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01157)

搜索文档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落地湖南,两家企业率先“尝鲜”
搜狐财经· 2025-04-28 19:26
政策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范围,新增湖南等16个省市地区 [1] - 试点政策允许跨国公司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集中比例,保留成员企业财务安排自由度 [1] - 支持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便利全球资金管理 [1] - 鼓励企业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1] - 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变更的业务可由银行直接办理 [1] 试点实施情况 - 湖南已有中联重科和湖南中伟新能源两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 [1] - 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对试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快速完成业务备案 [2] - 两家跨国集团搭建了覆盖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包含72家境内外成员企业的资金池 [2] 政策效果 - 试点政策在备案流程、额度归集、集中收付模式等方面实现突破 [1] - 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1] - 试点企业反馈政策为湘企出海和全球化运营带来更多便利 [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454.78亿元,较2023年减少3.39%[17]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20亿元,较2023年增长0.41%[17] - 2024年归属上市股东扣非净利润25.54亿元,较2023年减少5.70%[1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42亿元,较2023年减少21.03%[1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较2023年减少4.65%[17]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0.41元/股,较2023年减少2.38%[1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4%,较2023年减少0.17%[17] - 2024年末总资产1237.46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5.44%[17]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71.3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9%[17] - 2024年公司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税前利润43.83亿元;本年度利润40.09亿元;每股基本净利润0.41元;杠杆比率51.66%[18][2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20亿元,净资产571.37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35.21亿元,净资产571.01亿元[21]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减少0.82%[24] - 2024年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0.30元,共计26.03亿元,预计2025年8月8日或前后分派[64] - 公司2024年收入454.78亿元,较2023年的470.75亿元下降3.39%[127][130] - 公司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326.68亿元,较2023年的341.09亿元下降4.22%[127][131] - 公司2024年毛利128.10亿元,较2023年的129.66亿元下降1.20%,毛利率从27.54%升至28.17%[127][132] - 公司2024年其他收益11.62亿元,较2023年的9.35亿元上升[127][133]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37.21亿元,较2023年的35.57亿元上升4.61%[127][134] - 公司2024年管理费用25.85亿元,较2023年的22.74亿元上升[127][135] - 公司2023年财务净收益2.84亿元,2024年财务净损失0.28亿元[127][136] - 公司2024年利润40.09亿元,较2023年的38.15亿元增加5.09%[127][137]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4.7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 -22.54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 -6.79亿元[139]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4亿元,包括处置金融资产等所得款项及投资、购置资产所用款项[14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9亿元,包括偿还借款、分派股利等支出及增加借款所得款项[142]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744.78亿元,2023年为780.06亿元;流动负债总额429.87亿元,2023年为499.96亿元[144]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自2023年12月31日的280.10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91亿元[144] - 2024年12月31日金融负债未折现合同现金流量总额619.83亿元,2023年为698.17亿元[145][147] - 2024年12月31日已作出财务担保和付款承诺最大敞口59.04亿元,2023年为69.18亿元[145][1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混凝土、工程起重、建筑起重三大传统优势产品线国内市场地位稳固,海外业务规模与地位提升[26] - 土方机械实现1.5 - 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国内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27]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82米直臂式平台刷新全球最高记录[28] - 农业机械烘干机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居行业第二,拖拉机规模与利润大幅增长[30] - 矿山机械、应急装备、中联新材料等新兴业务实现产品技术与品类突破性发展[31] -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出口认证[41] - 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42] - 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42] - 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44] - 报告期内新发布40款新能源产品,截至2024年末在售新能源产品达210款[46] - 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42] - 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综合节能15%[42] - 高空作业机械要确保实现百亿规模大跨越[57] - 农业机械围绕“万台计划”,实现总量跨越、全面崛起[57]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实现收入占比过半的历史性突破[33] - 公司依托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构建全球服务网络[36] - 公司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广泛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6] - 公司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是公司全面深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13] - 2025年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工程机械国内市场需求释放[53] - 2025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大型基建项目,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有望持续增长[53]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54] - 公司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准入管控+抵押强化+专项清理”三位一体模式防控业务风险[49] - 公司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打造端到端数字化平台[49] - 公司推进人力资源变革,优化配置、重塑架构、引进海外人才、加速数字化转型[49] - 公司围绕四大核心原则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与动态薪酬分配机制[51] - 公司贯彻“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战略,构建海外业务体系[5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32] - 公司形成覆盖全球的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38] - 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38] - 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工厂[38] - 