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华智慧能源(01083)

搜索文档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6 18:1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发展成为绿色智慧能源领先企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智慧能源,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业务持续增长[2] 业务拓展 - 公司在多个地区开展管道燃气项目,光伏项目和能碳项目,涵盖安徽、广东、上海、四川、福建、广西、海南、河北、黑龙江等地[4] - 公司在各地设立汽车加气站,包括黑龙江、湖南、浙江等地,以满足市场需求[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营业额为198.42亿港元,较去年略微下降1.2%[6] - 公司2023年每股盈利为47.74港仙,较去年增长57.8%[6] - 公司2023年总资产为534.65亿港元,总负债为282.34亿港元,公司股东权益为228.47亿港元[6] 业务增长 - 集团城市燃气业务销售量增长8%,客户数目达到1677万户,新增客户84万户[15] - 集团2023年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8%,达到164.58亿立方米,核心利润上升16.3%至11.90亿港元[27] 资金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及受限制存款合计42.14亿港元,其中99%为人民币资产[38] - 公司成功在中国内地首次发行1年期及3年期熊貓債券,集资规模合计人民币15亿元[37] 可持续发展 - 集团可再生能源业务实现盈利,发展124个零碳智慧园区,覆盖光伏、储能、充换电站等多个领域[18] - 集团在ESG领域持续贡献,获得多个行业大奖[82][83][84][85] 公司治理 - 李家傑博士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主席及非执行董事[104]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3年12月31日未持有其他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152]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16:30
公司业绩 - 公司整体燃气销售量年内增长8%,达到165亿立方米,营业额为人民币179.15亿元,同比上升4.2%[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大幅上升63.2%,达到15.75亿港元,核心利润上升16.3%至11.90亿港元[3] - 集团退出上海燃气25%股权,收回46.63亿元资金,未来将继续深化与申能集团的战略合作[2] - 集团建议分派末期股息每股16港仙,比去年增加6.7%,同时提供以股份代息选择[7] 可再生能源业务 - 可再生能源业务实现盈利,集团落实发展124个零碳智慧园区,已布局逾1,00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业务涵盖光伏、储能、充换电站、工商客户综合能源服务等多个领域[11] - 集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已服务多个高耗能及出口贸易企业客户,2023年已实现广东地区代理电量10亿度,预计2025年全国代理电量规模将达100亿度[12] ESG表现 - 香港华智慧能源在ESG方面表现优异,获得多个国际ESG评级或指数的理想评价,包括CDP、富时罗素、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明晟、标普全球、Sustainalytics[13] 未来展望 - 集团展望2024年,预计居民用气需求将稳步增长,国家政策将对集团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可再生能源业务前景明亮,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14] - 国家提出“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倍数增长,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16吉瓦,工商业储能业务有望增长,分布式光伏作为绿电、绿证产生的主体之一将受益[15] 财务状况 - 公司年內溢利達到1811.32億港元,較去年大幅增加[18] - 公司每股盈利基本为47.74港仙,攤薄后为42.47港仙[18] - 公司非流動資產中,物業、廠房及設備占比最高,達到2855.24億港元[20] - 公司流動資產中,銀行結餘及現金最多,達到408.03億港元[20] - 公司流動負債中,借貸一年內到期之款項最多,達到5498.42億港元[20] - 公司非流動負債中,借貸一年後到期之款項最多,達到10782.29億港元[21] - 公司股本及儲備合计達到22511.76億港元,公司股東應佔權益为22847.21億港元[21] - 公司通过中期票据计划和熊猫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以及延期或再融资来解决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借款[23][24][25] - 公司首次应用了新订及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财务表现及状况未产生重大影响[26] 公司运营 - 集团通过为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提供节能减碳、安全用气和综合能源费用托管等服务,与多个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签约,提供冷/暖/热水/蒸汽以及电力等服务,助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10] - 集团正积极进行天然气管道摻氢项目试点的前期工作,目标实现以10%的摻氢比例覆盖10万居民用户,同时推进氢能服务和燃料电池等科技研发[16]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并无重大或有负债[55]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雇用24,220名员工,提供完善福利和培训[56] - 公司已根据《上市规则》设立审计及风险委员会,负责检讨和监察集团的财务报告程序、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61]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6 16:48
股价信息 - 2022年11月25日,公司股份收市价为每股3.42港元[2] 购股权信息 -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量为304,326,534份[2] - 2022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予发行的股份数量为11,663,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36%[3]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30 17:01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额为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7%[8]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15亿港元,同比增长7.1%[8] - 每股基本盈利为34.33港仙,同比增长3.9%[8] - 公司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轻微下降2.7%至98.83亿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营业额为9,882,711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160,287千港元有所下降[21] - 期内溢利为1,231,015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169,678千港元有所增加[21] - 每股基本盈利为34.33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的33.04港仙有所增加[21]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1,115,411千港元,同比增长7.1%[43]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摊薄盈利为1,088,499千港元,同比增长95.0%[43] - 公司总营业额为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7%[85] - 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销售额为86.31亿港元,同比基本持平[86] - 燃气接驳销售额为9.06亿港元,同比下降24.1%[86] - 期内溢利为12.31亿港元,同比上升5.2%[92] 业务运营 - 燃气销售量达到82.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6] - 城市燃气客户数目达到1636万户,同比增长5.5%[6] - 公司已在2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发展91个零碳智慧园区[9] - 累计签约逾2.20吉瓦及并网逾1.12吉瓦的光伏装机容量[9] - 公司于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拥有449个项目[8] - 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9.1%至约82.26亿立方米[12] - 工业售气量增长6.0%,占集团总售气量的48%[12] - 分销及其他售气量增长36.9%,占集团总售气量的19%[12] - 集团于内地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经营185个城市燃气项目,客户数目约1,636万户[12] - 集团连同母公司共统筹气量约9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气量成本降低约人民币0.1元[12] - 金坛储气库新增约6,000万立方米工作气量,总储气量达近4亿立方米[12] - 集团退出上海燃气25%股权,收到人民币46.63亿元代价[13] - 集团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在天然气资源及供应链等领域建立深度战略关系[13] - 集团推出“一站式旧厨‘焕’新”活动,帮助用户快速实现厨房换新颜[13] - 港华芯智慧燃气表已在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广泛应用[13] - 公司业务分为三个分类: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驳、延伸业务[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的营业额为8,631,055千港元,燃气接驳的营业额为905,933千港元,延伸业务的营业额为345,723千港元,总营业额为9,882,711千港元[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的营业额为8,637,148千港元,燃气接驳的营业额为1,194,538千港元,延伸业务的营业额为328,601千港元,总营业额为10,160,287千港元[35] - 售气量为23.