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发展(00688)

搜索文档
央国企抗跌性明显,央企共赢ETF(517090)涨1%,成交额超6000万元
每经网· 2024-02-02 14:43
央企抗跌性 - 央企抗跌性明显,多股上涨,央企共赢ETF涨1%[1] 国企改革 - 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央企投资机遇凸显,2023年国企改革再次步入新阶段[2] 央企估值 - 央企的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央企的价值有望得到重估[3]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较高,可以关注央企共赢ETF(517090)[4]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5 12:06
全球经济形势 - 二零二三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經濟呈現總體恢復向好態勢[1] 房地产市场展望 - 本集團對房地產市場企穩轉好保持信心,香港樓市中長期預計保持平穩[2] 销售情况 - 本集團連同其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實現合約物業銷售金額為人民幣2,390.3億元,同比上升18.7%[4] 土地储备 - 本集團在中國內地九個城市和香港新增十幅土地,新增總樓面面積為148萬平方米[5] 财务表现 - 本集團的收入為人民幣282.5億元,經營溢利為人民幣35.3億元[6] - 本集團的收入為人民幣1,174.1億元,經營溢利為人民幣226.0億元,同比上升5.9%[7] 资金状况 - 本集團銀行結餘及現金為人民幣1,155.3億元,淨借貸比率為39.7%,負債率處於行業最低區間[8]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3 16:53
销售业绩 - 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合同额18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10] 财务状况 - 未经审计的公司收入达到891.6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为134.9亿元人民币[11]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3638.9亿元人民币,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5仙[11] - 未计流动资金变动前的经营业务现金流量为人民币17,396,651千元[71]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及预售楼款增加为人民币17,866,022千元[71] - 新取得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36,449,138千元[72] - 償還銀行及其他借貸为人民币46,420,804千元[72] - 已付利息为人民币5,065,693千元[72] - 现金及现金等值净额增加为3,860,607千元[72] - 本公司为一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众上市有限公司[73] - 本公司的功能货币为人民币[73] - 本簡明綜合財務報表乃未經審核,已於二零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獲本公司董事局批准及授權刊发[74] - 本簡明綜合財務報表根据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及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之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編製[76] 债务及担保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息负债到期组合总额为916.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的为361.6亿元人民币[47] - 公司为若干物业买家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提供担保776.5亿元人民币,对建筑合同作出的反赔偿承诺为19.3亿元人民币[48] - 公司为联营公司、合营公司及其他实体提供担保的金额分别为4.7亿元人民币、92.4亿元人民币和2.3亿元人民币[49] - 公司以资产账面值690.1亿元人民币为银行贷款、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作抵押担保[50] 可持续发展 - 公司连续13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连续7年入选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成分股,在国际ESG评级中持续领先全球行业平均水平[54] - 公司新增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项目15个,相应面积达256万平方米,累计绿建项目584个,总建筑面积1.01亿平方米[57] - 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设定中长期双碳目标,努力实现2030年范围一及二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降低30%以上的目标[56] - 公司持续助力甘肃三县乡村振兴,重点聚焦卓尼县,推动当地优质黑木耳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并推广全国[59] 股份期权计划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中,2018年股份期权已经部分行使并注销,行使日的收市价为每股港币25.85元[113]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中,2020年股份期权已经部分行使并注销,行使日的收市价为每股港币17.96元[116]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中,2021年股份期权已经部分行使并注销,行使日的收市价为每股港币18.70元[117] - 二零一八年股份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股港币6.36元[120] - 二零二三年股份期权的平均行使价为港币20.41元[122] - 二零二三年未行使股份期权的加权平均剩余行使价为港币25.85元[125] - 二零二三年公司未授予或到期任何股份期权[123] - 二零二三年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期权授予[123] - 二零二三年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期权行使[122] - 二零二三年公司未进行任何股份期权注销[122]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自2018年6月11日起有效,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授予的股份期权数量为748,748,153股[146] - 根据股份期权计划,未行使的股份期权最高可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44]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可授出的股份期权数量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0%[145] - 本公司股份期权计划可发行的普通股股份总数为751,929,153股,约占当天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9%[146] - 公司股份期权计划要求不得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股份期权,且授出股份总值不得超过港币5百万元[148] - 股份期权行使价格不得低于股票收市价或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的较高者[149] - 股份期权行使期限由董事全权决定,但不得超过六年[150] - 股份期权持有人需支付每股1港币,有效期为十年[152] - 股份期权计划中董事和员工持有的股份期权数量和变动情况[154] - 股份期权需满足董事会设定的个人和公司绩效指标后方可行使[155] 股东情况 - 本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3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本公司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1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董事及本公司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任何可认购本公司股份、期权及债券的利益或权利[165] - 本公司主要股东包括中国海外集团、中建股份、Complete Noble Investments Limited等,持有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比例分别为51.33%、56.09%、10.01%[166] - CITIC Glory Limited、CITIC Polaris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16:31
