集团经纪佣金收入减少约7.0%至610万港元,2022年为650万港元;经营亏损为107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66] - 2023年期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收入增加约20.1%至590万港元,2022年为490万港元;经营亏损为280万港元,2022年为20万港元[67] - 2023年期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530万港元,2022年为240万港元,增幅为124.8%;经营亏损减少约56.4%至14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69] - 2023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总收入下降5.3%至1220万港元,经营亏损1010万港元[71] - 2023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总额减至230万港元,6月30日投资物业公平值重估为5.094亿港元[72] - 2023年珠宝业务收入减至950万港元,净亏损400万港元[73] 业务成本与融资成本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中,提供服务成本分别为396.9万港元和254.8万港元,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成本分别为1585万港元和1225.7万港元[29]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分别为737.6万港元和437.2万港元,其中银行贷款等利息分别为694.6万港元和434.6万港元[30] 税务与股息情况 - 公司因无估计应课税溢利且无可动用税务亏损结转抵税,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2022年:无)[31]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该期间中期股息(2022年:无)[32]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3年期间之中期股息[85] 已终止经营业务情况 - 公司终止南京宝庆珠宝经营业务,以更好分配资源[33]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47.6万港元和1221.8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亏损分别为400.4万港元和59.8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99.4万港元和241.5万港元[34] - 2023年期间,已终止经营的珠宝业务综合亏损为400万港元,2022年为60万港元[64] 投资物业与金融资产情况 - 投资物业于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估值均为5.094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调整净亏损为1680万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列账及在其他全面收益账处理之债务投资公平值为3720千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账处理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为79685千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金融资产公平值总计为83405千港元[58]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公平值计量的负债为139027千港元[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总计126,007千港元,按公平值计量的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为50,000千港元[60]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0年公司向全惠发行本金总额为5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换股价为每股0.22港元,最多可转换227272727股[49][50] - 2020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日由2023年6月30日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50] - 2023年1月13日,公司向Thousand China发行本金总额为8984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年利率1%,换股价为每股0.32港元,最多可转换280750000股[52][53]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期末值为1.39027亿港元,较期初的5000万港元增加,主要因年内发行8984万港元可换股债券[54] - 假设2020年可换股债券获悉数行使,227,272,727股新股将获配发及发行,相当于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5.44%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3.00%;假设2023年可换股债券获悉数行使,280,750,000股新股将获配发及发行,相当于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3.19%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8.24%[89] 股份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均为301277070股,金额为1085474千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301,277,070股普通股[91][94] - 2023年6月30日,吴鸿生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88,937,607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9.52%[86] - 2023年6月30日,张赛娥女士持有公司普通股13,598,311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4.51%[86] - 2023年6月30日,吴旭洋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2,198,00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4.05%[86] - 2023年6月30日,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持有公司普通股53,00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0.02%[86] - 2023年6月30日,吴鸿生先生持有公司相关股份508,022,727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68.62%[88] - 2023年6月30日,吴旭茉女士持有公司相关股份6,025,54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00%[88] - 2023年6月30日,吴旭洋先生持有公司相关股份6,025,54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00%[88] - 吴丽琼女士持有596,960,334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98.14%[93] - Parkfield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623,680股,约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14.81%[93] - Fung Shing Group Limited持有23,5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11 16:34
