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明国际(01090)
icon
搜索文档
大明国际(0109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50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份15亿股,面值0.1港元,总额1.5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12.74528亿股,库存股份0[2] - 2025年7月法定/注册、已发行、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1][2] 上市相关 - 本月证券发行等获董事会授权批准[5] - 已收取证券发行等应得款项[5] - 上市先决条件、买卖函件条件均已履行[5] - 每类证券各方面均相同[5]
国内金属加工龙头开设莫斯科代表处,开业仪式上来了一大批中企
华夏时报· 2025-07-24 12:12
中资企业在俄罗斯的体系化布局 -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展业呈现"体系化""矩阵化"特征,大明国际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出海 [2] - 大明国际莫斯科代表处开业吸引中石化、长城汽车、三一重工等30余家中资企业参与,显示集群效应形成 [2][3] - 代表处定位服务窗口,既维护现有中资客户(如柳工俄罗斯业务),又开拓俄罗斯本土客户(如卢克石油、俄罗斯原子能集团) [4] 大明国际的业务逻辑与优势 - 公司2024年营收64.56亿美元(约464.53亿元人民币),提供不锈钢/碳钢裁剪至机加工的"一站式"服务 [3] - 差异化竞争力在于全流程服务能力、规模优势及设备技术,对比俄罗斯本土企业更具综合解决方案能力 [4] - 业务覆盖石油石化、新能源、工程机械、半导体等领域,客户包括中石化、三一重工等制造业巨头 [3][4] 中资企业在俄投资热点领域 - 2024年俄罗斯中国公民注册企业达1.13万家,年增41%,电商企业数量增长1.8倍至1162家 [5] - 批发贸易占比18%,汽车配件销售占比提升至6%(+1pct),工程机械(三一、柳工)、能源基建成大型企业重点 [5] - 金属加工、家电、机械臂需求激增,卢布-人民币结算比例有望突破50%,物流时效缩短至12天 [6] 俄罗斯市场结构性机会 - 欧洲部分聚焦工业与消费市场,远东适合资源粗加工(依托东北区位),乌拉尔地区适合轻工业/加工制造 [6] - 市场存在"真空填补"窗口期,政策对非制裁类中资友好,但需注意区域发展不均衡(西伯利亚开发度低) [6]
大明国际(0109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5-26 16:49
股份奖励计划资料提供 - 公司提供股份奖励计划进一步资料[3] - 额外资料不影响年报所载其他资料,年报内其他资料维持不变[4] 奖励股份归属情况 - 参考日期第三周年当日,授予经挑选雇员的奖励股份中最多30%将归属[3] - 参考日期第四周年当日,授予经挑选雇员的奖励股份中最多60%将归属[3] - 参考日期第五周年当日,授予经挑选雇员的奖励股份将悉数归属(向下调整至最接近的整手2,000股)[4]
大明国际:2024年亏损4.1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24 18:5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65.11亿元同比下降8.13%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4.1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19亿元扩大89.5% [3][15] -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98%较上年下降7.86个百分点 [3][27]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9亿元同比增长553.18% [3][3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亿元同比减少5.63亿元 [3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2亿元上年同期为-6.54亿元 [31] 业务结构 - 加工业务收入449.977亿元占总营收96.7% [19] - 制造业务收入14.556亿元占总营收3.13% [19] - 加工业务收入较2023年493.554亿元下降8.8% [19][22] 资产变动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5.05%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81个百分点 [41]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49.62%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67个百分点 [41] - 存货减少3.32%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51个百分点 [41] 负债变动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增加52.84%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97个百分点 [44] - 短期借款增加4.87%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71个百分点 [44] - 长期借款减少15.71%占总资产比重下降2.13个百分点 [44]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2024年为3.44次低于2023年3.88次 [35] - 固定资产周转率2024年7.93次低于2023年9.82次 [37] - 应收账款周转率2024年78.73次低于2023年86.49次 [37] 估值指标 - 市净率TTM约0.28倍 [3] - 市销率TTM约0.02倍 [3] - 流动比率0.85速动比率0.38 [47]