物业销售数据 - 集团合约物业销售金额上升30.1%至1801.8亿元,已售楼面面積80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8.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实现销售合约额1801.8亿元,同比增长30.1%,权益销售额升至行业第一[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金额上升30.1%至1801.8亿元,已售楼面积80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8.3%[31] 集团收入数据 - 集团收入为891.6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分部收入合计为89,159,725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03,789,157千元有所减少[13][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收入891.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34.9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38.2亿元,股东应占权益3638.9亿元[28] 商业物业收入数据 - 集团商业物业收入为29.5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商业物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1.3%[28] 溢利与盈利数据 - 公司股东应佔溢利为134.9亿元,核心股东应佔溢利为138.2亿元[2][3] - 每股基本盈利为1.23元[2][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190.70亿元,2022年同期为241.31亿元[4] - 2023年上半年分部溢利合计为21,035,863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7,324,648千元有所减少[13][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分部溢利为21,035,863千元,2022年同期为27,324,648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19,815,172千元,2022年同期为25,161,842千元[16] - 2023年上半年分配于本公司股东之本期间溢利为13,489,777千元,2022年同期为16,742,941千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190.7亿元,毛利率22.6%,股东应占净利润率15.1%,半年股本回报率3.8%,每股基本盈利1.23元[30] 土地储备与收购数据 - 集团在中国内地11个城市收购13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積19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为6096万平方米[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储备16宗,总购地金额414.3亿元,新增总货值717.0亿元[28] - 集团在中国内地11个城市收购13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190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88万平方米),总地价378.8亿元(权益地价377.3亿元)[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3917万平方米(权益3295万平方米),中海宏洋新增土地储备47万平方米,土地储备2179万平方米(权益1834万平方米),集团合计土地储备6096万平方米[37][38] 借贷与资金数据 - 集团总借贷为2515.5亿元,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42.1亿元,净借贷比率维持于37.7% [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363,894,08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4,479,708千元有所增长[7]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83,779,53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3,097,825千元有所增长[7]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33,100,501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9,004,842千元有所减少[7]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097,724千元,2022年同期为868,306千元[17] - 2023年上半年总财务费用为548,255千元,2022年同期为526,111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总计5,603,764千元,2022年同期为7,568,069千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5,181,1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16,052千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流动部份)为2,738,1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26,027千元[25] - 2023年上半年已确认的分配股息为3,983,938千元,2022年为7,018,822千元[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为3.8%,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4%,资产负债率为58.3%,净借贷比率为37.7%,在手现金1142.1亿元[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3622.3亿元,流动比率2.2倍,净借贷比率37.7%,在手现金1142.1亿元[42] - 期内集团境内外债务资金流入364.5亿元,提早或到期归还债务582.4亿元,销售回款1202.7亿元,其他经营回款64.5亿元,总经营回款1267.2亿元,资本支出655.4亿元,未付地价236.0亿元,下半年到期归还借贷等156.2亿元[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2515.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贷478.6亿元,占总借贷19.0%,借贷币种及定息、浮息占比有详细数据[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42.1亿元,其中人民币占94.9%、港币占4.4%、美元占0.4%、英镑占0.2%,含受规管物业预售所得款345.2亿元,加上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503.6亿元,可动用资金达1645.7亿元[43] 股息派发数据 - 董事局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5仙[2][3] - 2023年上半年董事局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5仙,金额约为人民币3,524,252,000元[23] - 董事会宣布派发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5仙,2022年为每股港币40仙[47] 准则应用与评估数据 - 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等准则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0] - 公司已开始评估部分已颁布但未生效准则修订的影响,预计对报表无重大影响[10]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发展来自客户合约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为72,441,180千元,在一段时间确认的收入为13,473,157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物业投资租金收入为2,431,157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为814,231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物业发展收入859.1亿元[33] - 上半年集团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4.3亿元,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16.5亿元,购物中心租金收入7.0亿元[39] - 集团其他业务收入8.1亿元,其中酒店运营和其他商业物业收入合共5.2亿元[41] 外币汇兑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外币汇兑净亏损17.3亿元(2022年:净亏损23.9亿元)[30] 联营和合营项目数据 - 联营和合营项目贡献净利润12.9亿元,主要联营公司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金额259.4亿元,收入271.7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7.2亿元[34] 项目竣工数据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28个城市项目竣工总面积674万平方米,各地区竣工面积有详细分布[34][35][36] 商业物业运营数据 - 集团系列公司十个商业物业投入运营,合计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上半年新签约管理三个外部商业物业,6月30日累计管理外部商业物业115万平方米[39][40] 碳排放与绿建项目数据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拟于2030年范围一及二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30%以上,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4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新增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项目15个,面积256万平方米,累计绿建项目584个,总面积1.01亿平方米[46] 