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柳药集团(603368):部分业务利润承压但经营现金流改善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32
公司9M25及3Q25整体业绩 - 公司9M25收入157.58亿元,同比下滑1.5%,归母净利润6.46亿元,同比下滑9.8%,扣非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滑9.9% [1] - 公司3Q25收入54.57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滑14.0%,扣非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14.1% [1] - 9M25业绩下滑主要因医药批发业务受集采和医院药占比控制政策影响,医院药品销售规模阶段性下滑,且集采品种毛利较低拖累整体利润 [1] 分业务板块业绩表现 - 工业板块9M25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6.44%,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滑13.38%,净利率下滑主因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集采后毛利率下降及省外市场开拓费用增加 [2] - 批发板块9M25收入122.36亿元,同比下滑3.79%,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滑11.25%,业绩承压受集采品种扩面和院端控费趋严影响,但3Q25收入已环比恢复 [2] - 零售板块9M25收入25.91亿元,同比增长8.1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0.23%,增长得益于强化差异化品种优势、慢病管理、DTP药店业务及处方外延项目 [2]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 - 公司9M25毛利率为10.88%,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主因集采影响部分业务毛利率 [3] - 公司9M25销售费用率2.70%,管理费用率1.85%,研发费用率0.19%,财务费用率1.01%,费用率基本保持平稳 [3] - 公司9M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0.1%,现金流改善得益于公司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和控制账期较长的医院销售 [3] 未来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8.0亿元、8.2亿元,同比变化-10.0%、+3.5%、+3.4%,对应EPS为1.94元、2.00元、2.07元 [4] - 基于分业务估值,给予工业业务26年12x PE,批发业务26年10x PE,零售业务26年12x PE,对应目标价21.70元 [4] - 公司2025年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后续品种优化、降本增效及政策消化有望推动业绩恢复增长 [1][2]
新里程20251030
2025-10-30 23:21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医疗服务与医药(独一味产品)两大板块 [2] * 前三季度医疗服务板块收入20.18亿元,同比下降13.88%,利润率6.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3] * 前三季度医药板块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超过50%,主要受独一味产品集采影响,导致制药板块出现较大亏损 [2][3] 医疗服务板块运营详情 * **门诊与住院情况**:前三季度门诊人次保持稳定,每季度约80-82万人次,门诊次均费用约270元;三季度门诊人次80万次,同比增长2万次 [4] 出院人次同比降低,但降幅从Q1的近10%收窄至Q3的不到6% [5] 住院次均费用稳定在每人6800元左右 [5] * **床位使用与扩张**:前三季度床位使用率接近80% [6] 未来将新增约2000张床位,来源包括泗阳医院(新增300张,未来再增500张)、崇州二医院新院区(800张,明年初投用)、兰考第一医院医养结合项目(220张,今年底投用)及盱眙肿瘤医院 [6] * **收入结构优化**:主动调控药耗占比,从去年同期39.88%降至35.93%(药占比从25.63%降至23.54%,耗占比从14.26%降至12.38%) [13] 有效收入占比从60%提升至63%,对冲了供应链利润率下降的影响 [13] 供应链利润率为14.9%,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 [13] * **体外医院表现**:前九个月体外医院整体收入超30亿元,同比小幅下降不超过10%,利润率稳定在6%-8%之间 [7] 医药板块(独一味)受集采影响与应对 * **集采冲击**:独一味产品集采导致前三季度销售价格平均下跌55%,销量同比下降36% [14] 集采政策在3月至7月陆续落地,对三季度的业绩冲击达到顶峰 [9] * **应对措施与展望**:公司已调整销售策略,加强代理商管理,加大基层覆盖,引导更换大规格产品 [15] 从9月起销量止跌回升,预计四季度销量和销售收入将明显增长,总收入预计达到前三季度总和的60%左右 [14] 预计四季度独一味及整个医药板块销售将触底反弹 [2][9] 公司计划通过产品规格变化、新市场扩张、引进新品种及推动引进战略投资人等措施提升业绩 [17][18] 费用管控与效率提升 * **销售费用**: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2亿元,同比下降35%,主要因医药收入下降而削减 [8] 预计明年销售费用率与今年保持相近水平 [8] * **管理费用**:前三季度管理费用为3.3亿元,同比下降23%,通过降本增效、预算管理、绩效改革及后勤招标等措施控制 [8] 预计明年管理费用率将进一步降低 [8] 医保政策影响与应对 * **DRG结算**:DRG结算差异通过计提坏账直接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10] 目前拒付比例较低,DRG支付水平已趋于稳定,未来不会显著下降 [10][11] * **医保结算流程**:医保垫付月度结算通常在次年4月完成,比例平均80%,剩余20%年度结算 [12] 公司旗下医院已实现当月医保垫付80%的次月结算,兰考第一医院试点每周结算,结算周期缩短 [13] * **应对策略**:公司通过调整学科结构和药耗结构、发展非医保学科、新院区建设来提高收入与利润 [4][20][21] 资产注入与股东情况 * **资产注入进展**:受监管环境影响,健康科技资产注入进展慢于年初计划,但公司仍在积极推进,不限于医疗机构资产,包括外部并购和自主孵化 [14][22] 集团医疗机构改盈利性工作加速进行 [22] * **股东变动**:三季度前十大股东出现变化,部分原实控人质押股份被司法拍卖导致被动减持,部分财务投资人因持股期满减持 [16] 但控股股东、华龙证券、东北证券等持股稳定,香港中央结算及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进行了增持 [16] 业绩展望与拐点判断 * 公司预计四季度单季业绩可达到前三季度总和的50%-60%,即提升50%以上 [19] 预计四季度将是经营业绩拐点,全年业绩会有大幅改善,不再保持亏损状态 [9][19] * 信心来源于医药板块销售反弹、医疗服务板块收入降幅可控且利润率稳定,以及通过学科建设、临床路径优化等举措 [9][19]
