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安建业(00983)
icon
搜索文档
瑞安建业(00983) - 公司秘书的变更
2025-07-31 17:20
董事會同時宣佈,鄭家恒先生(「鄭先生」)已獲委任為本公司的公司秘書,自2025年 8月1日起生效。鄭先生於2025年3月加入本公司擔任副公司秘書。彼擁有超過27年 公司秘書範疇的經驗,並在處理上市公司企業管治事宜方面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加入 本公司前,鄭先生曾擔任兩間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秘書約九年。 鄭先生為特許秘書、公司治理師,並為香港公司治理公會及特許公司治理公會的會員。 董事會藉此衷心感謝陳女士於在任期間對本公司作出的寶貴貢獻,並歡迎鄭先生出任 其新職位。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佈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 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佈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 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瑞安建業有限公司* SOCAM Development Limited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983) 公司秘書的變更 瑞安建業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宣佈,陳若荷女士(「陳女士」) 將退休而離任本公司的公司秘書一職,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陳女士已確認彼與 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亦無 ...
瑞安建业(0098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8
营业额增长 - 2024年营业额为92.8亿港元,较2023年的83.36亿港元增长11.3%[11] - 公司2024年营业额为港币93亿元,较2023年港币83亿元增长11.3%[41] - 公司总营业额从2023年2.64亿港元增至2024年3.88亿港元,增幅达47.0%[94] - 集团2024年总营业额92.80亿港元,较2023年83.36亿港元增长11.3%[119] - 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增长10%至88.92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95.8%[119] - 室内装修业务营业额稳步增长8%至约16亿港元[119] - 租赁收入由2023年1.02亿港元稳步上升至2024年1.05亿港元,增幅2.9%[97][99] - 泓建物业2024年营业额达2.32亿港元,较2023年1.50亿港元增长54.7%[108] - 公司2024年建筑业务营业额为89亿港元,较2023年81亿港元增长10%[55][56] - 物业销售代价从2023年1200万港元增至2024年6100万港元,增幅408.3%[105] 利润与亏损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64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1.55亿港元扩大134.8%[11]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净亏损港币3.64亿元,较2023年亏损港币1.55亿元显著扩大[41] - 集团2024年亏损3.64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1.55亿港元扩大134.8%[119] - 公司2024年溢利为2.01亿港元,较2023年4.13亿港元下降51.3%[55][56] - 公司房地产业务2024年亏损1.19亿港元,较2023年亏损1.41亿港元减少15.6%[94] - 物业销售产生亏损3800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300万港元大幅扩大[105]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7600万港元,较2023年1.33亿港元收窄42.9%[120] - 出售中国内地物业资产亏损由2023年港币300万元增加至2024年港币3800万元,总代价约港币6100万元[123] 利润率变化 - 公司2024年溢利率为2.3%,较2023年5.1%显著下降[55][56] - 2024年平均除稅前溢利率下降至营业额的2.3%,而去年为5.1%[121] - 2024年调整后的平均税前净溢利与营业额比率修订为5.4%[121] 财务费用与汇兑影响 - 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主要由于信贷状况收紧[25] - 公司金融费用净额上升因金融市场状况收紧[41] - 公司净汇兑亏损扩大因人民币兑港币进一步贬值[41] - 财务费用净额2.37亿港元,较2023年2.12亿港元增长11.8%[120] - 2024年财务费用净额增加至港币2.37亿元[124] - 人民币兑港币贬值2.2%导致净汇兑亏损港币1.14亿元[125] 业务资产结构 - 建筑业务占集团资产组合的57%,房地产占36%[15] - 房地产物业组合占公司总资产约57%[33] - 建筑分部资产总值占比从32%增至36%,房地产分部从62%降至57%[127] 负债与资本结构 - 2024年净负债比率达107.1%,较2023年的88.9%上升18.2个百分点[11] - 净负债比率从2023年89%增加至2024年107%[129] - 一年内应偿还银行贷款港币26.36亿元,包括2025年1月到期港币11亿元定期贷款[129] - 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0亿港元,较2023年24亿港元下降16.7%[11]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港币94.6亿元,资产净值港币19.86亿元,每股资产净值5.3港元[126] - 资产总值95亿港元,较2023年92亿港元增长3.3%[11] - 每股基本亏损0.98港元,较2023年亏损0.41港元扩大139%[11] 建筑业务表现 - 在香港及澳门新增总值115亿港元的新建筑合约[21] - 公司2024年新签合约总值115亿港元,较2023年66亿港元大幅增长[57] - 截至2024年底手头合约总值369亿港元,未完成合约205亿港元,分别较2023年增长38.2%和30.6%[57] - 公司建筑业务因市场竞争和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盈利减少[41] - 瑞安承建及盛貿2024年新簽建造及維修合約總值37億港元[64] - 瑞安建築2024年新合約總值69億港元[66] - 德基2024年工程合約總值9.64億港元[67] - 德基年內完成合約總值14億港元[71] - 德基年結後新簽合約總值2.38億港元[71] - 中華電力小型樓宇/土木工程定期合約總值9億港元[64] - 建築署小型工程定期合約總值9.82億港元[64] - 房委會保養改善工程定期合約總值6.72億港元[64] - 港鐵公司樓宇建築工程年合約額1.68億港元[64] - 香港機場管理局保養工程合約總值1.56億港元[64] 房地产与物业组合 - 中国内地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达38.60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物业36.91万平方米[95] - 成都瑞安城中汇办公室出租率从2023年82%提升至2024年88%[101] - 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出租率保持72%未改善[101] - 公司持有待售物业存货主要包括天津威尼都二期零售铺位及南京发展中的物业[105] - 天津威尼都一期翻新工程完成后带动人流和租户销售大幅增长[102]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价值为港币38.18亿元,公平值总减值2.2%[123] 市场前景与指引 - 2025-2026年香港基建工程开支将逐步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预计达19万伙[26] - 公司预期2025年新合约总值港币60-80亿元[35]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未来十年供应30.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49] - 香港失业率维持在低位,劳动市场紧张[42] 劳工与运营 - 公司通过输入劳工计划补充技术工人短缺问题[29] - 公司通过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引进约450名合约工人[49] - 香港建造业雇用本地约10%劳动力[49] - 公司员工流失比率2024年为15.5%(基准年2020年为9.3%)[141] - 2024年员工流失率达到15.5%[196] - 公司供应商及分判商总数达1,344家,较2023年的1,259家增长6.8%[179] - 公司建筑项目中香港占707个,室内装修项目香港和澳门占482个[179] 安全与健康绩效 - 公司意外率从2019年每千名工人5.3宗降至2024年3.3宗,创近年新低[28] - 公司意外率较2019年制定目标降低25%[60] - 2024年公司工伤率为每千名工人3.3宗,较2019年的5.3宗显著下降[184][191] - 2019年至2024年工伤率下降37.7%[184] - 2024年因工受伤人数为21人,较2023年的17人增加23.5%[191] - 2024年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2,073天[191] - 2024年安全培训累计达189,857人次[190]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168] - 公司部署人工智能技术监控工地,2024年有7个工地获4S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标签[184][188] - 公司采用集中项目资料管理系统(CPIM)优化工作流程[165] - 公司应用BIM技术减少施工错误和废弃物产生[165] - 上水和安达臣道公营房屋项目使用机器人进行批荡和油漆作业[168] - 香港首个设有自动泊车系统(APS)的停车场正在建设中[161] - 葵涌医院重建工程(二期)应用BIM技术[167] - 公司已完成三个完全采用MiC技术的建筑项目[164] - 锦田过渡性房屋项目采用全钢MiC技术提供1,028个单位[159] 项目进展 - 安达臣道公营房屋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提供1,410个单位[53] - 安达臣道公营房屋项目预计2025年竣工提供1,410个单位[159] - 古洞北福利服务综合大楼2023年落成提供1,750个护理宿位[159] 可持续发展与ESG - 公司碳排放密度较基准年2020年减少11%[141] - 公司废棄物密度较基准年2020年减少45%[141] - 公司能源密度较基准年2020年减少20%[141] - 公司耗水密度较基准年2020年减少50%[141] - 公司义工服务时数较基准年2020年增长276%[141] - 公司工伤率较基准年2019年减少38%[141] - 公司目标2030年碳排放密度较2024年基准减少25%[141] - 公司目标2030年废棄物总量较2024年基准减少25%[141] - 2024年提供反贪污培训超过293小时[172] 人力资源与培训 - 公司2024年培训总时数较基准年2020年增长130%[141] - 公司制定能力培训策略专注于培养建造业未来领袖[200] - 培训计划包括青年领袖发展计划[200] - 培训计划包括见习工程师计划[200] - 培训计划包括学徒训练计划[200] - 培训内容涵盖领袖能力发展[200] - 培训内容涵盖管理技能[200] - 培训内容涵盖建筑专业知识及健康与安全培训[200] - 雇员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50%[198]、30至50岁占14%[198]、51岁或以上占36%[198] - 雇员性别分布为男性占56%[198]、女性占44%[198] - 雇员业务类别分布为建筑部占49%[198]、物业部占8%[198]、其他占43%[198]
瑞安建业(0098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8:1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92.8亿港元,2023年为83.36亿港元,同比增长11.32%[2] -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为3.64亿港元,2023年为1.55亿港元,亏损扩大134.84%[2]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98港元,2023年为0.41港元,亏损幅度增加139.02%[2] - 2024年资产总值为95亿港元,2023年为92亿港元,同比增长3.26%[2]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0亿港元,2023年为24亿港元,同比下降16.67%[2] - 2024年每股资产净值为5.3港元,2023年为6.4港元,同比下降17.19%[2] - 2024年净负债比率为107.1%,2023年为88.9%,同比上升20.47%[2] - 2024年集团营业额为93亿港元,较2023年的83亿港元上升11.3%,但2024年股东应占净亏损3.64亿港元,对比2023年亏损1.55亿港元[14] - 2024年年度亏损为3.13亿港元,2023年为7500万港元[53]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98港元,2023年为0.41港元[53] - 2024年年度全面支出总额为3.34亿港元,2023年为1.78亿港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41.15亿港元,2023年为42.5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53.45亿港元,2023年为49.16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60.93亿港元,2023年为46.75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值为7.48亿港元,包含2025年1月到期的11亿港元定期贷款和10.43亿港元循环银行贷款,11亿定期贷款已再融资[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为92.80亿港元,综合除税前亏损为2.89亿港元[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为83.36亿港元,综合除税前亏损为1300万港元[65]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亏损为3.64亿港元,2023年为1.55亿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3.73亿股[71] - 2024年未到期或90天以内应收贸易账款为7.8亿港元,2023年为6.04亿港元;91 - 180天2024年为100万港元,2023年为600万港元;181 - 360天2024年为100万港元,2023年为200万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账款中,中华汇房地产有限公司欠款5.14亿港元,2023年为5.42亿港元;计息部分2024年为1.3亿港元,2023年为1.32亿港元[72]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未到期或30天以内为10.88亿港元,2023年为6.92亿港元;31 - 90天2024年为7000万港元,2023年为5700万港元;91 - 