2022年购股计划股份数目及占比情况 - 2022年购股计划下购股数目总计18,076,620股,占公司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0%[2][3] - 2022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根据2022年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2,051,087股,占公司年报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0%[4] 股份授予情况 - 自2015年6月10日至年报日期,公司已向选定雇员授出8,000股南华集团控股股份[7] - 年报日期,49,992,000股南华集团控股股份可供授予选定雇员[8] 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 - 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为15年,剩余年期约为7年[13] 特定人员及雇员获授购股情况 - 吴旭茉女士、潘炽恒先生、吴旭洋先生、吴郑雅瑜女士获授购股数均为3,012,770股,每股行使价0.30港元[2] - 雇员获授购股数为6,025,540股,每股行使价0.30港元[2] 购股授出日期前公司股份收市价 - 公司股份于购股授出日期前收市价为0.30港元[3] 接纳股份奖励计划授出股份支付情况 - 接纳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南华集团控股奖励股份无需支付金额[11]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持有及授予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公司股份由受托人持有或授予选定雇员[15]
南华金融(0061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9: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3,1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929千港元增长121.9%[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亏损34,25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7,389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9.2%[1]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41,63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1,761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42.0%[2]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4.70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23.96港仙亏损幅度收窄38.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0,90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5,281千港元增长15.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558,30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2,251千港元下降20.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645,06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77,286千港元下降17.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86,75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 - 75,035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15.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5,88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5,794千港元增长77.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88,26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34,452千港元下降13.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产生净亏损约4563.8万港元,2022年为7237.5万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8675.7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312.2万港元,2022年为1492.9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综合除税前亏损为4163.4万港元,2022年为7176.1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2360.8万港元,2022年为2166.9万港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来源收入为951.4万港元,2022年亏损674万港元[15] - 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中,2023年提供服务成本3969千港元、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成本15850千港元等[17] - 持续经营业务融资成本2023年为7376千港元,2022年为4372千港元[17]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收入9476千港元,2022年为12218千港元[21]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亏损4004千港元,2022年亏损598千港元[21]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88港仙,2022年为0.13港仙[22]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2023年为44275000港元,2022年为72182000港元[22]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2023年为41634000港元,2022年为71777000港元[23] - 报告期末应收贷款2023年为80616千港元,2022年为89655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0,20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01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41,98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237千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358,78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777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借款总额为57,800,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500,000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期末可换股债券为139,0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000千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资产总计83,405千港元,负债总计139,0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计126,007千港元,负债总计50,000千港元[45]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入为3310万港元,2022年为1490万港元[4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综合亏损为4160万港元,2022年为7180万港元[47] - 2023年已终止经营的珠宝业务综合亏损为400万港元,2022年为60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1.3%,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3%有所上升;现金结余为40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290万港元减少23.5%[6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158人,较2022年6月30日的172人有所减少;2023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合共为267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2590万港元[6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608.1万港元,2022年为653.9万港元[14] - 