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联重科(01157)
icon
搜索文档
泰嘉股份:中联重科减持3%公司股份
贝壳财经· 2025-09-08 09:31
减持交易详情 - 中联重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251.74万股 占泰嘉股份总股本1% 减持均价20.31元/股 交易时间为2025年7月3日至8月25日 [1] - 中联重科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03.48万股 占泰嘉股份总股本2% 减持均价21.45元/股 交易时间为2025年8月11日至9月5日 [1] - 中联重科合计减持755.21万股 占泰嘉股份总股本3% [1] 持股变动情况 - 减持后中联重科持有泰嘉股份4044.79万股 持股比例从19.07%下降至16.07% [1]
泰嘉股份:中联重科减持3%完成
新浪财经· 2025-09-08 08:56
股东减持情况 - 中联重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251.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00%,减持均价20.31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3日至2025年8月25日 [1] - 中联重科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03.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00%,减持均价21.45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11日至2025年9月5日 [1] - 中联重科合计减持755.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00% [1] 减持后持股情况 - 减持后中联重科持股数量为4044.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6.07% [1]
中联重科(000157):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提速
中邮证券· 2025-09-08 05:5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8] 核心观点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08%至19.25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5] - 单Q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9.6%,较Q1的12.4%明显改善 [6] - 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其他机械和产品收入增长强劲,同比增速分别为22.11%、15.66%、23.37% [6] - 新兴业务加速发展,已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并投入工厂试点,构建120工位具身智能训练场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20%,2027年净利润达64.53亿元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48.55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润27.65亿元(同比+20.84%) [5] - 毛利率28.15%(同比-0.16pct),期间费用率16.75%(同比-1.63pct) [7] - 2025年预测营收475.05亿元(同比+4.46%),净利润47.36亿元(同比+34.52%) [8][10] - 当前市盈率18.07倍,预测2025-2027年PE降至9.93倍 [4][10] 业务板块分析 - 混凝土机械收入48.49亿元(同比+15.66%),起重机械收入83.74亿元(同比+1.24%) [6] - 高空机械收入25.92亿元(同比-34.47%),农业机械收入19.88亿元(同比-15.16%) [6] - 金融服务收入2.30亿元(同比+11.53%) [6] 新兴业务进展 - 应急装备、基础施工、工业车辆等新兴业务产品型谱快速拓展 [7] - 轮式及双足人形机器人已在机械加工、物流、装配等环节开展产业化试点 [7] - 具身智能运营中心投入运营,推动机器人智能化升级 [7] 估值预测 - 2025-2027年预测EPS分别为0.55元、0.64元、0.75元 [10] - 市净率从2025年1.08倍降至2027年0.98倍 [10] - EV/EBITDA从2025年9.74倍降至2027年7.37倍 [10]
摩根士丹利:将中联重科A股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9元人民币。
新浪财经· 2025-09-08 00:32
评级调整 - 中联重科A股评级被上调至超配 [1] - 目标价设定为9元人民币 [1]
摩根士丹利将中联重科A股评级上调至超配
格隆汇· 2025-09-08 00:27
评级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中联重科A股评级上调至超配 [1] - 目标价设定为9元人民币 [1]
长沙工程机械扬帆出海势头劲 近三年出口总额增速达77.52%
长沙晚报· 2025-09-06 10:24