证券赎回数据 - 2023年4月28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赎回人民币36.862亿元面值的证券,票面利率2.50%[50] - 2023年5月5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赎回人民币29.965亿元面值的证券,票面利率3.90%[50] - 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人民币10.01亿元证券票面利率3.85%,发行于2021年3月23日,赎回面值30万人民币,剩余面值9.995亿元[51] - 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人民币21.01亿元证券票面利率3.60%,发行于2021年6月23日,赎回面值2096万人民币,剩余面值20.2414亿元[51] - 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人民币19.01亿元证券票面利率3.50%,发行于2021年11月10日,赎回面值399万人民币,剩余面值18.9016亿元[51] - 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人民币50.01亿元证券票面利率3.35%,发行于2022年3月29日,赎回面值500万人民币,剩余面值49.91亿元[51] - China Overseas Finance (Cayman) VII Limited 7.5亿美元担保票据票面利率4.25%,发行于2018年4月26日,2023年4月26日赎回面值5109975美元[51] 企业管治与合规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部分建议最佳常规[52] - 公司董事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53] - 公司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54] 公司人员构成数据 - 截至公告日期,颜建国等4人为公司执行董事,庄勇等2人为非执行董事,李民斌等3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4] 业绩公告与报告数据 - 2023中期业绩公告登载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中期报告将适时登载并寄发给股东[54] ESG相关荣誉数据 - 集团连续13年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为ESG表现最优的30间香港上市公司之一[45] - 集团连续七年入选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成分股,在国际主流ESG评级中领先全球行业平均水准,于499家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一[45] - 集团在《机构投资者》2023年度亚洲最佳管理团队调查中,荣获亚太区房地产行业“最受尊崇企业”“最佳ESG”和“最佳董事会”,位列行业前三[45] 应付账款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55537029千元,其他应付款7223806千元,应付保固金68909616千元[26]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9:1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收入为1803.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5.6%[8] - 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32.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2.1%[8] - 公司归属股东核心净利润为244.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8.0%[8] - 公司合约物业销售为2947.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0.2%[8] - 公司净借贷比率为45.2%,较上年增加12.93个百分点[8] - 公司利息倍数比率为3.3倍,较上年减少3.94倍[8] - 公司股本回报率为6.7%,较上年减少5.53个百分点[8] - 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7%,较上年增加0.023个百分点[8]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2.13人民币,同比下降42.1%[8] - 公司股息为0.80港币,同比下降33.9%[8]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2022年为4.01人民币[9] - 公司每股股息在过去几年也有增长趋势,2022年为1.21港币[9] - 公司每股资产净值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32.39人民币[9]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2年进行了多项并购活动,包括收购雅居乐集团和世茂集团持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股权[11] - 公司在2022年发行了50.0亿人民币的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并获得国内年度最佳CMBS大奖[12] - 公司在2022年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权益购地金额达到458.8亿元人民币[17] - 公司与12家银行签署了121.1亿元港币的五年期银团贷款,成为当年内房股金额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18] - 公司在2022年内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天津及香港的销售合同额分别超过100亿元人民币[19] 公司物业项目 - 本集团物业发展收入为人民币1,745.1亿元,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2,947.6亿元,对应销售楼面面积为1,387万平方米[36][37] - 本集团在中国内地33个城市及香港项目竣工总面积达1,445万平方米[38] - 本集团致力于高品质发展,加大产品创新支持力度,打造智慧健康、绿色低碳的差异化产品竞争力[40] - 本集团积极推广绿建技术,打造零碳智慧建筑,成功立项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零碳智慧建筑示范工程[41] 公司商业物业管理 - 公司商业物业收入为人民币52.6亿元,同比增长1.8%(剔除年内减租影响,同比增长6.9%)[8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48.0亿元,同比下降13.4%,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为人民币31.2亿元,同比下降17.2%[82] - 公司持续深耕城市综合运营生态,拓展多元收入管道,商业轻资产管理规模达94万平方米[84] - 公司新增运营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65万平方米,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获得多个行业大奖[85] - 公司将持续支持商业物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积极资产管理形成更具发展韧性的投资组合[86]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6 16:35
合约物业销售数据 - 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连同其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836.0亿元,同比上升73.2%,对应销售楼面面面积为42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70.1%[4] 土地新增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在中国内地2个城市新增2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面积19万平方米,总地价人民币42.2亿元[4] 集团收入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收入为人民币319.0亿元,同比上升10.6%[5] 集团经营溢利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不包含收购股权所产生的收益,经营溢利上升34.3%[5] 集团资金及借贷情况 - 于2023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396.6亿元,净借贷比率维持于40%之内的行业低水平[5]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12:08