公司累计斩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8] - 公司持续推进230余项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38]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业第一[48] - 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48] - 2024年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48] - 公司向前五名主要供应商采购金额37.1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16%,最大供应商占比5.06%[69]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7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44%,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1.78%[69] - 2024年报告期慈善及其他捐款约599万元[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请约31783位员工[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64.42亿元[74] - 2020年1月6日公司为核心管理层采纳持股计划(第一期),可供分配A股3.90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50%[76][81][82] - 持股计划(第一期)有效期从2020年4月28日至2027年4月27日,可延期[83] - 持股计划(第一期)每位参与者可获分配股数不超2019年11月15日已发行股本总额1%[84] - 持股计划(第一期)A股分三期解锁,视公司是否达成相应业绩考核指标而定[85] - 计划(第一期)可供分配A股分三期归属,比例分别为40%、30%、30%,归属日期分别为自第一期生效日起满12、24、36个月[86] - 计划(第一期)业绩考核指标涉及不同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不低于80%等[87] - 计划(第一期)份额总数合共1,073,737,300份,参与者按每份1元价格全数以权益比例缴纳认购出资,需在计划采纳之日一个月内全额支付[90] - 计划(第一期)A股购买价为每股2.75元,不低于公司实际回购每股A股价格的50%[91] - 计划(第一期)所涉A股于2024年1月1日全部归属,报告期内无申报变动[92] - 计划(第二期)于2023年9月27日为核心管理层采纳,有效期自2023年10月17日至2033年10月16日,可延期[93][100] - 计划(第二期)参与者范围包括核心经营管理及骨干员工等,设立时总人数不超1,500人[96] - 计划(第二期)可供分配A股为423,956,766股,占公司截至年报刊发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89%[98][99] - 计划(第二期)每位参与者可获分配股数不超公司2023年8月30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101] - 计划(第二期)A股分三期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30%,归属日期分别为自第二期生效日起满12、24、36个月,业绩考核涉及不同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及与对标企业对比[103][106] - 公司选取1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对标企业[108] - 计划(第二期)份额总数合共13.44亿份,参与者需按权益比例以每份1元价格全数以认购出资,且在计划采纳之日一个月内全额支付[110] - 计划(第二期)向公司购买A股的价格为每股3.17元,不低于A股票面金额,且不低于相关交易日A股交易均价的50% [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詹纯新未归属A股数量为1665.7844万股,刘小平为270万股,熊焰明为300万股,五名酬金最高的人士为3165.7844万股,其他员工为2.20016216亿股[114] - 计划(第二期)支付的每A股购买价格为每股3.17元,归属日之前的A股加权平均收市价格为每股6.81元[116] - 公司是高值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制造商,仅向购买集团机械产品的顾客提供融资租赁服务[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为77.74亿元,来自10310名客户[119] - 年内,集团融资租赁服务客户应付的年利率介于1.68%至6.20% [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及境外客户分别占集团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约87.16%及12.84% [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工程机械及设备租赁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农业公司/农民的到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分别占86.28%、4.38%、9.34%,前五大客户的应收款约占总额的15.79% [119] - 公司2024年以5072.64万元收购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0.52%权益[123] - 公司信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对不同客户有不同信贷管理措施[148] - 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源自银行存款、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借款,面临现金流和公允价值利率风险[150] - 公司货币风险主要因外币存款、销售等产生,风险敞口货币主要为美元、港元等[152] - 更多信贷、利率、汇率风险量化信息参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附注[149][151][153]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是公司连续第九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6] - 下一报告期(2025年)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预计2026年4月发布[157] - 报告着重汇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中国境内主要工程机械经营分部及农业机械经营分部的环境、社会和管治政策,范围与上年度无变动[158] - 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160]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内部人员、供应商、客户等[163] - 本年度进行重要性评估,识别对业务和持份者有重大影响的ESG议题,董事会参与评估等工作[164] - ESG专项小组挑选23个重要ESG议题纳入本年度重要性分析[164] - ESG专项小组确定各ESG议题重要性评级并排序,以重要性矩阵图表达结果,董事会最终确定评估结果,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167] - 2024年新增环保绩效A级园区2个,B级园区3个[170] - 2024年新发布40款新能源产品,在售新能源产品
财报 | 中联重科2024年营业收入454.78亿元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3-24 22:46
全球化与多元化战略 - 公司通过全球化转型有效避免内卷,产品和服务覆盖超170个国家,海外网点超400个,本地化员工约4000名,服务备件仓库约210个,海外本地化制造工厂产能超10亿[19]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30.5%,占比提升13.37个百分点,达233.80亿元[6][7][8] - 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土方、矿山、高机、农机等)营收222.07亿元,同比增长18.82%,占总营收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9] 财务表现 - 全年营业收入454.78亿元[3] - 净利润40.09亿元,同比增长6.3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增长18.39%[10] - 毛利率26.17%,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13][14][17][18] 传统业务优势 - 起重机械营收147.86亿元,毛利率32.41%(+1.57pct),汽车吊35/55吨级市占率第一,履带吊收入行业第一,千吨级以上市场份额第一[21][22] - 混凝土机械营收80.37亿元,毛利率25%,泵车/搅拌车市占率稳居前二,长臂架泵车/搅拌站市占率第一,电动搅拌车销量增长90%[23][24][25] - 土方机械营收66.71亿元,毛利率30.18%(+2.67pct),国内中大挖市占率国产前列,海外出口增速行业领先[26] 新兴业务发展 - 高空机械营收68.33亿元,毛利率29.71%(+1.15pct),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海外市场供不应求[27][28] - 农业机械营收46.50亿元,毛利率22.5%(+2.53pct),国内排名升至第五,烘干机市占率第一,拖拉机增长200%[29][30][31] - 矿山机械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挖卡组合"实现批量签约,推出百吨级全国产化电传动矿卡等创新产品[33] 研发创新 - 全年研发投入31.63亿元,研发强度6.95%,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占比30%)[34] - 快速推进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开发多款人形机器人,全年下线新产品162款、上市500款[34] - 新能源产品加速推进,新发布4款产品,主导绿色标准数量行业第一[34]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1:16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收入为454.78亿元,较2023年减少15.97亿元(3.3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本年度利润为35.21亿元,较2023年减少0.29亿元(0.8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41元,较2023年减少0.02元[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43.27亿元,2023年为38.35亿元[4] - 