180天2024年为1100万港元,2023年为1200万港元;超过180天2024年为1900万港元,2023年为1100万港元[73] - 2024年12月31日担保项下贷款尚未偿还本金金额为人民币5.42亿元(港币5.8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42亿元(港币5.98亿元);相关利息2024年为人民币8.81亿元(港币9.5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8.14亿元(港币8.98亿元)[74] - 2024年公司亏损3.64亿港元,2023年亏损1.55亿港元;2024年营业额92.80亿港元,2023年为83.36亿港元[75] - 2024年出售内地物业资产亏损3800万港元,2023年为3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价值38.18亿港元,撇除人民币贬值影响,投资物业组合公平值总减值2.2%[80] - 2024年财务费用净额增至2.37亿港元,因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高企及平均银行贷款余额增加[81] - 2024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2.2%,净汇兑亏损1.14亿港元,2023年因贬值1.5%录得汇兑亏损8200万港元[8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95亿港元,2023年为92亿港元;资产净值及每股资产净值减少,因亏损及人民币贬值[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股本权益19.86亿港元,2023年为23.71亿港元[85]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净额21.27亿港元,2023年为21.08亿港元[85] - 公司净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89%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7%,因年度亏损及人民币贬值[86] - 2024年12月31日,一年内应偿还金额为港币26.36亿元,其中2025年1月到期的港币11亿元定期贷款已完成再融资,新的五年期港币7亿元定期贷款取代并偿还港币4亿元[87] 各业务线新合约情况 - 2024年公司在香港及澳门增添总值115亿港元的新合约[3] - 预计2025年当前投标项目可为集团带来总值60 - 80亿港元的新合约[11] - 2024年取得新建造、维修及装修合约总值115亿港元,高于2023年的66亿港元 [23] - 瑞安承建及盛贸2024年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37亿港元 [27] - 2024年瑞安建筑取得总值69亿港元的新合约[29] - 2024年德基从香港商业及机构客户和澳门酒店及博彩业取得总值9.64亿港元的工程合约[30] - 2024年泓建取得多项新合约,总值5.89亿港元[47] 建筑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建筑业务营业额89亿港元,较2023年的81亿港元增加10% [22] - 2024年溢利2.01亿港元,较2023年的4.13亿港元下跌51.3% [22] - 除税前溢利率由2023年的5.1%回落至2024年的2.3% [22] - 2024年底手头合约总值369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38.2% [23] - 2024年底未完成合约总值20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30.6% [23] - 2024年建筑及保养工程收入为8.892亿港元,须予呈报分部损益为2.17亿港元[64] - 2023年建筑及保养工程收入为8.072亿港元,须予呈报分部损益为4.27亿港元[65] - 2024年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88.92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0%;室内装修业务营业额达16亿港元,增长8%[77] - 2024年12月31日建筑分部资产总值34.02亿港元,占比36%[84] 房地产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房地产业务亏损1.19亿港元,低于2023年的1.41亿港元[37] - 集团总营业额由2023年的2.64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3.88亿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中国内地拥有项目总楼面面积38.60万平方米[3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组合包括成都瑞安城中汇等多个项目[40] - 集团内地商场及办公大楼总租赁收入由2023年的1.02亿港元上升至2024年的1.05亿港元[41] - 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面积43000平方米,2024年底出租率89%,2023年底为87%;办公室面积33300平方米,2024年底出租率88%,2023年底为82%[42] - 重庆创汇首座零售面积21000平方米,2024年底出租率91%,2023年底为95%[42] - 沈阳天地零售面积62200平方米,2024年底和2023年底出租率均为92%[42] - 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面积63600平方米,2024年底和2023年底出租率均为72%[42] - 2024年公司实现物业销售代价6100万港元,亏损3800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收入1200万港元及亏损300万港元[46] - 天津威尼都一期翻新工程于2024年底大致完成,带动二期存货销售[43][46] - 公司持有少量待售物业存货,包括天津威尼都二期零售铺位及家居式办公单位等[44] - 2024年房地产收入为3.88亿港元,须予呈报分部损益为 - 2.20亿港元[64] - 2023年房地产收入为2.64亿港元,须予呈报分部损益为 - 1.67亿港元[65] - 2024年12月31日房地产资产54.37亿港元,占比57%[84] 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意外率由2019年每千名工人5.3宗减至3.3宗[7]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在2024 - 2034年度供应30.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17] - 香港建造业雇用本地约10%的劳动力,一直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17] - 2024年1月起公司引进约450名合约工人分批加入团队工作[17] - 2024年香港公营建筑活动温和增长,私营建筑活动减少[16] - 2024年内地房地产业务出租物业租赁收入增长,出租率大致稳定[14] - 2024年香港装修及翻新市场下半年放缓,澳门酒店/赌场装修业务显著增长[18] - 2025年8月实施的新法例将改善香港建筑行业付款方式[18] - 公司建筑业务手头合约近年升幅超出预期[11] - 2025年上半年,安达臣道石矿场项目将提供1410个公营房屋单位[20] - 公司多年来意外率远低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平,达到2019年将意外率降低25%的目标 [24] - 2024年德基完成价值14亿港元的合约,年结后取得2.38亿港元的新合约[33] - 建筑署荔枝角收押所设计与建造合约价值39.08亿港元[32] - 香港中文大学教学科研综合大楼主要建造合约价值29.38亿港元[32] - 2024年泓建实现营业额2.32亿港元,2023年为1.50亿港元[47] - 香港财政司司长预测2025年实质增长2 - 3%[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澳门雇员约3362人,2023年12月31日为2321人;在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雇员约256人,2023年12月31日为279人[89]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报表金额及披露资料无重大影响[56][57] - 多项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未提前应用,生效时间分别为2025年、2026年、2027年及待定[5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集团正评估其对综合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61] 税务相关情况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100万港元,2023年为300万港元;其他利息收入2024年为2400万港元,2023年为2200万港元[66]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5000万港元,2023年为7300万港元;澳门所得补充税2024年为300万港元,2023年为100万港元;中国土地增值税2024年和2023年均为100万港元[68]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澳门所得补充税按12.0%税率计算,中国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30% - 60%计算[68][69] 股息及证券交易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70] - 2024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3] 公司治理及会议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除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E.1.2外,一直遵守守则其他条文[94] - 薪酬委员会决定非执行董事不参与本身薪酬建议,由公司主席提呈建议,偏离守则条文E.1.2[95]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5月29日下午4时举行,相关通函及年报将于2025年4月25日前后刊出[96] - 公司将在2025年5月26日至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份过户表格及股票须于2025年5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96] - 截至2025年3月27日,公司执行董事为罗康瑞、李进港、罗俊诚;非执行董事为罗宝瑜、陈伟根;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棋昌、刘炳章、王克活[97]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
瑞安建业(0098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6:30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40.9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9亿港元上升8.1%[8][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88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7900万港元[8][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94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3亿港元[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6.05港元,净负债比率为101.3%[8] - 2024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1.72亿港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1.26亿港元[36] - 2024年首六个月房地产业务亏损2100万港元,远低于2023年同期的6100万港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8800万港元,营业额40.98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7900万港元,营业额37.90亿港元[48] - 2024年上半年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增长7%,楼宇建筑业务占该分部收入的60%[48] - 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为营业额的4.9%,与2023年的5.1%相约[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39.47亿港元,撇除人民币兑港元贬值影响,投资物业组合公平值总减值为0.7%[52] - 2024年中期财务费用净额增加,因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上升,上半年平均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较去年中期增加约1厘[53] - 本中期期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0.7%,录得汇兑亏损净额3800万港元,去年同期因贬值分别录得汇兑亏损7600万港元及1.03亿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93.61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22.59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6.1港元[54] - 集团资产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92亿港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94亿港元[56] - 本中期期间亏损8800万港元,导致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及每股资产净值减少[5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东股本权益为2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亿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净额为22.