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293期:地缘政治安全与中国能源安全
观察者网· 2025-07-27 08:36
中国能源战略核心观点 - 中国能源安全状况敏感但不脆弱,综合自给率达85%[7][16] -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54%,产量占全球40%(40亿吨/80亿吨)[3] - 可再生能源装机全球领先:光伏10亿千瓦(占全球40%)、风电5.5亿千瓦(占全球45%)[4] - 石油对外依存度72%,天然气43%,但通过七年计划实现原油产量从1.89亿吨增至2.13亿吨(2018-2024)[6][7] - 构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亚/中俄/中缅/海上LNG)实现进口多元化[10][11] 能源结构演变 - 煤炭占比从2000年70%降至2024年54%,可再生能源每年替代1个百分点(相当于4200万吨石油/年)[16][18] - 石油消费预计2025-2030年达峰,天然气消费2035-2040年达峰[40] - 新能源设备制造占全球70%,但关键矿产(锂/钴/镍)依赖进口[13] 全球化布局 - 中石油在35国运营88个油气项目,形成国内外一体化双循环[10][41] - 全球油气市场供应过剩,沙特阿美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作为50年战略[9] - 中美能源关系呈"错位竞争",传统能源合作大于冲突[35][36] 技术路径 - 化石能源通过碳捕捉技术实现净零排放[38] - 风光发电+储能构成第二条发展路径,但储能技术仍需突破[38] - 石油工业率先改革开放,1993年即启动海外投资[21] 地缘政治影响 - 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可能性低,伊朗缺乏能力与意愿承担后果[32][33] - 俄乌/巴以冲突影响欧亚能源通道(占全球55%石油/60%天然气产量)[3] - 能源合作项目周期长达10-20年,需国家层面长期推进[24]
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新兴领域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6:09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稳居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 - 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谈判于2024年5月全面完成 为双边经贸合作释放巨大潜力 [1] - RCEP深入实施与自贸区升级共同构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框架 [1] 重点合作领域 -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成果丰硕 高新技术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成为新兴增长点 [1] -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聚焦5G 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中国在数字技术产业具有领先优势 [2] - 绿色转型合作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 节能减排及绿色金融 中国在绿色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方面经验丰富 [2] 东盟贸促会职能规划 - 政策沟通方面整合专家智库资源 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与规避风险 [1] - 企业对接方面组织系列经贸活动 依托服务网络精准匹配需求 [1] - 生态构建方面推动贸易便利化 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加强人文交流提供软支撑 [1] 未来合作机制 - 计划建立常态化多层次机制 在高层对话基础上增设行业企业层面交流平台 [2] - 继续举办东盟秘书长北京圆桌会等国际会议 促进企业专家深度交流 [2] - 通过经验共享推动务实项目落地 实现互利共赢 [2]
中欧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绿色产业合作有哪些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25
双方在绿色转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新华社,7月24日,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 化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称,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中国和欧盟领导人重申在当前 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努力 至关重要。 双方认为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是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是中欧合作鲜明底色,双方在绿色转 型领域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正在欧洲进行学术调研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对 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欧合作涵盖多个领域,气候变化是双方共识较多、争议较少的议题。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美国基本退出了相关议程并大幅削减气候资金支持。作为世界前三大经济 体的中国和欧盟,已成为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核心力量,这自然使气候变化议题上升为中欧合作的重 点。"赵永升称。 维护《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 《联合声明》称,中欧领导人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巴黎协 ...