2023年上半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收入586.3万港元,2022年为488.1万港元[14] - 2023年港股每日成交量下跌16.4%,由2022年上半年的1383亿港元减至1155亿港元[50] - 2023年经纪佣金收入减少约7.0%至610万港元,2022年为650万港元[50] - 2023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分部收入增加约20.1%至590万港元,2022年为490万港元[51] - 2023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幅为124.8%,达530万港元,2022年为240万港元[53] - 2023年市场投资所得公平值收益为20万港元,2022年亏损2370万港元[55] - 2023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共关系服务总收入略微下降5.3%至1220万港元,2022年为1290万港元[57] - 2023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总额减至230万港元,2022年为310万港元[58] 公司业务收购与资质 - 2023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总代价8980万港元,该公司间接持有65块林地(总面积约139,216亩)100%权益[60] - 2023年3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南华证券投资接获证监批准从事虚拟资产介绍经纪活动的通知[7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2023年不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也未宣派[18]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3年期间之中期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74] 证券交易情况 - 2023年期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5] 股东会议出席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吴鸿生先生等未能出席2023年1月11日股东特别大会;Sears先生等未能出席2023年6月20日股东周年大会[76] 公司组织架构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董涣樟先生、谢黄小燕女士及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77][78]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吴鸿生先生、张赛娥女士、吴旭茉女士、吴旭洋先生[80][81]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谢黄小燕女士、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董涣樟先生、蓝德业资深大律师[80][81] 业绩审核与披露 - 集团该期间未经审核综合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业绩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9]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网站www.sctrade.com刊载[80] - 公司该期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可在上述网站查阅[80] 公司资产抵押与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及若干持有作买卖之上市证券及投资组合已抵押予银行以换取融资;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报告期后及截至公告日期概无发现重大事项[63][64][65] 市场趋势 - 2023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交易量及募集资金总额较2022年同期均录得小幅增长,有望在下半年大幅反弹[69]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0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50,000,000港元,换股价每股0.22港元,到期日延至2026年6月30日[37][38][39] - 2023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89,840,000港元,换股价每股0.32港元,年利率1%,到期日为发行日期起三年[41][42]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301,277,070股,金额为1,085,474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3] 已终止经营业务数据重列 - 有关已终止经营业务的若干比较数字已重列以符合本期呈列[45] 董事贷款情况 - 2022年9月,一名董事向集团授出1亿港元无抵押两年期计息贷款融资,2023年6月30日已提取3470万港元[10] 业务收入来源占比 - 除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外,集团超99%(2022年:99%)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来自香港经营业务,买卖及投资所得收入100%来自香港经营业务[14]
南华金融(0061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34
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综合收入为6840万港元,较2021年的1.069亿港元减少约36.0%[6] - 2022年综合亏损为1.517亿港元,2021年为7750万港元[7] - 投资组合由2021年12月31日的2.082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12月31日的1.223亿港元[13] - 2022年市场投资所得公平值亏损为3640万港元,2021年为2330万港元[14] - 2022年确认变现亏损净额1920万港元,2021年录得收益230万港元[14] - 2022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4.3%,2021年为47.4%,现金结余为5290万港元,较2021年的9030万港元减少41.4%[19] - 公司建议不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8]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派中期股息(2021年:无),董事会不建议派末期股息(2021年:无)[5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为5000港元,2021年无此项捐款[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之储备[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经纪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大幅减少约34.5%至1420万港元,经营亏损增加约5.5%至1840万港元[10] - 2022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利息收入减少约36.9%至1090万港元,经营亏损为640万港元[11] - 2022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810万港元,增幅为172.5%,经营亏损减少约26.2%至600万港元[12] - 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2022年总收入增至2900万港元,较2021年的2300万港元增长26.0%,经营亏损1530万港元(不含商誉减值),2021年为1810万港元[15] - 物业投资2022年录得重估亏损1680万港元,2021年为重估收益20万港元,公平值重估为5.094亿港元,租金收入减至460万港元,2021年为920万港元[16] - 珠宝2022年产品销售减少约30.5%至2050万港元,2021年为2950万港元,分部亏损增至120万港元,2021年为20万港元[17] 市场环境变化 - 2022年香港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量同比减少25.1%,恒生指数整体下跌15.5%[10] - 