行业出口表现 - 长沙工程机械出口总额近三年从163.7亿元增长至290.6亿元 累计增速达77.52% [1] - 2024年产业集群出口达290.6亿元 同比增长22.9% 海外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 [5] - 2025年1-7月出口超177亿元 其中对东盟十国出口30.3亿元 同比增长28.3% [4] 龙头企业海外业绩 - 三一重工2025年上半年国际营收36.9亿美元 占总营收60.26% 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96%和46% [3] - 中联重科同期海外收入138.15亿元 同比增长14.66% 占总营收比重55.58% [3] - 铁建重工海外业务收入15.61亿元 同比激增181.43% [3] 山河智能在欧洲市场获超1亿元订单 [3] 区域市场拓展 - 东南亚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三一重工2024年东南亚订单占比提升至35% [6] - 马来西亚成为长沙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山河智能占菲律宾矿山设备市场份额60% [4][6] - 铁建重工盾构机应用于雅万高铁延伸段项目 [3] 星邦智能58米高空作业车获国际买家关注 [5] 产品技术创新 - 三一重工发布30多款新能源工程机械 [5] 中联重科研发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ZTE520 [5] - 铁建重工全球首台超智能盾构机创月进尺542米世界纪录 [5] 湖南优钻推出硬岩钻进新技术 [5] - 山河智能欧洲定制版旋挖钻机获当地客户认可 [3] 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1-8月出口16亿元同比增长15% [7] 产业支持体系 - 政府累计提供超3亿元资金支持 [1] 通过外贸措施帮助企业获金融授信20.75亿元 [7] - 湖南建投国贸带动产业链获设备订单 构建抱团出海新格局 [4] - 组织参加国际展会 第三届东南亚分展现场签约22.27亿元 [1][5]
“中国智造”出海,11家企业签约超20亿元
长沙晚报· 2025-09-05 08:02
展会概况 - 湖南首个海外自主主办的国际专业展会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 参展企业近100家 达成超20亿元签约 [1] - 展会由长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商务厅等联合主办 长沙市商务局 长沙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等承办 吸引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泰国 越南 中国等300余名政府代表 企业高层 专业买家及媒体出席 [1] 展出内容 - 展会以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 矿山机械 应急装备 工程车辆为核心主题 展览总面积6000平方米 划分混凝土机械 建筑机械 土方机械 路面机械 桩工机械 矿山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及农业机械等多元专题展区 [2] - 三一重工展出新能源搅拌车 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及矿用自卸车 中联重科展出工程起重机 拖拉机 星邦智能展出58米高空作业平台 山河智能展出挖掘机等出口畅销产品 [2] 产业实力 - 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规模突破2500亿元 占全国总量30%以上 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山河智能 铁建重工 星邦智能5家企业连续4年入选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 全市形成覆盖研发 制造 服务的完整体系 [3] 商业成果 - 三一 中联重科 柳工机械 山河智能等11家企业与东南亚采购商达成合作 主机及配件采购签约总金额超20亿元 覆盖高端装备 智能解决方案与配套服务等多领域 [4] - 展会配套举办中国(湖南)-马来西亚经贸发展座谈会 矿山(砂石)装备技术与设备合作论坛 工程机械与应急装备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 并组织近20场一对一商务匹配会 [4] 战略意义 - 长沙通过展会出海带动装备出海 技术出海 强化中马在基础设施 工业制造领域联动 契合马来西亚工业化升级与数字经济转型需求 [3] - 东南亚分展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企业与东盟市场对接的金色桥梁 三一集团表示将用更高效设备 更低碳解决方案 更深入本土合作助力马来西亚成为全球高端制造新枢纽 [3]
中联重科(000157):25H1业绩点评:业绩好于预期,全球化、多元化持续拓展
长江证券· 2025-09-05 02: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3亿和65.17亿元 对应PE分别为13倍和10倍 [9][12]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收248.55亿元 同比+1.30% 其中25Q2营收127.38亿元 同比-0.19% [2][6] - 25H1归母净利润27.65亿元 同比+20.84% 扣非归母净利润19.25亿元 同比+30.08% [2][6] - 25H1毛利率28.15% 同比+0.17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1.12% 同比+1.8个百分点 [1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5亿元 同比+112% 拟每10股派2元中期分红 分红比例达62.56% [2][12] 业务板块表现 - 境内收入同比-12% 主要受塔机、高机行业调整影响 但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持续修复 [12] - 境外收入同比+15% 占比达56% 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 其中非洲区域增幅超179% 中东、东南亚、澳新保持高速增长 [12] - 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高空机械毛利率分别提升0.84/0.10/2.78个百分点 [12] 新兴业务进展 - 全新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1款轮式+2款双足) 已有数十台进厂作业 在机械加工、物流等环节试点 [12] - 构建120个工位的具身智能训练场 搭建具身智能运营中心 推动大模型进化 [12]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1.02/-0.63/+0.36/-2.06个百分点 [12] - 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研发销售费率增长因新兴产业投入加大 [12] - 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受益汇兑因素 [1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3亿/65.17亿/80.28亿元 [12] - 对应每股收益0.58/0.75/0.93元 市盈率12.66/9.75/7.92倍 [12]