大明国际(0109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6: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46,453,30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0,560,063千元人民币下降8.1%[8] - 2024年毛利为685,68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21,534千元人民币下降25.6%[8] - 2024年年度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385,1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90,493千元人民币增加102.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约3亿8,510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02.2%[42] - 回顾年度内,公司收益约464亿5,300万元、毛利约6亿8,600万元,股东应占亏损约4亿1,500万元[45] - 2024年公司收益约464.53亿元,较2023年的505.6亿元减少约8.1%,主要因金属材料平均市价减少[52] - 2024年毛利约6.86亿元,较2023年的9.22亿元减少,主要因收益减少[53] - 2024年其他收入约5730万元,较2023年的6920万元减少,主要因政府补贴收入减少[54] - 2024年分销成本约5.064亿元,较2023年的4.933亿元上升,主要因运输成本增加[56] - 2024年行政开支约4.377亿元,较2023年的4.555亿元减少,主要因印花税等减少[57]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约2.418亿元,较2023年的2.378亿元略增[58] - 2024年所得税抵免约5340万元,较2023年的1780万元增加约200.1%,主要因可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税项亏损增加[60] - 2024年公司亏损约3.851亿元,较2023年的1.905亿元增加约102.2%[61] - 2024年资本开支约3.49亿元,较2023年的6.02亿元减少[6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71.42%,2023年为68.37%[65] - 2024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支付核数师审核服务酬金为人民币261万元,税务相关服务酬金为21.7万港元,审核委员会认为非审核服务无损其独立性[117] - 2024年无中期股息和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158][15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19.051亿元(2023年:人民币18.89亿元)[16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聘用6,738名雇员,2023年为7,231名,人力资源下降约6.8%[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不锈钢销售量为2,056,957吨,较2023年的2,043,000吨增长0.7%[11] - 2024年不锈钢加工量为3,179,884吨,较2023年的3,241,597吨下降1.9%[11] - 2024年碳钢销售量为5,059,186吨,较2023年的4,855,332吨增长4.2%[11] - 2024年碳钢加工量为4,785,147吨,较2023年的4,863,370吨下降1.6%[11] - 2024年无锡不锈钢销售量为726,232吨,较2023年的754,747吨下降3.8%[16] - 2024年武汉碳钢销售量为650,783吨,较2023年的658,265吨下降1.1%[16] - 2024年杭州碳钢加工量为70,956吨,较2023年的25,640吨增长176.7%[16] - 公司不锈钢加工业务年销售量由2023年约2,043,000吨增至2024年约2,057,000吨,增幅约0.7%[42] - 公司不锈钢加工业务加工量由2023年约3,242,000吨减至2024年约3,180,000吨,减幅约1.9%[42] - 公司碳钢加工业务年销售量由2023年约4,855,000吨增至2024年约5,059,000吨,增幅约4.2%[42] - 公司碳钢加工业务年加工量由2023年约4,863,000吨减至2024年约4,785,000吨,减幅约1.6%[42] 公司业务合作与项目进展 - 2024年10月15日,公司与沙钢集团签署投资意向协议[33] - 2024年12月11日,公司与重庆钢铁、长寿区政府签订钢材深加工项目三方合资合作备忘录[35] - 2024年12月,大明重工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安诺米海洋科技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37]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 - 董事会由6位执行董事、2位非执行董事及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举行了5次会议[73] - 周克明先生、徐霞女士、张锋先生、倪晨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为4/5即80%[73] - 邹晓平先生、钱立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为5/5即100%[73] - 梁宗仁先生、陈宁先生、汪六七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为2/2即100%[73] - 卢健先生、朱保民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为4/5即80%[73] - 卓华鹏先生、华民教授、胡学发先生、陈欣教授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为5/5即100%[73] - 全体董事均向公司呈交2024年的培训记录[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包括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87] - 公司于2010年11月9日遵照企业管治守则成立薪酬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92] - 卓华鹏先生、华民教授、胡学发先生、邹晓平先生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陈欣教授为1/2,汪六七先生为1/1[93] - 华民教授自2024年12月20日起辞任公司董事[93] - 