柳药集团(603368):部分业务利润承压但经营现金流改善
华泰证券· 2025-10-30 20:2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维持为“买入” [1] - 目标价为人民币21.70元 [1][4][6]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9M25总收入为157.58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为6.46亿元,同比下降9.8% [1] - 公司3Q25收入为54.57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下降14.0% [1] - 9M25业绩下滑主要受医药批发业务受集采和医院药占比控制等政策影响 [1] - 3Q25收入增速已恢复稳定增长 [1] - 9M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5亿元,同比增长10.1% [3] 分业务表现 - **工业业务**:9M25收入为8.60亿元,同比增长6.44%;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下降13.38% [2] - **批发业务**:9M25收入为122.36亿元,同比下降3.79%;归母净利润为4.05亿元,同比下降11.25% [2] - **零售业务**:9M25收入为25.91亿元,同比增长8.17%;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0.23% [2] 盈利能力与费用 - 9M25公司毛利率为10.88%,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 [3] - 9M25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0%/1.85%/0.19%/1.01%,同比基本保持平稳 [3] 未来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8.0/8.2亿元,同比增速为-10.0%/+3.5%/+3.4% [4]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4/2.00/2.07元 [4] - 基于分部估值法,给予工业业务2026年12倍PE,批发业务2026年10倍PE,零售业务2026年12倍PE,综合得出目标价 [4] 公司发展信心与前景 - 公司2025年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 [1] - 工业板块省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加快,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2] - 批发业务通过品种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推进及行业政策消化,3Q25收入环比逐步恢复 [2] - 零售业务持续强化差异化品种优势,开展慢病专病管理、特色健康服务等,有效提升客户粘性 [2]
安图生物(603658):静待政策影响消化后业绩改善
华泰证券· 2025-10-30 20:1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维持为“买入” [1] - 目标价为人民币45.19元 [1][4][6] 核心观点 - 公司3Q25业绩增速承压,但看好后续政策影响消化后业绩恢复增长 [1] - 公司是国产IVD龙头企业,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9M25收入为31.27亿元,同比下滑7.5%;归母净利润为8.60亿元,同比下滑1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15亿元,同比下滑12.4% [1] - 公司3Q25收入为10.67亿元,同比下滑9.0%;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下滑1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下滑18.8% [1] - 9M25销售费用率为18.83%,同比提升2.5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5.22%,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2.56%,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 [3] - 9M25毛利率为64.83%,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3] 业务运营与展望 -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估计9M25海外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 - 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受集采及DRGs等政策影响收入承压,预期2026年相关影响基本消化并恢复增长 [2] - 估计磁微粒化学发光仪2025年全年装机超1000台 [2] - 公司持续发力流水线业务,进口线体A1/B1以及自主研发制造的流水线X1持续装机,处于国产领先地位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2.3亿元、1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10.8%、+10.4% [4]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4元、2.15元、2.38元 [4] - 目标价基于2026年21倍PE估值得出,可比公司2026年Wind一致预期均值也为21倍 [4]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公司收盘价为38.66元,市值为220.91亿元 [6]
正海生物:公司将持续关注集采政策动向并积极应对即将开展的带量采购项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7 16:40
(编辑 袁冠琳) 证券日报网讯 正海生物10月27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天津招采办于2024年6月发 布《关于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 招标文件,公司将持续关注集采政策动向并积极应对即将开展的带量采购项目。目前通过全面参与各省 份、联盟的集采项目,公司脑膜系列产品销量有所提升,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产品总体库存处于合理范 围内。 ...