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08亿港元[58] - 集团净负债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88.9%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101.3%[58] - 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40.98亿港元,2023年为37.9亿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400万港元,2023年溢利2000万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5200万港元,2023年为2700万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52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700万港元[6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支出24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亿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39.4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9.96亿港元有所下降[6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为17.8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13亿港元有所增加[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0.3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75亿港元有所增加[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资产净值为 - 88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10万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非流动负债为4.3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9亿港元大幅下降[69] - 2024年上半年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变动为 - 200万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2200万港元[70]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全面(支出)收益总额为 - 76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34亿港元[6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相关数据:流动资金变动前经营现金流量1.62亿港元、待售物业减少2000万港元等;2023年对应数据为2.09亿港元、500万港元等[7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2300万港元,2023年使用现金净额1500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77亿港元,2023年使用现金净额2.12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增加净额1.83亿港元,期末余额8.35亿港元;2023年减少净额4.13亿港元,期末余额6.69亿港元[7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录得流动负债净额8.80亿港元,含无固定还款期循环银行贷款10.53亿港元,董事认为贷款会继续提供[76] - 集团有权延迟清偿须遵守财务契约的银行贷款,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分别为14.00亿港元及3.06亿港元,应用修订本后仍分类为非流动负债[7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为40.9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7.9亿港元[81][83] - 2024年上半年须予呈报分部业绩为1.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9亿港元[81][83] - 2024年6月30日须予呈报分部资产为97.9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5.9亿港元[84] - 2024年6月30日须予呈报分部负债为35.0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14亿港元[84] - 2024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亏损为1400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2000万港元[85] - 2024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为93.6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66亿港元[86] - 2024年6月30日综合总负债为68.1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27亿港元[8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利息收入为12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0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为16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00万港元[89] - 2024年财务费用为1.31亿港元,2023年为1.07亿港元[90]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3900万港元,2023年为5000万港元;澳门所得补充税100万港元,2023年为0;中国土地增值税2024年为0,2023年为100万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共3000万港元,与2023年持平[93]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9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8800万港元,2023年为7900万港元[9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为17.8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13亿港元[97]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为25.9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61亿港元[99] - 2024年期内新增银行贷款5.75亿港元,偿还2.28亿港元,新增及续期/延期信贷额度16.73亿港元[100] - 2024年6月30日法定股本为10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73346164亿股[10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涉及创投基金的未缴资本承担约为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200万港元[103] - 2024年6月30日,担保项下贷款尚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42亿元(港币5.94亿元),相关利息为人民币8.48亿元(港币9.29亿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天津发展项目估计罚款不超过人民币1400万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05] 建筑业务情况 - 建筑业务在营业额增加带动下持续获利,进一步巩固手头上的合约[12][1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建筑业务营业额为3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亿港元增加7.2%,溢利为1.9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5亿港元下跌25.1%[2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在香港和澳门取得新合约总值102亿港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29亿港元[2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手头合约总值为352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为232亿港元,对比2023年12月31日分别增加31.8%及47.8%[23] - 公司引进约450名工人,自2024年1月起分批加入团队[19] - 安達臣道石礦場项目2025年中将提供1410个公营房屋单位[20] - 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启动联合研发项目,将建筑整合太阳能技术和MiC结合于公营房屋建筑项目[23] - 公司意外率远低于本港同业平均水平,达到2019年制订的将意外率降低25%的目标[23] - 瑞安承建及盛贸分别向发展局申请提升为认可专门承造商名册上“全包室内设计及装修工程”的专门承造商和成为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上“建筑工程”类别的乙组承建商[24] - 公司推动资讯科技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数字化能力,加快融合高端技术于建筑项目中[18][20] - 2024年首六个月,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29亿港元[25] - 2024年首六个月,瑞安建筑取得新合约总值69亿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德基取得装修及翻新工程合约总值4.69亿港元[30] - 2024年上半年,德基完成合约价值4亿港元[31] - 期后,德基取得新合约共1.71亿港元[31] - 期后,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港铁公司设计及建造合约,价值1.51亿港元[27] - 瑞安承建在房委会建筑工程承建商表现评分制中属首25%等级[25] - 泓建2024年首六个月取得新合约总值7300万港元,期后获房委会3.55亿港元合约[43] - 泓建2024年首六个月营业额9800万港元[43] 房地产业务情况 - 内地房地产业务出租物业租赁收入稳定,出租率有所改善[14] - 集团将旗下商场重新定位为“绿色趣味社区商场”[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于中国内地拥有项目总楼面面积39.45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物业占37.76万平方米[38] - 2024年及2023年首六个月总租赁收入均为5100万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出租率89%,办公室出租率88% [39] - 2024年6月30日,重庆创汇首座零售出租率90% [39] - 2024年6月30日,沈阳天地零售出租率94% [39] - 2024年首六个月物业销售收入23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00万港元[42]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0%,略低于2023年同期的5.5%[14] - 香港2024年第一、二季度GDP分别同比实质增长2.8%和3.3%[14] - 澳门2024年上半年经济同比实质增长15.7%[14] - 2024年首六个月,中国内地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温和上升3.7%至23.6兆元人民币[34] - 2024年首六个月,中国内地网上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加9.8%[34] 公司技术与安全管理 - 公司自主研发的4S系统可提升工人安全及识别建筑工地安全隐患[46] 公司商场运营 - 公司旗下商场推进持续资产优化措施,引入智能设施及环保元素,实现资产价值可持续增长[46] 公司业务机遇 - 香港公营房屋建筑市场扩大、医院发展计划、基础设施项目及澳门非博彩业务相关设施建造将为公司带来商机[46]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澳门雇员约2749人,2023年12月31日为2321人[6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雇员约263人,2023年12月31日为279人[60] 公司关联交易 - 2024年上半年,与SOCL及其附属公司的股息收入为200万港币,与2023年同期持平[106] - 2024年上半年,与SOCL及其附属公司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650万港币,2023年同期为350万港币[106] - 2024年上半年,与SOCL及其附属公司的保养/装修工程收入为5200万港币,2023年同期为5000万港币[10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自SOCL的全资附属公司获得无抵押计息短期贷款2000万港币,并已同期偿还[109] 公司董事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董事袍金为100万港币,与2023年同期持平;薪金及其他福利为1000万港币,2023年同期为1100万港币[1
瑞安建业(0098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7:24
业务表现 - 集团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4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8.1%[5] - 集团2024年上半年录得股东应佔净亏损8,8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5] - 集团2024年6月30日手头合约总值为352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为23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分别增加31.8%和47.8%[21] - 集团2024年上半年在香港和澳门取得新合约总值102亿港元,创近年新高[20] - 集团的建筑业务于2024年上半年录得营业额39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7.2%[19] - 集团的建筑业务于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1.9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25.1%[19] - 集团旗下瑞安承建及盛貿於2024年首六個月取得新建造及維修合約總值29億港元[25] - 瑞安承建在房委會建築工程承建商表現評分制屬於首25%等級[25] - 瑞安承建及盛貿取得中華電力、建築署及房委會等多個定期合約[26][27][28][29] - 瑞安建築於2024年首六個月取得新合約總值69億港元,包括建築署荔枝角收押所及香港中文大學教學科研綜合大樓[36][37] - 瑞安合營公司繼續推進葵涌醫院重建工程(第二期)及渠務署辦公大樓等設計與建造合約[38] - 德基於2024年上半年取得裝修及翻新工程合約總值4.69億港元[39] - 集團在內地為商場和房地產項目提供智能設施優化服務,取得顯著成果[42][43] - 集團房地產業務於2024年首六個月錄得虧損2,100萬港元,遠低於2023年同期虧損6,100萬港元[50] - 集團於2024年首六個月錄得物業銷售收入2,300萬港元及輕微虧損,對比2023年同期收入700萬港元並達致收支平衡[60] - 泓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繼續穩步為各類客戶推進物業及設施管理合約,並成功獲得多項新合約,總值7,300萬港元[62] - 泓建於2024年首六個月錄得營業額9,800萬港元,為集團貢獻穩定的收入及現金流[66] - 