集团整体销售数据 - 集团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为2947.6亿元,销售楼面面积为1387万平方米[2] - 2022年集团系列公司实现销售合约额人民币2947.6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占比从2021年的2.03%上升至2.21%[28] - 2022年集团系列公司的销售均价人民币21251元/平方米,同比上升8.7%,集团的销售均价人民币2554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2.5%[29] - 2022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2947.6亿元,对应销售楼面积为1387万平方米[34] 集团收入数据 - 集团收入为1803.2亿元[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集团收入为人民币1803.2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32.6亿元[28]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803.2亿元,经营溢利为348.8亿元,毛利率为21.3%,归属股东净利润率为12.9%,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32.6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2.13元,外币汇兑净亏损42.8亿元[33] 集团商业物业收入数据 - 集团商业物业收入为52.6亿元[2] - 2022年公司商业物业收入达52.6亿元,同比增长1.8%,新增15个运营商业项目,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30] 股东应占溢利数据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32.6亿元,剔除影响后为244.2亿元(2021年:339.2亿元)[2][3] - 剔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净损益等影响后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44.2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339.2亿元[28] - 2022年分配于公司股东之本年度溢利为2326474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0155361千元人民币[18] 每股盈利数据 - 每股基本盈利为2.13元[2][3][4] - 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944864千股,2021年为10945018千股[18] 集团土地储备数据 - 集团在16个城市新增40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为739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为6842万平方米[2] - 2022年公司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储备50宗,总购地金额1208.7亿元,新增总货值2403.4亿元;公司新增土地储备40宗,购地金额1107.2亿元,新增货值2139.4亿元,北上广深新增货值占比48.1%,并购投入106.6亿元[30] - 公司在中国内地16个城市新增40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739万平方米,实际权益面积609万平方米,总地价1107.2亿元,权益地价863.8亿元[39] - 2022年末公司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4389万平方米,实际权益3758万平方米;中海宏洋新增土地储备221万平方米,年末土地储备2453万平方米,实际权益2075万平方米;公司系列公司合计土地储备6842万平方米[41] - 2022年新增土地项目合计土地面积215.7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739.3万平方米[41] 集团借贷与现金数据 - 集团总借贷为2703.9亿元,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03.1亿元,净借贷比率为45.2%[2] - 2022年末,公司总借贷2703.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贷393.6亿元,占比14.6%,人民币、港币、美元、英镑分别占比62.6%、22.6%、14.5%、0.3%,定息借贷占49.4% [45] - 2022年末,公司银行结馀及现金1103.1亿元,人民币、港币、美元、英镑分别占比94.1%、4.9%、0.7%、0.1%,加上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可动用资金达1679.9亿元[45] 股东应占权益数据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1年底的3435.6亿元上升3.2%至2022年底的3544.8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32.39元,股本回报率为6.7%[2][3] - 2022年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3544.8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2.39元[28]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354,479,708千元,2021年为343,560,175千元[7] 股息派发数据 - 董事局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40仙,全年共派股息每股港币80仙[2][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约为3826331000元人民币[19] - 2022年公司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港币40仙,全年每股派息合共港币80仙,年度合计派股息达港币87.6亿元[25][28] - 2022年已确认股息为1087886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0732163千元人民币[19] 经营溢利数据 - 2022年经营溢利为348.82亿元,2021年为603.10亿元[4] 股本与储备数据 - 2022年股本为74,035,443千元,2021年为74,033,624千元[7] - 2022年储备为280,444,265千元,2021年为269,526,551千元[7] 非控股权益与权益总额数据 - 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18,618,117千元,2021年为13,546,179千元[7] - 2022年权益总额为373,097,825千元,2021年为357,106,354千元[7] 租赁负债与借贷到期数据 - 2022年一年后到期之租赁负债为1,024,636千元,2021年为371,424千元[7] - 2022年一年后到期之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45,834,990千元,2021年为124,091,050千元[7] - 2022年一年后到期之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85,192,869千元,2021年为73,210,824千元[7] 各业务线外部收入数据 - 2022年物业发展外部收入为174,510,638千元,物业投资为4,740,607千元,其他业务为1,070,324千元[12] - 2021年物业发展外部收入为236,355,530千元,物业投资为4,667,337千元,其他业务为1,217,916千元[13] 综合除税前溢利数据 - 2022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3600692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63129661千元人民币[14] 净(亏损)/收益数据 - 2022年净(亏损)/收益为-428329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457232千元人民币[14] 总财务费用数据 - 2022年总财务费用为10351529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8457255千元人民币[15] 所得税费用数据 - 2022年所得税费用总计1145075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0068125千元人民币[16]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数据 - 2022年末应收账款为4616052千元人民币,2021年末为6288057千元人民币[21] - 2022年末应付账款为62471535千元人民币,2021年末为72939349千元人民币[22] 股份回购与发行数据 - 2021年公司回购股份837万股,总代价为人民币1.08413亿元[23] - 2022年根据股份期权计划行使股份期权发行6.85万股新股,总现金代价未扣除开支为港币177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46.1万元)[24] 百强房企销售数据 - 2022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2.3%,权益销售额同比下降42.2%[28] 公司分销与行政费用比例数据 - 2022年公司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年收入的比例为3.6%[30][33] 领潮供应链公司收入数据 - 2022年创立两年的领潮供应链公司实现内外部年度收入97.9亿元[31] 公司在港销售额数据 - 2022年公司系列公司在港销售额达港币135.9亿元[32] 公司物业发展相关数据 - 2022年公司物业发展收入为1745.1亿元,联营和合营项目贡献净利润达21.8亿元,主要联营公司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403.2亿元,收入为574.