汪六七先生自2024年6月12日起获委任为公司董事[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卓华鹏、华民教授、胡学发、邹晓平出席率100%,陈欣出席率66.7%,汪六七出席率100%(其自2024年6月12日起获委任),徐霞自2025年3月28日起获委任不适用[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卓华鹏、华民教授、陈欣出席率100%,胡学发出席率66.7%,汪六七出席率0%(其自2024年6月12日起获委任)[99] - 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占比8%,公司拟至少维持现有董事性别多元化水平[105][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员工及高级管理人员中男性占比81%(5193人),女性占比19%(1207人),公司旨在保持类似水平[109][110] - 20 - 30岁员工中,21 - 30岁占比22.7%(1453人),20岁及以下占比0.05%(3人)[110] - 31 - 50岁员工中,31 - 40岁占比56.5%(3616人),41 - 50岁占比4.19%(268人)[110] - 51岁及以上员工中,51 - 60岁占比16.54%(1059人),61岁及以上占比0.02%(1人)[110] - 周克明55岁,2007年2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业务策略[139] - 徐霞50岁,2016年3月24日再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业务营运和行政[140] - 邹晓平60岁,2007年3月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管理、行政及营运[141] - 张锋48岁,2014年10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任多间附属公司总经理等职[141] - 梁宗仁56岁,2024年6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任公司总裁等职[142] - 陈宁50岁,2024年6月1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任大明重工总裁等职[143] - 陈先生在碳钢业务经验丰富,曾在多家公司任职,时间跨度从1996年至2022年[144] - 卢先生50岁,2020年3月27日任非执行董事,在不锈钢销售及营销经验丰富,履历从1996年至2022年[145] - 路先生47岁,2024年12月20日任非执行董事,在财务方面经验丰富,履历从2000年至2024年[146][147] - 卓先生60岁,自2007年3月20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公司多个委员会主席[148] - 胡先生62岁,2018年5月30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钢材行业经验丰富,履历从1999年至2017年[148][149] - 陈教授49岁,自2021年12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教学经验丰富,履历从2006年至2025年[149] - 陈教授自2021年7月起任厦门银行独立董事[150] - 陈教授自2022年10月起任广东群兴玩具独立董事[150] - 陈教授自2024年10月起任上海临港控股独立董事[150] - 陈教授自2023年9月起任恒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150] - 汪六七自2024年6月12日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梁文辉于2007年加入集团出任首席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153] - 2024年6月12日梁宗仁、陳寧、汪六七獲委任董事,12月20日路剛獲委任董事,任期至下屆股東週年大會[181][182] - 2024年12月20日錢立、倪晨、朱保民、華民辭任董事[181] - 2025年股東週年大會徐霞、張鋒、盧健輪值退任,均符合資格參與候選連任[181] 公司治理相关制度与政策 - 公司于2010年11月9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和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97][99] - 公司于2013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可计量目标达成程度及成效[102] - 公司采取密切留意董事任期、按标准评估候选人等措施发掘董事会潜在继任人选[107] - 公司于2019年采用股息政策,2025年3月28日修订,无预先厘定派息比例或派息率,由董事会酌情决定并定期检讨[115] - 持有公司不少于十分之一且有投票权的缴足股本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1]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会于大会前最少21日发出,其他股东大会通告会于大会前最少14日发出[123] - 公司将在公布中期或年度业绩后举行互动直播平台加强与投资者沟通[126] - 公司的公布、通函及其他资料可于公司网站www.dmssc.net阅览[127] - 董事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负责并检讨其有效性,认为该制度充足有效[128] - 审核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性,涵盖所有重大监控[132] - 集团内部审核职能由内部审核部门进行,定期向审核委员会汇报[133] - 集团采取程序和措施处理及发放内幕消息[134] - 集团采纳举报政策及反舞弊政策,鼓励举报违规和可疑行为[136]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详情载于年报第17页至第37页[200] 公司股东与股权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周克明、徐霞所持股份738,551,000股,佔已發行股本57.95%;鄒曉平所持股份5,060,000股,佔比0.40%;張鋒所持股份2,144,000股,佔比0.17%[186] - 2024年12月31日,聯好集團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57.95%,周克明、徐霞分別持有聯好集團772股、228股,佔比100%[190] - 2024年12月31日,聯好集團所持普通股738,435,000股,佔已發行股本57.94%;中國寶武207,500,000股,佔比16.28%;寶鋼103,750,000股,佔比8.14%;太鋼(香港)公司103,750,000股,佔比8.14%[192] - 2020年12月23日至2024年11月28日,公司公众持股量低于25%[197] - 2024年4月,联好集团出售500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392%,完成后公众持股量增至约21.100%[197] - 2024年9月11日,联好集团出售4500万股股份,完成后公众持股量增至约24.631%[198] - 2024年11月29日,联好集团出售500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