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86] - 新增居民燃气接驳用户18.1万户,同比下降27.2%[86] 可再生能源 - 可再生能源板块取得83个新项目[8] - 公司已在2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发展91个零碳智慧园区[9] - 累计签约逾2.20吉瓦及并网逾1.12吉瓦的光伏装机容量[9] - 公司正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18] - 公司计划通过“燃氣+”综合能源服务,一站式满足客户的多元用能需求[18] - 公司正在朝著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去碳化、数智化方向发展[17] - 公司计划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持续巩固和优化天然气领域的业务[17] - 公司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社会整体用电量将达到约33%,电力装机增量预计超过一半来自光伏和风电[18] 财务状况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1,547,647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44,874,522千港元有所减少[23] - 流动资产总额为13,087,231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8,069,454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流动负债总额为16,565,220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17,661,955千港元有所减少[24] - 资产净值为23,715,267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23,863,093千港元有所减少[24] - 公司股東應佔權益为21,409,635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21,504,859千港元有所减少[24] - 非控股股東權益为2,305,632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2,358,234千港元有所减少[24] - 整体股東權益为23,715,267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23,863,093千港元有所减少[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23,715,267千港元[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24,707,715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393,236千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169,678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內溢利为1,115,411千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內溢利为1,041,609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份溢價减少至5,743,729千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份溢價减少至5,860,683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保留盈利减少至14,957,318千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保留盈利减少至13,959,481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34.78亿港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包含须于一年内偿还的约77.21亿港元借款[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资金包括中期票据计划约132.96亿港元,熊猫债券约145.82亿港元,及未动用信贷额度约63.17亿港元[29] - 公司认为有能力应付于可预见将来到期的财务责任,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29]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19,274,78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7,720,752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所列的一年后到期款项为11,554,028千港元[5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可换股债券总额为1,926,491千港元[5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25,873千港元,股份数目为3,258,725,526股[57][58] -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4 16:31
财务表现 - 集团2023年上半年整体燃气销售量增幅为9.1%,达到82.26亿立方米[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上升7.1%至11.15亿港元,股东应占營业溢利下降13.7%至4.49亿港元[2] - 集团本年度上半年營業額为98.8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11.1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4.33港仙[4] - 集团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9.1%,达到82.2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售气量增长6.0%[10] - 集团在内地共经营185个城市燃气项目,客户数约为1636万户[10] - 集团连同母公司共统筹气量约9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气量成本降低约0.1元[10] - 集团持续开拓燃气综合能源服务布局,營業收入、能源銷量及營運毛利与去年同期比较均录得双位数增幅[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營業額为988.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除税前溢利为147.4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的每股盈利为34.33港仙,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9] - 期内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为39.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20]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2.31亿港元,同比上升5.2%,每股基本盈利为34.33港仙,同比上升3.9%[49] 可持续发展 - 集团躋身六大国际ESG评级,標普全球上调ESG评分至68分,位列大中华区燃气公用事业首位[12] - 集团成功在中国内地发行15亿元熊猫债券,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券,市场反应热烈[12] - 集团推出员工碳普惠系统平台,鼓励员工在个人层面减碳,以绿色能量兑换商城优惠劵和绿色证书[12] - 集团连同母公司进行低碳環保計劃,共植树逾7000棵,鼓励员工踐行绿色及健康的生活方式[14] 资产负债 - 集团的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物业、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無形資產等[21] - 集团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存貨、應收貨款、銀行結餘及現金等[21] - 集团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應付貨款、應付股利、借貸等[21] - 非流动负债中,借贷款项一年后到期的金额为11,554,02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22]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1,409,63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22] - 集团于2023年6月30日的负债比率为41.9%,其中大部分交易、资产及负债按人民币记账,非人民币存款及借贷会承受外汇风险[50] 经营策略 - 集团持续經營的能力受到中期票据计划和熊猫债券等未动用资金的支持,有能力应付未来到期的财务责任[24] - 集团将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16] - 集团正在朝着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去碳化、數智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15] - 集团将业务分为三个分类,包括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駁和延伸业务,其中销售管道燃气为主要业务[28]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4 17:1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发展成为绿色智慧能源领先企业,创造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世界[2] - 公司提供安全、可靠、洁净的智慧能源,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业务持续增长[3] - 公司在多个地区开展管道燃气项目、汽车加气站、分布式能源项目、零碳智慧园区、光伏项目等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5] - 