跨国药企的中国“棋局”:进退间找寻“价值竞争”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5:02
(原标题:跨国药企的中国"棋局":进退间找寻"价值竞争"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报道 日前,国家药监局一纸公告,正式注销氯雷他定片等80个药品注册证书。这也意味着这些药品将面临停 止生产、销售等全链条经营活动。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注销均属于"依申请注销"情形,即由企业主动发 起申请,本质上是市场主体基于商业考量做出的战略选择。 从主体构成来看,外资药企是此次注销的主要参与者。按注册证数量粗略统计,80个注销品种中超过 55%的产品来自外资药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剩余为本土企业产品。 这也是近年来原研药市场调整的缩影。《中国医疗保险》2024年5月文章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61 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完成再注册,其中不乏默克公司的二甲双胍、葛兰素史克(GSK)的阿德福韦酯片等 曾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知名原研药。与此同时,也存在原研药退出后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现象,形成"退 场与回归"并存的格局。 对于这一市场波动,奇异佳首席市场官刘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原研药退出并非长期撤离, 而是短期战略调整,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对任何外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瑞银证券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主管陈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10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7 09:04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下降5.3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40.22万元,同比下降46.10%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18.16万元,同比下降45.34% [4] 主要产品市场表现与策略 - 活性生物骨推广入院节奏符合预期,产品反馈良好,公司对其持续放量保持信心 [4][5] - 口腔修复膜市场地位稳固,骨修复材料市占率有所提升,但民营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激烈 [5] - 脑膜产品通过全面参与集采项目,销量提升,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库存处于合理范围 [6] - 脑膜产品带量采购项目尚未出台招标文件,公司持续关注并积极应对 [6] 在研产品进展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拿证在即 [4] - 宫腔修复膜已完成临床试验,正推进产品注册工作 [4][6] - 乳房补片正处于临床总结阶段 [4][6] - 与江苏集萃研究所合作的"重组生物活性蛋白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稳步推进 [7] 销售与市场拓展规划 - 建立独立销售团队聚焦活性生物骨产品,提升市场覆盖率及标杆医院用量渗透率 [5][7] - 搭配灵活销售政策,与经销商协同推进产品市场推广和入院放量 [5] - 部分产品具备出海潜力,公司正开展相关筹划工作,争取海外增量市场 [7] - 持续提升销售团队营销技能,挖掘存量产品市场潜力 [7]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保持业绩分红,未来将结合业绩情况积极开展投资者回报工作 [7] - 按相关规则筹划员工激励具体实施方案 [7]
乐普医疗转型医美背后:业绩连降、商誉高悬与跨界风险
新浪证券· 2025-10-24 15:1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与美团达成合作,推动旗下医美品牌“悦雅颜”与“芙洛拉”的推广,正式加码“童颜针”市场 [1] -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公司将希望寄托于医美赛道,并布局玻尿酸、肉毒素,形成医美三大产品矩阵 [3] - 公司通过收缩仿制药业务、优化员工结构,将资源向医美倾斜,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80.37%,创下上市16年来最差纪录 [2] - 2025年上半年业绩仍未好转,营收与净利润继续微降 [2] - 2024年公司计提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达2.51亿元 [2] 资产与资本状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誉仍高达36.2亿元,占总资产的14.35%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降至36亿元,应收账款则增至20.5亿元,远超行业警戒线 [5] - 公司素有“并购大王”之称,2008年至2021年间共完成54次投资并购 [5] 医美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成为国内第七款、国产第五款同类产品 [3] - 医美市场竞争激烈,国庆期间新氧推出2999元“平价童颜针”,打破此前万元级市场均价,行业价格战一触即发 [3] - 在爱美客等巨头渠道渗透成熟、服务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后来者面临市场挑战 [3] 研发与多元化布局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2.49亿元,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 [4] - 公司除医美外,还在结构性心脏病、GLP-1创新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布局 [4] - 近期腾讯入股其子公司民为生物,显示出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加码决心 [4]
透景生命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降逾七成
北京商报· 2025-10-22 21:22
透景生命表示,本期受市场环境变化和集采政策推行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北京商报讯(记者 丁宁)10月22日晚间,透景生命(300642)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 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下降19.73%;归属净利润577.49万元,同比下降76.33%。 ...