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31.5亿元[36][37] - 2022年公司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中国内地33个城市及香港项目竣工的总面积达1445万平方米[37] 公司投资物业相关数据 - 公司年内投资物业租金收入47.4亿元,同比上升1.6%,剔除减租影响同比上升7.2%,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34.2亿元,购物中心租金收入12.0亿元[42]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8.0亿元,同比下降13.4%,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31.2亿元,同比下降17.2%[42] - 公司年内新增15个运营商业项目,运营商业建筑面积增加88万平方米[43] 公司各区域面积数据 - 中西部大区总面积245.8万平方米,其中太原74.7万平方米、郑州40.4万平方米等[39] - 北部大区总面积458.1万平方米,其中北京202.9万平方米、天津61.2万平方米等[39] - 港澳海外大区总面积5.5万平方米,仅香港有数据[39] - 公司各区域总面积合计1444.5万平方米[39]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数据 - 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10.7亿元,其中酒店和其他商业物业收入共5.2亿元[44] 公司流动资产与融资相关数据 - 2022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3832.5亿元,流动比率为2.4倍,净借贷比率为45.2%,在手现金1103.1亿元,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7%[44] - 公司全年融资943.2亿元,境外新签贷款200.4亿元,境内发行债券285.0亿元[45] - 公司境内外债务资金流入943.2亿元,归还债务769.6亿元,销售回款1907.7亿元,其他经营回款111.2亿元,总经营回款2018.9亿元,资本支出1835.2亿元[45] - 2022年末,公司未付地价为113.6亿元,2023上半年到期归还借贷等共161.3亿元[45] 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 - 公司连续13年获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连续3年入选恒生ESG50指数,2022年5月纳入恒生气候变化1.5℃目标指数[47] - 公司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47] - 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获各类绿色建筑认证569个,认证面积达9869万平方米[48] 公司社会责任活动数据 - 2022年公司开展“海惠万家.乡村振兴”推广活动超60余场[49] 公司证券发行与赎回数据 - 中海企业发展2022年发行多期中票和公司债,发行总额从500,000千元到2,000,000千元不等,票面利率在2.25% - 3.50%之间[52] - 北京中海广场2022年发行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发行总额为5,001百万元,其中优先级证券5,000百万元,票面利率3.35%,权益级证券1百万元[54] - 2022年中海企业发展赎回2,000,000千元公司债[55] - 2022年北京中海广场赎回多笔证券,赎回面值从6,920千元到5,000千元不等,剩余面值从999,800千元到4,996,000千元不等[55] - 2022年Finance (Cayman) V Limited赎回4,866,225千元美元担保票据[55] 公司治理相关数据 - 公司在2022年遵守《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及部分建议最佳常规[56] - 公司采纳的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2022年董事均遵守该守则[57] - 公司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集团2022年会计政策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58]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核对了集团2022年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据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一致,未发出意见或核证结论[58] 公司人员与公告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颜建国等4人为执行董事,庄勇等2人为非执行董事,范徐丽泰等3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9] - 业绩公告登载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2022年年报将适时登载并寄发给股东[59] 股东周年大会数据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28日上午11时举行[50]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4 12:08
合约物业销售数据 - 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连同其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为2013.0亿元,同比下降26.9%[3] 土地新增情况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在中国内地7个城市新增10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195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82万平方米),总地价322.0亿元(权益地价为288.5亿元)[3] 收入与经营溢利数据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的收入为175.2亿元,扣除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净损益后的经营溢利为18.0亿元[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的收入为1213.1亿元,扣除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净损益后的经营溢利为258.1亿元[4] 银行结余、现金及净借贷比率数据 - 于2022年9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93.5亿元,净借贷比率为43.7%[4]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9 16: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88.1亿元人民币[4] - 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13.2亿元人民币[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07.8亿元人民币[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67.4亿元人民币[4] - 2018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037.9亿元人民币[4]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078.8亿元人民币[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717.7亿元人民币[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798.4亿元人民币[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886.3亿元人民币[4] - 2018年上半年净借贷比率为28.1%,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317.4亿元人民币[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1037.9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67.4亿元,扣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净损益后为173.5亿元,每股基本盈利1.53元,股东应占权益3528.1亿元,每股资产净值32.2元[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59.0%,净借贷比率41.0%,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44%[11] - 期内集团经营溢利241.3亿元,毛利率23.5%,归属股东净利润率16.1%,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占收入比重3.2%,半年股本回报率4.8%[16] - 期内集团录得外币汇兑净亏损23.9亿元,2021年同期为净收益10.4亿元[16]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103,789,157千元,2021年同期为107,879,151千元[49]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4,131,232千元,2021年同期为31,396,439千元[49] - 2022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17,593,773千元,2021年同期为21,967,303千元[49]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53元,2021年同期为1.90元[4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32,509,66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20,949,894千元[5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671,125,406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648,956,804千元[5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76,595,43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3,900,585千元[52] - 