公司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开展管道燃气项目,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开展汽车加气站项目,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开展中游项目[6] 财务表现 - 公司2018年至2022年的营业额分别为117.87亿港元、129.24亿港元、128.26亿港元、171.25亿港元、200.73亿港元[7] - 公司2018年至2022年的每股盈利分别为43.89港仙、46.06港仙、49.56港仙、41.53港仙、30.17港仙[7] - 公司2022年的營業額为200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2.24亿港元,用户数目为20百万[8] - 集团年内的售气量录得升幅,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至约152.5亿立方米,其中民用售气量上升,工业售气量占比增加[16] 可再生能源发展 - 集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布局逾個项目,落实发展零碳智慧园区,业务涵盖多能联供、光伏、储能、充换电站等多个领域[14] - 集团计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26] - 内地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未来保持乐观增长,氢能源有望成为重要措施[27]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 集团在ESG方面展示了决心,发行了30.6亿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23] - 集团已出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支援多所学校,并参与公益项目,获得多项奖项和荣誉[24] - 集团举办多项活动推广绿色生活,支持社区,展望未来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5] 技术创新和合作 - 集团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关注推动可持续发展[28] - 公司与广州新豪精密科技合作,在其工厂实施一站式綜合智慧能源服務,助力建设低碳工厂,实现碳中和[49][50] - 公司利用智慧能源生态平台"碳汭星雲",实施数字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包括节能减排、辅助服务、交易增值、能碳监控及智能运营[51] 公司治理和股东关系 - 公司2022年年内溢利为12.01亿港元,按年减少21.3%[37] - 集团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40.06亿港元,负债比率为39.7%[39]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44]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16:30
燃气业务经营情况 - 集团整体燃气销售量(不含上海燃气)增长5%至152.46亿立方米,营业额跃升17%至200.73亿港元[2] - 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5%至约152.5亿立方米,民用、工业、分销、商业售气占比分别为20%、51%、18%、11%,增速分别为8%、2%、14%、-4%[8] - 2022年售氣量44.92亿立方米,较去年增长6.6%;新增燃气接驳用户53.3万户,较去年增长约1.6%[41] 财务业绩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降23%至9.65亿港元[2] - 2022年公司营业额为200.73亿港元,2021年为171.25亿港元;年内溢利为12.01亿港元,2021年为15.27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0.17港仙,2021年为41.53港仙[14] - 2022年公司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为 -10.89亿港元,2021年为21.67亿港元[1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44874522千港元,较2021年的46510759千港元有所下降[16] - 2022年流动资产为8069454千港元,较2021年的7725944千港元有所上升[16]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7661955千港元,较2021年的17371153千港元有所上升[16] - 2022年流动负债净值为 -9592501千港元,较2021年的 -9645209千港元有所改善[16] - 2022年总资產減流動負債为35282021千港元,较2021年的36865550千港元有所下降[16]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1504859千港元,较2021年的22895052千港元有所下降[17] - 2022年整体股东权益为23863093千港元,较2021年的25172758千港元有所下降[1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583706千港元,年内溢利为1201039千港元[24] - 2022年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驳、延伸业务对外销售分别为16664582千港元、2411643千港元、996785千港元,合计20073010千港元[25] - 2022年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驳、延伸业务分类业绩分别为714813千港元、979294千港元、138481千港元,合计1832588千港元[25] - 2021年对外销售营业额为171.25447亿港元,分类业绩为22.94477亿港元,年内溢利为15.27092亿港元[26] - 2022年总营业支出为184.60572亿港元,较2021年的150.197亿港元有所增加[27] - 2022年融资成本为7.52763亿港元,2021年为5.88923亿港元[28] - 2022年除税前溢利相关项目有多项变动,如已售存货成本从2021年的131.68902亿港元增至2022年的164.89492亿港元[29] - 2022年税项为3.82667亿港元,2021年为6.17659亿港元,集团中国附属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或25% [30] - 2021年末期股息为4.73419亿港元,2022年末期股息建议约为4.87182亿港元,每股均为15港仙[31]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96485.5万港元,摊薄盈利为51049.2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12.53202亿港元和12.53202亿港元[32][33] - 2022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19.7552万股,摊薄盈利为355.0068万股;2021年分别为301.7444万股和301.7444万股[33] - 2022年应收货款、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为29.12168亿港元,2021年为24.6304亿港元[35] - 集团给予客户平均0至180日的信贷期,2022年0至90日账龄的应收货款为12.17418亿港元,较2021年的9.529亿港元增加[35][36] - 2022年集团总营业额200.73亿港元,较2021年的171.25亿港元上升17.2%[40] - 2022年总营业支出184.60亿港元,比2021年的150.20亿港元上升22.9%[42] - 2022年分佔联营公司业绩亏损2.47亿港元,主要因分佔上海燃气亏损5.89亿港元[45] - 2022年分佔合資企業业绩3.06亿港元,较去年4.31亿港元下跌29.0%[46] - 2022年集团融资成本7.53亿港元,较去年5.89亿港元上升27.8%[47] - 2022年年內溢利12.01亿港元,按年减少21.3%;公司股东应佔溢利9.65亿港元,按年减少23.0%[48] - 2022年末应付货款1682468千港元,较2021年的1587061千港元有所增加[3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175.83亿港元,较2021年的166.23亿港元有所增加[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40.06亿港元,较2021年的40.81亿港元略有减少[5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为39.7%,较2021年的37.9%有所上升[53] 股息分配 - 拟派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2] - 董事会建议分派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与2021年相同[49]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与2021年相同[55] 业务布局与合作 - 公司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订立备忘录,退出上海燃气25%股本权益投资[2] - 2023年退出上海燃气股本权益,将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建立深度战略合作[9] - 2023年3月16日公司拟退出上海燃气全部25%股本权益投资,相关安排待签署最终协议[39] - 截至2022年底,集团在内地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逾360个项目[2] - 2022年新增84万户客户,年底总客户数目达1593万户[5] - 可再生能源板块年内取得111个新项目[5] - 集团争取到2025年为200个高排放工业园区打造“零碳智慧园区”[4] - 截至2022年,集团在2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布局逾500个再生能源项目[6] - 集团落实发展80个零碳智慧园区[6] - 总客户数达1593万户,新增84万户,其中工商业1万户,居民83万户;城市燃气项目累计183个,新增7个[8] - 与腾讯云联合打造的港华智慧能源生态平台Tera Planet上线并在江苏泰州海陵投入商用,预计建成后年减碳数十万吨[7] - 与宁德时代成立的港华时代自主研发的储能产品面世并将推广[7] - 母公司与IDG资本联合发起百亿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围绕氢能等领域投资[7] - 成立港华能源研究院,联合高校开展五大领域研发布局[7] - 成立气源运营中心,加强气源统筹运营,优化自主气源渠道和比例[8] - “时刻+”健康生活体验馆在多地开业,完善“健康”类业务布局[8] 社会责任与评级 - 公司已跻身六大国际ESG评级,多个评级获提升,还获多个重要奖项和荣誉[12] - 自2013年“港华轻风行动”成立,公司已出资超350万元人民币,支援超30所学校[12] - 公司早于2009年参与资助“萤火虫计划”,联合冠名7所“萤火虫乐园”,2023年将展开新一轮资助计划[12] 未来规划与展望 - 