预计2023年香港经济持续逐步复苏,但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前景仍不明朗,企业投资、业务扩张及个人消费风险偏好趋于保守[26] 业务发展动态 - 2022年公司大幅扩张财富管理业务,推出新品牌,2023年3月全资附属公司获批从事虚拟资产介绍经纪活动[27] - 媒体业务将加快推进新媒体业务发展,采用“双驱并行”模式,结合“线下线上”策略[29] - 2022年9月13日,公司订立协议以8984万港元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交易于2023年1月完成[23] - 2023年1月公司以8980万港元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30] - Genius Year Limited间接持有中国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65块林地(总面积约139216亩)的100%权益[30] - 2022年7月成立在林业、租赁业务、碳信用额度交易及相关业务方面拥有超10年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30] 公司人员相关 - 执行董事吴鸿生73岁,1988年12月7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2] - 执行董事张赛娥69岁,1988年12月7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3] - 执行董事吴旭茉44岁,2015年11月12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4] - 吴旭洋于2023年2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6] - 谢黄小燕于1992年11月25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7] - 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于2000年3月24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4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181人,2021年为146人,雇员成本约为5270万港元,2021年为4750万港元[25] 股权及股份相关 - South China Assets Holdings Limited已发行股份于2022年3月在联交所GEM撤销上市[42][43][44] - 公司2012年购股权计划于2022年6月届满,2022年8月采纳新购股计划,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授出18,076,620份购股,若悉数行使将产生应收所得款540万港元[8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购股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数为18,076,620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0%[82] - 紧接2022年9月29日购股授出日期前,股份收市价为0.30港元[83] - 公司2015年6月10日采纳雇员股份奖励计划,将以不多于2000万港元从市场购股设立信托基金[8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向集团雇员授予股份[85] - 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为301,277,070股[91][94] - 吴鸿生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普通股11,609,264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3.85%;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普通股77,328,343股、可换股债券227,272,727股,相关股份总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01.10%[90] - 张赛娥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普通股13,598,311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4.51%[90] - 吴旭茉女士作为实益拥有人及配偶权益,相关股份(购股权数目)均为3,012,770股,各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00%[90] - 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作为配偶权益持有普通股53,00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0.02%[90] - 全惠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本金额为50,000,000港元之可换股债券,换股后将获配227,272,727股新股份,相当于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5.44%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3.00%[91][94] - 吴丽琼女士作为配偶权益持有普通股88,937,607股、可换股债券227,272,727股,相关股份总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04.96%[93] - Parkfield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普通股44,623,68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14.81%[93] - Fung Shing Group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普通股23,526,030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7.81%[93] 公司治理相关 - 2022年9月1日起,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吴鸿生月薪及每月强积金供款分别由11.2万港元及5600港元调至零[99] - 2023年1月12日,蓝德业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99] - 2023年2月1日,吴旭洋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辖下执行委员会成员[99] - 2022年9月13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广环球以8984万港元代价购买Genius Year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交易于2023年1月13日完成[10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董事报告日期,公司主席吴先生及其联系人分别持有公司及南华集团控股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3.57%及68.80%[101]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符合资格且愿意膺选连任[104] - 2022年6月21日,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吴鸿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Sears先生未出席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及股东特别大会[112] - 2022年8月9日,吴鸿生、Sears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董涣樟先生未出席公司股东特别大会[112] - 公司未在致股东通函中披露董事会内所有在任超9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姓名及任期,2022年5月6日已发补充公告披露[1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各董事均对集团事务给予足够时间及关注[11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公司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20]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多元化组成并监察政策落实情况[124] - 董事会最少每年召开4次会议,定期会议需提前14日通知董事[126] - 