中国华电发出“绿动蓝海”联合行动倡议
新华财经· 2025-07-24 22:08
行业动态 - 中国华电集团主办海洋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大会 主题为"海洋能源创生态 双链融合谋未来" 向50余家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发出"绿动蓝海"联合行动倡议 [1] - 倡议聚焦打造海洋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重点攻关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海上柔性直流输电、海上氢氨醇制储运、智慧运维等关键前沿技术 [1] - 倡议同时聚焦构建完整产业链 开展技术装备、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全链条技术攻关 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1] 公司战略 - 中国华电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 突出创新驱动作用 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工程化应用 [2] - 公司计划打造高效运转的创新联合体示范标杆 构建现代化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 [2] - 中国华电已牵头组建海洋可再生能源创新联合体 联合56家产业链单位 布局30余项重点攻关任务 成立11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2] 合作进展 - 中国华电与东方电气、中船科技、中电建等20余家单位就"十五五"海洋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重点方向开展签约 [2] - 合作方向涵盖开发、存储、传输、转化及运维五大领域 [2] - 创新联合体已形成完整、可靠、安全、高效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生态体系 [2]
古特雷斯:新能源价格越过临界点 游戏规则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2
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正处于清洁能源时代拐点 化石燃料即将走到尽头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成本大幅下降 太阳能成本比化石燃料便宜41% 海上风能便宜53% [1] - 超过90%的新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最便宜的新化石燃料替代品 太阳能和风能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欧盟一年排放量 [1] - 2023年清洁能源投资达2万亿美元 比化石燃料多8000亿美元 十年间增长近70% [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与化石燃料持平 2023年几乎所有新建发电能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各大洲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均超过化石燃料 [2] - 清洁能源行业2023年为全球GDP增长贡献10% 其中中国贡献20% 欧盟贡献33% 行业就业岗位超3500万人 已超过化石燃料行业 [2] - 美国得克萨斯州从化石燃料中心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引领者 显示经济规律驱动能源结构变化 [2] 可再生能源优势 - 提供能源安全与主权 避免化石燃料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 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3] - 部署速度快成本低 太阳能电池板可快速覆盖偏远地区 非洲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2040年发电量或超需求10倍 [3] - 小型离网技术正为非洲无电地区提供照明和电力 改变数亿人生活 [3] 能源转型机遇领域 - 国家气候计划需明确能源转型路径 二十国集团应带头行动 其排放占全球80% [4] - 电网电池存储成本15年降幅超90% 但基础设施投资滞后 需加快电网数字化和储能建设 [4]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高电力需求 2030年数据中心耗电量或达日本全国水平 需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新增需求 [5] 政策与投资需求 - 需建立公正转型机制 通过国际合作支持依赖化石燃料的发展中国家 [5] - 当前清洁能源技术材料集中于少数国家 需通过贸易政策降低关税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 [5] - 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投资严重不足 非洲仅获全球2%投资 需改革国际金融架构降低融资成本 [6]
美学者: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犯下大错,拉开西方“主角光环”熄灭序幕
搜狐财经· 2025-07-23 22:11
美国政策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削弱了美国软实力,并对盟友发起无差别关税战,导致美国联盟体系被侵蚀 [1] - 特朗普削减清洁能源补贴的政策被批评为"犯了大错",并被认为给了中国巨大优势 [1][6] - 特朗普裁撤美国国际媒体署(USAGM)的行为被解读为单方面"解除武装",同时中国媒体在全球的影响力上升 [2][4]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战略 - 中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不理会特朗普的政策波动,同时通过增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来抵御美国保护主义的影响 [1][5]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手段对美企施加压力,宁愿脱钩也不向特朗普政府低头 [5]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领导者,一年内新增的风光装机量超过美国现有可再生能源总量 [6][8] 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 - 特朗普政府取消清洁能源补贴并押注化石燃料,导致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竞争中落后于中国 [6][8] - 目前75%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来自中国,能源转型已成为"中国问题" [10] - 中国的经验表明,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而非零和博弈,美国在该领域的失误可能加速西方被边缘化 [1][10] 美国国内政策的影响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制造商陷入困境,同时中国找到了对美企施压的有效工具 [5] - 特朗普政府削减对顶尖大学的资助,并限制外国人才赴美研究,削弱了美国科技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5] - "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补贴被取消,进一步拉大了与中国的差距 [6][8]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7-23 19:06