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2030年达25%,2022年中国内地新增光伏装机量近乎翻倍[13] - 公司开始进行天然气管道掺氢项目试点的前期工作[13] - 后疫情时代天然气市场需求将回暖,居民用气需求稳步增长,工业客户新增需求不断涌现[13] - 公司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转化,持续提升ESG范畴工作[13] 其他事项 - 2022年底雇员23663名,99%在内地工作[10] - 公司今年首度发行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并订立两个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12] - 2022年4月集团首度发行5年期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筹得2亿美元资金[53] - 穆迪维持公司发行人评级为「Baa1」,标准普尔维持公司长期企业信贷评级在「BBB+」,评级展望均为「稳定」[5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有负债[55] - 除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购入股份外,2022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58] - 公司将在2023年5月22 - 25日和6月1 - 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0]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2 16:40
财务业绩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税后溢利为10.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4亿港元,上升34%,每股基本盈利为33.04港仙][5]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31%至101.60亿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总售气量较2021年同期上升4%至75.41亿立方米][9] - [2022年上半年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业务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33%至86.37亿港元][9] - [2022年上半年燃气接驳业务接驳费收入为11.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新增综合接驳客户达25万户][9] - [2022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01.6028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77.72512亿港元;期内溢利为1.16967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0.903706亿港元;基本每股盈利为33.04港仙,2021年同期为26.21港仙][21] - [2022年上半年总营业支出为92.3022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67.60707亿港元;融资成本为3.7172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34598亿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44755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19587亿港元;税项为0.27787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0.315881亿港元][2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为 - 0.000518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0.818586亿港元][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在某一时点确认的营业额为8,637,148千港元,燃气接驳为898,946千港元,延伸业务为328,601千港元,综合为9,864,695千港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燃气接驳在一段时间内确认的营业额为295,592千港元,综合为295,592千港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对外销售分类业绩中,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为8,637,148千港元和472,347千港元,燃气接驳为1,194,538千港元和490,746千港元,延伸业务为328,601千港元和61,824千港元,综合为10,160,287千港元和1,024,917千港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净额、未分配公司开支分别为94,135千港元、521,603千港元、(94,858)千港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占联营公司业绩、分占合资企业业绩、融资成本分别为114,909千港元、158,572千港元、(371,728)千港元][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447,550千港元,税项为(277,872)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169,678千港元][38] - [2022年上半年总营业支出为923022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760707千港元][40]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37172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34598千港元][41]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已扣除无形资产摊销9853千港元等多项费用][42] - [2022年上半年税项为27787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15881千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1041609千港元,摊薄盈利为558152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778133千港元][45] 业务发展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城市燃气客户数目为1550万户,较去年同期的1456万户有所增加][6] - [集团预计下半年气量增长将有所回升,城市燃气盈利状况将较上半年有所改善][10] - [集团上半年新增2个城市燃气项目,预计未来5年后为集团带来天然气等值年用气量达1.36亿立方米][10] - [集团已成功洽商发展47个零碳智慧工业园区项目,并在19个省级地区布局逾200个再生能源项目][11] - [集团于去年引入知名私募基金Affinity Equity Partners集资28亿港元,以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7] - [2022年上半年新增52个再生能源项目,累计成立108个项目,业务类型多样][12] - [截至6月底,名气家VCC会员数达650万,上半年新增48万,通过该平台累计办理燃气业务735万单、非燃气缴费类业务47万单,燃气保险产品销量同比增加52%][13] - [公司未来继续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投资区域,为行业龙头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在江苏泰州和河北唐山建立示范项目][12] - [公司今年成立港华能源研究院,早前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零碳智慧园区虚拟电厂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2] ESG表现 - [公司跻身五大国际ESG评级,较去年新增两项,最近获Sustainalytics提升分数,成为内地城市燃气企业中首间被评为“中风险”的企业][14]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宣布首度发行2亿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订立光伏能源装机量及光伏能源销售占总能源销售比率两个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15] - [今年6月公司正式加入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力争2025年实现天然气生产过程甲烷平均排放强度降到0.25%以下,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5] - [今年3月公司开展低碳环保计划,获逾130家项目公司积极回应,期间共植树逾一万棵][15] - [今年5月“港华轻风行动”到访广西平南县,捐助总额约人民币18万元][15] 人员与机构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用23476名雇员,其中99%在中国内地工作][16] - [郑慕智博士自2022年7月1日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分别于2022年5月18日及6月21日退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及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2年6月30日起不再担任金融领导委员会委员][114] - [李民斌先生于2022年7月1日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成员][114] - [黄维义先生自2022年6月6日起担任中华煤气常务董事,自2022年4月8日起获委任为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于2022年4月26日获委任为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2022年5月27日获委任担任香港雇主联合会谘议会成员,于2022年3月31日起不再担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商贸谘询委员会委员][114] - [纪伟毅先生自2022年4月8日起获委任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自2022年5月26日起获委任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15] - [邱建杭博士于2022年4月8日辞任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及监事][115]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于2022年8月16日决议不派发中期股息(2021年:无)][1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已宣派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5港仙,合共473419000港元][46] 