大明国际2025033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大明国际,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提供定制化金属材料加工以及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的企业。中国宝武集团持有其16.28%股份,日本商社阪和兴业持有2.29%股份,连续三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潜力大 - **上游优势**:钢铁产能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钢厂依赖渠道分销能力,缺乏一站式加工服务网络;大明建成全国服务网络,有庞大客户群体和丰富服务经验,具备全球领先的一体化一站式加工能力,可提升钢厂终端服务能力 [3]。 - **下游优势**:能解决高端制造加工需求,材料成材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4]。 - **同业竞争优势**:同业缺乏一站式加工服务能力、服务网络优势、与钢厂深度合作、加工技术和研发能力;大明在材料保供、加工能力、工程项目服务经验、出口业务和战略合作客户等方面领先 [4]。 业务布局与创新 - **制造业务**:向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布局,产品涵盖大型容器、结构件、精密板芯件和冷镦件,服务于石化、能源装备等多个行业 [5]。 - **供应链金融**: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大明宝供应链金融产品,累计业务金额突破60亿,服务客户数量突破1600家 [6]。 - **海外市场拓展**:以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欧洲大明为起点,与国际商社携手共建海外服务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7]。 技术与资质实力 - **专利与认证**:拥有300余项国内外专业资质认证、150余项专利,2024年新增专利超50项;集团下属大明重工和山东大明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 [8]。 - **两化融合**:大明精工制造工厂获两化融合三A认证,11个加工中心中有8个获两化融合两A级认证;山东和晋江两地2024年获两化融合双A级认证,江苏大明取得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荣誉 [9][10]。 2024年业务表现 - **营收与销量**:全年营收465亿,表现稳健;不锈钢销量增长1%,市场率6.3%,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碳钢销量增长4%,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品种钢增幅达20%,品种钢、中厚板和冷扎销量合计超247万吨,占比超48%;工程项目销量突破12.9万吨 [15]。 - **项目交付**:为多个大型项目和行业龙头提供配套制造,如万华烟台、蓬莱和福建园区塔器交付,蓝石重装岩浆制造机首台套及广西石化拖钉碗塔发运,大明重工国际知名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塔器交付,为加拿大项目配套的成化器和水冷塔出口,OKI2项目出口印尼,为森蓝美卓提供矿山浮选机和球磨机产品,服务国内外工程机械巨头并拓展国际市场,为全球知名工程公司制作冷凝器发往西班牙,为能源装备龙头企业提供大型核电机组低压外缸制造服务 [12][13][14]。 未来发展战略 - **五大差异化战略**:围绕品种钢、深加工、工程项目、战略融合和出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服务企业 [16]。 - **拓展零售业务**:依托加工服务经验、业务响应速度和信息化产销运平台,组织小团队服务快捷响应市场,打造新业务增长点和增厚毛利 [16]。 - **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工厂,打造经营数字化试点并推广,实现各层级经营数字化管理,为智能工厂建设奠定基础 [17]。 - **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建设多个高级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建成大明国家级技术中心 [17]。 - **海外服务网络构建**:携手海外商社构建海外服务网络,提升全球业务资源跟踪、项目监测和执行能力 [18]。 - **产业生态圈打造**:与商社、海内外知名客户和科研院校携手提升产业链价值 [18]。 其他重要内容 2024年亏损原因 5 - 7月碳钢价格大幅波动,公司约八九十万吨碳钢货源累计亏损超7亿,主要因价格风险,与市场需求量无关;下半年经营改善,弥补2 - 3亿收入 [19]。 销售业绩维持原因 服务行业主要为制造业,与建筑相关少;发挥市场优势,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调整经营策略,在稳存量、抓增量、提服务、增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1]。 应对行业需求疲软策略 材料板块两条腿走路,大众化需求坚持低成本、高效率、标准化、快速交付,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销量;发挥竞争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服务好用户 [22][23]。 