2024年税前溢利为43.83亿元,2023年为42.72亿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237.12亿元,2023年为1308.25亿元[9]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29.87亿元,2023年为499.96亿元[10]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9.23亿元,2023年为216.98亿元[10] - 2024年权益总额为598.02亿元,2023年为591.31亿元[10] - 2023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5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6.5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 - 1600万元[11]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5.21亿元,全面收益总额为30.91亿元,非控股权益注资为900万元[12] - 2023年末公司权益总额为591.31亿元,2024年末为598.02亿元[11][12] - 2024年报告分部溢利总额128.1亿元,2023年为129.66亿元[26][27] - 2024年来自中国境内外部客户收益221.64亿元,境外233.14亿元;2023年境内290.26亿元,境外180.49亿元[29] - 2024年特定非流动资中国境内221.75亿元,境外20.27亿元;2023年境内189.31亿元,境外11.64亿元[30] - 2024年财务亏损2800万元,2023年财务收益2.84亿元;借款成本资本化利率为2.30% - 2.77%[31] - 2024年员工成本65.03亿元,2023年为54.6亿元[32]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324.83亿元,2023年为341.09亿元[33] - 2024年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为4.57亿元[34] - 2024年税前溢利43.83亿元,名义税项10.96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3.74亿元;2023年税前溢利42.72亿元,名义税项10.68亿元,实际所得税费用4.57亿元[35] - 公司于海外附属公司2024年所得税税率在9%至34%区间,2023年为15%至34%;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2024年和2023年均为25% [36] - 2024年公司及其某些附属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4 - 2026年享受15%所得税税率[36] - 2024年以86.78亿股为基数,派2023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7.77亿元;2023年以82.54亿股为基数,派2022年度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26.41亿元[39] - 2025年提议以截至2024年底情况派期末股息每股0.3元,总计约26.03亿元,待股东大会批准[4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基于归属普通权益股东溢利35.21亿元,扣除1.58亿元,2023年为35.50亿元[41] - 2024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2.88亿股,2023年为82.47亿股[42]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等于每股基本盈利,2023年基于溢利35.50亿元及加权平均股数计算[43] - 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摊薄)为82.85亿股[44] - 2024年联营公司权益总额44.84亿元,2023年为44.97亿元[45]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总额20.17亿元,较2023年的26.69亿元减少[51]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6.22亿元,较2023年的17.67亿元减少[52] - 2024年应收账款355.69亿元,扣除损失准备等后为24.369亿元,较2023年的24.612亿元略减[54] - 2024年一年以上到期应收账款折现率为2.57% - 12.25%,2023年为2.57% - 18.75%[55] - 2024年公司向银行等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132.48亿元,2023年为100.43亿元[56] - 2024年末应收账款损失准备结余44.61亿元,较2023年末的55.14亿元减少19.1%,其中因出售应收账款核销142.9亿元(2023年为27.6亿元)[59][60] - 2024年末其他应收票据金额为9400万元,较2023年的8300万元增长13.3%[60]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金额为13.85亿元,较2023年的14.89亿元减少7%[60] - 2024年末附有追索权背书银行承兑票据面临的最大亏损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36.75亿元,较2023年末的19.98亿元增长83.9%;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4.49亿元,较2023年末的13.04亿元减少65.6%[61] - 2024年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82.17亿元,较2023年的123.64亿元减少33.5%;一年內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33.28亿元,较2023年的48.43亿元减少31.3%[62] - 2024年末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附追索权保理应收账款32.30亿元,2023年末无此业务[63] - 2024年末逾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合计14.18亿元,较2023年的12.94亿元增长9.6%[66] - 2024年末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结余6.11亿元,较2023年末的8.29亿元减少26.3%[67]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297.63亿元,较2023年的405.13亿元减少26.5%[68] - 2024年末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219.05亿元,较2023年的317.14亿元减少30.9%[68][69] - 2023年产品质保金年初结余126百万元,当年准备191百万元,使用190百万元,年末结余127百万元;2024年准备185百万元,使用136百万元,年末结余176百万元[71] - 2024年股份激励计划费用为8.66亿元,2023年为2.79亿元[76] - 2024年应付所得税中中国所得税准备265百万元,其他地区45百万元,总计310百万元;2023年中国128百万元,其他地区26百万元,总计154百万元[77]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总额2772百万元,递延税项负债总额 -831百万元,抵销后资产2637百万元,负债 -696百万元[78][79] - 2024年未对税项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5.11亿元予以确认,2023年为4.69亿元[80]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470.75亿元降至2024年的454.78亿元,下降3.39%[84]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3年的341.09亿元降至2024年的326.68亿元,下降4.22%[85] - 毛利从2023年的129.66亿元降至2024年的128.10亿元,下降1.20%;毛利率从2023年的27.54%升至2024年的28.17%[86] - 其他收益从2023年的9.35亿元升至2024年的11.62亿元[87]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35.57亿元升至2024年的37.21亿元,上升4.61%[88] - 一般及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22.74亿元升至2024年的25.85亿元[89] - 财务净收益从2023年的2.84亿元变为2024年的净损失0.28亿元[90] - 本年度利润从2023年的38.15亿元增至2024年的40.09亿元,增加5.09%[91]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7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4亿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9亿元[92][93][9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减少0.82%[9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混凝土机械收入80.04亿元,较2023年的85.71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起重机械收入146.91亿元,较2023年的191.75亿元下降明显[20] - 2024年高空机械收入68.3亿元,较2023年的57.01亿元有所增长[20] - 2024年土方工程机械收入66.66亿元,较2023年的66.47亿元略有增长[20] - 2024年农业机械收入46.46亿元,较2023年的20.89亿元大幅增长[20] - 2024年租金收入1.57亿元,较2023年的1.87亿元有所下降[20] - 2024年金融服务收入4.72亿元,较2023年的4.97亿元略有下降[20] - 2024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0.14亿元、起重机械147.86亿元、高空机械68.33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71亿元、其他40.52亿元;农业机械46.5亿元;金融服务4.72亿元[25] - 