行业趋势 -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在2030年达到25%,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18] - [2022年上半年内地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投资同比实现25.8%的强劲增长][18] 公司战略 - [公司将围绕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去碳化和数字化三大战略方向,推动“零碳智慧园区”和光伏、储能、充换电项目发展][18] - [公司持续投入资源研发环保创新技术,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提升ESG表现及履责能力][18]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52.8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65.11亿港元有所下降][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8.6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71亿港元有所下降][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56.38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73.71亿港元有所下降][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80.7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 -96.45亿港元有所改善][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总资產減流動負債为372.0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68.66亿港元有所增加][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25.0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6.93亿港元有所增加][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47.08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1.73亿港元有所下降][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23.3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8.95亿港元有所下降][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3.6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78亿港元有所增加][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整体股东权益为247.08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1.73亿港元有所下降][2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股本为296,893(十港元),股份溢价为5,505,879千港元,总权益为20,914,894千港元][2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80.77亿港元][2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负债包含须一年内偿还借款约72.52亿港元][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来自中期票据计划的未动用资金约132.44亿港元,来自银行及最终控股股东的未动用信贷额度约99.29亿港元;批准刊发报表当日,未动用资金及信贷额度分别约132.57亿港元及95.83亿港元][29] - [董事认为集团自报告期期末起计须于一年内偿还的约12.30亿港元借款将继续延期或再融资][2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商誉经汇兑调整后为54.89796亿港元,较年初的57.50478亿港元减少2606.82万港元][4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上海燃气可识别资产净值公平值增加9.77067亿港元,收购产生的商誉减少9.77067亿港元][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总计25.3784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6304亿港元有所增加][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总计28.1493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94759亿港元有所减少][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借款总计167.4268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6.23412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5.69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无)][56][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总计21.3014亿港元,较年初的27.33237亿港元有所减少,换股价自2022年7月12日起由6.33港元调整为6.26港元][5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应收账款确认的减值亏损净额为169.8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拨回598.9万港元][53] - [公司给予客户0至180日的信贷期,视个别情况可给予较长信贷期,截至2022年6月30日,0至90日应收账款为8.5416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529亿港元有所减少][51][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中0至90日为5.25538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05106亿港元有所减少][5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3,243千港元,无形资产为102,712千港元,存货、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分别为56,625千港元和50,572千港元等][8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167.4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6.23亿港元有所增加][8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38.7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81亿港元有所减少][8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负债比率为38.0%,较2021年12月31日的37.9%略有上升][8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可透过中期票据计划募集资金额度约为132.44亿港元,银行及中华煤气已取得而未动用的信贷额度约为99.29亿港元][8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有负债][86] 现金流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191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3 19:13
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营业总额为17,125,447千港元,同比增长33.5%[10]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144,751千港元,同比下降2.6%[10] - 2021年公司年內溢利为1,527,092千港元,同比下降7.3%[11] - 2021年公司每股盈利为41.53港仙,同比下降16.2%[13] - 公司2021年营业额为171.25亿港元,同比增长33.5%[20] - 公司2021年未扣除可换股债券衍生工具部分之公平值变动之公司股东应占税后溢利为16.12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11%[20] - 公司2021年总营业额从128.26亿港元增长至171.25亿港元,增长33.5%[30] - 公司未计入可换股债券嵌入式衍生工具部分之公平值变动的股东应占税后溢利上升至16.12亿港元[29] - 2021年公司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收入为139.51亿港元,同比增长36.4%[31] - 2021年公司总营业支出为150.20亿港元,同比增长36.5%,主要由于上游天然气价格上涨[32][33] - 2021年公司年內溢利为15.27亿港元,按年减少7.3%,未计入可换股债券嵌入式衍生工具部分之公平值变动影响,年內溢利为18.86亿港元,同比增长14.4%[39] - 2021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之业绩为4.36亿港元,同比增长20.2%,主要由于联营公司售气量大幅上升[35] - 2021年公司分占合营企业之业绩为4.31亿港元,同比增长29.1%,主要由于合营企业售气量上升和报装收入增加[36] - 2021年公司融资成本为5.89亿港元,同比增长38.2%,主要由于收购上海燃气有限公司新增过渡性贷款及发行可换股债券[37] - 2021年公司负债比率为37.9%,较2020年的28.9%显著上升,主要由于对上海燃气增资及发行可换股债券[41] - 2021年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40.81亿港元,同比增长74.8%[41] - 2021年公司成功设立2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已发行总面值为9.20亿港元的3年期票据[40] - 