议程及董事会文件需在定期会议前最少3日送呈所有董事[126] - 2022年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1次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股东周年大会及2次股东特别大会[128] - 所有非执行董事固定任期为3年,须经重选连任;所有董事须最少每3年轮值退任一次[133][134] - Sears先生、谢夫人及董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逾9年,但公司认为其仍具独立性[13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拥有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且至少1名具备相关财务专长[136] - 主席于2022年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其他董事未出席情况下会面1次[137] - 蓝德业资深大律师自2023年1月12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管理层至少每年两次向董事会汇报已识别的重大风险[141] - 2022年6月30日,董事会采纳企业管治政策及程序,包括举报及投诉政策、反欺诈及反贪污政策[14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发现对集团财务报表或整体营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欺诈或不当行为事件[1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外部核数师核数服务及非核数服务已付/应付费用分别为210万港元及85万港元[151]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2] - 审核委员会主要负责就委任、续聘及解雇外部核数师向董事会提建议等多项职能[153] - 2022年审核委员会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及外部核数师会面2次,与外部核数师私下会面2次[154]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5] - 董事会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149]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企业管治政策,确保其有效并符合法规及行业常规[148] - 公司规范内幕消息处理及发布,确保符合披露规定[143]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就公司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及架构向董事会提建议[157] - 委员会获转授责任,厘定个别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待遇[157] - 2022年委员会就个别执行董事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建议[159] - 2022年委员会检讨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159] - 2022年委员会检讨公司薪酬政策[159] - 2022年委员会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及成员多元化[159] - 2022年委员会检讨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其独立性[159] - 2022年委员会检讨及批准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月薪调整[159] - 2022年委员会就向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主席及行政总裁授出购股权向董事会提建议[159] - 2022年12月修订及采纳的薪酬及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接受企业管治、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相关主题培训[167] - 屈家宝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71]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于大会举行前至少20个营业日寄送予股东[172] - 持有公司全体股东总表决权至少5%的股东可提呈要求召开股东大会[176] - 股东持有之表决权占公司全体股东总表决权至少为2.5%或至少50名股东,可要求公司传阅一份陈述书,并须于股东大会前最少7日送抵公司[176] - 公司网站为www.sctrade.com,公众可获取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财务资料等最新消息[175]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详情于年报内的董事报告“股息政策”一节披露[173] - 2022年公司组织章程文件无变更,组织章程细则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阅览[179] 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 - 公司根据《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呈列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81] - 2022年集团专注环境和社会两个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范畴[184] - 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42.97吨,较2021年的153.26吨减少约6.7%[189] - 2022年公司汽车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8.15吨,2021年为26.17吨[189] - 2022年电力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8.52吨,2021年为120.40吨[189] - 2022年商务差旅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57吨,2021年为0吨[189] - 2022年纸张消耗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86吨,2021年为9.10吨[189] - 2022年透过废纸回收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3吨,2021年为2.41吨[189] - 2022年电子设备消耗24件,2021年为27件[191] - 202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205,932千瓦 时,2021年为227,364千瓦 时[193] -
南华金融(0061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0:2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为6836.4万港元,2021年为1.06861亿港元[1] - 2022年经营业务亏损1.43563亿港元,2021年为6959.5万港元[1] - 2022年除税前亏损1.55411亿港元,2021年为7946.2万港元[2] - 2022年本年度亏损1.51659亿港元,2021年为7752.8万港元[2]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50.2港仙,2021年为25.6港仙[2] - 2022年全面亏损总额1.55774亿港元,2021年为7816.6万港元[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值5.65281亿港元,2021年为6.19421亿港元[4] - 2022年流动资产总值7.02251亿港元,2021年为9.9271亿港元[4] - 2022年流动负债总值7.77286亿港元,2021年为9.45437亿港元[5] - 2022年资产净值3.34452亿港元,2021年为4.87238亿港元[5] - 2022年客户合约收入为7.083亿港元,2021年为7.5693亿港元[15] - 2022年其他来源收入为 - 246.6万港元,2021年为3116.8万港元[15]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6.8364亿港元,2021年为10.6861亿港元[15]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5411亿港元,2021年为7946.2万港元[18] - 2022年源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入为6.8364亿港元,2021年为10.6861亿港元[18] - 