2023年工程机械各子分部收入:混凝土机械85.98亿元、起重机械192.91亿元、高空机械57.07亿元、土方工程机械66.47亿元、其他42.43亿元;农业机械20.92亿元;金融服务4.97亿元[25] 业务经营与市场地位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99]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104] - 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104] - 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4] - 公司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105] - 土方机械实现1.5 - 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99] - 烘干机稳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稳居行业第二[99] - 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101]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实现过半的历史性突破[103] - 公司发布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刷新全球最高记录,发布95米高空作业车刷新国内最高记录[99] - 公司已实现4大主机工厂及关键零部件中心全投产,形成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累计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07] -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出口认证[108] - 公司持续推进230余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109]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110] - 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全球唯一满足陆地最高190米风机安装及道路行驶法规的4000吨起重机[110] - 全球最长五桥73米合规钢臂架轻混泵车布料高度达73米,搭载自主研发全新轻混动力系统[110] - 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110] - 全球首款载重百吨矿用宽体自卸车满载百公里油耗降至200L,每年节油5万升[110] - 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综合节能15%[110] - 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110]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售新能源产品达210款,累计完成20余款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研发[112]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行业第一[1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112] - 2024年公司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112]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5年政府加大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3月24日星期一
Wind万得· 2025-03-24 06:35
热点聚焦 - 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增量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 - 合肥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只羊公司整改完成,89项整改措施已落实,符合恢复经营条件[2] 环球市场 - 未来一周全球市场重点关注:AH股财报密集发布(比亚迪、泡泡玛特等)、多国重要经济数据公布、美联储通胀指标、中国央行1.4万亿逆回购到期、博鳌亚洲论坛/中关村论坛开幕、苹果上海开发者活动[4] 宏观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贸易战无赢家,应通过扩大合作解决贸易不平衡,中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6]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将扩大高水平开放,欢迎跨国公司投资[6] - 中央财经办表示将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整治内卷式竞争,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已有效控制[6] - 财政部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以旧换新",资金规模同比翻倍[7] - 工信部将布局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新兴领域,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7]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科技创新高地[7] 国内股市 - 中信证券预测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科技主题将成最佳方向,年中中美政策周期或同步共振[9] - 广州推动"领头羊"计划,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9] - 中信集团与渣打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服务中国产业"走出去"与国际资本"引进来"[9] - 中泰证券2024年新增开户105.08万户(同比+93.12%),南京证券新开户同比+51%,平安证券新增超170万户[10] - 2025年A股并购重组活跃,35家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同比+218%)[11] - 上海机电对恒大应收款较2023年末下降1.04亿元,2022-2024年累计追回4.62亿元[11] - 美的集团与海亮集团战略合作,覆盖海外市场/智慧家居/物流供应链等领域[11] 金融 - 12家基金公司申报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相关主题基金总数达36只[14] - 工行行长表示金融机构需转型为资金/信息/效率综合服务提供商[14] - REITs市场表现强劲,63只中62只年内正收益(平均涨幅超10%),21只股息率超5%[15] - 全市场成立满三年基金共877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仅1/3跑赢业绩基准[15] 楼市 - 绿地集团董事长建议稳定不动产/股权资产价格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17] 产业 - 小鹏汽车董事长预测L3智驾将进入"iPhone4时代",未来技术差距将显著扩大[19] -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人均3平方米),"十四五"已建成体育公园1102个[19] - 河南计划3年内5G基站超27万个,个人用户普及率超90%,工业渗透率达45%[19] - 宇树科技CEO表示家用人型机器人短期内难以商业化[19] 海外 - 世贸组织总干事驳斥美国"贸易吃亏论",指出其在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优势[21] - 英国投资6亿英镑培训建筑工人以解决技能短缺,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计划[21] 国际股市 - 马斯克称V3星舰设计完善中,SpaceX目标12个月内实现每周发射(单次运载100吨)[23] - 奔驰计划2027年前在中国推出7款专属车型,展开最强产品攻势[24] 商品 - 中钢协副会长强调需关闭新增产能入口解决钢铁行业供需矛盾[26] - 甲醇港口库存降至80.01万吨(周环比-11.1万吨),整体处于去库状态[26] - 必和必拓CEO预测未来十年全球铜供应缺口达1000万吨,需1.8万亿元资本支出[26] 债券 - 财政部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管理新机制[28] - 中央财经办表示将继续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隐性债务化解[28] 外汇 - 对冲基金押注美元走软的头寸规模达9.32亿美元[30] 重要经济日程 - 重点关注:全球多国PMI数据、中国央行逆回购到期、美俄会谈、港股杠反产品上市、华为云出海峰会[32][33]
bauma CHINA | 中国力量 世界之窗,创纪录 焕新生!
工程机械杂志· 2024-12-02 15:16
bauma CHINA 2024展会概况 - 展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展览面积达33万平方米,汇聚3,542家参展商(较上届增长24%),吸引281,488名专业观众,海外观众占比超20% [2][3] - 海外观众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188个国家,国际品牌参展商达700家 [3] - 展会定位为亚太地区工程机械行业风向标,集中展示前沿技术及全球化成果 [3][5] 参展企业动态 - **国内龙头企业**: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展示针对海外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产品出口"转向"产业出海" [5] - 徐工集团强调通过展会深化全球合作,三一重机指出海外客户对中国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 [5] - **国际企业**:卡特彼勒、维特根等发布面向亚太市场的新技术,宝马格等企业通过本土化策略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6] - 卡特彼勒称展会为展示创新解决方案的关键平台 [6] 行业技术趋势 -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展商推出全球首台氢能源泵车、混动挖掘机等,覆盖电动、氢能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7][8] - 新增"新能源技术"主题展区,吸引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 [8] - **数智化升级**:展会同期论坛探讨"新能源储能"、"机械标准化"等议题,为产业变革提供前瞻视角 [10] 市场与行业展望 - 行业加速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依托"双碳"目标拓展全球化机遇 [7] - 挖掘机出口数据显著改善(内销下滑13个月但出口大涨超70%),周期性复苏预期增强 [14] 下届展会信息 - bauma CHINA 2026将于11月24-2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1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30 16:30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98.50亿元,同比下降13.89%;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343.86亿元,同比下降3.18%[5]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1亿元,同比增长4.42%;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1.39亿元,同比增长9.95%[5] - 营业总收入本期发生额为34,385,739,092.48元,较上期发生额35,514,132,109.66元减少[13] - 营业总成本本期发生额为31,188,024,371.32元,较上期发生额32,164,475,216.78元降低[13] - 营业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849,982,011.80元,较上期发生额3,326,573,029.08元增加[14] - 利润总额本期发生额为3,891,643,938.31元,较上期发生额3,375,361,737.69元增加[14] - 净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492,352,149.85元,较上期发生额3,062,661,152.45元增加[14] 境内外收入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境内收入167.42亿元,同比下降25.54%;境外收入176.44亿元,同比增长35.42%[5]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股东总人数未提及,前十大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8.19%,持股数15.78亿股[6] 财务科目变动及原因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37.36%,主要系工程项目及支出增加[7]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36.03%,主要系偿还到期短期借款导致减少[7] - 衍生金融负债同比下降100.00%,主要系金融工具到期交割减少[7]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49.50%,主要是本期支付了年终绩效导致余额减少[7]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86.66%,主要系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增加[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266.70%,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7] 资产负债情况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128,665,701,749.82元,较期初余额130,862,389,408.99元有所下降[9]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51,067,264,055.30元,较期初余额52,891,229,519.13元减少[9]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48,034,817,770.30元,较期初余额49,996,417,695.98元降低[10]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60,154,057,322.51元,较期初余额59,167,277,210.90元增加[12] 综合收益情况 -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本期为 -338,085,459.40元,上期为73,046,122.05元[14]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31.54亿元,上期为31.3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38元,上期为0.34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37元,上期为0.34元[15] - 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本期为 - 5762.38万元,上期为9692.99万元,其中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本期为 - 5762.38万元,上期为9692.99万元[15]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28.01亿元,上期为29.28亿元,归属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3.53亿元,上期为2.08亿元[15]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419.77亿元,上期为406.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2.08亿元,上期为11.42亿元[1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6.53亿元,上期为69.60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6.30亿元,上期为 - 15.92亿元[1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87.67亿元,上期为149.47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05亿元,上期为 - 0.47亿元[17]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为 - 0.46亿元,上期为0.26亿元[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9.73亿元,上期为 - 4.70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26.33亿元,上期为133.21亿元[1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382.07亿元,上期为356.51亿元,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为26.83亿元,上期为16.98亿元[16]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本期为87.67亿元,上期为143.89亿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59.43亿元,上期为105.92亿元[17]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4 16:30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3]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45.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1][167][174][193]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5%[11][167]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4.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35%[11][167]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5%[11][167]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2.00%[11][167] - 稀释每股收益0.27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8.00%[11][16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8%,较上年同期增加0.25%[11][16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属本公司权益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18][37][174][193] - 2024年上半年按中国会计准则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本期数为22.88亿元,上期数为20.4亿元;按国际会计准则本期数为22.79亿元,上期数为20.57亿元[17][1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6亿元,税前利润总额28.57亿元[39][1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40][1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58亿元[41][1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29.5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87亿元增长29.03%[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25.3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36亿元增长13.37%[66][67][68]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27.64分,较2023年同期的24.95分增长10.8%[67]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8.57亿元,2023年同期为24.85亿元[7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6.76亿元,2023年同期为7.33亿元[7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2023年同期为3.43亿元[7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58亿元,2023年同期为5.39亿元[8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00万元,2023年同期增加9.29亿元[80] 