2021年公司确认燃气接驳收入约为24.29亿港元[189] - 公司商誉约为57.50亿港元,主要与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燃气接驳及延伸业务的现金产生单位有关[191] - 2021年公司确认累计减值拨备2.22亿港元[191] - 2021年12月31日,已识别现金产生单位的商誉账面值为9.28亿港元,扣除累计减值拨备1.16亿港元[191] - 2021年度公司确认减值拨备0.60亿港元[191] - 公司2021年营业总额为17,125,447千港元,同比增长33.5%[197] - 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1,527,092千港元,同比下降7.3%[197] - 公司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1.53港仙,同比下降16.2%[197] - 2021年公司其他收入为150,920千港元,同比增长42.1%[197] - 公司2021年融资成本为588,923千港元,同比增长38.2%[197] - 2021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31,437千港元,同比增长29.1%[197] - 公司2021年全面收益总额为2,167,164千港元,同比下降12.4%[199]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1,852,253千港元,同比下降15.2%[199] - 公司2021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5港仙,与2020年持平[197] 业务发展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265个管道燃气项目,覆盖多个省份[8]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18个零碳智慧园区项目,主要分布在江苏[6]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36个光伏项目,主要分布在浙江[6]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10个储能/节能/充电站/其他再生能源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川[6]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31个汽车加气站项目,主要分布在山东[4] - 公司在中国大陆拥有5个分布式能源项目,主要分布在安徽[5] - 公司2021年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21%至145.79亿立方米[21] - 公司2021年总客户数目达1,509万户,较去年增加95万户,其中新开发工商业客户1.7万户,新开发居民客户93.3万户[21] - 公司2021年完成逾11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战略布局,包括洽商发展零碳智慧园区项目32个[21] - 公司2021年内地天然气消费量达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19] - 公司2021年内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接近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65%”目标[19] - 公司计划在5至10年内发展成为中国能源管理行业的领导者[27] - 公司将继续推进零碳智慧园区业务,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27] - 公司拥有约40万工商业客户和4000万民用客户[26] - 公司入股上海燃气有限公司,利用其两个LNG码头设施的使用权加强气源保障[25] - 公司位于四川威远的页岩气液化工厂预计于2023年初竣工,将成为西南区域的调峰储气基地[25] - 公司参与投资的唐山曹妃甸LNG接收站项目启动,建成后每年可接收100万吨LNG[25] - 公司2021年新增燃气接驳用户52.5万户,同比增长11%[31] - 公司2021年可再生能源业务占总能源消费比重从9.1%提升至15.9%[45][46] - 公司目标到2025年为200个工业园区提供智慧能源方案,截至2021年已在21个省市布局逾110个再生能源项目[47] - 公司在全国拥有逾4,000万客户群,包括近40万工商业客户[45] - 公司首期屋顶光伏项目装机规模达到80兆瓦[50] - 公司正在建设的屋顶光伏项目装机规模超过60兆瓦[51] - 公司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聚焦零碳智慧园区共享储能及用户方储能[52] - 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在重型卡车充换电范畴开展战略合作[52] - 公司与腾讯云创建零碳园区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53] - 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53] - 公司2021年燃气销售量增长21%至约145.79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售气量增长28%至76.67亿立方米,分销售气量增长29%至20.32亿立方米,商业售气量增长13%至17.19亿立方米,民用售气量增长6%至27.96亿立方米[54] - 公司总客户数目达1509万户,较去年增加95万户[54] - 公司完成对上海燃气的增资,持有其25%股权,上海燃气拥有640万客户基础并管理两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55] - 公司新增4个城市燃气项目,预计未来5年带来天然气等值年用气量达2.45亿立方米[56] - 公司累计完成锅炉煤改气1444蒸吨,贡献27亿立方米售气量[56] - 公司预计2022年完成东北地区陶瓷客户窑炉改造工程,每年带来2000万立方米气量增长[56] - 公司在安徽及江西省推动窑炉煤改气,预计每年用气规模可达约1900万立方米[56] - 公司计划积极投资拓展工业供热、民商供暖等综合能源项目,为“十四五”期间气量增长提供支撑[57] - 公司完成向上海燃气注资,持有25%股权,上海燃气拥有逾640万户优质天然气客户资源,年售气量逾90亿立方米[58] - 公司与上海燃气合作后,连同母公司中华煤气在全国的客户数目增至近4,000万[58] - 公司推出“时刻+”健康品牌,截至2021年底,平台注册会员数目达600万,年销售额达人民币400万元[58] - 公司年内开设了六家“时刻+”健康生活体验馆,另有20家在传统客户中心开设的“店中店”[58] - 公司推出“港华供暖”智慧采暖业务品牌,新拓展燃气采暖工程业务约2万户[59] - 公司计划与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燃气保险业务已推广至80家集团旗下的项目公司[59] - 公司旗下高端厨柜品牌歌仙娜Mia Cucina计划将服务延伸至厨房以外的家居空间[59] - 公司累计捐赠人民币300多万元用于“港华轻风行动”,惠及全国14个省、直辖市的9000多名基层家庭学生[24] - 公司港华义工队人数增至逾7,000名,年内的社会服务时数共有超过30万小时[61] - 公司捐赠逾300箱爱心物资,包括饮料、食品、防晒用品等,支持前线抗疫人员[62] - 公司“紫荆行动”在2021年为内地超过30多个城市的贫困家庭和弱势社群免费安装燃气炉具[62] - 2021年公司举办“环保自然派”活动,90家企业参与,种植树苗约9,600棵[63] - 公司举办“海洋环保公益行”,义工在深圳大鹏捡拾海洋垃圾并创作艺术品[63] - 公司举办“万粽同心为公益”活动,50家企业参与,送出20,000只粽子[63] - 公司年內慈善及其他捐款約662,000港元[136] - 公司累计捐赠人民币300多万元用于“港华轻风行动”,惠及全国14个省、直辖市的9000多名基层家庭学生[24] - 公司港华义工队人数增至逾7,000名,年内的社会服务时数共有超过30万小时[61] - 公司捐赠逾300箱爱心物资,包括饮料、食品、防晒用品等,支持前线抗疫人员[62] - 公司“紫荆行动”在2021年为内地超过30多个城市的贫困家庭和弱势社群免费安装燃气炉具[62] - 2021年公司举办“环保自然派”活动,90家企业参与,种植树苗约9,600棵[63] - 公司举办“海洋环保公益行”,义工在深圳大鹏捡拾海洋垃圾并创作艺术品[63] - 公司举办“万粽同心为公益”活动,50家企业参与,送出20,000只粽子[63] 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 公司面临全球暖化导致天然气需求放缓及上游燃气公司竞争等业务挑战[73] - 公司制定业务风险应对策略,提升营运生产力及成本效益[74] - 公司开拓新的燃气应用方式及业务发展机会,实现业务多元化[74]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对营运及雇员的影响[74] - 公司持续评估沿海地区开发液化天然气接收及再气化站的可行性,以增加燃气供应商的多样性并扩展液化天然气获取渠道[75] - 公司设立了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以优化燃气供应管理并稳定用气高峰期的供应[75] - 公司采用精密的监控及数据收集系统(SCADA)有效监控供气网络及所有调压站[75] - 公司定期审查每个运作程序并实施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降低燃气管道、配气网络及储存设施的安全风险[76] -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资料流失,并委托第三方评估系统安全状况[77] - 公司制定了针对系统故障的应变计划,并定期进行模拟演习以加强网络安全的防御[77] - 公司制定了相关道德政策并提供定期培训,以建立廉洁诚信的团队[78] -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安全指引及措施,确保职业安全及健康表现符合业界最高标准[79] - 公司在应对疫情方面采取了多项防疫措施,如保持社交距离、视像会议、加强卫生防控等[79]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予股東的儲備為6,484,000,000港元,較2020年的4,814,000,000港元增長34.7%[97] - 公司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拾伍港仙,與2020年持平[93] - 公司英文名稱由「Towngas China Company Limited」更改為「Towngas Smart Energy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由「港華燃氣有限公司」更改為「港華智慧能源有限公司」[91] - 公司主要業務為在中國銷售管道燃氣及其他能源、燃氣管網建設、銷售爐具與相關產品及其他增值服務[92] - 公司將於2022年7月12日派付末期股息及派發根據以股代息計劃將予發行的股票[95] - 公司2021年業務回顧包括對集團業務的中肯審視、揭示集團業務未來潛在發展的論述,以及自2021年財政年度終結後發生並對集團有影響的重大事件[96] - 公司2021年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及政策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6[96] - 公司2021年財務摘要包括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5個年度各年的業績、資產及負債概要[98] - 公司于2021年7月13日以每股5.08港元发行74,177,177股缴足股份,用于以股代息选择[99] - 公司于2021年11月18日以每股5.00港元向Clean Energy Ecosystem Pte. Ltd.