集團在成都及瀋陽的零售及辦公大樓的出租率穩定上升,而在重慶的商場的出租率則企穩於90%[56] - 集團一直為旗下商場的零售、餐飲及娛樂氛圍注入更多活力,並提升商場的綠色生活體驗[57] - 集團在旗下所有商場舉辦多項圍繞「綠色與趣味」的創意推廣項目以吸引顧客[58] 财务表现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虧損港幣8,800萬元,營業額港幣40.98億元[112] - 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變動(經扣除遞延稅項撥備)錄得虧損港幣2,400萬元[115] - 財務費用淨額為港幣1.18億元[115] - 匯兌虧損淨額為港幣1,600萬元[115] - 企業經費開支及其他為港幣4,800萬元[115] - 稅項為港幣4,000萬元[115] - 非控股股東權益為港幣3,600萬元[115] - 平均除稅前溢利率為營業額的4.9%,與2023年的溢利率5.1%相約[116] - 財務費用淨額增加主要由於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上升所致[119] - 人民幣兌港幣錄得貶值0.7%,導致本中期期間錄得匯兌虧損淨額合共港幣3,800萬元[120] - 集團資產總值由2023年12月31日的港幣92億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港幣94億元[123] - 集團的淨負債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88.9%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101.3%[129] 人力资源 - 集团引進約450名建築工人自2024年1月起陸續加入團隊,以緩解行業人力短缺問題[14] - 集团持續透過各種舉措以挽留及培育人才[132] - 集团在香港及澳門的僱員人數約為2,749人,在中國內地約有263人[132] 技术创新 - 集团利用先進技術如安全智慧工地系統(4S)和數字管理平台提高建築質量、工地安全、縮短施工時間和減少勞工密集工序[16] - 集团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發將建築一體化太陽能技術(BIPV)和裝配式建築(MiC)融合應用於公共房屋項目[17] - 集团持續提升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現代化和數字化能力,加快融合高端技術於建築項目中[15] 市场环境 - 中國內地2024年首六個月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溫和上升3.7%[44] - 中國內地消費增長放緩,消費者愈趨謹慎,「消費降級」現象對經濟構成威脅[45] - 集團旗下所有商場的客流量顯著增加,但整體消費意圖依然相對疲弱[48] - 集團過去數年致力為零售物業增添活力的努力帶來成果,錄得穩定租賃收入及出租率上升[49] - 建築成本過高,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承建商需提升營運效率、妥善管理風險和價格波動,以改善盈利能力[69] - 公營房屋建築市場不斷擴大,醫院發展計劃和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澳門非博彩業務相關設施的建造,為公司帶來龐大商機[71] - 公司將透過推進持續資產優化措施,為消費者提供能樂在其中的零售體
瑞安建业(0098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45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额为83.36亿港元,较2022年的63.07亿港元增长32.17%[10]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亏损1.55亿港元,2022年亏损2.32亿港元[10]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亏损0.41港元,2022年亏损0.62港元[10]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92亿港元,2022年为91亿港元[1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4亿港元,2022年为26亿港元[10] - 2023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6.35港元,2022年为7.04港元[10] - 2023年净负债比率为88.9%,2022年为60.9%[10] - 2023年集团总营业额从63亿港元增至83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1.55亿港元,财务费用净额增至2.12亿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1.33亿港元[41]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由2022年的港币63亿元显著上升32.2%至港币83亿元[76] - 2023年公司仍录得股东应占净亏损港币1.55亿元,对比2022年则录得亏损港币2.32亿元[76] - 2023年亏损主要由于金融市场状况收紧令财务费用净额急增至港币2.12亿元,以及内地投资物业的公平值减少港币1.33亿元所致,相对2022年则分别为港币1.38亿元及港币1亿元[76] - 2023年集团溢利4.13亿港元,2022年为5.41亿港元;营业额81亿港元,2022年为60亿港元;溢利率5.1%,2022年为9.0%[83] - 集团2023年业绩亏损减少至1.55亿港元,营业额83.36亿港元,2022年亏损2.32亿港元,营业额63.07亿港元[143] - 2023年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80.72亿港元,较2022年的60.32亿港元升幅34%[145] - 2023年国内房地产营业额1.14亿港元,2022年为1.33亿港元[145] - 2023年香港物业管理营业额1.50亿港元,2022年为1.42亿港元[145] - 2023年建筑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为营业额的5.1%,2022年为9.0%[148] - 2023年物业销售亏损300万港元,2022年为900万港元[147] - 2023年租金收入净额2700万港元,2022年为1000万港元[147] - 2023年投资物业的公平值变动(经扣除递延税项拨备)亏损1.33亿港元,2022年为1亿港元[147] - 2023年香港物业管理盈利500万港元,2022年为1800万港元[14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39.96亿港元,撇除人民币兑港元贬值影响,投资物业组合公平值总减值为3.5%[150] - 2023年财务费用净额大幅增加至2.12亿港元,原因是自2022年6月以来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飙升[151] - 继2022年贬值9.3%后,2023年人民币兑港元再贬值1.5%,导致汇兑亏损净额820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2.32亿港元及3.35亿港元[15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92亿港元,2022年为91亿港元;资产净值及每股资产净值减少,主要因年度亏损1.55亿港元及人民币兑港元贬值1.5%[15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股本权益由2022年的26.29亿港元减至23.71亿港元[15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净额为21.08亿港元,2022年为16.01亿港元[156] - 集团净负债比率由2022年的60.9%增至2023年的88.9%,因年度亏损、人民币贬值及偿债和建筑合约资产净值增加[157] 集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资产组合中房地产占6%、建筑占32%、其他占62%[11] - 2023年股本及负债中银行贷款占26%、其他债务及非控股股东权益占40%、股本及储备占34%[13] - 2023年楼宇维修保养业务营业额28亿港元,室内装修及翻新业务营业额13亿港元[41] - 2023年集团建筑业务营业额81亿港元,较2022年的60亿港元增加33.8%;溢利4.13亿港元,较2022年的5.41亿港元下跌23.7%;除税前溢利率由2022年的9.0%回落至5.1%[94] - 2023年集团建筑业务意外率为每千名工人3.3宗[89] - 2023年集团在港澳取得新合约总值66亿港元,2022年为79亿港元;2023年底手头合约总值267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157亿港元,2022年底分别为244亿港元和162亿港元[95] - 2024年首季集团取得新合约总值89亿港元[96] - 2023年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15亿港元[98] - 2023年瑞安建筑取得新合约总值38亿港元[102] - 2023年德基从香港客户取得新合约总值13亿港元[103] - 年底后瑞安承建取得中电两份小型楼宇/土木工程设计及建造定期合约,合共9亿港元,及一份建筑署小型工程合约9亿港元[101] - 年后瑞安建筑取得荔枝角收押所设计与建造合约39.08亿港元及香港中文大学教学科研综合大楼主要建造合约29.38亿港元[102] - 2023年德基完成合约价值9.72亿港元,包括围方装修工程等[107] - 年内德基取得多项新合约,如建筑署西区分合约价值19.35亿港元等[106] - 年后德基取得新合约共2亿港元,包括将军澳创新园工程合约等[109] - NetZo为集团商场完成HVAC设施优化工程,初步节能约20%[110] - 2023年3月至2028年12月,集团为瑞安房地产项目智能设施优化工程服务费最高达7200万元人民币[110] - 2023年集团房地产业务亏损1.41亿港元,2022年亏损1.3亿港元[116] - 2023年集团总营业额2.64亿港元,2022年为2.75亿港元[116] - 2023年集团租赁收入1.02亿港元,2022年为9900万港元[114] - 2023年底集团在内地拥有六个项目,总楼面面积39.61万平方米[117] - 2023年集团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为396,100平方米,其中家居式别墅式楼房10,900平方米、办公单位36,300平方米、零售218,900平方米、车位及其他130,000平方米[118] - 2023年集团总租赁收入为1.02亿港元,较2022年的9,900万港元轻微增加[120] - 2023年12月31日,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出租率87%(2022年为71%)、办公室出租率82%(2022年为78%)[121] - 2023年12月31日,重庆创汇首座零售出租率95%(2022年为82%)[121] - 2023年12月31日,沈阳天地零售出租率92%(2022年为93%)[121] - 2023年12月31日,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出租率72%(2022年为69%)[121] - 2023年集团物业销售所得收入为1,200万港元、亏损30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3,400万港元及亏损900万港元[126] - 2023年泓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取得多项新合约,总值2.13亿港元[127] - 2023年泓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营业额为1.5亿港元[128] - 年后泓建取得多份新合约,包括民航处、康文署、房委会等批出的合约[130] 项目进展情况 - 2023年西區已婚警務人員宿舍落成后将提供540个单位[21] - 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MiC先导公营房屋项目预计2025年落成,将安装超6860组件,提供2500个公营房屋单位及1750个长者安老宿位[47] - 港湾消防局设计与建造工程拟于2026年竣工,渠务署办公大楼拟于2025年竣工,钦州街公众停车场是香港首个设有自动泊车系统的停车场[66] - 西区已婚警务人员宿舍设计与建造合约于2027年竣工后将提供540个单位,安达臣道公营房屋项目于2025年全面落成后将提供1410个公屋单位,荔枝角收押所重建计划拟于2028年完工,上水公营房屋两个项目拟于2025年落成,提供共3019个公屋单位[69][70][71][72] - 安达臣道石矿场R2 - 7用地公营房屋项目预计2024年底提供420个资助出售房屋单位[88] - 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獲環保建築大獎2023新建建築類別優異獎,2019年12月起設計與建築,2022年12月完工,為長者和傷健人士提供1750個單位[184][186][190] - 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獲環保建築大獎2023現有建築類別大獎,2021年修復和保存,獲綠建環評室內建築金級[185] - 安達臣道公營房屋項目採用MiC技術,2025年竣工,屆時提供1410個租住公營房屋單位和配套車位[192] - 錦田過渡性房屋發展項目預計有1028個單位,全面採用鋼製MiC組件,2023年完成[195][197] - 2023年公司順利完成兩個MiC項目,包括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項目和錦田過渡性房屋發展項目[197] 市场环境与政策动态 -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在2027/28年前建设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已物色土地兴建4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49]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升幅持续扩大至5.2%,远高于2022年3.0%的增长[77] - 香港继2022年录得3.7%收缩后温和反弹,于2023年录得按年实质增长3.2%[77] - 澳门由2022年全年经济收缩26.8%大幅回升至2023年同比实质增长80.5%[77] - 建造业失业率由2022年12月的4.9%回落至2023年12月的3.7%[83] - 立法会2023年3月及2024年2月分别通过149亿港元及98亿港元拨款,兴建约17,000个及13,000个简约公屋单位,公司已物色伙伴开发该市场[81] - 澳门六间赌场营运企业获续发博彩牌照,承诺投资1,188亿澳门币用于非博彩项目[85] - 未来数年香港公营及私营项目建筑总开支预计每年达3,000亿港元[78] - 香港特区政府推进2,000亿港元的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2017 - 2026),拟备3,000亿港元的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2026 - 2035)[84] - 北部都会区全面发展后可提供约50万个新增住宅单位及容纳250万人口[84] - 2023年中国消费品零售额按年攀升7.2%至47.1兆元人民币,网上零售额稳定增长[113] 公司合作与投资情况 - 3月公司与广州万友合作供应MiC组件,还与内地高科技企业探索应用机器人技术[52] - 4月公司对Carnot Innovations进行投资以提升楼宇维修保养和设施管理业务能力[53] - 2023年3月集团与广州万友合作,为香港建筑项目供应MiC组件[80] - 2023年4月集团投资Carnot Innovations,NetZo将与其及其他供应商合作拓展业务[80] 公司获奖情况 - 公司获得Combined Annual & ESG Report金奖、Chairman's Letter银奖[39] - 公司获得杰出承建商奖(工地抗疫)、杰出建筑项目(新工程项目)等多个奖项[38] - 公司在「建造業安全獎勵計劃2022/2023」中獲得裝修及維修工程金獎、優異獎和最佳高處工作安全表現獎[183] - 公司在「環保建築大獎2023」中贏得了大獎和優異獎,並被提名為決賽入圍者[183] 公司可持续发展情况 - 公司通过“建构明天2030”计划推动可持续发展,对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65][167] - 2023年向區內150多名持份者進行重要議題評估調查[177] - 公司每兩年進行一次網上問卷調查以識別重要議題並確定優先次序[177] - 董事會與審核委員會共同對環境、社會及管治及與氣候相關風險進行整體管理[172] - 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包括行政總裁及不同業務及職能部門的主管,每半年向審核委員會報告[172] - 公司通過線上調查評估持份者群體的影響及看法[175] - 公司致力在2030年之前通過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為社會建構更美好明天[180] - 公司把可持續發展建築設計放於首位,把握科技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171] - 公司整合氣候適應措施