政策背景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以落实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要求 [1] - 政策依据为《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 [1] 实施范围 - 在浙江、河南、广东省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试点 [1] - 其他地区可参照本方案推进相关工作 [2] 工作目标 - 力争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三省份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 [1] 执行主体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细化实施方案 [1] - 涉及单位包括三省能源局、电力监管机构、电网企业及电力交易中心 [1] 附件说明 - 工作方案详情需通过附件《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查阅 [3]
《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印发
快讯· 2025-07-23 15:00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1] - 在浙江、河南、广东省探索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工作[1] - 力争在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1]
中国领跑!全球能源投资十年巨变
中国电力报· 2025-07-23 08:41
全球能源投资趋势 - 2025年全球能源总投资达3.3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等领域占比达2.2万亿美元,规模是化石能源投资的两倍 [2] - 2015年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投资从落后化石能源30%到反超50%,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从2016年的28%跃升至2025年的80% [4] - 电力领域成为绝对核心,2025年全球电气化领域投资首超1万亿美元,风能、太阳能十年间年增速均超15%,电池储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5] 技术成本与市场重塑 - 太阳能光伏和电池价格过去十年下降60%,推动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分布式光伏自发增长,2024年巴基斯坦新增装机中50%来自无需政府补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 [5] - 能源安全重塑投资逻辑,地缘政治紧张促使燃料进口国加速清洁能源布局,欧盟"氢能战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为证,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煤炭投资同比仍增长1.1亿吨 [5] 中国在全球能源投资中的角色 - 中国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占比超30%,清洁能源投资占比逾70%,规模效应深刻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供给格局与规则体系 [7] - 中国构建"资源保障—技术突破—政策协同"闭环体系,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供给通过"找矿行动"与产业整合实现储量翻倍 [8] - 中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交通领域电气化率超3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 [9] 技术标准与话语权 - 中国在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等核心设备领域专利数量占全球主导地位,特高压输电技术形成"中国标准"体系 [9] - 2024年中国绿色低碳技术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达6356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9] 转型挑战与应对策略 - 发展中国家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印度、土耳其本土产业崛起推高短期成本,中亚电网建设滞后制约项目落地,越南补贴政策反复导致投资波动 [11] - 矿产资源博弈加剧,美国、欧盟、日本更新关键矿产目录,中国通过多元布局降低对单一资源依赖,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参股锂矿,在非洲建设铜钴冶炼基地 [11] 政策与技术创新 - 中国能源政策通过"3A"目标(可负担性、可及性、可用性)与"3R"策略(管控风险、增强韧性、重开低碳技术贸易市场)构建安全转型体系 [13] - 车网互动技术展现潜力,若一半公用充电桩实现协同充电可减少32兆瓦储能需求,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项目突破单一发电局限 [14] - 风电叶片回收、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技术预计2030年可形成千亿级市场 [14]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 - 中国通过"本土化+标准化"平衡,在东南亚推广小型风电,在非洲建设离网光伏,在中东参与太阳能光热发电站 [14]
全国绿证累计核发超60亿个!
中国电力报· 2025-07-23 08:29
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主任陈涛披 露,今年1~5月全国核发绿证10.93亿个,累计核发量已突破60亿个。目前,中国绿证核发质效、交易规 模与应用场景均实现显著突破,配套政策机制持续健全,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市场化进程提速。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截至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9.66 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总装机比重达57.3%,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超40%,为全球低碳转型 提供了坚实支撑。陈涛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者,正逐步成为全球绿色发展新高 地。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认可度。推动绿色电力标准国际化,深化与欧盟等地区的绿证互认;加强 与RE100等国际组织的协作,帮助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将深度融入国际绿色贸易体系,以绿证制度创新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陈涛说。 陈涛介绍,作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中国正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绿证市场,并计划从三方面 深化建设: 一是完善核发交易机制,稳定市场供给。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按照先行先 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