发行116,783,333股股份[99] - 李家傑博士持有公司2,084,895,656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5.98%[103] - 李家傑博士在中華煤氣持有7,748,692,715股股份,占中華煤氣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1.53%[103] - 陳永堅先生持有公司4,161,034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3%[103] - 黃維義先生持有公司3,201,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0%[103] - 何漢明先生持有公司1,133,862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4%[103] - 關育材先生持有公司2,265,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7%[103] - 陳永堅先生在Everwealth Investment A, L.P.中持有2,237,452美元的资本权益[103] - 陳永堅先生通过Everwealth Investment A, L.P.持有EcoCeres, Inc.的66,409股普通股,占EcoCeres, Inc.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58%[103] - 公司于2021年8月17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计划有效期为10年,奖励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06][10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受托人已为股份奖励计划在市场上购买3,772,000股公司股份[107] - 公司于2021年11月18日发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835,603,119.35元的1%无抵押可换股债券,按每股6.33港元初步换股价计算,可配发最多350,350,000股公司股份[109] - 认购可换股债券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218,000,000港元,净额约为2,216,000,000港元,拟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及智慧能源业务投资[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股东李兆基及其控制公司持有2,084,895,65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5.98%[114][115] - 中华煤气及其附属公司持有公司2,084,895,65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5.98%[115] - 中华煤气国际持有1,905,302,05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0.30%[115] - 煤气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79,593,605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68%[115] - Planwise Properties Limited持有176,588,78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59%[115] - 邓国耀及其控制公司持有467,133,33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4.78%[115] - 公司与中国煤气集团签订了新的燃气采购总协议和管道物料采购总协议,有效期从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21] - 2021年燃气采购交易的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58,774,000元(约70,889,000港元),未超过年度上限人民币140,000,000元[121] - 2021年管道物料采购交易的实际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77,936,000元(约214,613,000港元),未超过年度上限人民币250,000,000元[121] - 公司董事会确认2021年的燃气采购和管道物料采购交易是在一般及日常业务过程中进行,按一般商业条款进行,且条款公平合理[121] - 公司董事会认为交易已根据总协议项下的定价政策进行,且公司的内部控制程序足够有效[122] - 工程監理服務交易於2021年實際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1,369,000元(約13,712,000港元),未超過年度上限人民幣12,000,000元[124] - 系統軟件、雲端計算系統及安檢支援服務交易於2021年實際交易金額為人民幣21,901,000元(約26,415,000港元),未超過年度上限人民幣30,000,000元[124] - 分布式能源銷售交易於2021年無實際交易金額[124] - 工程服務交易於2021年實際交易金額為人民幣7,871,000元(約9,493,000港元),未超過年度上限人民幣19,000,
港华智慧能源(01083)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2 16:53
财务业绩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营业额增长40%至77.72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税后溢利跃升34%至7.78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上升30%至26.21港仙[5] - 2021年上半年总售气量反弹32%至72.6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售气量上升41%至35.92亿立方米,商业售气量增长28%至9.18亿立方米,分销售气量增长49%至10.25亿立方米,民用售气量增长8%至15.59亿立方米,分布式能源业务等值天然气售气量为1.67亿立方米[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管道燃气及能源业务营业额上升40%至65.14亿港元,整体综合售气量增加23%至20.68亿立方米[6] - 燃气接驳业务接驳费收入增长20%至9.03亿港元,新增综合接驳客户约21万户[7] - 延伸业务营业额增长152%至3.55亿港元[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777251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5563286千港元[4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66123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903706千港元[41]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03,70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61,239千港元[42] - 2021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818,58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 - 114,896千港元[4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679,649千港元,非控股股东为138,937千港元[42] - 2021年上半年总营业支出6760707千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482257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0.2%[62]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成本234598千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19284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1.6%[58][61][6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778133千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58075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4.0%[66] - 2021年上半年营业额7772512千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556328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9.7%[59][61]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903706千港元,2020年上半年为66123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7%[58][61] 客户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总客户数目达1456万户,比去年年底新增42万户,完成对上海燃气增资后将新增约640万户[8] - 2021年7月完成向上海燃气增资47亿元人民币,持有其25%股权,上海燃气本地市场占有率超90%,拥有约640万户客户,年销气量超90亿立方米[10] 项目拓展 - 上半年新增2个城市燃气项目,预计未来5年带来天然气等值年用气量达3500万立方米[9] - 金坛储气库已形成工作气量逾1.3亿立方米,正加紧第一期续建工程建设[24] - 中华煤气投资的唐山液化天然气码头储罐开始前期施工,预计华北区域气源调度中心年内建成[24] - 集团在四川威远的“港华燃气应急调峰储配基地项目”列为2021年四川省重点项目[24] 财务状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有负债[12] - 2021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170.04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14.93亿港元增加[1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贷款为101.64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51.37亿港元[1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负债比率为39.0%,2020年12月31日为28.9%,显著上升因对上海燃气增资提取过渡性贷款[1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合计25.14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3.35亿港元增加[13] - 