瑞安建业(0098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9: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额为83.36亿港元,较2022年的63.07亿港元增长[2][5] - 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为1.55亿港元,2022年为2.32亿港元[2]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41港元,2022年为0.62港元[2] - 2023年资产总值为92亿港元,2022年为91亿港元[2]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4亿港元,2022年为26亿港元[2] - 2023年每股资产净值为6.4港元,2022年为7.0港元[2] - 2023年净负债比率为88.9%,2022年为60.9%[2] - 2023年公司营业额由2022年的港币63亿元显著上升32.2%至港币83亿元[18]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港币1.55亿元,2022年亏损港币2.32亿元[18] - 2023年财务费用净额急增至港币2.12亿元,2022年为港币1.38亿元[18] - 2023年内地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港币1.33亿元,2022年为港币1亿元[18] - 2023年溢利4.13亿港元,较2022年的5.41亿港元下跌23.7%[3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率由2022年的9.0%回落至5.1%[36] - 2023年营业额为83.36亿港元,2022年为63.0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2.17%[71] - 2023年年度亏损为7500万港元,2022年为1.22亿港元,亏损同比收窄约38.52%[71] - 2023年年度全面支出总额为1.78亿港元,2022年为4.97亿港元,同比收窄约64.2%[73]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42.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83亿港元,同比减少约5.2%[7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49.1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2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27%[7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46.7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7.47%[75]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41港元,2022年为0.62港元,亏损同比收窄约33.87%[71] - 2023年综合除税前亏损为 - 0.13亿港元,2022年为 - 0.4亿港元[85][87] - 2023年其他收入中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为0.03亿港元、其他利息收入为0.22亿港元等,2022年分别为0.01亿港元、0.26亿港元等[89] - 2023年税项支出即期税项为0.75亿港元、递延税项为 - 0.13亿港元,总计0.62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0.98亿港元、 - 0.16亿港元,总计0.82亿港元[90]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1.55亿港元,2022年为2.32亿港元,亏损减少[95][102] - 2023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73亿股,2022年为3.74亿股[95] - 2023年末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6.13亿港元,2022年为14.74亿港元[97] - 2023年末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为26.61亿港元,2022年为22.74亿港元[98] - 2023年总营业额为83.36亿港元,2022年为63.07亿港元,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升幅34%[102][104] - 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为1.55亿港元,2022年为2.32亿港元[106] - 建筑业务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从2022年的9.0%降至2023年的5.1%[10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39.96亿港元,撇除人民币贬值影响,投资物业组合公平值总减值为3.5%[109] - 2023年财务费用净额大幅增加至2.12亿港元[110] - 人民币兑港元继2022年贬值9.3%后,2023年再贬值1.5%,2023年汇兑亏损净额为8200万港元[11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92亿港元,2022年为91亿港元;资产净值从2022年的26.29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23.71亿港元[11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股本权益从2022年的26.29亿港元减至23.71亿港元[11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净额为21.08亿港元,2022年为16.01亿港元[116] - 集团净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60.9%增至2023年12月31日的88.9%[1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楼宇维修保养业务营业额为28亿港元,室内装修及翻新业务营业额为13亿港元[5] - 2023年建筑业务营业额81亿港元,较2022年的60亿港元增加33.8%[36] - 2023年在香港和澳门取得新合约总值66亿港元,2022年为79亿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手頭合约总值267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157亿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44亿港元及162亿港元[37] - 2023年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15亿港元[40] - 2023年瑞安建筑取得新合约总值38亿港元[42] - 2023年德基取得新合约总值13亿港元,完成合约价值9.72亿港元[43][46] - 2023年公司房地产业务亏损1.41亿港元,2022年亏损1.3亿港元;2023年总营业额2.64亿港元,2022年为2.75亿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内地拥有六个项目,总楼面积39.61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物业37.92万平方米[53] - 2023年公司总租赁收入1.02亿港元,较2022年的9900万港元轻微增加[56] - 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2023年底出租率87%,2022年底71%;办公室2023年底出租率82%,2022年底78%[57] - 重庆创汇首座零售2023年底出租率95%,2022年底82%[57] - 沈阳天地零售2023年底出租率92%,2022年底93%[57] - 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2023年底出租率72%,2022年底69%[57] - 2023年物业销售所得收入为1200万港元,亏损30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3400万港元和亏损900万港元[62] - 泓建于2023年成功取得多项新合约,总值2.13亿港元[63] - 泓建2023年营业额为1.5亿港元,为集团贡献稳定收入及现金流[64] - 2023年建筑及保养工程、房地产、其他业务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分别为80.72亿港元、2.64亿港元、0港元,2022年分别为60.32亿港元、2.75亿港元、0港元[85][87] - 2023年须予呈报分部损益建筑及保养工程为4.27亿港元、房地产为 - 1.67亿港元、其他业务为 - 0.05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未提及、 - 3.64亿港元、 - 0.4亿港元[85][87] - 2023年国内房地产营业额为1.14亿港元,2022年为1.33亿港元[104] - 2023年香港物业管理营业额为1.5亿港元,2022年为1.42亿港元[104] - 2023年12月31日,建筑分部资产总值占比32%,为28.76亿港元;房地产分部资产总值占比62%,为57.05亿港元[114] 新合约相关情况 - 2023年取得总值66亿港元新合约,2024年前三月取得89亿港元新合约[6] - 2024年首季取得新合约总值89亿港元[37] 项目进展及规划 - 安达臣道石矿场MiC先导公营房屋项目预计2025年落成,将安装超6860组件,提供2500个公营房屋单位及1750个长者安老宿位[7] - 2023年3月公司与广州万友合作为香港建筑项目供应MiC组件[22] - 2023年4月公司投资Carnot Innovations以拓展智能设施管理业务[22] - 香港特区政府未来五年将加快兴建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立法会分别于2023年3月及2024年2月通过149亿港元及98亿港元拨款,用于兴建约17,000个及13,000个单位,公司已物色合作伙伴开发该市场[24] - 安达臣道石矿场R2 - 7用地公营房屋项目预计2024年底提供420个资助出售房屋单位[32] - 2023年3月至2028年12月,公司为瑞安房地产内地物业项目进行智能设施优化工程,服务费最高达7200万元人民币[49] 地区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升幅扩大至5.2%,2022年增长3.0%[19] - 香港2023年按年实质增长3.2%,2022年录得3.7%收缩[19] - 澳门2023年同比实质增长80.5%,2022年全年经济收缩26.8%[19] - 2023年中国内地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攀升7.2%至47.1兆元人民币[50] - 预计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约为5%[65] - 预计2024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可达10.3%[68] 行业相关情况 - 未来数年香港公营及私营项目建筑总开支预计每年可达港币3000亿元[20] - 香港建造业失业率由2022年12月的4.9%回落至2023年12月的3.7%[27] - 香港政府觅得土地可兴建约4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超未来十年预计所需的30.8万个[27] - 香港特区政府推进2000亿港元的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2017 - 2026),拟备3000亿港元的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2026 - 2035)[27] - 北部都会区全面发展后可提供约50万个新增住宅单位,容纳250万人口[28] - 澳门六间赌场营运企业获续牌,承诺投资1188亿澳门元用于非博彩项目[30] - 香港建造业未来数年前景亮丽,集团可受惠于庞大商机[68]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公司获批输入劳工,首批约150名工人于2024年1月到港,其余400多名将分批加入[28] - 2023年公司建筑业务意外率为每千名工人3.3宗[33] - 盛贸正申请成为楼宇复修综合支援计划的承建商,为旧楼提供维修保养服务[23] - 2023年NetZo为旗下商场完成HVAC设施优化工程,初步节能约20%[47] - 集团旗下商场将推进资产优化措施,引入智能设施及绿色环保元素[66] - 集团建筑业务受技术人员人手不足问题影响,将扩充团队、吸纳人才及加强培训[68] - 集团将2024年定为“安全工作年”,举办活动宣扬安全信息[69] - 集团持有少量待售物业存货,包括天津威尼都二期等项目[62]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2023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金额及披露无重大影响[76] - 集团未在2023年应用支柱二法案相关临时豁免,因实体在相关法案未颁布或实质颁布的司法管辖区营运[78] - 集团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79] - 2023年12月31日应用2022年修订本不会导致集团负债重新分类[82]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税率16.5%(2022年:16.5%)计算[90] - 澳门所得补充税按税率12.0%(2022年:12.0%)计算[91]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税率25%(2022年:25%)计算,中国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30%至60%计算[92]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2022年:零)[94]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2022年亦未派发[103] 公司会议及股权相关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4年5月30日下午4时举行,相关通函及2023年年报将于2024年4月25日前后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出[130] - 为确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资格,公司将于2024年5月27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填妥过户表格及相关股票须于2024年5月2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130] - 2023年,公司以总代价约港币113,260元在联交所购回106,000股股份并注销,其中7月购回100,000股,代价108,9