2022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394,529,96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55,056,219千元[52]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70,921,312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357,106,354千元[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计流动资金变动前之经营业务现金流量为207.03167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77.61188亿元人民币[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于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211.03335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4.24985亿元人民币[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于投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8.98187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45.20934亿元人民币[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融资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61.4463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5.87578亿元人民币[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8.56892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增加净额为94.91629亿元人民币[58] - 2022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8.61401亿元人民币,6月30日为1244.66987亿元人民币[58] - 2021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76.64125亿元人民币,6月30日为1170.29159亿元人民币[58] - 2022年上半年报告分部溢利为27,324,648千元,2021年同期为31,374,364千元[72] - 2022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25,161,842千元,2021年同期为32,528,050千元[72] - 2022年上半年总利息收入为1,172,076千元,2021年同期为899,910千元[73] - 2022年上半年总财务费用为4,841,976千元,2021年同期为4,032,238千元[74]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总计7,568,069千元,2021年同期为10,560,747千元[76] - 2022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69,007千元,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0,975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84,949千元、57,207千元[78] - 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446,003千元,2021年同期为1,578,628千元[78] - 2022年上半年分配于公司股东之本期间溢利为16,742,941千元,2021年同期为20,778,666千元[79]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2年为10,944,844千股,2021年为10,945,221千股[82] - 2022年已确认分配股息为7,018,822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6,664,221千元人民币;董事会宣布派发2022年中期股息约为3,800,064,000元人民币[83] - 2022年新增投资物业为6,597,038,000元人民币,2021年为5,165,391,000元人民币;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22年为2,504,201,000元人民币,2021年为2,033,220,000元人民币[84]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0 - 30日为3,779,494千元人民币,31 - 90日为425,764千元人民币,90日以上为614,244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5,059,654千元、326,623千元、901,780千元人民币[86]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账款0 - 30日为18,621,138千元人民币,31 - 90日为5,559,983千元人民币,90日以上为44,118,636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22,694,559千元、9,285,168千元、40,959,622千元人民币[88]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系列公司实现销售合约额1385.0亿元,同比下降33.2%,销售额排名升至行业第四,内地TOP1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5.5%[10] - 上半年集团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储备27宗,总购地金额531.1亿元,新增总货值1081.9亿元[12] - 上半年集团并购投入106.6亿元,聚焦高能级城市优质资产[12] - 上半年集团新增7个运营商业项目,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商业物业收入同比增长6.2%,达26.5亿元,下半年预计新增71万平方米[12] - 上半年集团系列公司在香港市场销售额达130亿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金额1385.0亿元,对应销售楼面面积626万平方米[17]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合约物业销售1385亿元,已售楼面积626.4万平方米,物业发展收入1008.5亿元[19] - 联营和合营项目贡献净利润15.6亿元,主要联营公司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208.2亿元,收入29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24.5亿元[20]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29个城市项目竣工总面积753万平方米[20] - 集团在中国内地13个城市新增21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358万平方米,总地价480.1亿元[2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4705万平方米,中海宏洋土地储备2734万平方米,合计7439万平方米[24] - 上半年集团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4.4亿元,同比上升7.5%,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17.5亿元,同比上升0.7%,购物中心租金收入6.4亿元,同比上升23.3%[25]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亿元,同比上升23.2%,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17.8亿元,同比上升14.9%[25] - 集团新增七个运营商业物业,商业运营建筑面积增加38万平方米[26] - 集团其他业务收入5亿元,其中酒店和其他商业物业收入合共2.1亿元[27] - 北京、深圳等8个城市销售回款均超30亿元[19]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其他业务的外部收入分别为105,011,144千元、2,269,457千元、598,550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00,849,072千元、2,439,684千元、500,401千元[69][70] - 2022年上半年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其他业务的分部溢利分别为27,909,239千元、3,426,032千元、39,093千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23,251,353千元、4,027,962千元、45,333千元[69][70] 公司资金与债务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945.3亿元,流动比率为2.4倍,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44%[29] - 期内,公司境外新签两笔共人民币40亿元5年期固息贷款,境内发行债券共人民币180亿元[29] - 期内,公司境内外债务资金流入共达人民币529.2亿元,销售回款为人民币850.4亿元,总经营回款为人民币904.3亿元,资本支出为人民币899.1亿元[3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1722.1亿元,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人民币976.1亿元,总借贷为人民币2698.