2021年6月30日集团由银行及中华煤气已取得而未动用的信贷额度为86.43亿港元[14] - 集团成功设立2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强化财务状况及扩大资金渠道[1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3,541,770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7,292,682千港元有所增加[4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586,850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600,281千港元略有减少[4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425,942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922,296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12,839,092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 - 7,322,015千港元有所下降[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30,702,678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9,970,667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7,775,005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7,322,065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2,927,673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2,648,602千港元有所增加[45] -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83002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98278千港元[48]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动用现金净额611061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14251千港元[48]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548533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98164千港元[48]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204750千港元,期初为2225954千港元,期末为2485478千港元;2020年同期增加净额482191千港元,期初为1937437千港元,期末为2400623千港元[4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28.39亿港元[49]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负债包含须一年内偿还的约101.64亿港元借款[4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有来自中期票据计划的未动用资金约155.30亿港元,来自银行及最终控股股东的未动用信贷额度约86.43亿港元;批准刊發报表当日,未动用资金及信贷额度分别约155.44亿港元及86.44亿港元[50] - 集团自报告期期末起计须于一年内偿还的借款约49.33亿港元,董事认为将继续延期或再融资[50] - 2021年6月30日商誉达5694493千港元,较年初增长约1.2%[69] - 2021年6月30日应收货款、其他应收款、按金及预付款为2056875千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223721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8.1%[69] - 2021年6月30日应收货款总账面价值1210840000港元,信用损失拨备163852000港元;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1269048000港元和167797000港元[7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0至90日应收款为781,108千港元,91至180日为74,308千港元,180日以上为191,572千港元,总计1,046,988千港元[7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应收货款确认的减值亏损净额为 - 5,989千港元,2020年为17,616千港元[7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应付货款为1,286,376千港元,应付业务收购代价为92,111千港元,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为1,483,246千港元,欠最终控股公司款项为7,657千港元,总计2,869,390千港元[7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借款应偿还账面价值按要求或一年内为10,163,657千港元,一年以上但不超两年为126,211千港元,两年以上但不超五年为6,701,053千港元,五年以上为13,466千港元,总计17,004,387千港元[7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无抵押)为16,968,284千港元,其他贷款(无抵押)为36,103千港元,总计17,004,387千港元[7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法定股份数目为5,000,000,000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股份数目为2,968,934,833股,对应金额为296,893千港元[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在报表中作出拨备的资本开支为419,521千港元[7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被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上市股本投资公平值为1,323,521,000港元,为第1级公平值计量[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被分类为其他财务资负债之外的利率掉期公平值为 - 113,327,000港元,为第2级公平值计量[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投资公平值为 - 113,306,000港元,为第3级公平值计量,市场倍数介乎0.6至1.7,折让率介乎0%至30%[80] 评级与股息 - 穆迪维持港华燃气发行人评级为「Baa1」,标普维持其长期企业信贷评级在「BBB+」,展望均为「稳定」[15] - 董事会决议2021年不派发中期股息,2020年也未派发[16] 人员情况 - 2021年6月30日集团雇用22,808名雇员,99%在中国内地工作[17] - 黄维义于2021年4月1日任中华煤气副常务董事,7月1日任职业训练局理事会成员[37] - 何汉明于2021年6月24日连任长春燃气董事,4月1日任职业训练局会计业训练委员会成员[37] - 纪伟毅于2021年6月24日获任长春燃气董事[37] ESG表现 - 集团多年来在ESG领域表现优异,获提升评级至AA–水平,今年上半年获多个行业大奖[19] 行业环境 - 2021年国家预计国产天然气量达2025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37亿立方米[23] - 2021年上半年国家管网公司拥有7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接收能力每年2760万吨,管道逾47500公里[21] - 新版跨省天然气管道定價和成本監審辦法2022年1月1日实施,管道折旧年限从30年延至40年[21] - 国家提出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70%目标[23] 业务合作与发展 - 集团旗下港华能源投资公司全面推广“零碳城市”方案,成立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24] - 集团推动旗下燃气企业发展绿色能源综合服务,成为业务新增长来源[24] - 集团旗下紫荆安全舰具和燃气保险产品销量恢复可观增长且超疫情前水平[25] - 2021年4月集团与上海燃气签订气源协同框架协议,已开展苏浙区域与上海高压管网互联互通方案研究[25] 股东权益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陈永坚持有港华燃气4,161,034股,占比0.14%[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黄纬义持有港华燃气3,201,000股,占比0.11%[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何汉明持有港华燃气1,133,862股,占比0.04%[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斗育材持有港华燃气2,265,000股,占比0.08%[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李兆基等股东持有港华燃气2,084,895,656股,占比70.22%[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华煤气国际等持有港华燃气1,905,302,051股,占比64.17%[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煤气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港华燃气179,593,605股,占比6.05%[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Planwise Properties Limited持有港华燃气176,588,786股,占比5.95%[31] - 中华煤气、中华煤气国际与中华煤气(中国)、煤气投资、Planwise于股份的权益百分比于2021年7月13日分别调整至68.51%、62.61%、5.90%、5.80%[33]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获告知主要股东于股份或相关股份持有淡仓[34] 企业管治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