瑞安建业(0098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3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上升37.6%[9][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7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000万港元[9][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88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4亿港元[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6.54港元,净负债比率为82.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900万港元,营业额37.90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000万港元,营业额27.54亿港元[88] - 集团资产总值由2022年12月31日的91亿港元减至2023年6月30日的88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由26亿港元减至24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由7.0港元减至6.5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3.2%,导致股本权益减少1.79亿港元或每股资产净值减少0.48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净额为20.0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1亿港元,净负债比率由60.9%升至82.2%,因人民币贬值及银行结余减少,应收贸易账款结余增加2.42亿港元,应付贸易账款结余减少3.04亿港元[99][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37.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4亿港元;期间亏损2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00万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7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000万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21港元,2022年同期为0.16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28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8200万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出售物业成本为4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00万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原料及消耗品成本为4.0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59亿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4.5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4.3亿港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亏损2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00万港元[1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支出1.0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78亿港元[11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3.2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83亿港元[11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4.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26亿港元[11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4.7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5亿港元[11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0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6亿港元[114] - 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43.4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59亿港元[115]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人应佔股本权益为24.4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9亿港元[11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26亿港元[115]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支出总额为1.3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77亿港元[11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8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51亿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1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0万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2.1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9900万港元[12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减少净额为-4.13亿港元,期初为10.86亿港元,期末为6.6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增加净额为2.24亿港元,期初为11.27亿港元,期末为13.4亿港元[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为37.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54亿港元增长37.62%[131][134] - 2023年上半年须予呈報分部業績为1.1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6亿港元下降18.49%[131][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须予呈報分部資產为94.4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57亿港元下降3.18%[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须予呈報分部負債为33.6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14亿港元下降1.55%[136]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稅前溢利为20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500万港元下降63.64%[13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中,政府補助为1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00万港元下降94.74%[143] - 2023年上半年就其他應收款撥回預期信貸虧損100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確認預期信貸虧損1000万港元[143] - 2023年上半年匯兌虧損为50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4亿港元下降56.14%[143] - 2023年上半年財務費用为1.0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800万港元增长57.35%[144] - 2023年税项支出4700万港元,2022年为5400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16.5%,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中国土地增值税累进税率30% - 60%[147] - 2023年折旧及摊销3000万港元,2022年为2900万港元[14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亦为零[149] - 2023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期间亏损7900万港元,2022年为6000万港元;计算每股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3.73亿股,2022年为3.74亿股[15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总计16.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4亿港元[15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总计22.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74亿港元[153] - 2023年期内新增银行贷款4.71亿港元,偿还5.06亿港元,新增及续期/延期信贷额度13.55亿港元;2022年新增13.22亿港元,偿还4200万港元,新增及续期/延期额度11.05亿港元,2023年新增及获续期/延期银行贷款利率5.68厘 - 8.18厘,2022年为1.87厘 - 4.12厘[154] - 2023年6月30日中华汇应收欠款5.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9亿港元,其中1.30亿港元按现行市场利率计息[155] - 2023年6月30日法定股本10亿股,计10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3.73452164亿股,计3.73亿港元[1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涉及创投基金的未缴资本承担为165万美元(约13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0万美元(约1500万港元)[157] - 2023年6月30日,担保项下贷款尚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5.42亿元(港币5.88亿元),相关利息为人民币7.81亿元(港币8.47亿元)[158] - 2023年6月30日,天津发展项目估计罚款不超过人民币1400万元[159]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由2022年同期的2.5%扩大至5.5%[27]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在2022年收缩3.5%后,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同比实质增长2.9%和1.5%[27] 公司业务结构占比 - 公司业务中房地产、建筑、其他占比分别为28%、65%、7%[11] - 按业务分类,2023年6月30日建筑资产总值24.81亿港元占比28%,房地产57.36亿港元占比65%,企业及其他6.01亿港元占比7%,与2022年12月31日相比各业务资产总值占比保持稳定[97] 香港建筑行业环境及公司建筑业务动态 - 未来十年香港建筑总开支预计每年达3000亿港元[30] - 2023年3月公司与广州万友合作,为香港建筑项目供应MiC组件[31] - 2023年4月公司投资香港软件公司Carnot Innovations[31] - 2023/24 - 2027/28年度香港将兴建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33] - 2023/24财政年度起,三幅土地将分批招标,资助出售单位以市价35%折扣率售予合资格家庭[34]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建造总开支持续上涨,私营工程市场强劲反弹,公营工程温和增幅[37] - 古洞北福利服务综合大楼提供1750个长者宿位[39] - 2023年6月香港实施“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配额外上限为12000个[40] - 瑞安承建位于安达臣道石矿场RS - 1用地项目于2023年3月21日发生致命事故[44] - 公司获“第二十一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大奖”安全表现大奖卓越奖等多项奖项[44] - 2023年上半年建筑业务营业额3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亿港元增加40.5%[45] - 2023年首六个月溢利为2.5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02亿港元下滑15.6%[45] - 2023年首六个月除税前溢利率由去年中期的11.6%回落至7.0%[4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在香港和澳门取得新建造合约总值2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0亿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手頭合约总值为264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为1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44亿港元及162亿港元[48] - 2023年首六个月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5.72亿港元[49] - 2023年4月瑞安建筑获19.35亿港元新合约,负责设计与建造西區已婚警務人員宿舍[53] - 2023年上半年德基取得新装修及翻新工程合约总值3.8亿港元,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完成价值8.13亿港元和4300万港元的合约[54][55] - 2023年上半年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36.64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6.08亿港元,建筑业业务营业额大幅增长40%[89] - 