“工程机械+农场”长出新生意 “技术+管理”多维输出
证券日报· 2025-09-05 00:10
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企业跨界农机领域 通过技术协同和管理经验迁移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显著增强国产农机国际竞争力并推动农业现代化 [1][2][7] 农机装备技术升级 - 山河智能电动微小挖应用于农田和果园场景 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实现业务增长 [2] - 星邦智能高空作业车用于果实采摘和果树修剪 液压控制和精准定位技术具备通用性 [2] - 中联重科推出电驱无级变速拖拉机 实现田间作业精准高效 农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2371件 [4][5] - 徐工机械将压路机宽基轮胎技术应用于采棉机 提升松软棉田通过性 [5] - 柳工移植装载机"四轮驱动+差速锁"技术到甘蔗收割机 解决坡地打滑问题 借鉴挖掘机高频振动切割原理优化刀具设计 [5] 智能化应用 - 无人驾驶收割机通过北斗导航实现厘米级定位 自主完成收割脱粒秸秆还田全流程 [5] - 智能插秧机以每秒3株速度精准插植 中联重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机插秧作业从两人减至一人 [6]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机智能化升级 显著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5][6] 市场表现与产品布局 - 中联重科小麦机销量全国前列 拥有686个农机服务网点和2200人服务团队 [3] - 徐工机械实现3大门类12大平台100余款主销机型批量生产销售 [3] - 柳工开发全系列甘蔗收获机覆盖130-350马力 突破糖料蔗机收瓶颈并降低进口依赖 [3] 出口与国际拓展 - 2025年1-6月中国农机出口349.78亿元同比增长37.1% 进口17.83亿元同比下降31.3% [7] - 湖南省农机出口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09.5% 其中对德国出口1.1亿元增长130倍 对印尼出口增长64.2% [7] - 山河智能微型挖掘机通过低排放发动机技术达到欧V标准 成功进入欧盟市场 [7] - 中联重科农机产品覆盖全球120余国家 向埃塞俄比亚交付30台联合收割机覆盖5万亩农田 [8][9] - 柳工向泰国交付37台热带作业专用农业机械设备 推动糖业机械化发展 [9] 质量管理体系迁移 - 中联重科将工程机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农机生产 包含32道零部件检测工序和整机三高环境测试 [6] - 质量管理经验迁移使农机设备可靠性实现质的飞跃 [6]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东南亚寻商机 携手合作促互利共赢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3:12
展会概况 - 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东南亚分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 聚焦智能化 绿色化工程机械最新成果 主题为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新一代工程机械 矿山机械 应急装备 工程车辆 [1] - 展会总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 历时三天 设混凝土机械 建筑机械 土方机械 路面机械 桩工机械 矿山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及农业机械等多元专题展区 展出近千件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 [5] 参展企业与展示内容 - 吸引90余家全球领先企业同台亮相 包括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柳工机械亚太 山河智能 星邦智能 天盾重工等 集中展示行业前沿产品与创新技术 [2] - 三一集团表示愿以共商 共建 共享之心 用更高效设备 更低碳解决方案 更深入本土合作助力马来西亚成为全球高端制造新枢纽 [2] 签约与商业成果 - 主机及配件采购签约总金额22.27亿元人民币 覆盖高端装备 智能解决方案与配套服务等多领域 有11家企业参与包括三一国际发展(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柳工机械亚太有限公司等 [5] - 组委会组织近20场一对一商务匹配会 联动马来西亚本土金融机构 租赁公司与中资企业开展供应链与资本对接 [6] 配套活动与论坛 - 配套举办中国(湖南)—马来西亚经贸发展座谈会 矿山(砂石)装备技术与设备合作论坛 工程机械与应急装备合作发展论坛等多场高规格活动 [5] - 矿山(砂石)智能装备合作论坛聚焦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绿色采矿技术 吸引多国矿业企业代表参与 [5] 行业影响与区域合作 - 展会推动工程机械与矿山设备领域技术交流与经贸合作 成为区域合作重要桥梁 为建筑与矿业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3] - 借助RCEP区域开放新机遇 通过展会论坛方式组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抱团出海 与东南亚主要国家建筑 工程承包商 协会和大客户建立紧密协作渠道 [2] - 推动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与东盟市场需求双向奔赴 为中马两国乃至RCEP区域融合注入新产业动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