成本管理措施 - **人力资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去年整体用工人数下降7%,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一季度相比也下降7%,通过岗位合并、减少管理层级、调整外包业务等方式降低成本 [24]。 - **物流成本**:清理进厂和出厂成本,发挥码头降成本优势,预计码头一年可为公司带来2000万成本下降或效益增长 [25]。 - **采购成本**:采购单列管理,通过招标比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25]。 - **资金成本**:通过库存高周转、提高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再制品和中间品数量、提升全口径交期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 [25]。 融资现金流变化原因 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融资需求下降,银行融资环境理想,融资减少主要因流动资金稀缺下降,流动负债下降 [26]。 风险防范措施 最大风险是国家政策风险;公司全国布局不断完善,从贸易转向加工,有技术服务支撑,积累了7万多家优秀客户;各加工中心业务增长,在各行业业务占比不超10%;加强与钢厂合作,提升合作供应和互动 [29][30][31]。 码头运营与规划 码头一期若今年达到200万吨吞吐量则超设计规模,随着产能提升中间当量也会增加;已启动二期规划和申报,预计明年上半年获批,明年底前展开建设,2027年下半年投产 [33]。 大明宝业务效益 方便下游客户融资,目前余额达8亿,去年累计提款量达40亿;正与主办银行交流降低融资成本 [33][34]。 有色品类加工业务 具备加工、裁剪、下料、焊接、机加工能力,将扩展业务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选项 [35]。 海外业务拓展计划 - **设立服务机构**:2025年7月15日开张俄罗斯代表处;计划2026年上半年在越南或泰国设立新服务公司和机构,下半年设立加工中心 [37][38]。 - **应对挑战策略**:结合当地钢厂和海外商社,在当地设立加工服务中心,满足当地客户快交期、低成本服务需求,规避政策不稳定风险 [39]。 市场判断与应对策略 - **市场判断**: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增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最强 [40]。 - **关注因素**:全球各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对钢铁及制品需求的影响 [40]。 - **应对策略**:根据情况调整策略,在国际化方面做出更多动作 [40]。 国内经济波动影响路径与应对措施 - **影响路径**:国内经济波动影响钢材供需关系,进而影响价格,价格变化影响存货价值 [41]。 - **应对措施**:抓好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升竞争力;锁定上下游价格,控制风险;加快周转,减少库存 [41][42]。 内需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房地产基建相关建筑用材需求下降,制造业、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机械、汽车、能源、船舶、家电等行业需求较好,对大明有利;公司商情部和营销管理部会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计划 [44][45]。 消费升级对公司的要求与成果 从材料贸易走向材料加工、零部件深加工、制造配套和项目服务;装备领先,技术投入大,有20%技术人员;在汽车牌机系列、造船化学冰产、国内LNG罐等行业取得明显份额 [46][47]。 拓展市场领域和销售渠道计划 2025年筹建线上业务,推动材料加工标准化、快速交货;建设更多连锁加工中心,完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和物流配送;先尝试推动,目标是实现网上销售 [50][51]。 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规划 - **投入资源**:每年信息化投入一千多万,自动化投入过去几年为两到三千万一年,现在快到五千万一年 [52]。 - **关键突破**:2025年上半年成立滚压事业部;加强焊接技加工,成为下游用户零部件供应商 [53]。 股权结构规划 在合适时间和股价时引进新战略投资者,通过增发新股增加公司股票流动性 [54]。 数字化智能化投入成效与计划 - **成效**:建立自动排程系统;钢卷入库到出库全信息化,提高准确率;成立数据共享中心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精细化管理 [54][55]。 - **计划**:制造板块率先采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如全自动矿卡车厢生产线、焊接机器人使用;推进智能制造,开展黑洞工厂建设 [56][57]。 人才吸引培养与激励措施 提供匹配收入,创造快速成长、有成就感和事业感的平台,重视人才,“请进来送出去”,不断淘汰不适合人员 [59][60]。 2025年业绩指引 希望一季度盈利,二季度半年度盈利,全年盈利;碳钢要盈利,不锈钢保持优势,十个加工中心减少亏损单位 [61]。
大明国际:2024年实现营收464.53亿元 行业变局中稳健前行
搜狐财经· 2025-03-31 15:45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但价格同比下跌逾19%,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1] - 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高端钢材、特种钢材需求占比逐步提升,为钢铁行业提供新增长点 [1] - 行业正经历“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阵痛期 [5]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4.53亿元,亏损3.85亿元,表现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 [1] - 2024年海外营收达14.8亿元,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出口业务收入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呈上升态势 [4] - 2024年加工业务收入约436.9亿元,制造业务收入约14.6亿元 [2] 公司地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不锈钢加工服务商,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在国内设十个加工中心和一个制造基地,服务30多个行业超70000家客户 [2] - 公司依托国内服务网络优势积极布局海外业务,产品已销售至澳洲、美国等主要国家及地区 [4] 公司业务成果 - 2024年不锈钢销量达205.7万吨,碳钢销量达505.9万吨,逆势上涨 [2] - 2024年大明长江码头正式投产使用,下半年投运以来吞吐量已突破100万吨,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意义重大 [3] - 海外重点项目收获颇丰,如冷凝器设备出口西班牙、承制天然气制甲醇项目等 [4]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在战略调整与管理优化上展现积极姿态 [1] - 不断加大在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上的投资,提升加工和制造服务能力 [5] - 在“AI + 制造业”方面积极布局探索,借助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 [5] 公司发展前景 - 随着国家对相关领域持续投入,高品质钢铁产品需求将保持一定增长,公司主动求变与行业周期底部特征为其提供“触底反弹”契机 [5] - 公司凭借扎实产业根基与清晰战略规划,或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6]
大明国际(0109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6:3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46,453,309千元,较2023年的50,560,063千元下降8.1%[2][3] - 2024年毛利685,686千元,较2023年的921,534千元下降25.6%[2][3] - 2024年年度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385,139千元,较2023年的190,493千元增加102.2%[2][3] - 2024年末总资产12,970,475千元,较2023年末的13,188,882千元有所下降[4] - 2024年末总负债10,105,677千元,较2023年末的9,907,634千元有所上升[6] - 2024年经营业务现金流量439,462千元,较2023年的67,280千元大幅增加[8] - 公司亏损从2023年的1.9049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85139亿元[1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2.70595亿元,2023年末为5.62329亿元[1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2.65311亿元减少至2024年末的1.53891亿元[10] - 2024年总收益为464.53309亿元,2023年为505.60063亿元[17] - 2024年年度亏损为3.85139亿元,2023年为1.90493亿元[19] - 2024年计入销售货物成本、分销成本、行政开支内的开支为46,711,715千元,2023年为50,587,330千元[20] - 2024年其他收入为57,313千元,2023年为69,224千元[20] - 2024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4,406千元,2023年为 - 12,394千元[21]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241,841千元,2023年为237,845千元[21]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 - 53,389千元,2023年为 - 17,789千元[2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 - 0.33元,2023年为 - 0.17元[26] - 2024年公司净亏损约3亿8,510万元,较2023年的约1亿9,050万元增加约102.2%[45] - 2024年公司收益约464.53亿元,较2023年的约505.60亿元减少约8.1%,主要因金属材料平均市价减少[47][50][54][55] - 2024年毛利约6.86亿元,较2023年的约9.22亿元减少,主要因收益减少[47][56] - 2024年其他收入约5730万元,较2023年的约6920万元减少,主要因政府补贴收入减少[57]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约440万元,2023年为其他亏损净额约1240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增加[58] - 2024年分销成本约5.064亿元,较2023年的约4.933亿元上升,主要因运输成本增加[59] - 2024年行政开支约4.377亿元,较2023年的约4.555亿元减少,主要因印花税等减少[60]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约2.418亿元,较2023年的约2.378亿元略增[61] - 2024年所得税抵免约5340万元,较2023年的约1780万元增加约200.1%,主要因可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税项亏损增加[62] - 2024年公司亏损约3.851亿元,较2023年的约1.905亿元增加约102.2%[6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71.42%,2023年为68.37%[67] 业务线销售及加工量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不锈钢销售量2,056,957吨,较2023年的2,043,000吨增长0.7%[2] - 2024年不锈钢加工量3,179,884吨,较2023年的3,241,597吨下降1.9%[2] - 2024年碳钢销售量5,059,186吨,较2023年的4,855,332吨增长4.2%[2] - 2024年碳钢加工量4,785,147吨,较2023年的4,863,370吨下降1.6%[2] - 公司不锈钢加工业务年销售量从2023年约2,043,000吨增至2024年约2,057,000吨,增幅约0.7%;加工量从约3,242,000吨减至约3,180,000吨,减幅约1.9%[45] - 