普洛药业20251021
2025-10-21 23:00
公司及行业 * 涉及的上市公司为普洛药业[1] * 行业涉及医药行业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原料药(API)、仿制药等[2] 核心观点与论据:CDMO业务 * CDMO业务是公司最大且增长最显著的业务板块 前三季度收入达16 9亿元 同比增长近20% 毛利率从40 8%提升至44 4%[3] * CDMO项目管线丰富且增长迅速 商业化项目391个(同比增长15%) 临床期项目853个(同比增长41%) 报价项目1,343个(同比增长68%)[3] *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未来2-3年CDMO交付订单总额为52亿元 主要来自三期或商业化阶段项目[4][15] * 客户拓展成效显著 在百奥泰克和MAC两大客户端发力 前20名客户中有60%开始合作临床项目 服务水平在所有CDMO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具备成本优势[12] * 多肽技术平台是重点发展方向 相关项目超过100个 其中9个为药物制剂项目 与美国大型BioTech公司合作使成本降低40%-50%[13] * 公司计划招聘四五百名新员工以支持CDMO业务发展 研发人员计划从1,300人增至2,000人[5][19] * CDMO收入区域构成以海外为主 海外收入占比接近70% 国内占比约30% 未来美国市场预计占40% 中国占30%-35%[14] 核心观点与论据:原料药(API)业务 * 原料药市场自2022年起进入产能过剩期 2025年需求减少约30%-40% 价格大幅下跌 行业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百分之十几 不到20%)[6][25] * 公司预计原料药行业将于2026年开始逐步复苏 但过程缓慢 不会快速反转[6] * 公司API业务毛利率较低 约为20% 预计随着2026年产能利用率增加将有所改善[11] * 公司正加强现有项目竞争力并布局新项目 预计两三年后恢复较好盈利 每年推出10-15个新的特色原料药品种[6][26] 核心观点与论据:仿制药及其他业务 * 仿制药市场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严重 价格持续下降 竞争激烈[7] * 公司应对策略包括集中资源开发改良新药 并加快全球化步伐 已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7] * 制剂业务收入为8 3亿元 公司正扩展制剂CDMO业务[23][29] * 医美业务刚起步 2025年收入预计仅几千万元 尚未单列[22]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77 6亿元 同比下降16% 主要因主动缩减低毛利贸易业务(占下降比例的60%-70%)[3][2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4%略升至25%[3]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是全年业绩低点 第四季度需求将回升 2025年全年是业绩低点 2026年预计将增长[8][9] * 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约为40% 主要受API需求影响 理想水平为70%[16] 核心观点与论据:各业务毛利率趋势 * CDMO业务毛利率为44 4% 预计未来保持在40%-50%之间[3][11] * API业务毛利率约为20% 预计2026年改善[11] * 特色原料药毛利率保持在50%-60%左右[1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汇率补偿协议和锁定70%敞口汇率来管理汇率风险 2025年1-9月汇兑影响仅200多万元 影响有限[20][21] * 兽药CDMO业务占比约20% 但人用药增长速度远超兽药[28] * 公司看到海外专利悬崖带来的CMO转移机会 但此类机会不像以前那么多[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