2022年公司综合分部业绩为 - 1.40065亿港元,2021年为 - 7299.5万港元[18] - 2022年其他经营支出为154,046千港元,2021年为155,958千港元[19] - 2022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商誉减值8,875千港元,2021年无此项[20]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1,848千港元,2021年为9,867千港元[20] - 2022年所得税抵免总额为(3,752)千港元,2021年为(1,934)千港元[21]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151,122,000港元,2021年为77,234,000港元[22] - 2022年综合收入为6840万港元,较2021年的1.069亿港元减少约36.0%[36] - 2022年买卖及投资分部出售投资收入亏损净额1920万港元,去年为收入收益净额230万港元[37] - 2022年综合亏损为1.517亿港元,2021年为7750万港元[38] - 2022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4.3%(2021年:47.4%),现金结余为5290万港元(2021年:9030万港元),减少41.4%[51] 各地区客户合约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香港地区客户合约收入为5.0345亿港元,中国内地为2.0485亿港元[16] - 2021年香港地区客户合约收入为4.6224亿港元,中国内地为2.9469亿港元[17] 应收贸易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应收贸易款项为46,910千港元,减值后为39,901千港元;2021年为69,030千港元,减值后为62,317千港元[27] - 2022年应收贸易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后即期至90日为3787.8万港元,超90日为202.3万港元;2021年即期至90日为6231.7万港元[30] 应付贸易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应付贸易款项一至三个月为4723.7万港元,2021年为4967.6万港元[31]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0年6月30日公司向全惠发行本金总额5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换股价每股0.22港元,到期日延至2026年6月30日[32][3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纪业务 - 2022年经纪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大幅减少约34.5%至1420万港元,经营亏损增加约5.5%至1840万港元[4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业务 - 2022年孖展融资及信贷借款利息收入减少约36.9%至1090万港元,经营亏损为640万港元[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 - 2022年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810万港元,增幅为172.5%,经营亏损减少约26.2%至600万港元[4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业务 - 2022年媒体出版及金融公关服务总收入增至2900万港元(2021年:2300万港元),增幅26.0%,经营亏损1530万港元(2021年:1810万港元)[4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投资业务 - 2022年物业投资重估亏损1680万港元,2021年同期重估收益20万港元,租金收入总额减至460万港元(2021年:920万港元)[4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珠宝产品销售业务 - 2022年珠宝产品销售减少约30.5%至2050万港元(2021年:2950万港元),分部亏损增至120万港元(2021年:20万港元)[50] 投资组合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组合从2021年12月31日的2.082亿港元降至2022年12月31日的1.223亿港元,2022年公平值亏损3640万港元(2021年:2330万港元)[45] - 2022年变现亏损净额1920万港元,2021年录得收益230万港元[46] 公司收购情况 - 2022年9月13日公司订立协议以8984万港元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交易于2023年1月完成[55][56] - 2023年1月公司以8980万港元代价收购Genius Year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全部股本,该公司间接持有中国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65块林地(总面积约139,216亩)的100%权益[64] 公司业务拓展情况 - 2023年3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南华证券投资获证监会批准从事虚拟资产介绍经纪活动[61] - 2022年年度公司大幅扩张财富管理业务,第四季度推出新品牌「SC Private」及「SC Wealth」[5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2年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无)[66]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9]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董涣樟先生(主席)、谢黄小燕女士及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 [70] - 公司2022年度全年业绩获审核委员会及外部核数师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1] - 公司核数师同意初步公告所载2022年度综合财务数据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数额一致,但工作不构成核证委聘,不做保证[72][73]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在2022年度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董事未出席股东大会、未披露超9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姓名任期等偏离情况[67][68] 公司人员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81人(2021年:146人),雇员成本约为5270万港元(2021年:4750万港元)[57] 公司抵押情况 - 2022年公司将账面价值509,400,000港元的投资物业抵押给银行,2021年为526,200,000港元[2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若干存货及持有作买卖之上市证券及投资组合已抵押予银行[53] 公司或然负债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重大或然负债[54] 银行借款及贷款融资情况 - 2023年4月到期的银行未偿还计息借款为5400万港元,业绩公告日为5200万港元,公司正与银行磋商再融资[11] - 2022年9月一名董事向集团授出1亿港元无抵押两年期计息贷款融资,2022年12月31日已提取4270万港元[12] 市场环境情况 - 香港股市2022年平均每日成交量同比减少25.1%,恒生指数整体下跌15.5%[41] 经济前景及风险情况 - 预计2023年香港经济逐步复苏,但全球经济及地缘政治前景不明,近期企业投资、业务扩张及个人消费风险偏好保守[58] 公司信息披露情况 - 公司业绩公告在公司网站(www.sctrade.com)及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上刊载[74] - 公司2022年年报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在相同网站可供查阅[74] 公司董事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吴鸿生先生、张赛娥女士、吴旭茉女士及吴旭洋先生[74]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谢黄小燕女士、Hon. Raymond Arthur William Sears, K.C.、董涣樟先生及蓝德业资深大律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