2023年上半年建筑业务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为营业额的7.0%,去年中期为11.6%[91] - 公司将借助香港特区政府输入劳工计划扩充建筑团队、吸纳年轻人才及增强人才培训发展[82][85] - 香港建造业未来数年迎黄金期,但行业受技术人员人手不足问题影响[85] - 公司将加大力度探索及采用创新先进建筑技术,优化运营效率等[85] 公司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房地产业务亏损6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3600万港元[67] - 2023年上半年总营业额为1.26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46亿港元[67] - 2023年首六个月总租赁收入为51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900万港元略有增加[71] - 2023年首六个月物业销售收入为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0万港元[7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管理业务营业额为6800万港元[7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内地拥有项目总楼面面积39.63万平方米[69] - 2023年6月30日,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出租率88%,2022年12月31日为71%[73] - 2023年6月30日,成都瑞安城中汇办公室出租率88%,2022年12月31日为78%[73] - 2023年6月30日,重庆创汇首座零售出租率84%,2022年12月31日为82%[73] - 2023年6月30日,沈阳天地零售出租率91%,2022年12月31日为93%[73] - 2023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营业额58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500万港元[89] - 2023年上半年香港物业管理营业额68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100万港元[8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4
瑞安建业(0098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8:2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为37.9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54亿港元大幅上升37.6%[1][3]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7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000万港元[1][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8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亿港元[1] - 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为2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亿港元[1] - 2023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为6.5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港元[1] - 2023年6月30日净负债比率为82.2%,2022年12月31日为60.9%[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0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500万港元[75]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2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00万港元[7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21港元,2022年同期为0.16港元[7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支出为1.0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78亿港元[76]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支出总额为1.3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77亿港元[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3.2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83亿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4.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26亿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4.7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5亿港元[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26亿港元[77]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界客户的分部收入总额为37.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4亿港元[84][85]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20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500万港元[84][8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4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0万港元[84][85]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1.0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100万港元[84][85] - 2023年上半年税项支出为4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400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87]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为零[8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79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000万港元[9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按金及预付款经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6.9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74亿港元[92]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账款中,中華匯房地產有限公司欠款5.3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9亿港元[93]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未到期或30天以内为2.6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2亿港元),31天至90天为67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00万港元)等[94] - 2023年6月30日,担保项下贷款尚未偿还本金金额为人民币5.42亿元(港元5.88亿元),相关利息人民币7.81亿元(港元8.47亿元)[95] - 2023年6月30日,天津发展项目估计罚款不超过人民币1400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400万元)[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7900万港元,营业额37.90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000万港元,营业额27.54亿港元[9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40.10亿港元,撇除汇率影响,公平值总减值为1.4%[104] - 2023年中期财务费用净额大幅增加,因自2022年6月以来香港银行同业拆息飙升[105] - 本中期期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3.2%,导致汇兑亏损净额1.79亿港元,去年同期贬值4.6%[106] - 集团资产总值由2022年12月31日的91亿港元减至2023年6月30日的88亿港元[108] - 2023年6月30日建筑、房地产、企业及其他业务资产总值分别为24.81亿、57.36亿、6.01亿港元,占比28%、65%、7%;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4.66亿、60.12亿、6.31亿港元,占比27%、66%、7%[10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股东股本权益由2022年12月31日的26亿港元减至24亿港元[1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净额为20.0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1亿港元[111] - 集团净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60.9%升至2023年6月30日的82.2%[112] - 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相比,应收贸易账款结余增加2.42亿港元,应付贸易账款结余减少3.04亿港元[112] 建筑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建筑业务营业额3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26亿港元增加40.5% [29] - 2023年首六个月公司建筑业务溢利2.5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3.02亿港元下滑15.6%,除税前溢利率由11.6%回落至7.0% [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香港和澳门取得新建造合约总值2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0亿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手头合约总值264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16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44亿港元和162亿港元[32] - 2023年首六个月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建造及维修合约总值5.72亿港元[34] - 2023年4月瑞安建筑获19.35亿港元新合约,负责设计与建造西区已婚警务人员宿舍,2026年竣工后提供540个单位[37] - 期后瑞安建筑取得7.31亿港元深水埗休憩用地及公众停车场综合发展项目合约[39] - 2023年上半年德基取得3.8亿港元新装修及翻新工程合约,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完成8.13亿港元和4300万港元合约[40][42] - 期后德基取得1.55亿港元香港科学园工程合约和3500万港元澳门银河渡假城工程合约[43] - 建筑业务上半年营业额大幅增长40%,房地产收入由去年中期7500万港元减至5800万港元[100] - 建筑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为营业额的7.0%,去年中期为11.6%[102] 房地产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房地产业务亏损6100万港元,总营业额1.26亿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亏损3600万港元和营业额1.46亿港元[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内地拥有项目总楼面面积39.63万平方米[56] - 2023年首六个月集团内地租赁总租金收入51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4900万港元轻微增加[57] - 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物业总面积43,0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88%,2022年12月31日为71%;办公室物业总面积33,3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88%,2022年12月31日为78%[58] - 重庆创汇首座零售物业总面积21,0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84%,2022年12月31日为82%[58] - 沈阳天地零售物业总面积62,2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91%,2022年12月31日为93%[58] - 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物业总面积63,600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67%,2022年12月31日为69%[58] - 2023年首六个月物业销售收入700万港元并收支平衡,2022年同期收入2600万港元、亏损200万港元[63] - 集团持有少量待售物业存货,包括南京瑞安翠湖山项目、天津威尼都二期等[62] 公司业务拓展与合作 - 2023年3月公司与广州万友合作,为香港建筑项目供应MiC组件[9] - 2023年4月公司投资香港软件公司Carnot Innovations,拓展智能设施管理业务[10] - 香港未来五年(2023/24 - 2027/28年度)将兴建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公司建筑系积极部署拓展该市场[12][13] - 2023/24财政年度起,香港三幅土地将分批招标,让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出售单位,以市价35%折扣率售予合资格家庭[14] - 2023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配额定为12000个,公司借此扩充建筑团队[19] - 2023年3月瑞安建业与瑞安房地产订立框架协议,服务费最高达7200万元人民币[47] 公司运营相关事件 - 因2023年3月致命事故,房委会暂停瑞安承建投标房委会新工程至2023年9月27日,公司聚焦其他招标机会[30] - 公司在职业安全健康局、香港建造商商会、劳工处举办的奖项评选中获得多个奖项[25][26][27] - 香港特区政府建议房委会规定未来五年新落成合适公营房屋项目采用MiC技术,公司有先行优势和实力[22] 其他业务相关 - NetZo设施优化工程初步节能约20%,上海项目升级照明系统工程节能达50%以上[44] - 2023年首六个月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8.2%至22.8兆元人民币,网上零售额按年升13.1%达7.2兆元人民币[49] - 泓建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6800万港元,为集团贡献稳定收入及现金流[66] - 泓建取得圣公会诸圣中学一份两年期设施管理合约[65] - 集团旗下商场将推进资产优化,引入智能设施,节省成本实现资产价值增长[69] - 瑞安建业将扩充建筑团队、吸纳人才、加强培训,提升工地安全[72]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港澳雇员约2150人,2022年12月31日为2013人;在内地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雇员约290人,2022年12月31日为286人[115] 公司证券与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特定偏离情况外,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21] - 薪酬委员会修订职权范围,免除与管理人员薪酬及赔偿事宜相关责任,偏离守则条文E.1.2[122] - 薪酬委员会决定非执行董事不参与本身薪酬建议,偏离守则条文E.1.2[123]