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贷为人民币421.2亿元,占总借贷的15.6%[3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馀及现金为人民币1253.2亿元,加上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573.7亿元,可动用资金达人民币1826.9亿元[31] - 总借贷中,人民币占61.9%、港币占21.7%、美元占15.8%、英镑占0.6%,定息借贷占整体有息总借贷47.3%[3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为物业买家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担保金额为人民币785.9亿元,为建筑合约保证作出反赔偿承诺为人民币15.9亿元[3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为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已用信贷额度向银行提供担保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15亿元及人民币78.9亿元[3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以账面价值人民币505.6亿元的资产为银行贷款、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作抵押[35] - 2022年公司发行多笔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本金从10亿元到50.01亿元不等,固定年利率在2.63% - 3.35%之间[98] - 2019年1月24日本金20亿元的担保票据于2022年赎回偿还[98] - 2022年公司发行多期中票,如第一期(品种一)规模18亿元,票面利率2.88%;第一期(品种二)规模12亿元,票面利率3.25%等[113] - 2022年公司发行多期公司债券,如第一期(品种一)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3.05%;第一期(品种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3.50%等[114] - 2022年3月29日,北京中海广场发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优先级证券规模50亿元,票面利率3.35%,权益级证券规模100万元[116] - 期内及截至2022年8月24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赎回多笔证券,如中海企集发展赎回20亿元公司债券等[117] 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将“气候变化风险”和“ESG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开展气候变化情景分析[36] - 2022年4月公司成功发行18年期人民币50亿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产品,票面利率3.35%,为发行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碳中和债券产品[37][4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9个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项目,面积达118万平方米,累计项目513个,总面积9303万平方米[37][4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建保障房面积105.1万平方米,累计保障房竣工完成面积375.7万平方米[42][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100%运营购物中心及80%新建酒店项目均设立母婴室[44] -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在天津、济南、青岛、无锡投资并运营养老床位近1000张[45] - 2022上半年公司客户满意度88分[45] - 公司商业项目实现能耗信息化平台覆盖100%自持运营写字楼项目、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6: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证券代号为00688[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一号太古广场三座十楼[5] - 公司电话为(852) 2988 0666,传真为(852) 2865 7517[5] - 公司互联网址为www.coli.com.hk[5] - 公司秘书为庄惠生[6] - 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标准有限公司,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54楼[6] - 独立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 业绩及股息公布时间 - 2021年中期业绩公布时间为8月23日,中期股息派发时间为10月5日[8] - 2022年全年业绩公布时间为3月31日,末期股息派发时间为7月11日[8] 物业发展业务覆盖范围 - 物业发展业务覆盖中国内地86个主要城市、香港和澳门[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2422.4亿元,较2020年的1857.9亿元增长30.4%[10]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401.6亿元,较2020年的439.0亿元下降8.5%[10] - 2021年净借贷比率32.3%,较2020年的32.6%下降0.33个百分点[10] - 2021年基本盈利每股3.67元,较2020年的4.01元下降8.5%[10] - 2021年股息每股1.21港元,较2020年的1.18港元增长2.5%[10] - 2021年资产净值每股31.39元,较2020年的28.68元增长9.4%[10] - 2021年用于发展物业之土地储备5100万平方米,较2020年的6179万平方米下降17.5%[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人民币2422.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01.6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67元;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3435.6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人民币31.39元[47] - 董事局建议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港币76仙,年度合计派发股息每股港币121仙[4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58.9%,净借贷比率32.3%,未触“三条红线”,继续保持在“绿档”[48] - 年内,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55%,继续保持行业最低区间[48] - 公司年内收入为2422.4亿元,同比上升30.4%,经营溢利为603.1亿元[51] - 公司毛利率为23.5%,净利润率为16.6%,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占收入比例为2.9%[5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净借贷比率为32.3%[113] - 2021年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55%,保持行业最低区间[113] - 根据央行“三条红线”政策,公司属于“绿档”企业[1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3550.6亿元,流动比率为2.2倍,利息倍数比率为7.2倍,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3.55%[116] - 2021年公司经营溢利603.1亿元,总利息收入19.6亿元,利息支出81.3亿元[116] - 公司销售回款上升7.5%至2444.5亿元[117] - 公司资本支出为2062.8亿元,其中土地成本为1311.0亿元,建安支出为751.8亿元[117] - 税务等费用支付为435.7亿元,12月底未付地价为286.7亿元[117] - 2022年上半年到期归还借贷等共119.9亿元[11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贷2419.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贷446.2亿元,占总借贷的18.4%[117] - 总借贷中人民币占60.1%、港币占22.4%、美元占16.8%、英镑占0.7%,定息借贷占整体有息总借贷40.8% [117] - 2021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合计1623.1亿元,2020年为1368.1亿元[119] - 2021年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合计796.1亿元,2020年为761.7亿元[119] - 2021年借贷总额2419.2亿元,2020年为2129.8亿元[119] - 2021年净借贷1109.6亿元,2020年为1025.1亿元[119] - 2021年净借贷比率为32.3%,2020年为32.6%[11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309.6亿元,可动用资金达1732.1亿元[120] 公司业务合作与项目获取 - 2021年1月19日公司与科大讯飞签署未来智慧健康空间合作协定[23] - 2021年3月12日公司成功获取苏州460米高超塔等大型项目[24] - 公司成功发行18年期人民币21亿元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产品,票面利率3.6%[29] - 北京北辛安旧棚改造项目交付3105套安置房,累计交付8057套,2.42万居民喜迁新居;济南华山片区棚改项目最后一批交付704套安置房,累计完成11153套交付,2.58万居民喜迁新居[36] - 公司以总价人民币85.5亿元竞得天津市三宗地块,9月26日以总价人民币179亿元在广州和南京分别拿下三宗地块,9月28日以总价人民币127亿元在深圳摘得四宗地块[36] - 公司以总代价港币13.5亿元出售启德项目30%之权益予海建基金[44] - 集团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协议,获取苏州超塔项目,总投资额超100亿元[106] - 集团中标深圳龙岗南约片区更新前期服务商,获取长春润德更新项目首期用地约31万平方米[106] 公司销售相关数据 - 