资产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1306.9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13%[12][168] - 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58.4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00%[12][16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亿元,较2023年末528.19亿元有所下降;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末780.06亿元有所上升[16] - 2024年6月30日杠杆比率为55.00%,较2023年末的54.80%略有上升[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8.19亿元下降3.48%[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0.06亿元增长2.14%[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518.3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9.96亿元增长3.68%[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200.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6.98亿元下降7.69%[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587.8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1.31亿元下降0.58%[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总额558.0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63.71亿元下降1.00%[72]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569.39亿元,2023年6月30日为558.5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1.31亿元,2024年6月30日为587.88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期间溢利20.56亿元,2023年下半年为14.94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2.81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20.76亿元,2023年下半年为15.75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7.66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现金股息26.4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7.77亿元[75][77] - 2023年上半年回购普通股减少权益10.85亿元[75] - 2023年上半年受限制股份计划增加权益5000万元,2023年下半年增加15.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加4.81亿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一家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注资增加权益3.49亿元,2023年下半年增加2800万元,2024年上半年收购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减少权益5100万元[75][76][77] - 2023年上半年附属公司宣派予非控股权益之股息减少权益16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1600万元[75][77] - 2023年下半年一般风险储备拨备3500万元[76] - 2023年上半年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1700万元,2023年下半年为26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 - 800万元[75][76][77] - 2024年6月30日商誉结余为26.05亿元,2023年为26.41亿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为4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97亿元[102] - 2024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资产总额为22.5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69亿元[10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总额为33.05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033亿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呆账损失准备后为34.786亿元,2023年为35.494亿元[10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损失准备结余为5.39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14亿元[10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金额为15.5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89亿元;其他应收票据金额为1.0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0.83亿元[109] - 2024年6月30日,若票据签发银行未能到期结算票据,公司面临的最大损失及未折现现金流出敞口为12.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98亿元[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附追索权贴现应收票据7.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4亿元[109] - 2024年贷款和垫款为8.68亿元,2023年为8.7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贷款和垫款为3.03亿元,2023年为2.80亿元[111]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投资总额为105.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6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44.56亿元,2023年为48.43亿元[112] - 2024年6月30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1年内为47.8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57亿元[114]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84.8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98亿元;逾期总额为15.50亿元,2023年为12.94亿元[115] - 2024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损失准备结余8.17亿元,较2023年末的8.29亿元略有下降[117]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计238.47亿元,较2023年末的225.04亿元有所增加,其中原材料、制成品增加,在制品减少[118]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85亿元,较2023年末的17.67亿元减少[11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35.72亿元,较2023年末的136.06亿元基本持平,其中美元存款增加[121] - 2024年6月30日短期贷款及借款为88.15亿元,较2023年末的73.77亿元增加,其中短期人民币质押贷款减少,短期人民币和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有变动[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短期人民币质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4.96%,短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75% - 2.45%,短期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02% - 5.88%[123] - 2024年6月30日长期贷款及借款为145.95亿元,较2023年末的149.44亿元略有减少[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长期人民币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2.14% - 3.35%,长期欧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为1.02% - 5.88%,长期美元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80%[125][12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2.96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714亿元[127]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为1550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上市权益证券为1875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为20万元[134]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衍生金融工具为 - 1万元[134]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非上市权益证券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余额从1995降至1875,应收票据从1489增至1550,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从27降至20,衍生工具从 -9 变为 -1,私募股权基金从208降至206[1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中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授权及已订约金额为43.0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33亿元[14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客户银行贷款担保的最大敞口为25.