瑞安建业(0098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总营业额为63亿港元,高于2021年的53亿港元[27]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2.32亿港元,2021年则录得溢利7600万港元[27] - 2022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9.3%,产生净汇兑亏损2.32亿港元[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91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26亿港元[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每股资产净值7.04港元,净负债比率60.9%[6] - 2022年公司营业额大幅上升19.7%至港币63亿元(2021年:港币53亿元)[39] - 2022年公司业务录得股东应占净亏损港币2.32亿元(2021年:溢利港币7,600万元)[39] - 2022年人民币兑港币贬值9.3%,产生净汇兑亏损港币2.32亿元,2021年净汇兑收益为港币7,300万元[39] - 2022年公司业绩亏损2.32亿港元,2021年则录得溢利7600万港元;2022年营业额63.07亿港元,2021年为52.67亿港元[121] - 2022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9.3%,导致确认汇兑亏损2.32亿港元[121]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为每股0.07港元[122] - 2022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9.3%,导致汇兑亏损净额5.67亿港元,2021年则分别录得汇兑收益7300万港元及1.18亿港元[130] - 集团资产总值由2021年12月31日的96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12月31日的91亿港元,本公司持有人应占股本权益由32.64亿港元减至26.29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由8.7港元减至7.0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9.3%,导致股本权益减少5.67亿港元或每股资产净值减少1.5港元[131][1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贷款净额为16.0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30亿港元[133][134] - 集团净负债比率由2021年12月31日的46.9%增加至2022年12月31日的60.9%,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贬值[135] 建筑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建筑业务取得新建合约总值79亿港元[28] - 2022年公司建筑业务溢利5.41亿港元,营业额60亿港元,溢利率9.0%[6] - 2022年建筑业务溢利5.41亿港元,较2021年的5.11亿港元增加5.9%[66] - 2022年建筑业务营业额为60亿港元,较2021年的49亿港元大幅上升22%[66] - 2022年除税前溢利率自2021年的10.4%回落至9%[66] - 2022年集团取得新建造等工程合约总值79亿港元,2021年为38亿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手头合约总值为244亿港元,未完成合约总值为16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38亿港元及150亿港元[66] - 2022年瑞安承建及盛贸取得新合约总值约71亿港元[70] - 2022年德基取得装修及楼宇翻新新合约总值7.85亿港元[76] - 2022年德基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完成价值4.27亿港元和4000万港元的合约[76] - 2022 - 2024年公司可通过竞标承接瑞安中心大型优化工程,最高合约总额为3.72亿港元[79] - 2022年建筑及保养工程营业额60.32亿港元,较2021年的49.36亿港元升幅22%[123] - 2022年葵涌医院重建工程(第二期)及古洞北特建福利服务综合大楼工程贡献近20亿港元营业额[123] - 建筑业务平均除税前溢利率为营业额的9.0%,2021年为10.4%[125] 房地产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房地产业务亏损1.30亿港元,2021年亏损1.26亿港元[90] - 2022年公司营业额为2.75亿港元,2021年为3.31亿港元[90] - 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3400万港元、租赁收入9900万港元、香港物业管理服务收入1.42亿港元[9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39.72万平方米,已竣工物业占38.03万平方米[93] - 2022年公司中国内地零售及办公室物业租赁收入9900万港元,较2021年1.14亿港元下跌13%[96] - 2022年公司向受抗疫措施影响的租户提供300万港元租金及物业管理费宽减[96] - 2022年物业销售所得收入为3400万港元,亏损900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8100万港元和溢利500万港元[107] - 2022年完成出售南京瑞安翠湖山最后两个总面积822平方米的别墅式楼房单位及14个车位,销售总额为2100万元人民币,至此该项目所有344个总面积96301平方米的别墅式楼房单位已全部售罄[10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天津威尼都二期可出售的486个零售铺位和184个家居式办公单位中,195个零售铺位及167个家居式办公单位已完成销售,总面积分别为7160平方米及11338平方米,销售总额为3.82亿元人民币[107] - 泓建2022年营业额为1.42亿港元,为集团贡献稳定收入及现金流[108] - 房委会批出为期五年为东涌迎东邨及满东邨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合约,金额为1.6亿港元[110] - 市区重建局批出两份为期三年及一份为期两年的物业管理服务合约,金额为3700万港元[110] - 成都瑞安城中汇零售总面积43000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出租率71%,2021年为77%;办公室总面积33300平方米,2022年出租率78%,2021年为79%[99] - 重庆创汇首座零售总面积21000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出租率82%,2021年为85%[99] - 沈阳天地零售总面积62200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出租率93%,2021年为91%[99] - 天津威尼都一期零售总面积63600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出租率69%,2021年为81%[99] - 国内房地产营业额1.33亿港元,2021年为1.95亿港元[123] - 香港物业管理营业额1.42亿港元,2021年为1.36亿港元[123] - 2022年12月31日,建筑、房地产、企业及其他业务资产总值分别为24.66亿港元、60.12亿港元、6.31亿港元,占比分别为27%、66%、7%;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21.45亿港元、68.30亿港元、6.07亿港元,占比分别为22%、72%、6%[132] 公营房屋项目相关情况 - 2025年竣工的项目将提供5449个公营房屋单位,其中1020个单位在2023年可供编配[28] - 特区政府计划未来五年兴建30,000个简约房屋单位,公司可参与建造公营房屋及社区设施[29] - 2022年7月,瑞安承建取得元朗锦田过渡性房屋设计与建造合约,预计2023年8月落成,提供1020个单位[49] - 兩項安達臣道公營房屋建造項目竣工後將提供超過3,310個單位[57] - 2025年竣工的上水两个公营房屋项目将提供3019个公营房屋单位[84] - 安达臣道公屋发展项目将于2025年落成,提供1410个公屋单位[181] 技术应用与项目成果 - 2022年公司建筑团队采用MiC技术兴建的项目竣工,完成安装1,764件独立组件,提供1,750个宿位[30] - 公司与中电电源动集团合作为瑞安中心安装供冷系统,目标节省超30%电力消耗[32] - 古洞北特建福利服务综合大楼采用MiC、BIM等先进技术建成1750个院舍单位[50]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用BIM打造,其独特室内天花由6,800块三维玻璃瓦组成[174] - 葵涌医院重建项目第二期用BIM准确编排进度等,安全完成铁台拆除[175] - 古洞项目荣获2022年Autodesk卓越奖「最佳建筑设计项目」[178] - 锦田过渡性房屋项目全面采用钢材组装合成建筑法,建筑期缩短至13个月[180] 宏观经济环境相关 - 2022年中国GDP增速从2021年的8.1%收窄至3.0%,低于5.5%左右的目标;香港GDP按年实质收缩3.5%,2021年为显著复苏6.3%[42] - 未来十年,香港建筑总开支预计每年可达港币3000亿元[44] - 建造業失業率由2021年12月的5.2%回落至2023年1月的3.4%[55] - 未來十年(2023 - 24至2032 - 33)預計需求為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未來五年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15.8萬個單位[55] - 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2017 - 2026)投入2,000億港幣,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2027 - 2036)擬投入3,000億港幣,兩期計劃提供超過1.5萬個新增床位及逾90個手術室[58] - 2022年中国内地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下滑0.2%至44.0万亿元,网上零售额按年增长4.0%至13.8万亿元[88] 公司运营与管理相关 - 2022年1月,公司赎回所有2022年到期尚余的6.25%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为1.574亿美元,由港币13亿元贷款融资支持[53] - 自2021年10月1日起,瑞安承建工作量上限提高至2.1万个房屋单位[68] - 2022年瑞安合营公司获8.60亿港元新合约后被终止,正商讨赔偿事宜[7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价值为41.99亿港元,撇除人民币兑港元贬值影响,投资物业组合公平值总减值为2.7%[127] - 2022年集团营运总开支进一步减省[12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澳门雇员人数约为2013人,2021年12月31日为1867人;在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雇员约286人,2021年12月31日为347人[137] - 公司银行贷款主要以港元计值,息率以浮息计算,在中国内地投资部分由兑换为人民币的资金拨付,部分通过港元贷款提供资金[136] - 2020年1月发行1.80亿美元两年期6.25%优先票据,已回购2260万美元,2021年12月31日未偿还优先票据减至1.574亿美元,2022年1月到期后以13亿港元三年期银行贷款再融资[134] - 培训总时长按年增加25.2%,增加241小时[153] - 公司目标控制雇员流失率,提升培训总时长至25%,提升社会价值投资[153] - 2022年公司进行线上调查,选择员工、社区、股东及投资者等持份者群体[157][158] - 公司识别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及科技等,经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审阅及验证[159] - 公司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经济、更好的社区三个子目标[162] - 目标到2030年,所有国家根据自身能力采取行动升级基础设施等,公司采用BIM、MiC及数字化等创新技术[172] - 过去三年,公司珠海办事处人员扩充53%,已成立附属绘图团队[18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用2299名员工,其中2013名驻于香港及澳门,286名驻于中国内地城市,男女比例约为1.8:1[188] - 2022年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培训时数为11.4小时,较2021年的9.5小时增长20.0%[194] - 2022年中级管理人员平均培训时数为18864小时,较2021年的14855小时增长27.0%[194] - 2022年一般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7370小时,较2021年的6106小时增长20.7%[194] - 2022年工人平均培训时数为25.2小时,较2021年的22.1小时增长14.0%[194] - 公司在全公司广泛推行无纸化和优化内部流程,如无纸化、管理平台和电子招标系统[184] - 集团采购部门设有标准化程序审查供应商及分判商表现,且每季进行评估[197] - 集团更新《绿色采购指引》,敦促优先采购环保产品[197] - 集团广泛的供应链包括超1200名材料及货品供应商、建筑分判商及物业管理代理[197] - 2021年香港室内装修供应商数目为105家,香港及澳门房地产供应商数目为741家,中国内地建筑供应商数目为283家[198] - 11月廉政公署为公司不同事务部门人员提供7场有关最新最佳实践的网上及小组会议[198] - 年内反贪污培训时数共计为1816小时[198] - 公司已审阅商业道德及反贪污政策,并加入廉政公署最新资讯[198] 可持续发展相关 - 公司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