公司系列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十城销售合约额分别超人民币100亿元,在北京实现销售合约额超人民币450亿元,在香港开发的维港1号实现销售合约额港币62.7亿元[44] - 公司年内实现销售合约额3695.0亿元,同比增长2.4%[49][53] - 公司销售回款3528.1亿元,同比增长3.0%[49][53] - 2021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金额3695.0亿元,同比上升2.4%,对应销售面积1890万平方米[54] - 2021年华南地区合约物业销售646.8亿元,占比18%,已售楼面面积242.0万平方米,占比13%[54] - 2021年华东地区合约物业销售460.3亿元,占比13%,已售楼面面积154.4万平方米,占比8%[54] - 2021年华北地区合约物业销售856.1亿元,占比23%,已售楼面面积339.3万平方米,占比18%[54] 公司项目情况 - 东莞中海松山湖花园项目占地面积433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1289平方米,2021年10月开盘即售罄[61] - 广州观云府占地面积34,0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243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达34亿元[62] - 佛山中海汇德里占地面积98,0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2,026平方米,预计2022年开盘销售[62][63] - 长沙中海湖润家园占地面积136,3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2,304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50亿元[63][64] - 珠海中海寰御时代公馆占地面积192,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8,635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34亿元[64][65] - 南京中海方山印占地面积92,1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6,607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27亿元[65] - 宁波逸江源境占地面积50,8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718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43亿元[66] - 苏州中海阅湖湾占地面积31,8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989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住宅基本售罄[67] - 北京中海甲三号院占地面积59,1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5,350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近60亿元[68] - 北京中海京三号院占地面积78,454平方米[69] - 中海京三号院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近70亿元,总建筑面积264,649平方米[70] - 天津中海寰宇时代项目占地面积142,9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300平方米[70][71] - 太原中海天钻项目占地面积75,50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9,850平方米[71] - 长春同心湖项目占地面积220,4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7,503平方米,绿化率为35%[71] - 沈阳中海新乐项目占地面积98,4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6,787平方米[72] - 大连中海东港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18亿元,项目占地面积26,0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560平方米[72] - 昆明中海汇德里花园项目占地面积54,8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761平方米[73][75] - 成都中海浣云居项目占地面积60,8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380平方米[75] - 重庆中海寰宇时代项目占地面积43,250平方米[76] - 重庆中海寰宇时代项目总建筑面积244,639平方米,2021年3月开工,预计2022年竣工,9月开盘销售[77] - 香港维港1号项目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192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截至2021年底累计合约销售额62.7亿港元[77] - 东莞中海松山湖花园项目占地面积43,3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1,289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8] - 广州观云府项目占地面积34,0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243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8] - 佛山中海汇德里项目占地面积98,0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2,026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8] - 长沙中海湖润家园项目占地面积136,3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2,304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8] - 珠海中海寰御时代公馆项目占地面积192,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8,635平方米,权益占比80%,在建[78] - 北京北辛安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456,5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84,983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8] - 济南华山珑城项目占地面积2,516,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93,256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9] - 长春中海尚学府项目占地面积372,2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2,047平方米,权益占比100%,在建[79] 公司商业物业相关数据 - 年内,公司系列公司新入市商业项目达18个[40] - 公司商业项目运营建筑面积增加94万平方米,商业物业收入达51.7亿元,同比增长17.4%[50] - 公司2022年计划投入运营商业项目22个,预计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50] - 公司旗下领潮供应链公司首年度实现内外部销售合约额118亿元[50] - 公司在香港开发的维港1号实现销售合约额港币62.7亿元,平均售价约港币2.5万元/呎[50] - 2021年集团商业物业收入为51.7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投资物业租金总收入46.7亿元,占比超90.3%,同比上升15.2%,酒店及其他商业物业收入为5.0亿元,同比上升43.3%[81] - 2021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5.4亿元,同比下降39.7%,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为37.8亿元,同比下降35.6%[81] - 2021年集团系列公司18个商业项目亮相,总面积94万平方米,2022年将有22个新项目入市,总面积135万平方米[82] - 截至2021年底,集团系列公司持有商业物业总面积1098万平方米,其中在营577万平方米,在建及待建521万平方米[82] - 2021年集团商业物业收入上升17.4%至51.7亿元,出租率、租金单价等指标持续优化[82] - 截至2021年底,集团累计实现对外轻资产项目10个,总面积50万平方米,年内新增3个,总面积12万平方米[83] - 2021年集团商业板块获七项大奖[83] - 2021年底,集团在营写字楼347万平方米(55栋)、购物中心171万平方米(18家)、酒店36万平方米(12家)、长租公寓23万平方米(14家)[84] - 2021年底,集团在建及待建写字楼197万平方米(17个)、购物中心231万平方米(21个)、酒店58万平方米(14个)、长租公寓35万平方米(16个)[84] - 2021年集团新开业商业物业总面积93.8万平方米[85]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持有在营写字楼项目55栋,总面积347万平方米,租金收入35.1亿元,同比上升10.7%[86] - 年内公司累计租赁写字楼面积75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7%,入市三年以上项目年末出租率达91.1%,入市一年以上项目年末出租率达87.5%[86] - 截至2021年底,写字楼基石类客户租赁面积占比50.9%,世界500强企业274家,租赁面积占比18.5%[86] - 年内写字楼碳排放按年下降6.8%[87] - 公司在建及待建购物中心项目21个,全部入市后建筑面积将翻倍,2022年将有6个项目集中入市[88] - 公司购物中心租金收入增长27.3%至11.0亿元,2021年末出租率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