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88亿元[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款5900万元,2023年同期为6500万元[14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融资租赁担保承担的最大敞口为16.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58亿元;上半年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房款4万元,2023年同期为100万元[14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保兑仓业务担保的最大敞口为6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0万元;上半年未因客户违约支付设备回购房款,2023年同期也无[145] - 2021 - 2024年,集团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票据面值总额54.11亿元,优先级年利率2.2% - 4.2%,劣后级年利率7% - 10%;截至2024年6月30日,因该计划未支付款项约21.5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56亿元;未发生现金流短缺[146] - 2024年6月30日,中国公认会计准则下权益总额588.25亿元,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下为587.8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91.68亿元和591.31亿元[151] 业务板块销售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土方机械板块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6%[21][177]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板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7%[22][178] - 2024年上半年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12%[23][17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新兴业务销售规模同比超26%[24][18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9.2%,原中东、中亚、东南亚三大“主粮区”销售占比降至36%左右[25][181] 业务创新与技术发展 - 高空作业机械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以上,率先推出新一代分布式驱动电液集成控制技术等[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9:36
财务总体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306.5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71亿元,降幅0.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为245.3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4.60亿元,增幅1.9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22.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25亿元,增幅10.9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盈利为0.28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0.03元[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245.35亿元,销售及服务成本175.89亿元,毛利69.46亿元[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29.5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2.87亿元有所增加[4] - 2024年上半年报告分部溢利总额6,946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6,716百万元[17]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857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485百万元[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母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35亿元,同比增长1.91%;归属股东净利润22.81亿元,同比增长10.94%[66]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509.8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8.19亿元减少[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796.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0.06亿元增加[9] - 2024年6月30日联营公司账面价值总额44.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97亿元[32]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证券公允价值20.1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17亿元[32] - 2024年6月30日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31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00万元[33][3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401.83亿元,扣除呆账损失准备和一年以后到期款项后为251.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10.08亿元和246.12亿元[35]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44.5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43亿元[37] - 2024年6月30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100.3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7.92亿元[39] - 2024年6月30日未逾期金额为84.85亿元,逾期总额为15.5亿元;2023年12月31日未逾期金额为104.98亿元,逾期总额为12.94亿元[40]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额为238.4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5.04亿元[40][41]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5.8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67亿元[4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296.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7.14亿元[43] - 2024年6月30日已作出财务担保为3800万元,应付股息为27.77亿元,其他预提费用和其他应付款为33.48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300万元、0和31.26亿元[4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按发票日期计算,1个月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为44.28亿元,1 - 3个月内到期为104.23亿元,3 - 6个月内到期为107.81亿元,6 - 12个月内到期为40.