公司碳钢加工业务年销售量从2023年约4,855,000吨增至2024年约5,059,000吨,增幅约4.2%;年加工量从约4,863,000吨减至约4,785,000吨,减幅约1.6%[45] 各地区及板块销售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国内地销售收益为449.70767亿元,2023年为490.60233亿元[17] - 2024年香港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收益为14.82542亿元,2023年为14.9983亿元[17] - 2024年加工板块金属材料加工销售收益为436.86749亿元,2023年为472.65587亿元[18] - 2024年加工板块零部件制造销售收益为13.10956亿元,2023年为20.89834亿元[18] - 2024年制造板块高端设备制造销售收益为14.55604亿元,2023年为12.04642亿元[18] 应收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总额为460,906千元,2023年为500,681千元[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40,717千元,2023年为24,211千元[30] - 2024年末无银行承兑票据就应付票据予以抵押,2023年为5,000,000元[31]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707,299千元,应付票据为374,758千元,合计1,082,057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47,959千元、60,000千元、707,959千元[32] - 2024年12月31日,374,758,000元应付票据以约149,472,000元受限制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对应数据为60,000,000元、30,000,000元[32] - 基于发票日期的贸易应付款项,2024年6个月内为972,012千元,6个月至1年为106,862千元,1年至2年为2,883千元,2年以上为300千元,合计1,082,057千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88,721千元、12,951千元、6,184千元、103千元、707,959千元[33]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现金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28][29] - 本年度公司董事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均无[69] 公司业务合作情况 - 2024年10月15日,公司与沙钢集团签署投资意向协议[41] - 2024年12月11日,公司与重庆钢铁、长寿区政府签订钢材深加工项目三方合资合作备忘录[42] - 2024年12月,大明重工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安诺米海洋科技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43]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6738名雇员,较2023年的7231名下降约6.8%[68] - 2024年生产及技术人员4993名,占比74.1%;销售人员1114名,占比16.5%;管理及财务人员631名,占比9.4%[68] 公司会议及文件相关情况 - 公司将在2025年6月1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72]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的股东资格,公司将在2025年6月5日至6月10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73] - 所有股份过户文件须在2025年6月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公司香港证券登记处,股东才符合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7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度经审核合并全年业绩,认为公司遵守所有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74] - 公司核数师罗兵咸永道已取得2024年度初步业绩公布财务数字,并与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数字核对相符,但不对初步业绩公布发出核证[75] - 本公布于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刊登,2024年年报将稍后寄发股东并可在上述网站阅览[76] 公司人员构成公布 - 公布日期公司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人员名单[76] 公司客户服务情况 - 公司通过国内十个加工中心和一个制造基地为超70,000家客户提供服务[34]
大明国际(0109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37
财务表现 - 收益同比下降7.0%至228.01亿人民币[3] - 毛利同比增加10.8%至5.14亿人民币[3] - 期间综合收益总额同比下降19.0%至9.42亿人民币[3] - 集团收益约为人民币228亿100万元,较上年同期略减7.0%[20] - 公司毛利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64亿元增加至本期的人民币5.15亿元[28] - 公司其他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13亿元减少至本期的人民币2.79亿元[29] - 公司分销成本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2.54亿元增加至本期的人民币22.83亿元[30] - 公司行政开支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4.06亿元增加至本期的人民币17.64亿元[31] - 公司融资成本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93亿元增加至本期的人民币12.23亿元[32] - 