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82.88亿元、112.61亿元、91.59亿元和30.06亿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5.72亿元[67]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3,21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640百万元[19] - 2024年上半年财务净成本11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财务净收益123百万元[21]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17,589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17,359百万元[2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322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249百万元[23] 业务收入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并提供融资租赁服务[12] - 2024年上半年租赁收入48百万元,金融服务收入207百万元,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产品收入24,280百万元[14][15] - 2024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收入4,210百万元,2023年为4,555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起重机收入8,228百万元,2023年为9,979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收入3,953百万元,2023年为3,355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土方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6%[52] - 2024年上半年高空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7%[53] - 2024年上半年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112%[5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新兴业务销售规模同比超26%[55] - 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9.2%,原三大“主粮区”销售占比降至36%左右[56] 每股盈利计算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按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22.81亿元和加权平均已发行普通股股数82.54亿股计算[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盈利按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2.81亿元以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84.24亿股计算[27] 销售政策 - 信用销售信用期一般为开票日起一至六个月,客户首付比例为产品价格5% - 30%;分期付款销售付款期为六至六十个月,首付比例同样为5% - 30%[36] - 公司通过融资租赁附属公司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合同期限一至六年,客户首付比例为产品价格的5% - 50%[38] 税收情况 - 中国法定所得税税率为25%,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海外附属公司所得税税率在15% - 34%区间[26] 股息情况 - 公司以86.78亿股普通股为基数,就2023年度宣派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计27.77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尚未支付[46] - 公司以82.54亿股普通股为基数,就2022年度宣派现金股息每股0.32元,共计26.41亿元,已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全额支付[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中期股息[73] 员工持股计划 - 2020年公司向不超1200名员工授予390449924份受限制股份,2023年向不超1500名员工授予423956766份受限制股份[47] - 员工持股计划二期受限制股份在特定绩效条件下分三阶段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和30%[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限制性股份解锁,2023年同期解锁117134977股[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股份激励计划费用4.81亿元,2023年同期为3800万元[48] 产品技术与研发 - 高空作业机械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以上[5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建成投产12个智能工厂和230余条智能产线[58] - 持续推进150余项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完成14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其中70项为行业首创[58] - 2024年上半年近300款产品通过国际认证,海外产品上市197款[59] - 报告期内在研科研项目1684项,其中“三化”新技术研究项目260项,已实现样机验证77项[59] - 主机新产品上市361款,其中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以上产品114款,新能源产品22款[59] - 完成45款关键零部件批量搭载主机[59] - 数字化开展71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11项[60] - 智能化开展101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38项;绿色化开展88项项目,已实现样机验证28项[60] - 上半年上市新能源主机产品22款,100吨纯电动伸缩臂履带起重机等一批新能源主机完成下线[61] - 三电零部件下线抗振等级高于国标1.7倍的120kVA电机驱动器等产品[61] - 新研制上市的动力换挡200马力PG2004拖拉机作业效率提升15%,燃油经济性提高8.6%[62] - 国产最大喂入量18kg/s级的TF180多谷物联合收获机损失率最低可达0.1%,平均损失率优于行业水平25%以上[62] - 全球首台10公斤级混合动力联合收割机TE100 - DH收割速度提升10%、节能30%,每天多收粮16000斤、省燃油70升,每年增收5万元[62]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全球专利近900件,同比增长26.1%,其中发明专利463件,占总量比56.3%[63] - 公司主导工程机械领域7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居行业首位[63] 海外业务布局 - 全球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70多个二级网点,海外本土化员工超3000人,产品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56]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6亿元,税前利润总额28.57亿元[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41亿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58亿元[70] 企业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有守则条文,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角色未分开[7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报告期内董事及监事全面遵守[72] 证券交易与报告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报告[74] - 业绩公告将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发,公司将适时向H股持有人寄发2024年中期报告[74] 权益证券投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权益证券投资取得股利1300万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33] 公司能力建设 - 公司强化风险控制、供应链体系、极致服务能力和海外人才梯队建设[64][65]
海外扩张,开启新时代
建银国际证券· 2024-05-09 15: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评级为优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化与创新突飞猛进 [1] - 产品突破与利润率扩张推动利润加速增长 [1] - 中国需求趋于稳定,基础设施支出将继续支持中国的建筑活动,而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 [1] - 预计中联重科将在2024-2026年实现22%的利润复合年增长率 [2] 公司概况 - 中联重科是一家专注于重型设备制造的公司,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研究分析师进行了研究 [1] - 过去三年,公司的全球化举措取得了关键里程碑,包括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7%,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重大产品突破,以及覆盖100多个国家的强大销售网络 [1] - 展望未来,预计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机会将保持充足,中联重科有望保持强劲的海外发展势头并实现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 [1] 财务数据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收入将分别达到56,593百万元、64,192百万元和73,089百万元,同比增长20.2%、13.4%和13.9%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4,722百万元、5,608百万元和6,422百万元,同比增长34.7%、18.8%和14.5%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为0.57元、0.68元和0.78元,同比增长34.7%、18.8%和14.5%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市盈率将分别为9.4倍、7.9倍和6.9倍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股息回报率将分别为5.6%、6.7%和7.6%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股本回报率将分别为8.2%、9.4%和10.3% [2] - 预测中联重科2024-2026年的净负债率将分别为9.8%、11.8%和13.8% [2]