公司所得税开支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0.67亿元减少至本期的人民币0.47亿元[33] - 公司本期净利润为人民币0.94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16亿元[33] - 经营溢利为1.3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0.9%[13] - 期间溢利及综合收益总额为9.4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9%[13]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4.4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9.4%[13]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0.35人民币分,同比下降38.6%[13]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96亿人民币,同比减少67.7%[42]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3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6.8%[42]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1.45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3.0%[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6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3.6%[42] 业务表现 - 不锈钢销售量增加0.9%至965,145吨[6][7] - 碳钢销售量增加7.1%至2,382,729吨[6][8] - 集团不锈钢加工业务销售量增加0.9%[17] - 集团碳钢加工业务销售量增加7.1%[18] - 集团不锈钢加工业务加工量减少1.5%[17] - 集团碳钢加工业务加工量减少1.8%[18] - 集团不锈钢加工业务收益约为人民币220亿9,200万元,占总收益的96.7%[20] - 集团专用机械行业收益占比14.7%[23] - 集团家用五金及电器行业收益占比16.1%[23] - 集团贸易和石化行业收益合计占比44.2%[23] - 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收入占比为68.7%,达到人民币156.65亿元[26] - 公司在华北地区的收入占比为14.6%,达到人民币33.23亿元[26] - 公司在华中地区的收入占比为8.8%,达到人民币19.99亿元[26] - 公司加工业务收入为224.49亿元人民币,制造业务收入为7.65亿元人民币[64][65] 重大项目 - 承制FLSmidth首套CE认证火法冶金冷却窑成功发运[12] - 承制OKI-2项目成功出口印尼,大罐预制出口服务能力日趋成熟[12] - 成功交付卡塔尔PVC出口项目,开拓中东市场[12] - 接到一批出口刚果(金)的重量级储罐预制订单[13] - 为国内客户加工出口美洲的不锈钢产品获得客户认可[14]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合約資產為人民幣62,126,000元,應收賬款為人民幣476,307,000元[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淨值為人民幣5,261,622,000元,其中在建工程為人民幣1,049,284,000元[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存貨為人民幣4,552,575,000元,其中原材料為人民幣3,504,544,000元,成品及在製品為人民幣1,048,031,000元[55] - 本集团大部分销售以款到发货、一年内到期的银行或商业承兑票据、180日内的信贷期方式进行[57] - 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30日内、30日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和6个月至1年[57] - 应收票据余额为4.76亿元人民币[57] - 采购原材料预付款项余额为10.65亿元人民币[58] - 可收回增值税余额为5,752.4万元人民币[58] - 公司股本为12.75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59] - 公司非流动借款余额为20.72亿元人民币,流动借款余额为81.94亿元人民币[60] - 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7.85亿元人民币,应付票据余额为1亿元人民币[61][62] - 公司中国内地销售收入为222.30亿元人民币,香港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为5.71亿元人民币[63] 税务及其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本集团就存货撇减撥備撥回至其可變現淨值錄得收益約人民幣70,223,000元[55] - 本集团正在评估新訂準則、新詮釋以及對準則及詮釋的修訂的全面影响[50]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率,部分附属公司可享受15%-20%的优惠税率[68,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436亿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为0.35元人民币[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大明国际(0109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03 16:40
关联方交易 - 本公司确认二零二三年年报内披露的关联方交易构成关连交易,但根据上市规则获豁免相关规定[1] - 本公司确认二零二三年年报内披露的其他关联方交易构成持续关连交易,并已遵守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1] 年报披露 - 除本公告披露的内容外,二零二三年年报其余内容维持不变[1] 董事会成员 - 本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